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哪個裝備好
前期是德國好。到中後期,蘇聯的軍工研發水平超過德國,啟動大規模的生產機器,先進武器批量投入蘇軍,就比德國裝備好多了。
❷ 德國二戰坦克和飛機到底有什麼好的
基礎設計好,製造技術好,德國英雄多,德粉吹得好。
毋庸置疑,開戰之初德國的技術儲備還是很給力的,其次是戰爭期間,德國的改進也算是與時俱進。
其次是製造技術,德國的軍工產品可以算是精工細作,和蘇聯形成鮮明對比,和美國貨也甩開很多條大街。
德國二戰時期有些英雄戰機接觸,比如魏特曼、魯德爾等等,這些戰績和武器是有一定關系的。
最後是顏值高,有一批德粉在吹,有點無限放大,缺點裝作看不見。比如交錯負重輪容易堵泥等等,就是看不見。
❸ 二戰中德軍的坦克是不是最好的
二戰德軍的坦克,基本上都是工藝復雜,十分精緻,說是藝術品的確一點都不誇張,就品質而言,二戰德國的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然而,德國的國土面積很小,資源非常有限,因此決定了德國只能走精緻化路線,他們的坦克必須能夠以少敵多,如果和蘇美一樣,那麼德國會死得更早。而蘇聯和美國由於生產力過強,而且追求的都是高消耗品的路線,所以,即便德國坦克的品質再怎麼優秀,面對蘇軍和盟軍的鋼鐵洪流,都是無濟於事的。 打個比方,德國生產一輛虎式的時間,蘇聯能生產5輛JS-2,蘇聯的T-34產量超過了5萬,這比德國所有坦克加起來還多,加上德國喪失了制空權,再厲害的坦克也沒用。美國的後勤保障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而美國又援助蘇聯很多物資,德軍想戰勝綜合國力排名第一的美國,和當時強大的蘇聯,是不可能的。 用德軍自己的虎式車組的經典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已經摧毀了敵人的10輛T-34,但是似乎敵人還有第11輛甚至更多。。。。」這就是現實。 德國當時的坦克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先進的,但是品質最優秀的坦克,並不能挽救第三帝國的命運。
❹ 二戰德國知名單兵裝備製造商有哪些
二戰德國有哪些知名的單兵裝備製造商,位列第一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
毛瑟武器製造股份公司
創始人威廉·毛瑟和保羅·毛瑟(我感覺他倆這名字在當時的德國絕對是是爛大街的那種)創建時間是1811年7月31日,當時的總部在奧伯恩多夫。大火游戲中的98k栓動步槍,還有抗日劇中的德國20響都是出自於毛瑟公司之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毛瑟公司風光早已不在,淪為了萊茵金屬公司下的一個子公司,主要生產一些,產量不大,名氣不高的民用產品。
❺ 二戰德軍最優秀的坦克是那個型號的,為什麼(從綜合方面考慮)
二戰中,德軍一共裝備過I號/II號/III號/Ⅳ號/Ⅴ號/Ⅵ號等坦克,競爭虎式失敗的波爾舍"虎"(有90輛底盤被改裝為"象"式重型驅逐戰車,但有1輛確實被生產出來而且參戰);
俘獲的外國坦克有:
捷克斯柯達的35T/38T,法國的S35/H35,蘇聯的T-34/KV-1/KV-2等等,
個人認為其中最為優秀的應當是4號坦克:
4號坦克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用途廣泛的中型坦克。它原本被設計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與三號坦克一同作戰。在德國發動戰爭以後,它就被裝上機槍及強化了裝甲。當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已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斗需要時,它因擁有較大的改良空間而被修改成正規的主戰坦克使用。由1939年起至二戰結束,德國已經生產了逾9,000輛四號坦克,由於擁有二戰德國各型坦克中最大的生產量且役期橫跨歐戰全期,被譽為「德軍裝甲部隊的軍馬」。
