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因不列顛空戰未能取勝,海獅計劃無限制推遲,納粹德國始終無法征服英國。希特勒在這種情況下,希望通過征服蘇聯來實現統一歐洲大陸的野心。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要扼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眾所周知,蘇聯是共產國際的大本營,而共產國際在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裡都十分活躍,是各國政府的大敵……其間自然也包括納粹德國。
其二,出於和拿破崙同樣的考慮,二戰結束前,在歐洲人眼裡,歐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國無法從海上征服英國,堵住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就只有通過大陸封鎖來堵住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往來,以此打擊英國的經濟;而蘇聯,名義上是德國的盟友也是英國的敵人,實際上與英國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英國也沒得挑了),這是大陸封鎖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納粹德國必須出兵蘇聯,這是其戰略上的選擇。當然,這個選擇並不好,我個人認為,應該選擇加強非洲軍團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斷英國與其亞洲殖民地之間的聯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據十來年前蘇聯解體後解密的一些資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舉入侵德佔區的計劃,進攻時間大約在德國進攻後的一個月左右,部隊都部署好了,只是出於隱蔽戰略意圖而沒有公布(這也可以解釋戰爭剛爆發,蘇軍上百萬部隊在邊境附近就被殲滅和擊潰),所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另一個理由,或許是出於「先發制人」吧。如果不進攻蘇聯,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蘇聯進攻德國。
㈡ 希特勒為什麼要進攻蘇聯呢
蘇聯實力強勁,希特勒為何要一定要拿下蘇聯。
希特勒何止是要拿下蘇聯,希特勒在攻打蘇聯之前已經和號稱陸上第一強國的法國進行了一場大戰。
打完法國之後他又和世界第一海洋強國大英帝國大戰起來。當時不僅僅有不列顛空戰這種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同時,希特勒命令德國的海軍四處出擊,對英國在大西洋上的航線進行破交戰。
雖然大英帝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但是保護遍布整個大西洋的商船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魯登道夫)
所以,希特勒所建立的第三帝國和當初的第二帝國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區別是出於對一戰的反思讓他更激進。
既然德國在強大之後的目的就是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間與世界最強國爭霸,所以就會不可避免的和周邊強國爆發戰爭。
至於為什麼希特勒敢於同時挑戰歐陸強國蘇聯和海洋霸主英國,主要是由於他過於自信了。
因為,曾經不可一世的法國竟然一個多月就淪陷,而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在狼群戰術的攻擊下也岌岌可危。
在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擴大戰爭,同時兩線作戰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話說回來,如果美國不加入戰爭,在德國海軍的封鎖下英國很難支持到1942年。解決了英國,即便蘇聯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也於事無補,希特勒可以將西線軍隊和資源調到東線,取得對蘇軍的巨大優勢,最終將這個國家打敗。
所以,希特勒自信也是有理由的,只是他小看了美國人。
㈢ 希特勒為什麼要進攻前蘇聯
當年希特勒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在1939.8簽定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分了蘇、德兩國在波羅的海沿岸和波蘭的勢力范圍,但它並未規定兩國在巴爾乾的勢力劃分。所以當德國在與英、法交戰,蘇聯突然向德國的石油主要供應國羅馬尼亞提出領土要求時,可以想像得出希特勒是何等得慌亂——蘇聯人離羅馬尼亞產油區只隔著一條河!盡管德國說服了羅馬尼亞,滿足了蘇聯的要求,但這已經給希特勒一個再嚴重不過的警告,德國的石油供應會被蘇聯隨時掐斷,沒有石油德國就會戰敗!而希特勒對**地敵視和斯大林對土地的貪婪更加重了這種擔心。
但是兩線作戰對德國就是個噩夢,希特勒在解決英、法之前只好滿足北極熊越來越大的胃口。到了1940.6,法國已經投降,英國雖然還有龐大的海軍,但他的陸軍已經喪失在歐洲大陸作戰的力量,德國的西面暫時安全,希特勒可以騰出手來解決東方問題了。他首先試探性地提出讓蘇聯加入軸心國,但被拒絕了。
隨著蘇聯加強軍備,以及蘇、日的和解,希特勒越來越感覺不安全,斯大林顯然是打算讓德國幹掉英法,他再幹掉德國。甚至斯大林在1941.5的一次講話中提到要先發制人,不讓德國佔先手。希特勒想,既然不列顛空戰表明暫時征服不了英國,那麼就先解決蘇聯。否則等到英國恢復了陸軍實力,美國又參戰,而蘇聯在東方趁火打劫,那樣最危險。況且斯大林在國內搞的「大清洗」,使他大失人心,軍隊也毫無戰鬥力——蘇芬戰爭已經顯示蘇軍有多麼無能。
