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期的八路軍與納粹德軍相比誰的單兵作戰實力比較強謝謝回答。
2017-11-21聊聊
一、樓主一定要明白,低技術武裝與高技術武裝特點和不同。
1、八路軍是低技術武裝,只能在自己本國國內,抗擊對手,採用的方法是依託本土地形,民眾,展開游擊戰,打了就跑或是偷襲、騷擾。碰到強大軍力時,就會化整為零,或是藏於平民當中,然後在對對手進行襲擊。當然如果地形有利,環境有利,也會發動較大規模的殲滅戰,消滅對手。
2、而德軍在當時也算是能夠進行諸兵種協調化的高技術武裝了。高級武裝特點就是專業化水平高,對於各種武器和武器平台的運用和協同化是較為專業的。而且這種部隊是可以跨越國境進行遠征入侵作戰的。
從作戰經驗本身來說,許多情況下,低技術武裝的作戰經驗更加豐富(國家長期的戰亂,有的數十年),但是其作戰經驗只是在低技術作戰范疇上。而高技術武裝一般都是國家較為強大的穩定國家,實行一定的兵役制度,因此普通士兵實際從事戰爭的時間要比低技術落後國家要少多,但是高技術作戰的經驗還是會具備的
3、到底誰的單兵作戰能力強呢?就像說古代冷兵器為主進行訓練和作戰的戰士和現代的戰士誰的實戰能力強一樣。應該說現代戰士的火力更強,作戰實力更強,對於士兵的文化等素質要求更高。
4、但是在現實的戰爭中,有時候低技術武裝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是很難與對付的,有時要比一支較為現代化軍隊還有難於對付。這就是非對稱優勢問題。目前ISIS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整個世界強國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方法擊敗他們,而阿拉伯世界最為精銳的薩達姆的裝甲部隊,一個作戰師,被美軍以零傷亡,幾個小時就被徹底摧毀了,整個薩達姆的百萬現代化軍隊被美軍21天摧毀。就有點像你用機關槍打老虎獅子,是非常簡單的,盡管他們是百獸之王,但是如果用機關槍在城市裡面打老鼠,要費很大力氣和時間的。
5、在舉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像一個擁有重機槍的戰士,與冷兵器的戰士對戰,一個現代戰士可以打敗數十個冷兵器的戰士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在一般能情況下,冷兵器的戰士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但是如果他們的對戰,進入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狹窄的坑道裡面或是極其茂密的熱帶叢林裡面,那麼一個手持重機槍的戰士是很難在這種狹窄環境中或這種茂密的叢林裡面,是發揮優勢火力和射程優勢的,因此會被冷兵器的戰士以數量優勢擊敗的。
所以樓主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是高技術武裝優勢,不是全面的優勢,在特定的戰場環境下,高技術武裝的優勢會被大幅度削弱,因此低技術武裝利用這種環境,通過一定的犧牲依然可以戰勝高技術軍隊。
還是以德軍和八路軍為假設,說明這個問題。也就是德軍必然是一個入侵部隊,而八路軍的能力是不能進行異國入侵的,只能依託本土和民眾。所以當德軍遠渡重洋來的異國作戰,戰力會削弱非常大的(後勤壓力、投送壓力、異國氣候、地理環境,人文差異,經濟壓力等等)所以,德軍進入後,八路軍採取這種打了就跑,或是與民眾互動結合,打擊德軍部隊,會使得使得德軍陷入了泥潭的。
以上只是一個假設,來說明高技術軍隊和低技術軍隊不同,也就是高技術軍隊雖然作戰能力強,但是未必就能讓低技術軍隊屈服。同理低技術軍隊有時雖然能夠在本土,藉助各種優勢條件,付出一定傷亡可以迫使高技術軍隊敗退,但是低技術軍隊依然是只能依託自己國家本土附近的,走不出去,一旦走出去,就失去了優勢,不僅僅走不出去,如果在國內的地形有利於火力和機動化,那麼對於低技術武裝都是災難。
Ⅱ 二戰時,為何感覺日本兵力匱乏,而德國卻沒有誰的兵力更緊張
二戰時期,日本兵力捉襟見肘嗎?許多人似乎都有這種感覺,但是,這種印象顯然是錯誤的,事實上,二戰時期日本捉襟見肘的其實是他的國力和海軍艦艇,而不是兵力。
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日本已經占據了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三省及台灣島,加上日本本土,日本所控制的人口已經超過1億,即便是本土,也超過了七千萬。也因此,日本控制下的人力資源其實是極為豐富的,這也是日本投降之時,為什麼依然擁有高達700萬軍隊的重要原因。
二戰日本航母
其實,對於日軍而言,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缺少的從來都不是兵力,而是更為強大的工業實力。由於位於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之上,日本一直患有嚴重的資源飢渴症。
由於缺乏足夠的石油和鋼鐵,日軍的裝備和持續作戰能力一直不如英法德等國。即便是在日本賭國運建立起的海軍艦隊,由於缺乏足夠的石油,不得不長期趴窩。工業實力嚴重不足和資源的嚴重匱乏,才是二戰時期日本做最缺少的。
Ⅲ 納粹德軍(40-43年)和解放軍(解放戰爭後期)誰更強