1934年1月11日,古德林對陸軍武器署提出了一項坦克規格需求方案,主要戰斗由兩種坦克搭配:主戰坦克配備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則搭配大口徑炮,四號坦克即屬於後者。計劃中希望德國廠商開發一款重24噸、最高時速35公里/小時、安裝一門可發射高爆彈的短管大口徑炮,目標為掩護步兵攻擊之坦克。
1935年,克虜伯、萊茵金屬及MAN生產的三款試驗型坦克開始進行測試,結果克虜伯公司的產品受到採用,並以四號坦克A型的名稱進行量產,並和三號坦克一樣與許多廠商簽下製造合約。第一輛四號A型於1937年10月製造出來,緊接而來的六個月則繼續生產另外35輛同型車,並繼續進行改良工作。但由於為了簡化結構花了不少時間,直到1939年時四號坦克才能進行量產,此時已經發展到D型了。
直至1940年,德國為克虜伯公司的四號坦克及戴姆勒-賓士公司的三號坦克提出一個標准化的方案。德國政府原本計劃把大部份四號坦克分配給步兵及防禦工事,但由於三號坦克的不足,才令四號坦克得以代替三號坦克的戰斗任務。四號坦克陸陸續續參與了波蘭戰役以及法國戰役,最後在1941年進入蘇聯戰場。雖然本車設計良好,但薄弱的裝甲使其難以勝任三號坦克的支援任務,故在大戰期間本車仍持續不斷的進行修改。直到當德國開發豹式坦克並將之投入於戰事後,很多四號坦克紛紛由前線退下來,並開始被豹式坦克所取代。
此外,還有少量的四號坦克供應給德國的盟友,如保加利亞早期訂購的88輛四號坦克就在1944年用於對抗德國軍隊;芬蘭的四號坦克則投入於芬蘇的繼續戰爭(Continuation War),其餘的四號坦克則供應給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將所擁有的四號坦克外銷給敘利亞,在中東戰爭中亦有與以色列交戰之紀錄。
最初僅預計有限度使用4號坦克,因此克虜伯是其唯一製造商。波蘭戰事之前,4號坦克生產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 D型。入侵波蘭後,坦克作為裝甲部隊中流砥柱被確定下來,在奧地利城市聖.淮倫天增加了尼柏龍根工廠(由戴姆勒-賓士管理)。作為擴大生產型號,223台 E型交到德軍手中。到19421年,產出了462台F型,增強主炮型號F2也開始生產。戰爭開始後年產量已超過原來4倍。第三家工廠,在普勞恩的沃瑪格在新型4號坦克出現後參與了生產。在1941年平均每月產出39台坦克,1942年提升到83台,1943年252台及 1944年300台。然而,在1943年12月,克虜伯工廠開始轉產4號突擊炮,1944年春天,沃瑪格工廠開始生產4號自行反坦克炮,僅剩下尼柏龍根工 廠在持續生產4號坦克。鑒於盟軍空中及地面攻擊,屢遭挫折的德國工業遭受強大壓力-1944年10月尼柏龍根廠在空襲中遭到數次嚴重損失-1945年4月 產量下跌到1942年之前水平,大概僅有55輛坦克走出生產線。
四號坦克炮塔乘有車長、炮手及裝填手,炮塔由電動馬達轉動(三號坦克為手動,但後期型也改為電動),車長有一圖出的頂塔位於炮塔後方,以提供更廣的觀察視野,而炮塔側邊有一個逃生門口。
由於德國政府初期打算以四號坦克作為反步兵的工具,因此早期的坦克只有一支75毫米KwK 37 L/24火炮,並配以高爆炮彈,車內可攜帶80發炮彈和2800發機槍彈帶。後來德國為了對抗蘇聯的T-34坦克,便為四號坦克F2型及G型裝上75毫米KwK 40 /L42 高速反坦克炮,此時四號坦克開始取代三號坦克擔任主戰坦克的地位。而在後期更為G型及其後生產的四號坦克裝備75毫米KwK 40 /L48反坦克炮,1000米能打穿110毫米厚的裝甲,其威力僅次於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 36 L/56坦克炮,勝過盟軍當時的中型坦克。而全部型號的四號坦克皆裝上一支7.92毫米的機槍,由無線電員負責操作;而B型及C型則配有兩支MG34機槍。
引擎位於車體後方,動力由傳承軸輸至前方的齒輪箱和驅動輪。最早期的四號坦克A型裝有230匹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08 TR發動機,而後期的四號坦克則改採用了320匹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20 TRM發動機,而四號坦克亦像其他二戰德國坦克般使用汽油作為燃料。乘載系統每邊分為四組,每組兩個路輪,連接至台車式葉狀彈簧避震器上。大型惰輪位於後方,另有四個履帶支輪。
