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末,蘇聯曾起用一些沙皇時代的大口徑火炮來摧毀德軍要塞,這種火炮叫什麼名字
那是一種沙皇時期的重型榴彈炮。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生產的。
這種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經落後了:射程不算很遠、三分鍾才能發射一發炮彈、很笨重不便運輸。不過它的口徑是305毫米,炮彈裝葯量大,對堅固的要塞工事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蘇軍1945年春攻打東普魯士納粹德軍據守的柯尼斯堡,那裡的要塞很堅固,有的牆壁厚度超過一米。蘇軍就動用了這種大炮,專用於轟擊那些厚厚的要塞牆壁。
有趣的是,德軍那些要塞大多是十九世紀普魯士時期建造的,比沙皇時期的這種大炮還要古老。於是這場戰斗被戲稱為古董對決。最終,鬥志昂揚的蘇軍戰士們操作古董大炮轟垮了古董要塞。
老樹開新花,沙皇的老炮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⑵ 德國為什麼敗給蘇聯
二戰中,德國敗給蘇聯主要是實力不足。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國力已整體躍居世界第二,人力較德國豐富,國土面積廣闊,戰略縱深寬廣,其武器製造體系適合於大規模戰爭,有美國等國物質援助,意識形態的團結和激發俄羅斯民族的內在向心力使比沙皇俄國更加團結。
德國是多線同時作戰,兵家大忌,幾乎是與世界最發達的幾個國家同時為敵,武器先進但製造復雜,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在開始階段全面動員工業體系,佔領區經濟整合不力,戰爭指揮上犯錯多餘蘇聯,特別是沒有完全抓住戰爭開始階段的良機,拖入持久戰,逐步喪失政略主動權。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與其仆從國(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戰爭決策層的戰略誤判,以及「大清洗」後蘇聯紅軍指戰員素質較低,蘇聯紅軍喪師失地、一路潰敗,德軍則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進攻受挫。隨後雙方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聯紅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穩住戰局,1943年八月末,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的攻勢,自此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並於1945年4月30日最終攻佔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
⑶ 莫斯科戰役前,蘇軍已經死傷幾百萬了,為什麼後來還能對德軍反攻
莫斯科戰役,指的就是德軍對蘇聯採取的一系列打擊行動以及後來蘇聯的反守為攻的一場保衛戰爭。雖說它是一場戰爭,但他的歷史跨度很長,從1941年10月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打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最初的蘇聯軍隊對抗德國的「閃電計劃」可以說是十分的吃力,德軍的推進速度之快、戰線覆蓋之長完全超出了蘇軍軍事指揮高層的意料。大批德軍深入蘇聯腹地,切斷了蘇聯紅軍的聯系,被包了餃子,莫斯科岌岌可危。
接下來便是蘇聯全線的推進,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伊斯特拉、克林、加里寧、沃洛科拉姆斯克等德佔區。
直到莫斯科戰爭結束,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政府才認識到原來計劃的愚蠢,轉而實行持久戰的軍事戰略。
⑷ 二戰時蘇聯為何不搶先進攻德國
滿意答案 熱心問友 2011-06-30蘇聯本來想讓德國和歐洲大陸國家開戰坐收漁翁之利的,蘇聯開始希望德國西歐其他國家的,並與德國簽訂不侵犯條約,沒想到德國背信棄義,忽然打自己了。 追問: 斯大林知道德國要打自己的,所以他做好搶先進攻德國的准備,之所以被德軍打得那麼慘,是因為蘇軍正做好攻勢,卻被德軍給打了. 回答: 英法和蘇聯是死敵。德國正在狂轟亂炸英國,你說蘇聯這時候打德國做什麼啊,不是給自己死敵活口嗎?所以及時斯大林得到消息,也不會貿然進軍,不過他也做准備了,進行戰略部署了,把物資調往前沿陣地,不過德軍翻臉過於速度,蘇聯被打的措不及防,再加上開始戰略部署失誤,才會節節敗退的,後期朱可夫回歸時候,斯大林才慢慢由守為攻。 追問: 不列顛空戰時蘇聯可以從德國背後插一刀,突襲德國,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給炸了. 回答: 還是老話,蘇聯希望德國滅掉英國的。他怎麼會插刀子呢。
⑸ 冷戰時蘇聯到底有多強大,真的強大到無人能及么
1922年,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立。蘇聯是一個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在斯大林時代所形成的的重工業化,使得蘇聯成為了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以慘重的代價擊潰了入侵的德國軍隊,而蘇聯也擴大了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戰後,由於在各個國家的處理問題上面和其它國家產生分歧,蘇聯開始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針對。
