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做飯為什麼難吃

德國人做飯為什麼難吃

發布時間:2022-04-29 03:24:12

『壹』 德國人有多理性看德國菜的鹹味就知道了,為何這么說

德國人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非常嚴謹非常務實,非常聰明的一個群體,從德國的一些菜品上可以有所體現,比如說德國人喜歡吃那些火候比較大的,量比較大的,但是味道不是特別好,特別鹹的一些菜品。

德國做菜真的比不上我們,因為我們國家做菜的水平絕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酸甜苦辣咸,我們國家什麼菜品味道都有,但是德國的一些菜品做的又鹹味道又不好,感覺他的火候似乎總是空的特別大,尤其是一些烤肉,比如說烤豬肘子,比如說一些牛排,他們做的火候都比較大,然後烤的又特別硬,讓人很是不能理解。

『貳』 為什麼德國人擁有世界頂級廚具,卻總被吐槽做飯難吃

口味差異
德國不銹鋼第一品牌WMF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廚藝品牌。WMF是Wuertburg Metal Factory(符騰堡金屬鑄造公司)的縮寫。該品牌具有150年的歷史,1853年成立的WMF曾經在倫敦世界博覽會上獲得廚具類中的金牌,同時也奠定了其在世界廚具中的知名度。德國精密的製造工業造就了WMF產品的卓越品質。以不銹鋼餐具為例,發明了18:10的不銹鋼,其中含有18%的鉻、10%的鑷,並注冊了Cromargan的材料品牌,筆直的流線,光滑的手感,精心設計的圓弧,在時尚造型和高貴品質的背後,是WMF精湛專深的技術和150多年的強大歷史資源。WMF擁有一批專業的研究和設計人員,這使得他們在產品設計上總是不斷推陳出新,彰顯德國高貴品質的不銹鋼餐具,有些餐具被一些收藏家當作工藝品收藏。世界上的大多數五星級酒店及一些高檔餐廳為了提升該餐廳的整體形象,都會選用WMF的餐具,並形成慣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WMF選用優質鋼才製成的刀具耐用持久,刀刃鋒利,倍受推崇。其中Chef Messer(主廚刀)是國際上著名廚師的必殺利器。

『叄』 德國人跟土豆和肉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過節

刻板無趣、一絲不苟的德國人,和一日三頓、頓頓都是肉和土豆的油膩大餐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要知道,拋開刻板印象,德國人並不像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刻板,尤其是在廚房裡,可以說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可以參考各種廚具以及土豆的一百種做法。

但是,為什麼他們會在土豆、肉上花費這么大的精力,而不選擇其他食物來讓自己的餐桌更加多樣化一些呢?

小編特意采訪了我們中德商橋的幾位德國實習生,根據他們的說法,大概整理出了德國人對料理的五大看法,看看跟我們會有怎樣的異同吧~

大餐可能要提前一天准備

一般情況下,做出一頓德式午餐需要大約1個小時。

但是如果想做燉肉丸這樣的食物,則需要提前一天就開始准備。在第二天正式開始做飯時,廚師一般會需要他人的協助,比如切菜,熬醬汁或准備土豆等等。這些准備工作需要花費2-3個小時。一般來說,德國人會約上朋友們一起准備,這個過程將所有人都調動起來,而且也為參與者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這聽上去可能和我們不太一樣,但這確實就是典型的德式周末聚餐。而現在德國這種大型聚餐越來越少了,但是這種多人共同參與准備食物的理念仍然存在著。

不願輕易打擊廚師的積極性

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一頓花費了很大精力才准備好的午餐,那麼即使它非常難吃,你也很不好意思拒絕吧?

