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打了多少年
蘇德戰爭時間起點於1941年6月,結束於1945年5月。歷時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被蘇聯稱為光榮而偉大的保衛戰。
『貳』 德國大事年表和二戰大事年表
二戰歷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戰爭
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約150萬兵力在2300架飛機和2600輛坦克的掩護下大舉進軍波蘭,二戰全面爆發。9月27日,華沙淪陷。30日,波蘭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於同月饒過重兵防守的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15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軍隊33.8萬餘人(其中法軍12.3萬人)從法國小鎮敦刻爾克撤退回英國。14日,德軍佔領巴黎。16日,H.P.貝當接任法國總理。17日,德軍從側後推進至瑞士邊界,法第2、第3集團軍群被圍。同日,法政府請求停戰,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25日,法國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顛戰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張)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擴張到最大規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戰爆發(日軍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島海域交戰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歐洲戰場的轉折點)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陸戰役(義大利法西斯末日的開始)
1943年9月8日 義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軸心國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5月8日 納粹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勝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沖繩島戰役(日本法西斯最後的掙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核武器首次用於戰爭)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簽署投降書(二戰全面結束)
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二戰打了 整整6年時間,共2000多天。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就把德意志國家推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同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日本軍國主義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戰的同時,宣布了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納粹德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戰敗,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塔開會,商討有關最後戰勝並佔領納粹德國的計劃。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分區佔領戰敗後的德國,廢除或沒收德國軍需工業,將主要戰犯交國際法庭審判。
1945年6月,蘇、美、英、法4國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分區佔領德國,共同處理涉及德國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劃分為4個佔領區,由「盟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的「盟國柏林城防司令部」統一管理。這是德國分治的開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設立中、蘇、美、英、法5國外長會議,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締結和約的准備工作;劃定德波等國邊界;確定蘇、美、英、法共同佔領德國以及商討成員國間有關其他問題。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實行德國馬克新幣制。德國在經濟上開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區的制憲會議通過《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美、英、法佔領區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佔領區誕生。德國正式一分為二。
1952年3月10日,蘇聯政府就締結對德和約問題照會美、英、法三國政府,建議立即討論對德和約問題並盡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擬和約。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14日,民德和蘇聯及東歐國家8國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構成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從此,東、西德同處於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前哨陣地,互相敵視,互為對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實現德國的統一。民德雖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兩個德國實現統一,但它後來放棄了這一要求,認為「統一是不現實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來。民德196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建立和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系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項要求。但是西德堅持兩個德國不互為外國,不承認有兩個德意志民族。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作者: shamakuai 2006-10-3 12:33 回復此發言
--------------------------------------------------------------------------------
2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附:我國對德國的關系
