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E-100超重型坦克的簡介
德軍E-100超重型坦克
預計的E-100坦克戰斗全重140t,乘員6人。戰斗室特別大,火力強大,防護力超群。動力裝置後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懸掛裝置為外置筒式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負重輪的排列型式,也採用了二戰期間德國坦克上慣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樣車的研製階段,炮塔沒有製造出來,所以,僅安裝了一個同等重量的假炮塔來進行試驗。主要武器是一門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後似乎准備選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裝甲厚度也十分可觀。二戰期間的反坦克武器很難擊穿。它的動力裝置為HL234型水冷汽油機,它帶寬度達到了1020mm。
和「鼠」式坦克一樣,E-100坦克的致命弱點在於它極差的機動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製造出來,也是沒有什麼作為的。
❷ 德國E50重型坦克的介紹
E-50和E-75是德國人設計的大名鼎鼎的E系列戰車中的兩種,分別為了替換當時在德軍中服役的黑豹坦克和虎王(或者稱虎2)坦克,它們僅僅存在於圖紙上。
❸ 二戰德軍的超級坦克有哪些
「巨鼠」
一種只停留在圖紙階段的超級大怪物
自重1000噸,安裝了一座「沙恩霍斯特」的380mm炮塔
全重:1000t
車長:35.00m車寬:14.00m車高:11.00m
乘員:20人以上
動力:2台MANV12Z32/44型24缸的柴油發動機/2x8500hp
或8台Daimler-BenzMB501型20缸的柴油發動機8x2000hp
速度:40km/h
武器:2門280mmSK.C/34L/54.4艦炮,
1門128mmKwK44L/55火炮,
8門20mmFlak38L/112.5高射機關炮,
2挺15mmMG151/15機關炮
裝甲厚度:炮塔正面360mm炮塔側面220mm炮塔頂部150mm
車體正面360mm車體側面250mm
另外還有一些100多噸的重型坦克
比如E100
E-100的性能數據:
戰斗全重137790kg137.8ton
車長10.27m(炮向前)8.70m(僅車體)
車寬4.48m
車高3.32m(戰斗高度)3.29m(運輸高度)
引擎MaybachHL234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8-4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20km
乘員5-6人
火力裝備128mmKwK44L/55;150mmKwK44L/38;170mmKwK44&75mmKwK44L/36.5;1x7.92mmMG34
彈葯128mm:?發;75mm:?發;7.92mm:?發
裝甲40-240mm
E100的資料轉自鐵血,樓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好東西不少
給出目前唯一能找到的P1000的圖
❹ 二戰德國曾設想過哪些超重型坦克
[編輯本段]主要性能數據
戰斗全重188t
車長10.09m
車寬3.67m
車高3.66m
引擎MB509/MB517Diesel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2/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92-300/87-135km
乘員6人
火力裝備128mmKwK44L/55;75mmKwK44L/36.5
彈葯128mm:32發;75mm:200發
裝甲50-200mm
爬坡度30度
通過垂直牆高n.a.m
越壕寬3.00m
涉水深1.63m
[編輯本段]【製造歷程】
1942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日即任命波爾舍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這就是「鼠」式坦克的來歷。1943年1月12日,德國陸軍兵器局召集了各有關廠家下達研製任務,參加研製的廠家有: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戴姆勒-賓士公司,斯可達公司和阿爾凱特公司等,有阿爾凱特公司負責總裝任務。1943年12月23日,在阿爾凱特公司的試驗跑道上進行了「鼠」1坦克的行駛試驗,獲得成功,不過當時炮塔沒有澆鑄,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為替代品。1944年1月10日,該樣車被運到斯圖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試驗場,進行了更廣泛的試驗,除了懸掛裝置強度不夠和出現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還令人滿意。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km/h,持續速度只有13km/h。隨後希特勒命令波爾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製造出有炮塔的裝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1944年3月20日,第二輛樣車「鼠」2式坦克的車體被運到了博普林根,不過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運到,並開始新的試驗。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2式樣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產了兩輛樣車,還有9輛正在生產過程中。原計劃生產150輛,但是由於二戰的進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鼠」1坦克裝上了炮塔,炮塔上裝有一門128mm的火炮和一門並列75mm火炮,動力裝置是MB509汽油機,車體表面塗三色迷彩。「鼠」2坦克未裝炮塔,動力裝置為MB517柴油機,表面塗兩色迷彩。這兩輛樣車在德國投降前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戰斗,在蘇軍最後攻克柏林前,德軍把這兩輛樣車都炸毀了。蘇軍在戰後將各處繳獲的車體部件拼湊成一輛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堅固,但是它極差的機動能力幾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為固定的火力點,而且生產的比較晚,數量也很少,根本無法挽救第三帝國必然滅亡的命運。
