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國人到中國旅遊,吃中國菜還是西餐
如果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是選擇吃每天都能吃到的食物還是當地的特產,首先還是要嘗嘗鮮,要是不習慣再吃本來喜歡的,那外國人也一樣。
對於我們中國的外賣,網上也有外國人評論道:這簡直不敢想像,你坐在家裡只需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不一會就有外賣小哥敲門,超級方便。
在評論街頭食物的時候,有外國人說:在我租住的小區門口就有賣早餐的地方,如此方便在美國是不敢想像的,而且食物非常便宜,一個肉餡包子還不到一塊錢,我特別喜歡喝他們袋裝的豆漿,剛開始我覺得這樣會致癌,但是他們都是這樣裝的,而且並不會引起食物變味。老實說我感覺豆漿比咖啡好喝,並且我對豆漿已經上癮了。
還有法國人說:在沒吃過中國菜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我們法餐是很厲害了,可當我來到中國的時候我才知道法國菜比起中國菜來說簡直就是別墅和盧浮宮做對比,差距太大。
② 德國人都有什麼飲食特點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國人愛吃豬肉,也喜歡自己養豬。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盡管區內處處是高樓大廈,然而居民都在大樓之間辟出一個個養豬場,每年都僱傭屠夫宰殺自家養的豬,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的啤酒如同汽車、電器、足球一樣,舉世聞名,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③ 德國人在飲食方面有什麼特點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晚餐很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碟子、杯子和刀叉。
④ 外國人到中國一般喜歡吃什麼菜
給你找了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
盤點外國人最愛的十大中國菜
有沒有每次和老外出去吃飯不知道點什麼的童鞋。有木有?
我們公司有個客人不吃豬肉,N難點,每年到她來吃飯,我就不知道怎麼點菜,並且那時候腦子短路,菜得英文名一個也不會,所以這次努力找了資料如以下,如附件,希望大家能幫忙探討下。
最受外國人歡迎的前十名中國菜中糖醋裡脊、宮保雞丁和春卷分列前三位,麻婆豆腐、餃子緊隨其後……
第一道:糖醋裡脊 Sweet and Sour Pork
這道菜排第一位不奇怪,酸甜混合的味道加上明亮鮮艷的外表,任誰都無法拒絕。有人答案里寫著Sweet and Sour Chicken(NO PORK),看來這道菜在國外已經很好的被改良了。
第二道:宮保雞丁Gong Bao Chicken
這道菜在來自不同國家的回答者的答案中都有被提出,在中國它也是很多人吃飯必點的經典。
第三道:春卷 Spring Rolls
這道菜被外國朋友選出來是在情理之中的,從中不難看出中國點心尤其是廣式小吃在外國人心中的影響力。
第四道:炒飯 Fried rice with egg
相傳在一次國事訪問中,李鴻章命令他的廚師做一道中國人喜歡吃、洋人也喜歡吃的菜餚。聰明的廚師直奔廚房,挽起袖子便做了款炒飯。這款雅俗共賞的美食得到了各國外交官們的稱贊,而李中堂也因此風光不少。
第五道:麻婆豆腐 Ma Po Bean Curd
可能沒有哪個菜系能像四川菜那樣把辣用到極致。川菜目前的地位也就因為一個辣字。西餐自然沒有辦法超越,外國人只有邊吃邊贊嘆的份兒了。
第六道:餃子 Dumplings
中國有一句話:好吃不過餃子。足見餃子在中餐中的分量。而且餃子餡料的變化眾多,囊括了中國文化精華,自然也是外國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國的一道菜了。其實鍋貼在國外也很受歡迎,其中道理應該和餃子有很大關系吧。
第七道:餛飩 Won ton Soup
西餐的麵食中絕對沒有那麼細致和清爽的做法了!
