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怕三戰

德國人為什麼怕三戰

發布時間:2022-05-02 13:43:52

Ⅰ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都選擇了與世界為敵

德國樹立的敵人只有瓜分了世界的英法美蘇四大國,選擇與他們為敵並不等於和全世界對立,世界各地只是像牆頭草一樣跟著強者走,戰略上處於劣勢的德國自然得不到支持,因此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國家都選擇加入盟國,在對德戰爭中分得一杯羹的利益,嚴格來說不是德國選擇和世界為敵,而是世界選擇與德國為敵。

德國不惜一切挑起二戰也是為了打破壓迫德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人來說遠比《辛丑條約》要可怕,希特勒等一代人都致力於和不平等的條約斗爭,在取得軍事上的平等之後又是復仇心理將戰爭進一步擴大化了,因此二戰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場反對壓迫的民族解放斗爭。德國人只是為了拿回一戰之後失去的土地,不管是奧地利還是德國都是德意志民族的組成部分,他們在一戰前控制的土地在德國人看來都是自己合法化的領土。

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工業大省,在歷史上一直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土地,因此德國統一的最後一戰「普法戰爭」後,俾斯麥德國選擇將其拿回來;至於奧地利統治的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德國人想要拿回的也只有德國人占據大多數的蘇台德和奧地利而已,至少二戰爆發時希特勒德國給出的口號就是恢復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在德國人看來這是正義之戰。

至於後來戰爭失控蔓延為世界大戰,這並不是德國人民的錯而是獨裁與仇恨使然,當時蘇聯的土地已經逼近到波蘭大平原,距離德國的心臟柏林僅有幾百公里遠,為了確保國家安全德國人民有理由跟隨希特勒的號召進攻蘇聯,盡管元首自己是為了一己私慾發起戰爭的。海獅計劃之前德國並不希望與英國為敵,而是希望保有既得利益。因此說二戰的爆發德國人只佔到一半的責任。

Ⅱ 二戰後列強劃分德國勢力范圍,難道它們不怕德國產生復仇的心理,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不會,一戰時各國壓迫德國,瓜分其領地,使其產生納粹政體,這是由德國的歷史傳統 專制主義盛行造成的。當經濟危機來臨,德國民主政府魏瑪共和國不能解決,希特勒這種角色就應時而生了。但二戰後,各國謹慎控制德國,把德國一份為二,美英控制西德,蘇聯控制東德,監督德國改革政體,並給予經濟上的幫助,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內政,而不是對外。
從德國總理向在集中營中死去的猶太人下跪,就可知,德國認識到他們在二戰中的錯誤,並勇於承認。不否認自己的罪行。比起日本來強多了。如果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日本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這是一個野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國家

