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父親是干什麼的

德國父親是干什麼的

發布時間:2022-05-01 09:25:24

㈠ 《魯濱遜漂流記》我叫什麼名字,父親的職業是什麼

我的名字叫魯賓遜·克羅伊茨內,父親的職業是商人。
【引證】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約克市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我們不是本地人。父親是德國不來梅市人。他移居英國後,先住在赫爾市,經商發家後就收了生意,最後搬到約克市定居,並在那兒娶了我母親。母親娘家姓魯賓遜,是當地的一家名門望族,因而給我取名叫魯賓遜·克羅伊茨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㈡ 德國爸爸的性教育:如何向女兒解釋"性"

一位德國離異父親跟兩歲的女兒一起洗澡。女兒第一次注意到父親身體下部多了個她沒有的「東西」,很同情地問她爸:「痛嗎?」 女兒很天真地答:「媽媽說多一塊肉是腫起來,腫起來的肉都會痛呀!」 爸爸解釋說男生的這部分是跟女生的不同,所以才有「男跟女」的差異。 等女兒長到7歲,一天女兒回家開始問一個字,「ficken」。德國媽媽要她下次去問爸爸。女孩不甘心,到鄰居家到游泳班,到處都去問這個字,卻沒有人願意講解,只是面帶神秘地微笑著。 這更增加女兒的好奇心了。那個暑假她跟著奶奶乘飛機去找爸爸,問到幾乎全飛機聽得懂德文的人都在笑。 ficken,就是德文俚語的「交配」,父親拿出生物學用的男女身體解剖書來,從上到下、從里到外解釋給女兒聽。父親的精子跟母親的卵子在媽媽的子宮里頭撞上相遇,然後細胞開始分裂增殖,小寶寶就是這樣在母親肚子里頭長大,最後大到裝不下了,就必須生出來了。 女兒終於解惑,當父親的鬆了一口氣。 德國爸爸下一步的教育,就是該告訴女兒,拜託拜託,別老在公眾場合提「ficken」這檔事了!!

㈢ 希特勒的父親是干什麼的

1889年4月20日晚上6點半,在流經奧地利和德國巴伐利亞邊境的因河河畔奧方的布勞瑙小鎮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棧里,一個名叫克拉拉的年輕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嬰。由於克拉拉前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對這個兒子就特別疼愛。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布勞瑙邊境小鎮的海關官員,是一個42歲的農婦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親是其叔父的外孫女。阿洛伊斯結婚時,已經48歲,新娘剛25歲,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結婚。此前他有過兩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個孩子。也可能是這種在世人看來極為奇特的身世來歷和血緣關系,造就了希特勒的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性格。

㈣ 德國前總統施羅德的父親是納粹的將軍嗎.

施羅德的父親弗里茨·施羅德在二戰時是德國納粹坦克部隊的一位工程師,1944年10月在希特勒的軍隊從俄羅斯撤退途中死於羅馬尼亞,當時年僅32歲,他的遺體是在幾年前剛剛被發現的。弗里茨死時施羅德只有6個月大。

㈤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父親是誰

道夫·希特勒家世是非常混亂和復雜,希特勒這個名字的由來,應由他的祖父說起,這位德國未來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爾德維特爾,這位於多瑙河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邊境之間奧地利的一個縣城,此處屬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區,也算是奧匈帝國的窮鄉僻壤,此處有如捷克農民般的近親通婚,而後來阿道夫·希特勒的父母便是,他們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本名叫做約翰·格奧爾格·希特拉,希特勒(Hitler)這個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拉(Hiedler)改掉而來,阿道夫的父親本從母姓,這是因為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拉也是私生子,他出生於1837年6月7日,在39歲之前一直襲用母親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名字伴隨了阿道夫的父親大半生,雖然人們沒有證據證明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便是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父親,但後來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在銷聲匿跡30年後在瓦爾德維特爾、威特納鎮出現,為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認祖歸宗,在公證上承認父子關系,此時他們的姓氏希德拉已改成希特勒,此時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已經84歲了。

