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⑵ 山東是怎麼被德國佔領的,具體點
山東是被德國通過一系列不正當手段陰謀強占的。具體分為以下四個過程:
一、完成南線和北線封鎖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發生後,給德國人出兵提供了糾紛口實。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立即開往膠州,占據該地,並威脅報復,積極行動」。
1897年11月10日,從上海率「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3艘軍艦兵分二路佔領了後海的清軍兵營和團島軍火庫,完成了對清軍的北線包圍。
與此同時,駐泊在前海的德軍重巡洋艦愷撒號兵分三路,先佔領了大鐵碼頭旁的清軍倉庫和前海兵營,最後一路去膠州灣清軍衙門送達退兵通牒,完成了對清軍的南線包圍。
二、切斷清軍與外界聯系
佔領行動全部完成後,德軍遠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派出特使安孟大尉,向還處於莫名其妙、手足無措的清軍總兵章高元遞交一封讓清軍退出膠州灣的退兵通牒。
文中提出:「膠州灣一地,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車,其餘軍火炮位概不準帶,以四十八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德軍自佔領清軍的兵營和軍火庫後,切斷清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控制各制高點,到處挖溝架炮,瞄準清軍衙門。面對清軍總兵章高元的「切實理論和厲聲責問」,德軍無動於衷,只是一味的向外驅趕清軍。
章高元一邊差人將危情飛報朝廷,一邊暫將隊伍帶至青島口以北8公里的四方村駐扎。當日下午2時許,德軍眼見目的達到,馬上在前海灣舉行慶祝儀式。
德國先在原清軍衙門的旗桿上升起一面德國旗,然後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發表了趾高氣揚的講話,海上的威廉王子號也施放禮炮二十一響。
三、清政府命令不輕舉妄動
11月16日下午,清政府來電指示:「惟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所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自我啟。」嚴令清軍不得與德軍發生沖突,以免將事態擴大。
德軍則氣勢囂張,不斷來到四方清軍兵營門前無理取鬧。他們威脅挑釁,甚至砸壞清軍哨兵數支步槍,面對德軍的暴行,軍中士兵紛紛言戰,卻被章高元竭力安撫。
1897年11月19日,德軍以棣特利斯少將要與章高元總兵會面商談兩軍事宜為由,將章高元誘至威廉王子號巡洋艦上嚴加看守,割斷聯系,使清軍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
四、德國強占膠州灣
德軍則加緊派出600餘名士兵分頭向即墨、膠州等地進發。膠州灣這邊的德軍也是加緊武力恫嚇,擠占清軍營地,伺機搶奪清軍的武器彈葯。德軍此舉意在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威逼讓步。
11月30日,北京總理衙門李中堂來電:「本日奉旨,著章高元移扎煙台。務即知會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從容督隊移扎。」
12月3日晚上6時,章高元才被德軍送到岸上,一路行至滄口回營。5日,清軍北移。自1897年12月5日起,膠州灣地區被德國陰謀強占。
(2)山東被德國佔領多少年擴展閱讀:
1898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此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
(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隻。
(2)膠州灣沿岸潮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
(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築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通往濟南,一條由膠澳往沂州經萊蕪縣至濟南。德國並有權開采鐵路沿線30里內礦產。
(4)山東省內任何工程須用外國人員、資本、器材時,首先應與德國商辦。
⑶ 德國人佔領青島是哪一年
德國人1897年佔領青島。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3)山東被德國佔領多少年擴展閱讀: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⑷ 中國山東始末問題
山東問題發生於1919年。事實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被日本政府要求割讓中國山東領土之部分主權。 簡介: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天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中方由時任財政總長的曹汝霖經辦。同年9月24日由駐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相後藤交換了《中日參戰借款合同》,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又稱中日密約),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 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1919年,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會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戰勝國的身份接管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代表團靈魂人物顧維鈞為此准備了《山東問題說帖》,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式並博取列強同情。後由於義大利退出和會,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於是依日本要求,將德國之山東權益割讓給了日本。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山東問題直至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才由美國調停下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日本將山東及膠濟鐵路歸還中國,中國則開放當地為商埠,並提供日本僑民在當地的一些權益。
