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
安格拉·默克爾簡歷
1954年7月17日出生於漢堡的一個牧師家庭
1973年—1978年在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
1986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89年秋參加民主覺醒組織
1990年12月2日當選為聯邦議院議員
1991年當選為基民盟唯一的副主席
1991年1月—1994年11月17日任婦女和青年部長
1994年11月17日—1998年9月任環境部長
1998年11月7日當選為基民盟秘書長
2000年4月10日當選基民盟主席
2005年5月30日被正式提名為總理候選人
從小愛學習
默克爾1954年7月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原名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父親是一名路德教會牧師。
母親曾經是位英語和拉丁語教師。出生6星期後,她隨父親遷往東德小鎮滕普林,並在那裡長大。默克爾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大的。
默克爾的童年在一所又大又舒服的房子里度過。那所房子建在一所神學院的青青校園里。校園里還有一個智障人教會學校。默克爾的爸爸是神學院院長。
默克爾的父母對她期望頗高,總希望她出類拔萃。默克爾沒辜負父母厚望。她是個非常勤奮的學生。她會利用等校車的時候學俄語,如今已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俄語。
默克爾小時候就顯露出科學方面的天才。1973年憑著數學、科學和語言幾門功課的優異成績,默克爾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物理學。那時的默克爾已經是原東德「自由德國青年」組織的地區領導,該組織鼎盛時期一度有300萬名成員。因此,有人說這個組織是默克爾的第一個政治舞台,是她成為組織者和戰略家的訓練場。
1986年她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她的論文是關於碳氫化合物反應的速度常數計算。畢業後,她在原東德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
默克爾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結婚是在1977年,但婚姻僅維持了5年。1998年,她與現任丈夫、55歲的化學教授約阿希姆·紹爾結為伉儷。
兩人當初都在科學院工作,如今紹爾繼續從事科研工作,默克爾卻成為叱吒德國政壇的人物,兩人一年也見不上幾面。盡管如此,夫婦兩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外界能看見他倆公開露面的機會,大多是一年一度的拜羅伊特音樂節。
有時人們也見到夫妻倆在柏林市中心「博夏特」飯館相會。這是家以煎肉排為招牌菜的餐館,不少知名人士經常光顧。兩人相聚時,多是默克爾滔滔不絕地講,紹爾默不作聲地傾聽。每到周末,夫婦倆則喜歡去他們在滕普林的寓所度假。在那裡,她做飯,他講述他的科研。這是他們二人世界的一部分。
平步青雲路
1989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1990年,她隨該黨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時任基民盟領袖、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提攜下,默克爾先後出任德國青年婦女部長、環境部長、基民盟秘書長和副主席等職。同僚眼中,默克爾女士沉穩、務實、工作勤奮。
2000年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丑聞,默克爾被推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黨領袖的女性,也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當時就有人猜測,默克爾可能會顯露鋒芒,爭奪總理職務。但2002年總理選舉,默克爾主動「讓路」,由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施托伊貝爾出面挑戰施羅德,未能成功。但是,此舉鞏固了默克爾在聯盟黨(基民盟與基社盟兩黨合稱聯盟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從2002年9月起,她兼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
之後,她率領基民盟在地方選舉接連獲得勝利,特別是今年5月20日在北威州的選舉中,一舉拿下施羅德所在社民黨執政39年的大本營,引發德國政治地震。
立鴻鵠之志
今年5月底施羅德被迫宣布提前舉行全國大選後,51歲的默克爾在聯盟黨聯席會議上未經投票表決即被正式提名為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克爾會後表示,德國大選是為了德國未來,「我願意為德國效力」。默克爾將作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理候選人,在今年9月的大選中與施羅德一決高下。
