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和美國的關系如今是怎麼樣啊
《人民日報》駐德國記者江建國不久前發表專文,分析了德美矛盾。該文說,在反對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行列中,德國不僅最早,而且以最不含糊的態度站在最前列。如果是法國或俄羅斯率先採取這種堅決的立場,世界輿論不會奇怪,但恰恰出自德國這個美國過去最親密的盟友,確實令人意外。這也是美國格外不能容忍它的原因。德國之所以採取這種態度,或者說它之所以走得這樣遠,既有近期的政治原因,也有更為深遠的歷史背景。
從近期來說,施羅德連任總理後國內糟糕的經濟形勢,是促使施羅德帶頭扮演「世界良知的律師」角色的直接原因。換言之,施羅德需要外交上的形象得分來改變其在內政上的不利局面。德國對美國對伊政策的上述兩個基本立場,施羅德都是在競選集會上宣布的。德國同美國的爭論早已超出要戰爭還是要和平的范疇,因為施羅德在實際上已把布希、而不是薩達姆當成世界安全的頭號風險,把阻止布希發動對伊戰爭作為德國的頭號外交目標。無論是施羅德還是布希,都很清楚這樣一點,即德美爭吵的不斷升級,實際上爭的是一個世界新秩序問題。法國稍後與德國站到一起,俄羅斯隨後又加入這個行列,更加清楚地說明德美爭吵的實質。
德國同美國的爭吵在施羅德時代達到這個程度,當然不是偶然的,而是德國在統一後變成「正常國家」的某種表現。《紐約時報》記者羅傑·科恩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場爭吵是一個雙邊關系的轉折點,「德國正在爭取平等」。美國前駐德國大使約翰·科恩布盧姆說,「統一後的德國正在塑造某種特質和自我意識」。但問題是,德國能不能徹底拋開它的歷史,完全不考慮「波恩共和國」時期的外交政策遺產?柏林《每日鏡報》的一篇文章說:「一方面我們應該、也想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另一方面我們又應該、也要永遠想到希特勒。但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不能老想到希特勒。」這篇文章形象地把當前的德國比作一個剛成年的孩子,要離開母親監護獨立生活,卻還不知道在外面獨立生活是如何艱難。出於這些原因,德國政界和輿論界對施羅德帶頭與美國作對持批評意見的人不少,而且不僅來自反對黨。一些知名人士刊登大幅廣告,呼籲加強德美關系。據報道,曾經苦心孤詣地修補德美關系的外長菲舍爾,對施羅德總理處理對美外交的做法並不滿意。
德美關系已經到了很難修復的地步。拉姆斯菲爾德2月初在美國會作證時,把德國與利比亞和古巴相提並論,說明德國在美國眼中地位已經跌到不能再跌的低點了。有消息說,自從去年夏天施羅德發表不參戰的言論以後,北約的危機磋商會議不再請德國參加了。德國輿論不止一次說過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美國已經永遠拋棄了德國。
B. 德國人如何看待美國隊長
雖然我的頭像是美隊,我也很喜歡美隊,但是關於德國人如何看待美隊。。。。我真不知道,不過可以進行一些推測。
首先,現在的德國,與二戰的德國肯定是不同的,現在的德國,對於之前的侵略歷史持有的態度是懺悔!記得小學看過一篇文章里就提到了德國對於侵略歷史表示懺悔而日本卻狡辯自己也受到了侵害。
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德國總理都會去參觀納粹集中營並且表示哀悼,足以看出現在的德國已經不是當時納粹主義的德國了。
所以啊,美隊這樣的漫畫,只是大背景是二戰,但是主體講的確實一個虛構的九頭蛇機構和美隊之間的愛恨情仇,關德國毛事啊。因此他們怎麼看美隊呢?