第八道:烤鴨 Peking Duck
因為它非凡的名氣和悠久的歷史,所以是所有到了中國的外國人都會想吃的一道菜。
第九道:炒麵 Chow Mein
當國外的朋友寫出Cantonese Chow Mein的時候我當時都沒有反應過來,明白之後不得不佩服廣州人的確在改變外國人的飲食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
第十道:腰果蝦仁 fried shrimps with cashewnuts
蝦仁營養豐富,肉質松軟,易消化,與腰果同炒,對於保護心血管系統,防止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而吃起來蝦仁滑嫩,腰果酥脆,中外食客怎能不愛點呢?
⑤ 我想知道一些關於德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的習俗,大家幫幫忙吖~~~~
德國人請客很大方的,而且走的時候還要送客人好多的東西,絕對一管到底,至於中國嘛,大家都是中國人,自己還不了解自己?呵呵
⑥ 中國喜歡吃哪幾類外國菜/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菜
外國人品中菜之文化篇
本月中旬,第101屆中國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將在廣州開幕。屆時城中將迎來世界各地的友人。廣交會也為廣州的餐飲業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的平台,廣州餐飲業目前正摩拳擦掌准備大顯身手。
通過外國人的味覺來感受「食在廣州」,會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在此,記者邀請幾位外國朋友開始了一段「覓食旅程」。從火鍋到點心,從新派粵菜到雲南小吃,外國人品中國的美食,到底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Kimberly Barteau:美國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
我覺得廣東人做菜用的調料比較少,好像每道菜都是用那幾種,但是在美國我做菜的時候,會放一大堆調味品。不過盡管調味料少,粵菜味道卻不會平淡。我還發現這里的食物很多是用明爐煮的。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用烤爐煮食。我常烤制食物因為覺得會沒那麼油膩,而且做起來也很方便,把食物扔到烤箱里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了。當然明爐煮食速度比烤箱要來得快,做飯的時間也縮短了。
不習慣吃排骨
讓我說出中外食物的差異很難,因為他們的差別實在太大了。如果實在要說有什麼不習慣吃的食物,我會說是「排骨」。在美國我們吃「骨頭」,通常指的是一整條牛肋骨或者是一隻雞腿,我們是直接用手吃的。但是在中國,骨頭都被剁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上面的肉也是小小片的,還要用筷子夾起來吃,我練習了好多次才能把它夾起來,我喜歡把它叫做「肉味的骨頭」,吃起來真需要技巧啊!
烹飪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國,澱粉、蔬菜和肉類組合在一起才算完整的一頓飯。在美國,我們認為一塊批薩或是一碟意粉都可以是一頓飯。我們確實不太喜歡吃蔬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膳食並不平衡。因此,很多人會跟隨減肥的潮流,僅僅吃蛋白質和蔬菜,或者根本不吃。但在中國的餐桌上卻常是分好類的一碟碟菜餚,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食物。
