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納粹德軍的88毫米炮在二戰為什麼那麼出名
要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設計(在虎門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里)。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不是對方使用的蘇聯坦克的對手。此時已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
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Salum)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Halfaya)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種被動式的防禦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其預先布置在敵坦克可能經過的地點,待敵上門。但隆美爾逐漸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為主動性攻擊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單位的88毫米高炮偽裝布置好,然後命令一小隊德軍坦克向英軍陣地發起進攻,當英軍派出坦克反擊時,這隊德軍坦克就且戰且退,逐漸把英軍坦克引入設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發言,英軍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英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但德軍往往都等它們進入一千米之內才開火。這時,88毫米穿甲彈從炮口飛至目標只需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英軍坦克根本來不及反應,更遑論還擊了。一個被俘英軍坦克手沮喪地說:「88毫米高炮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是它的對手。」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眾望。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40年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後萊茵鋼鐵公司成為勝利者,其產品被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准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一次,蘇軍一輛T-34坦克被一門距離它四百米的PAK43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被巨大的沖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戰結束前,仍沒有任何盟軍坦克能抵擋它的正面一擊。
以型號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礎,除了PAK43之外,88毫米高炮還陸續推出其它各種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有成為著名的「虎」式重型坦克主炮的42型坦克炮,還有的裝備在「豹」式和「虎」式坦克殲擊車上作為主炮。據統計,前後共有8型88毫米高炮改型投入使用。
即使擔當它的最初角色--高射炮,88毫米也表現得十分出色。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一名在北非戰場被俘的德國軍官曾對英軍提出他的疑問:「在最後的阿拉曼戰役中,你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那為什麼不把你們的3·7英寸高炮(一種性能與88毫米高炮相近的英軍高炮,作者注)用作反坦克,它要比你們的6磅(口徑約57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得多。」成為對比的是另一個被俘英軍軍官的抱怨:「這太不公平了!你們怎麼能用打飛機的炮打坦克呢?」
二次大戰,是英國人打贏了;但論對手中武器的靈活運用,則是德國人更勝一籌。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口徑 88毫米
戰斗全重 5·5噸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 9人
⑵ 德國虎王坦克2種炮塔的區別
1、保時捷的是曲面裝甲,炮管中置,而亨舍爾的是平面裝甲帶豬鼻子防盾,炮管偏右。
