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
說出這話先摸摸自己的良心 哦不 蘇糞孤兒沒有良心 先不說武器物資 單說食品葯品 沒有這些你這孤兒爹都活不下去 還反擊?再說物資 燃油橡膠有色金屬就不說了 美援的鋁比你主人生產的總量都多 再說坦克 援助了一萬以上 還有p63p39b29p47 這些飛機讓你吃了?這話怎麼好意思問的?真以為毛子是你爹?好吧 還真是你這個孤兒的爹
⑵ 二戰中德國怎樣才能打贏蘇聯
當時的德國准備並不充分,怎麼打都是輸。如果真的要問怎麼才能打贏蘇聯的話,我個人認為,德國要重視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德國應該奪取土耳其(至少要建立支持納粹的政權)然後南方集團軍奪取巴庫油田。同時在41年時期應該選在四五月份進攻,這樣有半年的時間天氣不是那麼惡劣的。希特勒並沒有重視天氣的問題!中央和北方集團軍以及仆從國應該分別奪取明斯克和基輔,並且打幾次大的殲滅戰。然後中央集團軍應該往回打和南方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會合。切斷蘇聯的戰略補給線,同時積極招募在烏克蘭的仆從軍。北方集團軍應在莫斯科附近進行大縱深防禦以抵禦蘇聯的反擊。德軍應當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脈等作為戰略後方。之後德軍應集中力量攻下莫斯科,繼而和芬蘭聯手攻下列寧格勒,這時日本看蘇聯支撐不住應該會進攻西伯利亞。這是戰略層面。在戰術方面德軍在戰爭初期應該集中相當力量的機動化部隊和裝甲部隊運用鉗形攻勢分割包圍殲滅敵軍,並積極的將戰術勝利發展至戰役勝利,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獲取戰略資源為目的,以充分發揮閃電戰為手段迅速摧毀敵人抵抗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對蘇戰爭必須在42年冬天來臨前結束。也就是在一年半之內奪取蘇聯重要的大城市。否則拉鋸戰對於德國來說就是失敗!
以上只是個人依據歷史做的一個沙盤模擬。即使德軍真如以上方案進攻蘇聯,也很難擊敗蘇聯。勝率渺茫到德軍甚至無法承受一個戰役的失利
⑶ 二戰蘇德戰爭 為什麼前期蘇聯被德國打得那麼慘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採取純熟慣用的閃擊戰術,向毫無任何戰爭准備的蘇聯發起了全面進攻。在這次閃擊圍殲戰中,將蘇聯主力部隊大批消滅,蘇聯成為二戰初期最為慘痛的失敗。蘇聯在此次戰役慘痛損失的原因小編認為
1935年-1938年蘇聯進行了錯誤的大清詵運動,嚴重削弱了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造成二戰初期缺少實戰經驗的指戰員,面對德軍的突然進攻,出現群龍無首,手足無措的局面
⑷ 二戰時蘇聯被德國打得那麼慘,怎麼二戰一結束他就可以和美國抗衡了
因為戰爭 蘇聯集合全國之力完善了工業體系,戰爭工業在戰後很大一部分都轉為了民用企業。
第2戰爭中,蘇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完善了各項制度,理順了國家關系。
第3為了戰勝德國,蘇聯當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到科學研究上,為戰後蘇聯的技術水平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現實有用的技術。
第4 蘇聯在3二戰時佔領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豐富,這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當時蘇聯還是比美國落後的
⑸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⑹ 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德國怎樣做才能反敗為勝呢
1942年7月17日,決定二戰德國最後命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在這個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德國蘇聯雙方近500萬人混戰一團,共同造就了史上最大規模會戰,最終改寫了整個二戰的歷史。
(寸土必爭斯大林格勒)
最後德軍無奈只能在希特勒的堅持下,和蘇聯寸土必爭,打起了陣地戰。
隨後曼斯坦因的主力,開始投入保護南線部隊免遭阻擊的任務中,就在曼斯坦因奮戰的當口,戰事吃緊的德軍第六集團軍,不得不在斯大林格勒和蘇聯軍隊硬碰硬,後勤斷絕,補給缺失最後無奈投降。
唯一幸運的是,在曼斯坦因阻擊解救之下,放棄庫爾斯克的德軍,撤退到哈爾科夫一線,並構築了一條新防線,穩住了戰局。
只不過這穩住的占據,不就和原本曼斯坦因的計劃相似嗎。
那麼,要是在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用了曼斯坦因的計劃,不和龐大的蘇聯軍隊硬碰硬,戰爭的結果還會一樣嗎?