Ⅲ 如果德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如何避免陷入兩線作戰

不要進攻其他國家,直接越過波蘭攻擊俄國。
在東亞聯合其他國家,例如日本或者中國一起干。

國際上取得其他國家的諒解,美英法等等。

反正俄國不招人待見,乾死了白死

Ⅳ 為什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人挑起的

日本和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起因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彷彿轉眼間,距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過了60年。回顧歷史,分析這場人類社會經歷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對今天的世界有著非常重大的借鑒意義。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人類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戰爭的深淵。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埋下禍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在法國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簽訂投降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戰爭結束後,協約國集團於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華盛頓先後召開了國際會議,討論重建戰後國際秩序的問題。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最終建立了戰後初期的國際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德國問題。許多人認為:協約國不承認德國的大國地位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因此,當時許多歐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夠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使歐洲避免另一場戰爭。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在處置德國時採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從而背離了制定這一條約的初衷。 一紙和約真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問題嗎?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二十餘年,無論協約國集團在處置德國問題時怎樣大發仁慈,都難以改變德國老百姓心中約定俗成的基本認識:戰爭賠款是德國貧困的根源。不管是瀕於破產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師,還是失業的工人,都把他們貧困的原因歸咎於戰爭賠款。在德國人看來,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普魯士佔領了100多年的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聯盟和波蘭共同管轄)成為了自由市,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同德國本土分割開,德國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這一切帶給德國的只有貧弱和苦難。德國人認為,擺脫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凡爾賽和約》。此時,大多數德國人心中想的只是:復仇!復仇!復仇!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出現恰恰迎合了德國人這種急於報復的極端民族主義心理,因而輕易上台執政。 在巴黎和會上,義大利首相奧蘭多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特權,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奧蘭多回國後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主要國家日本,其膨脹野心也與華盛頓會議上處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殖民地、重新劃分遠東政治格局有關。因此,後來的歷史學家們不客氣地說: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贓不均的產物,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孕育的畸形兒! 姑息養奸 法西斯泛濫世界 20世紀30年代,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以1939年納粹德國侵略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束,中間穿插著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內戰,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這十年中,世界從烽火點點到硝煙成片,從局部戰爭逐步走向世界大戰的深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普遍幻想今後永遠不會再有另一場世界大戰了,飽受戰爭之苦的歐洲各國「和平主義」思想過度泛濫。「和風」勁吹之下,歐洲各國大規模裁軍,對納粹黨在德國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於防範,形成了它得以壯大的外部條件。同時,英、法、美等國家對於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徑不聞不問、姑息養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濫世界,成為危害人類和平的重大隱患。 1933年,和平的熱望鼓動著大多數英國人,法國人則在德法邊境修築了蜿蜒幾百公里的馬其諾防線,並在德國東部聯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組成制約德國的「小協約國」集團,自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永享太平了。與此同時,納粹黨執政後的德國卻在悄然重整軍備,恢復普遍義務兵役制,並秘密發展被《凡爾賽和約》禁止的空軍和坦克部隊。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法西斯國家也爭相擴軍備戰,磨刀霍霍,准備大幹一場。 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將希望寄託在英法主導的國際聯盟身上,希望由「國聯」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國聯」雖然高舉「道義」的大旗,但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卻裁而不制。這一方面是由於西方列強要維持與日本的經貿關系,另一方面,若翻翻歷史書就會發現,它們中哪一個沒有過類似侵略行徑呢?此時,被世界輿論寄以厚望的美國羅斯福政府又埋頭於「新政」,不願涉足國際事務,這無異於鼓勵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 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態度開了一個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這之後,法西斯國家摸到了「綏靖政策」的脈搏,在世界各地頻繁侵略,

Ⅳ 德國還能發動三戰嗎

現在21世紀的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德國已經沒有能力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1907年,英國和沙俄締結同盟條約,協約國集團形成,至此一戰的爆發已經是箭在弦上了。一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兩大集團的的老大都是被各自的小弟拖下水的,德國作為同盟國集團毫無爭議的老大是被奧匈帝國拖下水的,而英國是協約國最強大的國家,是被沙俄拖下水的。

德國作為第一次大戰的絕對主力,以一國之力死磕英法俄,如果不是美國1917年加入,協約國能不能贏還另說,德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令人畏懼。

雖然一戰戰敗,德國慘遭肢解和佔領,還面臨2000億馬克的賠償,可是傲嬌的德國人不認輸,他們採用消極抵抗,試圖掙脫強加於自身的不平等條約。法國元帥福熙看完《凡爾賽和約》候曾仰天長嘆: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可謂戰略眼光無可比擬。

在巨大的民族復仇主義的驅動下,德國人一門心思發展經濟和軍事,僅僅20年,再次一躍成為歐洲強大的國家,並帶著復仇之火將整個世界拖入萬劫不復的戰爭深淵。德國的兩次崛起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前後間隔不到20年終於激起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恐懼,於是二戰後德國被徹底肢解。

現在兩德已經統一28年,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而德國國防軍也沖突戰後國際秩序,不僅建立了歐洲最強大的國防軍,而且還派兵海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跟隨美軍作戰,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

今天德國再次坐上了歐洲經濟和軍事的雙第一寶座,不過卻幾乎沒有可能再發動發動世界大戰了,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歐盟和北約。