盡管希特勒狂熱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他計劃中的坦克還是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戰場使用。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好像對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德國軍工產業熟視無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進行特大型坦克的開發,同時他認為將重量減至70噸是錯誤的,而增至120噸最佳。在他的觀點中,坦克上後中的裝甲和一門高性能的火炮比機動性更為重要。1942年12月,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給希特勒一份關於「鼠」式坦克生產的預備工作狀況報告。產量力爭達到每個月5輛(聽著就知道這東西多麼難造了),在克虜伯公司生產。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參與與競爭的克虜伯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設計進行了比較之後,決定採用「保時捷鼠式」法案,並贊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來的150輛定貨又被取消了。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❺ 二戰時德國最重的坦克是什麼型號、多重
鼠式坦克,不但是二戰德國最重的,也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坦克,只建造了2輛完整的原型車,參加過一次戰斗,現在收藏在博物館
第一輛原型車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第二輛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增加到了188噸。
❻ 德國的重型坦克有哪些
什麼時候的啊?二戰有虎式,虎王,鼠式。現在有豹2a1,a2,a3,a4,a5,a6,a7和a7+
❼ 二戰德國重型坦克型號
希望一下資料你可以滿意,至少我自己是了解了。不知道有沒追加分。。。
鼠」式坦克(MAUS)幻想的產物
盡管希特勒狂熱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他計劃中的坦克還是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戰場使用。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好象對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德國軍工產業熟視無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進行特大型坦克的開發,同時他認為將重量減至70噸是錯誤的,而增至120噸最佳。在他的觀點中,坦克上後中的裝甲和一門高性能的火炮比機動性更為重要。1942年12月,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給希特勒一份關於「鼠」式坦克生產的預備工作狀況報告。產量力爭達到每個月5輛(聽著就知道這東西多麼難造了),在克虜伯公司生產。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參與與競爭的克虜伯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設計進行了比較之後,決定採用「保時捷鼠式」法案,並贊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來的150輛定貨又被取消了。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鼠」式坦克
原型車的製造與實驗
「鼠」式的電器設備由西門子公司製造,戴勒姆-賓士公司製造發動機。履帶由Altmarkische Kettenfabrik提供,車體、炮塔和武器的製造由克虜伯公司負責,最後是阿爾卡特公司負責整車組裝。與一般的坦克比較起來,它更像是個移動的碉堡,要使這個怪物動起來需要解決許多困難的技術問題,但是天才的保時捷教授和他的工作組合理地解決了這些難題。1943年12月24日,阿爾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的裝配,但是這輛車沒有裝上炮塔,它被用於廣泛的測試項目。在測試中,「鼠」式由於其巨大的重量和推重比問題顯得行動非常地遲緩(13公里/小時),但相對於它的尺寸來說已經是非常地靈活。這第一輛「鼠」式的原型車代號為V1,裝有一台由戴勒姆-賓士DB603型航空發動機發展改進而成的DB 509型汽油發動機,它沒能達到計劃中的20公里/小時的時速,測試中證明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也只能達到13公里/小時。還有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撐「鼠」式的重量,懸掛系統也必須改進。另外的就是「鼠」式本身的重量問題了,幾乎沒有橋梁能夠承受它的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鼠」式裝上了一套潛渡通氣筒,這樣就使它能夠用潛渡方式涉過最深為8米的河流。後來,V1號原型車安裝了一個重量和真炮塔一樣的假炮塔繼續測試。測試中的V1號車噴上了迷彩偽裝,並畫上了紅色五角星和共產黨的鐮刀錘子黨徽來偽裝成一輛被繳獲的蘇聯坦克(似乎為了區別,該車上的鐮刀錘子標志上的鐮刀是反過來的,即鐮刀的刀尖是朝下的)。
