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電從哪裡來

德國的電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03-05 02:20:55

Ⅰ 德國的電壓是多少

德國民用電壓和頻率為:220V/50Hz

插座為:兩相插座(圓 形),到德國需要帶轉換插頭。

歐盟標准電壓為:230V/50Hz

Ⅱ 德國的電壓是多大的

德國的民用電壓是230V,不過和我國用的220V的沒有多大區別。國內帶來的電器都能正常使用,德國的電器在國內也能正常使用。

Ⅲ 德國的電壓是多少

德國是220V,50Hz。
歐洲各國電壓 :
國家名稱 電壓
希臘 Greece AC 220V,50Hz
荷蘭 Netherlands AC 220V,50Hz
比利時 Belgium AC 220V,50Hz
法國 France AC 127V/220V,50Hz
西班牙 Spain AC 220V,50Hz
匈牙利 Hungary AC 220V,50Hz
義大利 Italy AC 127V/220V,50Hz
羅馬尼亞 Romania AC 220V,50Hz
瑞士 Switzerland AC 220V,50Hz
奧地利 Austria AC 220V,50Hz
英國 United Kingdom AC 240V,50Hz
丹麥 Denmark AC 220V,50Hz
瑞典 Sweden AC 220V,50Hz
挪威 Norway AC 220V,50Hz
波蘭 Poland AC 220V,50Hz
德國 Grmany AC 220V,50Hz
葡萄牙 Portugal AC 220V,50Hz
盧森堡 Luxembourg AC 120V/220V,50Hz
愛爾蘭 Ireland AC 220V,50Hz
冰島 Iceland AC 220V,50Hz
芬蘭 Finland AC 220V,50Hz
保加利亞 Bulgaria AC 220V,50Hz

Ⅳ 電是從哪來的

發電即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換為電能。20世紀末發電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資源不多,日漸枯竭,人類已漸漸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來發電。

1、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 ,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而得到電力。科學家們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條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機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達到最高的發電量,供人們使用廉價又無污染的電力。

2、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指利用可燃物(中國多為煤)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

3、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的核心裝置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按引起裂變的中子能量分為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

快中子是指裂變反應釋放的中子。熱中子則是快中子慢化後的中子。大量運行的是熱中子反應堆,其中需要慢化劑,通過它的原子核與快中子彈性碰撞將快中子慢化成熱中子.熱中子堆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天然鈾(鈾-235含量3%)和稍加濃縮鈾(鈾-236含量3%左右)。

4、風力發電

把風能轉變為電能是風能利用中最基本的一種方式。風力發電機一般有風輪、發電機(包括裝置)、調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機構和儲能裝置等構件組成。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風輪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它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

5、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利用地下熱能發電的,與火力發電類似。

6、人力發電

能產生力的東西皆能發電,像水力和風力似的,人力也能發電。因此產生了手搖和腳踏之類的發電機,將人在運動中產生的能量轉換成電能。

與經濟關系

電力生產模式的選擇及其經濟可行性因需求和地區而異。世界各地的經濟差異很大,導致住宅銷售價格普遍存在,例如冰島的價格為每千瓦時 5.54 美分,而在一些島國則為每千瓦時 40 美分。水力發電廠、核電廠、火力發電廠和可再生能源各有優劣,根據當地電力需求和需求波動情況選擇。

所有電網都有不同的負載,但每日最低負載是基本負載,通常由連續運行的工廠提供。核能、煤炭、石油、天然氣和一些水力發電廠可以提供基本負荷。如果天然氣的建井成本低於每兆瓦時 10 美元,則天然氣發電比燃煤發電便宜。

熱能在工業密度高的地區可能是經濟的,因為當地可再生能源無法滿足高需求。由於工業通常遠離居民區,因此局部污染的影響也被最小化。這些工廠還可以通過增加更多機組或暫時減少某些機組的產量來承受負載和消耗的變化。

核電站可以從單個單元產生大量電力。然而,核災難引發了人們對核電安全的擔憂,核電站的資金成本非常高。水力發電廠位於可以利用落水產生的勢能來驅動渦輪機和發電的區域。

由於技術進步和大規模生產,除水電(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以外的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有所下降,現在在許多情況下,能源價格與水電一樣昂貴或低於化石燃料。世界各地的許多政府提供補貼以抵消任何新電力生產的更高成本,並使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在經濟上可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發電

