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多少鋼鐵企業

德國多少鋼鐵企業

發布時間:2022-04-25 17:38:26

『壹』 德國鋼鐵公司有哪些

德國薩爾茨吉特鋼鐵公司
德國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eel AG)
德國聯合鋼鐵公司(UnionStah)
德國庫丁賀鋼鐵公司
德國克洛克納鋼鐵有限公司(KLOCKNER & Co Group)
德國巴登鋼鐵公司
德國迪林根ROGESA鋼鐵公司
德國克虜伯·曼內斯曼鋼鐵公司(Hüttenwerke Krupp Mannesmann)
德國蓋發鋼鐵有限公司

德國布德魯斯
Buderus Edelstahl GmbH
Buderusstraße 25
35576 Wetzlar
Germany

德國薩斯特
Saarstahl AG
Bismarckstr. 57-59
66333 Voelklingen
Germany

『貳』 世界鋼鐵行業排名

07年
1、荷蘭 米塔爾鋼鐵公司 66.36(萬噸)
2、盧森堡 安塞爾集團 54.32
3、日本 新日鐵集團 33.7
4、日本 JFE鋼鐵公司 32.02
5、韓國 浦項集團 31.2
6、中國 寶鋼 22.53

『叄』 原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

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是 位於杜伊斯堡的蒂森(Thyssen)鋼鐵廠

——蒂森(Thyssen)是德國最大的財團之一,其擁有煤礦、鐵礦、鋼鐵廠、機器製造廠、運輸公司、軍火企業及商業企業等,號稱「魯爾之王」

『肆』 世界上最大的30家鋼鐵企業有哪些

1 1&2 安賽樂米塔爾 盧森堡 116.40 117.98 -1.34
2 3 新日鐵 日本 34.50 33.70 2.37
3 4 JFE鋼鐵公司 日本 33.80 31.83 6.19
4 5 浦項 韓國 32.78 31.20 5.06
5 6 寶鋼 中國 28.58 22.53 26.85
6 51 塔塔鋼鐵公司1 印度 26.52 23.95 10.73
7 17 沙鋼 中國 22.89 14.63 56.46
8 9 唐鋼 中國 22.75 19.06 19.36
9 7 美國鋼鐵公司2 美國 20.54 21.25 -3.34
10 18 武鋼3 中國 20.19 13.76 46.73
11 8 紐柯鋼公司 美國 20.04 20.31 -1.33
12 11 里瓦集團 義大利 17.91 18.19 -1.54
13 15 蓋爾道集團 巴西 17.90 15.57 14.96
14 13 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 德國 17.02 16.80 1.31
15 12 謝維爾集團4 俄羅斯 16.75 17.60 -4.83
16 14 耶弗拉茲集團 俄羅斯 16.30 16.10 1.24
17 16 鞍鋼 中國 16.17 15.00 7.80
18 25 馬鋼 中國 14.16 10.91 29.79
19 20 印度鋼鐵管理局 印度 13.87 13.50 2.74
20 19 住友金屬公司 日本 13.50 13.32 1.35

『伍』 歐洲有哪些大點的,知名的鋼鐵廠知道的給羅列下

德國 北杜伊斯堡鋼鐵廠
德國 Salzgitter鋼鐵廠
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
德國喬治瑪林公司
馬克思·下韋倫博恩鋼廠
德國勃蘭登堡鋼廠和亨尼希斯多夫鋼廠
德國克虜伯鋼鐵公司
法國克婁梭鋼鐵廠