1944年3月,與V1號車在細節上有著許多不同之處的V2號「鼠」式也基本完工。剛開始沒有發電機,到44年中才裝上去。1944年9月克虜伯開始製造V2號車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貨裝上V2號車進行測試。克虜伯為V2號車製造的炮塔上安裝了一門128毫米KwK 44 L/55 主炮和一門同軸75毫米KwK44 L/36.5 副炮(副炮已經是一般坦克的主炮了。。。。。。。),還有一挺7.92毫米MG34機槍,為「鼠」式提供了非常兇猛的火力。「鼠」式的主炮能夠在3500米的距離擊穿盟軍謝爾曼、克倫威爾、丘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炮塔上還安裝了先進的火炮測距儀,但是由於主要不見的短缺最後也沒能全部安裝完成。
V1號車本來是大要裝上克虜伯製造的第二個炮塔,但是這個炮塔直到戰爭家屬都沒能完工,所以它從始至終都保留了那個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虜伯報告稱有兩台車體即將完工,兩外還有兩台稍後也可完成。但是到了7月27日,克虜伯被命令將這四台車體拆毀。8月19日,保時捷公司通知克虜伯公司,說他們已經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項目上再作更進一步的工作。雖然如此,「鼠」式V2號原型車還是在1944年9月開始了它的測試。V2號車上安裝的是與V1號車不同的梅巴赫MB 517型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也使用了一套更先進的電傳動系統。行走裝置由斯柯達公司設計,寬達1100毫米的履帶由12個托帶輪支撐。當所有的艙門都關閉起來時,有一套空調系統為成員供氧。
「鼠」式在運輸時,是裝在一種特別製造的28輪鐵路運輸車上,這種運輸車是由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Graz-simmering-Pauker工廠製造。從1944年的1月中旬至10月初,「鼠」式原型車的測試先是在庫默斯多夫的裝甲車輛實驗場進行,後來又轉到伯布林根的保時捷實驗場。由於發動機故障和盟軍對德國工廠的空襲造成的生產延誤,似的測試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很久。在測試過程中,一旦某輛「鼠」式發生了故障的話,就要由另外那輛「鼠」式來拖拽才能使其移動(如果兩輛一起壞的話。。。。。。。。。。)。另外,德國人還曾計劃利用「鼠」式的底盤裝上一個裝有兩門88毫米Flak 43高射炮的炮塔,但這個計劃也沒能變為現實。
驅動系統
V1號「鼠」式坦克的履帶由汽油-電動原理驅動,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經使用過這種他首創的驅動方式。一台1080馬力直列12缸的戴勒姆-賓士汽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電動方式。
武器
「鼠」式主炮是一門由128MM高射炮發展而成的加農炮(128MM的高射炮打轟炸機也太。。。。。),還有一門與主炮同軸的75MM L/44 KWK副炮。近距離防禦武器是一挺MG34機槍,另外在炮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射擊孔,車組成員可以用一支手槍通過此孔向外射擊(最好是用成員自帶的MP44沖鋒槍更合適)。
無奈的結局
到戰爭結束之時,大約有9輛「鼠」式的原型車處於不同的完成狀態,除了V1和V2號車以外,其他都沒有進入組裝階段。根據保時捷公司的一些資料顯示,希特勒本來打算把「鼠」式用語西線的大西洋防線上擔任封堵防線缺口的任務,在那裡擔任這樣的任務對於它有限的行程(越野行駛每百公里消耗燃料3100公升,公里行駛消耗燃料每百公里1400升,真是一隻吃油量驚人的怪獸)和機動性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雖然有些資料說V2號原型車在庫默斯多夫曾作為防禦武器進行過戰斗,但最通常的說法是V2號原型車被人引爆在了庫默斯多夫的試車場上,也有相應的照片為證。戰爭結束的時候,在埃森的克虜伯工廠里找到了接近完成的V1號原型車的炮塔和V3號原型車的車體。
PzKpfw VIII 「Maus「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斗全重 188000kg
車長 10.09m
車寬 3.67m
車高 3.66m
引擎 MB509/MB517 Diesel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92-300/87-135 km
乘員 6人
火力裝備 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
彈葯 128mm:32發 ; 75mm:200發
裝甲 50-200mm
爬坡度 30度
通過垂直牆高 n.a.m
越壕寬 3.00m
涉水深 1.63m
總而言之,「鼠」式是一種有趣的設計產物,但由於它可憐的機動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註定缺乏實戰價值,把它作為一座移動碉堡來使用更勝於作為一種超級坦克的用途。一輛全部裝配完成的「鼠」式被蘇軍運回了國內,1951/52年在庫賓卡進行測試,它是由V2號車的炮塔和V1號車的車體組合而成。至今仍陳列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裝甲兵博物館內。
E系列戰車
1943年初,陸軍武器局產生了設計一個全新的裝甲戰車系列的想法,以前坦克上所暴露出來的所有缺點在這個系列上都將被克服。而這個系列的開發為了不影響現有坦克的生產和改進,將不會交給那些已經開發坦克的主流企業,而是交給其他具備坦克開發能力但現在沒有開發任務的企業進行。在計劃中,這個系列總計有6個基本型;E5、E10、E25、E50、E75及E100,數字的意思是用噸計量的戰車重量。雖然還是計劃,但顯然從一開始這些重量等級就會被超過。下列工廠將在該系列的開發上共同合作:Adler、Argus、Auto-Union、Weserhutte及Klockner-Humbololt-Deutz。
E5
5噸級(5-10噸)的E5是該系列中體積最小的型號,這種車輛將被用作裝甲無線電通信車、輕型巡邏車或輕型人員輸送車。這個型號家戶使用木燃氣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根據一種羅馬尼亞小型坦克使用的發動機原型改進的,但仍很多技術問題尚待解決。
E10