其實,除非對抗美軍的M26潘興和蘇軍的IS-2等盟軍重型坦克,一般面對M4或者T-34,四號坦克的75毫米炮是完全夠用的。
雖然,在威力、防護等方面,豹式坦克比四號坦克更加優秀,但四號坦克成本低廉,且工時較少(據說僅需要5000工時/輛),遠遠低於豹式和虎式,對於德軍來說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德國國內企業沒有充分動員,且面對英美戰略空軍不分晝夜的轟炸,其軍火生產速度遠低於德軍戰損速度)。
另外,四號坦克外形相對豹式和虎式低矮,易於隱蔽;自重輕,通行能力和戰略運輸適應能力較好;且四號坦克從一開始就被德軍使用,廣大官兵都十分熟悉,使用方便不說,維護也相對簡單(如果同樣是負重輪受損的話,四號坦克比豹式和虎式更容易更換受損部件)。
個人認為,要是四號坦克能改變裝甲配置(垂直裝甲改為傾斜裝甲),將汽油發動機改為柴油機,將小輪徑負重輪換為大輪徑負重輪,封閉炮塔的側出口,換裝60倍徑75毫米坦克炮,加寬履帶帶寬(自重不超過35噸),將會成為一型最優秀的坦克了。
❻ 二戰德國都有哪些著名的武器
步兵武器有MG42機槍,K98步槍,MP40,STG44,還有格魯手槍,都是經典啊!火炮,當然是最著名的88毫米火炮了。那個猛啊!坦克就不用說了,哪一部都是經典。
❼ 二戰中德國的裝備的質量是不是最好的
不是。
1、德軍的軍工系統在某些領域當時世界領先,比如說光學儀器、化工產品、金屬精密加工等,但很多領域並不是最好的,比如說發動機技術、造船技術、電子儀器元件、汽車製造等只能算中等水平,某些領域甚至是落後於世界;
2、德軍的裝備水平在整個二戰綜合來看只能算得上中等,德國裝甲兵雖然享譽世界,但是德國陸軍特別是國防軍仍然是一支騾馬化的部隊,機動能力很差且後勤保障能力十分原始;德國空軍缺乏研發裝備優秀航空發動機、重型遠程戰略轟炸機、遠程運輸機等重要機型的能力;德國海軍只能算是一支發展畸形的部隊,水面艦隊基本不具備遠洋作戰的實力。實際上,二戰中最為關鍵性的武器——戰略轟炸機、航母、中遠程運輸機、兩棲艦、重型軍用運載卡車等等,德軍一概沒有,或者是研發失敗,或者是發展畸形沒有類似裝備。
3、相比較美國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雄厚的國力,德國在二戰期間還是相差較遠的。
❽ 二戰德軍的毛瑟98和G43步槍哪個更好
毛瑟98和G43步槍各有千秋,不過G43步槍相對的說要好一點的
毛瑟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23.6」
槍重: 8 lbs 9 oz
德國在1898年採用毛瑟98式步槍,融合了第一次大戰的實戰經驗加以改進,首先有98a,仍然是29.1寸槍管,但是採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後來有98b,是縮短槍管為23.6寸的騎槍,或稱卡賓槍型。戰後德國受到凡爾賽合約的限制,不能製造或出口軍用武器,但是德國仍利用西班牙內戰及與瑞士等國家兵工廠合作的機會,繼續研發。
1924年毛瑟廠推出了標准型的民用步槍, 但事實上是98式步槍的改良型。標准型的名稱是因為槍管長為60公分(23.6寸),步兵及騎兵通用。事實上標准型也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如今尚為人所知。中國在30年代采購了一批該型步槍,毛瑟廠奉送圖紙,進行仿造,稱之為「中正式」。
在1935年德國正式採用短卡賓98式(Karabiner 98 kurz),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戰之後,為德國的主力步槍。其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大多是為了易於生產,例如槍托底部在1944年改為罩杯式沖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沖壓鋼板。一般而言, 1944年之後的98k,因為戰爭形勢的轉變,質量也每況愈下。後期的一些步槍,連刺刀座都省略了。
