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德國打下了哪些地方
❷ 二戰德國打過哪些海戰
僅說一些值得一提的
1,拉普拉塔河口海戰
太出名,不贅述
2,奧斯陸峽灣海戰
時間:1940年 4月8日
簡述:德軍損失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1艘大型魚雷艇、埃姆登號輕巡洋艦被擊傷。挪威損失2艘海防艇。
3,魯夫騰島海戰(29節的納爾遜沖過來了)
時間:1940年 4月9日
交戰雙方:聲望號戰列巡洋艦VS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格奈森瑙號戰列艦。
(別再給我說「沙恩霍斯特是戰巡」)
簡述:德軍認錯了目標,把聲望看成納爾遜。另,此戰的前哨戰也很有名——螢火蟲撞擊希佩爾。
4,納爾維克海戰——德國驅逐艦的亂葬崗
時間:第一次 1940年 4月10日、第二次1940年 4月13日
第一次德軍損失Z21和Z22兩艘驅逐艦,艦隊司令弗里德里希·邦特准將陣亡。英軍損失,獵人號、魯莽號兩艘驅逐艦,艦隊司令沃伯頓·李上校陣亡。
第二次德軍損失Z2、Z9、Z11、Z12、Z13、Z17、Z18、Z19 八艘驅逐艦全滅。都是被戰列艦蔑戰(HMS Warspite)錘死的。英軍無損失。
==============
5,朱諾行動—— 唯一一次戰列艦擊沉艦隊航母
時間:1940年6月8日
簡述:英軍光榮號航母、熱心號驅逐艦、阿卡斯塔號驅逐艦被擊沉。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被擊傷。
6,丹麥海峽海戰——德棍們的狂歡
本想"太出名,不贅述"的,看到下面有人說錯還是提一嘴
英軍損失: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一炮爆了彈葯庫。此外威爾士親王號重傷。
德軍損失:俾斯麥號輕傷漏油,為之後被擊沉埋下伏筆。
7,瑟布魯斯行動
時間:1942年的2月11日
簡述:歐根親王、格奈森瑙、沙恩霍斯特,三艘船瘋狂穿過英吉利海峽返回本土,奇跡般的基本順利。
德軍損失:格奈森瑙、沙恩霍斯特在最後一刻觸水雷受損
8,北角海戰
時間:1943年12月26日
簡述: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單艦 遭遇約克公爵號戰列艦為首的英軍艦隊(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由於不幸被擊中鍋爐,航速下降跑不掉,沙恩被擊沉。
❸ 二戰中 德國先後打了哪些國家 戰役的名字叫什麼
"白色方案",入侵波蘭.
"威塞演習",佔領丹麥,入侵挪威.
"黃色計劃",入侵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
"海獅計劃"(不列顛之戰),對英進行海空作戰
"楓樹計劃",計劃入侵瑞士,但在最後關頭取消.
巴爾干戰役,與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
"大力神計劃",計劃入侵地中海重要盟軍補給據點馬爾他,最後終止
北非戰役,入侵英屬埃及
"巴巴羅薩計劃",與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一起入侵蘇聯
其中包括:
1.基輔會戰 2.斯摩棱斯克會戰
為初期德國兩場大型圍殲戰
3."台風計劃"->莫斯科會戰
佔領歐洲糧倉烏克蘭後德軍主力向莫斯科突擊的戰役
4.列寧格勒會戰 5.斯大林格勒會戰
納粹德國兩場失敗的戰役,戰爭形勢急轉直下
6.哈爾科夫反擊戰
曼施坦因憑借個人軍事才華拯救全部南線兩個集團軍群的反擊戰
7."堡壘計劃"
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在蘇聯戰場上發動的攻勢,此後德軍陷入被動防守節節敗退.
"胡斯克作戰",北非戰役失敗後德國為防止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登陸進行的作戰.
突出部戰役/阿登反擊戰,德國在諾曼底登陸後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反撲.