2、曲面裝甲的保時捷炮塔防彈性能要優於亨舍爾的平面裝甲,2種車型的防彈性能都很好,總體來說保時捷的要好點,保時捷是110mm~150mm曲面,亨舍爾是180mm垂直。造價成本保時捷高於亨舍爾,時間也多餘亨舍爾,當然工藝也比亨舍爾好點,但是性價比太低。
3、保時捷炮塔存在一定缺陷,這就是為什麼保時捷的防彈性能好但是沒有量化生產的原因,曲面炮塔製造工藝要比亨舍爾的平面裝甲復雜很多,耗費的工時多出很多,而防彈性能跟亨舍爾的相比優勢不是非常明顯。所以德軍選擇了工藝簡單實用的亨舍爾炮塔,所以這就是保時捷炮塔的車型只有區區50輛的原因,而亨舍爾的有480多輛。
4、由於德國在挪威的鉬礦被炸,虎王的裝甲里已經沒有這種元素了,要脆很多,防彈性能大幅度下降。炮管的話,有單節的也有雙節的,前期的保時捷虎王就是單節炮管,後來換成雙節的,亨舍爾的是雙節炮管。安裝保時捷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675000kg,安裝亨舍爾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為68000kg。波爾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攜彈80發,亨舍爾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則為86發。75%的彈葯存儲在車體內側面,另外的25%彈葯則存儲在炮塔後部。 總體來說,保時捷的炮塔正面防彈性能要比亨舍爾的好,但是製造工藝復雜,同時側面也存在缺陷(指揮塔那個鼓包),其曲線外形的高難度高耗時的製作工藝使得戰爭本來就吃緊的德國選擇了更易於製造的亨舍爾炮塔。保時捷炮塔要優於亨舍爾炮塔,不過性價比太低,側面的話,兩者都薄弱。兩種炮塔其實不分伯仲,看個人愛好哪個,在天敵橫生的年代,虎王的命運比虎式還慘。
⑶ 二戰德軍的超級坦克有哪些
「巨鼠」
一種只停留在圖紙階段的超級大怪物
自重1000噸,安裝了一座「沙恩霍斯特」的380mm炮塔
全重:1000t
車長:35.00m車寬:14.00m車高:11.00m
乘員:20人以上
動力:2台MANV12Z32/44型24缸的柴油發動機/2x8500hp
或8台Daimler-BenzMB501型20缸的柴油發動機8x2000hp
速度:40km/h
武器:2門280mmSK.C/34L/54.4艦炮,
1門128mmKwK44L/55火炮,
8門20mmFlak38L/112.5高射機關炮,
2挺15mmMG151/15機關炮
裝甲厚度:炮塔正面360mm炮塔側面220mm炮塔頂部150mm
車體正面360mm車體側面250mm
另外還有一些100多噸的重型坦克
比如E100
E-100的性能數據:
戰斗全重137790kg137.8ton
車長10.27m(炮向前)8.70m(僅車體)
車寬4.48m
車高3.32m(戰斗高度)3.29m(運輸高度)
引擎MaybachHL234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8-4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20km
乘員5-6人
火力裝備128mmKwK44L/55;150mmKwK44L/38;170mmKwK44&75mmKwK44L/36.5;1x7.92mmMG34
彈葯128mm:?發;75mm:?發;7.92mm:?發
裝甲40-240mm
E100的資料轉自鐵血,樓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好東西不少
給出目前唯一能找到的P1000的圖
⑷ 坦克世界中的TD哪國綜合最強啊
一個游戲做到一定份上沒有最強,只有看你怎麼玩。
TD最大的特點就是小車抗大炮,TD的炮基本相當於下一個級別重坦的炮,而且TD的炮還比坦克炮瞄準,裝彈和精準都高。所以玩TD主要就是玩炮。美系車沒有TD,也就是看蘇系和德系,蘇系炮最大的特點就是火炮威力較大,但裝彈較慢,瞄準比較慢,精準差,遠距離很痛苦。德系火炮精準很高,瞄準快,裝彈速度也快,只是普遍威力較小。穿透都差不多。
車體,從7級車開始德系的獵豹到後面的斐迪南、獵虎車體都很高大,不容易隱藏,但斐迪南和獵虎擁有很厚實的正面裝甲,正面硬抗也沒問題(側面脆的很)。蘇系車車身低矮,比較容易隱藏。
兩系TD我都玩了下,德系的畢業了,蘇系的只到su152,當然我不好評論太多。蘇系的畢業炮BL-10是所有炮(除火炮)裡面威力和穿深最強的,精準也適中(相對於其他蘇聯炮),唯一缺點就是裝彈慢。獵虎的畢業炮也很好,特別極高的精準和瞄準速度在遠距離上非常強。
打到這個份上我自己更喜歡德國的TD,蘇聯炮的精準和瞄準速度讓人非常惡心,距離遠了打不中,靠近了又容易死,裝彈速度又要死不活的。
另外德國車研發很多配件通用性很好,前面的車和後面的車有連貫性,比如火炮和發動機,前面的車研發的可以延續到後面的車。蘇聯車TD的研發幾乎沒有什麼通用的,每級TD的炮和發動機大多不能用到後面一級,這個也是個惡心人的地方。
最後,別去聽什麼親爹光環,到現在還說這些話的人只能說明他根本就不會玩。假如要單純對比的話,704和獵虎要在平原上1對1單挑,704的勝率為0,親爹在哪呢。
所以說各系有各系的特點,學會揚長避短的使用自己的車和隊友好好配合就能取得最大的戰果。
