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訓機構教師怎麼培訓
既然是教師,那最重要的一定是進行教學培訓,金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授課技能。
當下各大教培機構廣招優秀應屆畢業生做老師,他們往往沒有太多教學經驗,對教培行業的授課方式、授課對象等都不甚了解,所以教學技能是第一個需要培訓的內容。
我們的老師大多來自不同專業,甚至有不少跨學科領域的,大家的專業知識各不相同,所以第二個需要培訓的就是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
除此之外,還需要培訓和學習兒童發展特徵相關的知識。
最後就是教育學知識。教培機構的不少老師並不是師范專業畢業,不僅需要學習支撐教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明白如何將其運用在課堂上。九方招生團隊解答供參考哦。
2. 關於德國人的教育問題,請不要復制,謝謝。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中等教育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艾伯特總統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目前德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制(巴伐利亞州為13年,因為德國是聯邦制國家,除了外交和國防歸聯邦政府統轄,每個州在社會事務領域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德國的義務教育制內容龐雜,其中有三項重要規定最引人注目:1.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必須上學,殘障兒童則上為他們開設的特殊學校,並進行職業培訓。否則家長要承擔法律責任,輕則罰款,重則入獄。2.從1960年起德國的公立中小學不僅不收學費(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大學也是免費的),而且還免費提供部分課本、文具等。在偏僻的鄉村,學校必須免費提供接送車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若要住校,則享受學校的困難補助。私立中小學,在允許學校收費的同時,國家也給予一定的資金援助。3.德國的小學一律實行四年制,小學畢業時,根據孩子多年的學習狀況來決定孩子進入什麼樣的中學。
中等教育並無初中高中之分
第一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普通高中,我們的聯系學校寧芬堡中學屬於這一類),接納小學四年成績最好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8-9年(除巴伐利亞外其他各州均為8年)的學業、高中會考合格並拿到畢業證書後,無需參加「高考 」,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上大學,至於上什麼樣的大學,主要依據是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需要說明的是,德國中學生的「成績」與我們的「成績」有很大差別,除了每學期1-2次知識考試,主要科目結業時有會考外,還要計入學生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完成作業情況等因素,可以說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較長時段中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你若要就讀如慕尼黑大學、慕尼黑理工學院、柏林自由大學、科隆大學、洪堡大學、波恩大學、
漢堡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那好,除了意願外,你得拿出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來。光有「意願」而「成績」不夠,那就只能申請其他大學。假如你申請的大學當年沒有位置,可以等到第二年、第三年。總之,只要想讀書,總有大學上。
第二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職業高中)接納的是小學四年成績中等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後,則進入高等技術學校(相當於我國的職業技術學院)讀書。
第三類學校(有點像前些年我國的初中中專)接納小學四年成績靠後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中學畢業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當然,聘用單位的老闆必須出資送你參加相關的職業培訓。德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無論干什麼工作都必須經過職業培訓。當售貨員,須到商業學校培訓;當個建築工人吧,要經過建築學校培訓;連子承父業的年輕農民在家種地也得有農校畢業證書,否則,銀行不予貸款,也不能享受歐盟的農業補貼,而缺了這兩者,農民就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產。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學生要到初中畢業(16歲左右)才實行分流,要麼進入普通高中,要麼進入職業高中,要麼就讀初中中專。相比之下,德國小學畢業的學生只有10歲左右,這么小的孩子因為其小學4年的學業表現,就必須在少不更事的年齡選擇讀什麼樣的中學,粗一看,這樣的規定近乎違反人道原則。
入門難而要求高
