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金融體系的現狀
德國是典型的銀行主導型國家,其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核心位置,而金融市場很不發達。由2001年的統計數據發現,股票市場總市值只佔GDP的24%,而銀行資產佔到GDP的152%。
德國的
商業銀行是全能銀行的代表。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是德國最大的三家銀行。這三家銀行為企業提供短期、長期貸款,證券承銷、財務咨詢等全方位金融服務;為個人提供儲蓄工具、消費信貸、保險產品、證券買賣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三家銀行中,德意志銀行集團擁有自己的保險公司,另外兩家也都與保險公司結成戰略聯盟。
此外,德國還有一些特殊目的銀行,比如說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等。儲蓄銀行為收入低的人提供儲蓄工具和信用服務,其資金被用於提供抵押貸款、資助本地或區域性投資活動。只有市或轄區等地方政府才能創立儲蓄銀行,並為創立的儲蓄銀行提供擔保。儲蓄銀行體系在德國也是很大的,中央儲蓄銀行處於最上層,中間是中央儲蓄銀行所屬的12家地區性銀行,最下層是12家地區性銀行所屬的700家當地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是由存款者所有的互助組織,其成立初衷是為急需資金的工商企業提供幫助。信用合作銀行體系也由三個層次構成:1家中央銀行、3家地區性銀行和若幹家當地銀行。
在世界各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德國的公司治理是比較有特色的,它們大多數不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公司董事會中有工會的代表,也就是說廣大職工可以在公司的重大決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金融類企業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比如說,占銀行資產總額36%的儲蓄銀行就是為民眾服務,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信用合作銀行也如此。雖然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政策型金融機構,但其公司組織形式與德國是完全不同的。
德國的全能銀行制度得益於對銀行較少的監管。銀行不必建立附屬公司,甚至不必設置防火牆就可以直接承銷證券。銀行可以不受限制的代理保險業務,但要想經營保險業務就必須通過自己的附屬公司,並受到保險監督局的監管。只要投資於房地產和股票的帳面價值不超過銀行的負債,監管機構對其沒有限制,但銀行附屬公司的不動產投資不受該限制的影響。另外,銀行可以對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非金融機構也可以持有銀行股份。可見,德國金融業的經營是相當自由的。
德國工人的養老金由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國家養老金與工作年限內的平均收入掛鉤,二者的替代率較高。個人養老金體系在德國是廣泛存在的,個人養老金計劃有一個統一的繳費率,並常常是確定收益型的。在公司層次上課稅是德國養老基金的特色。由於養老金帳面上的儲備可以享受特殊優惠,並且企業可以在免稅的情況下自由運用這部分積累起來的資金,因而企業幾乎將所有的資金都表現為養老金帳戶下儲備。為保證職工養老金的發放,養老金儲備的投資所得得到養老金擔保協會的擔保。德國養老金在家庭總資產中的比例是比較小的
B.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C. 德國金融市場
權威解答:德國是典型的銀行主導型國家,其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核心位置,而金融市場很不發達。由2001年的統計數據發現,股票市場總市值只佔GDP的24%,而銀行資產佔到GDP的152%。
德國的商業銀行是全能銀行的代表。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是德國最大的三家銀行。這三家銀行為企業提供短期、長期貸款,證券承銷、財務咨詢等全方位金融服務;為個人提供儲蓄工具、消費信貸、保險產品、證券買賣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三家銀行中,德意志銀行集團擁有自己的保險公司,另外兩家也都與保險公司結成戰略聯盟。
此外,德國還有一些特殊目的銀行,比如說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等。儲蓄銀行為收入低的人提供儲蓄工具和信用服務,其資金被用於提供抵押貸款、資助本地或區域性投資活動。只有市或轄區等地方政府才能創立儲蓄銀行,並為創立的儲蓄銀行提供擔保。儲蓄銀行體系在德國也是很大的,中央儲蓄銀行處於最上層,中間是中央儲蓄銀行所屬的12家地區性銀行,最下層是12家地區性銀行所屬的700家當地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是由存款者所有的互助組織,其成立初衷是為急需資金的工商企業提供幫助。信用合作銀行體系也由三個層次構成:1家中央銀行、3家地區性銀行和若幹家當地銀行。
