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一戰德國為什麼不用狼群戰術

一戰德國為什麼不用狼群戰術

發布時間:2022-05-01 15:30:32

1. 求狼群戰術詳細介紹

狼群戰術
「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龐然大物不寒而慄。在它們的輪番圍攻下,即使百獸之王也難以倖免於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

鄧尼茨「狼群戰術」獵殺的第一個目標是「雅典娜」號客輪。1938年9月,英國「雅典娜」號客輪悠閑地行駛在大西洋上。船上的旅客正沉浸在平靜而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們聽到了幾聲巨響,並感到了強烈震盪。一剎那間,客輪上油煙滾滾。海水涌進了船艙。幾分鍾後,「雅典娜」號客輪開始下沉並最終葬身海底。此後幾年,盟國的大型運輸船隊屢有同樣遭遇,而罪魁禍首正是德國海軍的 「狼群戰術」。

「狼群戰術」的實質是集中弱小艦艇的合力來摧毀重型艦艇,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游獵,一般都在夜間攻擊,並有一艘「狼頭」艦來指揮 「群狼」的統一行動。通常的做法是,當發現目標時,各艦艇便從對方護衛艦隊的間隙或側翼隱蔽地穿過去,躲過其火力打擊屏障,向目標靠近。白天,各艦艇在四面八方佔領有利攻擊陣位,隱蔽在水下,夜間突然升出水面,同時向目標發射魚雷。「狼群戰術」因此而得名。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用來形容「狼群戰術」的誕生真是再貼切不過了。首創「狼群戰術」的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德國 U-68號潛艇的艇長。他經歷了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失敗,切身體會到 「用潛艇在白天公開與大型艦隊作戰」的戰法已經落伍了,應當嘗試在夜間發動突然襲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鄧尼茨終於得到了一次試驗新戰術的機會。他指揮 U-68號潛艇在夜間突然穿過英海軍的護衛警戒圈,兇猛地接近商船,用魚雷將其擊沉。當英軍護衛艦隊聞聲趕來救援時,鄧尼茨已指揮 U-68號潛艇迅速下潛,可潛艇偏偏出了故障。最後他只好棄艇逃生。不過,這次沒有完全成功的行動卻成了「狼群戰術」的萌芽。

在二戰爆發前的時間里,鄧尼茨潛心研究一戰經驗,進一步從理論上完善了自己獨創的「狼群戰術」。二戰伊始,鄧尼茨便率領德國海軍以「狼群戰術」稱霸大西洋,致使盟軍商船遭受巨大損失,後勤補給線遭到嚴重破壞。鄧尼茨也因為「狼群戰術」的成功而成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將之一。他的職務一路攀升,先後升為艦艇司令、海軍司令,最後還被指定為元首的接班人。

然而,鄧尼茨同樣被眼前的勝利禁錮了頭腦,醉心於自己的戰術而忽視了再創新,導致德國海軍的戰術在多年的海戰中如出一轍。而盟軍則專門組織力量來研究對付「狼群戰術」的有效戰法,派出規模龐大的反潛飛機和潛艇,靈活採用 「狙擊」、「圍殲」、「誘殺」等手段來肢解「狼群」,尤其是運用最新型的雷達來搜索德國潛艇。而鄧尼茨無視盟軍偵察預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結龐大的潛艇群,打算徹底切斷盟軍在大西洋上的運輸線。1943年5月,鄧尼茨賴以成名的「狼群」終於遭到毀滅性打擊———他的王牌潛艇在一個月內被擊沉30 多艘。「狼群戰術」宣告失敗。

二戰以後,軍事家們重新研究了「狼群戰術」,認為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它仍是未來潛艇「以小吃大」的戰術之一,但其攻擊的隱蔽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狼群」的規模也應當縮小。現代海戰理論也仍然把潛艇視為對付航母等龐然大物的「撒手鐧」。而現代潛艇作戰的一些先進理論,如深海封鎖、機動攻擊、聯合攻擊等都還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狼群戰術」思想的影響。