在德國,我了解到,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積淀成為一種民族文化。放眼整個世界,德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高於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業化國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德國,中小學校教師不像我國那樣存在職稱差別。如果你工作已有年月,且深孚眾望,那麼,你和一般教師的差別在於你有一個「資深教師」的頭銜。對於一所有100來名教師的中學來說,每學科「資深教師」至多那麼一、兩個而已—有些學科甚至沒有。由於沒有職稱和其他名目繁多的榮譽稱號,更沒有荒唐的「主科」和「副科」的門戶偏見,因此,決定德國中學教師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師的年齡及婚姻家庭狀況。結婚、生孩子會使老師的收入增加,年齡越大,工資也越高,如果是「資深教師」,收入也會比其他教師高一點。譬如庫茨先生(一位令人尊敬的虔誠的天主教徒,當初,寧芬堡中學代表團來我校訪問,庫茨先生是德方的主要發言人。這次作為我們此行的全程陪同),符合上面所列的三項條件,他的月收入是70 00歐元,每年拿14個月,年收入是98000歐元,納稅和交完各種保險後,年實際收入是56000歐元。在職業屬性上,德國的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的公務人員,受不解僱的保護,無失業之虞,而且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
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也隨之提高。在我國,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學應聘任教。在德國,情況要復雜得多。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至少要過三道「關口」。首先,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其次,你得一本正經地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最後,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據庫茨先生說,這三關都不是輕而易舉能闖過去的。與我們國家正相反,「上大學容易畢業難」,這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常規。在德國,大學學制一般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醫科8年。大學前兩年學基礎課,考試不及格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是專業課學習,考試及格才能拿到學分,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學分,才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由於大學學習要求很高,加上許多學生要一邊打工補貼生活,一邊又要隨「不懂變通」的教授們認真讀書,因此,無論是基礎課考試,還是專業課學分,都難以一帆風順。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據了解,目前德國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畢業的人是少數。如果想當教師,好不容易拿到畢業文憑後,還要應付心理學、教育學考試,尤其是難度最大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這大約要花3年左右時間,而且,即便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培訓應考,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再加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德國的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中小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教師職位空缺主要靠自然減員,而德國的制度設置又基本杜絕了「走後門」的陋習,單純的德國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競爭和篩選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教育而又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成為教師。而一旦實現當教師的夢想時,年齡已在30歲上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職業備受尊重,基礎教育界人才薈萃。
正是在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加上德國中等教育的寬松環境,德國的中學就有條件實行一種在我們看來有點匪夷所思的教師任課制度。聯邦教育法規明確規定,凡中學教師必須同時勝任兩門以上學科教學任務。我熟悉的庫茨先生,既是英語學科資深教師,又教拉丁語,同時還擔任高年級學生的就業輔導課。在寧芬堡中學,多數教師要上三門課。庫茨先生告訴我,他的一位同事UlrichKretzinger(尤里查·克里辛格爾)老師同時兼任德語、德國文學、宗教、經濟、心理五科的教學任務。除了多科任教,德國中學教師的課時數初看也讓人嚇一跳。在巴伐利亞,每位教師每周任課不得低於2 4課時(據說在德國其他州乃至許多西方國家大抵如此),寧芬堡中學的老師通常為26課時上下,平均每天授課5節左右。當然,如果將他們日常的教學過程這一決定因素考慮進去,這樣的課時數,就其對教師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而言,恐怕還不如我國高三年段每周10課時的工作量。
3. 急求德國教育的目的與培養目的
時至今日,德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實行免費教育的國家,特別是它對海外學生在學費和住宿等方面也實行一視同仁的政策,則更加令人注目。眾所周知,教育投資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麼,為什麼德國還要實行免費教育呢?筆者認為,這是由於德國特殊的國情所決定的。