很多德國人對於烹飪充滿了熱忱,而土豆和肉更是大多數人的偏愛,所以,當他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准備食物,客人們怎麼還好意思拒絕主人的好意呢?哪怕已經吃了千百遍的土豆和肉了。然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大家吃的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胖。

每個聯邦州都很自信

如果你曾到過德國,那你肯定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地區的人都認為他們的食物是最好吃的。這甚至都已成為一場不言自明的競賽,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則是因為之前的德國是由無數個小的侯爵國組成,每個侯爵國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特色食品,從而使自己與其他侯爵國區分開來。

波茨坦姜餅

這就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國旗,那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所以,現如今在德國依舊如此,每個地區都有他們專屬的特色食品,否則就會令人感到沒有歸屬感。

這點倒是和我們有點類似,我們的每個省市也都有自己自豪的美食,這可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驕傲啊!

招待客人不能寒酸

這一點您肯定深有感觸:如果您家裡來了客人,您肯定不會只為他准備米飯吧?您肯定還會為他做一些其它好吃的,或者甚至費盡心力整出一桌大餐。

在德國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些家裡富裕的人們認為自己有義務為來訪的客人們提供一桌和自己家庭條件相符的飯菜。如果只准備了烤麵包,則甚至會向客人道歉,比如「我只剩烤麵包了」或「很抱歉,我只有烤麵包」。

所以問題來了,在100年甚至200年前,還有什麼食物會比土豆准備起來更既方便快捷呢?

餐廳間的良性競爭

您可以想像一下:以前德國每個村莊里都有自己的餐館,以方便當時的人們經常在村莊之間來往。其實這些餐館現在依舊存在,只是現在人們已不再是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而是坐著飛機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了。所以,這些餐館也就自然被捲入了市場經濟的競爭中。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他們選擇通過提供地方特產美食,來抵禦市場競爭的沖擊,比如圖靈根的烤香腸只有在圖靈根吃才最正宗,烤香腸上的沙司醬只有法蘭克福的沙司醬才最地道等等。

然而,有很多食物並不是某個地區的專屬特產,比如烤豬排,這樣又如何在市場經濟中勝出呢?德國人給出的答案是:超大號炸豬排。而且越大越好。後來,很多其他食物也紛紛效仿,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人會吃那麼多肉的原因之一—因為每份肉都太大份啦。

本文由中德商橋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德國移民資訊,歡迎關注中德商橋~

『肆』 德國是個怎樣奇特的民族

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
(一)講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在德國大到空間、土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巨細都有明文規定。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店員早7時左右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從星期六下午2時起,各商店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德國有著嚴格的交通法規,路上各種各樣的路標清晰醒目。有人說,對於一個外國人,只要識得各種交通標志牌,不用張口說一句德語,即可游遍德國各個城市。這些標志牌已成為維護德國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國的公共交通以守時著稱,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時刻表,按時到站上車,不需提前到站候車。汽車即便提前到達,也會等到正點發車。

(二)原則性強

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兒敷衍塞責,如果出現馬虎失職,是講不得半點情面的。他們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

在德國辦事務必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先制訂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尤其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此時還是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德國人工作起來一絲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機器,嚴格而冷峻。

(三)勤勞整潔

德國人勤奮工作、埋頭苦乾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受雇於人的職員身上,就是高級官員和大企業家也不例外。德國式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和散漫作風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國教師對德國進行長期觀察後,在他的調查報告中對美德兒童作了這樣的比較:在一個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國小姑娘會被明媚的陽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會兒再讀書;而一位德國小姑娘則會在做完作業之後,再出去玩。先工作,後娛樂,這就是德國教育。平時馬路上難得看到閑人,就是娛樂場所,平日也都是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周末,公園、戲院、博物館、郊外、名勝場所,才擠滿遊客。人們只有在辛勤勞動之後,才有權力享受生活。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德國的家庭主婦非常愛干凈,她們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後,便換上工作服,開始一天最有意義的工作:清潔宅院。她們會跪在地上,將每一個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請清潔工和花匠幫忙,主婦們也往往跟班勞動,直干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方心滿意足。每一個德國主婦的最大願望就是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美觀、清潔的家,所以,走在德國的鄉村、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隨處可見。德國人非常看重房子,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據說目前仍有14000個。
(四)遵紀守法
有一個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在德國,歷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集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就是因為他們太守規矩,所以連希特勒這樣的大魔頭的話都聽,誰讓希特勒是國家元首呢。還有一則笑話說,世界上最令人煩惱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個德國人當廚師。因為德國廚師會用電子秤計算精確到克的作料烹飪出世界上最難吃的飯菜。這當然是在調侃德國人,說明他們刻板、不善於變通,既沒有法國人的浪漫,又沒有中國人的口腹之慾,因此,他們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在歐洲生活久了的人都說,德國人是歐洲最老實的民族。其實,德國人也是充滿了藝術細胞和浪漫氣質的,不同的是,法國人善於誇張地表現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國人則喜歡藏而不露,也就是「潤物細無聲」。

