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如何轟炸德國機場

二戰如何轟炸德國機場

發布時間:2022-05-02 20:22:58

『壹』 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空軍是怎樣防衛他們的領空的使用的武器是什麼防空炮、導彈、戰斗機

德軍最常用的高射炮即著名的88毫米高炮。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既可以打飛機又可以打坦克。88炮由於它的靈活性和高射速,被德軍廣泛應用於防空或攻擊任務。

ME262噴氣式戰斗機

『貳』 二戰西線英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作用有多大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進行了為期 5 年的戰略轟炸。這是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

1939 年 9 月德國侵佔波蘭,英國於 1940 年 1 月開始對德進行試探性戰略轟炸,但規模很小。1942 年 8 月美國第 8 航空隊進駐英國後,開始了英美聯合實施轟炸。英美對德戰略轟炸可分成四個階段。

按照德國空軍部的記錄,德國人民死於轟炸者逾 25 萬人, 重傷者 30.5 萬人,但西德統計局 1956 年發表的數字為平民死亡 57 萬人,傷 88.5 萬人,還不包括警察、民防人員、外籍工人及戰俘在內。

除了對德國重要地面目標的轟炸以外,日間戰略轟炸給予德國空軍非常大的壓力,迫使德國必須降低在東線的作戰飛機數量,將尤其是戰斗機調往西線應付美軍的轟炸機與後來數量甚至超過轟炸機的護航戰斗機。德國空軍的實力也在戰略轟炸進行的過程當中受到無可挽回的重創,終至將整個西線與部分東線的制空權拱手讓出。

『叄』 二戰中的千機大轟炸指的是哪次轟炸

英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進行了為期 5 年的 戰略轟炸。這是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
1939 年 9 月德國侵佔波蘭,英國於 1940 年 1 月開始對德進行試探性戰 略轟炸,但規模很小。1942 年 8 月美國第 8 航空隊進駐英國後,開始了英美 聯合實施轟炸。英美對德戰略轟炸可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 1940 年 5 月至 1942 年底止,歷時 2 年零 7 個月。大部分 時間是英國單獨實施轟炸。
1940 年及 1941 年英國轟炸德國的主要目標是石油和航空工業,英國選 中 10 個飛機製造廠作為目標,但飛機只能到達其中的 3 個;想在 6 個月內使 德國失去 50 萬噸石油的生產能力,也遠未能做到。從 1941 年 7 月開始,英 國開始用主要力量轟炸位於鐵路樞紐的城市。曾對德國魯爾區的埃森、科隆、 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等城市進行夜間照明轟炸,並組織了 3 次「千機轟炸」, 轟炸科隆、埃森和不來梅。使用的飛機除轟炸機外,還有殲擊航空兵的飛機 和陸軍的飛機。其中最大的一次使用的 1046 架飛機空襲科降,投彈 1455 噸。 美國第 8 航空隊於 1942 年 8 月 17 日開始參加對西歐的戰略轟炸。但未
轟炸德國本土,只到達德國佔領的法、比、荷地區。投彈量只有 1500 噸。 第一階段戰略轟炸,規模和強度都不夠大,所以戰果不顯著,對德國的
工業生產和人民心理上的影響都很小。
第二階段,從 1943 年 1 月至 1944 年 1 月止。這一階段英美有了統一的 作戰目標,加強了對德的戰略轟炸的協調。
英美在 1943 年 1 月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確定了戰勝德國的作戰方針,決 定開辟第二戰場,要求兩國空軍「消滅和瓦解德國的軍事工業和經濟系統, 摧毀德國的民氣,使其武裝抵抗能力降到最低的程度」。規定轟炸的優先順 序為:潛艇工業、航空工業、交通運輸系統、石油工業、其他軍事工業。但 是英美雙方對如何執行這一決定,卻存在很大的分歧。英國人主張夜間面積 轟炸,美國人則認為應該選擇為數不多的重要工業目標,加以徹底摧毀,這 要比對許多工業目標給予低度破壞的效果好。美國為此制定了一個「直射」 行動計劃,包括 6 個目標系統的 76 個目標,預定從 1943 年 6 月至 1944 年 4 月間使德國的潛艇生產和飛機生產減少 2/3 以上。
在 1943 年中,英國空軍首先對德國比斯開灣沿岸的潛艇基地發動一次空 中戰役,以後又進行了魯爾戰役、漢堡戰役、柏林戰役三次摧毀城市的空中 戰役。
在此期間,美國第 8 航空隊還對德國航空工業、滾珠軸承工廠進行了轟 炸。
1943 年 9 月 27 日,盟軍佔領義大利福賈機場,11 月美國第 15 航空隊和 英空軍第 205 轟炸航空兵群進駐義大利。此時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全在英美 飛機航程之內。美國又把新研製的 P—51 遠程殲擊機投入作戰,減少了轟炸 機的戰損率。1943 年,英美在空戰中擊落、擊傷德機共 10661 架。
第三階段,從 1944 年 2 月至 6 月止。這個階段,英美空軍為配合諾曼底 登陸(「霸王」行動)轟炸了德國航空工業和運輸系統,奪取了戰役和戰略 制空權。
2 月 20 日至 25 日,美空軍集中突擊德國航空工業,共投彈 4000 噸,德 各飛機工廠的廠房被毀面積達 75%。3—4 月繼續對飛機工廠和機場大規模轟 炸。對 V—1 飛彈發射陣地進行廣泛的突擊。2 月至 6 月對柏林、萊比錫、法 蘭克福、紐倫堡等地都進行了大規模空襲。
第四階段,從 1944 年 7 月至翌年 4 月 16 日止。為最後的戰略轟炸階段。 在此期間,集中轟炸了德國的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和兵工廠。同時也對 大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這個階段雖然只有 9 個半月,投彈量卻相當於前幾 年的總和,轟炸效果十分明顯。
隨著盟軍在西歐的挺進,1945 年 1 月起減少了對石油工業的轟炸,加強 了對交通線的攻擊,不但轟炸鐵路樞紐,行進中的列車及公路上的汽車也受 到襲擊。對大城市的轟炸也沒有停止。3 月 11 日,1078 架飛機對埃森投彈4000 噸。12 日,1118 架飛機對多特蒙德投彈 5000 噸。德國已經焦頭爛額, 前方後方均遭嚴重打擊,戰爭機器已無法運轉。1945 年 4 月 16 日,美國駐 歐戰略航空兵司令斯帕茨宣告對德國的空中進攻結束。
歷時 5 年的對德戰略轟炸中,英美聯合進行 44.4 萬次轟炸,出動轟炸機144 萬余架次,殲擊機 268 萬架次,投彈 270 萬噸。其中投在德國本土 136 萬噸。美國損失飛機 1.8 萬架,英國損失 2.2 萬架,死亡人數英美各 7.9 萬 人。德國損失飛機 57385 架。德國在轟炸中遭到的損失是嚴重的,僅就城市 被毀來看,據美國統計,從 1939 年 10 月至 1945 年 5 月,英美對 61 個 10 萬人以上的城市投彈 50 萬噸以上。這些城市人口共 2500 萬人,占總人口的 32%。炸死 30 萬人,傷 78 萬人,無家可歸者 750 萬人,毀房 360萬戶,占 全國住房的 20%。按照德國空軍部的記錄,德國人民死於轟炸者逾 25 萬人, 重傷者 30.5 萬人,但西德統計局 1956 年發表的數字為平民死亡 57 萬人,傷 88.5 萬人,還不包括警察、民防人員、外籍工人及戰俘在內。