生育高峰過去,教育開始過剩
二戰結束之後,德國人民又重新開始享受和平和安定的生活,於是,50—60年代的德國(西德)經歷了一個生育高峰。由於人口激增,對教育需求擴大,使得政府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一直在增加教育投資,擴張學校建設。這種規模宏大的學校建設在當時滿足了社會需求,但是,隨著生育高峰的過去,從70年代末開始,德國的生育率一直持續降低,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新生兒的減少,使得需要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全國學校的規模和師資力量沒有減少,教育出現過剩,於是,德國政府決定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德國的教育體制、升學制度、學生學業、課堂教學、職業教育和教師工作等,對我們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現作一簡短介紹。
一、教育體制----實行12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雙向分流。
由於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個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體制復雜,各種情況並存,但都實行12年義務教育。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不但免去學費,連書費也不要交。學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買的,而是學校發的。一套教材,上一屆學生用完後,學校收回,再發給下一屆學生用,依次類推。我們在海爾雪中學聽課時,就看到學生的書上已留下4個不同的名字,說明此教材已經用了4年,但仍保存完好。在德國,上大學也是免費的,即使是外國留學生,也不需交學費,這一舉措吸引了許多外國留學生前來深造。我們在漢諾威大學的門口,就訪問了一位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留學生,這位學生他鄉遇國人,喜出望外,十分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德國的教育情況。
在德國,國家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家長更有責任讓自己的孩子讀完12年書。其中,小學上6年,前4年相當於我國的初小,後2年相當於我國的高小,德國人稱之為「預備性學習」或「方向性階段」。因為在此階段,家長和學校都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他們今後向哪個方向發展----是升大學,還是上職業學校。學生小學畢業後,進入初中讀3年,初中畢業後,開始分流:一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再學習4年,一直讀到13年級(其中最後一年不是義務教育,需要交費),以後再升入大學學習。另外一部分學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則進入職業學校,再讀3年後就業,也有人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這種雙向分流有時也會出現交叉情況,如有學生讀了一階段的普通高中後,常見得學業跟不上,也可轉到職業學校就讀。
二、高校升學制度----無統一的國家高考,由學校根據學生的畢業考試成績推薦上大學。
德國從來不組織全國統一的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學生讀完13年(12年)後,是繼續讀大學,還是讀職業高等學校,完全由他們自己選擇決定,學校老師只給予指導。談到這個問題時,我們不禁提出問題:「如果大多數學生都去搶讀普通高中,都要求升大學怎麼辦?」當地的一位中學校長的回答令人出乎意外:「這是不可能的。」經他解釋,大家才明白,德國人的觀念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過考大學來成材。而德國人看問題很實在,他們知道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在學校里的表現後,決不會硬逼著子女去讀高中、上大學,有的家長甚至反過來勸自己的孩子:「你去讀職高不是很好嗎?何必要去吃那麼多苦讀普高呢?」由此可,德國人的現實態度。而實際情況:德國的初中畢業生中,大約有30--40%的學生選讀13年制,讀完高中以後上大學;有1/3的學生讀職業高中;還有1/3左右的學生讀完11-12年後,申請讀13年級,以後再升入大學或申請進入專業高等學校學習。
德國沒有高考,但高校卻有名牌大學和一般大學之分,那麼憑什麼來錄取大學新生呢?憑學生在學校里的高中畢業考試成績。德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從來不組織統考,畢業考試由本校的教師命題,經州教育局審核,如考試水平達不到要求則加以修改。學校組織考試後,教師評分,學生成績記入檔案,各個大學再根據中學對學生的推薦材料進行錄取。
三、學生----半日制授課,下午半天接受社區教育。
德國漢諾威市一共有16所中學,我們考察了其中的3所,發現只有1所學校在作全日制授課試點,其餘的中學均是半日制授課。學生上午8點進校,在校上6節課,到中午13點30分放學回家,學業負擔比中國的中學生輕松多了。此時我們又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半天上學,其餘時間干什麼?」如果在家做壞事怎麼辦?一位德國的教育行政長官回答說:「下午半天,每個學生在家都有事:①有一定數量的家庭作業需他們完成;②可以參加社區教育協會的各種活動,其中包括體育類----參加體育鍛煉;藝術類----參加美術、音樂、戲曲等培訓班。這種協會是社會性的,學生參加需交一定的費用,每個學生只參加其中的一項,這樣有利於他們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德國對人的素質的全面化的培養是十分重視的。這位這十分坦率地說:「一般不要擔心學生在校外惹事生非,學生在校出了事由學校負責,出了校門則由家長負責。」四、課堂教學----小班制對話式上課,注重啟發學生思維。