作為戰爭史上的重要一筆,鄧尼茨的「狼群戰術」給我們帶來了如下啟示:再好的戰術如果不創新,終將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U艇現身

一戰結束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建造潛艇,不得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但德國一方面在國內秘密研究潛艇,一方面又先後向國外訂購了8艘潛艇。1935年3月16日,德國公然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僅僅三個月之後,德國戰後製造的第一艘潛艇--U1號艇便於6月15日下水。到這年9月,德國共建造了9艘潛艇,並成立了一支潛艇部隊--「威迪根」潛艇隊,其指揮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到1935年底,德國潛艇部隊已經擁有了24艘潛艇,其中10艘是UⅡ型。

U艇為耐壓艇殼構造,艇身為細長的鋼鐵製造的圓筒,設有防水設施。耐壓艇殼外側設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門。將空氣充到槽中,潛艇的浮力加大,潛艇就會上浮。如果打開海水活門及空氣活門,海水就會進入槽中,空氣被擠出,潛艇就可下潛。設在艇體外側的燃料庫構造巧妙,既不會因為燃料被消耗而出現空隙產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會在潛航時因壓力過大而塌毀。

U艇採用兩種推進裝置。兩台狄塞爾柴油機在水上高速航行時使用,水下則使用由二次電池帶動的電動機。二次電池重達數噸,充電時間為3小時,它可以使潛艇在水中達到8節的航速。如果採用巡航速度,U艇可連續潛航24小時,航程100千米。

該型艇共有5具魚雷發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載魚雷12-14枚。其水下操縱性能良好,潛航速度為每小時16節,可在20秒內迅速潛入水中,它的續航力為11500千米,改進後可達到16100千米。

☆ 「狼群」逞威

「狼群」戰術的創始人是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鄧尼茨在一戰時就是潛艇指揮官,他經反復研究後得出結論,護航艦艇僅能對付單艇攻擊,而無法對付協同一致的潛艇群發起的攻擊。

在進一步的探索中,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就是將潛艇部隊組成一個寬闊的凹面,讓敵方的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船的潛艇一邊與敵保持接觸一邊後撤,並把敵船的位置通知指揮部,指揮部將命令陣內各艇從敵方船隊的翼側和後面象收口袋一樣向敵船靠近,待夜幕降臨之時,集中起來的潛艇會象「狼群」一樣向目標發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從而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狼群」戰術。

二戰爆發前,德國已經將17艘潛艇部署在大西洋上。開戰之後,這些潛艇立即投入了戰斗,先後擊沉了英國海軍的「勇敢」號航空母艦和「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潛艇全面投入戰斗。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數月之中,德國潛艇已經擊沉盟國和中立國船隻114艘,總噸位達42萬噸。到1940年11月之後,德國潛艇需要整修,其戰果開始急劇下降,也正是從這年9月開始,德國潛艇進入了「狼群」作戰。

初次運用「狼群」戰術的德國潛艇有成功,也有失敗。在3月12日進行的攻擊盟軍HX112護航運輸隊的作戰中,德國損失了兩名「王牌艇長」,再加上3月8日在冰島附近損失的著名艇長普里恩,德國潛艇部隊損失慘重。鄧尼茨不得不把他的「狼群」從大西洋北部全面西撤200海里。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德國對美國宣戰。這時德國潛艇數量也有了很大增長,鄧尼茨的「狼群」終於有了大顯身手的好機會。12月15日至25日,5艘U艇從基地出發,橫渡大西洋,開始了遠征美國的行動。次年1月15日之後,又有5艘大型U艇加入了這個行列。戰果相當不錯,從3月中旬到4月末,U123艇擊沉11艘,U124艇擊沉9艘,U160艇、U203艇、U552艇各擊沉5艘。