兩個月後,默克爾迅速推出自己的經濟改革方案,應對當前德國經濟持續低迷狀況。她承諾實施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採取措施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維持高社會福利開支等。
同時,默克爾還可能對對外政策作出相應調整,這一點將與施羅德的對外政策有所不同。分析家指出,施羅德強烈反對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默克爾可能會在處理與英美兩國關系方面有所變化,逐漸改善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而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問題上,她持反對態度。
許多人批評默克爾過於渴望權勢,對此,默克爾表示,這種批評並沒有對她造成任何困擾。
「也許這是因為目前政治地位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將這種批評看作是說我對權力有著較強判斷力的一種恭維。如果對權力判斷力差的話,我將無法勝任總理的工作。」
「科爾的女孩」
德國前總理科爾任職期間,對來自東德的默克爾頗為重視。德國媒體甚至將受寵的默克爾稱為「科爾的女孩」。但是,堅持原則的默克爾用能力證明,自己絕不是政治花瓶。
2000年科爾和時任基民盟主席的朔伊布勒先後捲入政治獻金丑聞後,默克爾立即公開表示反對科爾。在朔伊布勒被迫辭職之後,默克爾當選主席,開始統帥基民盟。此後幾年中,默克爾不僅迅速領導基民盟克服危機,並且出人意料地一次次成功應對挑戰,穩坐主席一職。她的政治領導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逐漸顯露。堅強自信的默克爾,名副其實地榮膺德國政壇「鐵娘子」稱號。
法新社援引最近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默克爾的民眾支持率更勝一籌。這也意味著她極有可能在9月大選中刷新政壇紀錄,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因此,人們更是將這位「鐵娘子」與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相提並論,而她們之間也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英國唯一的女首相。對於這位女強人,默克爾表示欽佩,但她也坦率講述了自己對「鐵娘子」的看法。
「我們都是女人……都是科學家,這些相似之處很有趣。」默克爾接受德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我非常欽佩撒切爾夫人在任期間經濟方面取得的成績,但她並沒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國鐵路系統私有化。」
默克爾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自己與美國前第一夫人、現任聯邦參議員希拉里(專題,圖庫)·柯林頓(專題,圖庫)的相似之處。她說,當她翻閱希拉里的回憶錄《親歷歷史》時,發現她們兩人之間有著「有趣的」相似之處,例如,媒體都曾高度關注她們發型的改變。
默克爾說:「它(《親歷歷史》)使我想起我的外形也曾引起許多討論。」
自決定競選總理以來,一向自嘲缺乏魅力的默克爾幾乎與希拉里作出了同樣多的改變。同時,她們的改變也都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為了一展女性領導人特有的魅力,默克爾選擇了較為柔和的發型,更注意化妝,著裝的顏色也艷麗起來。
默克爾12歲在游泳課上練跳板時,她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鍾才鼓足勇氣起跳。她幾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起這個童年小插曲時說:「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氣。」她說自己是那種「需要很多准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默克爾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眼裡從來不是個做領袖的材料,甚至讓人覺得平淡乏味。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默克爾是個強硬並善於在機會出現時抓住機會的人,而施羅德剛好給默克爾獻上了機會。雖然經常有人批評默克爾膽小和不夠鼓舞人,但是默克爾得到的勝利已經超過了她應得的份額。她已經從一個普通物理學家變身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她正在精心計劃,並會毫不留情地出擊。
兩黨瓜分內閣
根據權力分配協議,社民黨將獲得內閣外交、財政、勞工、司法、衛生、運輸、環境和發展部部長職位。而聯盟黨成員將入主國防、內政、農業、家庭和教育等部門。