(5)德國人為什麼怕三戰擴展閱讀

說德語的國家和地區,除了德國和奧地利外,荷蘭語基本是德語的一種方言。從某種意義上說,德國仍沒有統一。

內部沒有統一的德國,外部法英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德國也沒有大力軍備,著重民生,再加上面臨人口減少,土耳其移民越來越多,發動戰爭的能力受到很大抑制。

Ⅵ 德國人為什麼那麼強

守紀律。比如他們的車哪怕在沒有任何人的深夜,遇到紅燈一樣會停。如果在兩個簡易廁所上分男女,男人們寧可排長隊也不會到沒有一個人上的女界廁所。

Ⅶ 德國還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嗎還能繼續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德國的工業特別發達,單從軍事能力上說完全有能力東山再起。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有德國民眾都對納粹時期的戰爭行為有著深刻的反思和痛恨而且歐洲經濟嚴重衰退。因此他們不會像日本一樣企圖修改憲法,擴展軍備。所以雖然他們擁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也應該不會去做。但是不排除參加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因為德國屬於北約,一旦北約與其他國家發生沖突,德國是有可能出兵的,但應該只是象徵性出兵。

Ⅷ 假如德國像日本一樣敬奉戰犯,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德國若真如日本一樣,那除了全世界樹敵,德國民眾生活慘淡之外,也沒什麼壞事了!

德國如果像日本,全國經濟會奔潰不說,在德國國內民眾生活不會到達世界人民溫飽水平,生活只剩下慘;在德國國外,哪個西方國家會接受容忍這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惡魔的子民呢?西方人可不懂我國的儒家大道,畢竟他們現在對於膚色問題依舊極其敏感和抵制。

Ⅸ 為什麼德國不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因為前兩次德國都是戰敗國,德國人不想犯第三次錯

Ⅹ 二戰結束後的德日,為什麼不能再次重新武裝崛起,再打一次大戰,就像元首一戰後做的那樣

被閹割了
最主要的就是說,思想改造,生存環境改造
比如說,在德國進行極其深入極其細致的反法西斯思想教育,現在的德國青年估計是世界上最反納粹思想的青年,反倒是俄羅斯成了新納粹集中地。對日本則是去天皇神話,進行反戰教育,現在的日本青年也基本上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青年了,前段時間釣魚D爭端就有很多日本網友稱:不要就不要了,費不著為塊小島打仗,會死人的。當然,這些情況在冷戰結束後有些反彈。
另外,吸取一戰後過度剝削導致德國走上法西斯路線的教訓,二戰後西方對德、日的經濟環境都給予很大的支持,使得兩國經濟狀況國民生活水平都很好,這樣的生活下也不會有多少人想打仗。
雖然多少會有不甘心,但基本上沒有那個大環境了
----------------
具體措施,基本上就是禁止擁有戰略武器,限制擁有進攻型軍隊,駐軍,設立憲法條款禁止對外干涉。德國因為作為歐洲冷戰的橋頭堡,在冷戰中期恢復了軍隊擁有權,冷戰後由於認罪態度良好,也獲得了修改憲法重新能對外干涉的機會。日本則一直被美駐軍。另外從冷戰至今,德日兩國的軍隊都因為種種原因偏科嚴重,比如德國偏向陸地防禦,日本偏向海上防空反潛。這樣兩國的軍事實力限制於協同北約作戰,就算想在跳出來弄個三戰,也要至少十年來重新建設軍隊。
--------------------
元首的所作所為是有背景的。作為戰敗國被剝削到了快不能生存的地步,又遇上經濟危機,戰敗後被割去大量土地,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如此等等,才有小鬍子的納粹思想蔓延的根基。
如上,今日的德日居民小日子過得很愜意,民族主義思想也一直被壓制,甚至兩國的國民教育中一度取消愛國主義教育。這種環境下就算小鬍子再生也沒辦法

與德國人為什麼怕三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0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5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5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8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