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為什麼要撤軍
一個是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個是迫於輿論壓力.如果俄軍繼續下去就會把一場本來自己有理的行動變的無理,處於被動位置了.
② 俄羅斯為什麼在敘利亞撤軍
其實有時候戰爭是需要有一個正義的形象的,特別在今天網路四通八達的世紀
③ 蘇聯當年為什麼從阿富汗撤軍
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上是蘇聯政府對阿富汗局勢慣性反應的結果,缺乏戰略上的遠見。
上個世紀70年代,阿富汗國內爆發革命,但掌權的人民民主黨內部分化嚴重,「旗幟派」與「路線派」斗爭激烈。蘇聯雖然早就介入了阿富汗內部事務,但由於宗教文化和社會制度上的巨大差異,對其局勢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掌握。到1979年,雖然蘇聯已經准備除掉阿明,但阿明仍然不為所知,並要求蘇聯出兵打擊各種反政府武裝派別。
1979年底蘇聯擊斃阿明,全面入侵阿富汗以後,扶植了卡爾邁勒領導的新政府。但由於阿富汗國內經濟極度落後,也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國家統治實際上是一盤散沙,完全靠蘇軍的武力加以維持。因此從1980年開始,蘇軍開始全面清剿反政府武裝,但由於兵力不足,雖然能夠贏得戰斗的勝利,卻無法鞏固成果。只能反復上演「進攻-清剿-撤退-再進攻」這樣的死循環。
從1986年開始,蘇聯政府進一步認識到阿富汗戰爭的長期性和消耗性,因此尋求撤出阿富汗,並開始試探性的展開談判。直到1989年正式撤軍。
1979年入侵阿富汗,只不過是蘇聯以武力形式解決其與衛星國矛盾的又一次嘗試。從波蘭、匈牙利到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坦克屢試不爽,因此形成了慣性思維。但這些軍事行動都是以扶植親莫斯科的新政府上台為目標的,因此並未形成持久消耗的局面。但阿富汗卻有很大的不同,其國內政治情況復雜,缺少統一的領導系統,也就無法通過扶植一個親蘇政府來達到政治目的。卡爾邁勒政府軍的裝備很好,但戰鬥力卻極其低下,如果沒有蘇軍,一年都撐不下了,這一點和美國在越南扶植的南越政權十分相似。因此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狼狽撤退。
至於說許多文章中大肆渲染的「毒刺」、火箭炮,都只不過是騷擾的手段,並非贏得戰爭的根本原因。時至今日,美軍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塔利班似乎連「毒刺」這樣像樣的武器也拿不出手。但事實必然證明,如果扶植政權的任務不能達成,那麼蘇聯的昨天就是美國的明天。
④ 駐東德的原蘇聯軍隊為什麼要在1994年撤軍呢
1990年蘇聯 美國 英法 和西德 東德在「4+2」會議上,同意德國統一,並同意從東德撤出蘇聯軍隊。
本來撤軍計劃在8年內完成,後來由於經濟快速惡化,德國又提出經濟交換條件,結果毛子加速撤回。
⑤ 蘇聯是什麼時候從德國撤軍的,難道是一直霸
1994年撤出
1990年蘇聯 美國 英法 和西德 東德在「4+2」會議上,同意德國統一,並同意從東德撤出蘇聯軍隊。 1994年,俄羅斯軍隊從德國東部撤軍。
之前,蘇聯一直有駐德蘇軍集群,這可是最精銳的部隊
順便說個花絮,當時英國竭力反對蘇聯完全撤出
⑥ 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撤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以及什麼樣的影響,這對同盟國和協約國各國影響和
當時因為俄國十月革命。所以俄國與德國簽訂條約。申請退出一戰。退出一戰後。一戰剩餘協約國聯合俄國殘余的資本主義勢力攻擊新生的蘇聯。而在一定程度上。俄國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同盟國的壓力。
⑦ 作為主要二戰戰勝國的俄羅斯,為什麼不能在德國駐軍
當時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是作為二戰戰勝國,並且在德國有駐軍(當時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東德就是蘇聯的駐軍),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蘇四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由此兩德在分裂40多年後再次實現統一,並且在會議上並同意從東德撤出蘇聯軍隊。撤軍計劃在8年內完成,後來由於經濟快速惡化,德國又提出經濟交換條件,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主體)1994就完成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