希特勒相信進攻蘇聯可以獲得德國所需的大量物資,而且蘇聯陸軍不是德國陸軍的對手,所以他決定先征服俄國。進攻蘇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那些敵視蘇聯的人會因此支持德國,特別是梵蒂岡教廷。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原因如下:
1、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卻一點也不簡單。德國占據蘇聯,才能和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聯盟。在1941年之前,德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換言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拿下了,就連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在非洲戰無對手。
2、要想稱霸世界,那麼必須要佔領蘇聯,唯有佔有蘇聯,既能聯合1937年攻佔中國的日軍,形成東線聯盟一體,成為亞非歐三洲一體的超級聯盟帝國。接下來,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稱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一層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些很細節性的原因,其實蘇德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畢竟德國要惹的是一個超級大國。
首先,在德國看來,蘇聯是最不能讓人放心的「盟友」德國要攻打全球,離不開蘇聯的戰略資源。二戰打得就是現代化武器的戰爭,諸如飛機、坦克、自行火炮、潛艇、卡車等都離不開石油,而德國自己缺乏石油資源。希特勒當初之所以攻佔羅馬尼亞,是因為羅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德國的戰略供需都來自羅馬尼亞油田。而蘇聯的石油比羅馬尼亞更多。
(4)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擴展閱讀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失敗,並且蘇聯當時用攻打芬蘭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機,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戰後,德國被分割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經濟也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後才得以恢復。
東歐各國,包括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由於均受到了蘇聯紅軍不同程度的佔領,其國家政權被蘇聯清洗,換以聽命於莫斯科的共產黨傀儡政權,其政權形式完全仿造蘇聯,並且都留有大量的蘇聯紅軍駐扎在這些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從戰後一直到東歐劇變期間都是蘇聯的衛星國。
㈤ 德國為什麼必須攻打蘇聯
德國必須攻打蘇聯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就是利益使然。
二戰時,納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軍攻襲蘇聯,卻讓原本戰無不勝的德軍滿盤皆輸,事實證明攻打蘇聯是個錯誤。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不願開戰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可見在未開戰之前,他們是有共同利益的。
希特勒自覺能拿下蘇聯,是天時地利人和。當時德國閃電戰戰無不勝,德軍因此士氣高漲,反觀蘇聯在1939年攻打芬蘭這樣的小國時,動員了54萬兵力,去攻打只有12萬多人能派上戰場的芬蘭,第一階段直接有四個師被全殲,戰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雖然第二階段,蘇聯最終取勝,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蘇聯輸得很慘,蘇聯的表現如此之差,導致了希特勒的誤判,認為蘇聯就是空有大面積的領土和大量的軍隊,戰鬥力差得可憐,希特勒以為憑借德軍的戰鬥力肯定能速勝蘇軍。
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為左右,當一切蓋棺定論時,時間是歷史最好的證明。
㈥ 二戰時德國為何要進攻蘇聯
1,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嚴重威脅著英國的海上生命線,英國本土物資供應緊張.眼看英國已無力再繼續戰爭,但英國仍然拒絕與德國和談.當時英國心存的希望無非有兩個:蘇聯從東線夾擊德國和美國參戰.其中能對德國造成直接威脅的,就是蘇聯.所以在無法登陸英國本土的情況下,先征服蘇聯,迫使英國投降.
2,即使德國利用潛艇優勢破壞了英國的海上運輸線,也無法改變英德之間的海軍差距,地中海仍然控制在英國人手裡,德國海上運輸線被切斷,石油產量日漸下降,同樣的面臨著戰略物資匱乏的前景.長久的維持下去,德國的經濟可能會比得到美國援助的英國先崩潰...所以需要蘇聯豐富的資源,以供應其龐大的戰爭野心..
3,蘇聯是一個人口大國,歷來也是歐洲的軍事強國.自從四大林實施五年計劃以來,蘇聯的經濟和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這樣的一個軍事大國,不可能長久的跟德國保持和平.所以,與其等蘇聯人做好准備先下手,還不如自己先偷襲.
