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二戰時期橫掃歐洲實力怎麼發展起來的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擁有橫掃歐洲的實力,一方面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採用了先進的作戰方式。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德國的總體工業實力領先於歐洲的其他老牌工業強國,僅次於同時期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仍然十分的強大,這也是德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軍事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B. 德國的發展史
德國的發展史:
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C. 二戰之前德國如何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然而從一戰結束的1918年到二戰開始的1939年,短短20年的時間竟然還能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當時所經歷4大最重要的時間點:
1、1929全球經濟大蕭條
D.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為什麼會迅速崛起
在眾多原因中,德國自身的主觀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德國崛起根本原因還是要從德國自身來分析。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英勇好戰的民族。而德國人又有著較高的勞動素質,可以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和復興。戰爭的失敗後,無論是對德國還是德國民眾都帶來了很大的打擊,而他們此時因為自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是他們變得更加的勤奮。
而且盡管一戰德國戰敗了,但是他擁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和眾多高素質的人才。在德國當地的一些工業設施。破壞的程度並不是太大。工業基礎和工業設施為人才提供了物質條件。德國的恢復和發展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E. 德國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德國西佔區分別由英、美、法三國主持。三占區中,美國的實力最為雄厚,它的佔領政策因而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響了英法的對德政策。隨著戰後東西方關系的變化,美國統治集團逐漸將前蘇聯視為其控制歐洲和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和對手,為鞏固在歐洲的地位,美國對德政策轉向扶植德國。1947年1月1日,美英聯合佔領區(簡稱雙占區)成立,這為整個西佔區的經濟恢復和經濟改革開辟了道路。
同時,企業失去活力,生產無從發展,市面一片蕭條,貨幣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加之,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這種形勢的發展和人心所向為西佔區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輿論基礎。1947年,佔領當局任命路德維希·艾哈德為雙占區的「貨幣與信貸特別委員會」主席,具體負責籌劃貨幣改革的措施,這標志經濟改革的時機成熟了。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即是艾哈德針對德國的病症所開的處方。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場競爭制度。在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中,私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佔主體地位,國家干預調節只是一種輔助形式。必要的國家干預調節措施必須始終保持與市場一致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主要通過社會保險制度和救濟制度來實現。共同決定製度,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業中的共同決定權力,即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決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國家通過稅收等手段對市場的初級分配進行再分配,以防止社會過度的兩極分化,保障社會低下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進行了貨幣改革,把經濟活動的組織、調整交給了市場,為治理通貨膨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起點。
幣制改革和隨後的稅收改革、取消配給和放開價格改革及加強國家干預與社會經濟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很快扭轉了西佔區經濟混亂局面。從1948年起,德國經濟進入恢復和發展階段。
1949年,阿登納組成聯邦德國的首屆政府。繼續推行已初見成效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即是在靈活適應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採用一種綜合性經濟政策的有機手段有計劃地刺激經濟。
與此同時,聯邦德國還實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費需求得到滿足、經濟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於這些措施的推行,聯邦德國在1951年就完成了經濟的恢復,實現了國民經濟從戰時體制轉移到「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軌道上來的過渡,為往後經濟迅速、順利的發展打下了比較牢固的基礎。
F. 德國歷史發展進程簡要說明
1、早期歷史
很早以前德國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羅馬帝國(西羅馬)。
2、神聖羅馬帝國
843年德意志從法蘭克帝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並遠征俄羅斯、匈牙利。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
3、德意志帝國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內政、軍事和外交斗爭。
4、兩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
5、東德和西德
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牆阻止東德居民向西流動。
6、兩德統一
1989年東歐劇變,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台;在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於達成兩德統一。
(6)德國怎麼發展來的擴展閱讀:
德國的文化:
1、美術
不少德國畫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國際知名度,創作形式也相當多元。源自德國地區的卡羅琳式建築及奧托式建築促進了羅曼式建築發展,之後則以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及巴洛克建築為主。
2、音樂
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更是享譽世界。德國為歐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樂市場。
3、哲學
德國哲學可以說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進入21世紀,德國與法國、奧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維亞各國持續發展當代分析主義。
4、其他
德國的各類音樂會、藝術展覽、戲劇表演、國際性大型體育比賽、街頭慶祝活動和聖誕市場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遊客。
5、忌諱
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忌諱核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G. 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H. 概括的德國崛起歷程300字
1,17世紀的德國,分裂成300多個邦國和1000多個騎士領,封建諸侯割據
2,普魯士在18世紀崛起,為德國帶來新的活力,並與奧地利爭雄
3,拿破崙在19世紀初崛起,打敗普奧,統治半個德意志,摧毀當地的封建制度,帶來先進法典和生產力。而普魯士也在拿破崙壓迫下卧薪嘗膽,實行了改革。拿破崙被打垮後,德意志尤其是普魯士的狀況比之前好了不少,但仍分裂成30多個邦國,其中最大的奧地利並不熱衷於統一。
4,19世紀前半葉,普魯士建立關稅同盟,把大部分德意志邦國從經濟上綁在一起。1848年革命雖然被鎮壓,讓統一的呼聲更高。
5,19世紀後期俾斯麥上台後,通過三次戰爭,打敗奧地利、法國,建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德意志帝國,並大力發展經濟、政黨制度,德意志開始騰飛。
6,19世紀末威廉二世繼位後趕走俾斯麥,瘋狂擴張,引發1914年一戰,1918年德國遭到戰敗和宰割。
7,1919年建立的魏瑪共和國,根基薄弱,始終處於內斗之中。30年代希特勒上台,開始建立納粹獨裁,並在30年代末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8,二戰戰敗,德國被四大盟國佔領,由於冷戰更分裂成東西德兩國,飽受其苦。這其中,西德總理阿登納一面與蘇聯和解,一面與法國化解舊怨,建立法德同盟,成為後來歐共體基礎。
9,到勃蘭特擔任總理是,西德主動與東方各國建交,同時經濟不斷發展
10,90年代,借著蘇東變色,兩德統一,至此成為歐洲的領導人物
I. 德國為什麼崛起
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