當然,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實力遠遠不止介紹的這些,而且這些還只是蘇聯當局自己披露出來的數據,誰也不知道蘇聯會不會在暗地裡藏了什麼秘密武器。
⑹ 為何二戰時原子彈不投在德國
因為只有日本不投降啊
1 徹底打敗日本,避免登陸日本時帶來的巨大傷亡;
2 減弱蘇聯的影響,防止蘇聯戰後擴張到日本進而威脅美國;
3 原子彈發明了,總要採用,不然政府也看不到這個項目的效果。
美國不惜血本製成了原子彈,當然要派上用場。但怎麼用,用到哪裡?軍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找到了必須迅速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3個理由:一是減少傷亡。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通過比較此前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沖繩島與日軍作戰的損失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對日軍本土作戰,將損失20萬人左右,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認為甚至可能多達100萬人。戰爭已接近後期,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是美國最關注的問題。所以,包括杜魯門在內的美國高官更願意使用原子彈。
二是對日本施以強大的心理壓力。1945年7月28日,針對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首相鈴木表示:「本國政府……除了完全不予理睬並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勝利結束以外,別無他途。」美國通過截獲的密碼電報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時間,以爭取有條件的投降。為此,美軍方高層一致同意:應對盡可能多的平民和日本最高決策當局造成極其深刻的心理影響,必須選擇一個有軍事、政治雙重價值的大城市,並且防止日本用盟軍戰俘作盾牌。1960年,曾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承認,「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可見,向廣島和長崎這樣人口密集的城市進行核打擊,美國希望達到的主要目的是心理震懾,讓日本徹底放棄抵抗的念頭。
三是威懾蘇聯和其他國家。杜魯門急於想趕在蘇聯參戰之前使用原子彈,是為了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以便日後在解決東亞問題時掌握發言權。杜魯門認為,使用原子彈就可以完全獨立地結束遠東戰爭,不需要依靠蘇聯。7月24日,波茨坦會議中,當杜魯門以非正式方式向斯大林提到:「美國已擁有一種具有空前毀滅性能的新式武器」時,斯大林冷淡地對杜魯門說:「希望能好好利用它來打擊日本」。鑒於斯大林的這種冷淡態度,美國決定迅速使用原子彈,希望轟炸能夠「使蘇聯變得更好說話」。
7月30日,杜魯門總統發布命令:鑒於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無條件投降,美軍可在8月3日以後,在天氣許可的條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廣島、小倉、新潟和長崎四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擲特種炸彈。
很多原因的
⑺ 60年前,蘇聯製造的「沙皇」一彈摧城,兩彈滅國。有多強
談論核武器使許多人不寒而慄。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它的力量已經突破了普通人對武器力量的理解。一顆子彈可以摧毀一座城市,兩顆子彈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在核武器的代表中,最著名的是原子彈和氫彈。歷史上,兩次原子彈的總功率,小男孩在廣島和長崎爆炸爆炸脂肪,其毀滅性的打擊,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立即投降,但比氫彈,原子彈,但只有一個弟弟,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裂變完整但氫彈融合,反應引起的結果,是普通氫彈的威力會是原子彈的幾十倍,可以想像她的威力和氫彈的威力在不斷的研究下會越來越
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所有的國家都知道他們必須擁有原子彈這樣的武器,否則他們將來只能被美國欺負。1949年,美國成功地試驗了氫彈。蘇聯不想落在後面,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兩國輪流進行核試驗,蘇聯最終回到了第一輪。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投資核武器研究,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如後來的英國、法國和最後的中國。這五個國家現在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所以你可以看到當時核武器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們知道,至今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競爭。我們也稱它為美蘇之間的冷戰。兩國對核武器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如後來的三叉戟和洲際導彈。其中,蘇聯還研製出迄今為止已成功測試的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即「沙皇炸彈」。蘇聯總共研製了兩種核武器,其中一種成功爆炸,另一種仍然具有威懾作用。
