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發現了哪些恐龍

德國發現了哪些恐龍

發布時間:2022-04-19 21:35:41

『壹』 世界上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在哪發現的

日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恐龍化石在德國被發現。這是一具食肉恐龍骨架化石,而它的完好率達到了98%,堪稱世界之最。

德國古生物學家在巴伐利亞州發現了這具化石,完好的恐龍被發現震驚了整個德國,甚至驚動了德國政府,他們立即頒布了法令,不論怎麼研究,這具恐龍化石都不能離開德國本土。根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只恐龍屬於食肉型,算獸腳亞目,與霸王龍有相似的特性。目前化石被命名為奧托。

奧託身長28英寸,是一隻處於少年時期的恐龍,它至今保存完好,甚至可以在骨架化石上發現一些毛發和皮膚的痕跡。古生物學家推算,它應該生活在1.35億年前。本月的27日,它將亮相慕尼黑的恐龍展。

發現它的古生物學家奧利弗稱:「這是一個真正優秀的發現,太完美了,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好的,它將永遠呆在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里。」目前歐洲保存最完好的食肉恐龍化石是一具霸王龍的骨架,但它的完好率也僅達到了80%,比起奧托來說相差甚遠。所以奧利弗常常用非同尋常來形容奧托。他還補充說道:「另一個完美的原因就是它的年齡,我們很少發現年輕的恐龍,這極為罕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標本。」許多專家認為,它死在侏羅紀時大概只有1歲。當然科學家同樣對它的毛感興趣,他們在試著研究恐龍到底同現代鳥類有無關系。

化石被開采出來也歷盡了千辛萬苦,其實兩年前德國科學家就在河岸邊發現了它,但現在才正式出土。他們開采前甚至不敢公之於眾,德國政府害怕這樣的化石被其他國家的考古隊捷足先登。現在奧托已經被德國政府視為了文化遺產,專家分析古國它流入市場價格肯定有數百萬美元。

『貳』 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恐龍分別是什麼拒絕復制黏貼一大堆,我就要一些恐龍的名稱

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恐龍分別是:

1、三疊紀:板龍、板龍、虛形龍、黑瑞龍、里約龍、黑丘龍、欽迪龍、槽齒龍、優肢龍、始盜龍、南十字龍。

2、侏羅紀:彎龍侏、五彩冠龍、雲南龍、棱背龍、雙冠龍、角鼻龍、異特龍、梁龍、雷龍、巴洛龍、馬門溪龍、腕龍、異齒龍、劍龍侏、沱江龍。

3、白堊紀:慈母龍、牛龍、恐爪龍、棘龍、伶盜龍、偷蛋龍、暴龍、敏迷龍、蜥結龍、釘背龍、愛德蒙頓龍、包頭龍、禽龍、冠龍、厚頭龍、原角龍、刺盾角龍、三角龍、鸚鵡龍、海拉爾龍。

(2)德國發現了哪些恐龍擴展閱讀:

其中幾種恐龍的詳細介紹:

1、始盜龍

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恐龍。比始盜龍晚200萬年出現了艾雷拉龍,由一名叫艾雷拉的阿根廷農民發現並得名。艾雷拉的發現證明了恐龍來源於同一個祖先。長約5米,重約180千克,擁有鋒利的爪子、銳利的牙齒和強健的後肢,骨骼細而輕巧,聽力很好。艾雷拉龍可能會伏擊獵物,它們的獵物是一些小型恐龍或其他動物。

2、理理恩龍

於1934年在德國發現,並以德國科學家雨果·呂勒博士命名。理理恩龍擁有和後期的雙脊龍一樣的頭冠,但頭冠只有兩塊骨頭支持,所以並不結實,這也是它們的薄弱環節。理理恩龍長約5.15米,重約400千克,在當時是一種較大的捕食者。還保留著一些早期肉食恐龍的特點,比如它們的第四指和第五指還存在,但已經逐漸退化。

