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展經濟的起源與發展歷程是哪些
1890nian
Ⅱ 為什麼說萊比錫是「博覽會之城」
德國薩克森州城市。位於萊比錫谷地中央,魏斯埃爾斯特河、普萊瑟河及帕斯河的匯流處,其中魏斯埃爾斯特河流經市內。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約56萬 。1015年作為要塞首載於史冊。1160年建市。地處歐洲重要商路之上,中世紀起即成為商業中心,20世紀初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染料及橡膠生產興盛。印刷出版業淵源甚早 ,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書在此問世 ,500 多年來一直是德國印刷出版業中心。市內書店林立,素有書城之稱。手套及樂器製造業久負盛名。交通發達,為鐵路樞紐。為科學文化名城,設有卡爾·馬克思大學及音樂、戲劇、美術、體育等學院和薩克森科學院、地理與大地生態學研究所等。擁有各類圖書館 250個 ,其中有歐洲最大的教育圖書館科曼尼斯圖書館 。具有800多年歷史的萊比錫國際博覽會每年春 、秋兩季舉行。市內德意志哥特式的古建築保存完好。街道呈環形-輻射狀結構。
萊比錫 (德語:Leipzig; 索布語/波蘭語:Lipzk) 是德國薩克森州最大的城市,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位於薩克森州萊比錫盆地中心。它的古稱是Lipsia或Lipzk,來源於斯拉夫語Липа,意思是「酸橙樹」或「椴樹」。歌德稱它為「小巴黎」。
面積:297.61 平方公里
居民:493,052 (2001年12月31日)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
3 氣候
4 人口
5 名勝
6 交通
7 經濟
8 教育設施
9 友好城市
在1015年的一個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萊比錫城堡」的名字。1165年這里建立了一個市場。這個日期現在被認為城市的建城日,以後每年都要舉行兩次大的商業性集會;1268頒發的特許狀,使萊比錫集市更加規范化,成為博覽會的雛形。
1409年,萊比錫大學成立,萊比錫開始了成為出版業中心的的發展歷程,此後又成為1912年建立的德國國家圖書館的所在地。從1497年起萊比錫被允許開展博覽會。150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下詔,規定萊比錫周圍15德里的范圍內享有集市優先權。從此萊比錫的貿易集市地位日益突出,最終發展成今日世界聞名的博覽會之城。萊比錫圖書博覽會是世界最大的圖書交易及博覽會之一。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1723年至1750年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工作。
1813年,萊比錫成為拿破崙戰爭中著名的萊比錫戰役(又稱「民族戰役」)的主戰場,拿破崙的軍隊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的聯軍擊敗。為紀念這次戰役100周年,德國於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戰紀念碑」(de:Völkerschlachtdenkmal
萊比錫曾經是德國第一條長途鐵路的終點站,該鐵路建於1838年,從萊比錫到薩克森首府德累斯頓),萊比錫後來成為中歐鐵路運中的重要樞紐。萊比錫車站的建築也享有聲譽,現在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客運車站。
1863年,斐迪南·拉薩爾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的第一個工人政黨——全德工人聯合會(Allg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920年代,法本化學康采恩在萊比錫附近的洛伊納(de:Leuna)建立了龐大的化學及石油工業綜合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萊比錫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軍第60步兵師佔領。