這里不是為納粹德國叫好哈,只是探討另一種可能性。
⑺ 如果二戰後期沒有歐洲第二戰場,德國能否象蘇聯那樣進行「衛國戰爭」並拖垮蘇聯、反敗為勝,或打成平手
我認為是不行的。
首先,德國的戰略縱深遠遠沒有蘇聯那麼大。地理意義上的歐洲,是包含了蘇聯歐洲部分的領土的,排除蘇聯後,歐洲只能剩下一半面積,這裡面還包括了維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等未納入納粹德國統治范圍的國家。納粹德國的實際佔領區遠遠小於蘇聯在歐洲的領土。
其次,納粹統治區並不穩定。納粹德國控制區內,波蘭、荷蘭、比利時、法國、捷克等國,都有地下抵抗力量存在,即使這些抵抗力量不那麼強大,但至少也牽制著部分德軍力量,使德國無法像蘇聯一樣把全部力量都用在「衛國戰爭」上。
第三,人口實力相差太遠。納粹德國的人口遠小於蘇聯,可動員力量也小得多,二戰中德國動員六百萬軍隊已經到了人口的極限,而蘇聯卻動員起了上千萬軍隊。如果攻防雙方反過來,德軍可以動員的人口實力將更小,雙方差距也就更大。
第四,納粹的經濟動員力也不足。德國佔領區並不全是本國領土,其上居民也不都是日耳曼人或其擁護者,經濟動員力能夠像蘇聯一樣完全發動的,也只有其本國領土的部分了,其他佔領區不可能十分充分的發動起來。這個問題在納粹進攻蘇聯時還不算太明顯,可在遭受進攻時就會變得非常嚴重。
第五,此消彼長的趨勢也會很不一樣。納粹德國進攻蘇聯,所佔領領土的綜合動員力恢復到正常水平,需要一定的磨合、消化時間;而如果是蘇聯進攻德國,波蘭、捷克等國一旦被蘇聯佔領,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恢復較高的綜合動員力(為了復國,這些國家的民眾會積極幫助蘇聯)。
有上述五個原因,如果蘇聯率先入侵德國,德國根本無法象蘇聯那樣搞什麼「衛國戰爭」。德國只有憑借先進的戰術思想和優勢的裝甲力量,堅決果斷的拒敵於國門之外,力爭在波蘭境內就殲滅蘇軍主力,就如一戰中坦倫堡戰役一樣;或者,更簡便的方法,在蘇軍發起進攻前先發制人,就如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樣……
⑻ 二戰時期,蘇德之戰中蘇聯有537萬士兵被俘,為何最後蘇聯卻反敗為勝了
這個跟最後蘇聯的政策是有很大的關系的,避免了蘇聯大量的士兵們不戰受俘,所以才會有最後的反敗為勝。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聯被俘了537萬士兵,1941年8月16日,關於大量的蘇軍不戰受俘的問題,蘇聯發布《國防人民委員270號命令》。戰場上被俘的人員,家庭全部流放,戰俘回來還要去軍事法庭。這條命令一下,蘇軍戰鬥力迅速提高,戰爭形勢逐步扭轉。
在人們看來直接投降敵國這是一種恥辱。不過在戰場上也會出現另外一個詞,這個詞叫做「戰俘」,這個戰俘跟叛國,投降並不是一樣,他們一般是在無奈之下的舉動,其實對於任何一個軍人來說,並沒有誰會甘心做一個投降的人,所以被俘一般都是很無奈的,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戰俘跟叛國的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⑼ 二戰時,蘇聯被德國打的很慘,為什麼反擊又會成功
主要原因是:
有斯大林的英明指揮
.有蘇聯軍隊的英勇作戰
.有蘇聯人民的全力支持
有盟軍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