C. 二戰中,德國與美國到底哪個更加厲害,一項數據解釋了
美國要比德國厲害的多,美國是全球打擊軍隊,全球作戰,而德國是區域性軍隊。美軍有多數據超過德國。樓主應該知道地球面積70%是海洋,各個大陸和資源被海洋分割,因此控制了海洋,就主導了世界。
因此海上霸權是全球大國必備的,其中航空母艦又是海上霸權標志性的裝備。根據統計美國二戰擁有大型艦隊航母31艘,輕型攻擊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0多艘左右,總計各種航母150艘,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終極海上霸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突破這種規模海上力量的封鎖。
而德國航母母艦是一個零,是一個技術空白。
還有一個就是重要的空中力量,特別是戰略空中力量,二戰美軍總總共生產了3萬架遠程戰略轟炸機,其中登峰造極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近3000架,而德國在這方面是一個空白。
另外空中戰略運輸,全摩托化後勤,後勤現代化體系,德國都是落後很大很大。
總之二戰美軍是全球打擊的超級軍力,德軍是窩在歐洲附近的區域性軍力。因此美軍可以把戰爭建立在德國本土和德國歐洲控制區,整個戰場破壞在德國的地盤造成破壞,因此德國損失慘重。而由於德國區域性力量,因此美國國內馬照跑,舞照跳,好萊塢頒獎典照樣舉行,紐約世界金融中心,股市還是牛市,而德國這邊,被海空封鎖,資源匱乏,國土被英美戰略轟炸機一波一波的炸成了一片人間地獄景象。
D. 聽聽德國人是怎麼評價美國的
1德國教育其他地方沒得比,德國的學校,幼兒園非常優秀,而且全國都一個水平,且不收費或費用低,所以家庭不會因為交不起錢而無法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德國的教育理念同樣先進,中國的填鴨式教學我們就不說了,把孩子全教成了沒創造力的人。而德國卻是把教育分成三大塊 社會 家庭 學校,而且會有大量的社會工作者從事孩子的社會教育,心理教育,同時,協助父母,幫助父母完成正確的家庭教育。(有人統計,發現在德國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比工業人員要多,德國可是個工業大國哦!可見他們多麼重視教育)
而教育上這樣做,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知識,還有了正確的價值觀,而這很重要,比方說中國人學習了知識,發明了地溝油,中國人聰明嗎?也聰明,但中國國家富強了么?中國人真正創造了有價值的東西,值得人們來學么?沒有。而德國人普遍素質(社會責任感)強於世界上大半國家,德國人就知道要做好工作,就知道要為國家創造價值,而不是窩里斗,自然你為國家創造了價值,有時也為世界創造了價值,大家都會來學。(事實上德國人看不起美國人,覺得他們就是鄉巴佬,只不過在二戰時發了筆橫財)
同時,德國的教育還讓孩子們擁有了哲學思考能力,所以德國人思維很理性,很全面(不像國內無腦憤青)做事也很細致,嚴謹,追求完美(當然我這么說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中國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反思,現在邪教如此猖獗,不能不說是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失敗,現在中國留學生出去,大多數雖然專業知識豐富,但依然只能給別人打工,這又說明中國學校教育落後)我國科技跟不上,說到底不是技術問題,是理念問題,我們只抓專業知識,而忽略了整體(比如,你造車的零件造的天下第一,但你組裝不出車,那你就永遠給別人造零件去吧)
2我覺得這點不是關鍵,但既然我知道還是說一下吧,德國工作政府規定是五年換一次公司,這樣可以讓人們對工作環境保持新鮮,永遠有向上沖的慾望
我說的有點散,如果不懂可以再問我,我家有親戚在德國,我也認識幾個德國人,你有問題我也可以問問他們
E. 如何評價美國與德國的關系,德國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受美國鉗制
當我們回顧戰後德國的歷史時,會發現這個國家與美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復雜矛盾的心理始終伴隨著德國民眾。
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德國在上世紀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戰爭,納粹德國的軍隊在歐洲所向披靡,打遍歐洲無敵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國有望佔領全歐洲時,美國人出手了。為了維護美國在亞洲、中東、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美國對德日正式宣戰,反法西斯陣營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也直接扭轉了二戰的戰局。
二戰結束後,德國元氣大傷,德國(西德)政治和軍事上受美國高度鉗制,領土被四國劃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權。
戰後美國啟動了「馬歇爾計劃」輸血援助,給西德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冷戰對峙中,德國(西德)由於獨特的地理區位,被美國當作抵禦蘇聯的橋頭堡,夾在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夾縫之中,左右為難,可謂是提心吊膽。
按理說,在這種美蘇兩強爭霸的背景下,德國由於經濟軍事政治被美國控制,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國的庇護尚在情理之中,可隨著蘇聯解體,對歐洲的威脅大大減輕,德國卻越來越依賴美國,甚至不願擺脫美國的鉗制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從被動接受保護到主動尋求庇護,難道德國這個受虐者在長期受虐過程中對美國這個施虐者產生了依戀?