㈥ 阿道夫、希特勒的身世之謎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種族滅絕的核心人物。1889年出生於奧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巴伐利亞步兵團,他參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戰役、阿臘斯戰役、伊普萊斯戰役並獲得一級鐵十字勛章,德國在一戰的失利讓他決心投身政治。希特勒於1919年加入納粹黨,1921年成為黨首,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出獄後,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義、反猶主義、反資主義、反共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至1945年擔任德國元首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1939年指揮德國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一度掃盪了整個歐洲。1945年4月,納粹德國即將戰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布勞恩臨時結婚並在30日自殺於德國總理府地下指揮掩體中。

個人簡介
希特勒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德文: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 ,縮寫NSDAP)即納粹黨(德文:Nazi,即Nationalsozialismus的縮寫)元首,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兼帝國總理。
阿道夫·希特勒[1]希特勒使一戰後的德國迅速走向強大,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之一,對20世紀後的世界歷史格局產生了舉足輕重影響的政治風雲人物。希特勒是舉世聞名的的政治家、演說家,同時他也是傑出的詭辯家、心理學家、陰謀家、權術家、作家、畫家,還是一個過於冒險的軍事家、戰略家。
[2]希特勒是一個舉世駭然的歷史人物。他曾將日耳曼人帶到他們從未經歷過的權力和征服的巔峰,把卐字旗從挪威一直插到高加索山脈和非洲;他的納粹精神在德意志颳起了一陣種族主義的狂飆,給世界人民帶來野蠻、瘋狂、殘暴的深切痛覺。人類犧牲了數千萬條生命才把這頭野獸制服。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位非凡的領袖。希特勒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身世
希特勒的簽名1889年4月20日晚上6點半,位於奧地利和德國界河因河河畔的奧地利布勞瑙小鎮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棧里,,一個名叫克拉拉的年輕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嬰。由於克拉拉前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對這個兒子就特別疼愛。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布勞瑙邊境小鎮的海關官員,是一個42歲的農婦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親是阿道夫父親的侄女。阿洛伊斯結婚時,已經49歲,新娘剛25歲,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結婚。此前他有過兩次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個孩子。也可能是這種在世人看來極為奇特的身世來歷和血緣關系,造就了希特勒的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性格。
童年
阿道夫·希特勒3歲零四個月時候,他們一家隨父親搬往德國巴伐利亞的巴索市,他父親要在那裡管理一個屬於奧地利的海關,在這個德國城市裡的生活以及與德國兒童們的共同玩耍,給希特勒留下了終生不泯的影響,他一生都操著巴索時期學會的那種巴伐利亞南部的口音。 童年時期的希特勒
1895年,希特勒6歲,他父親被調往林茨任職,全家又搬回奧地利。小阿道夫·希特勒經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氣筒」。1896年,7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隨父親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學校的學習,希特勒是個佼佼者。但希特勒的父親很快又對這里的生活感到厭倦了,這時,他發現自己有繪畫天賦。於是他轉而幻想將來成為一名藝術家。但他父親卻堅決要兒子成為和他一樣的公務員。希特勒小學畢業後,進入六年制中學就讀,但希特勒到了這所學校後,為了使得父親因自己學習成績低下而作出讓步,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在三年級(相當於初三)期末考試時因數學和自然考試不及格而留級。家裡送他到林茨市的四年制中學就讀。在希特勒的學生時代,唯一給了他強有力的、後來證明是有決定性影響的是 林嗣中學的歷史教員利奧波德·波伊契博士。
他的家鄉在南部同南斯拉夫人接壤的德語邊疆 地區,他在那裡遇到的種族糾紛的經歷,使他成了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雖然波伊 契博士給他的這個學生的歷史分數只是"中",他卻是希特勒熱烈贊揚的唯一教員。
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親在一間茶館喝茶時突感胸部不適而死,經查明是胸膜出血。
維也納時期
