『壹』 為什麼德國小蠊小蟑螂這么難滅除
德國小蠊是蟑螂家族中的一種,由於生命力、適應力、繁殖力超強又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它們起源於幾億年前,是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們經得起嚴寒抵得過酷熱,歷經億萬年繁衍生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據統計,德國小蠊是目前我國城市家庭中發現的最主要蟑螂品種,分布范圍廣、聚集范圍密,它們經常在家裡大行其道,非常難滅絕。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德國小蠊是怎麼的一種小蟲:
生活習性:德國小蠊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多縫隙結構及豐富的食物的地方,這也是它們生存最基本的4個條件。它們香甜臭辣軟硬什麼都吃,甚至連動物的排泄物也能成為它們的盤中餐,垃圾堆里也是經常看到它們的身影,家裡的電線、書籍、膠皮、櫃子等常常會被它們啃咬,但它們的最愛是那些發酵食品及富含糖類、澱粉類、高蛋白類的食物。它們對水的要求高於對食物的要求,耐飢不耐渴,因而潮濕的環境是它們最喜歡呆的地方了。
德國小蠊還有一個惡習就是邊吃、邊拉、邊吐,渾身攜帶著數十種病毒。
因為德國小蠊身型扁小,輕而易舉就能在很小的縫隙里活動自如,家裡的縫隙處或雜物間隙、板縫之間常常是它們的聚集處,也是他們的「窩」,這種多縫隙結構也非常有利於他們遇到危險時候躲藏,避免人們的攻擊,不易被捕殺。
『貳』 德國小蠊以什麼為生,怎麼會那多呢
德國小蠊適應性強,繁殖快,易產生耐葯性,是難以防治的城市害蟲。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城市害蟲,它除了盜食、污染食物,損害衣物、書籍,破壞電腦等精密儀器,造成經濟損失外,更主要的危害是傳播大量疾病(已知傳播寄生蟲病、乙肝、小兒麻痹症)。研究表明,德國小蠊還是人類哮喘和過敏的主要誘發因素。由於德國小蠊適應性強、繁殖快(只需60天便可繁殖一代),易產生對化學殺蟲劑的耐葯性,因而對其防治難度很大。據報道,美國飲食服務業有害生物防治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工作就是防治德國小蠊。我國各地德國小蠊的危害也日趨嚴重,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其防治的研究。
1.德國小蠊的生物學及習性
德國小蠊體形卵圓形,扁平,具六條多刺的足和一對絲狀觸角。成蟲長約10-14mm,淺棕褐色,背部有兩條黑色縱向條紋。雌蟲一生可產4-8個卵莢,每個卵莢包含30-48個卵。德國小蠊從卵發育到成蟲一個世代約需2-5個月,時間長短與環境濕度、溫度有關。德國小蠊繁殖力強,只有殺滅率在98%以上才能鞏固滅蟑成果,否則德國小蠊密度回升很快。
白天德國小蠊隱藏在室內陰暗、潮濕部位的各類縫隙中,如飯店操作間、儲藏室等牆縫、木質桌櫃木縫等處。如果白天可以見到德國小蠊活動,表明環境中德國小蠊種群密度已很高。德國小蠊對濕度要求較高,窩巢距水源和食物一般不超過四米。斷絕水、食物,德國小蠊只能存活2周;但若提供飲水,德國小蠊可存活1個月以上。
德國小蠊覓食時,會藉助對環境的記憶。德國小蠊的這個習性提示我們在防治工作中,應將毒餌放置於德國小蠊取食物和棲息活動處。
2.德國小蠊的綜合防治
德國小蠊的綜合防治同樣是將害蟲與其孳生的環境作為整體,綜合環境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方法來防治德國小蠊,並將對人和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以往對德國小蠊的防治多是強調用新葯、用好葯,縮短施葯頻率。結果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並且難以根治德國小蠊的危害。
認真、細致的勘察害蟲孳生環境,找出害蟲孳生的原因和其棲息的窩巢是害蟲防治工作成功的一半。在飲食服務業、食品加工廠、家庭等場所,德國小蠊一般隱藏在食品加工、儲藏部位的牆縫、管孔、開關箱及天花板等處。不要遺漏某些機械設備,其內部可能隱藏大量害蟲。大多數對德國小蠊防治的失敗都是由於未能找到環境中德國小蠊全部的隱藏場所,並加以徹底處理,以至於源源不斷地發現新的德國小蠊入侵,不能滅絕。
環境改造與物理防治 食物、水和巢穴是德國小蠊生存的三個基本條件。採取保持室內外清潔,控制食物和水、補齊牆上的各種縫隙、孔洞等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害蟲的環境容納量,使其難以孳生。德國小蠊一般是夏季隨運入室內的食物、傢具等遷入,因此對運入的包裝物及各種雜物應仔細檢查,垃圾及時清除,避免德國小蠊入侵。 在對環境勘察時,可以使用吸塵器捕獲聚集於暗處的德國小蠊,有利於下一步防治工作。使用粘蟑紙在德國小蠊易於活動處監測,既可捕獲殘余害蟲,又能及時發現問題。
化學防治
滯留噴灑和投放毒餌是德國小蠊化學防治的兩個基本方法。由於滯留噴灑後,殘留於室內表面的葯劑可以殘留三個月以上,難以清除,因此在防治德國小蠊時,應避免不加區別地大范圍噴灑地面、牆面和天花板,重點處理德國小蠊活動、棲息處,特別是接近水源、食物的縫隙。
適合滯留噴灑的劑型有微膠囊懸浮劑(CS)、乳油(EC)、水乳劑(WP)、懸浮劑(SC)、可濕性粉劑(WP)等。可濕性粉劑適合處理粗糙、吸水的表面,而懸浮劑適合在較為平滑的非吸水性表面使用。如果待處理的表面存在較多油污,使用乳油劑型會取得較好效果。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控制署1997年推薦27種化合物用於防治德國小蠊,目前國內用於滅蟑的殺蟲劑種類偏少。
殺蟑膠餌由於其對環境污染小,使用安全,效果可靠而迅速得以推廣。蟑螂攝食毒餌返加窩巢後,種群中其它個體通過與其接觸或攝食其排泄物、屍體而發生連鎖中毒。滅蟑毒餌劑型包括膏劑、膠餌、顆粒毒餌、毒餌盒等,適用於學校、醫院、辦公室等對殺蟲劑較為敏感的場所。使用殺蟑膠餌時,必須將其施於德國小蠊聚集的縫隙內或活動處。