現任經濟和勞工部長沃爾夫岡·克萊門特說,基社盟主席、德國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巴伐利亞州州總理施托伊貝爾將取代他出任經濟部長。達成權力分配協議後,社民黨將在制定預算和勞動力市場政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將繼續影響德國的外交政策。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德國裕寶銀行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雷斯說:「為了換得總理職位,保守黨人(聯盟黨)不得不在人事上作出妥協。具有改革頭腦的政治家(社民黨)將不可能在新政府中擁有許多發言權。」
分析:改革存有隱患
組成「大聯合政府」並非完美方案。聯合方案給默克爾帶來了聯邦議院票數,也給她帶來了權力的約束。
根據兩黨權力分配協議,社民黨將獲得下屆政府中外交、財政、勞工、司法、衛生、運輸、環境和發展部部長職位。這可能使默克爾此前一直宣稱的大刀闊斧改革在付諸實施時大大縮水。
作為經濟改革的重要方面,默克爾一直希望放寬僱傭、解聘勞動力的要求,降低勞動力成本。但這一主張遭到社民黨的強烈反對。
路透社10日援引兩黨高層官員的話說,下屆聯邦政府將不會在上述改革方面有太大動作,這更加印證了分析人士的擔憂。
「很明顯,勞動力市場和社會安全體系這些重要體制改革已經不可能實現,」德國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雷斯評價說,「默克爾將不得不作出我們幾周前還想像不到的讓步。」
反應:市場抱有希望
分析人士認為,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穩定而有力的聯邦政府,將有利於推動一些關鍵改革問題。「只有在大聯合的情況下,聯邦制改革才可能發生,稅收和預算等方面的改革也將得以實行。」法新社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負責人克勞斯·齊默曼斯的話說。
德國市場也在這方面顯示出樂觀態度。雖然在聯邦議院選舉結果出來後的第一天,股市及歐元曾應聲下跌,但3周以後,看好「大聯合」前景的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已回升至下跌以來的最高水平。
歐盟男性首腦一統天下被打破
默克爾是10多年來,歐洲大國首位女性領導人。
歐洲大國上位女性領導人是法國前總理埃迪特·克勒松,但她執政時間非常短暫,從1991年5月到1992年4月。法新社駐德國首都柏林記者揚妮克·帕凱認為,默克爾成功登上德國總理寶座,不僅打破德國政壇男性主導的傳統,也將使歐洲國家領導人的性別天秤稍向女性傾斜。默克爾與英國前首相、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相似,她的上台將打破歐洲聯盟首腦會議上男性一統天下的局面。
默克爾認為對華關系非常重要
即將出任新一屆德國政府總理的默克爾10日在基民盟主席團會議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德國對華關系非常重要。
默克爾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說,在她領導下的新一屆德國大聯合政府將繼續保持德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連續性。她說,在科爾和施羅德擔任德國總理的任期內,德國對華關系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良好發展。
個性應答
■1989年,時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原東德地區的「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90年,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把她納入翼下。大塊頭的科爾把嚴肅的默克爾稱為「我的小姑娘」。當有人問她當初怎麼能吸引科爾的目光時,默克爾回答:「我來自東邊(東德),是個女人,年紀又輕,我代表了黨內三種少數群體。」
■許多人批評默克爾過於熱衷權勢,對此,默克爾表示:「也許這是因為目前政治地位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將這種批評看做是說我對權力有著較強判斷力的一種恭維。如果對權力判斷力差的話,我將無法勝任總理的工作。」
■成為總理候選人之後,人們開始把默克爾稱為德國的「鐵娘子」,而默克爾似乎並不太喜歡別人把她和撒切爾夫人相提並論:「我非常欽佩撒切爾夫人在任期間經濟方面取得的成績,但她並沒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國鐵路系統私有化。」
■默克爾幾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起童年一段小插曲:12歲的默克爾在游泳課上練習跳水時,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鍾才鼓足勇氣起跳。她說:「我是那種需要很多准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女總理背後的男人
在德國大選期間,關於安格拉·默克爾的話題空前地火了起來。這位「鐵娘子」本人早已為公眾所熟知,此時人們似乎對站在她背後的那個男人―――她的丈夫約阿希姆·紹爾更有興趣。「他是一名化學教授,學術權威,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躲避媒體采訪、總是沉默寡言」,這就是人們通過報章對紹爾得出的少得可憐但也是全部的印象。