在世界各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德國的公司治理是比較有特色的,它們大多數不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公司董事會中有工會的代表,也就是說廣大職工可以在公司的重大決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金融類企業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比如說,占銀行資產總額36%的儲蓄銀行就是為民眾服務,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信用合作銀行也如此。雖然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政策型金融機構,但其公司組織形式與德國是完全不同的。
德國的全能銀行制度得益於對銀行較少的監管。銀行不必建立附屬公司,甚至不必設置防火牆就可以直接承銷證券。銀行可以不受限制的代理保險業務,但要想經營保險業務就必須通過自己的附屬公司,並受到保險監督局的監管。只要投資於房地產和股票的帳面價值不超過銀行的負債,監管機構對其沒有限制,但銀行附屬公司的不動產投資不受該限制的影響。另外,銀行可以對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非金融機構也可以持有銀行股份。可見,德國金融業的經營是相當自由的。
德國工人的養老金由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國家養老金與工作年限內的平均收入掛鉤,二者的替代率較高。個人養老金體系在德國是廣泛存在的,個人養老金計劃有一個統一的繳費率,並常常是確定收益型的。在公司層次上課稅是德國養老基金的特色。由於養老金帳面上的儲備可以享受特殊優惠,並且企業可以在免稅的情況下自由運用這部分積累起來的資金,因而企業幾乎將所有的資金都表現為養老金帳戶下儲備。為保證職工養老金的發放,養老金儲備的投資所得得到養老金擔保協會的擔保。德國養老金在家庭總資產中的比例是比較小的。
D. 德國出現了怎樣的金融危機
由於償付戰爭賠款和國家銀行採取膨脹性的貸款政策,德國的通貨膨脹猶如雪崩一般急劇變化。1922年8月初,1美元兌換860馬克,到了月底1美元可以兌換1990馬克。由於協約國堅持執行德國分期償付賠款,使馬克在國際股票市場上的匯率立即下跌。德國必須以外匯和黃金支付賠款。
E. 德國經濟那麼強,金融業卻那麼差,這是為什麼
網友1:首先聲明一點,德國金融業不差,其代表就是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是歐洲僅次於倫敦和蘇黎世之後的第三大金融中心。
倫敦作為歐洲第一金融中心,有其歷史原因,再有就是其得天獨厚的經度因素。隨著英國退出歐盟,未來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會受到撼動!蘇黎世更多的是依賴於瑞士永久中立國的政治地位,金融管制寬松,造就了其金融業發達,但是瑞士經濟顯然不能和英、德同日而語!從最近的調查數據來看,倫敦和蘇黎世作為歐洲排名前兩位的金融中心,其影響力在走下坡路。
在歐盟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顯然,依託於德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德國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法蘭克福及德國金融業前景光明,上升勢頭明顯!
網友2:不是德國金融不強大,而是德國製造業更加強大。當今國際,英國還有什麼影響?美國的強大,藉助美元霸權和美軍以及比較強大的製造業。美國的強大表面是金融,也就是美元。但是支撐美元的美軍和美國科技才是根本。而英國單純玩金融,英軍不行,科技也越來越弱,製造業早就空心化了。而德國在歐洲其實是老大,靠的就是德國製造業。德軍是不行的,二戰失敗,德軍不行了。現在的國際影響力,除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就到德國了。其實德國已經比法國俄羅斯強大了。德國其實是僅此於美國和中國的存在。這一切靠的就是德國有很多機械設備,機電一體化設備,高端光學,大型裝備,美國都製造不了。
網友3:
金融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很多都是學的美國。美國可以靠美元金融收割全世界的羊毛,我們可以靠金融收割國內的羊毛,看看國內金融業和製造業的形式就行了,製造業快被吸血吸光了。而美國可以靠剪毛快速在次貸危機中恢復元氣。
日本當年被美國打的一敗塗地也是通過金融路線。像德國以堅實的製造業底子為基礎發展金融才是正道,金融就應該踏踏實實為製造業服務而不是寄生吸血,次貸危機以來德國幾乎不受任何影響就是靠的堅實製造業根基。
現在全世界經濟形勢都不好,就是80年代後全球發展金融業的惡果。
F. 金融 德國留學 問題
高中畢業只能去某些德國大學的特殊預科項目。中國高中畢業的學生不具備以個人方式申請德國留學的資格。
德國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在本科階段沒有這種專業,都是企業經濟學或者國民經濟學為主。
G. 您好,我打算去德國讀金融碩士,是不是德國的金融專業畢業後很難就業想去德國怕得不償失