98k的特徵:除了標准毛瑟的刺刀座、葉片保險、分岔左槍栓閉鎖榫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背帶、準星護罩、下彎拉柄、槍托在拉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洞等。
德軍在二戰初期裝備的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作為非自動武器的 毛瑟1898式步槍其火力強度已經無法滿足戰場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雖然半自動步槍已經出現.但是由於德國對發展自動步槍認識不足.加上機關槍主處於普及階段.半自動步槍並未引起很大的重視.甚至有些迂腐的軍官對一反傳統的自動步槍和短管步槍持有厭惡的心態.理由是在檢閱是不便把持.因此半自動武器的發展處於了喋喋不休的論戰之中.直到大戰爆發後.那些使用彈倉步槍的士兵在前線成群成片的到下,傷亡摻重.這才引起了德國對單兵的輕型武器重視.德國開始研究發展各種自動輕型武器.
G43式半自動步槍
是希特勒國防軍中作為狙擊武器大量裝備的另一種步槍。從1942年8月開始沃爾特公司承擔了批量生產G41(W)半自動步槍的任務。到12月底,向部隊提供了6000多支。但部隊拒絕接受,因為它像98k一樣,必須用彈夾從上面將彈匣裝滿。部隊要求從下面裝彈。公司按照部隊要求加以改進推出了G43型,帶10發下裝彈匣,1944年改稱為GK43,供給了部隊。到1945年3月,部隊還有221047支,其中27549支帶瞄準鏡,其餘有1056支不帶瞄準鏡和3177支帶瞄準鏡的GK43存放在器材局。據統計,總共有349278支普通G43和53433支帶瞄準鏡的G43。因為該槍精度沒有98k卡賓槍高,並容易積垢,不大受士兵們歡迎。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質量1.3kg,長220mm,50m一個分劃,作用距離100~1200m。瞄準鏡的訂貨量為15萬具,1943年生產了12941具,1944年生產了98608具,分別稱為ZF43和ZF43/1。
德國是在蘇聯戰場上開始使用的G43,由於希特勒醉心於火力強大的武器如而並不重視G43這種火力比不上沖鋒槍,射程和精度比不上毛瑟98K的半自動步槍因此G43在德軍部隊得不到重用,而當德軍開始重視G43的時候已經是帝國落日了,因而G43裝備德軍數量不多,用慣了98k的德軍士兵對G43褒貶不一,有人說它不錯,有人說它很糟,論精度、射程它比不過98k,論速度和火力散布它趕不上STG44,但是如果單單就製作工藝和產品質量的話,我覺得G43絕對是比M1要遠勝一籌。美軍對G43的看法是:「對用慣了粗糙的M1的美國大兵來說,G43簡直就是精美的工藝品。」在二次大戰中,真正的大量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只有美國,蘇德兩國雖一個擁有stv40,一個擁有G43,但都沒有大規模裝備上述兩支優秀的半自動步槍。
1944年上半年有5萬枝C43阻擊型半自動步槍投入前線.由於產量一時難以滿足前線需求.G43一般只配發經驗豐富的士官.而普通的士兵卻很少有資格配備的.蘇軍在1944年突然發現前線德軍半自動武器數量增加.而且阻擊火力加強.隨著MP44突擊步槍投入使用,德軍在步槍有效射程上的自動武器密度已遠遠超過蘇軍,但當時的德軍已經全線頹勢.步兵的自動武器難以抵擋蘇軍撲天改地的炮火。
在西線戰場上.盟軍登陸諾曼底當天就遇到了德軍的G43.由於德軍的G43隻裝備了少量的士官.而美軍從軍官到士兵都裝備了M1枷蘭德半自動步槍後M1自動卡賓槍.因此在對射中.德軍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但相比之下德軍的G43精美勻稱,使美國的M1相比之下顯得十分笨拙。
在使用G43參加戰斗的德軍狙擊手中,一些人認為這種槍不好,因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並且太重了。有的狙擊手則認為G43不錯,因為它性能可*,射擊時的感覺和毛瑟Kar 98K差不多。最主要的是,採用10發彈匣的G43半自動步槍射擊速度比手動的毛瑟Kar 98K快多了,適合在敵人進攻時進行狙擊。有些德國狙擊手在盟軍後方活動時,則為G43裝上曳光彈,從遠處連續射擊盟軍的油料車,直到目標成為一團火焰。