⑸ 第三帝國的很多輕型戰艦炮塔布置為什麼有很多是前一後二(如柯尼斯堡級和萊比錫級)
第三帝國時期,建成的輕巡洋只有柯尼斯堡級和萊比錫級。其中萊比錫級是柯尼斯堡級的改進型,所以萊比錫沿用前者的前1後2炮塔。
柯尼斯堡是德國在一戰後開始建造第一級輕巡洋艦。本來就帶有實驗性質。在設計時候,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噸位控制在6000噸,並且考慮德國總噸位沒英法大,所以強調單艦的性能超過對方,火力指標上採用相對於輕巡洋艦來說巨大的三聯裝炮塔(林仙級是雙聯裝),為了速度選擇3軸推進。
最重要的,考慮到破交戰需要,會被多數量的英國船追著跑,設計後衛火力比前向火力更強,才形成了前1後2的反常規設計。(作為假想敵的英國林仙級輕巡洋艦是前2後1的追擊型設計)
⑹ 德國在二戰期間都裝備過哪些海岸火炮,威力都有多大
德國在大西洋沿岸的150mm海岸炮台,和前面提及的210mm海岸炮一樣,均採用堡中塔結構,即炮塔安置在加固堡壘中,得到極高的防護水平,但缺點是射界較為有限。圖片出處依然稱這些150mm炮是斯柯達炮,依然值得推敲,除非是奧匈時代庫存的斯柯達炮身管
正在施工中的一處德軍305mm海岸炮台,也是採用所謂「堡中塔」結構,周圍的「草叢」其實是鋼筋茬
德軍在大西洋沿岸的210mm海岸炮,圖片出處稱裝備的是斯柯達炮,畢竟一戰後斯柯達廠所在的捷克並無海岸線,未曾開發過專用210mm艦炮和海岸炮,倒是應土耳其的招標業務而開發了210mm陸用機動式重型加農炮,即後來德軍炮兵裝備序列中的K-39炮,但從圖上炮堡內伸出來的火炮身管的特徵判斷,不像K-39
德國SKL50艦炮身管改造成海岸炮,二戰時德國利用魏瑪時代留存的舊式280mm和305mm艦炮身管改造了不少雜類海岸炮,圖上就是一例。可見炮台純粹是人力操作的,沒有任何防護結構,這樣的布局,對於炮台選址和減輕岸防設施後勤壓力很有好處,主要是無需電力,並且土木工程量也小,但缺點是一旦炮台在戰斗中暴露位置,遭受敵艦炮火急襲,外露的炮手很容易遭受傷害,從而影響炮台的持續戰力。
「格奈森諾」號的一座三聯裝280mm裝甲炮塔,安置在挪威海岸充當海岸炮
德國SKC28型150mm雙聯裝艦炮炮塔,原本屬於德國海軍「格奈森諾」號戰列艦,該艦裝備有四座這樣的雙聯裝全封閉炮塔,另有四座單裝非封閉炮塔。「格奈森諾」號受重創後,該艦所有炮塔悉數從艦上拆卸,挪用上岸,其中四座單裝150mm炮塔安置在軌道平板車上改做列車炮外,其餘全封閉炮塔皆改做固定式海岸炮
⑺ 德國二戰時期最強的坦克是什麼名字
虎式坦克。
在二戰戰場上虎式坦克是絕對的殺手,美軍最不希望碰到的就是虎式坦克,戰場上美軍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坦克手,整個裝甲師犧牲掉了,基本4到5輛謝爾曼坦克才可以幹掉一輛虎式坦克,而在當時的戰場上聯軍基本耗費了五萬輛坦克才消滅了1500輛虎式坦克。
(7)德國最強炮塔在哪裡擴展閱讀
虎式坦克
1、1942年3月德軍裝甲部隊開始裝備少量極初期型虎式,那時虎式坦克被介紹為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坦克,它的88mm炮是非常強大的,它可怕的裝甲厚度可以使它幾乎不受進攻的影響及時抵達預定目標,最後它漸漸變的幾乎象神話一般的可怕。
2、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對手,凡是在戰斗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⑻ 二戰德軍的虎式的炮塔前裝甲厚度是多少
虎I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有135毫米厚
虎I坦克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
因為其135mm炮盾和102mm炮塔正面是重疊的(虎式的炮塔正面是一個矩形的框子,因此只有邊緣部分和炮盾重疊,重疊部分的總厚度約為200mm),使得要從正面貫穿虎I坦克的炮塔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虎I坦克的車頂也擁有25mm-40mm厚的裝甲,比當時任何其它國家的重型坦克頂部都厚,和大多數中型坦克的側面差不多(如III號、IV號坦克的側面是30mm裝甲,M4謝爾曼坦克的側面是38mm裝甲),能夠抵擋遠距離落下的大口徑炮彈。虎I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並採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採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
二戰經典王牌武器——虎式坦克
德國最初開始重型坦克的設計工作是在1937年,即使在當時人們都認為PzKpfwIII和IV將比它更適合於既將到來的戰爭。但是當德國的裝甲車在1941年的俄國遭遇到蘇聯的T-34's和KV-1's時,戰爭對於更新重型坦克的急迫性就表現的非常明顯了。最終這導致了在一輛坦克的規格之內擁有一門88MM炮,45噸的重裝甲以及速度和可操縱性。保時捷公司在一開始影響了這種新坦克的設計,但是他們遭遇了嚴重的復雜因素。亨舍爾(HENSCHEL)公司當時也開始研製並依附於擁有自己的原型,於是設法說服保時捷公司使他們說出早期的重型坦克設計。兩個公司將各自研製出的坦克原型准備好,以備在希特勒1942年4月20日他生日的時候視察。保時捷和亨舍爾(HENSCHEL)的坦克在經過這次考驗後,希特勒不顧與DR.FERDINAND PORSCHE』S(保時捷公司的老總)的友誼,毅然宣布亨舍爾(HENSCHEL)公司研製的坦克獲勝,當然這次獲勝一大部分應歸於它較高的機動性。