相對於理工科來講的確是比較難,因為你找工作時候的競爭對手基本上都是德國人,經濟金融行業在德國人中就是比較熱門的行業而且對語言要求又非常的高,德語對一般中國人來講是一門比較難說得很溜的語言,所以找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當然如果你德語超好,運氣超好,就神馬都是浮雲了。。。
H. 英國和德國金融制度的特徵(急)
英國金融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
1、英國的金融制度主要有以下的金融機構構成:
(1)英格蘭銀行。英格蘭銀行是英國的中央銀行。
(2)清算銀行。清算銀行一般是大型的商業銀行,共有13家。
(3)商人銀行。商人銀行一般可分為兩類:承兌所和發行所。
(4)貼現所。
(5)其他金融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信託投資銀行;國民儲蓄銀行和信託儲蓄銀行;房屋互助協會。
2、英國金融制度的特點主要有:
(1)英國的中央銀行制度是最典型的央行制度。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中央銀行,英國的中央銀行模式被大多數的國家所採納和模仿。
(2)英國的商業銀行是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的一種典型模式。因為受真實票據理論的影響,英國的商業銀行一直堅持主要是發放短期貸款的經營原則。
(3)倫敦是西方最早和非常重要國際金融中心。
(4)在英國現行的金融制度中仍保留有一些傳統金融機構的痕跡,例如商人銀行、貼現所等。
(5)英國的金融監管比較有特色。英國的金融制度比較健全,金融機構都很注重自己的聲譽。與之相反的是,英國的金融監管法律並不健全,英國甚至缺乏一套完整正規的金融監管法律,並且金融監管機構也很少對金融機構進行定期的現場檢查,發現了問題他們一般也是通過「道義勸說」的方式來加以糾正。
德國金融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
1、德國的現行金融制度包括:
(1)德意志聯邦銀行。
(2)商業銀行。德國的商業銀行中,資金實力最強的三家銀行是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
(3)儲蓄機構。
(4)信用合作社
(5)專業銀行。主要有抵押銀行、消費信貸銀行、復興信貸銀行、保險公司等。
2、德國的金融制度的特點是:
(1)中央銀行制度比較健全。
(2)德國的商業銀行是全能型銀行,即其商業銀行可以經營綜合性的銀行業務,即商業銀行可以同時經營存貸款、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充分享受到不同金融業務間的多樣化效應的好處。
(3)德國的金融制度的一大特點就是三大銀行與兩大中心在金融體系中佔主導地位。三大商業銀行、儲蓄匯劃系統和信用合作系統的資金實力相當雄厚,支配著整個德國的金融業。
(4)德國的金融業是一種典型的以間接金融為主的類型。商業銀行等間接融資中介機構在德國的資金配置中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
(我覺得可以在特點中提出區別之處,你看一下吧,
我能夠找到的就是這些了,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I. 不碰房地產,不碰金融業,德國是怎樣變成一流經濟強國的
德國把製造業當成經濟支柱。
果失去工業,德國的經濟將直線下降。因為德國的工業太發達了,而且它賺了太多的利潤,所以德國人甚至不必為發展房地產經濟而煩惱,因為絕對不需要這樣做。強迫發展房地產經濟將付出更多。至於不發展金融業,這主要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每個人也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痛苦歷史。作為一個被打敗的國家,德國必須支付大量賠償金,這使當時的德國政府印製了大量鈔票,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應對通貨膨脹,德國和整個國家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因此他們現在在金融領域非常保守,寧願賺錢少於發展金融業,因為德國擔心金融問題會一度再次銷毀他們。
J. 去德國學金融怎麼樣網路經濟呢
德國是在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下,市政債券發展則相對滯後,,發展較緩慢 ,德國發行要求高
與德國典型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全能型的銀行體系)相適應,德國債券市場自產生之日就與銀行結下了不解之緣。銀行不但是債券市場最重要的中介機構和投資者,還是最重要的發行者。各類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是市場的絕對主體,發行比重達到了80%。相對而言,德國的企業債和國債市場則不發達。
由於德國的金融體系管制較為嚴格,市政債券發行也較為嚴格:市政債券必須滿足嚴格的保險規定,即未清償債券額必須用至少等值、且至少產生等值收益的公共債務貸款所擔保,立法機構對於用作保險的抵押貸款的長期價值也有嚴格規定。這些法律規定使得能夠發行市政債券的主要是抵押銀行和政府信貸機構,同時也使市政債券成為很安全的投資工具!!
關於網路經濟這方面,你可以參考德國的世紀網,那邊有中國人投資的一些網路公司,以及很多電子商務的信息!
我個人認為,去德國學習經濟或者金融類的東西,不如去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