這種心理分析顯然不適合用在現實政治中。德國不願擺脫美國的控制,這背後又有哪些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雲石君試著對這個問題做一分析。
首先,蘇聯雖然解體了,但俄羅斯壓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國乃至歐洲都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由於地緣關系的相對接近,使得德國在地緣上不得不直面蘇東集團。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不僅失去了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土,國家經濟體系也被徹底摧毀,整個國家一時間墮入深淵。
按理說,身邊的這頭北極熊倒下了,對德國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從此以後再也不用天天擔驚受怕了――如果你要這么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美蘇冷戰對峙以蘇聯的解體告終,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遭受了解體之痛,俄羅斯依然坐擁17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土,並繼承了蘇聯的龐大政治和軍事遺產。憑著這份家底,俄羅斯雖然退出超級大國行列,無法與美國公平較量,但仍不失為世界級大國,與中、歐並駕齊驅。至少,在面對德國時,俄羅斯依然有強大的底氣與實力。一旦德國敢在自己背後搞點小動作,俄羅斯的鐵甲洪流完全可以跨過東歐大平原直撲德國。更何況,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工業與核武器研製的主體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這個大殺招,德國瞬間可以被秒成渣。
德國眼看著蘇聯已經內外交困、經濟崩潰、人心浮動,到了絕症晚期,剛想緩一口氣,一眨眼的工夫,俄羅斯卻強勢拔地而起,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這讓德國剛剛鬆懈下來的神經又緊張起來。
眾所周知,戰後德國經濟體系基本崩潰。外力方面,靠著美國的馬歇爾輸血援助,德國經濟才得以滿血復活,踏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內力方面,德國自身也憑借著殘存的工業實力和歐洲中樞的地緣區位,主動選擇了融進歐洲一體化的大潮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加強與鄰國的經貿合作,共同組成了歐洲共同體。在此過程中,德國開始逐步領導歐盟內部事務,成為了歐盟的扛把子,並在其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雖然德國歷經波折,重新回到了歐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國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憑借自己的這點體量,要想與俄羅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樹,不堪一擊。
有人要問了,既然德國單獨抗不過俄羅斯,不是還有歐盟這個共同體協助打援么?
事實上,即便加上歐盟,也不足以抵禦俄羅斯。原因也很簡單,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准之上的,雖然這種認同能維系表面上的經濟和政治統一,但實際上並不具備有效的約束力。總而言之,歐盟的鬆散以及德國作為弱勢領袖的處境,也決定了德國本身並不足以將歐洲高度整合,以抵禦俄羅斯施加的壓力。
這種體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當下的處境。既然組團群毆都干不過北極熊,那還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國的懷抱中尋求保護,以防備德國乃至歐洲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其次,德國作為歐盟弱勢領袖,其領導力相對低下,凝聚力不夠,只能依託美國維系歐洲的統一和凝聚力。
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其政治和軍事地位被剝奪的很慘,深受美國鉗制。雖然依託美國的輸血援助和歐共體實現了經濟的跨越發展,但德國的實力還沒有到以一敵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對於整個歐洲而言,德國本身只有經濟優勢,軍事政治方面的優勢無從談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准之上的,可以說是十分薄弱。這種情況下,德國作為歐盟弱勢領袖,自然無法服眾,不足以凝聚歐洲各國的力量。
怎麼辦?這就需要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出馬了。
美國作為二戰中新興崛起的超級強國,對戰後歐洲秩序重建起著主導性作用。雖然戰後歐洲的格局和秩序經歷了多方重組變遷,但美國憑借著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地緣影響力,依然牢牢控制著歐洲的政治走向,其影響力已施加到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
換句話說,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於維系歐洲的統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歐盟雖然在貨幣等方面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隨著歐洲經濟危機、社會動盪和分裂傾向的加劇,歐洲各國涌現了民粹主義風潮,並且有愈發不可收拾之勢,表現在經貿領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內部可謂是矛盾重重。憑借著德國的弱勢領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其難度堪比登天!
