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向猶太人投降

德國為什麼向猶太人投降

發布時間:2022-04-26 22:30:40

① 二戰時期,德國人為什麼迫害猶太人

因為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在《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

二戰的時候,有接近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當屬罪魁。希特勒對猶太人特有的種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態心理的一種特殊反映。

導致希特勒嚴重病態心理的「菌種」來自歷史成見和宗教情結,恰好這些又得到了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孕育。

確切地說,希特勒的嚴重病態心理與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的瘋狂病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瘋狂的病態心理正是歷史成見、宗教情結和現實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瘋狂病態的心理推向了極端,從而引發了那場人類歷史的大悲劇。

(1)德國為什麼向猶太人投降擴展閱讀:

人類歷史以來最大的災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當時深受其害的有很多國家,其中傷害最大的就是猶太人。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希特勒是一個殺人狂魔,據不完全統計,光殺死的猶太人就達到了600多萬,是日本鬼子進行南京大屠殺的20倍。

一些專家學者對這方面的歷史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希特勒殺猶太人還有一個原因。可以說希特勒對猶太人是有偏見的,這也是迄今為止他殺掉種族人數最多的國家。

希特勒小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寒,他的父親是個暴虐狂,每天只知道喝酒賭錢,輸了錢回到家,就會毒打他的母親。

父親的所作所為,被希特勒看在眼裡。每次父親揮舞皮鞭想要抽打他的時候,都會被母親極力呵護,可以說從小的時候,希特勒對母親的感情就是非常深厚的!

父親離世後,母親跟希特勒的日子過得非常的拮據。為了生活,母親不得不到一個富人家裡做女傭,這個富人是猶太人,但是他們給的工錢非常低。為了讓希特勒吃飽穿暖,即便離家很遠,母親還是毫無怨言。

母親在這個富人家裡做活,經常遭受到辱罵,即便是這樣,她還是忍辱負重,只希望希特勒能夠過得好一些!在一次給這個富人家修剪花枝的時候,不小心弄傷了手指,還把花枝剪錯。

富人發現後,要求解僱她。希特勒的母親當時就跪在地上給她們說好話,求情希望她們能把自己留下來。然而這一切都被希特勒看在眼裡,當時的他只有10歲。為了保住這份工作,母親在這個富人家做了幾年的女傭。

最後因為自己年齡大,又生病;被猶太人富商給攆出家門,母親難以承受這一切最後離開了人世。從小,希特勒就仇恨猶太人,他把這種仇恨已經上升到對整個猶太民族的仇恨,最後才發動了那次大屠殺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猶太人

② 二戰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七百萬大軍,可為何要選擇投降

我先吹毛求疵一下,對這個題目提點兒意見。
首先,時間概念的先後順序反了,柏林戰役結束後,德國在1945年5月9日投降,而二戰結束的時間一般按照日本投降的時間來計算為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其次,對於德國這七百萬大軍很多人可能覺得比較誇張
二戰時期德國動員的兵力超過1700餘萬人。
閃擊波蘭德軍出動了88萬人,算上預備役,兵力超過160萬人。
「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德軍出動了大約500萬人。
結合各個戰線投入的兵力德軍總數超過1000萬應該是靠譜的。
二戰後期,德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希特勒之所以堅持不投降,恐怕依仗的還是數百萬德軍有生力量。

既然有這么多軍隊,那麼德軍為什麼要投降呢,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一、這些所謂的700萬軍隊恐怕只是紙面上的數據,能實際參加戰斗的遠達不到這個數字,而且精銳兵力在戰斗中損失慘重,現存部隊的戰鬥力是個大問題。
二、隨著德軍的節節敗退,德軍內部也出現了厭戰情緒,將帥意見不統一,甚至有些部隊秘密和盟軍接觸,軍隊中反對希特勒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隊伍不好帶啊。

三、柏林戰役德軍最後的精銳被蘇軍殲滅,首都被攻陷,元首自殺,德軍失去了繼續戰斗下去了理由。
四、大勢已去,隨著德軍在東線戰場的節節敗退,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北非戰場的潰敗,德軍的失敗已經是註定的。

綜合上述原因,當蘇聯攻陷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象徵帝國大廈時,希特勒選擇了自盡,而德國也只能選擇投降。

③ 二戰德國,為什麼要仇恨猶太人

有這么以下幾點原因。
1、歷史上,猶太人沒有土地,所以大多經商,而經商在古代被人歧視,所以,歐洲有反對猶太人的情緒。
2、現實原因: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德國,同時由於一戰的打壓,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
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3、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
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
4、還有就是宗教原因了。