1940年到1942年的三年間是德國潛艇的輝煌時期,1943年3月,德國潛艇曾創造了20天內擊沉敵艦75萬噸的最高紀錄。以年度而論,1942年則是德國潛艇的「黃金年代」,每艘潛艇的日擊沉量常在100-200噸之間,最高時可達1000噸。在這年年初的四個月之內,德國潛艇共擊沉美國船隻500餘艘,總噸位300萬噸,有些船隻的擊沉地點距紐約僅15千米,有的甚至在沿岸人們的注視下爆炸沉沒。

☆ 王牌剋星

德國潛艇咄咄逼人的攻勢使盟國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中尤以英國受害最深。為了保住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英國人絞盡腦汁,研製出聲吶、雷達、探照燈等多種反潛裝備,這些裝備成為英國人雙對付德國「狼群」的「王牌剋星」。

早在一戰時,英國人就利用水聽器來搜索潛艇,但這種原始的設備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戰後,英國海軍投入大量精力來發展聲吶。到1935年,皇家海軍艦隊中半數以上的驅逐艦都裝備了聲吶。二戰爆發後,聲吶投入了實戰,在實戰中發現了一些令人不能滿意的地方。1939年,英國在標準的聲吶裝置上加裝了一個距離顯示器,它可以指示發射深水炸彈的最佳時機。隨著戰爭的進行,英國繼續對聲吶進行改進,使其性能有了明顯提高,為最終打敗「狼群」發揮了應有作用。

雷達是英國人的另一張王牌。1936年,英國成立了雷達研製小組。1937年,一部波長為1.5米的雷達安裝在「安桑」式飛機上,並於9月3日進行了首次試驗,結果「安桑」飛機在8千米外收到了「羅德尼」號戰列艦等艦艇的清晰信號。1941年,英國研製出ASVⅢ型雷達,它使用10CM波長的磁探管,可以在64.4千米的距離上發現護航運輸隊,在19.3千米的距離上發現處於水面狀態的潛艇。其後,3CM波長的ASVⅤ型和ASVⅩ相繼問世。但是,這些雷達都無法發現潛艇的通氣管。

磁控管的出現使雷達性能獲得了突破,英國以此技術研製成功10CM波長的高清晰度271型雷達。在1941年3月進行的試驗中,271型雷達在4570米的距離上發現水面狀態的潛艇;在2560米的距離上發現了潛艇指揮塔;在1189米距離上發現了伸出水面2.4米的潛望鏡。1942年,一艘英國軍艦用271型雷達發現了在6400米距離上航行的德國U252潛艇,並將其擊沉。隨著更先進的272、273雷達的出現,英國在反潛作用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

英國人的第三張王牌是探照燈。由於當時雷達的最小探測距離恰恰稍大於夜間目視發現潛艇的距離,所以潛艇夜間水面航行時,幾乎總能避開空中攻擊,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英國岸基航空兵。這時,一名叫漢弗萊·戴維德·利的軍官提出了使用探照燈搜潛的設想。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難後,探照燈裝上了「惠靈頓」式轟炸機,這是一具61CM的探照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轉動20度,被稱為「利」式探照燈。

1941年6月4日,安裝了「利」式探照燈的飛機進行了第一次飛行。7月5日,一名在英軍服役的美國飛行員運用「利」探照燈擊沉了德國U502艇。在新式雷達和「利」式探照燈投入使用後,德國潛艇失去了夜間自由活動的「豁免權」。從7月16日起,所有德國潛艇都必須潛航通過比斯開灣,這就使它們不得不在白天上浮充電,被發現和攻擊的概率隨之大大提高了。

與此同時,英國人還致力於改進和開發直接攻擊潛艇用的各種武器和彈葯。經過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深水炸彈的效能有了明顯提高,還有一些新的反潛彈葯問世。在英國不斷發展的反潛能力面前,德國潛艇的活動越來越困難,並且損失慘重。1943年5月23日,鄧尼茨下令將全部潛艇從北大西洋撤出,德國潛艇戰最終以失敗告終。

