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但為什麼現在發展成世界強國
德國人口多,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工業早完了,由於德國人精益求精的性格讓他們的工業產品在世界上很受歡迎,因此德國有很多工廠,德擁有工業體系比較健全,加上人口多,還有歐洲大多國家的幫助,一個國家的強盛和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關系。
⑵ 請問德國是怎樣崛起為歐洲強國的
戰後德國經濟的發展 條件:①與西歐其他國家措施基本相同。②其他的具體措施和原因: a.政局趨向穩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義、實行非軍事化。 b.美國的扶植,不僅保留雄厚的工業基礎,還通過馬歇爾計劃提供經濟援助。 c.政府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行,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 d.高素質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創造了「經濟奇跡」。 結果:50年代,德國經濟進入繁榮時期。6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已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強國。
⑶ 德國為何能成為和美國蘇聯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的德國甚至能同時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戰歐洲大陸一直強
德國其實沒有那麼強大,不過德國在德意志統一戰爭之前主要是由普魯士組成,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對外的強硬政策迅速使德國強大起來,分別發動幾場戰爭使德國的領土擴大了兩倍,普法戰爭中打敗法國,俘虜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使其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又相繼獲得了普丹戰爭和普奧戰爭的勝利,從此德國在歐洲成了與英國並駕齊驅的大國,另外德國重視發展工業,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經超過英國,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化國家;由於德國的不斷強大,已經不滿足於現有的殖民體系,德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原料,於是德國向英法發起挑戰,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站戰敗後,德國成立魏瑪共和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崛起又使德國重振雄風,沖破協約國給德國定下的條條框框。其實二戰德國大蘇聯如果不是寒冷的氣候和盟國的幫助,蘇聯是撐不下去的,德國的閃電戰術和德國眾多傑出的戰略家都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也拖了德國的後退。二戰後德國承認錯誤,努力發展經濟,到了六十年代又成了西方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國家。至於你說的與美國蘇聯一爭高下,它還沒有那麼強大,原因有很多,例如地理因素周邊強國多。
⑷ 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二戰時期橫掃歐洲實力怎麼發展起來的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擁有橫掃歐洲的實力,一方面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採用了先進的作戰方式。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德國的總體工業實力領先於歐洲的其他老牌工業強國,僅次於同時期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仍然十分的強大,這也是德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軍事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⑸ 戰敗後的德國為什麼能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戰後,德國受到了制裁,因受美英法蘇的牽制,最終美國基本接管了德國軍事,失去了國家主權,德國在惶恐中度過。不過,很顯然,德國也不用再為那龐大的軍費買單,這是不幸中的萬幸。沒有了沉重的軍事開支,便可以集結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用於經濟發展中去。
1947年7月,美國啟動了馬歇爾計劃,對二戰中被戰爭破壞的歐洲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而聯邦德國(西德)也在被援助者之列。從地里位置來看,德國地處歐洲核心區,又毗鄰這蘇聯,是美國對抗蘇聯的橋頭堡。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遏制蘇聯向西躍進,將德國這個戰爭前線變得強大很有必要。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影響,聯邦德國在金融、技術、設備等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援助,也堅固了西德經濟發展的基石。
⑹ 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德國,為什麼經濟能夠如此強勁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⑺ 二戰德國猛如虎,戰後德國慘不忍睹,為何還能成為世界強者
二戰德國,不得不讓人佩服,能夠從短短幾年時間里從制裁的狀態擺脫,一躍成為世界強國。雖然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攻勢不可阻擋,可是在最終還是慘敗於同盟國。戰後的德國是怎樣的狀態呢?他們是由如何重新回到世界強國的行列呢?