很多中國家庭都擅長烹飪,煮好以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感覺很溫馨。而我在美國的時候,煮東西通常是和朋友們在一起,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廚藝不錯,所以很喜歡在朋友面前展示。但到中國一看,烹飪只是被人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很謙虛地把它完成了。
講究食材新鮮原味
因為聽說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美味,所以Jorg決定先到華南工作。
Jorg Steinke:德國人,工程師
我來自德國慕尼黑,過去16年都在亞太地區工作,曾經在紐西蘭和日本居住過。我很喜歡旅行,來中國旅遊時被這個國家吸引,因此決定留下住幾年,多了解一些這里的人和文化。來之前聽人說過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美味,所以就決定先來華南工作。
用餐方式不一樣
中國的飲食和德國的飲食在某些方面是類似的,德國人的飲食也很豐富,我們喜歡吃肉類、蔬菜和土豆。不過在上菜的方式上是不同的,德國人一起去餐館吃飯,會各自點自己的食物,大家是分餐制的,食物上桌的時候就已經分好在各自的盤子里了。像中國人這樣,把食物都放在一起,大家自己夾的情況不太常見。當然,在德國食物的分量也要大一些,每個人只要點一道菜就夠了。在中國,可能因為大家習慣分享彼此的食物,食物的分量也較小,一頓飯是由好幾道菜組成的。
德國菜是各個地方菜系的大融合,比如燉牛肉是東部的,意粉是南部的,還有法式風格等。中國菜卻有著許多的分支,各個地方菜系的差異更為明顯。因此,從菜牌上就可以看出,一個類別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菜餚。有人告訴我,中國人去餐館吃飯的時候,甚至會跟服務員說某道菜要如何烹飪。但是在歐洲,我們通常會遵照大廚的風格,菜餚的烹飪方法都是定下來的。
調料和醬汁種類多
德國一些常見菜餚的味道很好,但同時它們的烹飪方法也比較容易。但是在中國,做一個簡單的面條湯——比如擔擔面,卻用了不勝枚舉的調味料和醬汁。因為調味料實在太復雜,我自己在家根本就不會想動手去做。
中國的主食是大米、面條,可是卻有數不勝數的麵食品種,像煎呀、擀呀、卷呀什麼的,各種技術和風格的結合,讓人驚訝不已。我覺得海鮮在中國菜里的地位也很重要,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菌類味道也很不錯。
食材的選擇在中國也是很不一樣的,中國人很強調食物的新鮮度。在歐洲,很多食材都是預處理過的,烹飪前可能是從冷藏過的。但是在這里,很多食材都是新鮮的。其實這樣挺好的,因為廣東氣候炎熱,可以避免因保存不善導致的食物中毒。
最愛廣東功夫茶
個人而言,我很喜歡廣東潮州的功夫茶,一壺茶就能感覺地方的文化,而慢慢地享受茶和美食,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就像德國人所說的「Gemuetlichkeit」(享受生活)。
來源:http://www.scccjm.com/Get/chuancaiwenhua/13264544.htm
外國人怎樣請客吃飯:中外飲食習慣比較
長江網訊 媒體報道:中國出訪者在世界各地旅遊,其吃喝排場之鋪張、浪費之巨大、席間之喧嘩嘈雜,令外人咋舌。由此比較我們的出訪人員在國外「吃請」的情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各國民俗、民情。可供我們今後在飲食方面提高國民素質的參考。
美國人請客
有一次美國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請中國訪問學者吃飯。當時,電話說參議員要約一個方便的時間,請她共進午餐,並約定派專車來接。約會前夕,秘書來電話,說是為了訂明天參議員的午餐,希望知道她選擇哪種三明治(他報了幾種名字;無非是火腿、火雞、乳酪、牛肉……),語氣十分慎重而客氣。次日,參議員的司機如約來接客人。那司機滿頭白發,態度和藹,禮貌周全。到達後,秘書已在門口迎接,這位中國訪問學者是惟一的客人,榮幸地受到了貴賓待遇。不過吃的內容,真的就是一盤事先預訂的三明治和少數幾樣供選擇的飲料。原來生活簡單樸素、飲食節制,是那位參議員一貫堅持的原則。