1955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命令,命令中說:「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於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命令宣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從此結束,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應當建立起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結束並不改變德國的國際義務。同時並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有關德國的國際協定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就德國統一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 參考資料來源:高關中著-「德國州市大觀」
『叄』 二戰德國佔領了多少國家
直接佔領的是15個。
二戰德國佔領的有:波蘭、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法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巴爾干半島諸國(因二戰到現在巴爾干半島政治格局變化太大,只說出幾個二戰時的主要國家);
還有原蘇聯西部的加盟共和國,主要有摩爾多瓦、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俄羅斯一部分。
在戰爭後期義大利投降後,德國一度佔領義大利北部。此外德國還有一些仆從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匈牙利、義大利。
(3)德國二戰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德國發動的戰爭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也稱為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亦是世界戰爭史中一場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國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
波蘭戰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國、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意志第三帝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此戰,波軍死亡66300人,傷133700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含投降數),10萬人逃至鄰國。德軍死亡10600人,傷30300人,失蹤3400餘人。
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地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德意志第三帝國在實施武裝力量的動員與展開措施中,採取了先機制敵的方針。
德意志第三帝國武裝力量對波蘭的軍事行動說明,預先組建的陸軍和空軍集團出其不意的實施密集突擊,有著顯著的作用。
閃擊法國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
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
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
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肆』 二戰後德國人重建家園用了幾年
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納粹德國戰敗投降。由於戰爭的破壞,德國被打的千瘡百孔,到處都是瓦礫廢墟,國家青壯年大量戰死,國民流離失所,德國人幾乎陷入了絕望中。據說僅僅清理柏林的廢墟就需要二十年。此外,德國還遭到了盟國和蘇聯的無情掠奪,同時背上了巨額的賠款,這讓困頓中的德國雪上加霜。但就是在這種困境中,德國人並沒有屈服,頑強的德國人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國家的重建,重返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戰後德國已經被打廢了,為何仍然能夠重新崛起? 第一,雖然德國被戰爭打的千瘡百孔,工業和基礎設施損失嚴重,但德國的人才還在,德國高素質的國民還在,這是德國能夠復興的基礎。早在一戰前,德國就已經普及了全民教育,培養了數量龐大的科學家、技術工人等各行各業的精英。有句話叫「 」科教興國」,科學和教育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二戰前,德國人包攬了大部分諾貝爾獎項,其科技和人才實力可見一斑。如果戰後美蘇不是掠奪了德國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兩國未必會發展那麼快。工廠和基礎設施被打爛了可以重建,但人才的培養非常困難,只要人才還在,一個國家的復興就有希望。人才可以說是德國在戰後崛起的根本原因。這就像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足球隊,雖然國家被打的千瘡百孔,但隊員水平並沒有下降,只要給他們提供個足球場地稍加訓練,他們仍然是一支勁旅,仍然能和中國這樣的亞洲強隊踢成平局。此外,德國人擁有非常強的韌性,他們對重建家園充滿了渴望,他們無私的付出了很多,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對德國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舉個例子,戰後德國人沒有木頭生火,但沒有人去砍樹,他們仍然只會撿拾掉在地上的枯枝,德國到處仍然鬱郁蔥蔥。如此一個國家,如此一個民族,怎麼會不能重新崛起。 第二,雖然德國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掠奪,但這種破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和軍事領域。在西北,盟軍攻擊的目標多為軍事目標,大部分民用工業其實受損並不嚴重。戰後德國仍然保留著很強的工業生產能力,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等很多大型企業都沒有遭到破壞。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 」德國75%的工業安然無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由此可見,德國大部分工業設施還存在,仍然具備很強的生產能力。而戰後美英等西方國家為了對抗蘇聯,他們並沒有對西部的佔領區也就是西德(聯邦德國)進行瘋狂的掠奪,反而是對西德進行了扶持。戰後美國向聯邦德國提供了130億美元的援助,大大刺激了聯邦德國的發展。實際上,到1950年,西德的經濟已經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同時,雖然東德的破壞比西德要嚴重一些,但即使如此,東德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發展水平直追西德,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最發達的國家。 第三,戰後德國進行了廣泛徹底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建立了現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一個優越的制度加上強大的工業和技術積累,再加上高素質的國民以及優良的發展環境,德國的經濟騰飛成為了必然。同時,由於戰後德國被強制實行非軍事化,雖然軍事力量被限制,但卻客觀的推動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因為德國可以把資金全都投入到經濟建設上,全力發展經濟,這也算是德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此外,由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刺激,德國工業和出口貿易直線上升,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後來,隨著冷戰形勢日益緊張,德國被解除了軍事限制,德國人很快補齊了軍事的短板。如今德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個強國之一,除了政治地位,德國已經完成具備了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各項條件。所以德國一直嚷著讓法國把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讓給歐盟,藉以利用歐盟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使得德國重返世界一流強國的行列