④ 希特勒當年為什麼要發動對猶太人的大屠殺

希特勒的反猶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第一是因為傳統,第二因為當時的形勢之下反猶有利;第三則是個人原因。

首先第一條,就是因為歐洲很多民族,尤其是日耳曼人,本身就有反猶傳統,所以希特勒一旦反猶,就會吸引來很多支持者。

而所謂的反猶傳統,其實根本就來自《聖經》,譬如《聖經·新約》里有一段如是說:「你們(猶太人)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而且,由於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對立,絕大多數猶太人拒絕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救世主),所以《聖經》有這樣的意思:猶太人已經從上帝的「選民」淪為「棄民」,基督徒才是上帝的選民。而在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之後,這種神學紛爭就變成了國家法度,438年的提奧多西法典,便禁止猶太人禁止與基督徒通婚,且不得修建新的猶太會堂。

進入中世紀之後,歐洲的新主宰日耳曼人也接受了基督教,他們同樣認為是猶太人害死了耶穌,所以很自然,仇視猶太人這種傳統繼續被保留了下來——希特勒,以純正的日耳曼人自居,當然要繼續發揚這種傳統。

而從當時的時局論,猶太人確實成了歐洲其他民族怨恨的對象。因為猶太人善於理財,大銀行大企業都是他們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別人流血流淚,他們卻大發戰爭財——這是當時歐洲人的普遍看法。

再一個,1929年經濟危機,德國自然也不能例外,按理說德國的猶太富商在這個時候若是拿點錢出來賑濟百姓的話,也許能贏得好感。然事實是有錢人拒不幫助國家共渡經濟危機,甚至牛奶供不應求時,某些猶太商人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降價出售或是贈送給窮人。如此一來,德國民間更加痛恨猶太人。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政客們發現,面對經濟衰退,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乾脆就把一切罪惡歸於猶太人,是個很好的辦法。

希特勒正是發現了這一點,他的納粹黨,正是拿起了兩塊當時最受歡迎的招牌,一塊是社會主義,另一塊便是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的核心就是一褒一貶,褒是對德意志民族,說是優秀民族,貶則是對猶太人,說他們是劣等民族。這種宣傳,一旦與歷史上長久的反猶主義結合,與德國民眾的仇富情緒相結合,與德國人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相結合,便形成了納粹黨的強大基石。

⑤ 德國納粹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猶太是一個民族還是國家

猶太是一個民族。
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原因。

公元13至15世紀,德國經濟經歷了飛速發展,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產生了利益沖突,厄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迫使大批猶太人被趕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在德國一直「遺傳」到現代。 政治目的引發大屠殺 19世紀中葉,德國的反猶開始有了明確的政治目的。德國的政客們發現,面對當時的經濟衰退,把猶太人定為罪魁禍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對當政政權的聲浪。當時在德國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成為戰敗國。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中,德國受到嚴重打擊,國力漸衰。當時正在蔓延的經濟危機又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就成為必然。 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國人民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希特勒將此理論蓄意「嫁接」後,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希特勒利用歷史上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這一理論更加具有煽動性。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正因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順利推行了一整套瘋狂的反猶滅猶政策,造成人類歷史上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的罕見浩劫。 正如一些歷史學家指出的,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是「德國虛偽的政治家為其侵略戰爭對民眾進行系統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結果」

猶太人一直被基督教視為異教徒,猶太教的真神是路西法,意為黑暗與破壞之神,與基督教的真神相對立。因此猶太人在中世紀一直不能從事農業等社會支柱產業,只能從事為基督教義所鄙視的高利貸,商業等行業。文藝復興後,猶太人便壟斷了金融業,銀行業等新興行業,進而發展出保險,借貸等金融衍生品,大發橫財。
猶太教義中,猶太人自認為猶太人是上帝創造的最優越的人種,與歐洲其他民族國家格格不入。一戰中,德國的猶太人拒絕參加德國陸軍,卻在後方擔任公務員等職務;猶太商人借機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德國在一戰後著名的「匕首傳說」也有猶太人投降賣國的參與。
1929年世界金融危機中,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的德國央行,為保自己的利益,宣布德國馬克無限貶值,將德國人從上至下洗劫一遍,德國中產階級與社會精英階層一夜間一貧如洗;而猶太小商人也乘機囤積貨物,謀取暴利,激起了德國整個社會階層的義憤與仇恨。納粹屠猶排猶時,猶太人冤枉地說,我以為在德國忍了五百年就會得到認同。但是,當猶太人大發國難財時,他們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是德國人?
有因必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猶太人亦是如此!