解放軍後期用的全是蘇式裝備,蘇聯步槍,飛機大炮手榴彈,迫擊炮榴彈炮。也算是同時代武裝比較牛逼了。對比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前的德軍不算最牛逼也算很牛逼了吧,這樣的德軍遇到蘇軍,陷入如此苦戰,當然有天氣因素,大自然力量不可逆,但是最後被蘇軍全面反攻,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手拿蘇軍武器的解放軍,腦袋裡是毛澤東思想,嘴裡念著打到帝國主義,指揮官上下流暢無比,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又是全世界最牛逼。這樣的解放軍比二戰中蘇軍的戰鬥力只可能是強。那樣的蘇軍都把德軍趕跑了算是慘勝,這樣的解放軍還打不過德軍?當然完勝是不可能,有可能是小勝,最不好的結局是和蘇軍一樣慘勝。
Ⅳ 二戰中納粹德國選擇第一個熱戰對手是波蘭原因是
以我之見,有以下原因:
1)德國一戰失敗,實力有限,加之原協約國有所防範,所以避強攻弱,既麻痹各國,亦積蓄實力;
2)波蘭原受德俄控制,一戰後獨立,且隔斷東普魯士故地,德國耿耿於懷,先行發難,同時作為攻蘇前沿;
3)當時英法等原協約國採取綏靖政策,出賣波蘭促德攻蘇,蘇聯亦願帝國主義混戰。德國將計就計,攻下波蘭,與蘇締約。乘英法及蘇聯皆不備,各個擊破。
Ⅳ 二戰時日寇和德國納粹兩支軍隊誰強些
陸軍:德軍明顯強於日軍。因為德國地處歐洲,面臨的對手遠比日本強大的 多,且大多同其接壤。正是因為對手的強大才刺激了德軍武器的開發和部隊素質的提高。例如早先德軍裝甲師主力3號、4號坦克,在1937-1941年間的各條戰線上均出盡了風頭。可當在蘇聯戰場上遇到T-34/75時,其火力、機動性的不足便充分暴露出來。因而刺激了虎式、黑豹、象式等坦克的開發。而日本陸軍當時的主要對手是中國、朝鮮等相對弱小一些的國家,這些國家甚至還沒有裝甲部隊。因而日軍的76式、99式等輕型坦克完全可以擔當重任,根本沒有發展的必要。但是當太平洋戰爭中後期,面對美軍的謝爾曼和蘇軍的NC-2等坦克時,這些裝甲薄弱、火力不強的「裝甲汽車」便紛紛敗下陣來。故日軍緊急開發100式和火2艇等中型坦克。可以說日本陸軍之所以戰鬥力一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理念和對手本身不強的原因。
空軍:從飛機性能和數量上兩國大抵相當。但若論飛行員素質,則德軍要強一些,同樣也是因為對手的原因。例如不列顛空戰使德國飛行員經歷了大量實戰磨練。相反日軍在亞洲根本沒有空中對手,所以飛行員在作戰經驗上基本沒有提高。至於後來的偷襲珍珠港提高的也是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力而非空軍。
海軍:日軍要強一些。因為德國是典型的歐洲大陸國家,海岸線狹窄且被日德蘭半島分隔,這是地理上的原因。另外在理論上德國軍方高層大多認為為了避免刺激傳統的海上霸主--英國,從而過早的陷入兩線作戰,對海軍的發展必須放慢,再加上在大陸上德國的強大對手眾多,且希特勒本人對閃電戰情有獨終。所以德國把有限的資源大多用在了陸軍和空軍的發展上。
日本則不同,它是典型的海洋國家,這就註定了它在軍事上要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所以對海軍的發展歷來是日本軍務的重中之重。
以上只是簡單的從主要軍種和武器裝備上對兩國進行分析。但這不是絕對的。戰爭道義、地理環境、作戰意志、作戰理論、情報等等一系列因素均構成了影響。不然中國軍民也就不會戰勝明顯要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日本人了。
另外補充一點,日本有一點是德國人不能比的。那就是武士道精神。像「神風」特攻隊、自殺潛艇等等,這在德國人的思維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當然這對兩軍戰鬥力的比較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Ⅵ 二戰時,英法兩國的表現如何呢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作為波蘭盟友的英國、法國在9月3日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同時,在經歷了二戰後,英國和法國終於成功消滅了納粹德國這個有潛在威脅的對手,但東方卻出現了個更加威脅的對手:蘇聯。英法兩國在戰後實力大不如前,失去了從前的國際地位,最終只能無奈的淪為美國的窮親戚。其實在二戰爆發前,英法兩國的實力並不弱,英國是當時的世界霸主,法國號稱擁有世界第一的陸軍。在德國即將進攻波蘭之前,法國的將領還信誓旦旦的對波蘭說:如果德國敢於進攻你們,我們將派出35-38個師進攻德國。法國將領的這番話並不是吹牛,二戰前期法國擁有數百萬精銳部隊,法國軍隊的人數和裝備都不輸德軍,再加上法國的背後還有英國的幫忙,法軍字面上的戰鬥力絲毫不亞於德軍。
Ⅶ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究竟有多近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到底有多近?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在戰爭初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名副其實霸主的德國,完全有機會成為世界霸主。
如果德國不是在蘇德戰場上,運氣太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極寒氣候,似乎德國的勝利近在咫尺。而一旦在蘇德戰場上德國取得了勝利,擁有了蘇聯龐大的疆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歐洲先進的工業的德國,稱霸世界指日可待。事情果真如此嗎?
