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德國人
前半句和後半句有什麼聯系嗎?德國人的人均素質是比較高。奇怪,德國讀博士需要考嗎?
⑵ 我為什麼喜歡德國
算算時間,我回中國已經快兩年了,之間沒有回過德國,現在想起,忽然十分想念。我很喜歡德國,盡管很多人對德國不甚感興趣——規矩太多,生活沉悶,不如中國刺激,也不象美國那樣機會多多。就算和一些典型的歐洲國家相比,比如義大利,也沒那麼有情調。所有這些評價我都同意,然而我還是非常喜歡德國,不僅僅是因為我在那裡住過十幾年,也不僅僅因為那裡相對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
德國的繁文縟節的確不少,似乎所有的行為都有法律規范,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權益。我清楚地記得,在德國讀大學的時候,上法律課時知道有一個法律叫做《硬幣法》,其中一條規定在超市付款的時候可以以硬幣來支付的最大額度:如果用分尼支付,最多可以使用總面值為5馬克的分尼硬幣;如果用馬克支付,最多可以使用20馬克的馬克硬幣。(那時歐元還在醞釀之中。)假如在超市買了6馬克的貨品,拿著滿滿一大捧分尼去付款,超市營業員有權力拒絕去數。如果只買3馬克的東西,拿著一把分尼,她則必須去數。我當時剛到德國一兩年,看到這里,對於德國法律事無巨細的規定簡直是嘆為觀止。在德國,小到垃圾要分揀,晚上十點之後不能製造噪音,大到申請居住許可,購買醫療保險等等都有法律法規的約束。
德國同時也是一個人和人距離相對較遠的國家,遠沒有義大利那般熱情浪漫,更不象中國不分彼此。在德國,很多鄰居見了面不過點點頭,很少有拿著蛋糕去彼此家裡串門。同事之間也僅僅是同事而已,上班的時候一團和氣,下了班便各奔東西,彼此連住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就更別提一齊去K歌了。在中國,就象張愛玲曾經說過的那樣,也許因為人太多,所有的隱私都不得不暴露在別人的眼裡,距離便不得不近了——試想下,在上海的弄堂或是北京的四合院,又該怎樣避免鄰居談論你的私生活呢?所以最後你的事情就變成了我的事情;自然,我的事情也是你的事情,天下一統,大家都是好兄弟。
德國的生活實在是不如中國精彩,如果對於生活你的定義是飯局,KTV,還有夜店。在德國,哪怕是法蘭這樣的大中城市,過了八九點鍾,商店關門,街上行人便稀少起來,大家都各回各的家,晚上在家裡和家人一齊吃晚飯。在法蘭是很少有KTV的,我知道的一家是華人開的,開在法蘭火車站對面的地下商鋪。我本人不喜KTV,從來也沒有去過,不過據去過的同學們說,客人大概也都是東方人。不過德國人也並非從不出門,大家偶爾也聚在一起吃個飯。然而在德國,在外面吃飯不便宜,所以大家也不會天天下館子;下館子基本也是AA制。泡吧是周末的事情。德國的酒吧和國內的靜吧差不多,兩三個好友晚上去喝杯酒,談個心。很多德國人也喜歡運動——滑雪、沖浪、潛水。在中國新興的,受小資追捧的一些運動,德國人已經默默地玩了很多年。而他們的確也就是單純的喜愛,甚至到了為了興趣改變生活的地步。我以前的一個同事轉到慕尼黑辦公室,就是為了冬天每周都可以開車去滑雪。
開始的時候我對德國很是不習慣了一陣子,然而呆了幾年以後,便開始喜歡德國。至繁至簡——正因為德國規矩很多,所以如果遵守法律,按章辦事,就不必擔心事情會辦不成。大家都遵守秩序,生活反而變得簡單輕松。以前忙著對付外部世界變化的精力就可以省下來內省,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正因為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才不用花時間去做不必要的應酬:想見朋友的時候才約人出來,不想見人決不會有人沒有約好就上門來。德國人口密度相對較低,自然環境較好,所以可以進行很多戶外運動,親近自然。的確,在德國的生活不是那麼充滿激情和挑戰,也沒有那麼多機會和誘惑。平淡、安詳是主旋律,比較適合象我這樣性格內向,胸無大志,只想平平淡淡過個小日子的人。
⑶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德國
不,我們最多喜歡德國製造,這還是8090年代的事情,現在,倒是沒多偏愛。
⑷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喜歡德國
德國人很嚴謹,而且對歷史錯誤有深刻的懺悔.德國留學不收學費,德國美眉很漂亮,德國還出名車!