⑥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迫害猶太人

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在《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透視:

1、歷史的原由。在歷史上,歐洲人對猶太人持有成見。為了闡明問題,有必要對猶太民族的歷史作一個簡單的機關的回顧。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萊人,公元前,他們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佔巴基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佔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義慘遭失敗為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羅馬統治者屠殺了百萬猶太人,最後把還把余者全部趕出馬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的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的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佔有土地,只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歷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歷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歷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們,產生了利益沖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歷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居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沉澱,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一直「遺傳」到現代。尤其是進入本世紀後的德及奧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結。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歐洲,特別是西歐,人們普遍信仰基督耶穌。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但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說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為一種文化沉澱。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當這種潛在的東西某個(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時,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成為一種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應該看到,當時的德及奧民族的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逐步形成,並迅速成為了這股社會情緒的主導,一方面,當時德及奧民族仇猶反猶的社會情緒極大地刺激著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義思想惡性膨脹,為其日後仇猶反猶滅猶政策和措施製造社會價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現實的需要。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的症狀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不僅有了適當的社會環境,且得以迅速瘋狂起來。

4、狂暴的病態心理。希特勒是奧地利海關一個小官吏的私生子,從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整天流浪於維也納和慕尼黑街頭,鑄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時的一位班主任老師後來回憶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缺乏自製力,至少被大家認為性格執拗,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和脾氣暴躁。」加上他患有痙攣性的神經質,發起癲狂來甚至會趴在地上啃地毯邊。從有關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徵。例如,1942年的一天,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外科醫師扎爾·伯羅赫奉命去晉見希特勒,希特勒的愛犬就猛撲這位醫師,嚇得他魂不附體,醫師被迫與它細聲細語地說話,很快它就平靜地趴在醫師身邊,把前肢擱在醫師膝蓋上,兩眼溫順地看著他,並與他逗笑。希特勒見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於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騙去了,我要殺死它。」聲音越來越高,簡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著威脅要監禁醫生,類似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狂暴如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殘忍,希特勒是一個有嚴重病態心理的政治狂人。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個原因,都很難構成對猶太人的滅絕性仇殺。只有把這四大原因融合為一體時,才能產生確定性的使猶太民族在劫難逃的社會效應,而希特勒則是把這四大原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魁首。

首先,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怕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及奧人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經過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這個理論再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他利用歷史的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而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得這一理論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動性。希特勒一上台,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一整套瘋狂迫害猶太人的反猶滅猶政策,無疑得益於他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其次,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國內廣大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

在這四大原因中,現實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兩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歷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結作為先導性條件,那麼,即使現實再需要,也很難想像會達到如此瘋狂和殘忍的程度。只有當這四方面的原因聚合為一體時,才產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滿血腥的驅動力。

任何歷史事件都是社會各種相關因素合力作用的產物,或者說是時事造就的。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當屬罪魁。希特勒對猶太人特有的種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態心理的一種特殊反映。導致希特勒嚴重病態心理的「菌種」就是來自歷史成見和宗教情結,恰好又得到了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孕育。確切地說,希特勒的嚴重病態心理與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的瘋狂病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瘋狂的病態心理正是歷史成見、宗教情結和現實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瘋狂病態的心理推向了極端,從而引發了那場人類歷史的大悲劇。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面鏡子,但願世界永久各平,讓所有民族平等和睦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出賣了德國,是這樣的嗎

1918年11月11日世界第一次大戰以德國投降宣告結束!

德國投降簽署凡爾賽條約

然而在當時的德國國內,很多人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當時德國民眾一直認為,德國領土從未被佔領過。

除此之外,德軍還在法國北部駐守的。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通過戰後的分析可知,其實德國戰敗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當時德國的生產力大幅下跌,並且生產力達到了最高峰根本無力再增加產量,因此德國根本無法與協約國打消耗戰而取勝。德國的人口和工業產量完全無法與協約國相比。並且隨著美國這個實力遠勝德國的國家加入進來,更加註定德國的失敗!

綜合各種因素,無論當時的德國國內發生什麼幺蛾子,不管是工人罷工,還是猶太人造反,都不是造成戰敗的主要原因。

那既然不是猶太人的原因造成的戰敗,那為啥就被扣上一頂叛徒的帽子了呢!