E10由多瑙河邊烏爾姆的Klockner-Humbololt-Deutz公司設計,基本上就是利用捷克38(t)戰車的底盤進行的修改設計。10-25噸,它是一種輕型多功能坦克,亦將作為一輛自行火炮和輕型突擊炮的底盤。曾經製造出過幾輛原型車,但是更進一步的發展由於戰爭結束而被迫中止。雖然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將其作為一種武器搭載的底盤,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德國當時已經有太多型號的底盤能夠用於這個用途。關於這種坦克的更多資料也沒有被保留下來,所以我們也無法對其做更深入地了解。
E25
Adler工廠負責E系列的第三個型號;E25,這個型號將作為突擊和偵察裝甲車使用,重25-28t。
為達到低矮輪廓的最佳隱蔽和防護外形,這種坦克選擇了被稱作「甲蟲」的造型,它已在「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上證明了自身的價值。為了實現內部空間最大可能的利用,這個型號將懸掛系統移至車體之外,懸掛方式也改為板式彈簧和液壓組合。為車體內部騰出了一部分弧形空間。另一項技術革新則是斜裝發動機,通過直齒輪來驅動行走裝置。它的行走裝置也是交錯型的,像「豹」式一樣。
戰爭的技術同樣意味著這個型號研究工作的結束。到戰爭結束為止,阿爾卡特公司共製造出了5輛原型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保時捷公司也有類似這個型號的245/1、245/2和255項目在進行,但是與這個型號無關。保時捷自己的項目只是由他們自己研究,但也只是停留在設計圖紙的階段。
E50和E75
E50作為一種中型主戰坦克由Argus、Auto Union和Adler公司共同設計,原打算用來替代「豹」式和「虎」十坦克。而E75實際上是由E50的底盤放大而成(E50為每側6隻路輪,E75為每側8隻路輪),將用來替代「虎王」和「獵虎」。在這兩種車輛的一些不見,如車身、履帶、通風系統、油箱,以及其他一些部件都是通用的。這使勞動力和製造成本總計節約了大概25%。
E100
E100由Adler公司發展,也是E系列戰車中最強大的型號。它是一種和「鼠」式相似的超重型坦克,重量也超過了100噸,而使用的炮塔就是經過改進的「鼠」式炮塔,將裝上170MM主炮,設計時速為38-40公里/小時。
唯一的一輛E100的原型車底盤由亨舍爾公司在1945年初製造出來,戰爭結束後被盟軍在豪斯騰貝克找到,英軍將其運回了國內進行測試。
❽ 德國在二戰和現在都有什麼系列的坦克
二戰期間的德國陸軍所裝備的坦克大致上來說是從一號到六號坦克還有鼠式超重型坦克,其中每一種型號的坦克都有其改進型(不包括鼠式,呵呵) 一號很二號坦克的改進型號非常少,這是受其坦克性能的限制,在做改進已經沒多少必要了。 三號坦克的改進型號較多,大概上講前期的三號坦克裝37毫米炮後期裝50毫米炮,在這期間坦克的裝甲防護也是在不斷的加強,用三號坦克底盤製造的三號突擊炮系列在戰爭當中的影響業是非常大的,總的來說前期的三突裝短管75毫米炮主要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戰,後期的三突裝長身管75毫米炮(43倍口徑、48被口徑)這時的三突在反坦克作戰當中已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了。 四號坦克的改進型號也非常多,前期的四號坦克裝短管75毫米炮(24倍口徑)後期的四號坦克裝長身管75毫米炮(43倍口徑、48倍口徑),用四號坦克底盤改裝的四突和四號坦克殲擊車在戰爭中也時很有名氣的,四突裝75毫米坦克炮,四號坦克殲擊車裝75毫米炮(48倍口徑、70倍口徑) 黑豹坦克在戰爭中是非常有名的中型坦克(偶最喜歡的,呵呵)裝70倍口徑坦克炮,在德軍中名氣就比虎式坦克差一店,呵呵! 虎式坦克是戰爭最具影響力的坦克,重裝甲、超強的火力,真是厲害呀!裝88毫米56倍口徑坦克炮。 虎王坦克是德國在重型坦克上又以傑作,比其虎式坦克裝甲更厚火力更強,只是機動力差了一點,裝88毫米71倍口徑坦克炮。 鼠式超重型坦克在柏林戰役裡面有沒有參戰是個疑問,裝128毫米坦克炮並列有一門75毫米炮。 總的來說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大概就是這些了。 圖就是黑豹坦克 現代德軍德坦克裝備就是豹1跟豹2系列坦克了
❾ 坦克世界德國重型坦克哪個好
E100 和老鼠 都是坦克世界裡裝甲最厚的重型坦克,他們裝甲厚度對比對就無所謂了,個人感覺老鼠還是不容易擊穿一些,至於炮彈穿深夜沒啥可說的 都是10級炮。弱點----E100近戰弱點容易被打 老鼠近戰弱點不太好打,不過老鼠的褲襠弱點很容易打,不過會玩的話,如何讓自己的弱點不暴露在敵人的炮口下就是必修課了,給他個角度姿勢,呵呵 速度---- T95第一 老鼠就是第二了 當然是比慢 呵呵~。E100的速度和虎王差不多,最多也就跑二十幾,當然比老鼠強太多了。總的來說老鼠就是肉盾,E100就要靈活一些了。看個人喜好,這是都是個人的一些實戰感受,根據地形和技術沒有坑爹車,只有坑爹的人,當然打野戰最重要還要看運氣,這個你就自己體會吧。
❿ 二戰蘇德戰爭中德軍使用的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有哪些
I號坦克
1931年,德軍中的一些將領如古得林等,意識到建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種輕型坦克來培訓將來的裝甲師作戰人員。因此,在1932年德軍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種輕型坦克(5噸)的規格說明。設計者的主要經驗來源於早期的一些「秘密」專案和與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計畫。
1934年4月,I號坦克A型正式投入了生產,並生產了15輛,古德林向希特拉展示了這些坦克。1934年,一輛I號坦克A型的樣車賣給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購買了幾輛用於訓練,也有少量出口到芬蘭,也裝備了克羅埃西亞軍隊。
I號坦克是作為裝甲師的輕型訓練坦克並沒有打算運用於實戰,但實際上它一直被用於一些小規模戰斗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號坦克退出一線部隊,轉入員警部隊和反游擊部隊。沒有炮塔的I號坦克被用於NSKK部隊的訓練,I號坦克的炮塔用於了大西洋防線等的防禦工事。I號坦克為德國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經驗以設計以後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盡管I號坦克不是一個有效的戰斗坦克,但它是一種優秀的訓練坦克,到戰爭結束時大量的裝甲兵都是通過它訓練的,不少裝甲兵都是駕駛它第一次參加戰斗。