希特勒家族成員(4張)1906年,希特勒過完17歲的生日之後,帶著他母親和親戚們給他的錢,去他早就嚮往的維也納住兩個月。維也納這座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的奧匈帝國帝都令希特勒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頭閑逛,興奮地瞻仰環城公路附近的宏偉建築,在博物館、歌劇院、劇場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繚亂、如醉如痴。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藝術上有所建樹的話,就必須在維也納求學。於是他千方百計勸說母親同意他到維也納的藝術學院去就讀。1907年夏,母親終於同意他帶著從父親的遺產中提取的可以在維也納生活一年的700克朗,來到維也納參加入學考試,以圓他那做畫家的夢。他共參加了2次考試,但均未能通過。
希特勒只有四年制中學證書,不能報考建築學院(建築學院要求考生必須是六年制中學畢業)。他沒有給家中寫信,也沒有回家,而是獨自留在維也納,閉門謝客,埋頭讀書,聽聽歌劇或在大街上茫然無主地遊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這時身患乳癌的母親克拉拉已氣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親終告不治,離開人世。
母親死後,希特勒面臨著想辦法謀生的問題。他雖完全獨立了,但他並無一技之長,又一向輕視體力勞動,從來沒想靠自己的力量賺一分錢。然而他並不氣餒,仍信心十足,他向親戚告別,宣布他若不得志,決不回鄉。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維也納。當時的維也納是哈布斯堡王朝行將覆滅之前迴光返照下的燦爛帝國。但也有住貧民窟、穿破衣服、營養不良的窮人。這時的希特勒開始變得富於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為世道的不公和豪門貴戚們所榨取的不義之財而感到憤憤不平。到維也納之後,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設法進建築系,也不想學什麼手藝,或者從事任何正常的職業,相反他倒寧願幹些零活--掃雪、拍打地毯、在車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親的那點遺產和每月25克朗的孤兒補助金生活,到1909年,父親的遺產用完了,只還有每月25克朗的孤兒費,他完全成了一個流浪漢,夜晚宿在公園的長椅子上或隨便哪家的大門門洞里,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車室中以廉價食品充飢。
1909年聖誕節前夕,窮愁潦倒的希特勒把自己的最後一些冬服悉數典當,失魂落魄地進入了一個流浪漢收容所。但不久,希特勒在一位朋友的鼓動下,搬進一個廉價的單身漢公寓,靠自己的本事掙錢糊口。他每天呆在房間里畫他的明信片,由他的這位朋友去兜售,銷路竟然十分理想。他還畫一些大的水彩畫讓朋友去兜售,銷售情況也不錯。他就靠畫這些畫賺來的錢和還可繼續領取的孤兒費,過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但沒過多久,這位一直熱衷於政治的「畫家」就把單身漢公寓里的閱覽室變成了一個政治俱樂部。希特勒向那些聚在此處的房客中的「上流人士」和市民階層中的失意者高談闊論。他按其需要,熱忱地維護一切他所贊同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激烈地抨擊那些造成他失敗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對自己周圍紛亂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簡單化的解釋。在這期間,希特勒經常閱讀大肆鼓吹極端國家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的小冊子。希特勒還注意觀察奧地利各政黨的活動,他特別注意閱讀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報刊,分析該黨領導人的演講,總結經驗,他在反復琢磨後,終於得出結論:政黨必須與群眾運動結合,必須掌握在群眾中進行宣傳的藝術,否則將一事無成。[3]
1913年5月,對大德意志民族充滿著狂熱情緒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移居慕尼黑。他想在那裡找到自己的追求。此時,他仍繼續靠賣畫為生。這段時間,他常常閉門謝客,一頭扎進從圖書館借來的一大堆政治書籍中,並特別集中研究了尼採的意志的學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時希特勒的士兵證[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1日,德皇對俄宣戰,8月3日,希特勒立即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懇求國王能批准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8月4日,希特勒獲准作為志願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第16團,成為陸軍下士,擔任團部傳令兵。他幹得相當不錯,甚至還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勛章。這枚曾有數次他憑著僥幸死裡逃生,這使他突然產生一種奇怪的信念:他「將肩負天下大任」,他只是在等待時機,以便一鳴驚人。希特勒對戰爭的目的和德國的命運始終極其認真而敏感,他預言德國必將失敗,是因為德國人民無形的敵人--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比敵人最大的大炮還要危險。最後德國打輸了這次戰爭。德皇退位逃往荷蘭,德國在貢比涅車站簽訂了投降協定。當時希特勒正在醫院里治療在戰場上被芥子氣攻擊而失明的眼睛。當他得知這一消息時,猶如五雷轟頂,痛哭失聲。於是他看清了自己的前途,「決定投身政治」,「當一個政治家」。
進入德國工人黨