『陸』 德國的工業布局

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柒』 關於19世紀後半段世界鋼鐵產量的問題

六大老牌工業國
(美、德、英、法、日、俄)
1900—1990鋼產量數據
1900年:美國1035萬噸,德國665萬噸,英國498萬噸,沙俄221萬噸,法國159萬噸,日本5萬噸
1910年:美國2651萬噸,德國1370萬噸,英國648萬噸,沙俄344萬噸,法國341萬噸,日本16萬噸
1913年:美國3180萬噸,德國1832萬噸,英國778萬噸,法國469萬噸,沙俄423萬噸,日本25萬噸
1920年:美國4281萬噸,英國921萬噸,德國854萬噸,法國271萬噸,日本81萬噸,蘇聯16萬噸
1930年:美國4135萬噸,德國1151萬噸,法國944萬噸,英國744萬噸,蘇聯586萬噸,日本229萬噸)
1940年:美國6077萬噸,德國1914萬噸,蘇聯1832萬噸,英國1318萬噸,日本686萬噸,法國441萬噸
1950年:美國8785萬噸,蘇聯2733萬噸,英國1655萬噸,西德1212萬噸,法國865萬噸,日本484萬噸,中國大陸61萬噸
1955年:美國10617萬噸,蘇聯4527萬噸,西德2134萬噸,英國2011萬噸,法國1263萬噸,日本941萬噸,中國大陸285萬噸
1960年:美國9007萬噸,蘇聯6529萬噸,西德3410萬噸,英國2500萬噸,日本2248萬噸,法國1730萬噸,中國大陸1351萬噸
1965年:美國11926萬噸,蘇聯9100萬噸,日本4116萬噸,西德3682萬噸,英國2744萬噸,法國1960萬噸,中國大陸1223萬噸
1970年:美國11931萬噸,蘇聯11589萬噸,日本9332萬噸,西德4504萬噸,英國2831萬噸,法國2377萬噸,中國大陸1779萬噸
1971年:蘇聯12064萬噸,美國10927萬噸,日本8856萬噸,西德4031萬噸,英國2421萬噸,法國2284萬噸,中國大陸2132萬噸
1972年:蘇聯12559萬噸,美國12088萬噸,日本9690萬噸,西德4371萬噸,英國2542萬噸,法國2405萬噸,中國大陸2338萬噸
1973年:美國13681萬噸,蘇聯13148萬噸,日本11932萬噸,西德4952萬噸,英國2665萬噸,法國2527萬噸,中國大陸2522萬噸
1974年:蘇聯13621萬噸,美國13220萬噸,日本11713萬噸,西德5323萬噸,法國2702萬噸,英國2238萬噸,中國大陸2112萬噸
1975年:蘇聯14133萬噸,美國10582萬噸,日本10231萬噸,西德4042萬噸,中國大陸2390萬噸,法國2153萬噸,英國1978萬噸
1976年:蘇聯14480萬噸,美國11612萬噸,日本10740萬噸,西德4242萬噸,法國2322萬噸,英國2240萬噸,中國大陸2046萬噸
1977年:蘇聯14670萬噸,美國11370萬噸,日本10241萬噸,西德3899萬噸,中國大陸2374萬噸,法國2209萬噸,英國2047萬噸
1978年:蘇聯15140萬噸,美國12432萬噸,日本10211萬噸,西德4125萬噸,中國大陸3178萬噸,法國2284萬噸,英國2030萬噸
1979年:蘇聯14910萬噸,美國12369萬噸,日本11175萬噸,西德4604萬噸,中國大陸3448萬噸,法國2336萬噸,英國2147萬噸
1980年:蘇聯14798萬噸,日本11140萬噸,美國10146萬噸,西德4384萬噸,中國大陸3712萬噸,法國2318萬噸,英國1128萬噸
1985年:蘇聯15467萬噸,日本10528萬噸,美國8006萬噸,中國大陸4679萬噸,西德4049萬噸,法國1880萬噸,英國1572萬噸
1986年:蘇聯16055萬噸,日本9828萬噸,美國7403萬噸,中國大陸5220萬噸,西德3713萬噸,法國1786萬噸,英國1472萬噸
1987年:蘇聯16189萬噸,日本9851萬噸,美國8088萬噸,中國大陸5628萬噸,西德3625萬噸,法國1769萬噸,英國1741萬噸
1988年:蘇聯16307萬噸,日本10568萬噸,美國9176萬噸,中國大陸5943萬噸,西德4103萬噸,法國1910萬噸,英國1895萬噸
1989年:蘇聯16009萬噸,日本10790萬噸,美國8772萬噸,中國大陸6159萬噸,西德4108萬噸,法國1931萬噸,英國1874萬噸
1990年:蘇聯15442萬噸(俄羅斯8962萬噸),日本11033萬噸,美國8972萬噸,中國大陸6635萬噸,德國4084萬噸,法國1802萬,英國1724萬噸

後邊2個問題真難。。。。。。

應你要求補充:
英國生鐵產量1740年為1.7萬噸,1800年增至25萬噸,到1840年前後 英國是80萬噸/年 到1850年英國每年可產250萬噸,鋼6萬噸。1870年生鐵產量增加到600萬噸

