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人怎麼對待孤獨症的
德國是怎樣對待孤獨症的
此時聯邦政府法律起到了很大作用,按法律規定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必須有5%的員工是殘障人士,否者將會被罰款,罰款用於福利車間,為殘障人提供就業機會。
如果員工中有殘障人士,就會有工作崗位適應的問題,必須為殘障人士提供輔助設施,如運動有問題,鍵盤就要更大一些;視力有問題就要有放大鏡;還有無障礙行走、自動門等;社交有問題要配備輔助人員,資金出自於勞動局。
殘障人士嚴重到需要住院或養護服務時,《重度殘障人士保護法》還有照顧險,根據規定如果成人後不具自立能力,就可獲得退休金一樣的保障金,相當於600—700歐元。
針對障礙人士不同年齡群體的促進
要為孤獨症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定期看醫生,如早期發育篩查,所有德國人從出生到14歲都有醫療保健保險,從俾斯麥時期一出生,保險上就有了戶頭,戶頭里的錢時誰給呢?如果時高收入的家庭,就從收入所得稅中出,如果是失業家庭就可以免交。
早期干預中要學什麼呢?
什麼是孤獨症,怎樣與孩子相處,專業人員會和家長來共同了解他需要什麼,根據他的需要來為他設計生活。由誰來為家庭做早期干預?德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早期干預由家長自助團體,如德國聯邦自閉症協進會,由它們開辦一些自閉症學校、門診所等,但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國家支付,如家長團體辦的一些幼兒園,政府為員工發工資,目的是讓他們回到正常的社會交往群體中。
上學時政府支付輔助費用,就業後怎麼辦呢?
有些可以做園藝,有些可以做文字輸入,有些可以手工織布,因此要有職業培訓,會在培訓過程中找到可以做的事情,大約在兩年左右。培訓費由政府出,工資由企業出。當然,怎樣找到職業時最關鍵的,福利工廠的目的是康復性的,大約一個月有二百元的收入,康復正常後,仍然要去勞務市場找工作。在福利工廠,主要是奠定獨立生活的能力,如購物、出門。
職業培訓中十二個月用來學實用手藝,然後送到勞動力市場,試著找找工作,但並不是推出門,而是由社工協助找工作。在工作部門,能創造一定價值,有相應的收入,如生產玩具,完成一道工序等。
以柏林來說,50%的自閉症,在福利工廠有他們的工作,如果加上有陪同的工作,就業率會更高。陪同人員的費用由勞動局支付。自閉症中如果有具備上大學能力的,基本法律框架規定不得拒絕有障礙的學生,前面的措施在此也適用。
在德國最常見的是從整體上安排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如認知,交往訓練以及行為訓練方面的咨詢,ABA也有,但在德國不太普及,還有些物理治療(視覺、語言、交往)分開做,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有個別差異。有音樂、社交訓練,訓練他們如何消遣,可以組成消遣小組,聚在一起做飯。還有體育活動組,假期活動組,可以進行有陪同的結伴旅行。有專門訓練視覺的學校,如果有興趣可以給大家講一講怎樣做視覺訓練。
還有一個叫家長、教師減負計劃,家長和教師容易患崩潰綜合症,可以申請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有人幫助就可以放假了。對於成年自閉症能有獨立的生活,最大的目標是完全的獨立自主。還有個性和能力兩個片語成的小組。
如果整個看一下殘障人士的社會環境,實際上國家是不可能統籌成長的所有方面的,主要是家長。政府和家長的關系是政府依靠家長的推動,家長依靠政府給錢,因此聯邦協進會是家長團體,是非營利性質的,如果想入會大概一年需要120塊錢。
協進會做什麼?組織安排促進自閉症生活改變的活動。有關期刊中會有信息,可以看到介紹洛瓦斯的文章,還有一章叫《權利》,還有一些關於自閉症的書訊及聯絡方式。家長團體的職能是告訴政府孩子需要什麼,促進變法,促進各地家長的集合再組成團體,只有家長最了解自閉症的需要,最願意推動這些事情,組織一些會議,如:特教人員、醫生等等。德國每年為殘障人士支付的費用大概是中國的5倍。
2. 《再見列寧》
德國統一前的悲喜劇
八十年代末,東德青年亞歷山大過著很平常的生活:他沒有女朋友,上班下班,姐姐跟姐夫離了婚,整天要他幫忙照顧小孩,母親是個忠誠的社會黨黨員,忙於各種社會活動,偶爾還能上電視。他的家裡沒有父親,那個人十年前逃到西德去了。
某一天,母親在回家路上心臟病發昏倒,亞歷山大的生活開始天翻地覆的變化。東德領導人終於同意跟西德商談統一問題,柏林牆打開了大門,兩側的居民蜂擁而入對方的領地開眼界,可口可樂漢堡王宜家遍布東德。亞歷山大下崗後加入衛星電視公司,跟西德人丹尼斯搭檔,上門推銷衛星電視天線。
就在德國統一之日即將來臨時,昏迷接近一年的老媽醒了,大夫告誡孩子們,她的狀態很不穩定,決不能受任何刺激。亞歷山大決心讓老媽在卧室里繼續過東德的生活,他和他的西德哥們丹尼斯必須完成下列(不可能的)任務:
1)恢復家裡的裝修,把一切腐朽的東西趕出去。
2)繼續供應東歐國家的食品,特別是母親最愛吃的某種酸黃瓜,因為西方貨的沖擊,那些東西都已經絕跡了。
3)讓母親繼續看到東德新聞。
4)恢復家裡人的穿著,特別是小外甥女必須繼續傳東德的塑料尿褲而不是西歐紙尿褲。
5)在家裡不定時召開街道黨小組會和組織少先隊員探望老革命。
6)教育姐姐的西德男朋友扮演東德人。
後來他們又不斷遇到補充任務:如何解釋窗外出現的巨大可口可樂廣告,樓里搬來的西德鄰居,統一之夜的慶祝喧鬧,還有找父親來見母親一面。
這是一部超過《勞拉快跑》的傑作,德國人比好萊塢更善於(或者更敢於)利用數字電影的一些特性,剪接上有些獨特的技巧。不過沃爾夫岡·貝克其實是個五十來歲的中年導演,他的電影語言並不像《勞拉快跑》那樣激烈,應該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接受。
我看的是首映場,提前五分鍾到場,買到的是倒數第七張票,被迫坐在第一排。看戲的時候,很容易分辨出德國人和法國人,少數幾個流竄過來的德國觀眾專門在法國人不笑的時候大笑,特別是那個「什麼什麼酸黃瓜」,我記不住那個德語詞,估計就跟中國的「大生產香煙」差不多。
不過不是德國人,也會笑個不停。這電影的故事很像某一集的《我愛我家》,宋丹丹摔了一跟頭,醒過來就失憶二十年,全家人怕她發瘋,被迫假扮文革時代。這部電影拍得認真扎實,有更多更有趣的細節,特別是整天想當導演的西德青年丹尼斯,他用舊新聞片加自拍錄像自製《東德新聞》,什麼亂七八糟的穿幫他都圓得過來,還播得一本正經。每次出現《東德新聞》,觀眾必定笑得人仰馬翻,此人今年不摟幾個最佳男配角獎什麼的,天理難容。
不過這電影並不是《我愛我家》式的調侃喜劇,接近結尾處,梁左先生該抖出最後一個包袱了,德國人卻漸漸轉向傷感,父親來見到母親,母親終於安詳地去了。失散十年的父女在走廊里相遇,父親起初漠然,然後漸漸醒悟,但女兒已經轉身離去,他們之前在「漢堡王」的外賣窗口已經見過一面,她對他說「祝你好胃口,感謝光臨漢堡王」。
這電影的厲害在於,你看的時候會笑,但看完後一嚼,馬上就會感覺到苦味。片中的母親並不像「老傅同志」一樣可笑,她有些可悲,又有些可愛。編劇可能寫出了一大批東德人的感情:他們有些懷念那個消失的國家,那是他們的母親,他們的根,也許不完美,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許現在的生活更好,但他們還是懷念,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再見列寧——獻給母親,一部偉大的德國新電影
作者:向著夢想飛行
影片定格在89年前後,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娜是個積極的社會主義活動家,一次國慶節深夜在街頭趕上不滿群眾組織的遊行活動,看到兒子亞歷山大也在其中,突發心臟病昏迷過去。數月過去了,其間社會發生動盪變化,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統一,物逝人非,母親也在長眠過後突然蘇醒過來。為了保住母親的生命,不讓其再經受過大打擊,亞歷山大決定想盡辦法,不讓母親察覺到這些變化......
