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工匠精神」,中國怎麼學
工匠精神培訓師蔣小華老師認為,工匠精神不分國界,工匠精神是指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弘揚工匠精神,需要一種自上而下的全體行動,需要頂層設計。好的制度為工匠的發展提供「肥沃土壤」,好的價值觀為工匠的茁壯成長提供「甘甜雨露」。「土壤」與「雨露」的共同培育下使匠魂得以形成。
倡導工匠精神首先要建立與工匠相吻合的遠景、使命和價值觀,並充分發揮制度的力量。例如,日本有「人間國寶」認定製度,政府不定期地選拔和認定「人間國寶」,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由國家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
② 為什麼中國不像德國學習,讓孩子從小邊學技術邊讀書
德國的職業教育基本是世界第一發達,這個沒錯。
但是德國的職業教育也是從中學開始的,所謂「從小邊學技術邊讀書」是張嘴就來的瞎編。
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在於國家用法律和制度給職業教育的地位和發展做出了保證,國家對於參加職業教育和參加傳統升學型教育的人一視同仁,財政投入力度和社會輿論氛圍都是一等一的好。這裡面有我們國家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但整體照搬不現實
③ 老外好奇:為什麼中國向德國學習
這么說吧,世界上學習外語人數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還把英語作為必修課,這么大的學習群體,找個外教不容易啊,雖然來中國的不少外教也是本國混的不怎麼樣的,但是好歹那是本土長出來的啊,口語肯定是比咱們一般的中式英語強多了,中國的外教本來就少,有一個算一個,哪裡還敢要什麼資格證呢。而中國人在外國當外教就不那麼容易了,學習漢語最多的就是東南亞,那人家也不是必修課,不需要太多的漢語老師,所以中國人想在外國當漢語老師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你要是會太極拳,教他們打太極拳也能養活自己的。
④ 德國技術,中國真的應該學習啊
我們該向德國學習什麼
作者為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 武夷山
在理論層面上,大家都知道各國各有長處和短處,因此,不宜簡單化地提倡向哪個國家學習。但在實踐層面上,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選一個走在前面的國家作為學習的榜樣和追趕的目標,倒也不失為一種很實用的做法。蔣介石當年比較了列強的各自特點,認為德國國體與中國相近,向德國學習比較切實可行。於是,他較多地向德國學習,包括其法西斯制度。結果,走上了可悲的道路。其實,如果不是簡單化地照搬德國的一切,德國在許多方面確實是我國更值得借鑒的國家。 人才定位多樣化 人的先天稟賦不一樣,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德國人多年來並不認為,所有人都上大學是值得追求的目標。事實上,德國兒童在接受4年小學教育之後被分配到四類中學:五年制的主科中學、六年制的實科中學、六年制的完全中學以及九年制的文科中學。區別中學類別的目的是有利於學生將來按不同的就職目標分別發展。主科中學和實科中學的學生畢業後,90%以上會接受職業培訓,往技術人才的方向發展,要麼成為中等技術人才,要麼進入高等專科學校。近年來,德國內部對於自己的中小學教育體制能否適應時代需求,也有激烈的辯論。客觀地說,小學畢業就確定今後的職業方向也許過早,但是另一方面,德國決不會有像我國高考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我國雖然也有許多專科院校,但是,其課程設置的專業技術特徵不明顯,而且相當多的畢業生以「續本」或「考研」為目標。看起來,這是兩國間教育機構設置上的差異,其實本質上是價值觀念的差異。在實踐中,不是在口頭上,在考察一個人的時候不要搞畢業院校的「唯成份論」,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不搞唯成份論,人才定位與培養的多樣化才能落到實處。 真正尊重知識,崇尚理性思維 許多國家的紙幣上都印著政治家的頭像,而1993年德國發行的10馬克紙幣上印的卻是大數學家高斯的頭像。這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反映出了這個民族對知識的尊重。因此,二戰失敗後西德能迅速崛起,決不是偶然的。德國之所以能向世界貢獻出那麼多的偉大哲學家、思想家,也與全民尊重知識有關。浙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主任葉鷹教授早年曾經在德國做過訪問學者,他發現德國人普遍地思維縝密,做事嚴謹。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認為,是德國人普遍的哲學素養較高。事實上,德國人在中學階段就可能接觸康德和黑格爾的思想。受此觸動,葉鷹回國後又讀了一個哲學博士學位。他的這一觀察與其他很多人的觀察是吻合的。 在我國,知識還沒有真正受到尊重,尊重的往往只是「博士」、「教授」、「院士」這樣的牌子。同樣,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員)極其崇拜點子大王,策劃大師。應該注意,這些大師的奇思妙想的產生,多半出自靈感,而不是出自理性的分析。我們很多人完全沒有理性分析的習慣,也不知道如何分析。