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猶太人在德國做了什麼
首先,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整個國家陷入低潮,德國民眾感覺沒有希望,經濟的疲軟使很多德國民眾食不裹腹、飢寒交迫。而有些猶太人卻生活的比較富足,因為猶太人天生有聰明的經商頭腦,很善於籠絡財富。
這些在德國生活的猶太人大多數有自己的店面、工廠、作坊,他們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也可以說控制了德國經濟命脈。這樣德國民眾很容易就產生了仇富心理。
再次,猶太人是一個比較封閉的民族,他們有著自己的宗教「猶太教」,而歐洲的多數國家信仰的則是基督教或天主教。恰恰《聖經》中記載這耶穌基督是被猶太人出賣後,被釘到了十字架上。所以不只是德國民眾,很多信仰基督教的歐洲其他國家民眾也很排斥猶太人。
再就是當時猶太人並沒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的國家就意味著希特勒不管對猶太種族實行什麼樣的政策,得到的也僅僅是國際上的些許同情,這些同情沒有任何的作用,他們沒有國家作為後盾來與希特勒的納粹黨抗衡。而且屠殺了這些猶太人後,他們驚人的財富剛好可以用來維持戰爭中巨大的花銷。而希特勒又是一個典型的種族主義者,堅信日耳曼民族是高貴的民族,猶太民族是低劣的民族,低劣的民族就應該為高貴的民族讓出生存空間。
㈡ 德國屠殺猶太人時德國的猶太人是被哪些人幫助怎樣逃到中國的哪幾個地區各個地方都分別是怎樣的情況
何鳳山
1938—1940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其間,最少向4000名猶太人發放了到上海的簽證。
1937-1941年,大批從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逃出的猶太難民從西伯利亞輾轉逃到日本神戶。因日本政府拒絕,想去美國、加拿大的猶太難民先後來到了上海。
上海是二戰中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不用簽證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2萬多名猶太難民在大屠殺期間逃到上海。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日本當局將滬上的英美人士視為"敵國僑民",並將他們關押在上海郊區的集中營內。納粹蓋世太保駐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來到上海,向日本當局提出屠殺猶太人的"上海最後解決"方案。該方案因德日之間的分歧未能實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3日,虹口猶太人隔離區正式撤消。對於上海猶太難民而言,戰爭終於結束了。
1949年之前猶太難民就陸陸續續離開中國。
王替夫
時偽滿洲國駐德國的「外交官」王替夫,先後為猶太人辦理了1.1萬余個簽證。目的是完成日本人的所謂「河豚計劃」,即在東北建立由日本人控制的猶太人國家。得到猶太人對其侵略戰爭的經濟支持,並緩和與美國的關系。
不過河豚計劃最終失敗。那些到達日本以及日本佔領下的中國的猶太人,並沒有達到很大的數量,遠遠低於申請簽證的人數。猶太人也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大規模或正式的幫助。讓計劃者失望的是,那些住在神戶和上海的猶太人幾乎沒有人對日本經濟起到了復興和支持的作用。這些來到日本的身無分文的難民並不是安江仙弘聽說過的富有又博愛的美國銀行家,也沒有能力讓日本人得到那些人的好感和資助。不過,由於日本臨時的親猶政策,以及杉原千畝的努力,數千名猶太人被援救出來,逃離了幾乎必死無疑的歐洲。1985年,以色列政府授予杉原千畝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冒著生命危險救助猶太人的非猶太籍人士)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