導演沃爾夫岡.貝克1954年出生於原聯邦德國的威斯特法倫州赫莫區,這部影片幫助他得到了眾多歐洲電影節的傾慕,而在德國本土,反響更加強烈,上映期內場場爆滿。我們知道一部影片能夠感受有同樣經歷的人這很正常,但是很多像我一樣沒有過這類經歷的人,卻同樣會被感動,這就顯得很不尋常。導演或許將自己三十多歲時的夢想寄託在了本片中的男配角身上,當他看到柏林牆被拆掉的那一刻,潮水般的人們湧入西部,一定催生了拍攝本片的情愫。
兒子亞歷山大將東西德合並的消息以特殊的方式,遲了三年才告訴自己深愛著的母親。母親的骨灰也在最後時刻獻給了她的東德故土,伴隨著兒子的少年夢想----一架火箭升空,化作絢爛的禮花在空中噴灑,一個被編造的騙局在此刻終於畫上了句號。我不禁會問自己,謊言會不會給母親帶來遺憾?也許有的人會這樣認為,把事情的真相隱藏起來不讓母親知道,這是對母親的傷害。但我邊看影片,邊感覺到留給自己深愛的人永恆的歡樂,這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結果,哪怕這是一次欺騙,也仍然是彌足珍貴的。男主角也因為將這份母子濃情表現得感人至深,而獲得德國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可以說當之無愧,他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時代,一個用真實行動來表現對母親熱愛之情的兒子形象。這部影片除了獻給一個國家,還是獻給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我們都應當以其為榜樣。還有,我們知道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以用mum來稱呼母親,這是人類不變的語言。
有的片子在拍攝感情部分時,往往很恣情,像是在往畫布上抹一塊塊厚重的油彩,『再見列寧』卻並不如此。影片在感情部分投入的筆墨不多,兒子的戀愛,父親的歸來,觀影者都不會感到被強制施以感情宣洩的痛苦,而是在這溫馨中盡顯人生百態。很久沒有看到這么透徹的片子了,節奏明快,和諧統一,每一個鏡頭都似未經雕琢,但又透著那麼的精緻。那段歷史雖然記載在德國的成長史上,但我們以不會感到陌生,也能夠深感其中的奧妙。如果是我,我會將這部影片作為獻給祖國母親華誕的禮物,影片並不是盡情歌頌領導者群體的公德,而是將國家的這段歷史,濃縮到一個普通家庭中去,但當你隨著影片的深入,你會很直接的感受到導演的用意:任何時候我們的國家從太空上來看,都只會是一個小小的藍色星球,而一個國家相比起一個星球,就會顯得更微不足道,所以無論你承擔的職責有多大,你的眼光都應當放的遠一些,把人民的利益置於任何事物之上。
看片子的時候就感到音樂確實很耳熟,好像在哪部片子里聽過類似風格的作品,最後終於在片子的cast中看到,這原來是Yann Tierson的作品,從作曲到鋼琴演奏都由其一手操辦。同時,他還動用了相當一部分的歐洲古樂。他是一個總能將歡笑與痛苦融入到音樂之中的藝術家。法國新電影天使愛美麗的配樂也出自他之手,當時給每一個人都留下過深刻的印象。而到今天看到的再見列寧,則更是讓我感到了圖像與音樂結合的奧妙。一開始看電影,常會被一些音樂所觸動,但隨著看過的影片數量增多,反而感覺這種只是附和節奏,而不喧賓奪主的配樂風格,更為合適,鋼琴演奏像流水一樣,隨節奏快慢緩急來表達出影片的情緒,以最大的程度幫助我們進入劇情,感受那段80年代末兩德的動盪歲月。同樣是鋼琴作品,Philip Glass的就顯得有些嘩眾取寵了。
影片沒有更多的把問題放在兩德爭端的問題上,而只是用幾個畫面停留在了爬在牆頭上亢奮的人們,而且是被冠以在造假新聞的片斷,這樣就將本來嚴肅的氣氛變得緩和一些,任何人接受起來也不會有太多困難。這是一種嘲諷的方式,利用編造謊言來從反面來看待那段歷史,如此的敘述方式,自然變得很豐韻富饒,也容易讓你看到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歷史的正確的一面。
記得在翻譯作品時,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出作品的『信』字上,那麼如果做個類比,將這部影片比作一個文學作品,這部影片就是在動用一些非正面特徵,而非從正面角度來概括這段歷史,這就會更令人信服。當主角勸說母親以前同事、鄰里去掩蓋真相時,他們雖然都對過去歷史報以懷念之情,但卻也早已融入了新的時代,而對過去發生的事僅僅看作笑爾,雖然有人願意回到過去,但這只能被理解為是由於自己的適應能力低下的結果造成的,我們應當永遠承認,歷史車輪的前進不會為少部分人的精神意志所轉移。
如果說一部作品能夠送給自己的祖國母親敬獻生日慶典的話,那麼『再見列寧』一定可以說做到了這點。國家應當以增強國力,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作為准則,而人民也應當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亦是時代發展的最根本前提。
影片原有的德語名字(Die DDR lebt weiter auf 79qm)叫做,民主德國在這79平米房間的延續,其實光從影片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在在對那段時期的致敬和禮贊。
【再見列寧】:剖面里的見證
作者:懶殘
時間過的真快,這部2003年的電影現在看來似乎很遙遠了。最初看到片名,尚以為是一部俄羅斯的列寧傳記式記錄片,記錄雖真實卻予人枯燥,所以提不起興致去看,直到最近偶然看了介紹,才發覺這竟會是一部完全的德國影片,一段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德國社會變革中的故事。就影片的故事性來說,說它是一個別致的小品也無不可,它似乎想用一個很嚴肅的片名來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處於社會變遷下的溫情家庭故事,傳達著一個溫馨懷舊但卻充滿希望的主題。影片正視那段歷史,卻選擇了近乎中立的態度,沒有批判與審視,而是將這段歷史融合進一個普通的東德家庭來展現。以普通人的生活視角來見證這段歷史的變更與發展。
影片講述了在東德生活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越過柏林牆投奔西德後,留下了母親與兩個子女在東德繼續生活,失去了父親的母親嫁給了社會主義,在1989年這個特殊歷史時刻,母親目睹了兒子因為參加夜遊示威而被警察逮捕,導致心肌梗塞昏迷,昏迷持續了八個月,在這期間,兩德間的關系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德的社會主義被西德的資本主義替代,柏林牆被拆除,兩德統一。在八個月後,母親蘇醒了,兒子聽從了醫生的勸告,知道母親已不能再受任何刺激,否則性命堪輿。兒子知道母親無法承受失去社會主義信仰的打擊,所以將母親接回了家,在母親那僅有幾十平的小屋裡開始了東德社會主義的重建,於是,一場充滿著愛與謊的荒誕劇上演了。
影片是完全以兒子的視角來講述,在他的講述中,穿插了整個那個時期的社會變更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雖然完全個人化的講述角度有著太多的主觀性,但這只是影片的敘事形式,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很多時候也是主觀的。對於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我們,對這個講述的世界感到很熟悉,絲毫沒有因為國家不同的差距而產生理解上的難度,反而感到一絲相似與親切。片名叫《再見列寧》,影片中卻沒有出現列寧,有的只是列寧的雕像與列寧的思想,在本片中,他儼然成為制度與信仰的象徵。再見列寧,我想最淺顯的理解就應是告別以往的生活,對已被替代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告別。
也許每個人都會從影片中讀到不同的感受,我讀到了信仰、救贖、親情與謊言。
【關於信仰,關於救贖】
不管是出自內心還是迫於形勢,社會主義早已變成母親的信仰。在父親走後她為這個社會、這個信仰注入了最大的心血與熱情,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兒子才會為她編造這么一個大謊言來重新建起她的信仰。處於青春躁動期的兒子阿里斯,似乎是並沒有明顯被控制在制度下。但在母親昏迷、兩德統一後,他的生活、他的世界發生了倒轉變化時,他的信仰就已經迷失了。他變得彷徨、變得不安、變得失去了存在的根本。與其說他在為母親虛擬重建東德,倒不如說他是在尋找自已已經迷失的信仰,尋找自已的救贖。母親去世了,為她而建的虛擬社會主義東德也變得沒有任何存在意義,這同時也暗示著此時的兒子也正式標志與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告別,他似乎是重新把握住了生命,邁向新的開始,投入新的生活。
本片沒有任何批判的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內容,信仰本無對錯,關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東德的共產政權,還有東德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所以在這個特殊年代,他們需要這種看似荒誕的形式來支撐自已。這不是自已騙自已,而是自我求贖,自我調整,這是我們都需要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只要堅持自已的信仰,我們就能突破逆境去面對。
【關於親情,關於謊言】
這部影片在另一種理解上,其實就是一個關於愛與謊言的溫情電影。
對於兒子來說,通篇的謊言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愛,他的荒誕行為中,雖然含有對信仰迷失的自我求贖,是通過親情的這個切點來表達出來。但他用一個一個的真實的行動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情這個形象是可信的,是感人的。為了讓母親平安的養病,兒子在母親的小屋裡重建了東德的縮影。其實兒子不知道,母親內心深處的信仰可能根本就不是革命,不是社會主義,不是國家制度,而是一家人自由、快樂的生活。真正的柏林牆拆除了,母親心中信仰卻始終沒有變過。為了維護這個信仰他不惜帶上另一套信仰來對所有人說了一個大貫穿全片的大謊。她的這個謊言在父親離開東德時就已開始了,他隱藏了自已的感情,將自已的一生都獻給了社會主義制度來換取親情關系的完整。