我認為,二戰德國看似距離勝利咫尺之遙,卻是名副其實的咫尺天涯。
首先,德國的對手絕不僅僅只有蘇聯一家。二戰爆發之後,英法聯軍除了在戰爭初期曾與德國作戰,整個蘇德戰場期間位於西線的英國幾乎毫無作為。直到1944年,蘇德戰場上蘇聯大局已定,英美聯軍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
德國的童子軍
而與此同時,大批被德國視為二等、三等公民的被佔領區人民也必將愈發不滿,因此所爆發的反抗也必將愈發熾烈,英美等國對於反抗勢力的支持必然更大。所以,除非德國能夠真正擊敗英國和美國,否則德國的未來是十分悲觀的。
但很顯然,即使佔領蘇聯,德國的海軍短板依然毫無解決的可能。因此,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德國前景十分不容樂觀。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可讓德國立於不敗之地,那就是德國先於美國發展出核武器,有了原子彈的恐怖平衡,德國保住現有利益就將成為可能。然而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顯然,工業實力更為強大、更為財大氣粗的美國贏得了核武器競賽的最終勝利
Ⅷ 二戰初期德國的對手比日本強大很多但為什麼又能占據絕對優勢
二戰初期、中期和德國交戰的主要大國有波蘭、英國、法國、蘇聯、美國;日本的主要交戰大國有中國、英國、美國。二戰初期德國的對手總實力確實比日本的對手強大很多,但日本軍隊的整體實力遠遜於美英法德蘇等歐美強國,蘇日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1939年諾門坎事件均以日軍的慘敗而告終,同一時期的蘇芬戰爭中蘇軍確遭受重大損失。日本軍事力量與德國相比有較大差距,在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炮兵、空軍、潛艇部隊等方面都遠遜於德軍。日軍的海軍航空兵及常規水面艦艇部隊確實世界頂尖,可以和美國一拼,但整體軍事實力及綜合國力和美國、德國、蘇聯相比相差甚遠。德國二戰初期的輝煌主要是英法蘇波等國戰備鬆弛,初期時互相之間缺乏合作,被納粹德國的閃擊戰各個擊破(另外德軍進攻波蘭、英法、蘇聯均是偷襲)。德國二戰初期國力雄厚,軍民士氣高漲,各級指揮官指揮英明;英法兩國長期實行綏靖政策,軍心渙散;蘇聯經過大清洗運動,紅軍中的高級指揮官大部分被罷免,戰爭初期戰略失誤極大。這些原因也對戰局影響很大。德國二戰時期只有八千多萬人,但納粹德國的軍隊總數最多時(1942年秋)接近1000萬(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武裝黨衛軍、秘密警察等)。 德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
Ⅸ 二戰蘇聯的實力太強,兵力火力雙管齊下,德國是對手嗎
德國的軍事實力一直都是不容小視的,但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依然是失敗告終。作為納粹黨的德國自然是不站在正義一方的,因為他們殘忍的迫害猶太人民以及對其他國家不人道的侵略,導致最後的失敗也是不難預見。但是這些道德上的譴責,可不能夠使強大的德國俯首稱臣,在當時的大戰當中,能夠與德國抗衡的就是蘇聯了。蘇聯到底有著怎樣強大的軍事實力,才可以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最終擊敗德國,取得勝利。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這樣看來蘇聯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最終能夠打敗德國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他們有著非常龐大的軍隊,還有著先進數目巨大的武器裝備。這些都是一個軍隊可以打好仗的基礎。再加上德國處在非正義方,本來就是眾矢之的,蘇聯在正義一方和其他被侵略國家同仇敵愾,德國以及其他的德國同盟國又怎麼可能是正義聯盟的對手。
Ⅹ 二戰的時候德國和日本誰厲害當時蘇聯把柏林包圍住了,最後投降了
當然是德國厲害,二戰的德國在裝備熟練程度(注意,不是先進程度)、國內工業力量、兵員素質、戰爭准備等等都比日本要強。
軍隊強不強要不對手是誰。日本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的所謂正規軍,沒有海空軍,陸軍單位中的重火器數量不足日本十分之一。這樣的軍隊都跟日本磨了八年。。當遇到軍力強大的美國的時候,節節敗退,基本沒勝利過,連最強大的海軍都被完全摧毀了。
德國的對手包括弧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國和海軍世界第一的英國,還有領土第一的蘇聯,,
假設,中國軍隊當時有實力反攻,也不會包圍東京的,,,原因很簡單,,,中國沒有海軍,怎麼到日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