從1952年到1990年,萊比錫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專區的首府。1989年爆發了針對昂納克政權大規模的群眾抗議活動。德國統一後,萊比錫發展十分迅速,現在居民已超過五十萬。
萊比錫是申請主辦2012年奧運會的城市之一。
名勝
Image:Leipziger Rathaus (Frontansicht).jpg
萊比錫老市政廳老市政廳(<noinclude>):最初建於1556年,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現存者為戰後重建。內部現為萊比錫歷史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德意志圖書館(<noinclude>):建於1913年,收藏自那時以來的全部德文書籍,現藏書超過800萬冊。
托馬斯教堂(<noinclude>):該教堂以巴赫精心培養的托馬斯合唱團及巴赫的指揮而聞名。1723年-1750年,巴赫在此擔任管風琴師兼合唱指揮。他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這里首演。
巴赫博物館(<noinclude>):展品有巴赫的樂譜手稿和當時的樂器。
格拉西博物館(<noinclude>):也稱樂器博物館,是建於1925-1929年間的裝飾藝術風格(<noinclude>)的建築。含3家博物館,展品有3000件16到19世紀的樂器。
尼古拉教堂(<noinclude>):是萊比錫最大的教堂。初建於1165年,是羅馬式和後期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教堂內椰樹狀的巨柱和天花板充滿濃郁的異國風情。1989年前民主德國的革命發源於此。
新音樂廳(<noinclude>):著名的萊比錫音樂廳交響樂團就設在這里,1981年落成。
印刷與藝術博物館(<noinclude>):原為帝國法院裁判所,展品有2700幅油畫和750件雕塑。涉及到的作家有倫勃朗、魯本斯和丟勒等名家。
交通
市內交通有軌電車(Strassenbahn)、公共汽車(Bus)、城郊列車(S-Bahn)等。主頁
經濟
萊比錫以機械製造業 展會業 印刷為主。
2002年後,保時捷(Porsche)和寶馬(BMW)這2大汽車業巨頭將工廠遷入萊比錫。
教育設施
大學
萊比錫大學
萊比錫科技,經濟,文化大學
名稱: 博覽會之城--萊比錫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地理
欄目關鍵詞: 科普知識
內容
內容
Title 博覽會之城--萊比錫
萊比錫是德國的著名城市,北距柏林165公里。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
萊比錫街頭萊比錫地處中歐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紀就是東西方貿易中心。1170年開始出現商業性的集市,這便是萊比錫博覽會的前身。15世紀,萊比錫博覽會已成為歐洲各國商品交換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博覽會的大部分設施被毀,商品交流一度停頓。戰後在1946年又恢復舉辦。萊比錫博覽會的展室面積共達35萬平方米,每年舉辦兩次:3月份的春季博覽會,以工業產品和綜合性產品為主;9月份的秋季博覽會,重點展出輕工業品和各種消費品。
萊比錫還是一個有名的「書城」。早在15世紀初,這里已是德語地區的出版印刷中心。現在,萊比錫已有100多家設備精良的印刷廠,印刷質量舉世聞名。在全市60多萬居民中,從事印刷業的職工就達二三萬人。自1914年以來,萊比錫每年定期舉行國際書籍展覽會。國際書展在市中心展覽大廈舉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書商和出版社都雲集於此,參加展出。
萊比錫的居民酷愛音樂,差不多都會拉小提琴等樂器。這里是德國音樂會的發源地。
「萊比錫」一詞在古斯拉夫語中,意思是「種有菩提樹的地方」。市區,郊外,濃郁的菩提樹處處可見。每當鮮花盛開季節,滿城花香陣陣,沁人心脾。除國際博覽會外,城內還有古皇宮、列寧舊居、季米特洛夫博物館、萊比錫動物園等名勝古跡。
Ⅲ 為什麼德國萊比錫被稱為是博覽會之城
12世紀兩條著名橫貫歐洲的大商道在萊比錫交匯,無數商賈名流聚集於此,催生了蓬勃的商業。
從1165年起,這里就開始舉辦商業集會,商人們背著貨品,紛至沓來,參加一年三次,每次維持十天的集市,租賃附近倉庫存放貨物,足見800年前就已經頗具規模!積極的商業氛圍也拉動了其他產業,比如酒店業,萊比錫古老的好酒店可不少哦!