在影片最後,母親看著兒子,露出理解的微笑去了,他理解了兒子的謊言,享受著兒子給她的愛,懷著她的信仰安詳的去了。給愛的人永遠的快樂,是亘古不變的,即使使用的手段是欺騙,手段說穿了只是手段,真感情是值得原諒的,所以,有時我們大可不必為善意的謊言而背負太多的譴責。
我是普通人,對社會體制沒有什麼太明顯的喜惡,我不屬於憤青,我也不喜歡政治,但我想,對於許多人來說,政治是不重要的,制度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活。過去的都是歷史,歷史再凝重也只是歷史,都是過去時,新的生活還要繼續。
影片的主旨不是批判什麼,他站在了中立的立場,懷念了過去,肯定了進步,頌揚了和平。以普通的家庭的變化體現出了不普通的社會變更。將濃重的歷史主題鬧劇般的融進了生活。導演沃爾夫岡•貝克帶給我們的這部影片是一個黑色喜劇,他切開了那個時代的年輪,在它的剖面上來見證歷史的變更,在巨大的社會變革,人們依舊要生活,影片充斥著的不是對過去的傷逝,而是對未來,對生活美好的嚮往。
3. 為什麼瑞典IKEA行銷全球,廣受熱榜除了品牌,銷售模式外還有什麼
宜家成功營銷策略主要有七:
之一:巧妙命名
IKEA這個名字,是由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更為巧妙的是,中文的「宜家」既與IKEA諧音,又有了成語「宜室宜家」的美好寓意。夫妻和順,家庭美滿,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再加上宜家的種種經營優勢,宜家產品在中國,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已經成為時尚生活的標志。
之二:獨特設計
宜家產品充分體現了為大眾設計的理念———價廉、耐用、簡單、自然,不能成為生活的束縛,還要能夠滿足全球化生產的需要。宜家將塑料、層板和松木作為基本的傢具材料,通過對顏色和材料的精心選擇搭配,使其產品既現代、美觀,又實用、環保;既以人為本,又凸顯地域特色,很好地表現出了那種源自瑞典南部斯莫蘭自然、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產品與斯莫蘭民眾勤勞、節儉和對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的美德緊密相連,極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和好感。
之三:品種齊全
在宜家商場里,沙發、床、桌子、椅子、紡織品、廚房餐具、地板、地毯、廚房傢具、浴室用品、燈具及植物等家居用品應有盡有。而且,宜家產品風格多樣,浪漫主義者與簡約主義者到宜家,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之四:拆裝便利
1955年,宜家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以方便裝車,並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沒想到,這種平板式包裝,成了宜家節省生產和運輸成本的重要手段。更為重要的是,在自己動手(DIY)漸成時尚的情況下,這些拆裝便利的傢具大受歡迎。那些尤其喜歡自己動手的德國人,往往不惜在宜家的收款台前排上個把小時的長隊,回家再拚命地擰幾個螺絲,把那些零散部件裝配成書架、櫃子或者別的什麼。
之五:開放銷售
1965年,宜家開辦了斯德哥爾摩商場,引來數千人排隊等候開業。由於顧客太多,員工嚴重不足。後來,宜家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這種開放式銷售方式從此成為宜家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式銷售使消費者可以仔細打量產品,並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它甚至導致了傢具零售和製造業的革命,同時也極大地推進了宜家走向世界的速度。
之六:低價入市
宜家的經營宗旨是:「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為打造低價商品,宜家在大力降低生產成本、採用平板式包裝和自選購物方式的同時,還通過大批量采購盡可能降低采購成本。
之七:特色文化
在宜家文化中,除其具有瑞典自然、簡朴特點的產品設計以及人性化的開放式銷售外,還有三點不得不提:一是溫馨餐廳。宜家的餐廳類似於「店中店」,顧客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隨時選擇就餐或休息。二是關愛兒童。為滿足孩子們的特殊需要,宜家開發了一批既能吸引兒童興趣,又能提高孩子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開發了兒童游戲區、兒童樣板間,餐廳專門備有兒童食品等。再有一點,就是「透明營銷」。宜家始終堅持向消費者提供關於產品、價格、功能等方面的全部真實信息,使顧客能在充分掌握有關信息的前提下,自主作出合理的購物選擇。宜家認為,如果你是最好的,就不會害怕讓顧客知道。顧客知道得越多,只會增加對產品的信賴和喜愛。宜家告訴顧客,在宜家購物,除了可以通過自己動手組裝傢具外,也可以預約宜家的室內裝飾建築師和設計師,請他們幫助你設計新房、改造舊居。宜家就是要讓你盡可能享受到全面、優質而又低價的服務。
4. 「宜家」傢具的創始人是誰宜家(IKEA)是名字是怎麼來的它的經營宗旨是什麼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財富檔案 世界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國《泰晤士報》全球富豪榜第17位,資產95億英鎊,創造奇跡的英格瓦·坎普 拉德的商業哲學和宜家鮮明的商業文化是歐洲管理學界鍾愛的課題,也是哈佛商學院經典的核心範例。 企業類型 傢具業。 成長記錄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歲的瑞典老人來到北京。他坐的是經濟艙,看上去精力充沛,背著一個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沒有任何人陪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創立了宜家的億萬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這位已經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歡獨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裡轉來轉去,此次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 遙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開張時盛況空前。人們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離宜家一站多遠的街邊,停滿了桑塔納和富康,驚奇的顧客擁擠在每一件商品前嘖嘖稱贊,小心地斟酌著該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幣。」在兩個星期內,熱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稱,這是「北京中產階層」的一次集體出動。可以說,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首選傢具的地方。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在中國發生,事實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了。 5歲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南部一個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國人,後來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個農場主,因經營不善而開槍自殺。父親也不怎麼會經營。但英格瓦從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歲那年,英格瓦曾代人賣掉一批火柴,賺了少量的錢。好長一段時間里,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 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他賣過聖誕卡,他還騎著自行車到處兜售自己抓來的魚。11歲那年,他做成了一筆大買賣,他賣掉了一批花種。他把賺來的錢買了賽車和打字機,那以後,他簡直是迷上了銷售這個行當。他曾用父親給的錢和銀行匯票去進貨,賣掉500枝巴黎鋼筆。他上高中時,床底下放了一個紙箱,裡面塞滿了他的「貨物」:皮帶、皮夾子、手錶、鋼筆…… 1943年,英格瓦已經17歲了,父親對兒子十分了解,決定送給他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就是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就這樣,宜家(IKEA)誕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莊的名字——阿根納瑞德。 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只要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低價格產品,他就去經營。