理性分析與靈感思維的結合將是大有前途的,而沒有理性思維的指導,一味依賴「點子」和所謂的「新思路」,則是我們很多失誤的重要源頭。 德國的學徒制值得我們學習 德國曾長期保持學徒制傳統,訓練出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德國工人的每人產出是英國的兩倍。德國70%的員工都能勝任工作,而英國只有30%。我國基礎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產業工人的平均素質在許多方面還比不上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在這種情況下,年年搞「質量萬里行」,年年抓質量,卻仍然解決不了質量問題,就毫不奇怪了。另外,在生產實踐中有許多隱含知識,它們很難轉化為明晰知識(總結歸納出來,寫入操作規程和手冊,轉化為專家系統,等等),往往需要口傳手授,學徒制正是合適的方式。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曾行之有效地推行了多年的學徒制,後來逐漸式微了,但如果想重新恢復起來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注意到,德國和美國的產業人才培養戰略是大相徑庭的。美國方式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努力培養出精英人才,他們設計的自動化流水線連傻瓜都會用,因此,對一線工人的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德國則希望,通過學徒制的訓練,使生產第一線的產業工人也具有較高的素質。近年來,德國的學徒制也面臨一些危機。本文不是提倡簡單模仿德國學徒制的具體做法,但是必須看到,隱含知識採用其他方式是難以傳遞的。從長遠來說,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密集的國家,使廣大產業工人的素質獲得普遍提高對於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德國的諸多做法有利於有效協調社會各方的關系,避免劇烈的社會沖突 由於歷史文化傳統,德國人在「共識型民主」與「對抗型民主」二者之間傾向於選擇前者。據一次對全球各地15000名企業經理所作的跨文化問卷調查,對於「廣泛討論,取得絕大多數支持」這樣一種民主協商方式的支持率,東方國家日本最高(84.6%),德國居第二位,達到69.0%。德國1976年通過共同決定法,規定員工2000人以上的公司必須設立監督委員會,委員會由半數工人代表與半數股東代表組成。員工數在500至2000人的公司,必須設立工人代表佔三分之一的監督委員會。所有工人代表由選舉產生,不能指派。監督委員會不幹涉企業的日常運營,但是企業重大決策必須獲得委員會的同意,尤其是有關人力資源方面的決策。諸如此類的做法,使得勞資關系比較和諧,整個社會比較穩定。相形之下,美國採用的是相對多數選舉團制度,常常使得少數意見者感到自己被疏離了。一般地說,處於社會邊緣的人更易成為罪犯、吸毒者或以其他方式反抗社會者。部分由於上述差異,美國的犯罪率相當高,而德國的犯罪率要低得多。我國在劇烈轉型的過程中,很多單位拋棄了多年前的「兩參一改三結合」之類的做法,而更喜歡「末位淘汰」式的管理新招。從局部看,也許是提高了效率,但給整個社會的穩定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其實,根據中國的文化傳統,學習德國「共識性民主」的做法似乎更易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百姓的「外語熱」日益高漲,但它主要表現為「英語熱」。相對說來,國民對法語、德語、日語、俄語等語種的興趣比過去要弱得多。這是不利於認真學習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博採眾長的。美國成為主要學習對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懂英語的人較多,美國的方方面面被較多地介紹過來了。正如生物多樣性對於健康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一樣,文化多樣性對於健康的社會發展也至關重要。我們當前十分需要更多地學習和了解美國之外的其他發達國家以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發展科技、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發展更加穩健。
⑤ 如何去德國留學
對於前往德國留學的學歷要求分為三大類:
一、德國預科
因為德國和中國中學學制不同,所以高中應屆畢業生無法直接進入德國大學讀書,需要在德國讀一年的預科,畢業之後才能進入到德國本科學習。
學生參加高考,並達到當地二本分數線以上,德語達到B1的水平。參加德國預科學校在中國的考試,通過考試以後,進入到德國預科進行學習。
當然也可用英文進行面試,但有的預科英文面試只能讀英文預科,選擇容易收到局限,所以建議學生盡早學習德語。
如果學生沒有達到當地二本線,則需要參加APS審核部的德適考試,並達到101分(滿分130),則可報名到德國預科學習。大專畢業生也是需要到德國讀預科,才能進入到德國本科讀書的。
二、德國本科
211大學讀滿一個學期。
非211大學讀滿三個學期。
本科畢業想換專業。
具有上述條件是可以直接進入德國大學讀本科,以下是本科學校的錄取條件:
大學期間的平均分,均分越高申請到的學校也就越理想。
語言水平,德國入學的語言要求是德福4X4(16)分。如果沒有可以用語言學時來申請德國的語言班,和有條件錄取。進入德國大學的語言班進行學習,達到語言水平之後,再進入到相應的德國大學學習。
