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

德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

發布時間:2023-08-30 06:32:29

㈠ 德國人有什麼禮儀了解一下德國人的禮儀

國原屬法蘭克王國,於公元919年創立了德意志國家和王權。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面積35.6545萬平方公里,人口7950萬,其中德意志人佔95%左右,另有少量丹麥人,索布族人和400多萬外國移民。德語為國語。 白鸛早已成了德國人心目中的國鳥.
服飾禮儀
德國人不喜歡服裝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穿西裝一定要系領帶。在赴宴或到劇院看文藝演出時,男士經常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並略施粉黛。在東部地區,已婚者都帶上金質戒指。
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一絲不苟,在社交場合也舉止莊重,講究風度。德國婦女的特點是素,這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相見禮儀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宴會上和用餐時,注重以右為上的傳統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德國人舉辦大型宴會時,一般是在兩周前發出請帖,並註明宴會的目的,時間和地點。一生宴會則是在八至十天前發出。他們用餐講究餐具的質量和齊備。宴請賓客時,桌上擺滿酒杯盤子等。他們有個習俗,那就是吃魚的刀叉不能用來吃別的。
喜喪禮儀
贈送求愛樹是德國的一項獨特習俗。波恩小夥子如果看上一位姑娘,就會在4.30或5.1這一天,送姑娘一株小白樺樹,以表愛慕之情。德國的節日眾多,而且各具特色,如持續時間較長的狂歡節,每10年舉行一次的耶酥受難戲劇節。
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嚴肅認真,思考總是深刻敏銳。 德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因此,一旦約定時間,遲到或過早抵達都被視為不懂禮貌。他們在談判時態度明朗,談生意時一般使用商業名片。德國不但貨物品質好,服務質量也屬上乘。
旅遊禮儀
德國人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不隨便停車,更不會闖紅燈。在列車上,大多有禁煙或可抽煙的標志。每年5-10月是旅遊的旺季,首都柏林,現政治中心波恩,歷史文化和經濟名城漢堡、萊比錫等以其優美的風光迎送五洲四海的的賓朋。
主要禁忌
德國有50%的人信奉基督教,有45%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他們忌諱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不喜歡他人過問自已私事。
(1 )社交禮儀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
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2 )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
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朴。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並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
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的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
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3 )餐飲禮儀
德國人是十分講究飲食的。
在肉類方面,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
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所以德國的胖人極多。
在飲料方面,德國人最欣賞的是啤酒。
德國人在用餐時,有以下幾條特殊的規矩。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乳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後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4 )習俗禁忌
德國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對矢車菊最為推崇,並且選定其為國花。在德國,不宜隨意以玫瑰或薔薇送人,前者表示求愛,後者則專用於悼亡。
白鸛是德國的國鳥。
德國人對黑色、灰色比較喜歡。
對於「13」與「星期五」,德國人極度厭惡。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作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
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
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綵帶包裝、捆紮禮品,也是不允許的。
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㈡ 德國社交禮儀

德國社交禮儀1

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一絲不苟,在社交場合也舉止莊重,講究風度。德國婦女的特點是素,這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相見禮儀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嚴肅認真,思考總是深刻敏銳。德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因此,一旦約定時間,遲到或過早抵達都被視為不懂禮貌。他們在談判是態度明朗,談生意時一般使用商業名片。德國不但貨物品質好,服務質量也屬上乘。

旅遊禮儀

德國人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不隨便停車,更不會闖紅燈,在列車上,大多有禁煙或可抽煙的標志。每年5-10月是旅遊的旺季,首都柏林,現政治中心波恩,歷史文化和經濟名城漢堡、萊比錫等以其優美的風光迎送五洲四海的賓月。

德國社交禮儀2

德國人的社交禮儀

德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35.69萬平方公里,人口7860萬。德語是公用語,英語只在旅館行得通。交談時盡量說德語,或攜同譯員同往。商人多半會說一些英語,但使用德語會令對方高興。

