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德國普通民眾對中國人的真實態度是怎麼樣的 希望在德國生活過的人能夠給與客觀的真實的資料。
多數人表面上不會說什麼,還是表現得很友善。但心裡其實是看不起你的,提防你的。你去西歐,他們的語言可能沒有中國話說起來勁大(沖),聽起來溫和點,禮貌點(你自認為是)。但是不要以為那些人就是溫和的人!他們很多人的思想不比中國那些沒素質的人善良到哪去。說實話,在外邊呆了這么長時間,還是覺得中國好。這是實話,起碼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地盤。雖然政治陰暗,但是跟自己人交往還是舒服。你可以去試試。奉勸你:be careful
⑵ 近些年去過德國的朋友請告訴我一下,中國人在德國受歧視嗎受歡迎嗎
中國人在德國這些年,就象非洲人在中國的待遇差不多,但通過奧運,中國國力提升.基本上消除了歧視.
1:
在德國這個非移民國家,許多城鎮幾乎還是清一色的白種人,即使在柏林這個所謂「歐洲最多元化」的大都市,亞裔也並不是那麼常見。在街上和地鐵車廂里,我經常見到金發碧眼的女士先生,暗暗地或毫不掩飾地打量我的東方面孔。
聖誕節假期里,我去德國南方看望我姑姑。她在德國已經定居十多年,在以保守著稱的巴伐利亞州一個小鎮上當醫生。談起在德國的感受,她說她一直未能感到被德國白人社會所接受——盡管他們一家都已入德國籍,兩個孩子都是班上的好學生,夫妻兩人各自有收入不錯的高技術職業。他們在德國算是相當不錯的中產階級了,但他們在與德國人的交往中,總感到自己被當成外國人。
我姑姑工作所在的那個巴伐利亞小鎮,只有她一個亞洲人。時不時就有病人在走廊里追上她,問她從哪裡來,更有一些德國人,看見亞洲面孔就認為他們從事的一定是「掃地」或「洗碗」這類不需要高文憑的服務性工作,他們大都難以置信,一名亞裔中年女性竟然能在德國當醫生。
有一次我姑父買東西的時候,碰見一個他們孩子同學的家長,拉起家常來。她問:「怎麼最近沒見到你太太?」姑父告訴她,她最近剛剛找到一份工作,但那家醫院離家較遠,所以一般周末才回家。
那位太太很驚訝:「她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工作?為什麼不在本鎮的醫院工作呢?那裡有許多空缺的職位呀。」這一下把姑父也說糊塗了:「她去問過,別人說沒有呀!」那位太太搖頭:「不,我知道,他們那裡需要很多清潔工!」
我姑父哭笑不得:「您誤會了,我的夫人是位醫生。」聽到這話,那位太太臉上露出驚異的表情。
「這種事已經發生過多次了。」姑姑講起這事時有一絲憤慨,也有一絲無奈,「我剛到巴伐利亞那個小鎮時,在鎮上找住處,去一家德國人家裡看房子,是間地下室。那位太太說,租她的房子可以,但條件是一定要每個月把他們家所有的窗戶都擦一遍。我說,哪有這種事,我工作忙得要死,連自己家裡的窗戶都沒時間擦,哪有時間來擦你們家裡的窗戶?她就說:『你總有下班的時間吧,而且還有周末呀!』我說:『我每天早上從7點工作到深夜,周末回家和家人團聚,怎麼可能有時間?』」
這位夫人疑惑地問:「那你到底是在醫院做什麼工作?」姑姑說:「我在醫院做醫生呀!」這位夫人聽罷後退幾步,吃驚而抱歉地說:「哎呀,醫生女士,太對不起了,我還以為你的工作就是擦窗戶呢!」
聽到這些小故事,我也哭笑不得。這些事都不大,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也會帶給人很多煩惱。高歌
2:
德國有多少中國人?不知道。因為我沒有統計過,也沒有打聽過。反正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這感覺不會錯。
街上見到一位黃皮膚的路人,友好地笑一笑,說聲「您好!」如果對方回答「您好!」那他就是中國人。接下去便是相互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哪裡來?」「住哪裡?」「干什麼?」這是中國獨有的問候方式,同德國人迥然不同。因為在他們看來,剛見面怎能這樣刨根究底地問呢?�
但中國人之間這樣一問,兩人的距離立即拉近了許多,頓時顯得親近起來。這也許同大家都是遊子有關。對於每一個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來說,都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見到同胞,一種親近感便油然而生。那些解放前到德國的、中間又極少有機會回家的人,這種親近感更加強烈。