戰後德國在西方大國的推動下,民主意識得到了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自由發表個人見解,那種順從的臣僕意識雖已被擺脫,但長期歷史沿襲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於德國人的性格與意識中。在企業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就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准。這也是形成德國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人們在性格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特別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顯得不那麼熱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別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較為保守,但為人朴質、熱情、樂於助人。
(五)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例:上流社會的約會

上周某天,我們應邀到一個德國最大船舶公司總裁家裡去晚宴。請柬上寫著,晚宴時間為晚上7點15分。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是7點或7點半。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主人要看7點鍾的新聞節目,其次是,請客人務必准時。
當晚7點10分,我們就已經提前到達主人的郊外別墅了,只見大門外停著幾部漂亮的轎車,裡面坐著人,還有車陸續不斷地到來。為什麼都不下車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內。准7點15分,所有車門都打開了,男男女女一個個穿得時髦筆挺,但毫無珠光寶氣,說明主人所結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們是第一對進去的,主人夫婦還在花園里,聽到鈴聲才來到大門口迎接,客人魚貫而入。在五分鍾之內,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齊,比開國典禮還准時。令我驚訝的是,除我們倆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幾十年的老朋友。這么老的朋友還需要提前兩個月下請帖,豈不太過分了。不!這就是德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禮節,要有多冷就多冷。
(六)不尚虛文
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朴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在德國,任何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項設備,似乎都為百年大計打算,講究內在質量。因戰爭而破壞的東西,修復的時候都要恢復原樣,這並不是為守舊,而是表示德國的東西堅牢可靠、不易損壞的優點。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絕不誇誇其談。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們嚴肅拘謹,但態度誠實可靠。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不相識的德國人要想和他聊天,談笑風生,似乎不大可能,但你如果向他問路,那麼他便會不厭其煩地來幫助你,他自己不知道,會替你去請教別人,或者陪你走上一大段路,非讓你弄明白不可。有一個德國汽車司機,因把僱主送錯了地方,發現後就立即開回去,向僱主道歉,並重新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而且免收後一段路程的車資。
國外流行的自助餐,也是德國人所發明的。在德國,那種自助餐小店特別多,顧客自己拿盤,拿叉;有些店根本不備刀叉碗盤,給你一張紙,就用紙裹著食品吃,或者用竹簽串著吃,沒有人來侍候你,收費也特別便宜。
德國人的旅遊方法也與別國的旅遊者不同。例如美國人,他們每到一個大都市,乘車周遊一次,就向旅館要一張「標貼」粘在皮箱外面,第二天即去另一都市。就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跑上十幾個城市,回到家裡指著皮箱上貼滿的標簽誇耀說:「我已環遊了世界。」但德國人則不同,德國人的旅行是選擇一個目的地,或為深山,或在海濱,然後帶著帳篷和干糧跑到那裡,住上幾天,靜靜地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當地博物館里,「泡」上幾天,研究考察一番。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旅行。

例:一張德國餐廳的罰單

06年我們有機會德國考察,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公派的駐地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嗎?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閑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給她們分掉,然後被她們吃光。
我們不再過多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里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咽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

出門沒走幾步,餐館里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閑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麼事?」有個同事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同事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同事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一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復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還有人要回去後再復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七)絕對遵守條條框框