❹ 德國打過哪些著名戰役(必須是德國勝利的)在說出主要將領
莫斯科戰役之前在歐洲基本上是全勝,阿拉曼戰役之前北非基本上是全勝
1939年「白色方案」德軍佔領波蘭。
1940年「黃色方案」德軍佔領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
1940年不列顛空戰,德空軍未能擊敗英國空軍。
1941年基輔戰役,德軍圍殲蘇軍66萬人,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殲滅戰。
失敗戰役
1941年莫斯科戰役,德軍未能佔領莫斯科。
1942年德米揚斯克戰役,該戰役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德國黨衛軍的數支王牌師參加了戰斗。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戰敗,33萬人被俘。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德軍未能突破蘇軍陣地,該戰役中爆發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
1944年諾曼底登陸,盟軍解放法國。
1944年德軍阿登森林反擊戰以失敗告終。
1945年柏林會戰,德國投降,蘇軍30萬官兵陣亡
❺ 二戰時德國打過哪些著名戰役
德國入侵法國及周邊小國(比,荷,盧)黃色方案 德國入侵挪威瑞典 德國企圖征服英國的海獅計劃,以失敗告終 空降戰里程碑,克里特島戰役,德納粹傘兵就此退出二戰正面戰場 德國狼群與英國皇家艦隊進行的大西洋海戰 德國入侵巴爾干 德國非洲軍團入侵非洲,德軍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沙"計劃 德國進攻蘇聯而慘敗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 德國企圖奪回戰略主動權的庫爾斯克戰役,以失敗告終 蘇聯發動蘇德戰場具有戰略決定性作用的十大戰役美英加盟
❻ 二戰時期德國打過哪些國家
1、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國不宣而戰,對法國展開閃電戰。5月15日,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即驚呼防線已經被突破,6月10日,法軍魏剛防線又被突破,6月14日,巴黎淪陷,6月18日,法國宣布停止抵抗,6月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國戰役結束。
這場戰役從開戰到結束,只用了六周時間,法國引以為豪的"馬奇諾防線"在德國鐵騎下,不堪一擊,這也讓法國成為了二戰的一個笑話,不得不說,法國雖然號稱是軍事強國,但是在面對德國強大的軍事進攻下,根本體現不出大國的擔當。
2、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丹麥沒有捲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並於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於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當天宣布投降。這場戰役只持續了40小時,這也是德國侵佔歐洲國家最快的時間,這場戰役更加助長了德國法西斯和希特勒的氣焰,對發動閃電戰更加自信。
3、波蘭
波蘭戰役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也成為了蘇聯,德國瓜分歐洲各國的開始,也是二戰最悲催的國家。
4、盧森堡
盧森堡在二戰前已經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由於盧森堡是進攻法國的戰略要塞,這也就肯定了他們即使表示中立也是逃不過德國的侵略的。1940年5月10日,在強大的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進攻面前,盧森堡大公國不戰而降。
5、蘇聯
1941年.6月22日開始進攻蘇聯,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 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
最終因為天氣原因不得不撤退。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當時,德國的軍事能力可以說全世界第一,據說當時德國一天能製造20輛坦克,一個月就能造600輛!德國當時的年產能力是4萬架飛機。可見德國的軍事實力真不是吹出來的。
❼ 二戰時期德國打過哪些國家
1940年7月,法蘭西戰役結束,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孤軍奮戰。這時,希特勒要求英國歸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搶走的原德國殖民地,不再與德國為敵,就可以簽訂和平條約。但新任首相丘吉爾是個硬骨頭,張伯倫的前車之鑒使得丘吉爾看穿了希特勒的陰謀,於是不理睬希特勒的外交伎倆。與此同時,他全力壓制國內的納粹勢力及外部的勸降勢力,動員全國繼續加強防禦,准備迎敵。希特勒幾次勸誘無效後,惱羞成怒,下令制訂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並開始了必要准備:首先組建了飛機製造部,使飛機月產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斗機為470架;其次在全國范圍里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這樣每月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同時還動員盟國培訓並組建部隊。
當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斗機和轟炸機各佔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斗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2:1的優勢。
負責英國本土防空任務的道丁因數量上的劣勢而大傷腦筋。但他們有著秘密武器——英國無線電工程師沃森·瓦特發明的雷達,觀測員可以輕易觀測到己方飛機和敵機出現的確切位置,及時進行調遣。在二戰空中預警方面,用雷達來起到實際效果的,英國是第一家。但誰都未曾想到這么一個帶有天線的「怪物」竟成為阻礙德國實現征服英國計劃的最大障礙之一。更令德國方面不曾預料到的是,英國情報部門已經設法截獲並讀取德國空軍的無線電密碼信件。這給英國戰勝德國起了很大幫助。
❽ 德國參與了哪些戰爭
德國參加過的戰爭第一次是普法戰爭(勉強算,這仗打完建立的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斗爭,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魯士為主體的統一。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同盟國軍民的頑強打擊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
