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國外,藍領的社會地位有多高
在中國,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低,藍領和白領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國家大力倡導教育平等的時候,很多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卻被許多地方拒之門外。
可在國外,藍領並不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麼「低端」,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也絲毫不遜於白領。
筆者清晰地記得,2015年7月8日傍晚倫敦地鐵兩萬名地鐵員工發起24小時罷工,倫敦11條地鐵和270個車站9日全面停運。在英國倫敦地鐵罷工中,不難發現,國外的藍領們似乎並不像我們國內的藍領那麼沒有話語權,反而國外的藍領不僅工資不比白領少,工作受尊重,社會地位也較高,而且很多藍領工作是真的有意義的事情!然而中國現在的憲法取消了「罷工自由」的條款,工人罷工是得不到任何法律保護的。
㈡ 為什麼在德國藍領比白領收入高
應該是德國人力資源有限,從事藍領工作的人少吧,不像我們國家從事體力工作的人多,「物以稀為貴吧」,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國外的企業在中國建廠了。德國是個重工業很發達的國家,德國的工業實力在二戰中就已顯示出來,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 像賓士 寶馬 大眾 保時捷 西門子 阿迪達斯、巴斯夫,拜爾,康明,蒂森克虜伯、、凱士比等都是德國有名的企業。
㈢ 哪些國家藍領工資比白領高
在很多國家,腦體分化並不嚴重,藍領工資比白領高也並不稀奇。同時,藍領工作更得到尊重。
德國:技工很受尊敬
「不熟悉情況的人可能很難想像,我一位朋友是貨車司機,他每個月的收入跟我差不多,如果算上加班,通常情況下比我的收入要高很多。」在德國學習工作多年的楊先生說。
說這番話時,正值2012年的德國科隆狂歡節。在當地一家熱鬧的酒吧,楊先生西裝革履,對記者說起德國藍領和白領間的待遇。楊先生如今在德國一家大型企業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打拚,如今已是企業一名中層管理人員,拿到永久僱用合同,可謂典型的白領。
一般而言,德國藍領和白領的工資、待遇,並非像有些國家那樣存在很大差異。這樣的情況也並沒讓楊先生這樣的人感覺不公平,「盡管藍領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卻常年在外奔波,我們在這兒喝啤酒,人家可能還在辛苦工作」。
作為製造業大國,德國對於藍領工人的重視程度幾乎可謂無以復加。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經濟學家菲利普·波音曾對記者說過,許多德國人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也喜歡自己動手擺弄些機器,「長大能去工廠當名工人對這些人是不錯的選擇」。
在德國,未來職業究竟選擇藍領還是白領,這樣的分水嶺在小學就出現了。成績優異,適合讀書和搞科研的孩子,在德國教育體系中自然就被「運送」到高等教育階段,擁有較高的學歷,最終供職於科研機構、醫院、銀行等被很多國家大多數人普遍羨慕的去處。而大多數德國學生讀不到博士,甚至大學都進不去,但是德國家長並不著急,絕不會拿著棍棒「逼」出名牌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
「在德國工廠,技工、工程師都十分受人尊敬。」波音說。不僅如此,工廠里許多技工收入甚至高於白領。
然而,工廠里的技工想練得一身本領並非易事。德國學生從進入職業學校開始,在工廠跟老師傅學手藝和技能就成為「必修課」,當然還要接受嚴格的考試。
記者在德國梅賽德斯汽車的辛德芬根工廠里采訪時,發現許多技工自從進廠後,一干就是一輩子。「從他們手中"打磨"出一台台精美的汽車,技師們都以工廠和公司為榮,當然,這些經驗豐富的技師也是公司寶貴的財富。」工廠相關人員這樣表示。
美國勞工部去年發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德國藍領工人的收入在全球排名第6,每小時報酬達43.76美元(1美元約合6.18元人民幣)。
恐怕也正因為如此,德國經濟即使籠罩在歐債危機的陰雲下,依然能依靠藍領工人支撐起的製造業,屢次創造出逆勢增長的奇跡。
日本:農民收入高過公務員
記者走進一家茶釜(茶道煮水的鐵鍋)作坊,看到一個茶釜賣1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28元人民幣),而高級陶藝師製作的一個茶碗在銀座賣50~60萬日元也很常見。看到這樣的價錢也能夠猜得到這些藍領師傅的收入了吧?