首先我們得弄清當時在德國刀刺在背傳說是怎麼流傳出來的?

當時作為德皇旗下的首席參謀長魯登道夫在和英國將軍尼爾·馬爾科姆共進午餐時。

尼爾問及魯登道夫對於德國戰敗的看法,魯登道夫列舉了數個理由,例如當時國內的生產拖累了德軍前進!

尼爾就問:「你們就像被人在後面捅了一刀對嗎?」

尼爾此話正合魯登道夫意思。於是魯登道夫在回到參謀部後就跟參謀部成員介紹了這個刀刺在背的傳言,並讓其在德國國內流傳!右派政治勢力就利用這傳說攻擊威瑪共和政府,指出政府要為德國的失敗負責。

而且,右派還用上「十一月罪人」之名詞,意指為負責簽署凡爾賽條約的政府官員,也指共產黨人和猶太人等 。

他們也指出,那些「不夠愛國」或不支持軍國主義的德國人也是罪犯。

另外,參與德國革命、推翻帝國政府和建立威瑪共和國的一幹人士,也是罪犯。因為領導威瑪共和政府的核心成員就是猶太人,因此猶太人就被扣上了一個叛徒的帽子了。說白了就是當時的保守派民族主義者和前軍事領導人藉此推卸責任而耍的伎倆而已!要說實在的當時的猶太人在戰爭中的確也是出力很少。

就從一戰中德國人口6697萬人,德軍參戰人數1325萬人,猶太人僅參戰9萬人,這一點足以讓戰後的德國人對猶太人產生仇視了。在加上戰後英國對歐陸封鎖長達一年,使得德國物資匱乏,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就是這個時候,猶太人不但哄抬物價,既是食品過期扔掉也不願降價出售,使得德國民眾對其進一步怨恨!前面猶太人被人扣上叛徒帽子,後面猶太人又以利益為重不顧民眾生死,這種種做法另後面的納粹黨借之

⑧ 為什麼德國總理就向猶太人下跪

表示德國人的懺悔,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跪倒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他面對的是600萬猶太人的亡靈,說他是「替所有必須這樣做而沒有這樣做的人下跪了」。
1985年5月8日是德國投降紀念日,當時的西德總統魏茨澤克發表講話,認為德國在戰後四十年一直將這一天定為「戰敗日」是不妥的,「今天我們大家應當說,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們大家從國家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中解放了出來。以表示現在德國和二戰德國的切割。

⑨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反對猶太人

反猶主義」一詞在英文中為「anti-semitism」,其動詞形式為「anti-semite」,它是由前綴「 anti」和詞根「Semite(閃米特族)」組合變化而來,從字面意思上看,應是「反閃主義」。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都習慣於用這一詞彙來指代反猶主義。有學者認為這一詞彙是在19世紀由德國記者威廉?馬爾因在《猶太教戰勝德意志社會》中首先提出來的,盡管這一詞彙出現於19世紀,對猶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時期就已出現。我們一般認為反猶主義是一種把整個猶太人作為迫害和排擠對象的社會現象、社會思潮和社會行為,反猶主義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在歷史上,歐洲的反猶主義最為嚴重,對歷史的影響也最大,歐洲之所以會頻頻發生反猶的惡浪是由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特點所決定的。

1、歷史的慣性作用。歐洲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始於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主要是為了推行希臘化政策,鎮壓猶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後,一方面帝國內長期推行的反猶政策在社會中形成的反猶排猶思潮並沒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羅馬帝國推行的反猶措施被後羅馬時代各國所繼承。日耳曼部落打敗羅馬帝國以後,最初並沒有積極的學習希臘羅馬的優秀文化,而是去繼承和發展基督教,也包括對被稱為「異教徒」的猶太人的迫害。例如在公元438年生效的羅馬提奧爾西法典中規定的針對猶太人的附加條款,後來就成為一些人反猶的法律依據。

2、經濟上的偏見和短視。由於猶太人一直被視為魔鬼和異教徒,所以他們的就業和經營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特別是高利貸行業。流散到各地猶太人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斂起大量財富,但這又會成為當地人妒嫉和仇視的對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進行放貸食息,所以猶太人的放貸一直被視為是「罪惡勾當」,實際上「這是一個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後則是基督教歐洲對猶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種族歧視。」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繪的猶太高利貸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歐洲人心中對猶太人的偏見。