一般說來,美國人對請客吃飯比較隨便。約會交談經常約在午餐時,因為這樣比較節省時間。地點大多在本部門餐廳,豐儉不一,大體適中。
英國人請客
一次,中國學者去訪問劍橋大學的一位教授,時間約在下午4時。但是到劍橋後,那位教授說,他要主持一場報告會,而報告會臨時提前了,因此在會前談話時間太短,如願意,可以參加報告會,以後再同他討論。會後,那位劍橋教授又說,他按計劃要請兩位報告人吃飯。飲食非常簡單。
在倫敦一位「中國通」請吃飯,他是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資深教授。他常去一家中國餐館,凡有中國朋友來訪大多請到那裡。他一進去就用廣東話點菜,菜餚相當地道,但是「少而精」,七分飽而已。
到了蘇格蘭和威爾士,訪問對象也是大學教授,不但被請吃飯,而且頗為豐盛。那位教授曾在美國留學,說是受了美國人的開朗性格的感染,決心要改變英國人的矜持作風。
法國人請客
到法國,交談幾乎都是在飯桌上進行的。法國的食文化與中國齊名,文化人對於美食的愛好,也跟中國有共通之處。巴黎每一條街都餐館林立,門面多半不大,但裝潢各有特色。那些教授幾乎每人在附近都有自己經常光顧的餐館,不同檔次、不同規模,菜幾乎沒有重樣的,都精緻而可口。而且每人都是點菜行家,知道各家餐館的拿手特色,所謂「少吃滋味多」也。有時談得投機,意猶未盡,接著再到另一家咖啡館喝咖啡,又是一番情調。然而說話聲都很輕微,餐廳不見大聲喧嘩者,更從不暴飲暴食。
中國人在德國餐廳
我國一代表團訪問德國,我駐德機構為歡迎國內客人,在飯店設晚宴招待。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點的菜比較多些。
代表團用餐時,鄰桌有四位德國老太太也在用餐。每上一道菜,服務員即為她們分成四份,吃完了再上一道;所上的菜都這樣分吃完。同時,她們也注視著我國代表團的餐桌。
我國代表團吃完飯將離開,四位老太太走了過來說話了。由於我方不懂德語,無法交流。後來一位老太太講了英語,才有人聽懂了她們的意思:說還有那麼多菜未吃完,剩下得吃光才能離開。我方成員向她們解釋:飯菜已付錢,而且也吃飽了。
她們還是不依不饒,而且有點惱意了。其中一位老太太打了電話。不一會,來了四位穿制服的人,對於我方開了50馬克的罰單,理由是:浪費資源,違反了本市法律,按章處罰。(見《現代女報》所載)
上述這些事實說明:現代發達社會是節約型社會,歐美公民的節約意識都很高;歐美公民都自覺遵守法律,並且互相監督和幫助。
中國人在加拿大訪友
在加拿大,人們在各種公共場所交談都是輕聲細語。幾百人在自助餐廳用餐,沒有人大聲喧嘩,飲酒時不勸酒、不鬥酒,尊重各人的意願。比起目前中國人請客吃飯時的喧鬧、大聲說話、強迫似的敬酒、勸酒、拼酒、斗酒甚至發酒瘋,實在令人臉紅。
加拿大人真正做到助人為樂。公寓有兩道玻璃大門,每次進去,只要裡面有人,他們就會主動為我開門。大學生在餐廳打工、端盤子、洗餐具等,並不覺得沒面子、失身份。服務員和顧客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禮貌待人。住了半年多,未見有吵嘴和打架的事情發生。
(以上根據幾位中國訪問學者提供的資料)
對於中國人的飲食招待難以理解
到過我國的許多外國朋友普遍表示:對於中國人招待飲食過度的習慣難以理解。有位外賓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他的感想——
當中國朋友邀請我們吃飯時,女主人指著一桌快要放不下了的豐盛菜餚對我說:「今天沒什麼好吃的,大家隨便吃點吧!」「天哪!」我當時想,「這么多美味佳餚還說『沒什麼好吃的』,那麼『好吃的』又該是什麼呢?」原來,這類謙辭是開始吃飯的提示,當然也是源於中國「謙虛是一種美德」這樣一種優良傳統吧。