I號坦克的兩種主要型號A型(1934)和B型(1936)在懸掛系統和發動機上有區別。在1935至36年,德國實驗了在A型上安裝7克魯伯 M601柴油發動機,但它提供的馬力太小,最終沒有能採用柴油發動機的計畫。
由於該型坦克的多種缺點,它很快在戰爭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訓練和改裝成其他車型。較為成功的改裝車型是一種I式指揮車。曾經有約200輛I號坦克被裝上一門47毫米反坦克炮,成為型自行反坦克炮。還有少數的被裝上了一們150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裝成裝甲指揮車就隨機當彈葯搬運車使用。事實證明,用I號坦克改裝成的車輛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克魯伯也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從1935年到1937年,共生產了190輛。基於I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後,一些被改裝為戰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後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少量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I號坦克還有一種裝備150毫末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變形車(Sturmpanzer I Bison),採用I號坦克B型的底盤。乘員僅由前部一個大的護盾保護,上方和後面都沒有裝甲。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裝了38輛,參加過法國、巴爾乾和蘇聯戰場的戰斗。這是當時第一種自走炮。
I號還有改裝為裝備47毫米火炮的變形車(Panzerjager I),乘員三人,基於I號坦克B型底盤,僅有一個前護盾。從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裝了202輛。有兩種版本,由護盾的塊數區別,Skoda生產的有7塊護盾,而由Alkett生產的只有五塊。少量是裝備的37毫米炮。事實證明這種變形車效果差,由於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它曾在法國、北非和蘇聯服役,是當時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火炮。
II號坦克
德國繼I號坦克後再推出供部隊訓練用的II號坦克。
I號坦克雖比其前輩重不了多少,但裝甲及火力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其20毫米反坦克炮令II號坦克擁有反坦克能力,而且較大的體積令她有較大的改良空間。在更先進的戰車登場後, II號坦克並未完全被淘汰。不少II號坦克被改裝成指揮車、戰斗工兵的裝甲防護車甚至自走炮。
同I號坦克一樣,II號坦克首次登場是在西班牙,當時少量的II號坦克參戰,實戰證明,他不是裝備了45mm火炮的蘇聯T-26s的對手。II號坦克隨裝甲部隊大量使用是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後又大量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使用,在蘇聯戰場中較少看到它的身影。II號坦克裝甲薄,防護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證明對付其他裝甲車輛效果不佳。它在戰斗中沒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同其他坦克一樣,以它的底盤發展一系列變形車如Marder II、Wespe等。
從1939年12月起,又開始一系列項目發展專門的戰場偵察坦克,開發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這些專案最終都取消了。作為這些發展的延伸,生產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輛VK 1601(Ausf J)被裝備到東部前線的第12裝甲師,1944年,其中一輛被改裝為搶救車輛。在1944/45年,同樣的車輛裝備到116裝甲師的搶修部隊。這些設計最終導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現。Krupp一直在嘗試用II號坦克的底盤和部件來設計自行火炮,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部分II號坦克在諾曼第戰役時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II號坦克也在德國的一些盟國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和匈牙利,戰後,還有少量在黎巴嫩軍隊中使用(可能來自羅馬利亞)。
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
1939年4月,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以VK1303的稱呼開始研發,當初預計在1942年4月進行生產的計畫。MAN工廠於1942年4月完成第一輛原型車,經過測試之後,已達到所要求的性能,並於1942年8月開始正式量產,並稱為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訂單預計生產800輛,前一百輛裝配20毫米炮,剩下的裝著KwK39/1式50毫米炮。
山貓型偵查坦克繼承了II號坦克系列的設計,不同的是擁有更為洗鍊的車體以及炮塔,但是,相較於受俄國T-34影響的豹式中型坦克設計理念,仍有一段距離,基本上仍屬於德國傳統式的設計,並不具備大傾角的裝甲。
德軍為山貓設計了一個較大的炮塔,將20毫米炮裝配於炮塔中央,炮塔內部分置戰車長及炮手,也因此將戰車長原本擔負炮手及指揮的任務分了開來,改由戰車長及炮手各司其職,炮塔後方設有大型出入艙門,主要的功用是炮彈的補給及炮手的出入口,戰車長及炮手各有一個三百六十度全周旋迴潛望鏡,部分炮塔亦有裝設煙幕彈發射器,後期型的炮塔,後方出入門修正成較大的型式。