我們在職業學校聽了2節課,在普通高中聽了3節課,發現所有的學生都沒有固定的教室。一到了時間,教學樓里到處都是學生,背著書包向各個教室跑。走廊的牆上到處可見一排排掛鉤,專門供學生掛書包用,有的學生就坐在地上休息。走進教室,我們發現全是小班制授課,一般每個班的學生在25人左右,最多不超過30人,最少的一個班只有7個學生。教學環境自由寬松,學生一邊上課,一邊吃口香糖,教師也不幹涉。學生回答問題,可以站起來,也可以坐著講,師生關系融洽,從未發現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產生矛盾的情況。課堂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學生成U字形狀環繞教師而坐,便於師生之間交流。課堂教學形式基本上是對話式,一節課的知識容量很小,教師十分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出問題後,師生共同討論,也有學生引經據典,相互爭辯,雙邊活動頻繁,氣氛十分活躍。該校的校長介紹說,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思路,教會學生如何搜集資料,教育的立足點在於引導學生自發地研究問題,拓展思路。此時我們幾位校長又心存疑慮:「這樣的基礎教育,質量怎麼能得到保證?」經過考察了解,大家認識到,德國的教育質量觀與我們中國不同,我們所要求的教學質量是指學生能夠掌握濃厚、扎實的文化知識,並以考試分數來作為衡量標准;而德國的教學質量則著眼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於學生能否運用學過知識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德國的中學生一般學習三種語言,除學好本國語言外,英語是必修課,另外在西武語和拉丁語中任選一門課。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比較輕松,這是國家為了青少年在長身體時自由發展,啟發思維,而一旦進入大學階段,要求將會非常嚴格,學術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的層次,學生非下苦功不能完成其學業,德國的大學學制起碼是5年,有的是6--7年。
五、職業教育----雙元制的教育體制,理論和實踐並重。
德國的賓士車和工業產品的質量非常優良,這完全得益於該國的良好的職業教育。德國實行雙元制----理論和實踐 重的職業教育體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技術精湛的技工隊伍。
德國的學生完成9年基礎教育後,由教育局和勞動部幫助進入職業學校學習。進校後,首先簽訂兩份合同:第一分是與學校簽的培訓合同。合同規定經過3年的培訓,學生應達到什麼水平;第二份是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學生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合同規定,學生邊學習邊在企業中實習,從10年級開始拿工資,每月由企業發給學生800馬克。由於學生在學習期間能拿這么一些錢,無怪乎能吸引了大量的學生上職校。
學生在職業學校上課的時間也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減少:第一學年,每周有2天時間到校上課,每天上9節課,其中有3節文化課,6節專業課;第二、三學年每周在校學習時間只有1天,其餘時間均在企業實習。由此可見,德國的職業學校十分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而對於文化知識,則是需要什麼學什麼。這種強化學生技能的培訓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國任何一個賓館飯店裡,看到的每一種擺設、用具,哪怕是一個掛鉤,一個開關,盡管用的材料並不是最好的,但其製作的工藝水平十分精湛,這完全得益於他們重視職業技能培訓。
六、教師----入門難而要求高,收入高但工作苦。
德國沒有專門的師范學校來培養教師,進入教師隊伍較為困難,但學生可選專門的師范學校(專業)。師范專業的大學生也與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只不過所學的課程范圍有所不同,有些專業課必須到專門的教室中去上。一般的大學生讀完6--7年後,完成畢業論文,可獲得碩士學位,而想做教師的人不必交畢業論文,但必須主修兩個方面的課程,經國家組織的考試後,取得教師資格,以後向教育局提出申請,由教育局推薦到學校去補習2年。在這2年中,還必須在教育局舉辦的學習班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等課程,這樣邊學習、邊實習,補習期間的表現由學校打分,校長簽字,但校長無權錄用,而必須由教育局決定是否錄用。新教師由教育局聘請,分配到各個學校,工資由國家發放,到一定時期給予晉級。校長的職責權利是管理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每個教師作鑒定,至於教師的調動、辭退和聘請等則是教育行政部門管的事。
德國教師的收入較高,在中等城市,一位教師的月收大約是3000馬克左右(約合人民幣12000元),但是教師很辛苦,工作量很大,決非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上午八時上班,中午一時半下班,只要工作半天,多舒服。從我們在兩所中學了解的情況來看,教師每周工作5天,但平均周課時卻達到23.5節,幾乎每天都要上5節課,整天上課不息。因為德國中學里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十分民主,教師如果沒有較高的水平,又不肯鑽研業務,不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那麼這樣的教師是干不下去的。所以德國的教師即使在家中的半天里,也在不斷地備課、查資料、批發作業,工作一點也不比我們中國教師輕松。