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傷愈出院,到駐扎在慕尼黑的他所屬的補充營去報到。這時十月革命浪潮席捲整個德國,在慕尼黑成立了「巴伐利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他所屬的營已處在「士兵委員會」的掌握之中。他對此情況十分反感,於是迅即離開慕尼黑到靠近奧地利的邊境附近的一個戰俘營去當警衛。次年春天,他又回到慕尼黑。這時那裡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慕尼黑出現短暫的蘇維埃政權誰應負責的問題。希特勒向該委員會提供了有價值的情報,從而受到了賞識,並被調到陸軍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新聞局工作。1919年6月,德國政府被迫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該和約只允許德國保持一支10萬人的常備軍,因而當局非常重視軍隊的忠實可靠,並為此設立了一些負有專門使命的特別委員會,負責報告部隊中可能出現的政治顛覆活動,還負責對工人組織進行監視。被選中執行此種「偵察」任務的頭一批士兵中就有阿道夫·希特勒。在他們開始執行任務之前,希特勒和他的戰友被一道送進慕尼黑大學的一個特種訓練班受訓,老師發現希特勒是一個注意聽講的學員,而且口才過人,就提請希特勒的上級對此予以注意。這樣一來,希特勒不久就被派到慕尼黑的一個團隊去演講,宣揚與和平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等危險思想作斗爭。對希特勒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在他想進入的政治領域中,這是他第一次得到承認,而且他自己也發現,他所具有的東西--擅長演說,一下子被證實了。 希特勒早年時的照片
希特勒的上司十分賞識希特勒的才華,於是把一項特殊使命交給他去完成。1919年7月底,希特勒奉命和其他「偵察員」一道前往萊希弗爾德的收容所,肅清那些曾在大戰期間被俘虜過的德軍戰俘們中間滋長的斯巴達克思想傾向。1919年9月,希特勒又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去調查一下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就這樣,希特勒以一個可以說是特務的身份第一次結識了當時只有54名黨員的這個黨。這個黨的綱領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大雜燴。由於希特勒在旁聽這個小黨的開會發言時,痛斥了一個主張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並與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言論,他立即引起與會者的注意和興趣。兩天後,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張明信片,通知他已被接受參加了德國工人黨,開始這令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希特勒決定成為這個黨的第55名黨員,並擔任了黨的主席團的第七名委員。希特勒考慮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目標來改造這個黨,然後他就有可能把自己在維也納時期的思想和前線經歷所得出的認識,在一種政治運動中付諸實現。此外,這還為他提供了一種生活保證,從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希特勒(坐者右一)一戰時與戰友們的合影希特勒加入工人黨後,他在履行「偵察員」職責的同時,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黨的工作中去。他從事多方面的社會交際,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啟事,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黨的影響。希特勒在群眾集會上施展演說才能,竭力向到會的大學生、小業主和軍官們煽動對凡爾賽和約、「十一月罪人」及猶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說通俗易懂,因此其聽眾、特別是大戰中的士兵倍感親切,從而也使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狂熱。就這樣,希特勒組織的群眾集會不久便名聞遐邇。他演講的內容、語言的才華、雄辯的論據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隨者,黨對他頓然刮目相看,黨的主席力排眾議,遂將希特勒任命為「宣傳部長」。
希特勒大權在手,就著手進一步鞏固其在黨內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黨的日常管理工作。接著又和黨的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條黨綱,基調是反猶主義、國家主義和「社會要求」,其內容,除了猶太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點甜頭。為吸引群眾,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納粹黨。黨綱和黨的新名稱都是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眾大會上向世人公布的。
納粹黨黨旗由於新聞界對此事作了簡短報道。所以希特勒在這一局部地區遂變得名聲大噪。