紹爾和默克爾都曾在原東德科學院工作。但事實上在此之前,兩人就已經相識。當時默克爾還在攻讀博士學位,時年37歲的紹爾正是她的指導老師。但默克爾和紹爾的浪漫史究竟始於何時卻無從考究。人們只知道,默克爾與前夫烏爾里希·默克爾在1981年結束了維持5年的婚姻。之後幾年,默克爾和紹爾開始在一起生活。
盡管紹爾和默克爾的行事風格大相徑庭,但是外界公認這對夫婦相處得非常默契和融洽。有時,人們見到夫妻倆在柏林市中心「博夏特」飯館相會。兩人相聚時,多半是默克爾滔滔不絕地講,紹爾默不作聲地傾聽。
⑵ 德國大選罕見結果:一個沒全贏,一個沒輸透.說明了什麼呢
德國大選,選情極其膠著。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肖爾茨所在的社民黨以25.7%比24.1%的微弱優勢戰勝聯盟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贏得優先組閣權。
本次德國大選因連續執政16年的默克爾不尋求連任而撲朔迷離、難以預測,這種情況在以「可預期」著稱的德國政壇十分罕見。
默克爾之後,其所在的聯盟黨推出拉舍特逐鹿總理府。盡管默克爾本人在選前多次為拉舍特站台,但遺憾的是,拉舍特最終還是未能扛起大旗,聯盟黨以1.6%(初步計票結果)的差距敗給昔日的執政小夥伴社民黨。
緊隨社民黨、聯盟黨之後的是綠黨,獲得14.8%選票。另外,自民黨、德國選擇黨、左翼黨分別獲得選票11.5%、10.3%、4.9%(以上均為初步計票結果)。
圖為2017年德國選民拿到的選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第一票投給所在選區內自己中意的候選人,在本選區內得票最多者成為「直選議員」,直接獲得聯邦議院的一個席位,所以第一票將確定299個席位。
第二票投給自己信任的政黨,政黨再把議院席位分配給本黨議員。
相比之下,第二選票更為重要,因為這張選票影響著每個政黨在聯邦議院中能獲得的席位,及其組建政府的機會。比如說,一個政黨贏得了30%的第二選票,它今後便也可以在聯邦議院擁有30%的席位。
不過,要進入聯邦議院,一個政黨必須獲得5%以上的第二選票,這是為了避免政黨數量過多導致立法僵局。
而如果某個政黨通過第一票獲得的「直選議席」比例高於其第二票得票比例,就會取得所謂的「超額議席」。為了消除各黨之間的不平衡,其他政黨也可以按得票比例獲得「補償議席」,最終導致聯邦議院總議席數升高。
當聯邦議院的所有議員都被確定之後,政府的組建就開始了。
按照德國法律,在聯邦議院中取得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和政黨聯盟可以組閣,但由於通常沒有哪個政黨能直接過半,大選結果公布後各個政黨就會進行組閣談判,確定新政府的政策綱領以及內閣職位人選等問題。通常而言,得票最多的政黨擁有組閣主動權並產生總理,但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得票第二多的政黨聯合其他黨派組閣成功的先例。
組閣確定後,聯邦議員正式舉行總理選舉,總理由總統提名,議員進行投票表決。由於執政聯盟擁有過半多數議席,其總理人選通常能通過投票。
本屆大選結束之後,新政府將如何配色,我們拭目以待。
⑶ 德國大選行情已經定了嗎
9月24日,德國將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大選日迫近,德國大街小巷競選廣告鋪天蓋地,各黨派抓緊最後的時間向選票發起沖刺,選戰進入生死時速階段。
大選行情已定 默克爾料將連任
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及其姐妹黨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支持率為39%,領先舒爾茨領導、現與聯盟黨聯合執政的社民黨14%。根據德國憲法,大選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才能進入聯邦議會。除前述兩大政黨外,目前民調支持率超過5%的政黨還有自民黨、左翼黨、選擇黨和綠黨,這4個政黨支持率旗鼓相當,在11%-9%之間。
「難民潮」引起的危機只是插曲
2015年的時候,因為同意德國接收並安置難民,默克爾曾引發民眾對其難民政策的不滿。隨後發生的數起恐襲事件,以及由於難民數量激增引發的融合和治安問題,使默克爾的支持率驟降,默克爾遭遇其總理生涯最大一次危機。
默克爾很快調整政策,推動歐盟與土耳其達成難民協議,遭遇難民潮沖擊的德國民眾也從最初的不適應中慢慢恢復,默克爾再次獲得極大的信任和極高的支持率。至少從目前的民調結果看,默克爾仍然是德國民眾心目中下一屆總理的最佳候選人。
⑷ 德國總理是誰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
默克爾現任德國總理、基督教民主聯 盟主席。
1973年至1978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11月踏入政壇, 加入德國「民主覺醒」組織,1991年 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2000年 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成功當選聯盟黨和社民黨大聯合政府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並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選 中成功連任。而且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已正式提名默克爾征戰2017年9月國會大選謀求第三個任期。