在日本,不少藍領也都是從奔向白領途中半路起家的。一位印刷機廠家的工人告訴記者,他曾是大學生,中途退學,而進入這家生產印刷機械工廠當藍領工人的,「大學畢業後收入也不見得高多少」。
日本商業管理類雜志《PRESIDENT》2006年12月號曾用111頁的篇幅,全面介紹了日本各行各業的收入。其中,牙科醫生1329萬日元(9萬人),優良上市企業員工808萬日元(96萬人),農民是765萬日元(368萬人),地方公務員是728萬日元(314萬人),國家公務員是628萬日元(110萬人),工薪階層平均是439萬日元(4453萬人),鍋爐工是403萬日元(1萬人),木匠是365萬日元(5萬人)。
可以看出,農民的收入並不低,甚至高於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等。個別的高收入階層,其實人數也很有限,大部分人的收入比較平均,腦體分化並不嚴重。現在,記者駐地旁一家便利店招聘打工者,每小時也有1000日元收入。
日中創職協會久永事務所代表澤田篤志指出,藍領工人與白領階層的收入,主要靠「需求與供給的平衡」來決定價格,工資也由這個經濟原則決定。白領有各種等級,藍領也有各種工種。
基金管理人、大型銀行的分行長等幹部、大學教授等,一般都屬於高收入。因為擔任這些職務,需要高端知識、經驗和機遇。茶道用的茶釜每個賣100萬日元,而製作茶釜的茶釜師,也需要高超的技能,才能製作出高價的茶釜。
而誰都能乾的單純勞動工資就很低。例如在道路工程中搬運物資的單純作業、清掃業和飯館的服務員等。
日本有大批的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從事白領工作的人很多。在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窗口業務、公司的事務性工作,可以分類為單純工作,這些工作崗位的人才源源不斷,所以工資不是太高。
以前在日本,由於大學生很少,所以人們普遍擁有「知識勞動勝於體力勞動」的價值觀。但現在日本的產業結構轉變為以第三產業為中心,高學歷者大幅增加,因此,「白領更優越」的想法已經行不通。
由在日華僑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指出,日本是市場經濟,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看供求關系,比如現在有律師證的人太多,律師收入比不過大企業藍領的現象很多;二是憑本事吃飯,雖是體力活,或不甚體面,但收入高於白領的也不少。比如垃圾處理廠收垃圾的工人,加上補貼,要高於白領。一些搞房屋裝修的、理發的、美容的、按摩的收入也很可觀。
澳大利亞:拿榔頭不比坐辦公室差
葛登久居澳大利亞,兒子大衛高大英俊、非常聰明,高中時成績優異。按理說,上大學,然後找份好工作,沒一點問題。但是大衛沒按常理出牌:高中畢業後,花了一年時間周遊世界,邊打工邊旅遊,回來後注冊了一個公司,靠給人家的花園剪草修樹過日子。「大衛很快樂,常常吹著口哨幹活,每次都把草坪修整得漂漂亮亮的。」葛登這樣說道。
澳大利亞的夏天,草長得奇快無比,一兩周不剪,草就長得很高了,所以大衛僅做附近幾個住宅區,生意就忙不過來。「這幾個區幾乎家家都是大草坪,一般要花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收費100~150澳元(1澳元約合5.67元人民幣),忙的時候,一天能掙500~600澳元。」
藍領在澳大利亞收入很高。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12年11月份公布的數據,新南威爾士州平均周薪為1398.90澳元,而礦業工人平均為2360.90澳元,行政和公共服務1470.40澳元,金融與保險業1642.10澳元。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藍領平均每周工資1229澳元,比白領高出144澳元。澳大利亞10個高收入職業中藍領佔6個。
「為什麼藍領工人工資高出那麼多?」一位澳大利亞人回答說,「藍領付出體力和汗水,一點不比白領輕松。人的勞動力應得到充分認可。」也許就因為這種對勞動力的珍視,澳大利亞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但從另一方面看,藍領收入得到保障,貧富差異就不會大,利於社會安定。
正因為澳大利亞藍領與白領收入差距不大,甚至有的藍領收入大大超過白領,所以在澳大利亞選擇工作時,人們更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從事工作。由於喜愛而從事的心態,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伊恩就是這樣的人。他大學讀的是會計,成績優秀的他畢業後聯繫到一家很大的財務公司。由於正式工作前有好幾個月的空閑時間,伊恩的父親就從當地報紙上剪下招工廣告給他看,結果拿起榔頭的伊恩從此再沒放下過。「這才是會讓我快樂,當公司知道我的大學專業背景,希望提拔我成為經理坐辦公室,我都堅決拒絕了。我決不會用自己的榔頭工具與辦公室的椅子做交換」。
雖然藍領工作不要求4年的專業培訓學習,但在澳大利亞,絕大多數藍領工作都需要專門的技能培訓和上崗資格證書。碼頭工人要擁有專業的叉車和吊車操作資格證才能上崗,有的藍領工作還必須要求經過學徒階段。
不過,藍領的工作環境也有相關法定安全保障,如工作環境中不能有危害員工健康安全的物品和擺設,各處擺放告示牌提醒員工如何操作以避免受傷等。公司還要對每個新員工講解各種安全操作,規定男性只能搬運不超過30公斤的物品,女性搬運不超過25公斤物品等,否則員工可以投訴。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