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納粹為什麼要和德國合作

納粹為什麼要和德國合作

發布時間:2022-04-30 01:20:41

① 為什麼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幫助國民政府訓練軍隊

首先並不是二戰時期。中德合作很早就開始了,1937年10月因迫於日本壓力德國撤回所有軍事顧問。而至於為什麼德國幫助中國,原因有
1德國計劃把中國變成遠東的戰略盟友
2德國一戰戰敗國內生產武器受到限制,需要一個外地加工廠
3德國看上了中國的稀土
4中國其實也是德國裝備的研發試驗地(本國不讓

② 納粹黨與納粹執政時期的德國政府的關系

【1919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工人黨黨員。1920年2月該黨公布他與德萊克斯勒 領袖 阿道夫·希特勒
合作起草的25點綱領,後改名為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1923年啤酒店暴動失敗後納粹黨被取締,1925年2月重建。重建後利用德國人民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大肆煽動日耳曼民族主義情緒,黨員人數激增,1928年為10萬人,1932年達140萬人。在1930~1932年的國會選舉中,該黨議席從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為納粹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愈來愈多的壟斷資本家支持納粹黨。納粹黨私自籌集武器,組建沖鋒隊.1932年11月,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聯名上書魏瑪共和國總統P.von興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為總理,並最終於次年1月30日將希特勒推上台,納粹黨成為執政黨。希特勒當權後,宣揚泛日耳曼主義,打擊和取締其他政黨,確立法西斯一黨專政。 在國內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猶運動,實行法西斯恐怖統治。對外撕毀《凡爾賽和約》,瘋狂擴軍備戰,組織軸心國集團,實行侵略擴張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德國和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

③ 為什麼納粹黨在德國建立求大神幫助

德國法西斯政黨。即民族社會主德意志義工人黨。曾譯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國社黨)。納粹是德語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會主義者)一詞的縮寫詞Nazi的漢語音譯。前身為1919年1月5日由A.德萊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國工人黨。1920年9月30日,該黨用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聯盟的名義在慕尼黑登記。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黨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1919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工人黨黨員。1920年2月該黨公布他與德萊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點綱領,後改名為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1923年啤酒店暴動失敗後納粹黨被取締,1925年2月重建。重建後利用德國人民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大肆煽動日耳曼民族主義情緒,黨員人數激增,1928年為10萬人,1932年達140萬人。在1930~1932年的國會選舉中,該黨議席從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為納粹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愈來愈多的壟斷資本家支持納粹黨。納粹黨私自籌集武器,組建沖鋒隊.1932年11月,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聯名上書魏瑪共和國總統P.von興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為總理,並最終於次年1月30日將希特勒推上台,納粹黨成為執政黨。希特勒當權後,宣揚泛日耳曼主義,打擊和取締其他政黨,確立法西斯一黨專政。 在國內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猶運動,實行法西斯恐怖統治。對外撕毀《凡爾賽和約》,瘋狂擴軍備戰,組織軸心國集團,實行侵略擴張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德國和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納粹黨的理論是19~20世紀各種反動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義者通過狡詐的種族及社會煽動和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欺騙宣傳,散布對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的刻骨仇恨。納粹黨還竭力宣揚種族優劣論、個人獨裁論和生存空間論,為其侵略擴張和戰爭政策製造理論根據。 納粹黨的成分十分復雜,既有經歷過納粹運動早期風險的亡命之徒、種族主義空談家,也有殷實的資產階級,還有一般店主、職員、工人和農民。納粹黨成立伊始,便培植對領袖的崇拜,編造關於希特勒的神話,貫徹對獨裁者的絕對服從。納粹黨頭目除希特勒外,還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爾等。在州、區、鄉設地方和基層組織,統歸全國委員會領導。下轄組織有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納粹黨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團、納粹婦女聯合會等。宣傳喉舌為《民族觀察家》、《 進攻 》、《 民族社會主義通訊》。綱領性的讀物為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斗》。黨旗上有紅底白圓心、中間是一個黑色卐字的圖案。納粹黨徒聲稱紅的象徵社會主義,白的象徵民族主義。黨徽上亦有卐字圖案。 ⊙該文章轉自[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9924.html

④ 在明知納粹德國即將挑起戰爭的情況下,蘇聯為何還要與其結盟呢

公元1917年,沙皇對於帝國的統治力量衰敗到了極點。

同年3月,帝國內部爆發了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歷史隨之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則為"蘇俄"。公元1922年,多個國家共同簽署了聯合合並條約,形成了後來的蘇聯。