2016年12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 以89.5%的支持率再次當選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
⑸ 德國大選結束,朔爾茨將出任德國新總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德國這次大選,來自德國社民黨的朔爾茨獲得了25.7%的得票率,超過默克爾所在聯盟黨的24.2%。朔爾茨出任德國總理已經沒有懸念了。至於朔爾茨與哪個政黨組合,大概率是與綠黨結盟。
朔爾茨可是老牌政客了,只是此人一直很低調,很少被外界關注。目前他是默克爾的副總理,今年63歲,但他與默克爾分屬不同政黨。朔爾茨來自社民黨。此前朔爾茨並不是德國總理熱門人選。默克爾一直想提攜同一政黨的拉舍特。而且拉舍特也被認為是默克爾理想的接班人,此前德國的防長還一度成為默克爾接班人,最後被默克爾放棄了。
朔爾茨參選後,也一度落後於拉舍特,還落後於來自綠黨的候選人貝爾伯克。但在今年下半年,朔爾茨成為德國人心中的總理,支持率不斷上升。因為他主打的是民眾與社會的公平,這個口號得到選民的支持。
2018年,朔爾茨出任默克爾的副總理,還曾擔任財政部長。2011年至2018年,他曾在漢堡市任市長。2009年至2019年,朔爾茨任社民黨副主席。
朔爾茨出生於德國西北部城市奧斯納布呂克,他在漢堡成長,此城市是德國第二大城市。朔爾茨畢業於漢堡大學法律系。因為漢堡是德國左派的聚居地,朔爾茨17歲時就加入社民黨。1998年,40歲的朔爾茨當選為德國聯邦議員。正好這一年是社民黨的施羅德與綠黨聯盟,施羅德出任德國總理。
朔爾茨來自社民黨,這是一個中間偏左的政黨,很多策略並不符合美國胃口。默克爾的政黨是中間偏右,美國也不太喜歡。
據外媒資料,朔爾茨當總理後,他將繼續默克爾對華政策,也就是說他將對華友好。作為施羅德帶出來的政客,施羅德在任期間就對華友好,朔爾茨對華不可能強硬。因此,這才是美國擔心的。
⑹ 急求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治經歷和現行對外政策方面的資料!!!!
看你的一及應該沒什麼分
一、 默克爾1954年7月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出生6星期後,她隨身為路德教會牧師的父親遷往距柏林80公里的東德小鎮滕普林,並在那裡長大。默克爾是家中三個孩子中的長女。
默克爾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14歲和15歲時,她曾參加過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73年,憑著數學、科學和語言幾門功課的優異成績,默克爾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物理學。1986年她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在原東德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說一口流利的俄語。
丈夫低調
默克爾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結婚是在1977年,但婚姻僅維持了5年。不過,她一直保持了前夫的姓氏。1998年,她與現任丈夫、55歲的洪堡大學化學教授約阿希姆·紹爾結為伉儷。
在默克爾成為德國政壇矚目焦點之後,紹爾仍盡量保持低調。他拒絕接受媒體采訪,當他難得地出現在公眾場合時,人們看到的紹爾是一個少言寡語、不苟言笑甚至於近乎冷漠的人。
平步青雲
1989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90年,她隨該黨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時任基民盟領袖、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提攜下,默克爾先後出任德國青年婦女部長、環境部長、基民盟秘書長和副主席等職。同僚眼中,默克爾沉穩、務實、工作勤奮。
2000年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丑聞,默克爾被推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黨領袖的女性,也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當時就有人猜測,默克爾可能會顯露鋒芒,爭奪總理職務。
2002年總理選舉,默克爾本想爭奪黨內總理候選人提名,但當她看到黨內很多人沒有準備好接受一位女性總理時,就主動「讓路」,由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施托伊貝爾出面挑戰施羅德。這被認為是一招妙棋。因為,施托伊貝爾挑戰施羅德未果,也喪失了黨內領導地位,再無法與默克爾叫板。從此,默克爾確立了在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
二、 默克爾上台後,其國內外政策會有微調,但不會大變。德國前總理科爾離任時當被問及其繼任者施羅德會採取何種政策時曾表示:「德國是一個無論在政治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實現了一定穩定的歐洲國家,大選對政黨來說就是如何維持富裕生活而制定遠景目標的競爭。根據各屆政府的政策不同,政府的具體做法可能會有微小調整,但導致內外路線大幅度搖擺及政治不穩定的可能性不大。」這也可以作為判斷默克爾政府今後政策走向的基準。