3、板龍

板龍長約6至8米,以植物為食,一般四足爬行,有時也可以靠後肢站立來取食高處的枝葉。板龍的牙齒和上下頜的結構並不適合於咀嚼,所以它會吞下石頭,石頭在胃蠕動的幫助下碾磨食物。板龍是歐洲最常見的恐龍,已在西歐超過50個三疊紀砂岩層被發現,有超過100個的標本和數十個保存良好的骨骸,其中大部分是長頭板龍。

『叄』 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恐龍種類繁多,根據外形和骨盆方向可分為蜥臀目和鳥臀目兩個大類。

蜥臀目:可分為獸腳亞目與蜥腳亞目,獸腳亞目包含所有肉食性恐龍,如霸王龍、高棘龍等;蜥腳亞目則是體型龐大的草食性動物演化支,如粱龍、馬門溪龍等。鳥臀目: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草食性恐龍,分為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腫頭龍類。

蜥臀目包括霸王龍和腕龍等,骨盆恥骨朝向前下方;鳥臀目包括劍龍和鴨嘴龍等,恥骨向後下方。這兩類恐龍在外形上差別很大,有些體型小的像美頜龍,只比雞大一點點,還有一些體型巨大的如施氏無畏龍,有26米長,重65噸左右。


一、蜥臀目

蜥臀目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它們所生存的時代一直延續到白堊紀結束為止。蜥臀目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

蜥臀目包括兩個亞目,即獸腳亞目(Theropoda)與蜥腳亞目(Sauropoda),其中獸腳亞目包含了所有的肉食性恐龍;而蜥腳亞目則是體型龐大的草食性動物演化支。

1、獸腳亞目

出現在三疊紀中期。它們大多數都是肉食性恐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牙齒前後緣常有鋸齒。暴龍是其著名代表。獸腳亞目成員(所有非鳥類恐龍)全已在6500萬年前大滅絕中消失。

(1)霸王龍

又稱為雷克斯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身體長度達到11.5-14.7米,臀部高度平均4米左右,也有高達5.2米左右的,頭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咬合力一般9-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

(2)高棘龍

也叫高脊龍、多脊龍或阿克羅肯龍,意為「有高棘的蜥蜴」,是肉食龍下目異特龍超科鯊齒龍科的一個屬,距今約1.2-1.08億年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加拿大。如同大部分恐龍的屬,高棘龍只有單一種,阿托卡高棘龍。

它們的化石發現於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與德克薩斯州、懷俄明州等州,在馬里蘭州也發現了屬於高棘龍的牙齒。最大高棘龍的標本可長11.5米,體重達到了6噸。

(3)艾伯塔龍

又名艾伯塔龍、亞伯達龍等,是霸王龍科阿爾伯塔龍亞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000-7500萬年前。化石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省立恐龍公園發現,並以此省作為該屬的名字。

阿爾伯塔龍是雙足的獵食恐龍,有著大型頭部,上有很多銳利的大型牙齒,以及有兩只手指的小型前肢,可能是位在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部。雖然在獸腳亞目中,阿爾伯塔龍的體型較大,平均體重在2.5噸左右,體長6米左右。但仍比其著名近親君王霸王龍更小型。

(4)美頜龍

也叫細顎龍、細頸龍、新顎龍、秀顎龍,是一屬小型的雙足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它約有火雞的大小,生存於晚侏羅紀提通階早期的歐洲,距今約1億5000萬年。古生物學家已發現兩個保存良好的化石,一個於1850年代在德國發現,另一個是在將近一個世紀後於法國發現。

美頜龍是幾類確知其食性的恐龍之一,在兩個標本的體內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在葡萄牙發現的牙齒有可能也屬於美頜龍。它的名字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κομψος」(意即美麗)及「γναθος」(意即顎或頜)。

(5)施氏無畏龍

施氏無畏龍化石出土於阿根廷西南部巴塔哥尼亞,它被命名為「Dreadnoughtus schrani」。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藝術科學學院副教授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說:

「Dreadnoughtus schrani異常龐大,其重量相當於12隻非洲象,或者是霸王龍體重的7倍以上。更令人驚奇的是,骨骼化石證據表明,當這頭65噸重的恐龍死亡時,它並未完全發育成熟。」後來根據重新計算,無畏龍只有30-40噸,比最初計算的小得多,但是仍然非常龐大。