❾ 德國歷史上除二戰外,還有哪個時候發動過打別的國家的戰爭還是僅僅二戰打過外國
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兩國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普法戰爭發生於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企圖保持多年歐洲霸權地位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歷來竭力阻止德意志的統一,同時還想侵佔萊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因而對於普魯士的挑釁,不但沒有迴避,反而迫不及待地向普魯士宣戰,結果招來了戰爭慘敗、帝國滅亡的厄運。 開戰契機普法開戰的契機是西班牙王位的繼承問題。1870年 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親屬利奧波德親王,應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去西繼承王位。法國擔心普西聯合反法,怕他們實力大增,於法國不利,而極力反對。於是,第三國的一項內部事務引發了歐洲兩大強國的爭斗。戰爭一開始就預示著法敗普勝的必然結局。
戰爭成因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企圖阻礙德國統一。在普奧戰爭結束後,法皇拿破崙三世要求俾斯麥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俾斯麥斷然拒絕,並立即把拿破崙三世的這個意圖通知了巴伐利亞國王及南德諸邦政府,從而在南德諸邦造成了恐懼法國的心理。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俾斯麥遂與它們締結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條約。在這種情勢下,只要打一場普法戰爭就可以激發南德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動它們與北德聯邦合並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戰爭經過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在線,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
對法國的影響
1、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共和國的確立 1870年9月4日,當色當戰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連同在色當的法國官兵全部作了俘虜的消息傳到巴黎後,巴黎廣大人民群眾對拿破崙三世統治的不滿,立刻象火山一樣爆發了。工人和小資產階級群眾擁入波旁宮立法團會議廳,要求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共和派議員甘必在市政廳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臨時政府,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從此以後,帝制在法國結束,共和逐漸穩固下來。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當戰役後,普魯士軍隊繼續長驅直入,佔領法國整個東北部,並向巴黎推進。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戰爭已由統一戰爭演變為非正義的侵略、掠奪法國的戰爭。法國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要求普遍武裝人民,抵抗普魯士的侵略,而自稱「國防政府」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害怕武裝起來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爾政府在凡爾賽同德國簽訂了和約,條約規定:法國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賠款付清以前,德國佔領法國6個北方省。 在梯爾也政府進行賣國的同時,巴黎無產階級加強了自己的斗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宮,資產階級政府在巴黎的統治土崩瓦解,巴黎無產階級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勝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3、影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 普法戰爭中,法國對普魯士簽訂屈辱和約,法國賠款50億法郎,加上戰爭損失,總計資金損失達200億法郎,致使經濟發展資本投入不足;又割讓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使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嚴重缺乏;再加上賠款付清以前,德國佔領法國6個北方省,使國內市場進一步狹窄。所有這些,極大的延緩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法國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明顯落後於美、德、英之後。 4、法國的歐洲霸權衰落 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使法國失去了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形成的西歐和中歐大陸的霸權地位,從而使法國的歐洲霸權地位衰落。 5、使法國的對外政策發生變化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法國對德國的優勢地位和潛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並一直想報戰敗之仇,但單靠自身力量,是絕對不能戰勝德國的,這樣法國開始調整與歐洲國家,如英、俄的關系,以尋求盟國的支持,共同對付德國。
勝敗原因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普軍優越的鋼制線膛炮抵消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勢);在毛奇領導下的總參謀部指揮有方
❿ 二戰期間法國和德國都打過哪些仗