1.服飾禮儀

德國人的服飾,民族色彩並不明顯。他們不喜歡服裝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穿西裝一定要系領帶。在赴宴或到劇院看文藝演出時,男士經常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並略施粉黛。在東部地區,已婚者都帶上金質戒指。另外有幾個地區在服飾方面卻很有特點。比如男的是小呢帽,帽上插一枝羽毛。

2.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一絲不苟,在社交場合也舉止莊重,講究風度。德國婦女的特點是樸素,這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3.相見禮儀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握手要用右手,伸手動作要大方。稱呼對方多多合用「先生」、「女士」等關。如果對方身份高,須得他先伸手,在於之握手。對方多半為你穿、脫外套,不妨接受,再說聲「謝謝」(Danke)。有機會,也替他或其他人穿脫外套。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

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後,不宜訂約約會。營業時間,每周5天工作日,通常早晨9時至下午5時,中間有1小時午餐時間,一些商店星期六開業,銀行周未都休息。8月份是多數工、企業的夏季休時間。

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德國商人不願浪費時間,所以宜先熟悉問題,單刀直入。如果你就邀到德國人家中作客,通常宜帶鮮花去,鮮花是送女主人的最好禮物,但必須要單數,5朵或7朵可。送就送鮮花。據德國花卉進口批發商分會統計,該國花卉市場每年內銷總額達60億馬克,每人平均支出110馬克。而全世界花卉年消費總值約300億馬克,德國佔了20%多,堪稱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場。在五彩繽紛的萬花叢中,德國人尤其喜歡矢車菊,視它為國花。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宴會上和用餐時,注重以右為上的傳統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德國人舉辦大型宴會時,一般是在兩周前發出請帖,並註明宴會的目的,時間和地點。一般宴會的請帖則是在8天至10天前發出。他們用餐講究餐具的質量和齊備。宴請賓客時,桌上擺滿酒杯盤子等。他們有個習俗,那就是吃魚的刀叉不能用來吃別的。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膩,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晚餐稍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和碟子、杯子和刀叉。

5.喜慶禮儀

贈送求愛樹是德國的一項獨特習俗。波恩小夥子如果看上一位姑娘,就會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一天,送姑娘一株小白樺樹,以表愛慕之情。德國的節日眾多,而且各具特色,如持續時間較長的狂歡節,每10年舉行一次的耶穌受難戲劇節。

6.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嚴肅認真,思考總是深刻敏銳。德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因此,一旦約定時間,遲到或過早抵達都被視為不懂禮貌。他們在談判時態度明朗,談生意時一般使用商業名片。德國不但貨物品質好,服務質量也屬上乘。

7.旅遊禮儀

德國人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不隨便停車,更不會闖紅燈。在列車上,大多有禁煙或可抽煙的標志。每年5月至10月是旅遊旺季,首都柏林,現政治中心波恩,歷史文化和經濟名城漢堡、萊比錫等以其優美的風光迎送五洲四海的賓朋。

德國人的忌諱:

德國人忌用茶色、紅色或深藍色;忌食核桃,尊重傳統和權威。與德國人打招呼時要帶上他們的頭銜,如某博士、某教授等,切不可稱呼他們的名字。一般情況下稱呼他們的姓。交談中不要議論打壘球、籃球或美國式的橄欖球,最好談德國的原野、個人的業余愛好和足球之類的體育項目。接電話時,首先要告訴對方你是誰。

禮儀精髓:

到德國家庭做客時,所帶鮮花應在門廳提前解開包裝,見到女主人就獻花,但送13和偶數之花適得其反。與德國人交談時手放在口袋裡很不禮貌。

德國社交禮儀3

德國是一個汽車大國,8000萬人口卻擁有5000多萬輛汽車。路上車流不息,卻少有交警,交通幾乎全由信號燈及路牌來指示。

德國交通有個重要特點:行人享有特別的照顧。當行人正在或將要穿越斑馬線的時候,車輛要停駛或低速行駛,等待行人過去;車輛要拐彎時,如果車輛和行人都是綠燈,一定要讓行人先過。駕駛員都會自覺禮讓斑馬線,他們認為行人在交通中處於劣勢,「車是可以修復的,而人是無法修復的」。德國行人也很守交通規則,即使交通信號燈壞了,紅燈一直亮著,德國人也會站在那裡等,絕不亂穿馬路。

在擁擠的車道上,如果想並線,只要先打燈,旁邊車道上的'車一般都會避讓而不是「較勁」。載重車都自覺在最右邊車道行駛,偶爾超車,也趕緊並回原車道。

德國人在高速路上很少並線,高速路上最左邊的車道是快行線,在這個車道里行駛必須快速,如果後面有更快的車,就必須讓道。

德國社交禮儀4

德國人社交禮儀-事先預約准時赴約

在追求高效率、快節奏的德國社會里,事先預約已成為十分重要的社交禮儀准則。不論是私人交往中的拜訪、約會、邀請吃飯、共同參加社交活動,還是正式的社會活動,必須事先預約時間,一般是電話或信函預約。譬如,你有意前往造訪一位熟悉的德國同事,盡管你有他的地址,但也絕不可貿然而至,而必須打電話約定一個會面的時間。任何不約而至或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在現代德國社會不僅被認為是不禮貌,而且還往往會吃閉門羹。接到邀請後,一般也要回電、回函致謝並確認。

與事事預約密不可分的是每個德國家庭、每個德國人都必備的記事日歷本,這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備忘錄。德國人已經養成了事事預約的程序化習慣,在這本小小記事本上,不僅記載著當天或近幾天的活動安排,而且預先記錄著本周甚至下幾周的大大小小的約會、工作計劃、社交活動等。

准時赴約是每個社會都重視的禮儀准則。准時並不是要求准到分、秒,而往往允許比預約的時間稍晚幾分鍾。但遲到或提前到達太多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人際交往之女士優先

在德國的交際禮儀中,有幾條專門為男士規定的與女性交往的注意事項。基本原則是尊重女性,這首先表現在一系列「女士優先」的禮儀習慣上,比如:男士有義務幫女士穿、脫外衣;為女士開門並拉住門,請女士先行;下車時,男士也應主動為同行的女士開車門、並攙扶其下車;下樓梯時則由男士走在女士前邊,起保護作用;在宴席餐桌旁,男士不僅應幫助女士移動座椅。而且在女士就坐前,不能先坐下;在公共場所見到女士提重物,男士應欣然相助;初次見面,通常也是由女士首先自報姓名、主動握手,改變稱謂(由尊稱過渡到友稱),一般應由女士持主動權…

德國人見面習俗熟人相遇

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間每天初次見面打招呼,除了問候、握手之外,有時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問候「你好」、「嗨」等即可。另外,還有兩種我們中國人不太習慣的方式:一、吻女賓的右手。這只是在比較正規隆重的場合(如高層次的招待會、大型宴會、音樂會)才可能見到的習俗,尤其在南德(以及奧地利)地區更為普遍;二、擁抱並相互親吻臉頰。這只適用於親朋好友和關系相當親密的熟人之間,是德國人表達老朋友重逢時的喜悅心情的方式。在我國熟人或好朋友見面常親熱地拍拍肩頭、拉拉胳膊,這在德國很不習慣。因為只有長輩對晚輩才可以作拍肩摸頂的親昵動作。至於在公開場合中挽肩搭背、磨肩蹭肋地緊緊挨靠在一起是應絕對避免的。