無畏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與更大的蜥腳類普爾塔龍,鳥臀類的小頭龍,新獵龍類的齒河盜龍,阿貝力龍超科的南手龍生活在一起。

2、蜥腳亞目

蜥腳亞目是蜥臀目的一大亞目,與獸腳亞目不同的是,它們全都是植食性恐龍。這類恐龍中有的體長達到了40米,體重100噸,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陸地生物。

蜥腳亞目(Sauropoda)為四足行走的素食性巨型恐龍,牙齒呈小匙狀,頸及尾均長。可能生活在沼澤河湖周圍,並可在水中躲藏,以避敵害。著名的有梁龍(Diplodocus)和馬門溪龍(Mamenehisaurus)等,主要生活在侏羅紀至白堊紀。

蜥腳亞目是一類長頸長尾、四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龍。於侏羅紀達到繁盛,且種類趨多。蜥腳亞目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其下包括蜥腳下目和原蜥腳下目。蜥腳下目又包括梁龍超科(如梁龍)和大鼻龍類(如圓頂龍)等。

這兩類還被合稱為新蜥腳類板龍等生存於三疊紀後期至侏羅紀的早期蜥腳類恐龍,屬於原蜥腳下目。它們不是雷龍、腕龍、梁龍等蜥腳下目恐龍的祖先,而是與它們平行進化的。

(1)梁龍

梁龍生活於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梁龍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現。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鼻孔位於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麵積的。

(2)馬門溪龍

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經科學鑒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7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而且頸部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部可達12.1米)。

(3)腕龍

腕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和最重的恐龍之一,它以擁有巨大的前肢和像長頸鹿樣的長頸而聞名。在挖掘出來的有完整骨架的恐龍中,腕龍是最高的,它可以像起重機一樣伸長脖子,從四層樓高的大樹上扯下葉子,或低頭用鑿子一樣的牙齒撕碎低矮的蕨類植物。

這類恐龍在侏羅紀時期數量非常巨大,在歐洲、北美洲、非洲、亞洲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它們和大多數蜥腳類恐龍一樣以群居方式生活。

腕龍和其他蜥腳類恐龍的區別是:它的前肢比後肢粗壯,牙齒的形狀也很特別。

二、鳥臀目

也稱為鳥盤目,它的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草食性恐龍,擁有與鳥類相似的骨盆結構。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1、鳥腳類

這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其內容亦很龐雜,它們使用兩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

它們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2.3億年前至6640萬年前),全都是素食恐龍。分為五個科:法布龍科、異齒龍科、棱齒龍科、禽龍科及鴨嘴龍科。

鴨嘴龍

鴨嘴龍(hadrosaurs) 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可達到15米多長,而在2008年居然發現了身長超過22米的鴨嘴龍,是白堊紀後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

2、劍龍類

也叫板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是動作緩慢、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它們的身體大概3-9米長,頭小脖子短,背部弓起。每隻劍龍的甲板、棘和長刺都有自己獨特的式樣。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

劍龍類皮膚上的鱗片表面很粗糙,而且鱗片上存在條索狀隆突,在鱗上形成若幹道峙,使鱗片表面形成明顯的凹凸。這種凹凸構造將環境光線向不同方向進行漫反射,從而降低鱗片表面整體亮度水平,有利於恐龍自身的隱蔽。

劍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3、甲龍類

甲龍類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甲龍類化石最早發現於歐洲侏羅紀中期的地層,所以侏羅紀的甲龍化石都是在歐洲發現的,但是甲龍真正繁盛的時期是白堊紀。

甲龍類進化成兩個類型:較輕便的結節龍類和很笨重的背甲龍類。甲龍自始至終都是向著保守的防禦方面發展的,它們自出現後身體變化不大。

甲龍

甲龍(屬名Ankylosaurus)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當中只有一種,稱為大面甲龍(A. magniventris)。甲龍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層被發現,年代屬於白堊紀末期。雖然甲龍的骨骼沒有完整地被發現,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原型。