對這個17歲孩子開的公司,誰都沒有在意,只是把它當成了孩子的一個玩意,但是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後來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業。 雖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經驗的缺乏,他決心去商學院上學,進一步深造,他從此懂得:要成為一個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須用最簡捷也最廉價的辦法把商品送到顧客手裡。這成為他最基本的營銷觀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還有一個令他太太深感厭倦的習慣。「我已經習慣了在對方就要起身離開之際問一句:能否再便宜一點?」 讀書的英格瓦也沒閑著。他到學院圖書館看登著進出口廣告的商業報紙,選定了一個對像,就用蹩腳的英語給那個外國製造商寫信。結果,他成了那種鋼筆的瑞典總代理。為了實現他當初簡捷廉價的想法,他決定直接進口,因為這樣才能可獲得最低價位。 但這些對於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試,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業,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傢具行業。因為在當時的瑞典,正處於經濟迅速發展時期,農村人口迅速減少,城市卻在不斷增多和擴大,並向郊區輻射發展。年輕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來,人們需要盡可能便宜地裝修新房子。當時,瑞典政府對人們使用傢具提出的建議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於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謂是應運而生。 簡約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條傢具商品的廣告。這條廣告大力宣傳的是一種沒有扶手的護理椅,以及一種咖啡桌。他為椅子取名為「露絲」。英格瓦覺得要讓顧客記下每件商品的序號實在太麻煩,從此,給每件傢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傳統。 廣告反響強烈,這兩件投石問路性質的傢具賣出去不少。於是英格瓦開始向老顧客印發一種叫「宜家通訊」的小冊子,並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傳,如沙發床和枝形玻璃吊燈等。人們向他索要表格,他盯著工廠准時交貨。一切進展順利。但這只是起步和嘗試的階段。這時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個人……雖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幫手。
5. 為什麼IKEA(宜家)在德國那麼受歡迎
早些年有文章分析過德國宜家為什麼受歡迎,環保款式等雖算得上理由,但真正原因在於便宜,宜家在國外是屬於經濟型的傢具賣場。現在宜家越來越受歡迎,根本原因,是因為經濟不好,德國人越來越窮了。在德國偶爾和德國人聊宜家,他們的第一感覺都是價格低廉,其次才是其它問題。當然,在國內宜家可不算便宜。
6. 德國人如何訓練德國牧羊犬
一隻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犬對於它的主人來說是一個累贅,而且犬本身也不覺得快樂。在德國大量的專業書籍試圖告訴
愛犬但又缺乏經驗的養犬人如何訓養犬只。關於訓犬方法SV的創始人施特凡尼茨在1921年就說過:訓練的基礎是「正確的認識和有效地利用現有的資源」。SV經常舉辦各類培訓班,有興趣的會員都可以參加。本文為大家提供的是一些SV基本的訓犬方法。
首先談談對訓犬人的要求。他要對犬充滿愛心、耐心,懂得犬的行為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講原則。犬不是機器,它是活生生具有獨立意識的,有時相當固執的動物。同一個犬種,甚至同一窩犬中每一隻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犬主能夠了解並適應它們。
任何一隻德國牧養犬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只要犬主針對犬的情況花費相應的時間加以訓練。對於養德國牧養犬的人來說,他的忍耐力是要經受考驗的。實際上,在購買德國牧養犬之前就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德國牧養犬是非常活躍、需要大量運動和犬主關心的動物。
過多的自由有害無益
一隻訓練有素的犬具備下列特點:不在室內隨地大小便;在室內、院落中和大街上行為良好;主人騎車時隨行跑動;在必要的時候,保衛主人或物品。許多犬主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希望自己的犬在有繩或無繩牽引的情況下都知道該怎麼做。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對犬的訓練方法和運動犬的訓練方法是不一樣的。
在犬的世界中也是有等級的。那些等級低的犬只在接受牽引時往往感覺更愉快,因為通過牽繩它們體會到的是安全和被保護的感覺。
富有經驗並且仔細觀察過犬只的人知道,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犬首先尋找的不是那些平時和它一起親熱和玩耍的人,而是那些在日常訓練中對它嚴格要求的人。
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些訓練德國牧羊犬的方法,主要是為了方便那些把犬當作自己生活中好夥伴的愛犬人。重要的是了解,何時、何地過多的自由會給犬和它的周圍帶來副作用。
犬主首先是一個人
l 從德國牧羊犬來到家裡的第一天就讓它知道,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l 主人發出的命令和要求應該簡潔明了。例如:「過來」(Hierher),「坐下」(Sitz)就比「到我這里來」或「乖乖地坐下」好得多。
l 表揚比批評好。如果德國牧羊犬按照主人的要求完成了動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輕輕地撫摩它。犬是很聰明的,從主人的語氣里它能夠分辨主人的意思。過多的責備對犬是不好的。
l 有些時候也需要採取懲罰措施。但不要用手或牽繩打犬,可以用折疊起來的報紙輕打。還有一種方法:拉住犬脖頸部的毛發搖動。
最重要的是有規律
對犬只的訓練是從它進入犬主生活的那一天開始的。訓練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內容是:讓犬了解哪些是不能做的。請注意,如果有些事情不希望成年犬做的話,那麼從一開始就不要讓小犬學做。對於小犬來說,它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它原來可能是與母親和其他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一個小空間里,現在是獨自和犬主的一家人生活。此時,犬主最好不要對小犬提過多的要求。但有一條不能省略:秩序---每天按時吃東西,逐漸熟悉自己的餐具,絕對禁止吠叫。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最好讓這個家庭的新成員待在另一間屋內,因為客人對待小犬的方式與主人不同,小犬會不知所措。客人(特別是沒有養犬經驗的人)往往不知道犬主訓犬的困難。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小犬的行為舉止還不是非常符合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它獨自待在有食品的房間內,因為它不知道那些香噴噴的香腸或烤肉不是為它准備的。如果它擅自吃了主人的食品,一般說來,不建議對它採取懲罰措施,因為一旦它把吃東西和受懲罰聯系起來,會使它對人的信任大打折扣。最好的辦法是,有意識地在餐桌上放上食物,在它想拿食物之前就及時制止。
還有一點很重要:每天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它休息和獨處。對於小犬,從它身體的生長發育角度來說最好在它吃過午餐後安排一定的午休時間,此時既可以把小犬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午休,也可以讓它留在主人身邊休息。
如果您的愛犬有自己的犬舍,而且犬舍的門是柵欄的,就更好了。一方面犬的行動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另一方面人與犬的接觸並不是完全隔絕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有經驗的人知道,在犬午休時主人不必一直陪伴在左右。當然,剛開始時主人離開的時間不要太長,可以從幾分鍾逐漸增加至幾十分鍾,用這種方式犬就逐漸學會了獨處。如果犬只習慣了始終有人在身邊,一旦它要獨自待著的時候,它會不停地吠叫。那很可能不久您的鄰居就找上門來了。
秩序不能錯
開始訓練的基礎是人和犬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聯系。
如果您擁有的是剛出生的小犬,對犬的訓練是從它4個月大開始的。因為前三個月犬主關心的主要是小犬的吃、睡以及人與犬之間盡快建立親密的關系。
4個月後,小犬應做到的是不在室內隨地大小便;在聽到主人叫自己的名字後,來到主人的身邊;和主人一起散步時,不亂跑而是伴隨在主人的身邊等等。
在犬的世界裡也存在著等級,每一隻犬都在找尋著自己的位置。對於接受訓練的犬,訓練它的人就處在比它高的等級中。在一個家庭內,犬排在最年幼的孩子之後。這樣的秩序是很重要的,因為將來可以避免很多的沖突。
