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四十年後的抗日戰爭時,一炮擊爛日軍艦艇。
可是,因為清王朝本身的腐朽,有如此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依然沒有擋得住列強的入侵,中國還是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當中。所以說,不管多牛的武器,真正要發揮作用還是要使用這個武器的人足夠牛。
⑵ 二戰德軍的大口徑防空炮有幾種分別是什麼型號
1、88毫米高射炮
要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拆高中口徑高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旅毀尺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設計(在虎門余乎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里)。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
2 36/37 型 88 毫米防空炮
36/37 型 88 毫米防空炮
88mm Flukabwehrkanone 36/37
88 毫米防空炮的後續型號 - 36/37 型 88 毫米防空炮自1936 年起量產, 和18 型相異之處為炮身的形狀. 並於 39 年改良了射控系統, 但外觀並沒改變.
由於其優異的性能, 令它成為盟軍空, 陸軍的惡夢。
3、40 型 128 毫米防空炮
128mm Flukabwehrkanone 40
105 毫米防空炮開發完畢後, 萊茵金屬於 1396 年著手開發口徑更大的防空炮, 並於 1937 年開發完成. 於 1942 年投入量產. 和 105 毫米防空炮一樣配備於重要城市, 及裝設在火車車卡中成為流動防空陣地. 另外還有雙聯裝的128 毫米防空炮 (128 mm Flakzwilling) 裝設在德國國內大城市及首都柏林的高射炮塔中, 大約生產 34 門。
4、75mm Flak L/60
1938式75mm Flak L/60是由1934式75mm Flak L/59改進而來,由於88炮的出現,其在戰爭中使用較少。
初速:847m/s
射程:14167m
射高:11277m
理論射速:25發/分
實際射速:15發/分
俯仰角度:-3°~85°
回轉角度:360°
倍徑:60
5、105mm Flak 38
初速:881m/s
射程:17457m
射高:12588m
理論射速:15發/分
實際射速:8-10發/分
俯仰角度:-3°~87°
回轉角度:360°
倍徑:60
6、127mm Flak 38
戰時美軍情報中提到的火炮,為德海軍高炮
初速:762m/s
射程:17914m
射高:12984m
理論射速:12發/分
實際射速:8發/分
俯仰角度:0°~90°
回轉角度:360°
7、128mm Flak 40
初速:880m/s
射程:20900m
射高:11582m
射速:10發/分
實際射速:?發/分
俯仰角度:-3°~88°
回轉角度:360°
倍徑:60
8、150mm Flak
二戰中德國150mm高炮僅有一些設計計劃和草案,沒有真正實現。
只有一個例外:150mm Flak 39
這是戰時美軍情報中提到的火炮,該炮為海軍使用,主要作為高炮和海岸炮。
初速:1051m/s
射程:31076m
射高:20116m
理論射速:12發/分
實際射速:6-8發/分
俯仰角度:?
回轉角度:?
9、240mm Flak
與150mm Flak一樣的紙面計劃。
⑶ 歷史上各國裝備的海岸炮火力有多大
⑷ 德國在二戰期間都裝備過哪些海岸火炮,威力都有多大
德國在大西洋沿岸的150mm海岸炮台,和前面提及的210mm海岸炮一樣,均採用堡中塔結構,即炮塔安置在加固堡壘中,得到極高的防護水平,但缺點是射界較為有限。圖片出處依然稱這些150mm炮是斯柯達炮,依然值得推敲,除非是奧匈時代庫存的斯柯達炮身管
正在施工中的一處德軍305mm海岸炮台,也是採用所謂「堡中塔」結構,周圍的「草叢」其實是鋼筋茬
德軍在大西洋沿岸的210mm海岸炮,圖片出處稱裝備的是斯柯達炮,畢竟一戰後斯柯達廠所在的捷克並無海岸線,未曾開發過專用210mm艦炮和海岸炮,倒是應土耳其的招標業務而開發了210mm陸用機動式重型加農炮,即後來德軍炮兵裝備序列中的K-39炮,但從圖上炮堡內伸出來的火炮身管的特徵判斷,不像K-39
德國SKL50艦炮身管改造成海岸炮,二戰時德國利用魏瑪時代留存的舊式280mm和305mm艦炮身管改造了不少雜類海岸炮,圖上就是一例。可見炮台純粹是人力操作的,沒有任何防護結構,這樣的布局,對於炮台選址和減輕岸防設施後勤壓力很有好處,主要是無需電力,並且土木工程量也小,但缺點是一旦炮台在戰斗中暴露位置,遭受敵艦炮火急襲,外露的炮手很容易遭受傷害,從而影響炮台的持續戰力。
「格奈森諾」號的一座三聯裝280mm裝甲炮塔,安置在挪威海岸充當海岸炮
德國SKC28型150mm雙聯裝艦炮炮塔,原本屬於德國海軍「格奈森諾」號戰列艦,該艦裝備有四座這樣的雙聯裝全封閉炮塔,另有四座單裝非封閉炮塔。「格奈森諾」號受重創後,該艦所有炮塔悉數從艦上拆卸,挪用上岸,其中四座單裝150mm炮塔安置在軌道平板車上改做列車炮外,其餘全封閉炮塔皆改做固定式海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