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被解除軍職,他領了50馬克的復員費、一身軍裝、一件大衣和一些內衣。從此以後,希特勒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黨的工作中去了。他籌劃了黨旗和黨的標志,黨旗以黑、白、紅三種顏色為底色,標志是一個卐字。希特勒組織的這種民族主義的符號和標志以及軍事化的風格,立即對小市民階層產生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隨後希特勒又在贊助者的支持下,買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使黨有了自己的機關報。在此期間有一批為希特勒的學識、膽量和驚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納粹黨的隊伍中來,使納粹黨的能量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由於希特勒的積極活動,一年之內,納粹黨就迅速壯大起來。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備同北德的民族主義者建立聯系,把納粹運動擴大到全國。這時,納粹黨內有人反對他的領導,希特勒立即趕回慕尼黑以退出納粹黨相威脅,逼使黨同意他當元首並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他還對黨章作了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確立了「領袖原則」,實行獨裁統治。不久,希特勒為納粹黨的元首。1922年1月22日,納粹黨在慕尼黑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至此,希特勒終於把一個原來專事清談的俱樂部,改造成了一個群眾組織,並且成為其中最為重要和最為著名的一個成員。
啤酒館暴動
魏瑪共和國初期,經濟十分困難。接受凡爾賽和約之後,德國要支付巨額賠款。法國為保證得到賠款和在德國面前有一種安全感,遂出兵佔領了德國大部分地區,虛弱的德國政府無力抗擊,只能實行消極抵抗,結果導致德國發生了空前的通貨膨脹,貨幣體系瓦解,經濟陷於崩潰。希特勒把發生這次災難的原因都歸罪於魏瑪共和國和凡爾賽和約,歸罪於猶太人和布爾什維主義。最後古諾政府發起的這場耗盡血本的 啤酒館政變時的希特勒消極抵抗再也無法繼續下去了,只好垮台,由施特雷斯曼繼任總理。
新總理一上任,立即宣布結束這場斗爭並准備願意恢復賠款同法國達成了和解。但施特雷斯曼的這兩項決定卻遭到了死硬的保守派德意志民族人民黨和所有的極右派民族主義團體的抗議,而這種抗議運動主要集中在巴伐利亞邦。那裡的分裂主義勢力企圖舉行暴動,對抗柏林政府。敏感的希特勒看到這種經濟困難和政治動盪的形勢,正是他推翻共和國的良機。他要以巴伐利亞為跳板,攫取全國政權。
希特勒與魯登道夫等人在一起十月底,巴伐利亞和柏林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激化,希特勒決心利用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亞邦政權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時,就向柏林進軍。希特勒自認為時機對己有利,他執意要效仿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一年前「向羅馬進軍」奪取政權的榜樣,著手策劃「向柏林進軍」,以建立由他個人施行獨裁的專制政權。但巴伐利亞邦政府頭目優柔寡斷,無意按希特勒的意願行事。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亞邦政府三巨頭等要員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店舉行集會,希特勒乘機率領其600名沖鋒隊員,強行沖入會場,並首先向天花板開了一槍。接著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擁下登上講台,高聲喊叫道:「國民革命已經開始,大廳現在已被包圍,任何人不得擅離一步!」「如今巴伐利亞政府已經崩潰,我從現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領導者!」但希特勒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亞領導人搞政變的企圖以失敗告終。然而希特勒並沒有死心,次日,他又與被迫參與其事、一心要建立軍人專制政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商討對策,決定在慕尼黑進行示威遊行以擴大宣傳和喚起士兵與居民的支持。於是希特勒與魯登道夫一起率領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從啤酒館向慕尼黑城內進發。但他們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鎮壓,16名納粹黨徒被擊斃,希特勒則逃離了現場,但11月11日在恩斯特·漢夫施丹格爾的別墅被逮捕入獄,隨後邦政府下令禁止納粹黨,封閉納粹黨報。至此希特勒苦心策劃的「向柏林進軍」的奪權嘗試,就這樣失敗了。
我的奮斗
希特勒寫的《我的奮斗》希特勒的政變失敗了,但他卻從這次失敗中為自己和自己的政黨撈到了一筆宣傳資本。由於首席法官在「民族主義」思想上與希特勒並無原則分歧,因此最後只對希特勒判處了監禁五年。其實希特勒只服了8個月的徒刑就被赦免了,而且未被驅逐出境。就是在這僅8個月的服刑期間,他也倍受優待:除了獲准享用特別飯食,還讓他住在有兩扇窗戶、陽光充足,很為舒適的單間牢房裡。他可以自由通信,自由接待來訪親友,生日時可以接受親友的花環和祝賀,此外還享有攜帶秘書、到戶外散步和做體操的特權。中午他則在牆上掛著一面卐字旗的休息室進餐,這時他就口若懸河地大講特講。所以當希特勒在這所看守監獄中「服刑」結束時,獄中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變成了忠實篤信的納粹主義分子。