有些人認為,犬在12個月大時就應該接受真正的訓練了。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訓練和教育是以一定的反射能力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對小犬來說,除了正確的飲食,不同的生活環境給它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而這正是對犬只今後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有人只知道給犬足夠的食物,有時讓它出去跑跑,這樣做的後果是白白浪費了訓犬的好機會,而且會對犬將來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後果。
最初的訓練內容可以包括:
l 牽繩訓練
l 服從「坐下」的命令
l 在有干擾的情況下,服從「卧下」的命令
l 在運動中服從「卧下」的命令
此外,在和犬只玩耍時可以加進球類,木製玩具等輔助性工具。沒有一隻小犬不會追逐不斷滾動的皮球---通過皮球犬獲取獵物的天性被喚醒了:此時,它是勇猛的獵手,想把滾動的皮球盡快地抓到手裡。如果小犬興致勃勃地與皮球玩耍並抓到了球,犬主可以試著呼喚它的名字讓它回到自己的身邊。犬帶球過來後,作為獎勵應該大聲地誇獎它並給它一些食物。
通過這種方法用不了多長時間,犬逐漸地會對自己的名字作出反應而且會把主人扔出的任何物品找到並在聽到命令後帶回主人身邊。(請注意:任何時候都不要省略一點,在犬做出正確的動作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
怎樣對犬說話
在訓犬的過程中,要牢記下面的原則:不要認為犬具備與人類相同的理解力而且懂得人發出的每一個命令。雖然犬聽不懂人類的語言,但是它知道它所處的環境並了解經常聽到的語言環境。
犬主遇到許多訓犬難題,原因往往是由於主人的懶惰造成的。應該盡可能多的帶愛犬接觸大自然、人類、小汽車、公交車、火車等等。在遇到不同的情況時,犬主的反應會給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拉緊牽繩、給犬帶上脖套、為外出散步作準備;如果每次散步前犬主的做法是一樣的,犬當然也明白。並且會通過圍著主人蹦跳以及吠叫來表達自己的愉快。
盡管犬只的記憶力非常好,可是它與人的溝通是通過人類有意提供的誘惑物,基本相同的結局和不斷重復的動作完成的。此時我們利用的是犬的本能---感受和搜尋獵物的本能以及聽力和視覺能力。
對犬發出的命令時要注意,不同的命令語氣不同。
誇獎的語氣(高聲)---「好」,「真乖」
命令的語氣(短、命令式)---「跳」,「拿來」,「卧」
懇請的語氣(拉長音)---「找」
鼓勵的語氣(大聲)---「向前」,「叫」
警告的語氣(拉長音)---「站住」,「停下」
懲罰的語氣(短而富有感情色彩)---「不」
根據VDH和SV的考試規則,在犬的服從性考試中要求如下:配帶牽繩的服從性;坐、卧、站的練習;在某一個指定地點解開牽繩;無繩隨行;向前方遠處跑;向回跑;銜取物品;跨越和攀爬障礙物等等。
請注意下面幾點:
u 盡量從一開始對犬說話及發布命令都不要大聲吼叫,聲音放輕些。大聲吼叫只能使犬變得遲鈍。
u 在每次訓練開始前給犬充足的時間進行跑動。
u 對待犬的態度切勿緊張急噪,而是應該態度平和,對犬充滿關愛。讓犬時刻體會到:主人要求它做的事是很舒服的。
u 禁止愛犬與其它犬只互相撕咬、狂吠。
u 盡可能多地變換訓練的場地,因為在熟悉的地方不斷地重復訓練犬就變得象機器一樣了。
脖套和牽繩
在訓練中、平日的散步途中以及為了犬只的安全脖套和牽繩
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脖套和牽繩應該是主人和犬之間一條看不見的紐帶,而不是用來壓迫和馴服犬只的工具。在給小犬配帶牽繩時,應讓它感覺到很舒服。如果小犬進行反抗,就要想辦法轉移它的注意力,(例如:通過玩耍或者給予獎賞的方式)然後輕輕地把牽繩給它套上。也可以給小犬套上1米長的牽繩,然後對它發出「走」的命令,這樣就開始了最基本的訓練課程---配帶牽繩的服從性。
還要注意的是:要讓小犬了解,在帶上牽繩後,如果它不斷地反抗那它就會很不舒服。對幼犬來說,一根結實的皮質牽繩鬆鬆地帶在脖頸上是比較合適的。此外還請注意:人和犬都要養成一個習慣---犬總是走在人的左側。
配帶牽繩的服從性
不僅僅是SV,在幾乎所有的協會中都要求配帶牽繩的犬只在主人發出「走」的命令後不論是慢走還是小跑始終在主人身體的左側。具體的要求是這樣的:犬只的肩部和牽犬人的左膝之間構成一條無形的直線。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通過發出「走」的命令並簡短有力地拉動牽繩隨時調整:
u 如果犬走的過快就向後拉動牽繩。
u 如果犬走的離人過遠就向右拉動牽繩。
u 如果犬走的太慢牽犬人可以用左手輕輕敲擊犬的左後上肢,示意它做出正確的動作。
在每次犬改掉了錯誤的動作後,主人別忘了及時給予鼓勵,通過輕輕撫摩並加以「真乖」等誇獎。
此外,在整個過程中應不斷地變換步伐和速度。
坐和基本姿勢
下一個訓練內容是坐。正確的是:主人發出一次「坐」的命令犬馬上坐下,直到聽到主人發出「站」或「走」的命令時才站起來。此時,主人是站在犬的身邊或者繼續往前走都可以。開始這項訓練的基礎是犬只已經可以相對穩定的配帶牽繩行動了。
在訓犬員發出「坐」的口令時,可以用左手輕按犬的臀部同時用右手向上拉動牽繩。如果犬擺出了坐姿,盡管很不標准,也要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當然在接受贊揚的時候它還是保持著坐的姿態。這個訓練要不斷地重復,直到犬聽到命令後很快地坐下。
接下來的各項練習都是從基本姿勢開始的。基本姿勢是:犬在牽犬員身體的左側、採取坐姿、其頭部的方向與牽犬員頭部的方向一致。
卧下的訓練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那一個訓練能比卧下的訓練更有價值了。對幼犬來說,它對睡眠和安靜的需求很大,當它回到自己的領地(睡覺的地方)並躺卧下來時,可以向它發出「卧」的命令,讓它不斷地熟悉這一命令。以後只要一聽到「卧」的命令,就知道在原地卧下。訓練時可以從基本姿勢開始:當發出「卧」的命令後,牽犬員利用手中的牽繩的幫助,讓犬卧下,剛開始練習時,每隻犬都會對此做出反抗。此時,訓犬員可以彎下腰對它說「好,就這樣待著」,同時輕輕地按壓它的臀部,直到犬安靜下來。在以後的重復訓練中發出的口令要簡短而有力,為了表示支持和幫助可以把左手放到犬的肩膀部位。
對待那些不聽話的犬只可以把它的前肢向前方拉動,這樣它很自然地就擺出了卧的姿勢。此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馬上給予鼓勵和誇獎,否則犬只的反應是立即高興地站立起來,應該讓它保持卧姿再待上一會兒。此時,訓犬員可以從蹲的姿勢慢慢站起來,而且口中不斷地重復「卧(下)」的命令。盡量注意不要牽動繩子,您的動作不要刺激犬也想和您一同站起來。
下一個步驟是:遠離犬只。在犬保持卧姿的時候,您把牽繩盡量放長,此時您可以在犬的身邊來回走幾步,這個動作您可以不斷地重復,直到您可以在犬的身邊來回饒圈子時,犬還是保持卧著的姿勢。逐漸地您可以在犬的正前方用倒退的步子緩緩走動,手中拿著牽繩,在牽繩快拉直的時候在向犬走過去。這樣重復幾次後,如果犬還是保持卧姿,那您就可以讓犬站起來,並且給它誇獎和鼓勵,方式可以是給它一些好吃的或者和它一起玩耍。
犬喜歡這樣的方式
許多養犬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旦把犬配帶的牽繩放開就很難重新控制它。在終於又給犬帶上牽繩後,主人往往會狠狠地罵它,如果這樣做您就犯了訓練中的一個大錯了。因為犬的理解和您不同,它認為您罵它是由於它剛剛做完的動作---跑向主人,而不是您所希望的是對它四處亂跑的懲罰,這就與您所期望的恰恰相反。下一次犬在您呼喚它回來的時候會相當猶豫,因為在它的記憶中,跑回去的結果 是主人的責罵。所以,請您務必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最好您也可以讓犬配帶著牽繩進行「過來/回來」的訓練。您讓犬採取基本姿勢(犬是坐姿在您身體的左側),您發出「卧」的命令。然後您轉身,和犬面對面地站在犬的前方。牽繩握在您的右手中,盡量不要引起犬對牽繩的注意。在您發出「卧下,別動」的口令後,您可以做出相應的手勢,您本人慢慢地向後方倒退,如果犬試圖改變自己的位置,您應立刻予以糾正,可能的話再從頭開始練習。在您離開犬有一個牽繩的長度後,犬始終安靜地保持卧姿,而且沒有試圖站起來,您就可以發出「過來」的命令,此時您的聲音要大,而且拉長,犬跑過來後,您要及時給予誇獎,並讓它坐在您身體的左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本姿勢。
在您開始進行無繩練習之前,上面的訓練要不斷地重復,同時,牽繩的長度和訓練地點都要不斷變換,直到犬在配帶牽繩的情況下可以准確無誤地執行您的各種命令。
訓練的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顯示出來:您是如何訓練犬的,您就擁有什麼樣的犬。
7. 宜家經營不受電子商務沖擊,這是為什麼
宜家何以置身電商浪潮之外?
雖然宜家的業績仍舊在穩定地增長,但其一直以來對待電商不置可否的態度和緩慢的行動卻飽受詬病,不過宜家看起來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特殊的品類優勢、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以及別具匠心的運營策略確實可以使他在面對電商時更加的從容。
家居品類的特殊優勢
無視電商趨勢的宜家業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仍舊在按照既定的節奏增長,這與其經營品類的特殊性有莫大的關系。
從品類特性的角度出發,家居電商面臨著兩大難題。首當其在沖的是購物體驗,與3C、圖書以及服裝鞋帽等標准品或者相對標准品相比家居顯然更加註重現場的體驗,一件產品除了自身的外觀、材質等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外,還要與家裡的其他物品能有機搭配在一起,很多時候消費者需要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才能放心購買。家居購買一般也屬於家庭的重大資產添置,使用的年限會比較久,因此購買也會相對謹慎。其次是目前難以解決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家居屬於大件貨品,需要走特殊的快遞物流,不過目前能夠提供這一專業服務的公司並不多。除了配送外,很多商品還有安裝、維護以及保養等其他需求,這是單純線上銷售難以解決的問題。