德國的法律和官方規定如麻,有的還是19世紀留下來的。有一個笑話說,德國人是靠法律活著的,如果沒有法律,他們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中國,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律,現在國家有了法律,人們卻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國人都會自圓其說,到頭來都圓到一起,交通再亂,也能圓出一個邏輯來。而德國的馬路,如果紅綠燈失靈了,行人可以在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過馬路。

例:令人哭笑不得的調查
姐夫的母親剛過一百周歲,姐夫組織了盛大的慶祝晚會,當晚他還宣讀了德國總統和漢堡市長寫給她的祝賀信。這並不意味著她有什麼功勛或者私人友誼,而是因為在德國,百歲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經掌握了全德百歲老人的名單,由專人負責,到時會寄賀信給他們。這雖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說明對人的一種重視和尊重,與會者都很動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發生了。姐夫的母親住在一個豪華的養老院,某晚她不小心從床上滾了下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姐夫在床邊加了一個窄木條。百歲生日過後,國家負責社會福利的官員下來關心人瑞,忽然發現這窄木條,認為這是侵犯人權和人身自由,就和百歲老人進行三小時長談。
我們都知道,她年邁有時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可是這官員回去寫了一份幾頁關於侵犯人權的報告書,准備起訴姐夫,還又派來了福利醫生檢查因這窄木條對百歲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體折磨」,結果又寫了七頁。姐姐姐夫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個朋友解釋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在當前經濟情況不好的情況下,三小時談話,七頁報告,加上兩頁上訴書,都是勞務。他們都是吃國家飯的,總得有所作為。這樣吃國家飯到各地沒事找事乾的人,東德比西德還要多,怪不得國家的行政經費怎麼減也減不下去。
(八)性情固執(認真)

德國人性情固執是世界有名的。在德國常常發生汽車對撞事故。這決不是因為沒有看見迎面開來的汽車,而是雙方的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正確而互不相讓所造成,他們簡直頑固到了玩命的程度。不過德國人干起工作來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也是驚人的。例如在光學儀器廠做工的職工,為磨光鏡片,可以干到死而不悔的程度。另外廠長也多能根據職工的技術付給高工資。這是德國所以能培養出優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原因所在。德國的產品也頗能反映這種德國人的氣質。他們進行生產時,絕對沒有那種大概或差不多的馬虎做法,一定要使產品達到其性能的極限。德國產品中最出色的是汽車、精密儀器、照相機,刃具和鋼筆等。這些產品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德國的宗教革命家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德國人的埋頭苦幹、不肯苟且的精神。

『伍』 誰知道歐洲的文化習俗

歐 洲 的 文 化 習 俗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東西方國家擁有各自的特點,稍許了解一些歐洲國家的禮節風俗,對於開展跨洲文化經貿活動是很有益的。

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負責心極強,公私分明。德國人具有強烈的「實事求是」的意識,注重實際、不尚浮誇。對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套設備似乎都講究百年大計,講究內在質量,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決不誇誇其談。

秩序被德國人視為生命,人們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且時時、事事、處處也都按規定、照計劃恪守秩序。德國人的記事本總是隨身攜帶。在德國辦事處必須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須先制定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接觸時間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然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直。在公共社交場所,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善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做事拘謹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際圈中,德國人也會無拘無束的與朋友聚會,與朋友坦率的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非常喜歡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

丹麥人素有斯堪的納維亞的拉丁人之稱,特點不向德國人那樣死板,也不向奧地利人那樣靈活,生人見面一般不打招呼,但多數人內冷外熱,女人抽煙都較多,許多丹麥男子愛喝酒,愛好體育運動,多數丹麥人認為丹麥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特別注意保護環境和遵守交通規則,丹麥人的生活態度很隨便,尤其在性方面,並不是想像中那樣只會吃喝玩樂,仍不失為一個勤奮上進的民族。所不同的是對追求生活的享受與追求社會的繁榮進步同樣熱烈罷了。