"希特勒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吞並,使蘇聯的西部邊境面臨直接威脅,斯大林考慮到現實的國家安全危機,也希望能在新的形勢下結成反法西斯陣線以制止戰爭,或者避免捲入戰爭···丘吉爾說: '如果我們拒絕同蘇聯的自然合作,將是最大的愚蠢。'···但由張伯倫、哈利法克斯等綏靖分子控制的英國政府卻以時機尚不成熟而拒絕蘇聯的建議。"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當時丘吉爾已經意識到納粹德國才是威脅歐洲安全的最大風險。

實際上,當時英法內部也有許多政客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可惜的是,英法兩國的高層還沉浸在一戰的勝利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

⑤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為何有合作關系

1。各有所需:
中國獨力難以打敗日本,需要外援
而德國要中國的一些自然資源
2。意識形態上都反共,這是次要原因

蔣介石也明白中國獨自不可能打敗日本,必須藉助第三國的軍事力量對抗日本。蔣介石在 抗戰爆發不久就在上海主動向日本駐紮上海的海軍陸戰隊進攻,試圖使上海這個國際城市 陷於戰火而引起英美法各國列強的干涉。但英美法對中日戰爭的反應意外的冷淡,英法忙於對付歐洲的希特勒,已無暇顧及遠東事務,而美國的民眾正處於嚴重的孤立主義中,不 願捲入外國的紛爭。如果沒有外援的話中國將必敗無疑,在中國軍隊從上海敗退後,蔣介 石也開始考慮在德國的調停下和日本進行停戰談判。

德國當時已與日本和義大利簽訂了三國條約,德國願意出面調停中日戰爭,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和日本都是德國的友好國家。當時歐美國家圍堵希特勒德國,德國在國際上朋友 不多,所以十分重視和蔣介石政府的關系。中國當時雖然沒有石油,卻是鎳等戰略金屬的
主要供應國,德國的戰略金屬主要依靠中國供應,而作為交換,德國以向中國借款的方式 ,「借」給中國大量軍事裝備,這是抗戰初期蔣介石軍隊均為德式裝備的原因,也是蔣介 石聘用30多名德國軍事顧問的原因。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以同盟國的身份向德國 提出抗議,要求德國停止向中國供應武器,召回在中國的軍事顧問。德國在日本的壓力下 不得已停供中國軍火並召回軍事顧問,但中德仍是友好國家,請德國出面調停,中國也比 較放心。

於是德國大使陶德曼擔任了調停的主角,陶德曼對中國人說:「中國到目前為止的抗戰已 經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勇敢精神,現在應該到結束戰爭的時候了。第一次世界大 戰時,德國有好幾次講和的機會,但我們卻過分自信自己的國力,沒有走上講和的軌道, 後來德國無條件降服時,不得不悲慘地接受戰勝國的所有條件。」陶德曼希望中國人吸取 前車之鑒,不要象德國那樣搞到無條件降服的地步。1937年11月5日,陶德曼向中 國方面透露了日本講和的條件:
(一)內蒙成立自治政府;(二)華北非武裝區域擴大, 主權歸南京政府,治安由中國警察維持;(三)上海非武裝區域擴大,治安由國際警察管 理;(四)中國停止反日排日政策;(五)共同反共;(六)減低日貨關稅;(七)尊重 外國人在華的權利。

http://post..com/f?kz=87091973

⑥ 為什麼歷史上納粹德國要幫助中國

希特勒對中國有好感

由於希特勒在少年時生計潦倒,一個旅居奧地利的「張」姓中國家庭搶救了他,一次性給了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計費,還常常請他到家裡吃飯做客,以是希特勒對於中國人有著稀奇的好感,以為這些來自「迢遙東方的巨大文明古國」的人都是善良無私的。這也使得希特勒後來對於中國也情有獨鍾。在第二次天下大戰尚未完全爆發時,希特勒曾幻想和中國共同統治歐亞大陸,此中整個東亞、東南亞和器材伯利亞區域由中國控制。後來隨著戰役的連續,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對德國幾次不顧自己的要求而想國民黨軍隊提供武器設備而提出抗議,並派使者想希特勒重申了兩國確立同盟伊始時所許下的「共同的目的」,希特勒才斷絕了與中國的來往。