在1942年8月虎式坦克被規劃好開始正式生產。建造一個虎式坦克將用去300,000工時,這幾乎是建造豹式坦克所需工時的兩倍。一輛虎式坦克的平均成本是250,000德國馬克,對照一輛PzKpfw III的造價是RM96,200,一輛PzKpfw IV的造價是RM 103,500而一輛PzKpfw
V豹的造價是RM117,000,這些數字還不包括武器和無線電。這種新型坦克正式命名為Panzerkampfwagen VI H (88mm) (SdKfz182) Ausfüung H1。虎式坦克計劃被認為是在1942年3月裝甲部隊開始提到虎式坦克的時候構思設計的。
那時虎式坦克被介紹為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坦克,它的88MM炮是非常強大的,它巨大的裝甲可以使它幾乎不受進攻的影響及時抵達預定目標。即使它漸漸變的幾乎象神話一般的比例是可怕的,但它初次登場戰斗卻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初經歷戰斗的4輛虎式坦克是在1942年8月派遣到列寧格勒地區。雖然他們的裝甲是不能穿透的,但不幸的是在第一天的戰斗中,它們在越過沼澤地形展開一列縱隊單行時四輛坦克全部被破壞,(其中三輛坦克在隨後修復)。但是學術上的和其他的單位不顧這個壞的開始,仍然立刻的把虎式坦克的策略很快的培養和裝備於虎式坦克上。到1942年底,虎式坦克的編隊已經被配製到俄國,非洲和義大利,訓練中心則被確定在德國和法國兩個國家,最後調度補給的虎式坦克將有十個重型坦克軍營,一個訓練軍營,三個黨衛軍重型坦克軍營和大德意志帝國裝甲車手榴彈兵師,還有少許的額外編隊被認為是虎式坦克群的少數。
在1943年到1944年期間的俄國,虎式坦克創造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紀錄。它們摧毀了及大數量的敵軍裝備,俄國坦克群經常只是在視野里發現了虎式坦克就會導致他們的全體撤退。在北非和義大利他們有著相似的成功,對同盟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響。在1943年2月1日,英國俘獲了一輛完整的虎式坦克隨後對其進行了詳盡的測試。結果令他們沮喪,他們找到的虎式坦克有著真正卓越的射擊平台和非常好的保護幾乎連最大的反坦克炮也不能將其摧毀。
虎式坦克在同盟軍士氣上的影響,知名的有「虎式坦克恐懼症」,它強大的影響導致了英國將軍蒙哥馬利禁止一切報告提及虎式坦克在戰斗中的威力。但或許虎式坦克們最偉大的名聲是來源於在諾曼底的一次單獨作戰,在那黨衛隊著名的指揮官Obersturmfürer Michael Wittman在很短的時間內僅用一輛虎式坦克摧毀了由25輛坦克組成的一整個縱隊,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履帶式小型火炮裝甲車。由於盟軍的空中優勢,虎式坦克們在諾曼底和法國主要是擔當靜止的防禦任務,這樣即保存了燃料因為虎式坦克通常消耗大量的汽油,同樣也保持了機器故障的最小值。
貫穿整個戰爭中虎式坦克最大的弱點是其極差的機器可靠性。如果預防的維護不能有規則的進行的話,那麼機器的傳動不久就無法應付這個巨大的重量。結果是多數的虎式坦克由於機器故障被他們的機組人員拋棄和毀壞。由於虎式坦克的重量原因大多數的救援車將不能對受損的虎式坦克進行拖車救援,虎式坦克經常抓其中幾輛去執行救援其他那些在外面遇到麻煩的同伴,雖然這樣做是違反規定的。重疊的負重輪同樣引發一些問題,凍結的泥土和殘骸經常會產生阻塞,這個原因讓坦克履帶脫節或完全被凍在了原地。龐大的尺寸是虎式坦克另一個弱點,很多橋梁不能支撐他的重量,很多路線它需要提前進行偵察以保證道路足夠廣闊可以使它通過。虎式坦克有其專用的火車來運輸,在運送過程中虎式坦克被換上特別的運輸履帶因為它比較狹窄能更好的適應運輸,當然這就意味著運送時換履帶的工作不是由坦克的車組人員完成的。
虎式坦克兩處最好的實力表現是它的主力炮和它的重裝甲。虎式坦克的88mm KwK 36L/56型的主炮是最強大的反坦克炮比當時任何一個部隊中所使用的都要強大,它能夠擊穿1400米外厚達112毫米的裝甲。虎I型坦克擁有所有德國坦克中最優質的裝甲,這種軋制的由鎳鋼作成的金屬板其硬度超過了二戰期間所有其他坦克上同類裝甲的硬度級別,這也就意味著它擁有非常好的防禦能力,它的應用使虎式坦克擁有強大厚度,起到了極好的保護作用,但是也導致了虎式坦克的極端重量。虎式坦克結合了這種厚重的裝甲和強大的火炮成為了幾乎無敵的坦克。敵軍的坦克手們通常看著他們自己的車輛被來自遠方的炮火很快的摧毀而無能為力,因為他們的炮彈打不到遠方的虎式坦克。虎I型坦克的重量和尺寸決定了它擁有非常強大的機動性,而且它每小時只比PanzerIII型和Panzer IV型坦克慢2公里而已。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最終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虎I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投降為止,虎這個綽號是由斐迪南·保時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設計概念同時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面,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擊虎式突擊炮。