在德國,我去過的中國飯店不少。經常會遇到店主得知我來自中國後親自來伴餐的。尤其在60年代的西德,幾乎沒有大陸派去的人,所以店主特別有興趣同我們攀談,了解祖國的變化情況。他們提起中國,喜歡用「祖國」這個詞,頗有神聖感。談得投機,飯後就堅決不肯收錢,弄得我十分狼狽。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德國的中國人也是有群的,粗略來分可以這樣說:第一群是解放前後到德國經商的,大部分開飯店,全家老小齊上陣。第二群是留學生,靠公費、獎學金或完全自費。第三群是官派人員,完全吃「皇糧」。
第一群人相對來說最富有,經過幾十年的經營,都小有家底,有的人飯店已開到好幾家。但他們的財產也是汗珠換來的,從牙縫中摳出來的。許多飯店老闆都向我談過他們當初幾塊或幾十塊美金闖德國的經歷,他們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休息,每天都要忙到半夜飯店關門。德國社會風行度假,但他們中許多人不知度假是何味。這群人在德國居住時間最長,因而對國內情況最隔膜,也最希望了解。
第二群人年紀最輕,但文化層次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們既了解中國的國情,又了解德國的社會。德國官方對他們十分重視,因為他們學成回國,必將在國內重要崗位上工作。如果說德國要在中國培養「親德派」的話,那麼就在他們身上。他們尚處於學習創業階段,所以經濟狀態不十分好。
第三群人是臨時在德國工作,但循環重復,加起來在德國也呆了大半輩子,遠離家庭親人,生活上有苦衷,而且經濟條件是三群人中最差的。一名一級大使的月工資還不及留學生每月的打工收入,遠遠夠不上美國大使館最低一級外交官的待遇。但是他們兢兢業業,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時刻記住自己是新中國的代表。
這三群人的社會背景、歷史淵源、文化層次、年齡狀況迥然不同。但是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共同點,即他們都有一顆永遠的中國心。中國,對他們有磁鐵般的吸引力。他們漂泊海外,成家立業,甚至度過了自己生命的大部時間,但他們的根始終在中國,始終想著中國。在國內生活,這種感受也許並不強烈,但在國外呆得愈久,這種感受就愈強烈。這方面有許多例子。
60年代,中蘇邊境發生珍寶島事件,形勢十分緊張。一名經商的華僑千里迢迢趕到使館,從懷中取出一架他自己珍藏多年的德國蔡司廠出品的10倍望遠鏡,要捐獻給前方將士,以盡自己一份微薄的保衛祖國之力。一名看似整天只忙碌自己生意的華人,原來也時刻關心著祖國的安危。
70年代,我去西柏林康德大街的一家中國飯館用餐,年已古稀的店主得知我來自北京,主動過來攀談,說出了他的一番心事:他1949年前就來到德國,開飯店事業有成,娶了德國妻子,生有兩子,分別攻讀醫學和法律,現在已成家立業,生活富裕。在這樣一個看來十分滿意的環境中,他竟然越來越不滿意,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的德國,對他來說仍然是異國他鄉。他懷念自己的家鄉,很希望回大陸去度過自己的晚年。看來,中華民族確是一個十分難於同化的民族。
80年代,我參加了幾次中國留德學生座談會。與會者有公派的、自費的、拿德國獎學金的,其中不管被認為是「滯留不歸」或是在德國「賺錢」的,但會上共同的心聲是:讓中國強盛起來。他們的發言,令我感動不已。有人獲悉了一項新技術,他馬上就會想到:中國有沒有?有人在研究一個新課題,他也會想到:不知道國內是否也在研究?一位女學生甚至頗為天真地設想:他們可利用當地的設備和知識進行研究,然後把一系列數據帶回國去供國內使用。總之,大家都覺得在國外學了那麼多,只有起了報效祖國的作用,心裡才算是落到了實處。
此後的一次談話更加深了我這種印象。那已是90年代的事了。對方是亞琛工大的博士生,應聘於大眾汽車公司工作,月薪約一萬馬克,開著一輛寶馬車。他深情地告訴我想回國去。他在德國幹了幾年的體會是:想賺錢容易,想幹事業難,還是回國去有施展餘地。我確實能理解他那種懷才不遇的心情。
我羅羅嗦嗦地舉出那麼多例子,只是想說明一種感受,一種接觸了許多生活在德國的華人之後得來的感受: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胸膛里都有一顆永不泯滅的中國心。
⑶ 二戰是在德國的中國人生活怎麼樣
二戰中,大量在德華人被抓進集中營,迫害致死。但戰後德國一直不承認對華人的屠殺。
