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德國為什麼這么厲害
在世界歷史上,二戰時的德國軍隊被公認為最強大的軍隊。德軍以一敵眾,面對著英國、法國、美國、蘇聯等眾多大國的軍隊,在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優勢。之所以德國在二戰中這么厲害是四個方面的原因:
1、德國陸軍的閃電戰,在西線戰場上,短短兩個月內,就將強大的法國打垮;在東線戰場上,數月的時間里,德軍將蘇軍隨意地包圍殲滅,蘇軍幾乎毫無反抗之力;
2、德國空軍則是王牌飛行員迭出,王牌飛行員魯德爾一個人摧毀了519輛蘇聯坦克,王牌飛行員哈特曼一個人摧毀了352架敵機,戰果累累的飛行員在德國空軍中比比皆是;
3、德國海軍則以潛艇為發展重點,U形潛艇的狼群戰術戰果輝煌,聞名世界,成為大西洋上所有軍艦船隻的夢魘。
4、在戰爭動員上,希特勒將大量無業人民征為士兵,並且把最大的福利給了軍隊,這樣的話很多德國年輕人都願意當兵。
2. 德國二戰為什麼輸了
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手太強了,也可以說德國及其盟友實力不足。二戰爆發後,德國席捲歐洲,法國舉旗投降,英國落荒而逃,大半個歐洲落入德國人手中。蘇德戰爭前,德國已經儼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整合大半個歐洲資源後的德國,其工業和經濟實力已經直追美國。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德國甚至完全壓倒美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科技和軍事強國。如果單挑,沒有一個國家是德國人的對手,即使美蘇英三大強國聯手,也打了好幾年才憑借雄厚的國力和豐富的資源耗死了德國。
相關信息:
美蘇英是當時世界最頂級的三大強國,任何一個拉出來都比日本和義大利強出一大截,甚至可以說高出一個檔次。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而且遠離戰火,可以說占盡了便宜。當其他參戰國打得一團糟的時候,美國人悠閑地利用來自南美、加拿大等地源源不斷運來的資源組織著生產,其工業實力無可匹敵。
美國大兵吃著牛肉罐頭,嚼著口香糖,開著吉普車到處亂竄,美國人打仗根本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直接拿彈葯堆就可以。美國人的物資不僅供應美國軍隊,而且供應其他盟友。
3. 德國當時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集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3)二戰德國為什麼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
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4. 從經濟方面解釋一下,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進攻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戰火迅速波及全世界的主要國家,最終結果慘烈,9000餘萬人傷亡,主戰場歐洲被打成一片廢墟。關於二戰爆發的原因有的說是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的野心,有的說是嚴苛的《凡爾賽和約》留下的怨恨,但從經濟角度考慮,當納粹黨掌握德國權力,希特勒執行新的經濟復甦政策開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但是希特勒的經濟政策是有極限的,首先德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造成了巨額的財政赤字,而財政赤字不可能無限的擴大下去;其次經濟發展過於依賴出口,而因為貿易保護政策,德國商品很難打入英美等國勢力范圍和殖民地,市場有限;最後為了解決失業人口,刺激經濟發展,德國軍工生產擴大了7倍,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佔用了大量資源。說白了到1939年,德國經濟缺乏支持繼續發展的市場和資源,當時的德國經濟就像一個橡皮筋,越扯越長,但沒有新的橡皮筋加入,最終總有拉斷的時候。而市場和資源沒人會免費給你,只能去搶,戰爭機器一開啟就停不下來了,搶到資源就繼續擴軍,擴軍後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去維持還得接著搶。
回顧納粹德國的侵略過程,對於市場和資源的爭奪一直伴隨其中。1939年波蘭戰役,德國奪回了重要的農業產區;1940年4月挪威戰役,德國是為了保護瑞典的鐵礦石運輸線;1941年4月南斯拉夫、希臘戰役,德國為了保護重要的石油來源,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1940年5月法國戰役,德國奪回了礦產資源地阿爾薩斯和洛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在進攻莫斯科的關鍵時刻,希特勒抽調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給南方集團軍群,用以進攻蘇聯的主要糧食、石油和煤炭產區。而每攻佔一個國家,德國的產品自然隨之充斥該國市場。
經濟發展沒有捷徑可走,所謂的捷徑帶來的都是災難!二戰爆發之前的德國、義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國家幾乎都是走的相同的經濟模式,大力發展軍工製造畸形的經濟繁榮,然後在危機爆發前對外侵略掠奪滿足自身發展。二戰9000餘萬人傷亡、5萬多億美元經濟損失到今天依然觸目驚心,這個代價過於慘痛了!
5.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與反法西斯同盟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6. 二戰德國為什麼如此強大
1、納粹上台後建立了一種統制經濟的體制,在這一體制下,德國可確保將有限的資源集中用於戰爭,但值得說明的是,至1939年,德國大部分戰略儲備仍不及預期。
2、德國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軍隊高度團結,且德國本身軍國主義濃重,大量名將涌現,且復仇情緒極重。
3、德國的閃電戰是德國在戰爭初期傲視歐洲的資本,准確地來說,是德國用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和快速的陸軍和空軍兵團協同作戰打蒙了整個歐洲。且德軍裝甲化水平頗高。
4、美蘇初期的不幹預。蘇聯當初想禍水西引,因此在初期未太過防備突襲。美國則不願干預歐洲事務,一直在幕後,兩國參戰後,德國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但在此之前,德國真正的對手只有英法。
7.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呢
《凡爾賽條約》是導火索:
由於資本主義帝國之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發展不平衡而導致了一戰。一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告終,戰後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戰敗國的懲罰,最後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可謂是無比的苛刻。
英美法大國的姑息容忍: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在二戰前夕,英美法等大國推行綏靖政策,扶植戰敗的德國和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對他們的侵略行為姑息容忍,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妄圖將禍水東引至蘇聯,坐收漁利。最終導致德國加快侵略別國。
8. 德國發動二戰的起因和目的分別是什麼
1、起因: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2、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二戰後初期,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
9. 二戰德國為什麼戰敗
其實要說根本原因,我也認為是德國根本沒有統治歐洲的資源和實力,二戰能打到這樣已經實屬不易。坦率地說,在41年春天以前,希特勒在戰略上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至於希特勒在軍事上的具體錯誤:1.在敦刻爾克給了30萬英國人一條生路,這30萬人日後對於保衛不列顛島和開辟第二戰場有很大的意義,2.在沒有擊敗英國的情況下發動蘇德戰爭,3.在1941年春天幫助義大利掃盪巴爾干半島和希臘,從而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如果提前一個月入侵蘇聯,蘇聯的歐洲部分十有八九將落入德國手中。這也是日後數個東線錯誤的導火索,4.在中央集團軍勢如破竹之時,將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南北分兵支持南北集群進攻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導致台風計劃至十月底才重新開啟,此時已是隆隆寒冬,德軍強弩之末。莫斯科不能拿下,蘇聯人才能緩上這口氣,5.將南方集群分為AB兩個集群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邊兵力不足,分身乏術。
至1943年一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失利後,德軍失去最後的精銳保盧斯元帥的第六軍團,德軍已無戰略進攻的實力,至此失敗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