挪威人與人談話保持固定的距離,認為談話雙方相距1.2米左右是最佳的距離。超過或不足,該國人都要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舉動,會使談話氣氛沖淡或出現不愉快的拘謹。守時是挪威人的特殊習俗,不守時不但失禮,還視為不守信用,萬一因某種原因不能守時,應先打電話,說明原因,取得諒解。挪威人忌「13」和星期五,故不要談「13」和星期五的話和事,室內不要戴帽子,也是挪威的習俗。不要驚嚇河鳥,因為河鳥是挪威的國鳥挪威人非常喜歡這種鳥,政府規定不準捕捉和傷害河鳥。若第一次拜訪或應邀出席家宴。客人如能帶去一束花或糖果作為禮物送給女主人那將是非常受歡迎的。

瑞士人作風嚴謹、保守並講究信譽,但也帶有頑固的一面,與他們洽談業務,必須要有耐心。按照瑞士的禮節習慣,千萬不要在見面的第一天就邀請,對方共進晚餐。萬一對方拒不赴約,也不要緊,生意照樣可以成功。瑞士商人一般不願主動邀請客人到家中吃飯,如果你接到邀請,切記:第一,帶上鮮花或糖果送給女主人;第二,准時赴約。如果送紅玫瑰,可送1枝或20枝,但不要送3枝,通常情況下3枝是意味著送給情人的。

『陸』 德國KRAME原裝進口IH飯煲是真的嗎

神經病啊...德國人主食又不是米飯和粥

『柒』 為什麼德國菜那麼平淡無奇

西餐總是給人留下「精緻」的印象。在我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每當有重要的場合,男女主角都會拿著刀叉去吃西餐,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優雅。

另一方面,德國菜是歐洲烹飪體系中一個獨特的分支。「這道菜太大了,看起來一點都不『歐洲』,」他說。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它甚至有點熟悉,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感嘆,嗯,這是非常東北的。

足夠的和實質性的

說到東北菜,大多數人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圈比其他餐館大的菜。菜餚都是用真正的食材做成的菜餚和肉。老闆用東北方言熱情地問候顧客。因此,東北菜總是可以與「現實」等同起來。

但是酸菜和東北酸菜之間有一些細微的區別。

從原料上看,東北酸菜是正宗的東北大白菜。

德國沒有捲心菜,所以要用捲心菜腌制。但最近我聽說大白菜也出口了,有些德國人把酸菜和大白菜一起吃。

『捌』 歐洲好吃的是哪國菜,難吃的是哪國菜

歐洲人相互之間有著嚴重的地域歧視。

但咱們撇開政治宗教民族這些因素,就美食這方面,德國人被歐洲其他地方的人,稱之為「地獄里的廚師」。顧名思義,就說這里吃的東西實在是難以下咽。當然我相信勤勞勇敢的德國人民,只是在遠古的農業文明時代,由於地處嚴寒的中歐地區,再加上文明開化的交往,所以表現的沒那麼豐富多彩而已!

君不見,到了後來德國籍的米其林廚師也有不少,而且今天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啤酒香腸都是貼著德國標簽的。

當然,我對歐洲這歷史研究的沒有那麼透徹,畢竟這是一個號稱人類近代文明起源的地方,歐洲人的飲食需要不斷的研究觀察,對於我們做現代餐飲策劃來講,也有很大的幫助。

『玖』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如下:

1、守紀律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

2、周末不營業

除了加油站和個別交通樞紐處,像超市、餐廳等商業場所,德國人在周末幾乎都會關門,所以如果自己不想做飯或擔心沒東西吃,要提前囤貨。

3、禮讓行人

雖然德國跟中國一樣,汽車的駕駛座都是在左邊,但是德國人開車卻習慣於禮讓行人。同時也不會把車窗貼上膜,他們認為這樣會隔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路上遇到消防車和救護車,所有車輛都會迅速讓道。

4、守時間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5、喜清靜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