☆ 美日角逐

在二戰太平洋海戰場上,人們關注更多的是美日海軍之間進行的波瀾壯闊的航空母艦大戰。其實,兩國潛艇在水下同樣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島海戰中都閃現著日本潛艇的影子。戰前,日本有62艘潛艇,美國有111艘潛艇。戰爭期間,日本建成了117艘潛艇,並接收了8艘德國潛艇。美國在戰爭結束時有260艘潛艇,其中206艘為戰爭時期建造的。

1945年,為破壞日本內海航行,切斷日本同亞洲大陸的聯系,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決定派遣潛艇秘密通過水雷區,突入日本海,實施代號為「騙子戰役」的破襲戰。

為了突破日本的水雷陣地,美軍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軍事研究部合作研製了一種探雷器,另外還有多種消磁工具。1945年5月27日下午,第一艇群的三艘潛艇悄悄駛離關島阿普拉基地,向西北方向的朝鮮海峽前進。此後兩天,第二、第三艇群各三艘潛艇也分別出發了。6月4日,9艘潛艇先後到達朝鮮海峽的入口處,開始以3節的航速在水雷陣中偷渡海峽。經過一番努力,9艘潛艇均安全通過雷區,抵達預定的作戰水域。

6月9日,第一艇群三艘潛艇進入攻擊陣位。日落後不久,「海鮫」號率先對佐渡島以北數海里處的一艘運輸船發起攻擊,在650米距離上僅以一枚魚雷即將其擊沉,為這支代號為「海德曼妖婦」的部隊首開記錄。

在這次遠征作戰中,「海鮫」號共擊沉6艘日船,總噸位7200噸,是第一艇群之最。「克立威爾」號擊沉3艘大船和2艘小船,總噸位6700噸,「鏟魚」號擊沉5艘大船和4艘小船,總噸位8700噸。

第二艇群的活動水域橫跨從朝鮮通往若峽灣和能登半島的交通線,往來船隻頻繁。「鰩魚」號在6月10日與日軍伊122號潛艇遭遇,在730米距離上用兩枚魚雷將其擊沉。它的總戰績為擊沉3艘日船和1艘潛艇,總噸位6400噸。「骨魚」號擊沉了6892噸的「牡鹿山丸」號和5488噸的「崑山」號兩艘日船,但於6月18日不幸被日艦發現擊沉。該艇群中的「金槍魚」號沒有取得戰果。

第三艇群活動在朝鮮東海岸。「飛魚」號於6月10日清晨在清津港外擊沉一艘日本運輸船,首開記錄,它在這次行動中共擊沉2艘大船和數艘小船,總噸位4200噸。「泥魚」號在指定水域遇到了數百艘朝鮮魚船和2艘運輸船,它的戰果是擊沉了這2艘運輸船和1艘帆船,總噸位3000噸。「廷奴沙」號的戰績是擊沉日船4艘,總噸位6697噸。

完成任務後的各艇於6月23日到達預定會合地點,但遲遲不見「骨魚」號的影子。指揮官海德曼中校決定盡快撤離。23日夜,8艘潛艇在夜色和濃霧的掩護下,以水面航行通過了宗谷海峽。7月4日,「海德曼妖婦」部隊順利返回珍珠港。/

2.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究竟是明智之舉,還是最大敗筆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海軍就曾大肆採用潛艇展開攻勢。當時德意志帝國海軍因為被英國皇家海軍困於港口之中,加之日德蘭海戰又未能達到突破英國皇家海軍封鎖的目的,因此採用潛艇這一新式武器對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展開破壞。

事實上,對於潛艇實際作戰效果,德國海軍心裡是一點底都沒有的。在當時而言德國潛艇部隊的表現並不優異,盡管在1914也曾派出潛艇部隊對英法的商船和戰艦展開攻擊,但是因擔心造成歐洲為此出現大規模反德浪潮,故而採取的是“有限制潛艇戰”。