希特勒在監獄呆的這8個月,向魯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奮斗》上篇,其後則向一神秘組織Thule Society成員埃卡特(Dietrich Eckart)口述完成自傳及其思說闡述。該書分別在1925年及1926年出版各一冊,至1934年的銷售量為24萬本,而至二戰結束,約有千萬本被售出或發出。希特勒花了幾年躲避自該書版稅。共欠約405500馬克(約今日六百萬歐元)。希特勒成為總理後,其欠稅追討被擱置。《我的奮斗》著作權被巴伐利亞自由邦主張擁有至2015年12月31日。該書在現今德國的出版僅限於學術研究與已加註評論版本。這部著作是一個集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反猶主義和反對民主主義思潮於一體的大綜合。反猶主義是貫穿該書的一條主線。他認為猶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優等人種,因此它有權征服和統治其他民族。該書的另一思想是鼓吹復仇主義。希特勒聲言必須撕毀凡爾賽和約,必須同德國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敵--法國算賬。他聲言,和約所加給德國的恥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萬男女的心坎,變成了一片彌漫的火焰。宣傳對外擴張是該書的又一主題。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他宣稱「將把目光投向東方的那個國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東西,就用拳頭來奪取。」希特勒還在書中攻擊議會民主制度,宣傳專制獨裁統治,反對馬克思主義,宣揚法西斯的理論。《我的奮斗》一書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的綱領,是納粹黨的聖經。它為希特勒塗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迎合了當時廣泛存在於德國的憤懣情緒,因而在納粹政權時期它發行量很大,流傳極廣。
希特勒高清晰照片(14張)當前德國一些歷史研究人員有意重新出版德國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斗》。德國官方眼下禁止出版這本書。自二戰後便擁有《我的奮斗》版權的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迄今無意「解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政府禁止出版這本書。而且,除出於教育或研究目的,其他納粹標志在德國也被禁止復制。
德國慕尼黑當代歷史研究所研究人員埃迪特·拉伊姆4日說,研究所計劃在《我的奮斗》版權2015年底到期後,重新出版一附帶評論的註解版本。德國猶太人中央理事會2008年提出過類似想法。拉伊姆認為再版《我的奮斗》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警惕納粹思想的危險性,並非是宣揚。並且不會對當今一代造成影響且是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重要書籍應供民眾查閱。研究者認為這本書反映希特勒納粹思想早年發展歷程。
《我的奮斗》1925年首次出版。希特勒1933年掌權後,這本書成為德國中小學的教材。
重建納粹黨
希特勒從啤酒館暴動的失敗中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過政變去剝奪台上統治者的權力,相反只有通過與他們的合作才能取得政權,要充分利用共和國憲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條件去攫取政權,鏟除共和國。於是,在他出獄後的1925年1月4日,拜訪巴伐利亞總理,承認1923年的政變是一個錯誤,並保證今後一定循規蹈矩,遵紀守法。邦總理遂由此產生一種印象:這頭兇猛的野獸現在被「馴服了」,人們可以松一下綳緊的弦了。這樣,在2月份,巴伐利亞政府就撤銷了對納粹黨及其機關報《人民觀察家報》的禁令。2月26日《人民觀察家報》正式復刊。2月27日納粹黨正式重建,希特勒又獲得了獨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說。
人民觀察家報[5]這時的德國由於實行了貨幣改革,美元資本陸續流入。故而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國內政局趨向穩定。這對希特勒的納粹運動是十分不利的,這以後可以說納粹運動進入低潮。但希特勒並不為自己政黨的弱小而氣餒,他仍不屈不撓,不喪失希望和信心。他一方面利用這段不能公開講話的時期,專心致志地寫作《我的奮斗》的最後部分,思考納粹黨和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又充分施展自己的組織才幹,在納粹黨里建立了一套錯綜復雜的黨內機構。為了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群眾,希特勒還陸續建立起一批群眾組織。希特勒事必躬親,過問黨的一切細小決定。就這樣,到了1928年,納粹黨逐漸變成了一個「擁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務能力的幹部的政黨」。而且納粹黨的信徒們都有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信念,把他們的元首視為眾望所歸的決策人物。只是由於這時沒有適宜的氣候,它的內部力量與自身團結尚未顯露鋒芒,因而普遍被外界忽視罷了。
此外,在經過了相當的困難之後,希特勒又把沖鋒隊改組成為一個擁有幾十萬隊員的武裝團體,其任務是保護納粹黨舉行的集會,搗亂其他政黨的集會和一般地恫嚇那些反對希特勒的人。希特勒又建立了黨衛隊,並要求他們特別宣誓效忠他。
後門奪權
當選德國總理後的希特勒拜見總統興登堡1929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這可給希特勒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他稱經濟危機是「政府無能」,是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和戰爭賠款及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是共和國和歷屆政府毀滅了德國的一切。不久,經濟危機就發展成為一場國家危機。由於經濟蕭條,國家稅收下降,相反失業救濟的支出卻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政府終因入閣各黨在如何平衡國庫虧空問題上意見分歧而垮台。