甲龍背後的硬甲實質為硬化皮膚,具有較強防禦能力,但較骨骼形成的龜殼相去甚遠,對咬合力十數公噸的暴龍而言作用有限。

其它甲龍科亦同樣有它的特徵,如重裝甲的身驅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它的尾巴非常脆弱,連接處只有5cm寬。甲龍類亦並非北美大陸及亞歐大陸的優勢物種,數量相對於角龍類、鴨嘴龍類少很多。

4、角龍類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

三角龍

三角龍是草食性恐龍,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距今約6800-6500萬年。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三角龍是最被熟知的恐龍之一,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角和頸盾,它們的頭盾可長到1.5米以上,口鼻部的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

5、腫頭龍類

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腫頭龍

腫頭龍生活在6700萬年前,體長5米左右,頭頂腫大,好像長著一個巨瘤,用兩條粗壯的後腿走路,是鳥腳類恐龍的一種。臉部與口部飾以角質或骨質突起的棘狀物或腫瘤,而頭顱背部覆以突起的構,頭骨頂部出奇的腫厚、隆起,厚度達25cm。

由於頭骨腫厚,頭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閉了。腫頭龍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內陸平原和沙漠中。

『肆』 三疊紀有哪些明星恐龍

三疊紀是恐龍最早出現的時期,雖然早期的恐龍沒有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威風,但是,它們依然是那一時期聯合古陸上的有力統治者,也是動物王國里的佼佼者。它們都有哪些明星呢?

板龍: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成年後大約有8米長,後肢較強大,進食的時候能將前腿豎起,後腿支撐可以吃樹上的葉子。板龍是草食性恐龍,它的遺骸在歐洲被挖掘出來。板龍的腦袋很小而脖子卻很長,其後是長長的背部和尾巴,它的前後肢都有五指(趾),但第五指(趾)已經退化,板龍有樹葉狀的牙齒,邊緣還有鋸齒,但由於上下顎的結構不太適合咀嚼,因此,它也只能利用胃石來磨礪食物。

匹薩諾龍:這是迄今發現得最早的鳥臀目草食性恐龍,身長1米左右,用後足行走,現在的阿根廷曾是它們大量繁殖的故鄉。

鼠龍:這種草食性恐龍大部分也是生活在阿根廷那一帶,它既可以四肢行走,也可以兩足行走,長著一條長而有力的尾巴,身長3米左右。

里克霍隆龍:這種恐龍體型較大,身長大約4米,屬於草食性恐龍,它的化石最早在非洲的賴索托被挖掘出來的。

瑞維托龍:這也是一種草食性恐龍,個頭不大,身長約1米,用後足行走,它來源於美國新墨西哥州。

鞍龍:在三疊紀時的草食性恐龍中,鞍龍算得上是一個大個子了,身長約10米,但體重較輕,動作輕盈,前肢各有5趾,趾上長著大大的甲爪,它的活動范圍是在今天的德國境內。

科羅拉多斯龍:這種草食性恐龍是在阿根廷找到的,屬於早期蜥蜴類爬行動物,這種恐龍用四肢行走,但也可將前肢豎起,身長4米左右。

合踝龍:這是一種肉食性恐龍,身長3米左右,用兩只後腳行走。它們骨骸化石發現於非洲的辛巴威和美國的亞利桑那州。

躍足龍:和其他恐龍相比,躍足龍就像一隻玩具恐龍,身長僅60厘米,重量不超過兩斤,看上去和一隻鴨子的大小差不多,但偏偏這樣超微型的恐龍是食肉恐龍,看來它也只有捕食那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和一些昆蟲了。

腔骨龍:腔骨龍體形也不大,長約3米,用後足行走,牙齒尖利。而且據考證,這是一種連同伴和後代都吃的食肉恐龍。它體態輕,骨頭是中空的,靈活機敏,這種恐龍最早是在美國被發現的。