『伍』 二戰時期法國被德國侵佔了多少年
從1940年6法國投降一直到1944年8月盟軍進駐巴黎歷時4年零兩個月。
『陸』 二戰德國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4.9萬,受傷15.9萬人次。
(2)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
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歷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被俘或失蹤數千人。
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
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
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
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約300萬人。其中死亡50多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
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
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次。最
終死亡人數為380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阿爾薩斯等地的德
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後大量參戰的人民沖鋒隊之類的民兵組織的損失。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
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
部隊及邊防軍等,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
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3)蘇軍參與的另外幾場戰爭(如蘇波1939.9-1939.10、蘇日1945.8)死傷人數均遠遠
低於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蘇波戰爭:蘇軍死亡人數僅737人,蘇日戰爭:蘇軍損失累計3
.64萬人,其中死亡1.2萬人。
2.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
亡人數總計為485萬人(包括死亡的俘虜):對蘇作戰死亡380萬人(含俘虜),其他主要
分布於:義大利15萬、西歐34萬、非洲1.6萬、南斯拉夫5萬等等。
『柒』 二戰時期德國是哪一年發動戰爭的
德國於1939年9月1日進攻波蘭為開始。
『捌』 二戰打了幾年
6
1938年9月30日
英國、法國與德國政府簽訂慕尼黑公約,允許希特勒佔領捷克16000平方里的德語地區。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認為德國應該對此感到滿足,從而帶來該地區的和平。11月9日
發生了德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猶太人活動。猶太人的商店、住家、宗教會堂,被嚴重破壞。2萬到3萬猶太人被關進集中營。
1939年3月14日
德國入侵捷克非德語地區。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
9月1日
德國空襲波蘭。17日,蘇聯從東邊入侵波蘭。27日,波蘭向德國投降。9月3日
由於要求希特勒從波蘭撤軍的要求不受理會,英國輪船雅典娜號又在愛爾蘭海域被德國艦船擊沉,英國與法國向德國正式宣戰。
11月4日
雖然羅斯福總統宣布了美國在歐戰中保持中立,他還是簽署了「中立法」允許美國向英國和法國輸出軍備和其他援助。
1940年3月18日
墨索里尼與希特勒共同宣布,德國與義大利正式結盟,以對抗英國和法國。
5月7日
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丘吉爾於5月10日正式成為首相。
5月10日
德國發動閃電戰,空襲鹿特丹和其他荷蘭城市。月底,荷蘭軍隊、比利時軍隊相繼投降。英軍和法軍從敦克爾克狼狽敗走。
6月10日
義大利向英國和法國宣戰。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美國從「中立」變成「非戰狀態」,使美國能對盟友們提供更積極的幫助。
6月14日
德軍進入巴黎。法國向美國求援被拒。
8月17日
德軍封鎖英國海岸,並開始轟炸計劃。到了9月,數以百計的人員在轟炸中犧牲;到了11月,德國轟炸殺死了超過4500個英國人。
9月27日
德國、義大利、日本,共組了一個軍事及經濟的聯盟,人們叫他們為「軸心」國。11月的時候,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也參加了這個「軸心」。
10月29日
美國開始徵兵。這是歷史上美國在和平時期的第一次徵兵。
1941年4月6日
德軍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
5月31日
英軍進入伊拉克以免支持德國的勢力推翻當地政府。到了6月,英軍和「解放法國」部隊以同樣理由進入敘利亞、黎巴嫩。
6月22日
德國入侵蘇聯,破壞了1939年簽訂的「互不侵犯」公約。
9月11日
羅斯福總統發出命令,如果在美國海域發現德國和義大利的船隻,馬上攻擊。
12月7日
早上8點不到,360架日本戰機突襲珍珠港。此次突襲使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癱瘓,超過2300名美國士兵、水手、平民死亡。7個小時之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
12月8日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在參眾兩院的支持下,向日本宣戰。
12月11日
德國和義大利向美國宣戰。羅斯福總統號召終止美國的中立政策,並向德國和義大利宣戰。
1942年8月22日
斯大林格勒之戰開始。最終,75萬蘇聯士兵、40萬德國士兵、20萬羅馬尼亞士兵、13萬義大利士兵、12萬匈牙利士兵,在此戰役死亡。
11月7日
40萬英美聯軍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下,登陸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
1943年7月9日
英美聯合空降部隊率先登陸義大利的西西里。
9月8日
盟軍在廣播中宣布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6月6日
午夜後超過17.5萬盟軍士兵在諾曼底登陸歐洲大陸。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行動,4000艘登陸艇、600艘戰艦、10000架戰機,參加了此次行動。
8月25日
在被德軍佔領4年之後,法國聯軍解放巴黎。
1945年1月26日
蘇聯軍隊解放奧斯威辛,當時只有不到3000名生還者。
4月29日
義大利境內的德軍無條件投降。
5月7日
德國無條件投降。
8月6日
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把廣島夷為平地。10萬人即時喪生。
8月9日
第二枚原子彈在長崎爆炸。
8月10日
日本宣布投降。美國的杜魯門總統定8月14日為戰勝日本日。
到這天為止,5.5千萬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其中蘇聯犧牲了2.5千萬人,中國犧牲了8百萬人
『玖』 二戰中德國是在幾年投降的
1945年5月8日
『拾』 二戰以後中國和德國建交多少周年了
1972年10月11日 我國與德國建交 37年另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