德國人人際交往禮貌用語

在德國人的日常社會交往中,「您好」、「勞駕」、「請問」、「謝謝」、「再見」禮貌用語是必不可少的習慣用語。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觸顧客的職員(如售貨員、招待員、銀行職員等),這類禮貌用語是總不離口,使用之嫻熟,令人驚嘆不已。禮貌用語雖不能說多多益善,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應預防的問題並不是這類習慣語使用得過濫,而是過於吝嗇。禮貌用語不僅是文明禮貌的直接表現形式,而且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作用,因此常被人稱作人們社會交際活動中的潤滑劑。朋友熟人見面互致問候、彬彬有禮地相互打招呼,是最起碼的禮遇。

㈢ 德國真正強大的是教育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熏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

一向以嚴謹出名的德國人,對於學前教育也有著自己的堅持。比起給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他們更願意陪伴孩子閱讀。德國的學前教育理念: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

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從德國出差回來,帶回來一個八音盒。這個小玩意兒放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比我的小手指甲蓋兒還小的齒輪,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每個邊緣都無比光滑整齊,就像一個微縮的精密儀器。扭動發條,流水般的音樂淙淙地流了出來,天籟一般。從那一刻開始,德國,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十多年後,我考入了北大德語系,再後來,我真的踏上了這片孕育了無數奇跡的土地——璀璨群星般的哲學家與科學家,質量一流的產品和設計,引領整個歐洲的強大經濟實力。但在德留學三年,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事後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為什麼全球各國似乎對德國人過於「寬容」?而留學的後期,我和一個德國家庭生活在一起,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我也終於找到讓我醍醐灌頂的答案。

當時我還沒有結婚,對怎麼帶孩子也沒有概念。剛開始,在我眼裡德國人帶孩子特別隨意,孩子愛爬哪爬哪,愛吃土吃土,完全不管。但這些都是表面的,後來我對德國的家庭教育改變了看法。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國的國民素質普遍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閱讀塑造了強大的民族

全世界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而德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1.2%。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而這么密集的書店裡卻永遠不缺讀者。

去過德國的,你會發現,在機場候機、在地鐵上,玩手機的德國人很少,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經常拿著本書看,還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頭。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通常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德國人很少看電子書,電子書的佔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們的書店裡和家裡都有大量的印刷書籍,給孩子看的書更是品種豐富。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你看不到喧鬧、喊叫的孩子,安靜讀書的是大多數。在德國,從家庭到學校甚至到整個 社會 ,都很鼓勵孩子閱讀,那裡的公共場所,包括大型活動場所,都會辟出一個安靜的角落提供書給孩子讀。

德國不主張「學前教育」,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我的房東先生說,他從幾個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他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用他的話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健全的人格鍛造邏輯

德國人的很多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比如嚴謹、守規則、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國,有一大套和兒童教育有關的繪本,書店裡到處都是,德國孩子幾乎都看過。它用一個個暖暖的故事,來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養好的習慣和好的品德,也來教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承諾:A Promise Is a Promise

德國有句諺語——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承諾」被德國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輕易許諾,許諾後就要遵守約定,答應過的事,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在德國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Termin(預約)了,看醫生要Termin,約老師見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門辦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雙方都會嚴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會提前告知。這種重視承諾的品質,就是德國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對父母、對同伴,對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這成就了全球對德國品牌的信任。

合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

在德國留學期間我發現,德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真的非常強大,這也是許多中國學生來德之後,感到不大習慣的原因之一——中國留學生更習慣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德國學生則不是這樣,他們非常習慣並善於團隊合作。研讀一本小說的時候,老師會布置讀書報告,而這個報告,常常是要求幾個學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個人負責查找作家生平,另一個人則負責梳理小說的脈絡,這樣幾個人一起,互相幫助磨合,做出一份體例完整的報告。我想,這種團隊精神,應該也是德國足球與德國製造「戰無不勝」的原因吧,綠茵場上的德國隊,分工明晰的德國工廠,每個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崗位,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公德心:A ball for all