由於接受了裝設新武裝的要求,山貓式的付諸生產需要更改設計而因此延後了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9月才開始生產。沒想到在1944年1月,當第一百輛山貓偵查戰車出廠,准備生產換裝50毫米炮的強化型山貓時,軍部下令停止山貓式的生產線,這是因為有一款搭載50毫米炮的Sd.Kfz234/2美洲獅式輪型裝甲偵查車的出現,使得軍方覺得相較之下山貓式並沒有太多的優勢,於是決定停止生產。
L型山貓式是II號坦克一連串從輕戰車發展到偵查戰車漫漫長路的終點,算是集II號戰車設計理念之大成的作品,不過登場時間使得它已經完全沒有可能活躍於戰場了。
I號指揮坦克
克魯伯公司在1935曾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這就是後來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
德國所提出閃擊戰是一種高速的作戰,一切的情況和情報都以高速在流動,一個好的高階指揮官不可只靠手下的指揮官吧,所以高階的指揮官必須身先士卒來獲得最新的情況和提高部隊的士氣。而指揮官要身先士卒地指揮作戰就必須使用指揮坦克了。
作為一輛指揮坦克,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無線電系統供指揮官指揮作戰。而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使用的無線電系統是FuG6及FuG2,指揮官可以很方便地在I號指揮坦克裏指揮作戰。
從1935年到1937年間,德國共生產了190輛I號指揮坦克。基於I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後,一些被改裝為戰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後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其中有少量I號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噴火坦克篇
I號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1940年12月,義軍在北非被英軍擊潰。次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增援,最後擊敗英軍。自此以後,盟軍和德軍便展開了2年零8個月的拉鋸戰。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時發覺他們也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但由於德軍把所有先進的武器都運到東線戰場,北非只有一些落後的坦克,非洲軍團只好使用一種由I號坦克改裝而成的噴火坦克。
I號噴火坦克其實就是把噴火器裝在I號輕型坦克上。I號噴火坦克的射程大約是25米,更可產生10至12次一秒的爆炸。
I號噴火坦克被分派給德軍第5 Leichte師使用,曾參與多場重要的戰役,包括多布魯克攻防戰。
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1939年1月21日,德國軍方下達了將II號D型的90輛預生產型改裝成噴火坦克的訂單,這種噴火坦克名為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II號噴火坦克與II號D型和E型一樣,炮塔被一個裝機槍的小炮塔取代,噴火器則裝在上部車體前的基座上。II號噴火坦克裝有320升易燃燃料,使它能夠較長時間地噴火。
1940年5月,第一批II號噴火坦克正式生產。第二批150輛的生產命令於1941年8月下令,但只有65輛在1942年3月完全,因為當時德軍急需底盤來改造76毫米自走反坦克炮。
II號噴火坦克最先於東線戰場服役。但實戰中,由於裝甲和油耗較高等問題阻礙了它的發揮,使它在前線的作用有限。
III號FI型噴火坦克
1942年11月,德軍開始出現一種把III號坦克改成噴火坦克的想法。德軍們認為這樣便可以在史達林格勒等地區有效地進行巷戰。
III號噴火坦克在1月開始生產,不過由於噴火器的生產問題而廷遲了一個月。100架III號M型坦克架裝了噴火器,被命名為III號FI型噴火坦克。III號FI型噴火坦克使用III號M型坦克的底盤,不過50亳米
III號FI型坦克除了有一枝14毫米的噴火器外,還有兩枝MG-34機槍作為自衛武器。而該噴火器的的射程則達55至60米,適合用作芞戰。
雖然III號FI型坦克最初設計是為了攻佔史達林格勒之用,不過它並沒有趕上史達林格勒攻防戰。1943年7月,41架III號FI型坦克供給了給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師等部隊攻打庫爾斯克。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中型坦克篇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製一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製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製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製造出第一輛PzKpfw III.A戰斗坦克。其後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E型開始裝備一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了F,G,H這3種型號的 III號坦克。