英國皇家海軍的反應也十分迅速,針對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所帶來的的危險性與破壞性,英國皇家海軍一方面在北部海域(大西洋東北部的邊緣海域)、多佛爾海峽和奧蘭托設置水雷攔阻線,一方面吸取了法國海軍的護航經驗——法國海軍組在德國展開“無限制潛艇戰”後,迅速組建了有效的護航力量為運煤船隊提供護航,這讓其運煤船隊的損失下降到0.19%。通過上述措施——尤其是護航制度的運用,協約國的船隻損失數字開始降低,德國的潛艇損失數字則開始上升。最終德國海軍的“無限制潛艇戰”在1918年徹底宣告失敗。

3. 德軍狼群戰術有多強

二戰時狼群戰術的發明者鄧尼茨在一戰就是一名潛艇指揮官,被俘後在戰俘營想出了狼群戰術。在二戰開始時德國也是限制德國海軍攻擊美國等中立國的船隻,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美國宣戰後才實行無限制潛艇戰。狼群戰術主要核心就是當一艘潛艇發現目標後立即通知潛艇指揮部,把敵人的速度、航行、數量等情況說明。潛艇指揮部立即發報命令目標周圍的潛艇立刻趕去支援和攻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攻擊成功率,最大的殺傷敵人(潛艇多,攜帶的魚雷、火炮就多)減少己方的危險性。狼群戰術在二戰殘酷的海戰中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戰術,特別是鄧尼茨當上潛艇司令官後。如果不是美國在關鍵時候伸出援手支持了英國很有可英國就會被小小的潛艇打敗。丘吉爾在戰時對潛艇的一番評價最有說服力!「我們的脖子快被這些小傢伙掐斷了! 」

4. 比較一戰中無限制潛艇戰與二戰中的群狼戰術

無限制潛艇戰是戰略,群狼戰術是戰術,是不一樣的。
無限制潛艇戰是指潛艇事先不發警告,而任意擊沉任何開往目標水域的商船。這是一個戰略上的決策,是德國為了封鎖英國而指定的。
而群狼戰術是如何攻擊商船的戰術,因為潛艇單個獨立打擊商船,效果並不十分理想,遇到有護航的更是無法下手,所以有了群狼戰術,就是一艘潛艇發現了目標,就召集附近的潛艇,選好埋伏水域,有計劃的一起攻擊,這樣能更有效的打擊商船。

5. 德國海軍在一戰二戰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對德國戰敗負多少責任

我個人認為,德國作戰部隊的主力在陸軍,海軍只是個配角,作用是封鎖和反封鎖,破壞了盟軍的後勤補給。二戰中後期,美國人的轟炸機航程終於可以覆蓋大西洋,德國人的狼群戰術就失去了它之前的效果。對於德國的戰敗,我想說德國海軍已經盡力了。
對中國海軍最大的啟示就是他的狼群戰術的確很有效,但是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狼群戰術會大打折扣。所以我認為,發展航母很有必要。使其形成配套戰力,水上水下交替掩護形成立體作戰,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的打擊。屆時中國海軍將所向披靡。