近年來新建成的萊比錫新博覽會區是當前世界最現代化的博覽會區。除了眾多的工業博覽會外,萊比錫圖書博覽會尤其著名。
Ⅳ 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但為什麼現在發展成世界強國
德國人口多,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工業早完了,由於德國人精益求精的性格讓他們的工業產品在世界上很受歡迎,因此德國有很多工廠,德擁有工業體系比較健全,加上人口多,還有歐洲大多國家的幫助,一個國家的強盛和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關系。
Ⅳ 為什麼那麼多的會展都在德國舉行
德國的會展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它擁有許多會展城市,比如漢諾威、法蘭克福、科隆、杜塞爾多夫等等。而且每個會展城市都有大型的會展公司,他們多數在世界上排名前十。
會展在中國的發展時間也就20多年,但在德國卻有幾百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紀,因此它有堅實的基礎。而且德國位於歐洲中部,交通發達,便於展會的召開。
其次會展主要以商業對商業的為主,因此多以工業為主題。德國的工業發達,也因此成為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德國擁有很多展會場館,其中漢諾威會展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加之他們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得他們的辦展更專業,服務更周到。
Ⅵ 德國成為世界旅遊大國的原因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 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 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佔地290公頃,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了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台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 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廊,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築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亭前矗立著一隻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
Ⅶ 為什麼說歐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展覽業的發源地
歐洲展覽會的質量、貿易效果和辦展水平都高於其他地區,基上代表了當今世界展覽業發展的最高水準。而且,細微之處比較,歐洲展覽會在辦展方式和展覽會風格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點。
一、展覽會數量和規模的角度比較,歐洲的展覽會明顯地具有數量多、規模大的特點。據統計,每年在歐洲舉辦的貿易展覽會約佔世界總量的60%,而且歐洲展覽會展會規模巨大,參展商數量和觀眾人數眾多,絕大數世界性「航母」級超大型和行業頂級展覽會都在歐洲舉辦。
二、從歷史的角度比較,歐洲當之無愧是世界展覽業的發源地,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而且對歐美展覽會歷史淵源的考察,還可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歐洲展覽會比北美展覽會具有更強的貿易性。
歐洲的展覽會是從中世紀的「周市」發展而來,如古羅馬地魚市、米市、油市等,都是專門為買賣雙的交易活動作為辦展的宗旨,因而歐洲的展覽會一直具有很強的貿易性。
三、從國際性的角度分析,歐洲展覽會比北美展覽會更具國際性。
四、從辦展模式的角度分析,歐洲和美國展覽會分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存在德國式(或稱歐洲式)與美國式兩種方式的差別。在歐洲,展覽會在普通市民近乎家喻戶曉。
五、從具體的辦展方式和展覽會運作方式的角度比較,歐美展覽會在展區劃分與展位分配、展台設計與展位搭建、展品運輸與報關、展館現場勞務提供出租用以及展位租金收費標准和展期安排等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別,呈現出不同的辦展風格和特點。
Ⅷ 請問德國會展業的發展如何
國際會展業的發展趨勢及借鑒
摘要:發達國家的會展業已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我國在積極借鑒國際會展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的同時,應該根據自身特點明確政府定位,為會展業的發展創造條件;整合會展資源;增強展會國際化程度;
促進我國會展業快速與國際接軌。
關鍵詞:國際會展業;會展經濟;經驗借鑒;中國會展業
一
、
國際會展業發展概況
歐美是國際會展的主要發達地區。歐洲會展經
濟歷史悠久,整體力量最強、規模大、國際化程度
高、專業性強。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義大利、
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根據德國貿
易展覽協會(AUMA)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5
年,歐洲超過l0萬平方米的展覽場館有24個,其
中僅德國就有9個。德國被譽為世界展覽王國,每
年舉辦約130個國際性貿易博覽會,凈展出面積
690萬平方米,每個展覽會平均展出面積超過5萬
平方米。德國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目前,德
國展覽總面積達256多萬平方米。
在北美地區,美國和加拿大是國際會展業的後