⑸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事件是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覬覦膠州灣:提前一年制訂計劃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過跳躍式發展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個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強大促使德國向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外交已經放棄了俾斯麥時代保守的「大陸政策」,轉向更為冒險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宣稱要爭奪更多「陽光下的地盤」。
從19世紀60年代起,德國就對中國東部沿海的澎湖、大鵬灣、廈門、舟山 、膠州灣等港口進行過調查,其中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69年3月踏上齊魯大地,開始了3個月的實地勘測。他的到來,對於山東來說,是殖民者罪惡的開端,是德國殖民統治的前期准備。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礦產、物產、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詳細調查,尤其以煤炭資源描述甚詳。通過考察他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
甲午戰爭之後,攫取青島就成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標,並開始制訂佔領計劃。1896年德國東亞艦隊海軍上將梯爾匹茨乘「皇帝號」駛抵膠州灣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國海軍一份佔領膠州灣的計劃就送達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詳細、可行的程度都令人驚訝。
巨野教案:德國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進入1897年,德國把巡演艦隊駐扎在中國沿海,伺機發動侵華戰爭,又派水質工程師弗蘭西斯前來考察膠州灣的水質情況,看能否用做軍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國駐華公使海靖蠻橫地「通知」中國政府:「我們保留帝國軍艦在今冬必要時停泊膠州灣。」這實際上就是佔領前的戰書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發的巨野教案,則成為德軍出兵膠州灣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華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時間,我決定立刻動手。」
現在回看巨野教案,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一種必然 。19世紀,世界列強把垂涎中國變成侵略實際步驟,派出大量「馬前卒」傳教士來華。僅據山東一地統計,當時有大小教堂1300餘處,其中很多都成為侵略活動的據點。胡繩在1952年所著《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一書中,就揭露說:「他們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外國人 ,所以教會成為群眾憤怒的對象。」巨野教案中的兩名傳教士也是因欺壓平民引發不滿,才被殺害的。
清軍零抵抗:德軍不費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嚴飭山東巡撫派司道大員查辦,限期15天內拿獲真凶,向德國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國對這一案件的重視,企圖杜絕德國侵奪中國的口實。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剛剛代替梯爾匹茨擔任遠東艦隊司令的棣特利希海軍少將:「全部艦隊立即開往膠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堅決地去獲取最充分的滿足。此行目的必須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後,命令在上海的德國艦隊立即進入戰爭狀態。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領艦隊駛入青島前海。「駐防清軍哨兵從三色旗上判斷出是德國軍艦。總兵章高元已從哨兵快報得到德艦進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詢問,卻見德艦放出短艇向岸邊駛來,安孟大尉和兩名士官,隨帶漢語翻譯,奉艦隊司令棣特利希將軍前來拜訪章總兵」,周兆利說,見到三名德國軍官,得知德艦乃「借地操演」而進港駐泊,逗留幾日便可離港,章總兵懸起的心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禮讓,使章總兵頗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總兵衙門設宴款待將軍,為其接風洗塵,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虛於委蛇之後,拒絕了清軍好意,11月13日這一天就在波瀾不驚中滑落過去。」
11月14日,清晨7時許,艦隊司令棣特利希發布了佔領膠州灣的命令。由「羚羊號」及「威廉號」兩艦官兵組成500人的陸戰隊,分乘三艘快艇,從棧橋登陸,並分頭佔領了軍火庫、電報局、棧橋、青島炮台,包圍了總兵衙門和4個兵營。中午,棣特利希派員向章高元遞交了通牒:把膠州灣交給德軍,清軍必須在3個小時之內撤到女姑口和嶗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時退完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在德軍威逼之下,章高元沒開一槍一炮於14日下午三時下令清軍拔隊後撤,由青島村退往山後的四方,當日德軍宣布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及屬地。隨後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軍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滄口,最後調駐煙台,青島從此淪為德國殖民地。
屈辱的條約
「給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試圖與德國展開談判,但沒有任何對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總理衙門一直謹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國人的圈套。德國派兵佔領膠州灣後,清政府內部一片愕然。山東巡撫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張對德開戰,而以李鴻章為首的實權派大臣則主張「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鴻章還輕裝簡從,前往俄國駐華使館,「以中國政府名義懇切地乞求俄國支援」。但德俄很快達成妥協,俄國不反對德佔膠州灣,作為交換,德國亦支持俄國佔有旅順和大連。