它們統一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後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III型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一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3OOO余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德國利用III型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III型坦克從1939年裝備德軍開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役,北非戰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和中期,III型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IV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拉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製裝備75毫米火炮的IV號坦克,IV號坦克的研製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IV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IV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IV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III、IV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IV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迴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製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III、IV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IV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毫米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IV 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III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IV號坦克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IV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IV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此外,IV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灰熊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IV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稱為IV號驅逐戰車。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後,一些IV號坦克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IV號坦克身影。
豹式坦克由1942年6月開始投產,是德國在參考了蘇聯T34坦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車身略高,布局合理。改進型D型戰車重44噸,使用650馬力的汽油機,乘員5人,採用傾斜式裝甲,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安裝1門75毫米的加農炮,彈葯基數79發,技術和戰術性能都超過了T34/76戰車
為了等待豹式坦克的出廠,德國的衛城行動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製造出的250輛豹D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型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毫米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V號坦克定名為豹(Panther)型坦克。
豹式坦克是二戰時德軍裝甲兵最喜歡的坦克,同時也是蘇聯軍人很喜歡的坦克。聯軍給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評價,把繳獲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種榮譽。繳獲的豹式坦克被作為一種獎勵交給最好的坦克乘員使用。在1944年,為能更好利用這些繳獲的坦克,蘇軍還印製了俄語版的豹式坦克手冊,分發給駕駛它的坦克手。法軍將繳獲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戰後使用過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的出現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設計,對戰後西方坦克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豹式坦克被視為第一種現代主戰坦克,目前德國國防軍所裝備的坦克乾脆就叫做豹二型坦克。不過納粹德國的豹(Panther)與現在德國的豹(Leopard)是不同的東西,不過從此我們也能知道德國直到現在還是喜歡用動物來替坦克命名。
豹式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毫米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1942年末,德國設計師開始在一款新底盤上研發一種威力和體積都更大的新型豹式坦克。1943年1月,希特拉同意研發豹式坦克以用來增強德軍的裝甲部隊,特別是東線戰場。
這個豹II的計劃和虎王一起發展。1943年2月,設計者決定把豹II製造成類虎王,它們會使用相同的零件,如履帶、運輸系統、懸浮系統和車輪。豹II的外型與豹式G型很相似,車身的設計也很像一輛經改裝的晚期型豹式G型,經改裝的部分包括觀察設備的修正和新引擎板。
豹II的裝甲保護比其他豹式改量型顯著地增強了。它的側面裝甲厚60毫米,正面裝甲更達100毫米。豹II計劃選用75毫米KwK 42 L/100火炮,甚至88毫米KwK 43 L/7火炮(沒有炮口斷裂),並把它裝上最新的沙馬德香炮塔上。沙馬德香炮塔是萊茵鋼鐵公司在1944年設計的。