起之秀,尤其美國已成為舉辦國際貿易博覽會的主
要國家,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客商。美國每年舉辦凈
展出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4000個,展
出總面積約4000多萬平方米,參展商100多萬,
觀眾超過7000萬。
在亞洲,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的會展業也十
分發達。新加坡市曾被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國際協會
聯合會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l7
年成為亞洲首選會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
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多個。香港是亞太地
區重要的會展中心之一,被譽為「國際會展之
都」。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大型會議超過420個,來
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多達3.7萬人。
二、國際會展業的發展特點及趨勢
歐美發達國家的會展業已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
產業,無論是在組織、管理方面,還是在市場拓
展、品牌擴張等方面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運作
體系與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政府對會展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
歐美發達國家,政府並不直接參與展覽會的組織和
管理,而是對會展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主要
表現在:(1)政策投入和經濟投入。地方政府在
當地會展業發展中進行有限的投入:政策投入,如
在稅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資等方面對會展業
給予優惠的政策;經濟投入,如大型會展場館的投
資、土地投入等,政府投資的部分以政府股份或政
府委託企業的股份形式參與到場館建設中,以減輕
投資商的投資壓力。(2)為企業提供出國參展經
費支持。為促進本國企業發展,許多國家政府通過
間接方式組織本國企業出國參展。(3)協助、配合
會展公司開展展會推廣工作。一些政府也協助、配
合展覽公司推廣本地會展活動。如新加坡旅遊局展
覽會議署每年都有計劃地向世界各地介紹新加坡旅
游會展方面的情況。
2.人員職業化。伴隨著會展業的發展,涌現
出大量的以會展組織與服務為職業的專業機構及會
展活動家。
3.運行市場專業化。會展活動在相當大的程
度上已經成為市場行為,甚至一些專業會議,都按
照市場經濟規律,面向市場、利用市場、服務市
場、開拓市場,運用市場機制,實行公司運作,從
而使會展業充滿活力,從綜合展向專業展的趨勢越
來越明顯。
4.內容專業化。歐洲舉辦的為數更多的是以
一
種技術、一種商品為主題的專業性會展活動。原
來一些著名的綜合性展覽已經被細分為若干個專業
展,如機器人展、自動化立體倉庫展等。這些專業
展的規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且一般兩年辦一
Ⅸ 當今國際會展業發展有哪些特點
1.會展一體化 會展的形式更加註重展與會的結合,展中有會,會中有展;以展帶會,以會促展。即國際性的會議一般以會議為主,但是會議的同期總要結合一些商業化的展覽活動;而國際性的展覽會雖然以展覽為主,但展出期間研討會、專題會等會議越來越多,使會議和展覽之間的關系更加融合。一個好的會議或展覽往往是兩者結合的比較恰當,國外很多的參展商選擇展覽會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展覽會期間專業的研討會是否豐富。 2.專業化和品牌化 在五六十年代,許多專業性展會是由行業協會主辦的。隨著展會之間競爭的激烈化,越來越多的行業協會把自己的展覽會買給了專業展覽公司,或者和專業展覽公司合資組織股份公司,行業協會只保留一定量的股份,把展會的經營全部或部分交給展覽公司去經營。如聞名法國的法國男裝展(SBHM)原屬於法國男裝行業協會擁有,由於經營不善出現巨額赤子,最近已將其全部股份賣給了一家專業展覽公司。近些年來,會展越來越向專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如法國在建材領域內有BATIMAT展、在食品領域內有STAL展、在包裝領域內有EMBALLAGE展,在農業領域內有SIMA展;在我國亦有上海的汽車展、深圳高交會、廣交會和珠海航空展等。國際上更有德國的漢諾威、法蘭克富、慕尼黑、杜塞爾多夫等。 3.集團化和國際化 市場對展會的要求愈來愈高,這就要求展覽公司做很大的投入,從資金、人力資源、國際網路等各方面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小型展覽公司往往力不從心,被大型展覽公司兼並收購,形成了展覽公司集團化的趨勢。目前活躍在歐洲展覽市場上的主要有愛博展覽集團、博聞展覽集團、巴黎展覽委員會、勵展集團、法蘭克福、慕尼黑、杜塞爾多夫、漢諾威展覽集團公司等。 隨著貿易世界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一國舉辦的國際性專業展已不能再滿足於吸引本國的參觀客戶和參展商,必須在更大的地域范圍內尋找客戶。為了生存和發展,已具有一定品牌的展會力求提高展會的國際化水平,增加國外參展商和參觀客戶的比例,力爭使展會成為一定區域內的龍頭展,甚至全世界的龍頭展。在這一方面,尤以法國的BATTMAT建材展,SIAL食品展,SIMA農業,EMBALLAGE 包裝展,VINEXPO酒展,EUROPAIN麵包糕點展,AERONAUTIQUE巴黎航空航天展,POLLUTEC環保展最為突出;德國的漢諾威等著名會展公司更是國際化和集團化的典型代表。 4.