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鴻章、翁同龢與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強租青島海陸面積計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並獲得膠濟、青萊兩路的築路權及鐵路兩旁的采礦權,8萬多青島居民及整個山東淪入德國殖民統治之下。此外,還賠償了德國建築教堂費用22.5萬兩白銀,德國外交大臣說:「其准備給我們的,竟比我們要求的還要多。」
德國佔領膠州灣及《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產生了重大影響,不但引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也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的發生。對青島來說則開始了被奴役、被掠奪的殖民歷史,將青島城市功能和結構都打上鮮明的殖民化烙印。記者 王法艷
膠州灣風雲備忘錄
至少自1869年起,德國人便開始有計劃地對膠州灣及周邊進行調查研究,當年3月,近代德國著名的地理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齊魯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對山東境內礦藏、貿易、交通等都進行了詳密考察,並於 1877年向德國政府提交《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報告,強調了膠州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建議在此建築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膠州灣。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諭德國外交部:如果中國政府不對巨野教案以巨額賠款,並立即追緝嚴辦兇手,艦隊必須佔領膠州灣並採取嚴重報復行動。德皇在信中說:中國人終於把我們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給我們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時許,德國士兵在晨霧迷濛中登上膠州灣陸地,中午過後,章高元即令清軍撤退至青島山後四方村一帶,慌忙中竟將14門鋼炮丟給了德軍,清政府營建了7年多的膠澳海防基地在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失陷。就這樣,膠州灣落入日耳曼之鷹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歲的李鴻章已無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不僅強租膠澳99年,整個山東也成為其勢力范圍,膠州灣畔的小漁村由此成為當時遠東最繁忙的建築工地,並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將租借地內的新市區命名為「青島」。
⑹ 德國怎麼,什麼時候佔領山東的
1898年1月27日,德皇敕令膠州灣佔領地由德國海軍部管理。2月11日,德國亨利親王率領第二批艦船抵達膠州灣。在德國軍事壓力下,3月6日清廷派李鴻章、翁同騄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有:(一)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99年;(二)准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兩條鐵路,其一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至濟南,其二由膠澳經沂州、萊蕪至濟南;(三)德國在鐵路沿線30里內享有開礦權;(四)今後山東省內無論開辦何項事務,或需外資,或聘外人,德人有優先權。條約保證德國在99年的租借期內,對膠州灣地區享有完全的主權。若德人在期限未滿前將膠州灣交還中國,可得到一切開支費用的賠償,還可無條件地得到另一合適的港灣。條約在膠州灣租借地以外,又劃定了保障德國軍隊行動權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國的軍事擴張。工程的優先承辦權%c
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v)Tf.F林批准交換。隨後,中德兩國於8月22日簽訂《膠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簽訂了《膠澳潮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地區域包括即墨、膠州的部分區域,陸上從嶗山灣東半島東北角起,經嶗山中部沿白沙河到女姑口,再往西包括陰島、紅石崖,膠州灣西部從黃島到薛家島,包括今青島市內四區全部及嶗山區、城陽區、膠州市、膠南市和黃島區的部分土地,即整個環膠州灣區域,稱膠澳租界(又稱膠澳,即膠州灣)。其租界南北長度自北緯35°53′30″起至36°16′30″止,東西寬度自東經120°8′30″起至120°37′40″止。膠澳的陸地面積及所屬25個島嶼的面積,合計551.753平方公里;領海面積即團島岬以西的膠州灣全部海域為界,計560平方公里;另有青島灣海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膠澳全部陸海總面積1 128.253平方公里。另外劃定膠州灣潮平周圍100里為中立地帶,主權仍歸中國,但准德軍隨時來往。
1898年4月21日,德國政府宣布設總督府對膠澳實行「保護」,又稱膠澳為「膠州」。總督府置於海軍部管轄之下,首腦是膠澳總督,由海軍將領擔任,其待遇與德國非洲殖民地總督相同,擁有很寬泛的職權。自1898年4月任命海軍大校羅紳達為首任膠澳總督,後更換9次均為海軍大校。德人先後建造了總督府和總督官邸。1906年1月總督府落成,總督由原清總兵衙門移此辦公。
在租借地內,除郵政、司法官吏直接受德國本部管轄外,其餘均受總督指揮,總督在租借地可以發布各種命令。總督之下設軍政、民政、經理、工務四部和參事會。軍政部掌管軍事。民政部掌管行政,其性質與後來的市政府基本相同,唯財政與市政建設直隸總督而不受民政部管轄。民政部下轄警察局、港務局、碼頭局、土地局、林務局、華人政務局、戶籍局和鴉片局等。此外,學校、測候所、屠獸場等也由民政部直轄。經理部(又稱度支部或財政部)兼管軍民各種財務事項。工務部掌管公用事業及土木工程。
⑺ 青島在哪一年成為德國的殖民地
1898年3月6日。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租借青島99年,租借地面積551.5平方公里,德國獲得膠濟鐵路的築路權及沿線采礦權。從此,青島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6]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膠澳租界條約》內容:
德國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國不得治理,均歸德國管轄,以免兩國爭端。茲將所租各段之地開列於後:
膠澳之口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東北以一線自陰島東北角起至勞山灣為限;膠澳之口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西南以一線自離齊伯山島西南偏南之灣西南首起往笛羅山島為限;齊伯山、陰島兩處;膠澳之內全海面至現在潮平之地;膠澳之前防護海面所用群島,如笛羅山、炸連等嶼。至德國租地及膠澳周遍一百中國里界址,將來兩國派員查照地情,詳細定明。
在膠澳中國兵、商各船與德國相交之國各船,德國擬一律優待;因膠澳內海面均歸德國管轄,德國國家無論何時,可以定妥章程,約束他國往來各船;此章程,即中國之船,亦應一體照辦,另外決無攔阻之事。
(7)山東被德國佔領多少年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896年12月14日(農歷十一月十日)德國駐華公使海靖(Herr Baron von Heyking)正式向大清總理衙門提出租借膠州灣五十年之要求。總理衙門加以婉拒。1897年11月1日,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巨野(今菏澤市巨野縣)被殺,德國趁機派軍艦於11月14日佔領膠州灣。
1898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龢代表滿清政府,在北京與德國駐中國公使海靖簽署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條約內容包括租借膠澳(青島)、修築膠濟鐵路及開發沿線礦藏,和山東省事務共三端十款。及後分別在1898年8月22日簽訂的膠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簽訂的膠澳潮平合同和膠澳邊界合同確定了德國佔領整個膠州灣的范圍。
⑻ 德國是什麼時候佔領山東的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有:
(一) 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99年;
(二) 准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兩條鐵路,其一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至濟南,其二由膠澳經沂州、萊蕪至濟南;
(三) 德國在鐵路沿線30里內享有開礦權;
(四) 今後山東省內無論開辦何項事務,或需外資,或聘外人,德人有優先權。條約保證德國在99年的租借期內,對膠州灣地區享有完全的主權。
若德人在期限未滿前將膠州灣交還中國,可得到一切開支費用的賠償,還可無條件地得到另一合適的港灣。條約在膠州灣租借地以外,又劃定了保障德國軍隊行動權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國的軍事擴張。工程的優先承辦權,使德國得以操縱山東全省的經濟命脈。
⑼ 山東是德國的殖民地還是青島是德國的殖民地
青島是德國的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6]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9)山東被德國佔領多少年擴展閱讀: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並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青島海區港灣眾多,岸線曲折,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
⑽ 山東省是德國前殖民地么
山東省在近代(1898年-1914年)曾淪為德國殖民地。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的發生,為德國強占膠州灣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借口。11月7日德皇命令其遠東艦隊立即開往膠州灣,占據該地,威脅報復。
德國佔領膠州灣,採取的是「先行動,然後談判」的方針。在尚未完全佔領膠州灣之前,德國政府訓令其駐華公使海靖就巨野教案「不要在11月16日前提出賠罪要求」。待德軍完全佔領了膠州灣之後,德國公使才奉令於11月20日向清政府提出了處理巨野教案的六項要求,雙方交涉約達4個月之久。
1898年3月6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正式簽訂,中國將膠州灣租與德國,租期以99年為限,租借地內的主權歸德國。並且以後山東省無論開辦何項事務,德國商人有優先承辦之權。該條約使山東全省淪為德國在華的勢力范圍,並成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第一個信號。
1914年,發生德日青島戰爭,德國在青島的殖民統治和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又為日本所替代和搶佔了。
(10)山東被德國佔領多少年擴展閱讀
早在1914年底德日青島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就照會日本政府,要求其從山東撤軍。 1915年1月,中國政府又通告取消山東戰區,要求日、英撤軍回國,結果被日本拒絕。
1915年1月18日,日本借袁世凱夢想復辟帝制之機,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涉及山東的主要內容有允日本接受德國讓與的山東權利、允日本建造由煙台或龍口連接膠濟鐵路的鐵路、允從速自開山東各主要城市為商埠等。
5月7日,日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強迫中國政府在「二十一條」上簽字。袁世凱急欲取得日本對他復辟帝制的支持,竟與日本進行談判,答應了日本的要求,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反日愛國運動,掀起收回山東、青島權利的斗爭高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青島的權利全部讓給日本。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上街遊行,提出「誓死爭回青島」、「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堅決反對簽訂和約,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
同時,中國人民在經濟方面積極開展抵制日貨的斗爭,1919年由青島港進口的日貨數量大減,青島日商工廠生產的紗布、火柴等也遭到中國民眾的有力抵制。在中國人民舉國一致的抗爭中,日本被迫同意以談判方式解決青島及山東的問題。
1921年5月20日, 中德政府舉行談判, 簽訂《中德協約》 ,德國放棄通過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等獲得的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