戰前法國被稱為歐洲路上第一霸主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佔領波蘭之後,就對西歐虎視耽耽,並開始策劃進攻西歐諸國的作戰計劃。10月9日,希特勒下達了進攻西歐的第六號指令,德國陸軍總司令部隨即開始制定代號為「黃色方案」的進攻計劃!該計劃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史里芬計劃」的翻版,即經比利時中部以法國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
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正式採納了曼斯泰因的建議,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規定,德軍主力將翻越阿登山區,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然後再從西、北兩方向進攻巴黎。在法國精心構築的馬奇諾防線正面德軍,則組織佯攻,牽制當面之敵,等到主力攻佔巴黎,並推進至該防線側後時,再發起進攻,與主力前後夾擊,聚殲當面法軍。
1940年4月,德軍佔領丹麥,並在挪威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德軍統帥部認為進攻西歐的時機已經成熟,准備於5月初開始進攻。此時,德軍從北海至瑞士一線共集結了136個師,其中10個裝甲師和6個摩托化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4500餘架。
龍德施泰德上將指揮的A集團軍群擔負主攻,下轄第4、12和16集團軍,共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由第3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展開於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翻越阿登山區,向英吉利海峽沿岸地區實施突擊,分割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
博克上將指揮的B集團軍群,下轄第6和第18集團軍,共28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師),由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展開於荷蘭、比利時國境至亞琛一線,作為右翼,突破荷蘭邊境防線,佔領荷蘭全境和比利時北部,然後再向法國推進。
萊布上將指揮的C集團軍群,下轄第1和第7集團軍,共17個師(其中1個摩托化師),位於馬奇諾防線正面,擔負佯攻,牽制當面法軍。
德軍在萊茵河地區還部署47個師(其中1個摩托化師),作為預備隊,其中20個師作為各集團軍群的預備隊,聽從於各集團軍群的調遣,另外27個師則作為總預備隊,由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
同盟國一方,法國認為德國在佔領波蘭後,必將進攻蘇聯,進攻法國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後;英國認為自己海軍力量比較強大,因此主要負責對德國實施海上封鎖和戰略轟炸,地面作戰則主要由盟國承擔;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避免捲入戰爭。
由法國總參謀長兼英法聯軍總司令甘末林上將支持制定的,代號「D」計劃,該計劃有兩個方案,如果德軍進攻比利時,法軍2個集團軍和英軍1個集團軍應迅速進入比利時,在比軍配合下,堅守代爾河一線;如果德軍進攻馬奇諾防線,則以1個集團軍依託工事進行防禦,再以1個集團軍為二梯隊,隨時增援。
德軍的進攻從右翼開始,先對荷、比和法國北部的機場猛烈轟炸,奪取制空權。同時,空降部隊在荷、比後方空降,奪取機場、橋、梁、渡口和一些戰略據點。 5月14日,德軍攻佔鹿特丹。15日,荷蘭投降。17日,德軍佔領布魯塞爾。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統帥部以為德軍主攻方向果然不出所料,和上次一樣,還在北面。於是把主力開進比利時,造成後方空虛,正中「曼斯坦因計劃」的圈套,為德軍中路突破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擔任主攻的德軍裝甲機械部隊快速穿過100多公里長的阿登山區。盧森堡國小力弱,無軍事力量可言,當天不戰而亡。德軍前鋒於12日晚抵達馬斯河,比計劃提前48小時。13日下午,在空軍掩護下強渡過河。法軍統帥部此時才覺察上當,但手中卻無預備部隊可調。15日,大批德軍坦克部隊突入北法平原,乘虛而入,直逼英吉利海峽。英、法、比聯軍約40萬被圍困在敦刻爾克海岸地區。
希特勒和德國統帥部對中路裝甲部隊竟能如此迅速挺進,由意外轉為不安,唯恐孤軍深入,遭到側翼攔擊,因此指揮遲疑不決,幾次下令暫停前進,遂使聯軍絕處逢生。英國政府抓住這一良機,從5月26日晚到6月4日中午,不顧德軍轟炸和追擊,在9天之內全力以赴組織渡海營救,終於將包括約22萬英軍在內的336000多聯軍撤到英國(其中5萬由法國海軍撤運)。盡管裝備輜重幾乎喪失殆盡,擔任後衛的4萬法軍也當了俘虜,但是這些撤到英國的部隊卻成為日後反攻的基幹。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6月5日,德軍按照第二階段的作戰計劃移師南下,全面突破法軍防線,兵臨巴黎城下。6月10日,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勝局已定,就趁火打劫,從阿爾卑斯地區向法國進攻,在背後捅了一刀。6月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次日,德軍不費一彈佔領法國首都。15日,馬奇諾防線被突破。17日,剛成立的貝當政府向德軍請求停戰。另一批總數約15萬多的英軍(內含2萬波蘭軍隊)又一次開始大規模撤退。18日下午,最後一批英軍撤離瑟堡。至此,作為整體,英軍全部撤出法國。在法國宣布停止抵抗後,德軍並未停火,只是在馬奇諾防線內外的50多萬法軍被合圍後,才同意與法談判。6月22日,法德停戰條約簽訂。根據希特勒的指令,受降儀式在康邊森林的一節火車車廂里舉行,這里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所在處,如今景物猶存,但勝敗雙方卻換了位置。投降協定規定:法國北部和西部約佔全部領土3/5的主要工業區、巴黎以及海峽和大西洋沿岸均為德國佔領區;法國負擔佔領軍的全部費用;在西南部的非佔領區則由貝當政府統治,政府所在地設在維希。整個法國實際上處於德國的控制之下。在此之前,法國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將軍出亡倫敦,在英國支持下,組織了「自由法國」運動,開展抗德斗爭。1943年5月,成立了包括法共在內的「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並組建成「內地軍」進行抗戰。
其他基本上都是協助美,英的作戰,至於戰役大概只有北非戰役後期,諾曼底戰役及以後的解放法國本土的戰鬥了(不是法國的維希政府,而是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