中國和德國的合作由來已久,這此中牽連到希特勒的一個性格和兩個妄想。

希特勒在年少時曾經生計困苦而收到過中國人的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然則在他自己的自傳性作品《我的奮斗》中曾披露過自己異常怨恨日本人,緣故起因竟是由於兩個日本少年弄壞了他的車(我個人以為是小孩子騎的三輪車之類,畢竟有些讓人感覺難以想像),這讓他從小以為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天性是天使和妖怪的差別。這也是希特勒歧視日本人的緣故起因,他曾沖著自己的黨衛軍司令大喊著「真不該信託這些該死的日本人」。後來為了不影響和盟國的關系,特意將日譯本和中譯本中這一段刪去了。而兩個妄想,則指的是歐亞妄想和日耳曼民族復興妄想。

⑦ 當時的納粹為什麼得到德國人民支持

希特勒上台前,這十位普通德國人都處於失業狀態,生活無著。在他們的回憶中,1933年納粹上台至1939年戰爭爆發前是德國歷史上最好的時光。納粹靠著使德國強大和富裕的承諾贏得選舉,上台後即大搞基礎建設,整頓社會秩序,迅速振興了經濟,恢復了公共服務。僅僅三年間,德國的高失業率即下降為零,成為當時的經濟強國,並且實現了共同富裕,連工薪階層也能和管理階層一樣去國外度假。

納粹所以能迅速壯大,全靠大量工人、失業者、農民與中產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時間,這十位德國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窮挨餓。一位裁縫告訴記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親變窮,是納粹給了他父親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國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險和養老金;1935年他成為納粹成員後,這些夢想全都實現了。一位木工則說,納粹縮小了貧富差距,每個人都有了工作機會,而戰後雖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卻不能作為生活的替代品。

這表明,盡管納粹上台後就開始鎮壓反對派,迫害猶太人,但只要讓民眾得到他們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就會支持納粹。在他們看來,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他就仍將作為歷史上振興德國的偉人而載入史冊。

那位木工就發現,納粹制度「有許多好處」:納粹打破了階級區分,使他與上層人之間有了同等地位,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在群眾組織「勞工戰線」中,他與一位教師也成了戰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縫曾給大學教授做衣服,他對此既自豪又忌恨,成為納粹成員後,他發現自己可以對教授們指手劃腳了,這使他感到極大的心理滿足。

希特勒非常懂大眾心理,他爭取他們支持的辦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強他們的翻身解放意識。社會福利的增加畢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優越卻能使普通人獲得幸福感,哪怕他們的生活並不是太好。

實際上,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勞的人,他們在納粹統治下沒有受過迫害,也不認識任何高層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殺。即使他們知道一點也不相信,認為是猶太人的謠言。由於缺乏公民權利意識,他們總覺得猶太人經商太有錢,感到很不公平,認為剝奪猶太人的財產是應該的。

那位裁縫就告訴記者,正是猶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東西。一位銀行職員則認為,應當讓猶太人的經濟下降到與他們的人數成比例。他們渴望社會公平,但卻缺乏把各種事實聯系起來的能力,把宣傳和事實分開來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納粹的「公平」是在攻擊人的基本價值和所含的權利。

導致納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當時的德國人的政治觀點多是從個人處境出發,對他人的權利漠不關心。他們沒有社會公民意識。

所以與許多普通德國人一樣,納粹宣傳說通貨膨脹是猶太人造成的,他們就相信了。報紙上整天告訴他們,「猶太人是世界資本家」,「猶太人統治著英國」,「猶太人控制著俄國」。那位裁縫曾與記者談到毒氣室,說:「如果發生了那種事,那它是不對的,但我相信它沒發生過。」偏見使他只相信官方媒體的宣傳,而不是相信事實。即使發生了屠殺事件,他也認為領袖是好的,壞事都是周圍人乾的,是地方上的納粹濫用了黨的原則,領袖只是受騙了。但他自己每天看到猶太人佩戴恥辱的袖章,卻視為理所當然。

1938年11月10日,發生了猶太會堂縱火案,一群孩子從被砸的猶太人糖果店搬運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邊看著。此事他們也都知道,但並不覺得這是在犯罪,因為他們從沒有聽說過穆勒所說的「多數人的暴政」,也沒有聽說過漢密爾頓的名言:「先生,你們的『人民』是一隻巨獸。」

為了鞏固對民眾的思想統治,納粹強調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諸如忠誠、純潔、勞動、簡朴和愛國主義等,並把喜歡思考的知識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階層,這給那些不願思考的人提供了一個不思考的借口。

對於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多數普通人只有二選一的簡單思路,一位收賬員曾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麼這樣,要麼那樣。」這給大多數德國人的選擇提供了一個解釋: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完全可以放棄維護個人權利。

在這位美國記者看來,這些普通德國人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權力意識,不懂得自己擁有最高權力的公民的責任,總認為國家是崇高的,而個人無足輕重,因而對他人的苦難漠然置之,甚至參與迫害。