這個時候,德國只能繼續投靠美國。雖然美國並不真想歐洲統一,但他作為太上皇,對歐洲的全盤統馭,卻在客觀上壓制了原先存在於歐洲內部的諸多地緣、民族、國家等矛盾,增強了歐洲的凝聚力,增強了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形態的構建,也為德國鋪好了道路。沒了美國這個歐洲太上皇,歐洲凝聚力必將大為鬆懈,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根本無從談起。
再次,德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扶持。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原來英國主導的全球化2.0升級和金本位復辟失敗,西方資本主義的主導權轉移到了美國手中。毫無疑問,美國作為戰後的超級強國,主導著全球化分工體系這盤棋,並制訂了全球貿易規則,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這兩條:建立以美元本位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鼓勵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這是市場經濟打敗計劃經濟的精髓。
美國長期作為全球化的領頭羊,以他為首,對歐洲經濟的全球化擴張和區域化整合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而德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也從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處。
在此過程中,德國已經習慣了由美國做大蛋糕,自己從中分蛋糕的獲利模式,而德國這種外向型經濟體要想發展經濟,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擴張和區域化整合中,通過貿易往來中獲得利益。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來的重壓下,德國如果貿然擺脫美國,憑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這份全球化好處,甚至自身的經濟影響范圍也會大幅縮窄。
要知道,德國之所以能成為歐盟領袖,最大的資本就在於歐洲內部相對強大且穩健的經濟發展態勢。一旦這種優勢地位喪失,德國極有可能失去各國的認同,從巔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國群毆的地步(誰讓你之前當歐盟老大時給各國攤派難民和費用,搞得各國很不爽呢)。
這種情況下,德國只能抱緊美國的大腿,指望著美國繼續推進全球化,自己也跟著吃肉喝湯,維持自己的歐盟老大地位。
F. 德國專家如何看美國的任性行為
如果任由美國任性下去,那麼未來其他國家大可以採用同樣方式向美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此下去,很快就會迎來世貿組織體系下國際貿易秩序的終結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對進口鋼鋁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完成其貿易政策目標。特朗普的世界觀是這樣的——誰不支持美國,就是反對美國。從特朗普就職演說中的「美國第一」開始,人們就知道他的任期一定不會太平。在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下,美國與中國、德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愈加緊張。美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長期以來一直強調以貿易保護手段阻止中國崛起,在他的零和思維邏輯下,阻止他國崛起是讓「美國崛起」的重要方式。
特朗普對多邊貿易體系置之不理,他反復稱這造成美國接受「不良交易」。如果受關稅影響的國家聯合呼籲仲裁,並向世貿組織提出起訴美國,這種抗議甚至不會讓美國總統感到一絲不安。因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特朗普甚至可以提出退出世貿組織,並宣布世貿組織無關緊要。而且即使提出仲裁,過程也很漫長,並且只有在特朗普任期屆滿後才可能生效。
更危險的是,美方正在通過將貿易和安全政策合並的方式改變既有範式。今後,世貿組織甚至不一定有權力仲裁此類貿易保護措施,如果它一直與國家安全相關聯的話。但如果任由美國任性下去,那麼未來其他國家大可以採用同樣方式向美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此下去,很快就會迎來世貿組織體系下國際貿易秩序的終結。
G. 德國VS美國
是我的話會去德國。德國的學校好的要比清華北大好很多的,而且申請門檻低,只要考德福和高中成績還有課外活動即可。節約經費而且。
現在去美國讀書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還是要回來,高投入低回報。建議你研究生去美國,獎學金好拿。有了歐洲和美國經歷,兩邊都可以發展。最重要的是人脈。