沒有人在戰爭中使用它。此外,各國現在都不敢公開追求核武器,那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已經簽署了《核條約》。
否則,未來就會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不知道人們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會用什麼武器,但是在第四次世界大戰中人們會用石頭和棍子。
當然,核能的發現不僅是破壞性的,如核能也可以用來發電,建造山和港口,等等。就像一千年前火葯的發明,這是第一次使用煙火但被國外製成一種武器,事物都有兩面性,這只取決於使用它的人,但是希望,總是會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保護和平,不會被使用。
⑻ 1969年蘇聯為什麼不用沙皇炸彈轟炸東北
因為此時中國已經擁有了核武器,勃列日涅夫也有顧慮,因為前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的遠東部分全靠西伯利亞大鐵路來支撐,這個鐵路大動脈太靠近中蘇(中俄邊境)了,中國很容易突襲切斷。到時對蘇聯的全球戰略不利,畢竟失去了海參崴這個關鍵的太平洋出海口,蘇聯海軍只剩下位於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還比較自由;波羅的海的喀琅施塔特和黑海的敖德薩雖然都是深水良港,但上述兩個海區的出口都把持在敵對的北約國家手中(波羅的海出口是英國、黑海出口是土耳其),而兩個軍港的位置幾乎都是在海區的最內側。
⑼ 前蘇聯製造的沙皇炸彈,能完完全全摧毀一個地級市嗎
可以。
AN602(俄語:АН602),別稱「沙皇炸.彈」(俄語:Царь-бомба),是冷戰期間蘇聯所制.造的氫彈,總共制.造兩枚,其中一枚於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試爆,另一枚作為研究與備用。它是人類所引爆過所有種類的炸.彈中,體積、重量和威力上均為最強大的炸.彈。
它的爆.炸當量本來相當於1.7億噸的ТNT炸.葯,不過蘇聯當.局憂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對環境的嚴重影響,會導致內政難題與外交風.波,因此將核彈減少為6000萬噸的爆.炸威力。盡管被削減了一半的威力,沙皇炸.彈的威力依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投擲於廣島和長崎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64倍,「胖子」原子彈的2300倍。雖然蘇聯成功完成試爆,沙皇炸.彈仍然從未列入現役武.器,蘇聯軍方僅想要將沙皇炸.彈作為蘇聯在軍力上的象徵與展示。
一開始美國方面估計爆.炸當量是6700萬噸ТNT,但是從1991年起俄羅斯的資料宣稱只有3000萬噸。爆.炸能量於39納秒內釋放出超過21萬太焦耳,其功率超過5.4×10瓦特。赫魯曉夫倒是在對蘇共大.會演講的紀錄片當中「恫.嚇」西方這一次試爆有一億噸ТNT的威力(其實這是原先計劃威力)。
爆.炸當時所產生的火球半徑達4600米,已超過引爆的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地就席捲了地面,並迅速擴散到投擲的高度,在將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可看見。爆.炸產生的蕈狀雲寬近40公里,高約64公里,相當於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爆.炸產生的熱風甚可以讓遠在51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爆.炸的閃光能造成43公里以外人的眼睛劇痛與灼傷,甚至造成白內障以及失明。
整個爆.炸連芬蘭都能發現和感覺到,並造成當地許多房屋的玻璃破碎;爆.炸的暴風壓力在引爆點正下方就高達每平方英寸300磅(壓力等同於210,920.86kg/m²),足足向外吹送了將近100公里的范圍。雖然這一次試爆是在空中試爆,但是往地球傳.送的震波被美國地質調.查儀偵測到引起里氏地.震規模5~5.25的地.震。
距離測試地點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墾地中所有木造或磚造的房屋受到嚴重損毀;數十公里內的木造房屋均全毀,只有磚造或石造房屋殘留,但是門窗與屋頂都被強風吹走;爆.炸後的電磁脈沖波足足造成了一個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爆.炸後所引發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三次。
⑽ 為啥古巴導彈危機時蘇聯不給美國扔個沙皇炸彈
政治上說 那樣意味著世界大戰 不符合蘇聯利益
軍事上 蘇聯沒有可靠的投送方式將沙皇炸彈投送至美國 因為沙皇炸彈成功時,僅有TU-95能投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