聯盟黨內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在評價施羅德的外交政策時曾說:「德國的傳統是推進超黨派外交。施羅德反對伊拉克戰爭,堅持歐盟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的意見。」所以盡管默克爾本人對美國的態度較為親密,但民意當前,況且在歐盟中與法國合作直接關繫到德國的國家利益,默克爾不會也不敢逆民意大幅度調整德國目前的對外政策。
至於國內政策,默克爾提出的進一步降低最低工資標准,提高稅收,修改《解聘保護法》以允許相關企業聘用新員工時不再提供解聘保護等等總體思路上和施羅德提出的《2010議程》相吻合,在一些德國經濟痼疾懸而難決之時,默克爾的主張能否開創一個新局面,人們仍需拭目以待。
⑺ 希特勒是怎麼上台的為什麼當時的德國人忠於希特勒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希特勒的上台是合法的。他取得權力都是按照法律步驟取得的。但是,要說是當時的全部德國人都忠於希特勒,那就太過分了。
有人對理性的德國人會選擇希特勒當德國的領導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我們從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解釋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等到興登堡一死,希特勒馬上就利用他手中的權力,修改了法律。總理和總統的職務合二為一,總統的職銜取消。希特勒接管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他的頭銜是元首兼國家總理。他命令,軍隊全體官兵不再向憲法效忠,而是向他個人效忠。
這樣,希特勒成為德國的獨裁者。可是,他成為獨裁者的道路都是合乎德國憲法的。他雖然只擁有37%的支持率,但是,他的對手四分五裂,他的上司興登堡年老昏聵無能,使得他最終掌握了德國的國家權力。
⑻ 德國大聯合政府,已經完成60%競選承諾,為什麼支持率卻越發走低
要我說,政府沒有讓民眾得知他完成的競選許諾,換句話說民眾與政府存在隔閡,民眾的感知與實際施政情況有所出入,自然支持率還是會走低
⑼ 德國半數民眾為什麼支持重選舉
11月23日報道,德國媒體22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約半數民眾支持新政府組閣談判失敗之後舉行新的聯邦議院選舉。
委託INSA輿情研究所做的民調顯示,49.9%的調查對象支持重新大選,以解決目前的組閣困局。
9月贏得大選後,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代表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為組成一個占議會多數議席的政府,與自由民主黨、綠黨展開聯合組閣談判。自民黨19日宣布因各方立場分歧太大選擇退出談判,使默克爾的組閣進程陷入困境。
援引多項多項民調顯示結果稱,如果大選,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仍能獲勝,但支持率會下降。聯盟黨內部就默克爾是否再次作為總理候選人已出現爭議。目前默克爾的個人命運握在總統施泰因邁爾手中。默克爾從世界最強大的女人變成了最大的輸家。德國輿論研究機構「Civey」的調查顯示,54%的德國人希望默克爾不再擔任總理。
21日消息還稱,德國各政黨已就可能的重新大選日期進行了非正式討論,各政黨工作層面最合適的日期為2018年4月22日。
不過,根據INSA輿情研究所做民調,重新選舉的結果不會和9月大選有太大差別,基民盟支持率將略下滑至30%,社民黨維持21%的支持率,綠黨和自民黨分別得票10%和11%。這意味著組成「多數派政府」的選擇,比較大的可能性還是目前的「聯盟黨+自民黨+綠黨」的所謂「牙買加聯盟」,或「聯盟黨+社民黨」的「大聯盟」。
⑽ 默克爾的大聯合政府在國會上有多少支持率
歷經選後半年的組閣波折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14日第四次被確定為聯邦德國總理。隨後,默克爾及內閣部長們將宣誓就職。到此為止,德國聯邦共和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組建時期結束。
德國國會議員於當地時間14日8點投票選出默克爾擔任總理,預計10點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將進行任命,默克爾將於一小時後的11點宣誓就任。
對默克爾這位政壇老將而言,就職典禮將代表選後的波折期得以告終,而外媒稱,這段期間的艱難組閣談判是她12年總理生涯最嚴重的危機。
去年9月,右翼民粹政黨在德國大選中崛起,讓默克爾失掉多數優勢,迫使她得與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再次組成執政聯盟。但是,聯盟各方都試圖減輕外界的憂心,堅持他們會按計劃聯合執政到2021年。
此外,民粹小黨崛起將是默克爾新聯合政府的一大國內威脅,新政府將面對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成為最大反對黨。據悉,默克爾前次的大聯合政府握有壓倒性的80%國會多數,但現在降至僅剩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