法國生鐵產量從1820年的11萬噸,1848年增長到40萬噸,1869年達到的138萬噸,鋼鐵產量也達10萬噸。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法國鋼鐵產量從1870年的118萬噸增加到1900年的424萬噸,而同期美國則由12萬噸增加到1035萬噸。

德國生鐵產量在1826年超過了10萬噸,1867年超過一百萬噸,1871年估計為160萬噸,在1910年已達到1480萬噸。鋼產量從1870年的126000噸增為1913年的 17.6百萬噸。
在1900年,當英國的生鐵產量達到910 萬噸後,超過了德國的850萬噸時,德國在鋼鐵產量方面則以740萬噸超過了英國的600萬噸的產量

1860年美國生鐵產量不足一百萬噸,1915年超過三千三百萬噸,增長了30多倍;1867年鋼產量不足兩萬噸,到1915年超過三千二百萬噸,增長一千多倍。

1860年沙俄生鐵產量只有英國的1/15,法國的1/3

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製造槍炮、戰艦,大量輸入西方國家生產的鋼鐵。1867年進口鋼約8250t,1885年約9萬t,1891年增加到170萬擔(約13萬t)。進口鋼逐漸佔領了中國的市場,使傳統的冶鐵業難以維持生產,而國內鋼鐵消耗量又不斷增加。因此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就成為時代的需要。

1871年(清同治十三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船政大臣沈葆楨請開煤鐵,以濟軍需,上允其請,命於直隸磁州、福建、台灣試辦。1875年,直隸磁州煤鐵礦向英國訂購熔鐵機器,因運道艱遠未能成交。此事表明,當時已開始注重舉辦新式鋼鐵事業。1886年,貴州巡撫潘蔚創辦青�廠,先用土爐,後從英國訂購煉鐵、煉鋼設備,1888年安裝完畢。終因清廷腐敗,缺乏資金、煤和鐵礦石,加上不善管理,無人精通技術,而於1893年停辦。這是興辦近代鋼鐵廠的一次嘗試。

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它的建設標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聯合組成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當時遠東第一流的鋼鐵聯合企業。

其中漢陽鐵廠原預算為246.8萬余兩,由於計劃不周結果實用去官款568.7614萬兩零。如加上由廣州「闈餉」撥還的購機定銀13.1670萬兩,和官款不敷分欠華廠洋廠各商號之款10.1199萬兩,共計用去經費582.9629萬兩。大大超出預算。 至辛亥革命前,有煉鐵爐3座,煉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

另外想說: 1900前由於工藝水平主要是生產生鐵的,鋼產量少的可憐。還有因為統計數據來源的不同可能有些地方不一樣的

『捌』 二戰後德國有多少企業留到了今天 有名的幾個

留下來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寶馬(二戰時主要生產軍用汽車和坦克發動機),賓士(主要生產坦克發動機,飛機發動機),大眾(軍用車輛,坦克和裝甲車),克虜伯蒂森(由著名的軍工企業克虜伯和鋼鐵企業蒂森合並組成),萊茵金屬(主要生產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炮),MAN(著名的載重卡車和客車底盤生產企業)。這些是比較著名的企業,還有一個企業也很有名:IG法本從事化學品生產,二戰後被強行拆分為兩個公司,現在一個排世界第一,一個第二)

『玖』 跪求世界各國鋼鐵產業的發展概況

全球鋼鐵產業發展呈現梯度轉移
來自多方面的信息研究表明,世界鋼鐵市場逐步進入新的洗牌格局。幾年前,德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蒂森克擄伯自在中國建立了不銹鋼廠和鍍鋅廠。現在,蒂森克虜伯又將視線轉移到了巴西,擬在當地建設1家年產500萬噸的板坯廠。最近,中國寶鋼和巴西礦業企業淡水河谷公司(CVRD)合資在巴西建設大型鋼鐵生產廠,有資料表明,近兩年或幾年內,中國鋼企還將在印、度、越南等地建立分廠。所有這些個案的背後,呈現明顯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次鋼鐵產業整合的顯著特點,即一個特徵明顯的「梯度轉移」現象正在全球鋼鐵業悄然形成。