謝謝

摘自網路http://ke..com/view/14296.htm?fromId=4690&redirected=seachword

㈦ 德國風俗習慣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用餐的時候多注意兩個禮節,分別是以右為上合女士優先。德國人在舉辦宴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在兩個星期之前就要把請帖發出去了,宴請賓客時,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的酒杯盤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吃魚的刀叉是不可以用來吃別的食物的。

5、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待工作非常的嚴謹,思考深刻敏銳,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只要是約定的時間的話就必須要及時到達,不管是遲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話都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

㈧ 希特勒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看到了希特勒所做出的這些殘忍事情之後,我們不禁要問,希特勒的父母究竟是怎麼樣的?他們怎麼會教出這樣的一個兒子呢?眾所周知,阿道夫·希特勒乃是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他干過了許許多多殘害人類的事情,也造成了數不清的人類死亡。

至於希特勒,他就是這對被人笑話的夫妻所遺留下來的產物,大家都知道,一般血緣關系越近的人結婚,那麼生下來的孩子就會越不正常,還很有可能出現夭折的危險。但,你以為這樣子就能讓這對“笑話夫妻”對孩子們進行憐愛么?

這是不可能的,這對父親倆只要在外面受氣了,就會把這些氣都撒在孩子們身上,就彷彿這些孩子們生下來就是為了當受氣筒一樣。至於他的母親,歷史上對他的資料很少,但是她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的沒有感情,就好像不是自己親生的一樣,也會時常打罵他們。

㈨ 為什麼德國人說「祖國父親」我們說「祖國母親」

從字面上來看,父親代表的是力量和權力。同時德國的文化和它的崛起之路也是富有鐵與血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用祖國父親來稱呼更符合他們的性格。

㈩ 什麼是嚴厲的爸爸,慈愛的媽媽

德懷特的父親戴維是一個有學問、博覽群書的人。他熟練掌握英語和德語,能流暢地閱讀希臘文書籍。他做事負責,一絲不苟。好靜、沉著的戴維沒有時間與兒子去談為了在世界上爭得一個位置所應有的道德和必須勞動,他只是以自己的榜樣來證實這一點。他對孩子們定有嚴明的紀律。有人說戴維是一位典型的德國父親,是不容置疑的一家之主,頑固、嚴峻、脾氣急躁,令人望而生畏。在全部全家合影的照片上你都可以看到一位嚴厲的、英俊的人,但是沒有能在一張照片上見到有笑容的戴維·艾森豪威爾。孩子們後來回憶時都說,他們從未聽到過父母親互相大聲呵斥,甚至連提高嗓門說話的事也沒有過;從未聽到他們在家庭、社會或經濟問題上有過爭論。理由很簡單:戴維作出的決定,艾達全部接受,樣樣事都按他的要求辦。對他言聽計從,助長了他的自負心理,一家人都得聽從他的意見。