4,德國雖然稱霸了歐洲大陸,早在開戰前工業就已經恢復到了一戰前的水平,但海軍卻得不到發展.而征服英國,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依靠,空襲英倫三島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大大損耗了本國空軍力量的德國更是清楚這一點...但是,只要蘇聯還在東邊陳兵百萬,德國就必須常年保持大量的陸軍規模,國內的資源和工業就必須優先為陸軍服務,這就限制了海軍的發展...如果這樣維持下去,即使德國的陸軍再有優勢,也無法打擊英國...所以,必須把陸地上的威脅消除,才能騰出手來發展海軍...
5,德國戰爭初期看起來是戰無不勝利...但是仔細看一下戰局就發現其實外強中干...首先當時的歐洲軍事強國有英法蘇意德五個國家,而德國僅僅是打敗了法國..但打敗法國也是因為英法沒有總動員,沒有全力的投入到戰爭來,給了德國可趁之機.隨後,英國全力抗擊德國,德國在海上就立馬的敗下陣來,在北非也陷入了被動..德國的不敗神話即將被打破...所以德國需要打敗蘇聯,再來開創一個軍事神話,以威懾英美,和安撫本國國民.
6,戰爭初期的順利,讓德國盲目的樂觀,認為在德國強大的鐵蹄下不會有完好的巢.
以上原因,讓德國把心一橫,偷襲蘇聯....最後,也證明了德國並非戰無不勝..同時也證明了德國士兵並不是最優秀的士兵...在空中力量和機械力量失去作用的巷戰中,德國士兵屢戰屢敗,極大的鼓舞了英蘇的信心,決心把仗打到底...
㈦ 德國當時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東西兩線作戰,做戰略上是十分被動的,但是為什麼德國會進攻蘇聯呢?
第一點,西線對英國的作戰短期內無法解決,德國海軍沒有能力把德軍送到英國本島作戰,而且寄希望的空軍作戰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第二點,地中海,北非的作戰,沒有達成目的;義大利這個盟友太爛。
第三點,如果能夠解決蘇聯,可以做短期內形成與美國抗衡的本錢,如果戰事一再拖下去,美國參戰以後,缺乏足夠的戰爭資源去打後面的惡仗。
第四點,德國意識形態反對蘇聯。
第五點,德國認為可以搞定蘇聯,實際上戰爭初期是這樣的。
㈧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㈨ 二戰期間為何德國一定要以進攻蘇聯為目標
我們都知道,二戰是由納粹軸心國德、日、意發起的。1939年9月1日,德軍在波蘭打響了第一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如今,我們回顧歷史,不免會發出疑問,當年德國為什麼會把蘇聯作為主要進攻國呢?究竟是有計劃的行動,還是戰局面前的迫不得已?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二戰時德國的主要動機。
希特勒想,既然不列顛空戰表明暫時征服不了英國,那麼就先解決蘇聯。否則等到英國恢復了陸軍實力,美國又參戰,而蘇聯在東方趁火打劫,那樣最危險。況且斯大林在國內搞的“大清洗”,使他大失人心,軍隊也毫無戰鬥力——蘇芬戰爭已經顯示蘇軍有多麼無能。希特勒相信進攻蘇聯可以獲得德國所需的大量物資,而且蘇聯陸軍不是德國陸軍的對手,所以他決定先征服俄國。進攻蘇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那些敵視蘇聯的人會因此支持德國,特別是梵蒂岡教廷。
㈩ 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第一: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抗,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資本家和無產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當時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用德國去對抗蘇聯,只不過德國先把法國給幹掉了。
第二:對資源的需求,德國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深處歐洲內陸,遭到英法等國的封鎖,所以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一直是德國所渴求的。
第三:對蘇聯強大的害怕,蘇聯在其前期表現出來的超快發展速度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驚和害怕,德國也是一樣。在蘇聯強盛之後,勢必會侵略西歐,蘇德遲早會有一戰。
第四:德國和蘇聯是世仇,歷史上,蘇聯的前身沙俄與歐洲其他國家相處的都不愉快,都有很深的隔閡與仇恨。
當然,德國的過於狂妄自大,對蘇聯認識不足、戰略上的多次失誤記憶兩國國力的差距,導致了德國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