Ⅳ 電是從哪裡來的

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質子組成。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電子環繞於原子核周圍,一經外力即脫離軌道,離開原來的原子兒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電子數而帶有正電現象,稱為陽離子、B原子因增加電子數而呈帶負電現象,稱為陰離子。
造成不平衡電子分布的原因即是電子受外力而脫離軌道,這個外力包含各種能量(如動能、位能、熱能、化學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
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就會使得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荷如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其帶正電,而另一個體得到一些剩餘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若在分離的過程中電荷難以中和,電荷就會積累使物體帶上靜電。所以物體與其它物體接觸後分離就會帶上靜電。通常在從一個物體上剝離一張塑料薄膜時就是一種典型的「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中脫衣服產生的靜電也是「接觸分離」起電。
固體、液體甚至氣體都會因接觸分離而帶上靜電。這是因為氣體也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當空氣流動時分子、原子也會發生「接觸分離」而起電。
我們都知道摩擦起電而很少聽說接觸起電。實質上摩擦起電是一種接觸又分離的造成正負電荷不平衡的過程。摩擦是一個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因此摩擦起電實質上是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各類物體都可能由於移動或摩擦而產生靜電。
另一種常見的起電是感應起電。當帶電物體接近不帶電物體時會在不帶電的導體的兩端分別感應出負電和正電。
其它起電方式有: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

Ⅵ 電從哪裡來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當導線在磁場中運動時,導線中的金屬原子中的電子由於受到磁場力的作用,脫離原子變成自由電子向固定的方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
線圈不斷運動,電子就不斷流動。

自己理解著解釋的,不知道能理解不?呵呵

Ⅶ 電從哪兒來

如果有人問你電是從哪裡來的,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說 「當然是從發電廠來的。」其實,我們家庭中用的電並不是直接由發電廠提供的,電在輸送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坎坷」!由於發電廠到用戶的距離較長,電在輸送過程中損耗較大,為了減少電能在輸送過程中的損耗,所以要採用高壓輸電。電從發電廠輸出後首先要進入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到幾百千伏甚至更高,到達用電地區時再進入降壓變壓器,將電壓降為220伏才能接入用戶。在這個過程中,電與輸電線一起翻山越嶺、跨江穿河,眾多的電業工人為電的輸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用電戶眾多且分布分散,所以輸電線路非常長。為了減少電能損耗,我國的居民用電電壓為220伏,而一些發達國家由於用電戶較少且相對集中,再加上許多年前他們的輸電技術就已經較為發達,所以這些國家多採用110伏的家庭用電電壓。

Ⅷ 在發現磁生電前,人類從哪弄來的電

古代發現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電場與磁場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H.Hertz)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馬克斯威爾電磁理論的發展也針對微觀方面的現象做出解釋,並指出電荷的分裂性而非連續性的存在,1895年洛倫茲(H.A.Lorentz)假設這些分裂性的電荷是電子(electron),而電子的作用就依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的電磁場來決定。1897年英國湯姆生(J.J.Thomson)證實這些電子的電性是帶負電性。而1898年由偉恩(W.Wien)在觀察陽極射線的偏轉中發現帶正電粒子的存在。
從粒子到量子
而人類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與波來描述「電」的世界。到了19世紀,量子學說的出現,使得原本構築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驗。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測不準原理」認為一個粒子的移動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時測得;電子不再是可數的顆粒;也不是繞著固定的軌道運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洛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當微小粒子運動時,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稱為「質—波二重性」,而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用數學的方法,以函數來描述電子的行為,並且用波動力學模型得到電子在空間存在的機率分布,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准確地測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測得在原子核外每一點電子出現的機率。在波耳的氫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態時的電子運動半徑,就是在波動力學模型里,電子最大出現機率的位置。
隨著科學的演進,人類逐漸理解「電」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數值是不連續的,它們所反映的規律是屬於統計性的。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這是網上的一位大神說的,我只是個搬運工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電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9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8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1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1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9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2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3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3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