1943年3月,德軍提出在第一批豹II將在1943年後期或1944年早期製造,並在1944年春天開始服役。1943年5月20日,萊茵鋼鐵公司為豹II設計出一種特殊的防空炮塔,裝上了四枝20毫米機炮,但從來沒被製造出來。
1944年5月,德國意識自己已沒有工業力量去生產豹II,而且還沒有合適的炮塔便研發成功。到了1945年3月,德國才為豹II加上新型的G型炮塔(裝上75毫米 KwK 42 L/70火炮)作試驗。那個時候豹II已有作戰能力,不過它從沒有作戰紀錄,最後更被美軍俘虜了。
E-50坦克
為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德國開始了研製E-50坦克,由阿拉道公司和其他公司研製。
E-50坦克其實就是豹式坦克的改良型,所以又被稱為豹二,配備88mm71倍主炮(即與虎二式相同),重50-65噸。根據當時的資料,E-50坦克的時速大約是60公里,最大行程大約是200公里,比豹式坦克好。
E-50坦克的設計良好,如果研製成功,將會是輛非常先進的坦克,可惜E-50坦克始終研製不到出來。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重型坦克篇
VI號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一架由德國科學家韓謝爾博士設計的重型坦克,最初設計是45噸,前裝甲厚80毫米,但由於德國坦克在戰場上遭到T-34的痛擊,希特拉氣急敗壞,命令將裝甲厚度提高到110毫米,坦克的重量因而提高到55噸,公路最大行駛速度為40公里每小時,行程只有90公里。
從工藝設計上,虎式坦克確實別具一格。除炮塔外,它的設計可謂完美無缺,它大大堤高了履帶的寬度,使坦克的通行能力和行駛的平穩性有了明顯的改善。安裝的88毫米巨炮,在當時堪稱為最 ,但就是這門威力強大的火,成為了虎式坦克的負擔。由於炮體沉重,又沒有液壓驅動系統,在驅動裝置故障時,炮手就必須用手轉動炮塔的方式來轉動炮塔。不過從很多資料指出這點來看,虎式坦克似乎常常故障,而炮手則要搖動720圈才能使炮塔轉動一周。
虎式坦克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一一一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式坦克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式坦克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1944年4月,虎式坦克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準,生產了105輛。虎式坦克最終被虎王式坦克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VI號B型虎王坦克
繼虎式坦克後,韓謝爾又推出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是二次大戰中噸位最重的主力戰車,它承繼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特點,甚至較前更為強力,成為德軍最後一型主力戰車。
虎王的出現乃是和豹式坦克一樣,受了蘇俄T-34戰車的裝甲設計影響。虎王和虎式的最大差異在於戰車炮改裝為初速更大穿甲力更強的88公釐77倍徑戰車炮,以及車體外殼的傾斜裝甲。由於採用了炮身更長的主炮,使得虎王的炮塔必需隨之加大,再加上正面裝甲厚度增為185毫米,於是虎王的體型極為龐大,總重幾乎達到70公噸。由於引擎的負荷極為沉重,所以在機動力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上大打折扣。所幸虎王登場時的局勢是德軍已陷入一連串艱苦的防禦戰,而其超過盟軍其他各型戰車射程的強力火炮及厚重的裝甲,在此種場合相當能夠發揮效用!
虎王仍然裝備於獨立之重戰車營在東西線苦戰,面對著盟軍優勢的物資力量奮戰不休。其中最著名的該屬1944年12月阿登攻勢中第六黨衛裝甲軍團的先鋒排普爾戰斗群中的30輛虎王。這支戰斗群深入美軍陣地領先主力甚遠,但終因被美軍切斷且油料缺乏,不得已全部拋棄炸毀,人員徒步撤回,對於這二次大戰最強力的戰車而言,不啻是最悲哀的命運了!
E-75坦克
除了E-50坦克坦克外 ,德國還設計了E-75坦克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E-75坦克比E-50更大和先進,火力也大得多。E-75坦克使用虎王坦克的底盤,配備了一枝128毫米55倍主炮 ,即與鼠式的主炮相同!E-75坦克重75至80噸 ,時速40公里,裝甲則比E-50厚。
E-75坦克雖然和虎式差不多大,但卻配備鼠式的主炮 ,實在可怕。E-75採用了一種大型帶尾艙的炮塔,它使用這種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德國人為E-75裝配的128毫米L55火炮。這種超級火炮的威力遠遠超過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後座力也非常巨大,為了給這種超級火炮留下足夠的空間以及出於炮塔配平的需要。
如果研製成功,必定會成為盟軍的重大威脅。E-75是一種綜合性能相當平衡優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50一道當之無愧的成為現代主戰坦克的真正先驅。
二戰德國陸軍裝備之超重型坦克篇VII號獅式坦克
德國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在1941年開始,當時克魯伯兵工廠開始研究蘇軍的超重型坦克。
1941年11月,德軍認為超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一定要有140毫米厚,側面裝甲也要有100毫米厚。坦克要由5人控制,3人控制炮搭,2人控制車身。坦克最高時速一定要達44公里,為了達到這目的,德軍使用1,000馬力的魚雷快艇引擎。炮塔更重達90噸。
1942年初,德國命令克魯伯兵工廠製造一種附合以上條件的超重型坦克,此款新型坦克被命名為VII號獅式坦克。克魯伯兵工廠將會運用以往設計的虎鼠坦克設計,加上150毫米卡勞L/37或105亳米 KwK L/70火炮,並與斐廸南.波爾舍博士的設計比較,德軍將會使用更優良的一款。
1942年狠期,這計劃被鼠式坦克的計劃取代了,雖然獅式坦克最終沒有被製造出來,但它卻為後來的鼠式坦克計劃打好基礎,鼠式坦克運用了不少獅式坦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