總之,因為家居產品更加註重購物體驗,一方面大部分消費者還沒有網購的習慣,另一方面即使網購,退貨率也會比較高,再加上並不便捷的物流配送以及高昂的成本,家居電商可以說舉步維艱。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家居電商目前也都沒有成為主流,線上的滲透率並不高。
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
2013年「雙十一」前夕,包括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吉盛偉邦、歐亞達等在內的國內外19家家居賣場聯手抵制天貓促銷,一時間炒的紛紛揚揚,而宜家卻並不在此之列。這背後反映的是自營和平台兩種商業模式在面對電子商務沖擊時的不同生存狀況。
從本質上來說,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家居賣場和天貓是類似的經營模式,就是「商業地產」,本身並不從事生產和銷售,而是通過招商吸引大量商家入駐,以租金或者傭金作為主要的盈利模式。因此這兩種商業模式實質上是沖突的,而電子商務對前者的沖擊非常大,所以有了上面的抵制事件。
宜家的商業模式則是完全的自營,商品自采自銷,依靠銷售的差價來獲取收益。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自營是一種更為主流的商業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把用戶需求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並且依靠規模化的銷售帶動了整體零售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約。自營也使得商家將供應鏈的核心環節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面對電商或者向電商轉型時相比單純的賣場也更為從容,所以我們看到諸如紅星美凱龍等賣場也在嘗試電商,但並不成功。除此之外,宜家還通過垂直一體化掌控了從產品設計、造型、選材、OEM廠商的選擇/管理、物流設計、賣場管理的整個流程,並不斷致力於每個環節成本的節約和效率的提升,通過為消費者打造超出預期的低價產品而獲得了強大的品牌優勢,這是上述賣場更難以企及的。
電商是一場「去渠道化」的運動,而宜家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渠道,更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零售品牌,強勢的品牌依然在電子商務時代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對宜家而言,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也更多是合作關系,而非直接競爭。
別具匠心的運營策略
相比我國傳統零售企業的粗放式經營,宜家可謂是別具匠心,打造了差異化的運營優勢,這主要反映在低價、塑造獨特購物體驗以及會員營銷上。
首先來看低價。宜家始終以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為核心理念,不放棄在每一個環節削減成本的機會,而上述這種端到端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也更加保證了宜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其次是購物體驗。宜家的商場已經超越了單純家居買賣場所的范疇,而是營造了一種生活方式的購物氛圍,增加了消費者在店內的體驗時間和額外的消費。依靠這種方式,宜家實現了與線上購物的極大差異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頻繁光顧。宜家每年大概有3000多款新品,消費者每次到店都會有新的發現, 也都會購買不少計劃之外的東西,「沖動性購買」占據了其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最後來看會員營銷。宜家一直非常注重會員體系的建設,建立了名為「IKEA Family 」的會員俱樂部,在全球范圍內發展了數以千萬計的忠誠會員。在此基礎上,宜家利用先進的CRM系統對會員進行分類,提供針對性的幫助,並提供個性化的促銷方案。而每年郵寄的精美目錄冊和時常帶來驚喜的會員店幫助宜家將用戶的忠誠度不斷提升,將他們深深地綁定在了自己的銷售平台上。
小心求變,宜家也在路上
雖然目前電子商務對家居行業的沖擊並不十分明顯,而且經過了70多年的經營宜家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但是科技的浪潮滾滾向前,沒有一個行業能夠完全的置身事外,在這方面宜家也在小心求變的路上。
電子商務
雖然宜家堅定地認為家居這種講究體驗的產品最大的舞台還是在線下,電子商務永遠也不會成為宜家的主流,但是宜家還是在逐漸地擁抱這一趨勢。
截止2013年8月31日,宜家在全球的26個國家或地區擁有300多家分店,其中在13個國家或地區提供了電子商務服務,相比2012財年增長了3個。不過宜家在很多市場上提供的網購品類是不全的,而且會針對消費者的網購訂單收取價格不菲的配送費用。
宜家並沒有公布過其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占總營收的比例,但是其德國分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在2013財年宜家德國分公司的線上銷售額達到了9200萬歐元(約合1.28億美元),不過這一數字只佔其整體銷售額的2%,增速卻高達27%。他預測預測線上銷售的佔比最終能達到10%。
對於宜家來說開展電商業務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一品類的兩大天然難題之外,家居也是一種非常態的消費,購物的周期較長,用戶難以持久留存,因此會加重企業的營銷成本,這也是宜家未來在不斷嘗試電商業務時需要克服的難題。
移動互聯網
對於電子商務,宜家確實有難以克服的障礙,目前也難以做加大投入的決心,不過移動卻是一個應該張開雙臂擁抱的趨勢,移動互聯網的存在可以使宜家隨時隨地實現與消費者的連接。
宜家的年度產品目錄是其實現與消費者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年發行量達到2.11億冊之巨,號稱是除了《聖經》之外散布最為廣泛的書籍。現在通過移動應用,宜家可以很好地將這一產品數字化,並通過加入了一些互動和增強現實的功能提升使用體驗,用戶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手機上設計傢具擺放,並通過增強現實的功能查看與自己家庭裝修風格的契合度。除此之外,宜家的移動應用還發揮了很好的門店導購的功能,用戶不僅可以從應用上查看產品信息、獲取優惠、查詢商場的營業時間、具體地址、地圖和駕車路線等,還可以使用其中的店內購物路線圖、創建購物清單等功能。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宜家的這一移動應用已經被下載了1000萬次。
社會化營銷
宜家是社會化營銷的先行者,其在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以及豆瓣上都有大量的經典營銷案例。家居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行業,圍繞這一主題宜家生產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內容,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快速傳播效應,不僅將很多的消費者吸引到網站或者實體店轉化為了交易,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產品亮點的挖掘打造了獨特的品牌形象,佔領了消費者的心智。
看未來,宜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很可能會延續對電商這種一貫謹慎的風格,而將線下作為戰略的重心。也有人說宜家的策略應該是O2O,不管是通過網站、移動應用或者社會化媒體,線上僅僅承擔營銷和宣傳的功能,將人流導向線下形成交易閉環。我則認為對於宜家來說電商和O2O本質上並不沖突,應該給到消費者的是一種多樣的選擇,而且通過線上線下交易的打通宜家顯然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沃爾瑪正在大力推廣的的線上交易、線下提貨(Site to Store)的服務。此外,雖然從目前來看家居電商的線上滲透率並不高,但是很多研究機構也同時指出未來這一品類在線上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電商畢竟是一個發展了不到20年的新生事物,未來會如何演變沒有人能夠預測,只是不知道今天對電商的漠視會不會成為他日壓倒巨人的阿克琉斯之踵。
宜家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摧殘著一個個傳統企業的神經,所以「互聯網思維」、「小米模式」大熱,背後反映的是傳統商業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極度不安全感。很多企業秉持著「不變革等死」的理念,卻非常容易地踏上了「亂變革找死」的境地。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更需要宜家這樣的案例。雖然有其行業的特殊性,但是這家瑞典的家居零售巨頭還是告訴了我們這個數字化時代生存的基本法則,那就是回歸到零售最本質的內容,找到消費者並理解和把握他們的需求,用超出預期的商品和服務滿足他們的期待,不斷地為他們製造驚喜。