歐洲統治者一方面迫害猶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猶太人作為「敲竹杠」的榨取對象。法國統治者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滑稽,從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國曾四次驅逐猶太人,為了財稅收入又四次召回猶太人。1361年法國國王好人約翰被英國俘虜,為了籌集巨額贖金,允許猶太人返回法國,1394年又把他們驅逐了出去。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阿巴·埃班在《猶太史》中曾寫道「他們(猶太人)在英國短暫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紀猶太人的命運:始則受鼓勵,繼而受辱,受迫害,最後則遭驅逐。」2近代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後,猶太人在經濟競爭中的優勢也成為非理性反猶的新借口,一些反猶組織通過聯合抵制的辦法反對猶太人,把猶太人排除在一些行業和社團組織之外。在奧地利,一些反猶主義者在報紙上和集會上就公開打出「不從猶太人處購貨」的口號。法國反猶分子愛德華·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國猶太人》一書中竟然提出:法國的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是猶太人的罪過。他認為猶太人在法國人口中雖然只佔0.25%,可是他們卻掌握著法國一半以上的財富,所以要徵收猶太人「顯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財產」。這本書在出版的當年就售出了十萬冊,在社會上起到了極大的蠱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猶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數族裔的面目出現的,他們的經濟地位凸顯了他們這一群體的獨特性,但他們始終沒有完全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來保障自身的利益,這使得他們始終是一個脆弱的群體,再加上一些當權者別有用心的縱容和挑唆猶太人常常會無端的成為權力爭斗犧牲品。在中世紀,一些歐洲國家統治者為了討好教會,不遺餘力的迫害猶太人。到了近代,歐洲各國的統治者為了轉移國內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視線,又往往拿猶太人作為「替罪羊」。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沙皇政權就利用反對猶太人來轉移國內的不滿,在當時的反猶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納粹勢力同樣是利用人們對猶太人的仇視來一步一步奪取權力的。從歷史上來看,從《聖經》中在埃及為相的約瑟到在波斯國為後的以斯貼,從近代歐洲的「宮廷猶太人」到當今美國的猶太人,凡是猶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時候,其權利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維護,就可以有效的抵禦反猶主義的攻擊。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紀後隨著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宣布為國教後,它就逐漸在歐洲取得了統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來自猶太教的質疑,被基督教奉為經典的《新約》和基督耶穌一直為猶太教所否認,這種否認實際上就是對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種質疑「幾千年來,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猶太教所包含的內容,猶太人對這些東西的忠誠就成為反猶主義的一個借口。它們使猶太人被視為局外人,更為重要的是被視為是對非猶太人神祗合法性的一種挑戰。」3這是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歐洲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其次是宗教傳說中的猶太人對基督耶穌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把猶太人附會成為出賣耶穌的猶大的後裔,這些宗教傳說不論其真實與否,在基督教會不厭其煩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著基督徒對猶太人的偏見,並導致了一種強烈的宗教復仇情緒。最後是在宗教價值觀上的對立。

猶太人自認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the Chosen People)」,與上帝有著某種契約關系;基督教雖脫胎於猶太教,但已演變成一種普世的宗教,它認為所有的人都可以歸化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負有拯救人類和世界的使命。所以,當基督教與具有優越感的猶太教迎頭相撞時,沖突就不可避免了,要麼被歸化,要麼成為「萬惡不赦」的異教徒。正因為如此,那些狂熱的十字軍戰士在東征時就提出了「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的口號,基督教會也想盡辦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來迫使猶太人改變信仰乃至消滅掉他們。

猶太人由於在宗教和價值觀上的獨特性,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有別於基督教世界。這種差異使他們往往被視為是「非我族類」,進而形成一種深刻的偏見。按理上說這種差異並不一定能成為現實的沖突,一般而言,任何民族文化內部都存在兩種機能:排斥性和包容性。排斥性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穩定,它是一種文化出於保護自身的本能而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做出的反應。包容性則有利於吸收外來文化並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兩種機能發揮作用並不是同步的和均衡的,它與這種文化自身的自信程度和開放程度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於希臘羅馬以後的歐洲世界不具有中國文化上的那種優越和自信,再加上基督教占據社會思想主體地位後所帶來的偏執和非理性因素,所以對異質的猶太人和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排斥而不是寬容。這樣,以兩種不同宗教信仰為主體的社會在文化生活上表現出的差異竟然成了一種現實沖突的借口。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向猶太人投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2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