6. 德國在二戰中,主要依靠「狼群戰術」,「群狼」指什麼

「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龐然大物不寒而慄。在它們的輪番圍攻下,即使百獸之王也難以倖免於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 鄧尼茨「狼群戰術」獵殺的第一個目標是「雅典娜」號客輪。1938年9月,英國「雅典娜」號客輪悠閑地行駛在大西洋上。船上的旅客正沉浸在平靜而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們聽到了幾聲巨響,並感到了強烈震盪。一剎那間,客輪上油煙滾滾。海水涌進了船艙。幾分鍾後,「雅典娜」號客輪開始下沉並最終葬身海底。此後幾年,盟國的大型運輸船隊屢有同樣遭遇,而罪魁禍首正是德國海軍的 「狼群戰術」。 「狼群戰術」的實質是集中弱小艦艇的合力來摧毀重型艦艇,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游獵,一般都在夜間攻擊,並有一艘「狼頭」艦來指揮 「群狼」的統一行動。通常的做法是,當發現目標時,各艦艇便從對方護衛艦隊的間隙或側翼隱蔽地穿過去,躲過其火力打擊屏障,向目標靠近。白天,各艦艇在四面八方佔領有利攻擊陣位,隱蔽在水下,夜間突然升出水面,同時向目標發射魚雷。「狼群戰術」因此而得名。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用來形容「狼群戰術」的誕生真是再貼切不過了。首創「狼群戰術」的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德國 U-68號潛艇的艇長。他經歷了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失敗,切身體會到 「用潛艇在白天公開與大型艦隊作戰」的戰法已經落伍了,應當嘗試在夜間發動突然襲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鄧尼茨終於得到了一次試驗新戰術的機會。他指揮 U-68號潛艇在夜間突然穿過英海軍的護衛警戒圈,兇猛地接近商船,用魚雷將其擊沉。當英軍護衛艦隊聞聲趕來救援時,鄧尼茨已指揮 U-68號潛艇迅速下潛,可潛艇偏偏出了故障。最後他只好棄艇逃生。不過,這次沒有完全成功的行動卻成了「狼群戰術」的萌芽。 在二戰爆發前的時間里,鄧尼茨潛心研究一戰經驗,進一步從理論上完善了自己獨創的「狼群戰術」。二戰伊始,鄧尼茨便率領德國海軍以「狼群戰術」稱霸大西洋,致使盟軍商船遭受巨大損失,後勤補給線遭到嚴重破壞。鄧尼茨也因為「狼群戰術」的成功而成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將之一。他的職務一路攀升,先後升為艦艇司令、海軍司令,最後還被指定為元首的接班人。 然而,鄧尼茨同樣被眼前的勝利禁錮了頭腦,醉心於自己的戰術而忽視了再創新,導致德國海軍的戰術在多年的海戰中如出一轍。而盟軍則專門組織力量來研究對付「狼群戰術」的有效戰法,派出規模龐大的反潛飛機和潛艇,靈活採用 「狙擊」、「圍殲」、「誘殺」等手段來肢解「狼群」,尤其是運用最新型的雷達來搜索德國潛艇。而鄧尼茨無視盟軍偵察預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結龐大的潛艇群,打算徹底切斷盟軍在大西洋上的運輸線。1943年5月,鄧尼茨賴以成名的「狼群」終於遭到毀滅性打擊———他的王牌潛艇在一個月內被擊沉30 多艘。「狼群戰術」宣告失敗。 二戰以後,軍事家們重新研究了「狼群戰術」,認為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它仍是未來潛艇「以小吃大」的戰術之一,但其攻擊的隱蔽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狼群」的規模也應當縮小。現代海戰理論也仍然把潛艇視為對付航母等龐然大物的「撒手鐧」。而現代潛艇作戰的一些先進理論,如深海封鎖、機動攻擊、聯合攻擊等都還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狼群戰術」思想的影響。 作為戰爭史上的重要一筆,鄧尼茨的「狼群戰術」給我們帶來了如下啟示:再好的戰術如果不創新,終將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7. 什麼是閃電戰和狼群戰術這2樣戰術是德國的必殺技嗎

閃電戰主要思想就是裝甲部隊突擊,機械化步兵包抄
狼群戰術主要思想就是集中兵力攻擊,造成最大殺傷

閃電戰運用就是在敵軍兩翼用裝甲師為作戰單位形成裝甲突擊集群,利用坦克部隊快速機動的特點對正面戰場的敵人形成鉗形包圍,然後機械化步兵根據收攏包圍圈,消滅敵人,戰例是基輔殲滅戰。

狼群戰術的運用就是搜素海上目標,不急於打擊而是首先呼喚戰友,集中兵力,然後實施火力打擊

閃電戰是德國戰術革新的產物,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戰術理念
而狼群戰術則是不得已的戰術打法,因為德國海軍處於明顯劣勢,理念,裝備據世界先進差距甚遠,所以只能打破襲戰和騷擾戰。
戰例如德軍封鎖大西洋航線。