宜家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對於傳統商業來說雖然觸網是大勢所趨,但是其中的方式和形態卻根據企業的核心業務千差萬別。網路很美,但最關鍵的還是從自我出發,本著對商業本質規律和用戶人性的基本尊重,找到在這個時代生存的基本法則和核心優勢。正如宜家首席執行官Peter Agnefjäll所說的:對於宜家來說尋找的並不是在短時間內一次爆發性增長的機會,而是能夠持續帶來產業價值鏈提升的方法。
8. 求宜家的營銷策略
宜家成功營銷策略主要有七: 之一:巧妙命名 IKEA這個名字,是由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更為巧妙的是,中文的「宜家」既與IKEA諧音,又有了成語「宜室宜家」的美好寓意。夫妻和順,家庭美滿,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再加上宜家的種種經營優勢,宜家產品在中國,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已經成為時尚生活的標志。 之二:獨特設計 宜家產品充分體現了為大眾設計的理念———價廉、耐用、簡單、自然,不能成為生活的束縛,還要能夠滿足全球化生產的需要。宜家將塑料、層板和松木作為基本的傢具材料,通過對顏色和材料的精心選擇搭配,使其產品既現代、美觀,又實用、環保;既以人為本,又凸顯地域特色,很好地表現出了那種源自瑞典南部斯莫蘭自然、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產品與斯莫蘭民眾勤勞、節儉和對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的美德緊密相連,極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和好感。 之三:品種齊全 在宜家商場里,沙發、床、桌子、椅子、紡織品、廚房餐具、地板、地毯、廚房傢具、浴室用品、燈具及植物等家居用品應有盡有。而且,宜家產品風格多樣,浪漫主義者與簡約主義者到宜家,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之四:拆裝便利 1955年,宜家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以方便裝車,並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沒想到,這種平板式包裝,成了宜家節省生產和運輸成本的重要手段。更為重要的是,在自己動手(DIY)漸成時尚的情況下,這些拆裝便利的傢具大受歡迎。那些尤其喜歡自己動手的德國人,往往不惜在宜家的收款台前排上個把小時的長隊,回家再拚命地擰幾個螺絲,把那些零散部件裝配成書架、櫃子或者別的什麼。 之五:開放銷售 1965年,宜家開辦了斯德哥爾摩商場,引來數千人排隊等候開業。由於顧客太多,員工嚴重不足。後來,宜家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這種開放式銷售方式從此成為宜家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式銷售使消費者可以仔細打量產品,並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它甚至導致了傢具零售和製造業的革命,同時也極大地推進了宜家走向世界的速度。 之六:低價入市 宜家的經營宗旨是:「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為打造低價商品,宜家在大力降低生產成本、採用平板式包裝和自選購物方式的同時,還通過大批量采購盡可能降低采購成本。 之七:特色文化 在宜家文化中,除其具有瑞典自然、簡朴特點的產品設計以及人性化的開放式銷售外,還有三點不得不提:一是溫馨餐廳。宜家的餐廳類似於「店中店」,顧客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隨時選擇就餐或休息。二是關愛兒童。為滿足孩子們的特殊需要,宜家開發了一批既能吸引兒童興趣,又能提高孩子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開發了兒童游戲區、兒童樣板間,餐廳專門備有兒童食品等。再有一點,就是「透明營銷」。宜家始終堅持向消費者提供關於產品、價格、功能等方面的全部真實信息,使顧客能在充分掌握有關信息的前提下,自主作出合理的購物選擇。宜家認為,如果你是最好的,就不會害怕讓顧客知道。顧客知道得越多,只會增加對產品的信賴和喜愛。宜家告訴顧客,在宜家購物,除了可以通過自己動手組裝傢具外,也可以預約宜家的室內裝飾建築師和設計師,請他們幫助你設計新房、改造舊居。宜家就是要讓你盡可能享受到全面、優質而又低價的服務。
9. 宜家的大事記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 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
1947
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已無法應付大量的銷售電話,他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並製作臨時郵購目錄冊。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
1948
宜家進入傢具產品系列
這些傢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通過這種辦法,宜家的產品線得到擴充,也提升了產品滿意度。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
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傢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傢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
1953
傢具展銷廳在Almhult(阿姆霍特)開放。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傢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傢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傢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傢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傢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他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6
宜家開始試用平板包裝。
設計能夠平板包裝、顧客自己能夠組裝的產品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自從他們把桌腿卸掉並裝入汽車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裝帶來的益處一直很明顯。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但是這樣的設計最初運用起來非常的小心,一段時間只有一種產品如此的設計。
1958
在Almhult(阿姆霍特)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
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斯堪的那維亞最大的傢具展示廳。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員 - 設計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參觀一家廚房產品生產商時,他注意到了我們平時在廚房中用到的簡單、實用的儲物邏輯,就決定在設計其他傢具時也以利用同樣的思維邏輯。回到Almhult(阿姆霍特)後,他便著手工作,最終設計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員加入宜家。 1963
在奧斯陸郊外開辦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場。
這也是我們在瑞典以外開辦的第一家商場。
顧問兼設計師Marian Grabinski設計了MTP 書櫃。
這是一種既現代又經典的書櫃,多年來引得眾多廠家紛紛模仿。在生產這種書櫃以及其他木製產品的過程中,宜家在20世紀50和60年代與波蘭的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關系仍舊是我們為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所做努力的基礎。
1964
對OGLA 奧格拉椅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宜家的風格、功能和價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開辦斯德哥爾摩宜家商場。
數千人排隊等候我們這一重要商場的開業。該商場規模為45800平方米,受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的啟發,建築被設計成圓形。該商場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顧客太多,員工不夠用。後來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從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隨之誕生了。