坐骨龍:這也是一種兇殘的食肉性恐龍。屬於最早發現的恐龍品種之一,出土地點在阿根廷,這種恐龍體形不大,只有2米左右,用後足行走,但兇猛異常,捕食能力極強。

黑瑞拉龍:這種恐龍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用後足行走,捕食其它動物,體形中等,大約3米左右,牙齒尖利。它是在阿根廷出土的。

敏龍:一看名字就知道這一種非常敏捷靈活的恐龍,體型較大,長約5.5米,肢體比較纖細,但顎部強而有力,能撕裂任何動物,它們曾生活在西歐地區。

阿里瓦龍:這種恐龍發現於南非,身長大約8米,體重達1.5噸,在當時,可是最重的食肉恐龍之一了。

南十字龍:南十字龍是在巴西發現的一種非常古老的恐龍,也是肉食性的,用後足行走,牙齒尖利,身長2米左右,個頭雖不大,但是,對於獵物可一點也不留情,常常幾條南十字恐龍圍攻比自己大的獵物。

瑞歐哈龍:這種恐龍也是在恐龍的故鄉阿根廷發現的,瑞歐哈龍體型較大,長約11米,它屬於早期蜥蜴類爬行動物,腦袋小,身軀大,脖子和尾巴都比較長,比一般的肉食恐龍顯然大得多。

黑山龍:這種恐龍骨骸是在南非發現的,是屬於早期的蜥蜴類爬行動物,腦袋小,脖子長,身軀龐大,四肢粗壯,身長大約12米,尾巴又細又長,佔去了身體的一大部分,像條鞭子,是相當有力的防身武器。

副細顎龍:一看這名字,就知道這種恐龍下顎小,不是那種善於撕咬的食肉性恐龍,副細顎龍的身長只有1.2米左右,前肢的5個腳趾中,有2個較短。它們曾生活在今天的德國境內。

祿豐龍:發現於我國雲南祿豐,是我國已知最古老的原蜥腳類恐龍,是後期出現的龐大的蜥腳類的祖先類型。祿豐龍生活於三疊紀的晚期,體長5~6米,能用四足或兩足行走。主要以植物為食。

『伍』 世界一共有多少種恐龍

世界上一共有六十四種恐龍,包括霸王龍、建設氣龍、三角龍、迅足龍、似鳥龍等。
1、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2、建設氣龍是一種小型的侏羅紀食肉性恐龍,體長4米,重約130-14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輕穎,側扁尖銳的牙齒呈尖刀狀,頸子短,尾巴長,前肢短小靈活,後肢強壯有力,趾端長有尖銳的利爪,善於兩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動物,是大山鋪恐龍動物群中可怖的捕獵者。
3、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4、迅足龍(學名Velocipes)是三疊紀晚期可能屬於獸腳亞目的一屬恐龍。它的化石在德國發現。由於它的化石保存得很差,使得鑒定的工作很困難,故對它的認識很少。
5、似鳥龍是白堊紀晚期的一種獸腳類恐龍,它們主要生活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洲地區。因為長得和大型鳥類非常像,所以才有了「似鳥龍」這個名字。似鳥龍的外形和大型的鳥類,如鴕鳥、鵜鶘等很接近,只是它們還保留著長長的尾巴。

『陸』 恐龍化石分布在世界各國,你知道哪個國家發現的恐龍

只有少數相當特殊的地質環境能夠將化石保存完好,最常見的是質地細致的沉積岩。而恐龍化石由於年代久遠,保存更不容易。現在所發現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國的索倫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國雲南的祿豐、中國山東諸城等。

『柒』 十大最強恐龍是什麼

一、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拉丁學名Giganotosaurus)的含義為「巨大的南部爬行動物」。

最大體長13.8米,最大體重10.52噸。生活在1億到96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南美洲阿根廷。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和極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鋼刀一樣鋒利的牙齒。陸地動物里咬合力僅次於霸王龍。

南方巨獸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頭部很大,下巴略呈方形,碩大的嘴巴里長了一口鋒利的牙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方巨獸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猶他盜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霸王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劍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棘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獁君顱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甲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異特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梁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傷齒龍

閱讀全文

與德國發現了哪些恐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2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