信息技術與實物展覽的結合 信息技術對傳統會展業的完善和發展做了技術上的保障,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電子郵件、企業網頁、電子支付手段和服務、網路身份的安全認證技術、信息和數據的網上傳播和自動化處理、網上商品交易系統、電子布展技術等都已隨著電子商務設備特別是網路的擴展、延伸而參與到會展業中,電子商務在展會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得以實現。展會項目宣傳、展出項目的選擇及參展商、與會人員與組展者之間的多種契約和業務往來,發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聯系和約定、參展商與海關之間的聯絡中,互聯網路承擔了大量數據和信息的傳播功能。 網上虛擬展覽會則可以彌補實物展覽的不足。網上虛擬展會具有展出時間長、展出空間無限廣闊、經營規模不受場地限制、觀眾的廣泛性等優點,能有效的彌補和擴大現實展會的影響和作用。在現實展會開幕的同時,進行網上時時傳輸,而且保留期可根據需要而設,這樣不僅滿足了不能或不願親臨現場者的需要,也增加了大量的潛在交易機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子服務手段進入到會展業中,這些手段將成為會展業完善和人性化發展的基本技術支持系統。 5.歐美市場穩定,亞洲市場迅速增長 歐美會展業發達的國家,由於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後盾,加上豐富的管理經驗、高質量的服務、便捷的交通以及眾多的會議展覽協會的總部設在那裡,其會展市場仍然會穩定增長。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東移,以及亞洲最大國家——中國加入WTO,融入世界市場,都給亞洲經濟的發展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亞洲現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必然會帶動亞洲各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世界發達國家也會以極大的熱情關注這個市場,或積極進入,會展業作為世界貿易、信息交流的平台之一,首當其沖地受到各個國家的極大興趣。 亞洲會展業原有一定規模,日本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也擁有亞洲最大的會展中心,2000年國際會議市場排名第九位,其會展業的發展自不必說;新加坡一直為國際會展業所青睞,在2000年亞洲主要國際會議舉辦國家中位居第二,佔有10.04%的市場分額;以色列、韓國、泰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香港等都具有一定的規模;中國雖然在2000年亞洲主要國際會議舉辦國家中排名第一,佔有13.29%的市場分額,但就與新加坡(第二位,佔有10.04%)比較而言,中國地域遼闊、市場潛力巨大,應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現在正積極進軍會展市場,會展業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會展業的巨頭也開始搶佔中國市場,德國的漢諾威、法蘭克富、慕尼黑、杜塞爾多夫等展覽公司先後入駐上海。 6.會展業規模擴張和質量增長並存 會展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走出了簡單規模擴張的階段,他們現在的規模擴張是與質量提高相配套進行的,即是集團化和國際化的過程,因而出現會展業的質量型增長」。但隨著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東移,21世紀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亞洲已為世界所公認。作為經濟生活晴雨表的會展業必然會在亞洲、大洋州乃至非洲得到迅速發展。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之初,也必然會經歷一個惡性競爭的階段,又由於這些地區原有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會在相當一段時期內缺少會展整體規劃和細致的社會專業分工;會展場館結構不合理,設施配套不齊全,技術含量不高,缺少大型場館;缺少一支穩定的、高質量的、專業會展人員隊伍,辦會展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低質重復辦展,會展泡沫過多。 這一時期持續時間的長短與一國或一地區的政府導向、行業協會、經濟基礎和開放程度等有關。
二、國際會展市場發展的異化趨勢
前文所述國際會展市場發展的一些基本趨勢,有些專家學者也曾撰文論述過其中某些方面。國內有些專家學者對我國會展旅遊業的發展趨勢也做過詳盡的探討。如武漢大學馬勇教授和中國國際展覽集團總裁戴克祥先生都曾提出過中國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八大趨勢。美國作者米切爾哈夫在《有利可圖的貿易展覽會》一書中,也談到美國會展業的發展問題。如2002年美國會展業主要發展趨勢:參展商與展覽會主辦者的重新簽約率下降;許多展覽出現「套展」的現象;展覽會的組織者正在削減展覽會中舉辦的會議場次並調整會議安排行程。這種參展商參展的市場回落,被作者稱之為展覽會的「完美風景」。
與其相應的是對美國展覽業的擔憂,有預測認為,會展業受紐約華爾街經濟走勢影響,當經濟開始滑坡後,許多公司減少商業購買合同的簽約,停止雇傭工人,並迅速套取大量的現金和保持核心資產。這樣會展在經濟發展之中產生擺動,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具體將表現在參展商的重新簽約率下降、同一時間或地點舉辦的「套展」可能增多、展覽會中的會議越來越少、新的展覽會增長熱頭減弱、新展會主要集中在一些合適的細分市場方面且展位在下降、參展商簽約的預留時間縮短。
本文認為,這種現象是會展市場發展趨勢的異化。這種異化現象出現在美國,出現在一個會展業發達的國家,這是否預示這會展業達到一定發展峰顛後的必然回落呢?諸多歐洲會展市場的興旺事實表明並非如此,這只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特殊階段所表現出的現象,當然由於美國的經濟影響力,它會波及世界會展市場,但並非是主流,可以說是世界會展市場發展趨勢規律性的正常反映。
Ⅹ 簡述二戰後德國專業展發展的背景
德國二戰後專業展會(Fachmesse)迅速發展的成因及背景?