『拾』 德國人怎麼吃飯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所以在德國,任何一個中國人做的飯都能香倒一片德國人,以至於「樑上君子」不偷財物「偷」食物。
有一次我把頭天晚上吃剩的雞蛋炒洋蔥放在桌子上。上課前我打電話給宿舍管理處,讓他們派個人給我換換地毯。當一個工人來以後我就去上課了。走在路上我想起書本沒帶,忙折回取書,推門一看,那位老兄正撅著屁股,一邊幹活一邊用嘴忙不迭地叼盤子里的剩菜。看見我進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沖我嘿嘿一笑,說了一句:「味道好極了。」看見德國人這么喜歡中國菜,見吃忘義,我雖然挨了「偷」,心裡還是美不嘰嘰的,忙給他個台階兒下,說:「很高興聽您這么說,請繼續享用吧!」說完我就走了。晚上回來一看,「掃盪行動」還真徹底,盤子給舔得能照人影。
德國人不會吃,首先表現在他們做飯上的「本本主義」。如果菜譜上寫著麵粉放200克,他們絕不放210克。所以德國人家的廚房裡配備著大大小小的量杯和天平稱,外加一個鬧鍾。你要進他們的廚房,還以為一不留神進了實驗室呢。煮個雞蛋吧,德國人也得上好鬧鍾,時間長了怕煮沒了營養,時間短了怕不熟,蛋要煮得黃軟而不稀,要恰到好處。所以德國人吃雞蛋不能像咱們中國人一樣剝皮吃,而是把蛋放在一個像小酒盅似的蛋杯里,先用刀把蛋攔腰「斬斷」,然後用小勺挖著吃。或者乾脆來個煮蛋自動化,買個煮蛋機,到時它會准時斷電。我做的餃子香,連樓下的德國同學都來找我「取經」。還沒等我「傳經」,她先跑回去拿來了筆和本,我告訴她餡里放什麼,面怎麼和,可這絲毫幫不了照「本」做飯的德國人的忙,她非問我面、肉餡、味精、鹽、油和菜到底放多少克,水放多少升,我說要那麼准確干什麼,你是做飯又不是搞科學配方,她說否則沒法做。
咱們中國人既要吃得有營養,也得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德國人只吃科學與營養,不但蔬菜常常生著吃,有時連肉餡也生著吃。他們從專門商店裡買來新鮮且衛生的生肉餡,往裡撒點鹽和番茄醬之類的東西,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了。菜花不能生吃,就放在白水裡煮煮,然後再放點什麼作料就算完了。因為德國人不怎麼做飯吃,所以學生宿舍的公用廚房差不多都是被中國學生「壟斷」著。德國人總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來燒飯,而且燒飯時間比吃飯時間要多好幾倍。他們寧願坐在飯桌旁邊吃邊侃,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鍋灶旁。
咱們中國人吃飯重「內容」而輕「形式」,只要味道好吃,管他盛飯菜的碗、碟是什麼材料什麼形態呢。德國人正經八百吃飯時吃的東西很一般,「行頭」可不能馬虎。喝啤酒有啤酒杯;喝香檳酒得換上香檳酒杯;飯前餐、正餐和飯後點心都各有各的盛器,吃頓飯還不夠看換餐具的。請客人吃飯,餐桌布最好是中國剌綉的,刀、叉最好是銀制的,主人的盛情盡在精美的餐具中。咱們中國人吃飯要的是氣氛,碗碰著勺,杯子碰杯子,觥籌交錯才透著股親熱勁兒。在德國人家裡作客您就得悠著點,刀子叉子您得小心拿,輕輕放,別奏「刀叉交響曲」。吃得香了您也別吧唧嘴或嘬牙花子,在德國人家裡吃飯得正襟危坐,吃的是規矩。我呢,在德國的飯局不多。因為老請吃,我財力不夠;老吃請,我「吃的修養」不夠。好在德國人做什麼事不以吃開道。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做飯為什麼難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