⑼ 差點改變歷史:二戰德國造出這門世界最大超重炮敗在哪
機動性
Wehrmacht在目標范圍內設置了一個有效的射擊場地,並將武器運送到克里米亞25件軍列的碎片。大約3,800人花了四個星期准備這個網站,包括挖掘一個26英尺的隧道,以保護武器之間的射擊。
武器需要250人的士兵和工程師。組裝它需要1,250名工程師,科學家和警衛三天在特製的雙軌道上工作。軍隊得到這種武器,可以每天大約14次開火。大約300次射擊後,巨大的桶需要更換,這意味著另一批從克虜伯的工廠回到德國。
重型古斯塔夫在塞瓦斯托波爾共發射了48枚火炮,主要是在蘇聯堡壘。它從來沒有再次開火。在鋼鐵,勞動力和財富供應有限的戰爭中,柏林炸毀了超過1000噸的鋼鐵,數千工時和數百萬的帝國標記,只有48枚火炮。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技術奇跡,但是一個軍事愚蠢。在未來的歲月里,火箭,原子武器和重型轟炸機將提供與Gustav相同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移動性,射程和射擊率。
現在他們已經過時,因為自由漫遊的輪式和跟蹤車輛的效率提高。但火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作為戰術平台。但是在爭取後勤支配的斗爭中,鐵路仍然發揮重要作用。即使今天在重型起重飛機的時代,火車向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和阿富汗的北約部隊提供武器。鐵軌可能不再攜帶大規模的戰爭武器,但它們仍然發揮著重要的後勤作用。
⑽ 二戰德國海軍最厲害的軍艦叫什麼。
俾斯麥號戰列艦德國海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所建造的火力最強的戰列艦。艦名命名的來源是19世紀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技術參數
概觀
艦種
戰列艦
艦級
俾斯麥級(1號艦)
製造廠
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下訂
{{{下訂}}}
動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退役
結局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准排水量
41,700噸
標准排水量
{{{基準}}}
滿載排水量
50,405噸(1943年)
全長
250.5米
241.5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3米
10.2米(最大)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瓦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鍋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30.8節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9節)
出力
150,170匹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092人
103名軍官、1,989名士兵(1941年)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
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武裝
8門380毫米L48.5
SK-C/34(4×2)
12門150毫米/L55
SK-C/28
16門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
16門37毫米/L83
SK-C/30
12挺20毫米/L65
MG
C/30(單管)
8座20毫米/L65
MG
C/38
(4連裝)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
甲板130-200毫米
首尾橫向隔牆100-320毫米
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
司令塔3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