8. 「狼群」戰術的原理誰發明的

鄧尼茨是在德國一戰戰敗情況下,在戰俘營無聊時看動物世界時注意到狼群的,狼的捕獵方式給他有了很大啟發。這就是狼群戰術的雛形。通常鄧尼茨把幾艘或更多的潛艇編成一戰隊,對指定的海域巡邏伏擊。當其中一艘發現商船隊時,通過加密的無線電密碼機發報,報告給海軍作戰指揮部,指揮部再通知其他附近的潛艇對商船隊進行伏擊,因為潛艇的速度趕不上商船隊,所以各個潛艇都會在不同的方位提前設伏,進入戰斗位置,從不同角度實施攻擊,盡量發射更多的魚雷。
但是鄧尼茨認為他的潛艇數量遠遠達不到戰斗需求數量,遠洋的大型潛艇數量少,對指定的巡邏海域搜索盟軍的商船隊是有點捉襟見肘。
這種戰術只是在二戰前期非常奏效,因為那是的盟軍商船隊並沒有武裝護航,一旦被德國潛艇發現就是災難性的。後前盟軍開始武裝護航,在加上反潛技術的發展,聲納的應用,狼群戰術已經沒什麼用了,自己的損失已經遠遠大於盟軍商船的損失。

9. 狼群戰術的詳細說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狼群戰術的實質是集中弱小艦艇的合力來摧毀大型艦隊,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游獵並偵查,一般都在夜間攻擊,只要有一艘潛艇發現了盟軍的護航艦隊,就會發出無線電,將距離較近的潛艇全部找過來,在晚上對敵人發動奇襲。通常的做法是,當發現目標時,各艦艇便從對方護衛艦隊的間隙或側翼隱蔽地穿過去,躲過其火力打擊屏障,向目標靠近。白天,各艦艇在四面八方佔領有利攻擊陣位,隱蔽在水下,夜間突然升出水面,同時向目標發射魚雷。「狼群戰術」因此而得名。
德國佔領法國後,將法國的西海岸和比斯開灣的各港口改造成德國的潛艇基地。開足馬力的德國潛艇生產線也已經生產出一批新型潛艇交付部隊使用。「狼群戰」這時步入了它的最輝煌時期。德國也因此誕生了以單艇攻擊作戰為代表的普里恩、舍普克和奇默爾三位「王牌艇長」。「狼群」戰術一時間所向披靡。德國潛艇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盟國38艘商船。在1942年一年內,德國潛艇共擊沉盟軍船隻471艘,總噸位近220萬噸。其中,英國的損失最大。1942年,德國「狼群」達到了擊沉盟國商船的最高峰。全年共擊沉商船1160艘,總噸位達630萬噸,而自己的損失率卻不到7%。英國首相丘吉爾不得不承認:「鄧尼茨的『狼群』是惟一使我感到害怕的部隊。」
面對「狼群」的橫行肆虐,盟軍也有針對性地做了反擊。1943年1月,盟國政府首腦與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決定:首先盟軍要改進雷達,防止德軍潛艇截聽信號;其次要增加航母護航,用艦載飛機保證運輸船隊的安全;三是運用新技術和新戰術。4月28日,鄧尼茨派出的3支「狼群」准備攻擊英國的「ONS-5」船隊,但由於運輸船隊及時得到了護航機群的保護,使德國潛艇無法協調行動,失去了攻擊機會。自此,「狼群」普遍遭到護航艦和商船自衛武器的猛烈反擊。1943年全年,德國「狼群」擊沉商船的噸位僅為240萬噸,自己卻損失了245艘潛艇。1944年6月,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德國海軍士氣一落千丈,「狼群」戰徹底失敗。
現代海戰理論也仍然把潛艇視為對付航母等龐然大物的「殺手鐧」。而現代潛艇作戰的一些先進理論,如深海封鎖、機動攻擊、聯合攻擊等都還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狼群戰術」思想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一戰德國為什麼不用狼群戰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