車、船、地下室等密閉場所可以應用煙熏劑防治德國小蠊。煙霧滲透力強,滅蟑徹底,但缺點是沒有持效,必須與其它防治措施相配合。煙熏劑污染較大,對人、畜較危險,使用時應注意安全。
生物防治:利用昆蟲病原體防治害蟲具有安全性好,不污染環境的優點,尤其適合防治室內的城市害蟲。(略)
3.德國小蠊對化學殺蟲劑的抗性
目前在蟑螂中,只有德國小蠊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抗葯性,增加了防治德國小蠊的難度。研究表明,通過觸殺防治德國小蠊的噴灑劑更容易使德國小蠊產生抗葯性,因為昆蟲體表可以阻礙殺蟲劑滲入。我國廣州市調查,來自市區的4個野外品系對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和敵敵畏的平均抗性系數分別是敏感品系的3.81、2.30、2.30、2.94和3.16倍。氯氰菊酯和敵敵畏抗性系數偏高(>3)結果與這兩種葯物應用最為廣泛的狀況相一致。廣東省某些地區採集的野外德國小蠊種群對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數也達到1.99-20.34、1.62-10.28,產生了較高抗性。
目前預防德國小蠊產生抗葯性的基本方法是定期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殺蟲劑,採用殺蟑膠餌防治低密度的德國小蠊,避免超劑量濫用殺蟲劑,推進綜合防治措施等。
4.結束語
德國小蠊是防治難度最大的一種城市害蟲,對其的防治應充分了解其生物學習性和害蟲孳生的環境,採用環境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等方法建立害蟲難以孳生的條件,綜合防治德國小蠊。不能依賴單一的化學殺蟲劑防治德國小蠊,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小蠊的危害。
『叄』 德國小蠊是怎麼滋生的
1、環境:所處環境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能夠很好地繁殖生存。
2、移動范圍:德國小蠊會通過各種方式遷徙,如門縫、下水道、排水管、窗檯、管道等,不斷向周邊擴散。
3、繁殖:繁殖能力很強,每年繁殖2-3代,每個卵莢可孵化若蟲30-40個,滋生速度快。
德國小蠊:
成蟲為背腹扁平的橢圓形,分頭、胸、腹3部分,小的僅0.2~0.5cm,多數體長在10~30mm,呈黃褐色、紅褐色或深褐色,體長和體色因種而異,一般體表具油亮光澤。早齡若蟲體小呈深褐色近於黑色,無翅,形成翅後的若蟲,在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淡色條紋。蟑螂為下口式頭部,咀嚼式口器,有一對發達的復眼,單眼一對(小而不發達),翅2對,前翅革質,後翅膜質,但很少飛翔,有3對形狀相同的爬行足,股節發達,強勁有力,善於疾走。雄蟲腹部末節後緣兩側有1對腹刺,雌蟲無腹刺,據此可分別雌雄。
『肆』 德國小蟑螂的繁殖過程
德國小蠊一生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
雌雄通常同時成熟,羽化後7-10天中交配,雄蟲一生可多次交配,雌蟲一生只交配一次,就可終生產受精卵,一般在交配後2-3天就可產卵
小蠊卵鞘長7-9mm,略彎,比大蠊的卵鞘要短而細,色棕黃色。卵鞘一直拖帶在雌蟲的腹端,待若蟲孵化後脫落。雌蟲一生產卵鞘數在常見的蟑螂中是最少的,一般4-8個,但每個卵鞘中的卵是最多的,平均可達35個左右(最多可達44個)。卵期比較短,15-30天,平均17天。若蟲蛻皮5-7次,若蟲期一般30-56天,成蟲壽命100-200天,一世代一般64-109天。但環境因素對小蠊的生活史影響較大(溫度、食源),如氣溫在21℃以下時,卵期可達24天,若蟲期可達147天,一個世代可達144-240天。如在31℃時,卵期17天,若蟲期41天,一個世代64天。
『伍』 蟑螂被蓋在鍋蓋下20天,蟑螂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至少100天。
蟑螂生活史的特點之一是周期長。以周期最短的德國小蠊而論,一般完成一個世代也需2個多月,最長的美洲大蠊等歷時1年有餘。生活史的長短不僅因種類而異,而且因不同溫度、營養等條件而不同。
成蟲壽命也較長,德國小蠊最短約為100天左右,壽命最長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壽命長短也同樣因種類以及環境條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長,它們的壽命也長。因此,一隻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產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產50多個,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強。
(5)德國小蠊有多少個卵擴展閱讀:
蟑螂是雜食性昆蟲,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各類食品,包括麵包、米飯、糕點、葷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飲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
蟑螂有嗜食油脂的習性,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最有引誘力,所以有些地方稱它們為「偷油婆」。糖類中,紅糖、飴糖對它們的引誘力最強。
除了喜愛各類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倉庫、貯藏室等處,它們可啃食棉毛製品、皮革製品、紙張、書籍、肥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