盡管德國人對G43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用毛瑟步槍彈的G43威力太大了!雖然我們不清楚其威力到底有多大,但戰後至今美國聯邦法律仍禁止生產或進口G43步槍足以說明問題。有意思的是,G43步槍的槍栓位於槍機左側,似乎是為左撇子射手而設計的。
德國二戰時生產的G43半自動步槍在設計上並不比M1差,它採用的導氣系統是長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該系統久經實戰檢驗。閉鎖系統的可靠性也很高,可以說在設計上它是完全不會輸給M1的,只是德國的生產能力和原料跟不上才造成G43產量較低
❾ 二戰德制武器和美製武器哪個實用性更強
雙方都有些實用的武器。
德軍方面,最實用的是 MP44(STG44)自動步槍,MG42通用機槍。
此外還有 8.8cm-FlaK 18/36/37/41高射炮(88炮),Me262噴氣式戰斗機,四號坦克,豹式A型、G型坦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三號突擊炮。這些也很實用。
美軍方面是GMC軍用卡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埃塞克斯級航母、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
此外,弗萊徹級驅逐艦、原子彈、B17、B24、B29轟炸機,P51野馬戰斗機,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謝爾曼坦克,也可以說很實用。
==========
但是雙方都有一些不實用的武器,可以說是走了彎路。德國的多一些。
比如德國的虎式P型重型坦克(電傳動),虎2重型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鼠式坦克,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大多拉列車炮,俾斯麥級戰列艦。這些又大又笨重的重型武器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效果與投入不成正比。還有一些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倉促投入使用,可靠性較差因而顯得不實用。比如鼠式坦克,虎2重型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V1巡航導彈,Ho229轟炸機(都沒服役,試飛了一下就墜毀了),拐彎槍。
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P39飛蛇戰斗機,M10坦克殲擊車。
❿ 二戰時美國裝備好還是德國裝備好
看時期 二戰開頭 數百年來 是大英帝國的裝備最先進 不過英國沒在歐洲大陸 就只能是德國裝備最先進了 二戰嘛 本來美國也沒什麼軍工業 不過他本來有大量領先世界的工業 支持英國後 在全世界范圍征戰數百年的大英帝國擁有充足的戰爭技術 經驗 好多先進的技術沒能力生產 打比方艦載雷達 英國已經設計出來 苦於缺乏生產能力 而美國加入後 想生產的東西都可以在美國量產 英 美 算是強強聯合 而敵人德國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大量生產自己想要的裝備!
所以二戰中 大日本帝國的海軍拿著望遠鏡尋找美國獵物時 美國巡洋艦已經首先裝備來自大英帝國設計的雷達 日本的海軍只能挨打! 像德國的虎系列坦克 和地對地導彈 如果有美國一樣的和平工業基地就能大量生產 可惜他沒有 蘇聯得到英美大量物資支持 所以成功抵抗科技德國進攻
這也是歐洲數十年內戰的後果 大家已經筋疲力盡 而美國一直在和平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