H. 最近美國對我國的挑釁,和德國的評論。我覺得美國人眼中的和平路很是讓人費解。舉例子,炸中國大使館,打
親有一點錯了,美國從沒希望和平。親應該注意到美國所到之處幾乎都開始動亂和戰爭,大國不至於是因大國有其底蘊和實力,但也異常難受,比如俄羅斯。這和美國的發展模式和霸道思想有關,美國靠戰爭起家,有戰爭它就有利益。但其200年的歷史底蘊也註定其只會濫用權利和武力,暴力解決問題,也反向說明了其地位也不會長遠。
I. 二戰時德國和美國誰更強大
二戰美國要比德國厲害的多,美國在二戰已經建立了超級軍力。
原因如下:二戰美軍是唯一具有全球打擊能力超級軍力,美國可以跨越兩大洋同時出擊,打擊軸心國三國的本土工業、民生系統、資源生產、交通系統,而美國國內舞照跳,馬照跑,好萊塢歌舞昇平。
1、二戰美國是唯一具備全球打擊能力的國歈家。即使在在二戰初期,美國還未重整軍備的第一次反擊,就是以航母+戰略轟炸機,跨越上萬公里,直歈搗日本首都東京,這種打擊意識和氣勢,的確是不是德國這種大歈陸地區性國歈家能夠比擬的。
2、美國二戰開始重整軍備,美軍巔峰時期,一天之內用B29戰略轟炸機群,從塞班島起飛,奔襲3000公里,一天之內用凝固汽油彈,摧毀了日本首都東京(東京距離美國本土上萬公里),東京10萬歈人,想想柏林到莫斯科的距離只有1600公里,就知道美軍這種獨步全球的打擊能力的震撼力有多大了,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並摧毀了日本60多個城市,在歐洲也是與英國一起進行了遠程戰略轟炸,把德國炸成一片人歈間歈地歈獄。
3、美軍擁有強大的海權,美國二戰近150艘航母馳騁大洋,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起,控歈制著全球水道和資源布局。
4、美國能夠跨越大洋發動高難度兩棲作戰,亞洲這邊不用多說,歐洲戰場,先是北非登錄,其後西西里,讓後義大利,最後諾曼底。諾曼底登陸,英美出動5000艘戰艦,12000架飛機,這種實力,再看看當年德國最強盛時期,連個海峽都是過不去的,僅僅出動飛機4000架而已,海軍是個零蛋。北非和歐洲,距離美國本土也要近8000公里遠。
5、強大的摩托化後勤和戰略空運能力,美國軍歈隊全部摩托化,後勤充足,而德軍呢?後勤缺乏,還保留大量馬匹運輸。空中運輸能力每天只有幾百噸,當年保祿斯的第六集歈團軍被圍困,每天必須400噸補給,結果德軍只能空運100噸,導致第6集歈團軍,油料枯竭,彈盡糧絕投降。
美軍在歐洲一天輕歈松2000噸戰略空運,在亞洲越過喜馬拉雅山脈,最多都能達到1600噸一天。這種差距太大,因此世界上殲滅美軍一個師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而德軍集歈團軍規模的覆沒比比皆是。
6、二戰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同時軍事援助所有盟國的國歈家,可以看出美國雄厚的國力。
二、因此二戰德軍和美軍差距是很大的,一個是區域性軍力,一個是全球性軍力。一個是低端戰力,一個是高端戰力,一個畸形發展,一個全面發展。
1、德軍有最先進的坦歈克,卻沒有全摩托化後勤體歈系,也沒有相應的現代化後勤體歈系和考慮,甚至無法保證遠在2000公里范圍內的軍歈隊的基本冬季裝備,而美軍呢?強大的後勤,遠渡重洋都能保證充足的後勤。
2、德國空軍一直停留在戰術空軍層面,沒有戰略空中打擊能力,生產不出遠程戰略轟炸機,柏林距離莫斯科只有1600公里,戰術空軍的德軍只能在寒冷的俄羅斯境內作戰,而且寒冷的天氣,飛機都是無法起飛,即使起飛也無法打擊俄羅斯後方的工業生產。而美國空軍呢?例如:登峰造極的B29航程接近6000公里,直接就是對方首都等工業城市下手。B17、B24也是可以直接從英國起飛直接就是轟炸德國、義大利的工業、民生系統的。
3、德國沒有航母,沒有海權,主要依靠潛艇,也沒有強大的海軍陸歈戰隊,而美國呢?龐大的航母,控歈制海洋,強大的兩棲戰艦,強大的海軍陸歈戰隊,強大的海運能力。
所以說美國是玩高端戰力,玩航母、遠洋兩棲入侵、玩戰略轟炸直歈搗對方本土核心,玩空地協同化,玩戰略空運和後勤摩托化補給。德國呢?玩低端,玩坦歈克步兵一步一步推進,玩戰術空軍階段。
因此看看二戰實際情況就看出,軸心國三國被英美海許可權歈制在一定范圍內,無法獲得任何外部的運輸和資源,軸心國三國作為一個工業強國、軍事強國的根本,也就是他們本土的工業、交通、民生、能源生產全部遭到美國和英國的打擊,而美國國內一片祥和,德國挨了英美144萬架次打擊,德國連個美國本土的毛都觸及不了。日本、義大利也是如此,只有挨打的份,只有抵歈抗的份,而無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甚至在南美建立基歈地的能力都沒有,更不要說是打美國本土了。
三、科技方面,美國科學家雲集,包括大量猶太科學家,而德國呢?1933年-1945年,德國大量科技人才流失,而且在這期間德國一共獲得了諾歈貝歈爾科學獎只有4個,而美國獲得了8個,英國3個,其中物理學德國僅僅一個,美國出了6個。
世界科學家雲集英美,特別是美國。
四、經濟方面,美國自1⑧94年以來就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金融中心倫敦、紐約牢牢控歈制著世界金融。
J. 請問美國與德國那個更強大
當然是美國,而且遠遠強於德國。德國國力嚴重瘸腿,目前比較強的是技術實力、工業實力與國民素質,其他很多方面都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