戰後德國人開始了新生活,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變得艱難,他們需要承擔比從前更多的個人選擇和責任,對此他們總是抱怨和不滿,覺得納粹曾經把一切都管理起來,統治得很好。這表明,他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受騙,他們以為他們在納粹統治下是自由的。事實上,他們渴望的從來不是自我實現的自由,而是想要擺脫「自由選擇的可怕負擔」(陀思妥耶夫斯基語)。

這位美國記者由此得出結論,這是自由制度與不自由制度造成的價值觀之別。從一個習慣於凡事自主的美國人的角度看,這些普通德國人缺少的其實是公民意識和勇氣:「一種能夠使人既不被統治也不統治別人而是能夠自我統治的勇氣。」

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價值觀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現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對於從前的許多德國人來說,納粹並不是一目瞭然的邪惡,只有當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價值觀,具備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識與責任,明白對他人權利的剝奪即意味著對自己權利的剝奪,才會真正認識到納粹的實質與危害。

⑧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和義大利加盟希特勒又為什麼援助義大利軍隊

首先,納粹德國和義大利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法西斯政黨上台執政,從而會使得兩黨為統一的目標而合作。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實際上是義大利軍隊對於巴爾干——非洲入侵計劃的一部分,旨在侵略衣索比亞等北非國家和巴爾干半島區域,實現其領袖墨索里尼的「恢復偉大的羅馬帝國的疆土」的承諾,還有說法是對於那裡的重要的資源和軍事戰略意義的說法。應該是墨索里尼制定的,或許是他的統帥部制定的。武器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戰略上的,意軍的裝備還算可以的,但是其作戰指揮能力低下,意軍的多數慘敗就是由於指揮的全盤失誤。別說土著人,就算是埃及本土士兵也能輕松打敗他們。由於在二戰之前,軸心國同盟曾制定過一份相似《反法西斯聯盟》的協議,互相支援。希特勒本想靠著這個條件,使德軍獲得幫助,但是他沒料到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如此低下,由於協議要求,不得不幫忙,只好幫助義大利收拾殘局。希特勒希望義大利幫助自己實現征服世界的夢想,但是他的算盤忘記了估量同盟的戰斗水平,從而德軍陷入了自身難保卻要幫助拖後腿的軸心國盟友,由英國的軍事學家說過:希特勒唯一值得說他失敗的地方,在於選錯了盟友。

⑨ 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什麼要求其它軸心國國家出兵一起和它搞侵略

分擔軍事壓力和軍費開支啊。多個人多分力量的,可能你打仗不行,但是幫忙搞個後勤了,看個倉庫了,甚至幫忙佔領個開闊地也行啊,或者你當主力不行,當個輔助也可以啊。

⑩ 納粹德國為何在中日戰爭前與中國關系如此密切甚至在戰爭中秘密給中國提供幫助

主要是中國和德國有相互合作的利益關系,德國想要中國的資源並牽制蘇聯,中國需要先進的技術和武器,希望德國的幫助。
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它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與製造槍炮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時亞洲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中國華南地區的產量又占亞洲第一,中國的鎢產量佔有世界舉足輕重之地位。雙方議定用以貨易貨方式來進行貿易,中德兩國通過這樣的雙邊經濟往來均深蒙其惠。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他是歷任德國軍事總顧問中最受蔣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代表蔣介石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7.7事變後,德國顧問沒有對華北抗戰給予支持,列強及德國都不願意調停中日戰爭,只有蘇聯支持中國,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防止中蘇聯合,德國被迫參與調停中日戰爭,在淞滬抗戰失利,南京陷落後,日本侵略戰爭野心膨脹,在德國陶德曼調停中提出中國無法接受的亡國條件,遭到拒絕。德國的調停失敗後,1938年初,其國內的親日的法西斯勢力大增,控制了國防和外交,他們認為中國已經失敗了,所以親日的里賓特洛甫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德日關系中的幾大障礙——承認滿洲國問題、在華軍事顧問問題和軍火出口問題。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滿洲國為獨立的國家。同年3月3日,德國決定在中日戰爭結束前不再接收中國軍事學員,並遣散現有的中國在德軍事學員。4月22日,令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返回德國。可以說隨著在東北、山東以及華北有德國利益的中國領土落入日本手中,以及江南富庶地區被攻佔,德國法西斯政權認為同中國政治、經濟上的往來都是沒有價值了,而完全和日本侵略者勾結起來,中德兩國關系逐步由合作轉為敵對。

閱讀全文

與納粹為什麼要和德國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