院校背景。211大學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三、德國研究生
大學本科在讀,4年制讀滿3學期,5年制讀滿8學期。
自考和專升本學生,需要拿到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才具有留學德國的資格。
統招本科畢業生。
具有上述學歷的學生是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研究生的學習位置。學校錄取主要看一下幾點:
大學期間的平均分,均分越高申請到的學校也就越理想。
語言水平,德國入學的語言要求是德福4X4(16)分。如果沒有可以用語言學時來申請德國的語言班,和有條件錄取。進入德國大學的語言班進行學習,達到語言水平之後,再進入到相應的德國大學學習。
院校背景。211大學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課程匹配度,課程匹配度太低則沒有辦法拿到德國研究生錄取,課程匹配度不夠的話,學校可能讓學生補課。
資料拓展
德國留學的費用要求:
一、不同級別城市費用不同
大城市:18000-19000人民幣/年
中等城市:14000-15000人民幣/年
小城市:8000-9000人民幣/年
註:以上價格一般包含水電費、冬季暖氣費、電話、上網費需要額外支付。
二、留學德國伙食費用
12000-13000人民幣/年(中等膳食水平)
三、德國留學通信費用
1200-1500人民幣/年(因通話頻繁程度、電話卡種類(包月/非包月)、電話卡運營商促銷活動而異)
四、德國留學交通費用
1200-1300人民幣/年(大學提供的學期交通卡)
⑥ 談德國人哪些東西值得中國人好好學習
個人感覺就是很踏實。
工藝什麼的,做機械本來就有各種精度標准,不需要精度高的沒有必要做的很高。
做高了純屬腦子進水了。所以一點偏差那是一定會有的。
至於守時,感覺基本就是你和他們接觸,你一定要守時,他們可能會遲到……
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
就是踏實。
不像國內這么浮躁。雖然確實很無聊吧,也沒什麼玩的。
做起事來很穩。
之前看說日本的,我覺得放在德國人上面也比較合適。
就是造物精神。
能夠把東西做到極致~
⑦ 中國製造業可以向德國學習什麼
近些年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中國製造與德國製造依然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那麼,我們中國的製造業可以向德國學習些什麼呢?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標准主義
我們如今接觸的很多的標准很多其實都來自於德國。而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機械製造標准來自「德國標准化學會標准」——DIN(DeutschesInstitutfuerNormung),這種標准主義正是德國製造的基礎。
其實我們中國製造業需要向德國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也希望我們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能夠更好。
⑧ 德國製造為何這么牛,究竟有什麼值得中國學習
無論那個國家的製造都是經過多少次的產業升級才達到當今的地位,而我現在聽到聲音是老是拿中國初期的製造業和已經發展一個多世紀的製造業強國德國比,和發展半個多世紀的另一個高精尖製造業強國日本比,端正自己的態度,我們要承認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但不要妄自菲薄,瘋狂吐槽自己製造業,今天中國製造業地位來之不易,希望每個人都客觀看待。
⑨ 什麼是德國工業4.0 中國如何向德國學習
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革命性的生產方法。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路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⑩ 我想留學,不知道德國和中國的學分如何轉化,
沒有學分轉換這一說,本科畢業,自己直接申請想去的大學專業就可以了。但是個審難度較大,根據申請學校的不同,專業的不同 對於你本科的成績要求是不一樣的。
德國留學的條件:
1、赴德國留學,語言要過關。
想要在德國留學,留學生最好是具備較強的德語基礎。雖然德國可以講英語,但是,德語也是不可少的。因為在德國,生活和學習中,使用的比較多的還是德語。
2、 APS審核要過關。
中國學生想要申請德國的大學,APS審核必須要過關,這是一種申請資格。APS審核是對申請者大學所學專業課課程的考核,需要用外文表述出來,考察的是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申請者想要過關,還需要在這兩方面提高能力。
3、規劃好自己的留學事項。
中國學生想要順利的申請到德國大學,還需要制定合理的留學規劃。計劃好自己在德國要學什麼、學多久以及將來的工作,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4、 充分准備保證金。
赴德國留學,在申請德國留學簽證時,需要出示保證金證明。申請者一定要詳細的准備好自己的保證金,並且按時間存款,以便影響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