德國對公德心的教育是從孩子抓起的,為的就是培養「與 社會 和諧相處」「有公德」「能幫助他人」的人。在德國,除了家庭教育層面,還有 社會 教育層面的作用,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 健康 成長負一份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 社會 所有的孩子。

在德國,你絕對看不到車輛橫沖直撞、雜物佔領走廊的情況,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 社會 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努力不去打擾別人。每個人的家門口都收拾得乾乾凈凈,到了下雪的時候,鄰里之間輪班掃雪,為大家開辟道路,彷彿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車輛上路後,見到行人總是提前減速,偶爾還會停下來,伸手示意讓行人先走。每個人自覺規劃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間都有100%的安全感。

同情心:Sharing is fun!

德國有很多繪本,裡面出現的小動物或者主人公以及配角,並不是完整 健康 的,他們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點問題或是殘疾,這種人物設定在國產繪本中是沒有的。而事實上在德國,老人摔倒一定會有人來幫忙,遇到殘疾人時,會有人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也一定會有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一個凌晨,下著雨,我一個人從柏林到海德堡,和當地的同學失去了聯系,就是在路上的一位年近60歲的老先生,給我傘,幫我找酒店,還默默地幫我付了房錢。如果問我德國最讓我贊賞之處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這裡面泛出的無差別的同情心。

此外,比如規則、比如擔當、比如給予、比如嚴謹、比如禮儀、比如堅持、比如見解獨立、比如自我認知,也是德國家庭教育的各個要點。

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教育

網上經常看到「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其實,德國不是沒有學前教育,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學」的內容與我們不同。德國當然也有幼兒園,幼兒園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課,當然了,這也是在德國「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

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會對他們進行如何做垃圾分類等遵守 社會 秩序的教育。

德國人認為,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 情感 關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礎。

在德國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數德國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們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騎著車去野外。而德國父母的陪伴並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規則,教孩子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歲的孩子就已經有很強的自理能力了。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對一個國家而言如此,對每個孩子而言,這段話同樣適用。

精良的工業製造、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首屈一指的現代醫療,愛因斯坦、倫琴、馬克思、黑格爾、尼采、歌德,德國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多達102人。在德國人看來,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㈣ 德國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國,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教養兒童寫進憲法的國家。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德國的教育確實值得推崇。

結語

贏在起跑線,真的就是勝利嗎?看起來並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課業壓垮了笑臉的孩子最後厭倦了學習?為什麼不嘗試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讓孩子在無憂無慮中自己探索學習,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㈤ 德國人沉穩、嚴謹的性格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上德國就有這個傳統.
德國諺語---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
在古代日爾曼民族就這樣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德國人的准時也是世界聞名的。德語中有一句話說∶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凡是稍微正式些的活動,他們必先做出計劃,請人做客或舉行活動,一般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前就發出邀請。正式活動的邀請中還會附一張回執,告知被邀請人,如不能參加也請在規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邀請人不作任何回答,那也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此,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
2)工業革命時期,更加深了這種性格。無論是生產部門還是交通部門,守時、嚴謹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德國人尚武。軍隊是什麼樣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想想我們解放軍的軍被什麼樣?看看二戰時德國軍隊的作風。有的朋友說是希特勒影響,他沒那麼大的本事,一個民族的性格是千百年才能形成的。

㈥ 德國的善良教育,你知道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嗎

在德國,有很多百年工業家族。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著共同特質——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德國人身上的確有很多我們學習的地方,德國人的品質來源於他們生活的態度,「生活是具體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德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尤其是德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德國產生了眾多的世界級品牌。

「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可以向法院起訴。在人格上,德國的父母們,更多的是把孩子的人格、尊嚴與平等放在第一位。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喂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發育和游戲過程,有條件的還須做好「飼養記錄」。利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里的動物,或捐款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也是德國小學生一項常見的有意義活動。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4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8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2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9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3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9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5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5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8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9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0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4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0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5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