1969
在丹麥開辦第一家商場。
20世紀60年代刨花板的出現對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刨花板是一種低成本、耐磨且易於處理的材料,對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適。設計師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設計了PRIVAT沙發。這種沙發的底座採用刨花板,並用白色漆進行處理,褐色印花厚棉布由紡織品設計師Sven Fribryter設計。明快的直線條、實用的功能以及無人能比的低價格使得這種沙發在當時大獲成功。 1970
庫根科瓦店由於電器設備故障導致火災。
1971
庫根科瓦店在大火後重新開業,開設第一個商場內部倉庫以方便顧客自選,一個非常重要的宜家理念誕生了。
1973
斯堪的那維亞以外的第一家商場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開辦。
該店取得的成功為在德國迅速開拓業務鋪平了道路,目前德國是宜家最大的市場。
1974
在慕尼黑開辦德國第一家宜家商場。
Olle Gjerloy-Knudsen和Torben Lind設計了SKOPA 斯格帕椅子。
現代塑料給設計師提供了製造優良家居用品的眾多新途徑。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選擇斯格帕椅子生產商時,答案非常簡單,雖然也確實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但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我們對椅子的形狀再一次進行分析並突發其想,決定讓生產塑料碗和塑料桶的廠家來生產這種椅子。我們並沒有降低對設計和功能的質量要求。實際生產出的椅子比我們設計的線條還要簡潔、明快。
1975
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6
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7
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8
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0
KLIPPAN 克利帕沙發誕生。
聯合國將1980年定名為「兒童年」,宜家也將該年定名為「兒童起居室年。」我們的克利帕沙發很結實、耐臟,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而且又很柔軟,坐卧其中都很舒適。
1981
在法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2
LACK 拉克擱板誕生。
1983
第六千位雇員加入宜家。
1984
在比利時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斯德哥爾摩家居系列誕生。
宜家利用其偏愛的樺木、皮革和印花厚布等設計了一系列高質量的家居用品。我們的斯德哥爾摩系列完美體現了經典的高質量,但價格並不高。斯德哥爾摩系列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5
在美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起初,對於美國是否需要宜家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並沒有什麼把握。畢竟,美國什麼都有,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但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不同財力的人對實用、美觀的家居產品的需要非常大。
Niels Gammelgaard設計了MOMENT 莫門特沙發。
當我們選擇生產這種沙發的生產商時,我們去了一家生產超市裡用的手推車的工廠,手推車必須堅固耐用,我們正好想利用他們的這一優勢。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創造出了新穎、舒適、低價位同時又具有現代感的沙發。我們於1987年設計了與之配套的咖啡桌,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7
在英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9
在義大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0
分別在匈牙利和波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1
分別在捷克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3
宜家在25個國家共開辦114家商場。
1994
KUBIST 丘比思儲物單元誕生。
這是宜家最早使用框架板製造的產品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生產門的技術來製造便宜、結實且重量輕的儲物傢具。宜家的設計師總是試圖深入實地進行產品開發,以生產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與已經能夠利用框架板製造門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宜家可以降低成本。在本例中,對波蘭的一些老廠進行了改造,以生產丘比思部件以及其他宜家產品。
1995
Richard Clack設計了DAGIS 達傑斯兒童椅。
在設計這種兒童椅之前,他對兒童的習慣進行了詳細觀察。兒童椅不能有尖角,應該具有一定的柔軟度,但同時還必須能夠承受頻繁的磕碰。孩子們很頑皮,但很可愛,總是好動。本著這種精神,他設計了這種兒童椅。後來,他對這種兒童椅做了一點小的改進。據我們所知,兒童椅沒有可疊放的。達傑斯卻做到了這一點,從而可以節省空間,並且便於搬動。
1996
在西班牙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7
宜家開設兒童部
宜家始終是為全家提供家居用品的。但由於兒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宜家決定突出考慮他們的需要。我們與兩支專家隊伍進行了合作來開發產品。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游戲方面的教授幫助我們設計、開發旨在培養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兒童也和我們一起評選出優勝產品。我們設立了兒童游戲區。
1998
在中國上海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9
宜家在世界上四大洲29個國家150家商場共有員工53000名。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發起了"十分感謝你們" 的活動,作為對宜家集團內部廣大員工新千年的獎賞。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宜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銷售都分給了員工。這一天的銷售目標定得很高,而實際銷售額比這一目標還要大 - 約1.87億荷蘭盾。所有員工,從餐廳工作人員到倉庫工作人員以及宜家集團總裁等,都得到了同樣的獎金。對大多數員工來說,獎金比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這是一種感謝宜家員工在上個世紀里為宜家的成功所做貢獻的最好的方式。而這僅僅才是開始。
宜家的VÄRDE廚房獲得國際設計大獎。
VÄRDE伐爾德為重新設計廚房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由於伐爾德採用了獨特的模塊設計,因此可以從頭開始設計廚房,或是在原有廚房的基礎上隨意增加某一部分。所有這些特點,再加上其經典誘人的樺木貼面設計,使得它獲得了Red Dot最高設計質量大獎。Red Dot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創新設計大獎,每年由設在德國的Zentrum Nordhein Westfalen舉辦的「設計創新」大賽進行頒獎。評委們對參賽產品的創新水平、功能、人體功能學、生態影響以及耐用性等指標進行評價後,最終選出獲獎產品。 2000
在俄羅斯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2001
宜家成立自己的鐵路公司,宜家鐵路(IKEA Rail)開始運營。
2003
宜家獲取了11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 和超過11億歐元的凈利潤,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2005
全球最佳品牌榜上,宜家排名42位
2012
宜家凈利潤超過25億歐元。
2014
2014年3月,宜家家居因為被曝砍伐了受保護林地生長了600年的大樹,被FSC森林管理委員會吊銷了其FSC森林認證。
2014年4月10日,世界最大傢具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IKEA)宣布收購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座在建的風電場,這將是宜家在美國的首個風電場,也是其迄今為止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