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的統一模式是
你問的是哪一個時期,我給你三個答案;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也就是巴巴羅薩,1152—1190在位,曾經一統德意志,此人也是希特勒的偶像,後來的對蘇作戰計劃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其間排除奧地利、打敗拿破崙三世(雜牌拿破崙)統一德國,1870年德皇的加冕儀式是在凡爾賽宮進行的,這也是法德世仇的開始;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2. 德皇威廉一世在統一德國之前有沒有什麼功績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08800&PostID=1574220&idWriter=0&Key=0
這里有他全部資料
3. 前德皇威廉二世是如何看待第三帝國的
威廉一世對納粹的看法非常復雜。他對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耿耿於懷,和許多德國人一樣,他希望看到德國重現輝煌。他對許多普通德國人感到憤怒的事情感到憤怒和不安。他憎恨魏瑪共和國,共產主義,波蘭和法國被竊取的土地,一切。
當希特勒1933年掌權時,德皇威廉期待著再次坐上德國王位的邀請。然而,邀請一直沒有來。德皇仍然認為自己是德國的合法統治者,並且對希特勒的絕對獨裁的願望非常失望。然而,當希特勒開始維護德國的統治地位時,它提醒德皇他的追求,以實現德國的「地位在陽光下」。
他於1941年去世。他要求在他的葬禮上不要佩戴納粹徽章(這一點完全被忽視了),並要求在君主制恢復後將他的遺體送回德國(他現在仍躺在荷蘭)。
我的觀點是,德皇威廉二世嫉妒希特勒利用德意志帝國的遺產和智慧竊取德意志帝國的榮耀。他認為納粹是偷走了他的榮耀和權力,破壞了德國靈魂聖潔的畜生。威廉一世看到德國真正的靈魂被曲解和操縱,以符合納粹的議程,這激怒了他。當然,個人野心可能是——也可能曾經是——德皇威廉的觀點的一個因素,但他對納粹的看法是復雜的。
4.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三次戰爭統一德意志後,國家實行二元制政體,請問當時德皇和宰相權力如何劃分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體制。
皇帝權力最大,可以任免包括首相在內的官員,召集解散議會,是最高統帥。
首相相當於總理,處理具體事務
5. 德國歷史,有時間劃分的
1、日耳曼時期(約70萬年前-476年)
公元前58年,古羅馬軍隊與日耳曼人在萊茵河以西數十公里處廝殺,那場戰斗以日耳曼人的失敗告終。公元9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2、法蘭克人時期(477年-813年)
從509年開始,法蘭克人分為3個部族:薩利安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公元800年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為日耳曼頭領查理曼加冕,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3、德意志立國(814年-919年)
公元814年,查理曼去世後其三個兒子把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成為後來德國、法國、義大利的雛形。其中東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德國西部,地理上稱德意志,因為這里的人講德意志語。
公元919年,東法蘭克王權落入了薩克森公爵亨利手中,他把東法蘭克王國改成了德意志王國,這就是德意志歷史的開端。
4、神聖羅馬帝國(910年-1806年)
公元962年,亨利之子奧托一世加冕教皇授予羅馬皇帝稱號,德意志王國便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1806年,拿破崙的軍隊佔領柏林之後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
5、普魯士時期(1807年-1870年)
1815年歐洲各國聯軍打敗了拿破崙,德意志各邦組成了鬆散的德意志邦聯,由38個幫聯成。1870年7月14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歐洲各國保持中立,普魯士獲勝。
6、德意志帝國(1871年-1932年)
1871年1月18日,德皇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舉行加冕典禮,宣布了統一德意志民族國家的誕生,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1919年6月簽訂的《凡爾賽合約》,迫使德國割地賠款。
7、納粹德國時期(1933年-1945年)
1933年1月30號,阿道夫希特勒上台開始了納粹專制統治,史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二戰結束。
8、戰後德國(1946年-)
戰爭結束後,美、蘇分區佔領德國,分別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關於德國統一的條約達成於1990年2月13日。
(5)德皇是如何統一德國的擴展閱讀:
從l990年5月5日開始,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6國展開了多輪談判,最終於1990年9月12日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國際條約》。
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對德國的佔領狀態徹底結束、放棄所有特權,德國統一的所有政治、外交障礙被掃除。
統一之後德國政府以龐大的財政支持包攬了整個東部地區的經濟改革,從1991到1999年,西部向東部「輸血」高達7740億馬克,為東部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前東德公民的個人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兌換成西德使用的馬克,僅用了五年時間就全面實現了經濟轉型。
6. 德國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嗎為什麼從沒有聽說過德國皇帝的消息求解!