原文網址:http://www.scccjm.com/Get/chuancaiwenhua/211159615.htm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⑦ 德國人怎麼吃飯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所以在德國,任何一個中國人做的飯都能香倒一片德國人,以至於「樑上君子」不偷財物「偷」食物。
有一次我把頭天晚上吃剩的雞蛋炒洋蔥放在桌子上。上課前我打電話給宿舍管理處,讓他們派個人給我換換地毯。當一個工人來以後我就去上課了。走在路上我想起書本沒帶,忙折回取書,推門一看,那位老兄正撅著屁股,一邊幹活一邊用嘴忙不迭地叼盤子里的剩菜。看見我進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沖我嘿嘿一笑,說了一句:「味道好極了。」看見德國人這么喜歡中國菜,見吃忘義,我雖然挨了「偷」,心裡還是美不嘰嘰的,忙給他個台階兒下,說:「很高興聽您這么說,請繼續享用吧!」說完我就走了。晚上回來一看,「掃盪行動」還真徹底,盤子給舔得能照人影。
德國人不會吃,首先表現在他們做飯上的「本本主義」。如果菜譜上寫著麵粉放200克,他們絕不放210克。所以德國人家的廚房裡配備著大大小小的量杯和天平稱,外加一個鬧鍾。你要進他們的廚房,還以為一不留神進了實驗室呢。煮個雞蛋吧,德國人也得上好鬧鍾,時間長了怕煮沒了營養,時間短了怕不熟,蛋要煮得黃軟而不稀,要恰到好處。所以德國人吃雞蛋不能像咱們中國人一樣剝皮吃,而是把蛋放在一個像小酒盅似的蛋杯里,先用刀把蛋攔腰「斬斷」,然後用小勺挖著吃。或者乾脆來個煮蛋自動化,買個煮蛋機,到時它會准時斷電。我做的餃子香,連樓下的德國同學都來找我「取經」。還沒等我「傳經」,她先跑回去拿來了筆和本,我告訴她餡里放什麼,面怎麼和,可這絲毫幫不了照「本」做飯的德國人的忙,她非問我面、肉餡、味精、鹽、油和菜到底放多少克,水放多少升,我說要那麼准確干什麼,你是做飯又不是搞科學配方,她說否則沒法做。
咱們中國人既要吃得有營養,也得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德國人只吃科學與營養,不但蔬菜常常生著吃,有時連肉餡也生著吃。他們從專門商店裡買來新鮮且衛生的生肉餡,往裡撒點鹽和番茄醬之類的東西,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了。菜花不能生吃,就放在白水裡煮煮,然後再放點什麼作料就算完了。因為德國人不怎麼做飯吃,所以學生宿舍的公用廚房差不多都是被中國學生「壟斷」著。德國人總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來燒飯,而且燒飯時間比吃飯時間要多好幾倍。他們寧願坐在飯桌旁邊吃邊侃,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鍋灶旁。
咱們中國人吃飯重「內容」而輕「形式」,只要味道好吃,管他盛飯菜的碗、碟是什麼材料什麼形態呢。德國人正經八百吃飯時吃的東西很一般,「行頭」可不能馬虎。喝啤酒有啤酒杯;喝香檳酒得換上香檳酒杯;飯前餐、正餐和飯後點心都各有各的盛器,吃頓飯還不夠看換餐具的。請客人吃飯,餐桌布最好是中國剌綉的,刀、叉最好是銀制的,主人的盛情盡在精美的餐具中。咱們中國人吃飯要的是氣氛,碗碰著勺,杯子碰杯子,觥籌交錯才透著股親熱勁兒。在德國人家裡作客您就得悠著點,刀子叉子您得小心拿,輕輕放,別奏「刀叉交響曲」。吃得香了您也別吧唧嘴或嘬牙花子,在德國人家裡吃飯得正襟危坐,吃的是規矩。我呢,在德國的飯局不多。因為老請吃,我財力不夠;老吃請,我「吃的修養」不夠。好在德國人做什麼事不以吃開道。
⑧ 請外國人吃中國菜注意什麼,點哪類菜
主要還是要問下客人想吃什麼吧,我的客戶很奇怪,有的喜歡吃海鮮,他們說在歐洲海鮮只有貴族才經常吃的;還有的客人(女的)不知道是不是要減肥,一定不吃肉;有些客人說一吃中國的食物就胃不舒服,還是比較偏愛西餐.....所以呢,還是問下客戶想吃什麼比較好,而且問下,感覺主人也比較重視客人....我是這樣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