19世紀末期,一艘艘滿載著絲綢、瓷器和鴉片的歐洲商船從廣東回到漢堡港。船上走下一群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他們在海上漂泊了近一年的時間,被囚在船艙底下做供暖工或機房工。這些中國人比那些從非洲和美洲來的奴工更任勞任怨,受到了歐洲商隊的「喜愛」。
20世紀初,從中國回來的歐洲商船漸漸多了起來。商人們開始同意婦女在船上作一些雜工。很多中國船員的妻子也跟著四處漂泊。她們在船上做飯、搞衛生,為船員們縫縫補補。日子久了,有些船員的家屬因為疾病或生小孩,不能再隨船隊出發,被遺棄在漢堡。他們就結伴搭夥,在港口聖保利區搭個小屋或幾家合租一室。慢慢地,聚居在這一帶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當1921年中國領事館建立時,聖保利區首飾街一帶已居住了2000多名華人。有的靠著多年的積蓄和烹飪手藝,開起了中餐館、茶樓;有的開了雜貨店、洗衣店和舞廳。當時的《漢堡晚報》就稱這一帶是個「小中國」。1929年10月,來自浙江寧波的老海員陳紀林,在唐人街成立了德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協會———「水手館」。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後,曾和中國有過一段蜜月期。德國需要中國的戰略物資鎢、鐵、錳,要造槍炮就需要這些物資。而中國需要德國的槍炮,進行軍事裝備。所以,平安地躲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人,並沒有像大多數猶太人那樣早早收拾行李、變賣家當。相反,很多中國的士紳家庭子弟還選擇到德國留學。
希特勒甚至還吩咐下屬精心挑選了中國留學生和船員,進入德軍服役。之後,他又派遣他們在慕尼黑等地的三所軍官學校接受軍事訓練。希特勒還召見中國籍的軍官學校學生,鼓勵他們「報效祖國」。而他身邊負責德軍東亞事務的特勤秘書,也是一名華人。漢堡的納粹官員對唐人街也另眼相看,修建了不少衛生設施。中國男子也成為德國女子傾心的對象。
到了1938年,希特勒推行「純凈德國血統」政策,認為「五代都是德國人的才是真正的德國人」。華人因此遭殃。許多秘密警察在唐人街周圍四處活動。華人們被逼與德國太太離婚,理由是「會玷污日耳曼人的血液」。
1939年前後,二戰一觸即發,納粹政權逐步加大對各國移民的迫害。居住在唐人街的中國人開始逃離漢堡。在「水手館」陳老闆的幫助下,華人並沒有費多大週摺,就到達了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倫敦。他們從那裡開始逃向更遙遠的美洲大陸,如舊金山等地,有的則乾脆乘船回到中國。
特別是1941年,納粹與中國斷交,華人地位急劇下降。蓋世太保頭目恩斯特.布雷希特還頻頻帶領手下爪牙以「私藏鴉片」、「販賣女人」等莫須有的罪名「找茬」。沒過幾個月,唐人街上的所有中餐館、雜貨店等都被迫關閉。但是仍有大約300多名中國人留守在首飾街。他們認為,納粹最終抓的只是猶太人,對華人的舉動只是戰爭環境造成的。
風雲突變,1944年5月初,「水手館」陳老闆等人接到納粹內線的密信,說納粹准備向中國人動手。當夜,100多中國人逃離唐人街。13日,200多個秘密警察在布雷希特的帶領下,從首飾街兩頭包抄進來。他們舉著槍,氣勢洶洶地搜查了中國移民的住房,並以憑空捏造的「通敵罪」把剩餘的130人全部逮捕。所謂的「通敵罪」是指,中國人把納粹軍隊的情況向盟軍「通風報信」。
蓋世太保把無辜的華人關進了福爾斯布特蓋世太保監獄。每天,蓋世太保都對中國人進行嚴刑拷打,要求他們承認自己「進行間諜活動」和「敗壞社會風氣」。同時,在獄中,中國人還必須進行強制勞動,否則沒有食物。3個月後,其中80人被投進位於威廉斯堡的「明日集中營」。由於集中營里的衛生狀況很差,中國人又必須進行高強度勞動,其中20人不到一周就去世了。剩下的人,則大多被虐待而死。
二戰結束後,偌大的唐人街活下來的大約只有30名中國人。中國政府曾派船接走一些人。後來,德國向被屠殺的猶太人、平民和盟軍戰俘的親屬提供了大量的撫恤金,唯獨對倖存的中國人沒有任何錶示。他們雖然承認,根本沒有絲毫證據證明中國移民曾經與盟軍合作,但是當年的大搜捕並非「種族滅絕行動」,和對猶太人的屠殺有著本質區別。直到1972年中德邦交正常,漢堡才越來越多出現中國人的身影。
⑷ 德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很多時候是不值得信任!