1 神聖羅馬帝國(962年至1805年),史稱第一帝國,德國有皇帝,諸侯天下大亂,有中國東周列國的味道。 2 萊茵聯邦(1806年至1813年)是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及奧地利弗朗茨一世於奧斯特里茨戰役戰敗後由拿破崙所建立,是1806年至1813年間於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實體,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 3 德意志邦聯(1815年至1866年),德國處在兩雄(普魯士與奧地利)爭霸時代,德國走向統一。 4 德意志帝國(1871年至1918年),史稱第二帝國,採用二院君主制(或立憲君主制),並非君主立憲制,有皇帝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威廉二世。 5 魏瑪共和國(1919年至1932年)。 6 納粹德國(1932年至1945年),史稱第三帝國。
7. 現任德國皇帝是誰他與德國總統有什麼不同
一戰後期由於戰爭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德國於1918年爆發11月革命,德意志第二帝國覆滅,共和國成立,德皇出逃,此後德國就沒有皇帝了。希特勒獨裁時期雖然被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但他也不是真正的皇帝。
現在德國國家首腦一個是總統,一個是總理。由議會產生(多數黨或多數黨聯盟的黨首出任,當年希特勒其實也是這樣來的)的總理是政府首腦,處理國家大政,掌握行政實權。基本上新聞提到的德國領導人都是德國總理;
而總統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實際上僅具有一些禮儀作用,甚至很少出現在新聞里,以至於許多人都不知道德國總統是怎麼回事。現在的總理是默克爾,總統嘛。。。對不起,這個真心不認識。。。
8. 德國皇帝怎麼產生
普魯士國王變來的。
9. 德國最後一任皇帝是怎樣廢除的
由於戰爭的災難蔓延,許多人都認識到,德皇是實現和平的障礙。或者他們覺得,如果德國作為一個共和國出現在協約國面前,它將會獲得較好的條款。甚至連軍官們為了在軍隊潰散以前停止戰斗,也開始議論德皇退位問題。
11月3日,基爾港水兵起義。接著,工人和士兵委員會在一些城市先後成立。社會主義者要求,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則他們將退出新近成立的內閣(就是說加入政府反對派,從而使新政府失掉代議制的性質)。
11月9日,由少數社會主義者和工團主義者領導的總罷工爆發了。馬克斯親王向德皇報告說:「退位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可是沒有社會主義者參加的政府對國家將有更大的危險。」同日,德國宣告成立共和國,過了兩天,大戰結束。
德國革命在柏林爆發時,威廉二世在流亡路上通過比利時與荷蘭的邊境威廉正在比利時斯帕(Spa)的德軍總部。兵變令他十分驚訝,不知應否退位。直到那時,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仍可保留普魯士國王的身份。
不過,在1918年11月9日,為求得政治統一,首相馬克斯·馮·巴登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兩個稱號也廢除。威廉的皇帝夢幻滅了。親王得知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國的局勢後,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後辭職。
然後,在德軍總部,首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辭職,由威廉·格勒納接任。格勒納向德皇保證在元帥興登堡的統領之下,德軍會撤退至德國而不會鎮壓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國已經失去最後的支持,就連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將軍,也只能勸諭威廉退位。
(9)德皇是如何統一德國的擴展閱讀
1918年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蘭—一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國家。凡爾賽條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威廉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聖潔 (例如德國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時) 。
但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威廉憑著與女王的親戚關系,在多倫(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多倫庄園(Huis Doorn),度過餘生。他免除與官員和僕人的君臣關系,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
威廉在位期間,曾經有傳言指他與其好友菲利普·楚-奧伊倫堡-赫特費爾德(Philipp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
在當時,這種同性戀行為乃德國法律所不容許(德國刑事法第175條禁止男性同性戀行為)。傳言引致1907年的哈登-奧伊倫堡事件。俾斯麥曾經指出威廉與奧伊倫堡有「不正當關系」,但此話可能只是純粹的推測。
10. 德國皇帝制度是什麼時候取消的什麼原因
德國皇帝制度是1918年11月28日取消的。
德國皇帝制度取消的原因是:一戰尾聲德國國內發生革命(即1918年爆發的德國十一月革命),推翻德皇威廉二世的統治,意味著君主立憲制解體,然後成立共和國成為議會共和制。
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爾港首先發生起義。四萬名海員及船隻認為德國在戰爭是大勢已去,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認為出戰只是自取滅亡。11月8日時,工人與士兵的議會已佔領了德國西部的大部分,為「議會共和」作準備。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
(10)德皇是如何統一德國的擴展閱讀:
1918年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蘭—一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國家。
凡爾賽條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威廉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聖潔 (例如德國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時) 。但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
威廉憑著與女王的親戚關系,在多倫(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多倫庄園(Huis Doorn),度過餘生。他免除與官員和僕人的君臣關系,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