首先,世界鋼鐵生產向經濟活力旺盛地區轉移的步伐加快,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次發達地區和潛在經濟發達地區轉移的特徵十分明顯。在10年前,中國市場作為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吸引了包括鋼鐵巨頭在內的世界所有產業的目光,一個向中國地區轉移的大潮流很快形成並演變成滾滾而來之勢,現在,中國已經逐步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地區之一,大大推進了中國鋼鐵產業發展進程,中國鋼產量在短短幾年內就由年產鋼1億噸迅速提升到今年的接近5億噸。全球IT咨詢公司和服務公司Capgemini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出口所佔比重為8%以上,印度的比例不足1‰但有證據顯示,在今後5年內,印度將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有機構對《財富》雜志評選的美國企業500強中的340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企業計劃今後3~4年把與印度企業展開外包合作放在優先考慮地位。從這一點上分析,印度無疑已經成為許多鋼鐵巨頭眼中的潛在發達地區。

其次,鋼鐵產業向能源、資源豐富地區以及目標消費地區轉移的速度力口快。隨著全球范圍內資源、能源價格大幅度漲價的趨勢,資源、能源密集地區正在成為鋼鐵強企進行戰略轉移的優先選擇目標,中國和日本這鐵生產,是在當前資源供應緊張的前提下鋼鐵企業達成的共識。同時,近年來巴西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對鋼鐵的需求量也隨之快速增長,率先在巴西投資建設鋼鐵聯合生產廠就相當於搶先登陸了這塊增長潛力非常巨大的新興市場。此外,拉美市場的需求潛力也極為可觀。以巴西為前沿生產基地,擴大企業自身在拉美市場的影響力,也是其目標之一基於對原材料產地進行生產、就近應拉美市場以及大量節省物流成本費用等的考慮,以上兩國鋼鐵企業做出了在巴西建廠的選擇。

再次,「近水遠山」是當前鋼鐵產業新一輪調整的又一特點,鋼鐵產業向沿海和內河豐富地區轉移趨勢明顯。這一特徵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鋼鐵市場表現突出。目前,在中國3000公裏海岸線上的重要城市,都能看到鋼鐵企業進行戰略性布局的影子,寶鋼擬在湛江建新廠、首鋼的曹妃旬搬遷工程、遼寧的鮁魚圈鋼鐵基地、山東的日照鋼廠等項目,都選擇了沿海布局的思路。以水運作為原料和產品進出主渠道的戰略考量,無疑對降低成本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國際鋼鐵巨頭在進行產業轉移中,也無一例外地選擇在交通運輸優勢明顯的地區建設新的鋼鐵廠,而在水、陸運輸的選擇上,均優先選擇在水運發達地區進行布局。

同時,資金的同步.轉移是鋼鐵產業轉移的另一個明顯特點。在傳統的鋼鐵企業轉移中,西方發達國家總體上以賣技術、賣設備、賣生產線為主要手段,而當前鋼維多利亞鋼鐵公司()。在總投資額中,寶鋼的出資比例為60%。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大型鋼鐵企業的對外投資方式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轉變,投入大量資金在生產原料豐富的地區建設包括高爐冶煉設備在內的鋼鐵聯合生產廠已經成為新的趨勢。有國外報刊評論,這是國際鋼鐵行業發展史上不曾有過的現象。

到目前為止,在國外投資建設大型鋼鐵聯合生產廠的鋼鐵企業已經有安賽樂米塔爾、浦項制鐵、塔塔鋼鐵公司、新日鐵以及寶鋼等,其計劃投資金額合計超過550億美元,計劃年產能合計接近6000萬噸(5920萬噸)。大型鋼鐵企業國外投資方式的這一轉變,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國際鋼鐵業產生深遠影響。中國鋼鐵企業在這一重大轉變中擔綱了重要角色。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產業轉移的行為均不是為了單一目的而進行的,而是在綜合各方面因素基礎上選擇最大利益的結果,即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同時,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圈定了各自的目標市場,即市場:最近化。如近幾年俄羅斯及中東地區的鋼鐵需求增長迅速,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鋼鐵企業聯手組成合資企業,擬憑借其良好的市場基礎在當地市場佔得先機,並憑借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覆蓋中東市場。在新日鐵與原安賽樂簽訂的合作協議中,規定新日鐵向安賽樂的歐洲鋼廠提供汽車板生產技術,此舉是為了對當地的日系汽車生產商進行就地供應.