⑸ 中國人在德國安全嗎
我來德國快7年了,我父母都在德國(漢堡)。比較同意上面兩位說的。其實安全都是相對的,只要你自己小心,基本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只不過德國現在的治安和90年代初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如果經濟繼續這樣低迷,也許治安會越來越差,不過相對國內應該還是好的,因為畢竟人少,競爭壓力沒有國內大,社會福利也好,很少會有人鋌而走險。
北德地區的人還是比較純朴的,對外國人也比較友好。南德似乎會傲慢一些(因為他們比較有錢啦),最差的應該是東德吧。其實會表現出歧視外國人的多半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德國人,老人佔多數,遇到這種人,要麼無視,要麼用更加銳利的目光和他(她)直視。這些人是生活的失敗者,把他們的失敗認為是外國人造成的,他們對你不會有任何威脅性。還有一種人(年齡在30以上服務性行業的中青年人居多),這種人表面上對你很客氣,看起來也笑得很熱情,但是可以感覺出他(她)強烈的傲慢,也許會讓你覺得很不舒服,對待他們你也表現出不失風度的傲慢就可以了。反正日爾曼不就是傲慢的民族嗎
新納粹我到現在都沒有見過
其實我進來回答主要是因為lxr_426說晚上12點多回家。不知道lxr_426是不是女生。我是女生,我剛來德國的時候為了買電腦有去打工,那個時候我也敢一個人12點多回家,但是現在如果天黑了,我要回家一定會叫我爸去sbahn接我(我自己沒有車)。德國的治安確實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能說絕對安全。這幾年看報紙,也看到過好多起變態殺人案件了,德國不是還有吃人肉的嗎。說起來美國那些有名的殺人魔,很多都是德國後裔。所以還是多加小心,盡量不要晚上一個人去比較黑的地方喔
⑹ 中國人在德國生活的問題
德國超好,我超級喜歡那裡,德國人特別帥.眼睛是藍色的, 做那些事情的時候眼睛就變成紅色了, 哈哈
中國人沒有台灣人多,在德國,台灣華僑和台灣後裔比較多,中國大陸人不太多,因為德國控制大陸人入境很嚴格.一般都是非法入境之後驅逐.
有一些中國商人,多數來自浙江和福建.浙江人比較多.
中國人從事商業 或海外勞力,工人,服務員的多一些.
⑺ 留學生 講述德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我本人在德國讀書,但在來之前也像你一樣找過德國人練口語,但是我不是北京人,我是廣州的,據我所知,其實德國人在中國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我的建議就是你可以用網路或者什麼來找一下你學校附近的「德國酒吧」,肯定會有類似的酒吧的,這些地方通常都是德國人經常來的,我在國內的大學的邊上就有一間叫做「德國運達吧」的酒吧,那裡每天都有德國坐在那喝啤酒,我晚上閑著的時候就會去那吃晚飯順便練口語。 還有另外兩個方法,一個是找教堂,要基督教的,不要天主教,德國的天主教徒非常少。另一個方法就是用一些國際交友工具,比如facebook,(但是裡面願意陪你說德語的德國人通常都是抱著「找對象」的態度,所以....呵呵,見仁見智吧)希望能夠幫到你,謝謝
⑻ 為什麼中國人在德國備受歧視
德國沒有特別歧視中國人呀!德國建國在1871年,而且在那之後發展非常迅速,很快追上了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日爾曼民族的文明確實是非常適合現代世界的。二戰前,希特勒鼓吹日爾曼是最優秀的民族是有原因的。很多時候,日爾曼人看不起世界別的民族,覺得別的民族毛病太多。但這不能稱為歧視!即使是英、美人也一樣被日爾曼人看不起!雖然看不起有可能發展為歧視,但究竟還沒到那個程度。看不起並不包含對人格的不平等概念,等發展到對對方人格都不能平等對待才能稱為歧視!
⑼ 德國人對中國人怎麼樣
作為西方國家,歐盟的重要國家。德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與其他歐盟國家沒什麼不同。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1.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取得經濟利益。
2.在中國經濟利益與本國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例如反傾銷。
3.配合西方,歐盟,在國際社會上打壓中國,妖魔化中國。
4.在受到其他西方國家,排擠時。利用中國平衡俄國的力量,平衡美國,法國,英國的力量。
至於說民族感情,反映的是歷史,傳統,的問題。大部分德國人比法國人還瞧不起中國人。(不是仇華,而是不屑的意思)
主要是認為中國的民族性虛偽,敷衍,內斗,驕傲的緣故。還有就是中國的暴發戶形象。
所以如果留學的話,德國不是個好的選擇。
(以上並不是我個人杜撰的,因為讀的是德國哲學,懂些德文,經常上些德文網站,看到你的問題,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