德國在戰後,遭到巨大的重創,丟失的領土最多。要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全球60%的國家都參與其中,軸心國世界有高達7500死傷的同時,也將災難帶回本國的領土當中。戰爭基本是男性的戰場,雖然也有不少女兵可是相比男性的比重還是不夠看的。要知道二戰中德國失去850萬的人口。這其中有770萬是男性,其中這戰死的770萬中僅有70萬是未婚的。這使得戰後的德國男性勞動力非常緊缺。戰後重建的重任由德國的女性開始負擔,在1946年的德國當中到處可見拿著鐵鍬的女性,男女平衡也被瞬間打破,直到上世紀的90年代才基本平衡。
德國的領土問題,戰後的德國面積縮水40%。因為美蘇的原因,國家更是分裂為東西兩半長時間的分割使得兩地的文化給國家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國家成為一片廢墟,經濟更是全面的崩潰,二戰之前的德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一半多,可是戰後僅有四分之一不到。外加戰爭賠款這就使得德國的前行之路困難重重,可是德國的韌性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這種困境都硬抗過來。
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在戰前實現經濟的復甦,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可是一場戰爭卻將這一切都毀壞,真是一戰回到解放前。現如今的德國不僅成為世界強國,更是歐盟的領頭羊,外債在2014年基本還清,是什麼導致德國恢復的如此迅速呢?
其一,世界局勢。當時的美蘇已經開始爭奪世界的控制權,歐洲在戰後根本無力抵抗蘇聯的侵略。為避免歐洲被紅色政權所覆蓋,那麼聯合歐洲的國家便成為美國的政策。馬歇爾計劃的出台,使得德國獲得資金的援助,為德國的崛起提供條件。
其二,工業體系。雖然二戰期間德國的工業設施都被摧毀,可是技術並沒有遺失。在大量資金的援助下很快相關的工業體系便得以建立起來。這就使得德國的軍事、貿易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德國擁有很有優秀的企業,這就為德國的崛起提供便利。
⑻ 在二戰中慘遭世界三大強國暴打的德國,他究竟憑借什麼重新成為歐洲老大
因為德國在二戰戰敗以後,雖然被解除了武裝實力,但是後來,因為美國為了制衡蘇聯的威脅,所以大力開始扶持德國,就和扶持日本一樣,而德國有著扎實的工業基礎實力,所以經濟建設起來也是非常的迅速,美國當時對歐洲各個國家都進行了復甦計劃,而德國也是受益者。
加上德國發展時期,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德國的發展前景是歐洲最強的一個地方,因為德國正好處於歐洲的中間,可以輻射到別的國家,而且德國也是東歐與西歐之間貿易必經的一條路了,隨著這種趨勢之下,歐洲就開始成立了歐盟組織,並且發展的也是越來越好。
⑼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只發展經濟,德國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嗎
不會,理由唯有三個:地理因素、領國限制以及一戰歷史「遺產」,這些因素註定德國不會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一、處在歐洲內陸的德國,幾乎喪失海運貿易通道。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殘害簡直要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但是他對德國經濟的促進卻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一戰失敗後,德國經濟陷入停滯,高賠款、失領土以及金融風暴導致的全民破產,一些德國境內的猶太人還在賺「死人錢」,過度的物資壟斷,讓德國人生存難上加難。後世能看出,這應該是希特勒對於猶太人的狂熱憎惡的導火索。
希特勒用頂級執政者的魄力,讓德國民眾「集中力量干大事」,並且用宣傳強化民族意識,讓每一個日耳曼人都成為民粹。民粹是驅動國家團結的最好動力,但是它帶來的災難通常是戰爭。在民粹主義瀕臨頂點,希特勒順應德國人的想法帶著自己的私心發動了這場讓全世界人類不堪回首的二戰。
當時的德國想要發展經濟,就必須集結國民力量,歐洲各國至今依舊沒有找到比民粹主義更好的粘合劑,何況是希特勒主政的時代。簡而言之,戰爭是德國想要復甦的唯一辦法,是歷史的必然,只發展經濟的德國經濟連復甦都做不到,更別談世界一流強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