1.戰後開放的經濟政策;戰前展覽業發展的基礎;展覽業協會組織的推動
第一,德國戰後重建時期,特別是1946年到1956年的十年期間所實行的經濟政策,當時德國實行的開放國內市場的經濟政策為專業展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同時啟動了專業展會概念的國際化進程,
第二,德國20到30年代的會展業的基礎狀況。德國在二戰前已經形成由科隆,法蘭克福, 萊比錫三足鼎立並與其他中小展覽城市並存的局面, 20年代, 德國各展覽城市嘗試舉辦專業展會為戰後專業展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第三,德國戰後,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初,德國展覽業內部成立的兩大協會組織,德國專業展會城市聯盟和德國大型展會聯盟促進了專業展會模式在德國的進一步推廣。
2.德國專業展會的三個發展階段
德國專業展會的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分別是一戰結束後到二戰前(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是專業展會的初步興起時期,二戰結束後到50年代末期,進一步確立其核心地位,60和70年代是發展壯大時期,以至於到目前專業展會最終在展覽行業佔領統治地位。
1)綜合性展會不適應市場需求
綜合性展會的概念一直到20世紀初期在展覽行業一直占統治地位,隨著各行業的發展壯大,綜合性展會缺乏明確的定位和層次感使得無論其規模大小都不再適應每個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當時德國的主要展會舉辦地是萊比錫,科隆和法蘭克福,一戰結束後,德國展覽城市迅速擴張,興起了很多新的展覽城市,競爭程度開始加劇,客觀上加強了展會主辦者改革的動力,從而加速了德國展覽業的發展步伐。
萊比錫從19世紀開始一直是歐洲的核心展覽城市,其在1890年舉辦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樣品博覽會是現代展覽業開始興起的標志。當時萊比錫的展會均是沒有明顯行業界限的綜合性博覽會,規模在當時都是最大的,而正是由於規模和名氣阻礙了其對新模式的接受速度。
2)科隆首先嘗試專業展的辦展策略
一戰結束後,綜合性博覽會的概念越來越不適應各行業發展的需要,遭到了多方的批評,主要原因是展品雖然多,但沒有明顯的關聯性,觀眾和參展商都處於無序狀態,科隆首先實施新的辦展策略,在20年代初開始嘗試舉辦專業性的展會,剛開始由於由綜合性展會突然轉變為行業展會,展會觀眾數量和參展商數量出現大幅度的下滑,此種辦展模式也開始引起置疑,所以專業展會當時並沒有迅速得到發展,其後,辦展策略改為由某個行業作為主線,融入相關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屬於走介於綜合展和專業展的過渡路線,按現在的觀點看,是半專業性展會,該策略使得觀眾和參展商數量逐漸得到回升,展覽主辦者開始受益,這個時間段大致經歷了10年的時間,萊比錫作為傳統的綜合博覽會的核心舉辦地對於實施專業展會辦展策略處於觀望態度,至到1928年才開始舉辦第一個具有專業意義性質的展會。納粹黨上台後,德國經濟開始全面恢復,所以一直到二戰前,專業展會已經開始被業內認可和接受。
3)專業展概念最終在杜塞爾多夫成型
二戰結束後,東西德分裂,萊比錫開始淡出德國展覽業的范圍,所以德國專業展會發展的第二和第三階段都已經跟萊比錫沒有關系了。戰後,1947年,杜塞爾多夫成立了西北德意志展覽公司,該公司舉辦的展會基本都是專業性展會,所以杜塞爾多夫在德國專業展會的發展歷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今天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很多品牌展會都是在這個公司1947年到1960年前後陸續創立的。
進入60年代後,專業性展會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專業展會可以說發源於科隆,進一步在杜塞爾多夫成型和穩定,最後於5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壯大。專業性展會起源和壯大於德國,而德國展會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世界展覽業的早期發展歷史。
另外,1952年在西德成立的德國專業展會城市聯盟為專業展會概念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該組織現在仍然存在,不過已經轉換角色,成為德國中型展覽城市聯盟。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