通過考察,我們深深地感到:盡管德國的教育制度的思想觀念與我們迥然不同,但他們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訓練,強調人的全面加特長的發展,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4. 易公教育老師如何培訓
同學你好
老師都是在職在編的一線老師,培訓的會從各個方面來培訓哦 比如站姿 發聲 技能 等等 寫稿子 修改稿子 都會教授
備考加油
5. 老師去德國考察學習需要事先准備好什麼問題
除了申請英語類課程和博士外,申請普通德語的master或者diplom,就要開始學德語了,然後還需要審核一個APS,就是一個專業面試了,可以德語也可以英語,其實每門課就看個大概綱要就輕松對待就是了。APS審核考試是留德學生必須參加的一項資格考試,只有取得了APS證書才能順利申請德國大學並通過簽證。值得注意的是,APS審核僅僅是一項有關了留德資質的面試而並非考試,其中APS審核所獲得的成績與面試的表現無關,而只與參加者的大學成績有關。APS證書除了會給出一個成績之外,還會對參加者的在面談中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行評估,但是該項語言評價等級一般無關緊要,不影響大學申請。
6. 求求大家幫幫我,關於去德國留學前的培訓~~~~~~
上面寫得蠻詳細了,不過挺官方的,我現在在德國,補充點兒比較具體的吧。
現在大部分的州都要收學費了,一個學期500歐,也有600的。
德國現在很多學校都改成和中國美國一樣的學制,有本科碩士,所以對於在國內本科畢業的學生應該說很有優勢。如果沒有畢業,或者學歷無法承認,就要到了這里再和教授談,看你在國內上的課是否可以抵消在德國的一些課程和學分。不過在所有這些以前,都必須通過德語考試,現在很多學校都要求德福了,就像上面說的比較貴,也比較難,但是用途廣,或者你也可以申請語言班,到這里上一年到半年的語言,然後考德福,或者去各個學校參加她們的DSH的考試,通過了就可以申請正式入學。但是要說的是,語言班期間是不可以合法打工的
還有一種選擇是現在德國很多大學開的英語碩士課程,大部分都對德語沒有硬性要求,但是英語需要考托福或者雅思。所有課程都是英文授課,所以可能對你還比較有利。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在德國當然是會德語很重要,因為德國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國家,在學校還好,在外面說英語的或者願意說英語的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多。另外這種課程實質比較像中國的本科,上的基礎課比較多,實踐比較少一些,我就是上這種課程的,覺得比較無聊,天天都在上課上課,和國內本科一樣,有的時候有點兒煩。不過德國的老師都很負責,上課的都是教授,水平都不錯。而且德國所有的課程包括正常德語的也有很多的基礎課,還是比較嚴格的。
另外經濟擔保這方面我記得不需要人民幣十萬,應該最初是6,7千歐元吧,你也可以在一些機構或者大學網站上面查找一些獎學金的信息,但是這個申請的人很多,要做好競爭的准備。
最後是生活,如果你天天下館子呢,上面說的10歐也不夠,歐元本來就比人民幣值錢,生活費當然不能和國內比啦。不過我要說的是現在國內物價漲的,我這次回國覺得和德國的差距越來越小了。總之啦,大學裡麵食堂不算貴,吃得如何看你適應程度和學校食堂狀況了,一般2,3歐就可以了。住宿的地方都有廚房,我們都一般自己做的。到這里來都會鍛煉廚藝的哦
答案很長了,最後說兩點,第一,德國的申請不是很難,除非條件非常不好,或者高中生,一般不需要找中介。第二,如果上英語課程,考托福雅思很重要,要求和課程設置可以到大學網站上搜索,所以英語培訓我覺得還是新東方不錯,價錢也還可以。德語培訓全國最好的應該是同濟,不過你在北京,可以看看一些高校的德語培訓中心,比如北外,或者語言學校,找一些正規的比較重要。
就這樣吧,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聯系我哈,good luck
7. 想去德國做一個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請問具體要怎麼辦
想去德國做一個國際注冊漢語教師,需要按照《國際漢語教師標准》考取「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
為了提高國際漢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培養、培訓一大批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滿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長的漢語學習需要求,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漢辦」)組織研製了。
《國際漢語教師標准》是對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描述,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科學、規范的教師標准體系,為國際漢語教師的培養、培訓、能力評價和資格認證提供依據。
「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是國際認證協會(IPA)根據國際上對外漢語教師的極大需求的狀況而推出的資格認證,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權在全國推行,並實行全國統考。
考試時間
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下旬全國統考
考試等級
統一試題,根據考試分數的高低確認等級。每門課滿分為150分。分初級(90-104分)、中級(105-127分)和高級(128分以上)。【外語除外,只需合格(90分)即可 】,等級就低不就高。成績三年內有效,每人最多可報考三次,三次都未通過考試者,不再受理該報考者的認證。
考試科目
(1)基礎綜合【含現代漢語(佔50分)、中國文化(佔50分)、對外漢語教學理論(佔50分,其中教案設計20分)三部分】
(2)課堂教學能力測試【含普通話考核】
(3)外語【達90分即可。如有相關外語證書,可免考。見附件】
說明:除「課堂教學能力測試」考試時間為15分鍾外,其他課目考試時間均為150分鍾。
8. 德語一對一教學的 培訓點上海有嗎最好老師還是德國的海歸,這樣就更好了
一對一培訓,怎麼你現在的培訓口語發音不正嗎?你怎麼知道發音不正的?