全球鋼鐵產業重新洗牌為大勢所趨

世界鋼鐵市場在1999至2001年間歷經了一段相當不景氣的時期,一方面受到整體市場供過於求的影響,另一方面鋼材貿易市場的競爭激烈,使得世界鋼價持續探底,在2001年跌落到近20年的低點。也由於景氣不佳,國際鋼鐵大廠紛紛降價以減少庫存,造成市場出現惡性削價競爭局面,使得國內外鋼廠都出現營業收入、獲利均大幅下降的情況。

以名列美國《財富》雜志2002年世界五百強企業的7家鋼鐵公司來說,2001年平均年營業收入下降17%,在獲利方面的表現也不盡如意,7家公司中有5家出現虧損,而虧損超過5億美元以上的有日本的住友金屬和NKK,歐洲的阿塞勒和考勒斯集團等4家公司。隨著經營壓力的與日俱增,迫使鋼鐵企業必須審慎思考該如何調整經營策略以因應大幅變動的經營環境。

從近幾年世界鋼廠的動態來觀察,可以發現已有若干廠商開始從競爭策略的型態著手改變,由過去單打獨斗的競爭模式,慢慢朝向聯合重組的合作型態發展。而鋼廠間的策略聯盟協議,從較為單純技術合作開始,逐漸拓展到產銷層面的深度合作;聯盟關系的發展,也從短期合作慢慢延伸到長期緊密配合的夥伴關系,甚至發展出更為密切的資本合作關系。

從世界各地的聯合重組案例來看,有三個重要的趨勢:

第一,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做後盾的中國大陸廠商成為炙手可熱的聯盟目標,日、韓、美、歐等國的鋼廠都積極與大陸廠商合作投資。而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日本鋼廠,則被美歐鋼廠鎖定為技術合作夥伴的首選目標。

第二,在各區域市場中的龍頭企業逐漸浮出檯面。目前美國鋼鐵業形成國家鋼鐵集團、美國鋼鐵公司和紐柯三大集團鼎立的局面。在歐洲,則有阿塞勒、LNM集團、考勒斯集團、蒂森克虜伯鋼公司、里瓦集團五大鋼鐵集團。在日本有已經合並的JFE,以及正進行聯盟合作的新日鐵、神戶、住友,形成兩大集團勢力爭鋒的情況。在俄羅斯,EvrazHolding成功整並了下塔吉爾鋼鐵公司、西西伯利亞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公司三家鋼廠,而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公司與新利佩茨克鋼鐵有限公司也正協商合並事宜。這些龍頭企業已經顯著地在區域市場中,拉大與其它競爭者在生產規模上的差距。

第三,目前來說,跨越區域市場的聯盟合作已經相當普及;但在橫跨區域市場的重組案例還不算多,碳鋼部分的案例有美國鋼鐵公司購並位於斯洛伐克的VSZ;不銹鋼個案則有西班牙的Acerinox購並南非的Columbus、歐洲的阿塞勒購並巴西的Acesita與美國的J&L。未來鋼鐵業重組確實很有可能繼續朝向世界化的重組模式來邁進。

未來牽動世界鋼鐵產業聯合重組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上游鐵礦石業與下游汽車業的重組,原料供貨商與客戶集中度提高所帶來的壓力,很可能進一步加速鋼鐵業的重組進度。此外,聯合重組對於提升鋼鐵產業的整體獲利能力的正面效應,也會提高廠商的合作意願。

中國大陸的寶鋼集團是寶鋼股份和原上鋼系統鋼鐵企業重組的產物,重組比較徹底;而寶鋼、武鋼、首鋼簽署的不過是合作協議;前不久報道的鞍鋼和本鋼的重組也強調了操作主體仍是兩個公司。

根據國家統計局按照新的統計標准統計的數據,我國鋼鐵行業企業中被列為大型工業企業的就有113家,可見我國鋼鐵企業之多。這其中分布不合理現象也非常嚴重。可怕的是,這種勢頭隨著我國鋼鐵企業迎來的新一輪發展正有擴大的趨勢,這對營造我國鋼鐵工業良性發展的環境很不利。如果這種發展勢頭得不到有效的合理的引導,未來幾年就有可能出現較大力度的聯合重組,到時有些企業必將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從美、日、歐的鋼鐵工業發展來看,我國鋼鐵工業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不但要積極開展上下游的縱向聯合重組,也要積極開展橫向的聯合重組,聯合重組的模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關鍵一點不能做表面文章,只要這樣,才能提升我國鋼鐵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才能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

閱讀全文

與德國多少鋼鐵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2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