⑸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德國產品
高質量自然就有擁躉,不論是那個國家生產的。中國高鐵,中國的錳系磷化塗層鋼絲繩,一樣受到用戶喜歡,都是世界頂級質量
⑹ 中國人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德國而不喜
可能你要說不喜歡日本把。
德國總統到俄羅斯在二戰紀念的地方下跪。
安倍在琢磨自衛隊。
而且畢竟日本是打到中國了,德國打的不是中國。
日本現在NHK也播了些道歉的,不過無論如何這種想法無法在上一代人中消除了把。
順帶一提喜歡德國有可能喜歡的是軍事和科技,並不是別的。
⑺ 德國留學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上德國
價格便宜,學歷含金量高,德國國家經濟好,畢業就業好,留在德國福利也不錯
⑻ 中國人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德國而不喜歡法國
德國製造,包括德國人,給人的感覺:嚴謹認真。
法國首先治安比較亂,人也比較散漫。所以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了。
⑼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
大家好,我是「軍事前沿觀察站」,很高興今天能與各位軍迷見面!希望在今後的每一天,我都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精彩內容!
德國的形象是世界務實合作者,與中國淵源頗深。
在晚清時期;德國從經濟利益作手,幫助清朝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著名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均由德國製造,且一分錢一分貨,完全不打折扣,具備世界一流水平。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以殖民者身份介入了中國事務,在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時作過惡。後來盤踞膠東半島攫取中國利益,但並無殺人放火和婪倫掠奪記錄。
一戰後,德國殖民者身份變為合作參與者,德國的國防、軍事顧問成為民國政府的顯耀貴客,德國在中國投資了鋼鐵廠、銅廠、電氣、發電廠、機械廠等,改造升級了漢陽兵工廠,德國還提供軍事裝備武裝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中國南京公司總經理人約翰.拉貝,利用德日盟友身份,籌建了南京國際和平安全區,懸掛納粹旗,收留保護了25萬中國難民,並寫下《貝拉日記》,揭露了日軍種種殘酷罪行,成為還原當時歷史的關鍵證據。他被譽為東方「辛德勒」!在特殊特定歷史時刻,一個人的大無畏人道善舉,足以改變國人對一個國家形象的認知。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與中國並無地緣政治的沖突和軍事交惡。中國改革開放國門後,德國積極跟進,不受意識形態差異限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實用技術,早期有汽車製造,上汽―大眾「桑塔納」轎車生產是成功典範;如今,德國高鐵技術為中國高鐵在世界封殺日本新干線有助一臂之力之功。
中德互為在亞歐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的務實合作多餘貿易摩擦糾紛,在世界「G7」成員國中,德國的不歧視、務實不跟風,得到中國尊重。
德國的「歐洲大媽」默克爾總理多次訪問中國,在支持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開放性上傾聽「北京聲音」,與中國同步;她還深入中國腹地,學習品嘗中國的文化烹調,與民間百姓友好交流互動,對提升德國人在中國的親和力,有「親善推銷」之功。
這點點滴滴積累,大概就是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有好感的原因。
但要清醒認識,中德關系並不是以好一葉遮目。在對於人權問題的認識上,中德存在意識上的一些分歧;在歐洲呼籲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態度上,德國的態度曖昧。中德文化差異巨大,人民缺少交流。嚴謹刻板的德國人,對中國人多維的思考方式、從善如流的靈活變通處世、個性張揚外露的國民性等,並不完全接受認可。兩國人民要實現友好感情真正的相互交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⑽ 為什麼中國有很多人喜歡德意志第三帝國
因為強大而霸道。相比之下,那時候的中國表現的並不好。沒有人喜歡當被侵略者,但是卻有人喜歡當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