找德語發音準確的,到同理心德語培訓,教師均有四年以上德國生活經驗,能輕松把握德語日常運用中的習慣。發音這種事沒有問題。
同理心德語採用5人制小班學習,中德雙語教學,有效地增強考級必需的語言應用能力,溝通能力。
9. 德國人的教育制度如何培養工人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國古代將職業劃分為四類——「士農工商」,工人階級被排在了末流之中。但相較於商業,因為商人始終在物質財富上高於其他職業,所以工業稱得上是實質上的墊底。這種情況放到現在,似乎也並沒有真正好轉起來,工人依然還是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吸引人」的職業,或者說不受人「待見」的職業。
但是事實上,工業並不比其他任何行業低一等,工人也不比任何職業低一級。工業是基礎行業,是立國之本,高樓大廈、堅船利炮,哪一個不需要工人去完成。所以工業和工人理應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而如何讓人們對工業改觀,個人認為教育是極為關鍵的一環。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大家不重視工業,不重視工人的極大因素。試想現在學校的老師對差學生都說:「不好好學習就去當工人。」連小孩子都不能給予他教育上正確的觀念,何談其他人呢?
要知道,一個好的教育制度可以讓人們對工業改觀,甚至是極大地促進工業的發展。我們來看看德國的教育制度,德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看看他們是怎麼培養工人的,看看是如何發展工業的。
德國近代的教育制度始於1806年(普魯士戰敗於拿破崙),開創了服務全體公民的義務教育。
封建的等級傳統加上德國人的務實精神導致封建教育制度結束,分軌制誕生。分規制下一種是與大學銜接的文科中學,另一種是訓練平民子弟的國民學校和職業學校。
1920年頒布的法律規定:所有兒童接受四年基礎教育,四年以後開始分軌。覆蓋全民與分軌制兩大特徵使德國教育效果顯著。其義務教育使得德國成為文盲率最低的國家,職業教育則培訓出的優秀工人托舉起它的製造業。
德國小學四年只有四年。四年後學生們分到三種不同類型的中學:主體中學,實科中學,文科中學。
主體中學,(也就是職業學校),其學制5年,即5—9年級。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接受職業培訓,沒拿到主體中學的畢業證書很難找到職業培訓崗位,而在德國沒有經過職業培訓不能上崗。
實科中學,其功能也正是中間性的橋梁作用。一方面學生畢業後可以接受職業教育,進入專業學校和專業學院,另一方面成績很好可以轉入文科中學。實科中學學制6年,即5—10年級,比主體中學多一年,可使主體中學中有能力的學生轉入實科中學,獲取這里的畢業文憑。
文科中學,按照巴伐利亞州的規定:「文科中學學生讀完10年級後進行考試,合格者才有資格進入文科中學高年級就讀,不合格者轉入其他類型學校學習。」
這樣的分流制度,學生更早進入了職業學校,使得職業教育在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吸引力,而不僅僅是依附於高考、中考等考試的陪襯。職業學校擁有跟其他文理科學校公平發展的機會。
並且,因為職業學校被重視,使得職業學校擁有更多的資源,培訓方向眾多,培訓專業細致。這意味學生擁有更多的種類職業學校可以選擇,有更多的專業可以選擇。學生擁有更強的職業能力,更好職業專業選擇,更多的可以轉向高級技術人員、高級技師。而在德國社會中,給予優秀的技工和藍領更高的薪水和聲望。
可以說,德國工業今天如此發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育體製造成的,因為對於工業來說,不僅需要優秀的技術人才,而且需要優秀的操作人才。一個好的工人是多麼難得,一個好的技師是多麼可貴,我相信不需要我贅述。而擁有這么多優秀工業人才的德國,很難在工業上不成功。
最後,雖然我國目前教育上對工業算不上友好,但我始終對他抱有信心。因為我們的國家在不斷發展,也在不斷重視工業,重視工人。我相信終有一天,工人也會像其他行業一樣受大家的熱愛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