孩子們對戴維不大親昵,還有點怕他。戴維態度冷漠,他做事總是一絲不苟,寫字台總是整理得乾乾凈凈。他不允許孩子的房間搞得雜亂無章,屋子裡其他的房間更不用說了。當孩子們忘了搞家務事時,或者幹得不像樣,或者行為有不檢點的地方時,艾達一般總是當場打幾下屁股了事,除非錯誤比較嚴重時,她才警告他們說,「等晚上爸爸回來時,我一定告訴他。」所以,埃德加回憶說,「父親成了大家心中的凶神惡煞……他把在家裡揍孩子一本正經地當回事來干。他搞到一根槭木條,真地用它來抽我們。當我們長大了,並開始反抗時,父親抽得更凶了。」

德懷特對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有一次父親真的大發雷霆。艾森豪威爾的二哥埃德加瞞著雙親在當地的一位醫生那裡工作了數月之久,並且得到了一些報酬,對父母他則說在認真上學。一天父親突然回家來吃午飯,發現埃德加逃學在家干零活。「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發這樣大的脾氣」,德懷特追述說,「他面孔鐵青,二話沒說,隨手操起一件馬具,就打了起來。」德懷特這時才12歲,看到父親這樣打埃德加,他朝著父親大聲喊叫要他住手,眼看著喊叫無效時,他便縱聲大哭想把艾達吸引到牲口棚來。最後,德懷特潛到父親的背後,試圖抓住他的手臂好讓他停下來。戴維轉過身沖著他怒不可遏地喊道,「怎麼,你也想來幾下嗎?關你什麼事?」「我認為不管什麼人都不應該被這樣抽打,」德懷特哭泣著說:「就是一隻狗你也不能這樣打。」』聽完德懷特的話,戴維愣了一下,放下馬具,轉身氣呼呼地走了。

「好在孩子們和父親見面的時間不多。母親是我們一生中受其影響最大的人。」德懷特回憶說:「家中艾達起著重要的作用。她督促孩子們幹家務活,為孩子們做飯,給他們添新補舊的,孩子們受到傷害時她就去撫慰,取得成就時,她就來贊揚,是她使這獨裁式的家庭氣氛變得輕松。」最小的孩子密爾頓說:「父親和母親互相取長補短,母親是位有個性的女人,她歡樂、愉快。父親則『十分威嚴』。」艾達笑口常開。她常常是一副笑臉,愛同情別人。

和戴維一樣,她對孩子們要求很高;和戴維不同的是,她給予孩子們的多。她有著天生的組織能力。她把孩子們分散到幾個房間去睡覺,大大減少了晚上睡覺時發生爭吵打架的事。她讓孩子們輪流做家務事,這樣,每個人都學會了做菜煮飯,打掃房間和馬廄,養雞,洗衣,和在菜地里播種、施肥、除草、收割。她還冷靜和有效地為孩子們解決數不清的糾紛。艾達不僅在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她還常常騰出時間和勻出精力來幫助更加困難的人們,甚至經常在夜晚,宗教團體的成員中有人來敲艾森豪威爾家的大門,訴說發生的不幸。要求艾達·艾森豪威爾出個主意和給予幫助,她從不拒絕。埃德加·艾森豪威爾回憶說:「我晚上起來過許多次,有時趕上刮大風或下雨天,提著燈和母親到患病或需要幫助的鄰居家裡去。」艾達在做這些事時,從來沒有表現出厭煩,而總是用她特有的女性的耐心和溫柔去幫助那些需要她幫助的人們。當有些病人家庭沒有錢,請不起醫生時,艾達總是豪不猶豫地從她那並不充裕的家用中拿出錢來,幫助他們。埃德加回憶說:「我們大家都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一點服務精神,母親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從她身上學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

閱讀全文

與德國父親是干什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