『肆』 二戰中,英國人為什麼用木頭炸彈轟炸德軍機場

丘吉爾擲地有聲的演講,經常被引用作為英國人在二戰中勇氣和毅力的象徵,多麼的美好,但就在不遠的海峽群島卻成為了這段歷史中永遠的噩夢,英國人根本就不願意提起。

『伍』 二戰德國陸軍戰術

閃擊戰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閃擊戰挾最新高技術兵器以最小的損失,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其理論魅力至今依然不減。研究「信息+閃擊戰」可能演變的「信息化閃擊戰」,利於我們在未來戰爭中防範新的閃擊戰,並在作戰中尋找更多的制勝之機。
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的通訊中心,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
閃電戰就是奇襲、快襲集中加在一起,將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
閃電戰理論是古德里安創造的,最初用於波蘭。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至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萬人陣亡,20萬人受傷,69.4萬人被俘,而德軍僅傷亡3萬餘人。從而以一種成功的全新的戰術被銘刻到了世界軍事史上。
剝開閃擊戰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閃擊戰,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閃爍著跨越歷史時空的啟迪。
以盡可能短的時間「折疊」空間
「時間就是軍隊」,「時間就是勝利」,爭取時間和奪取空間是軍事對抗的重要內容。在時間上先敵一步,可以得先機之利。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僅3個星期即在蘇聯境內推進縱深達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適時」;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點;
(3)欺騙活動;
(4)新的坦克「戰術」。
德軍閃擊戰應用軍事科技的新的優勢,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擊,以及飛機的空中火力和縱深機降、傘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現代「撞城錘」。由於時空關系的改變創造的新的作戰理論,產生了時人難以想像的作戰效能。
以盡可能快的機動獲得最大限度的沖擊力
《孫子兵法》進攻戰的一個重要思路是——以極快的速度突襲敵軍。書中寫道:「進而不可御者,速也。」並對快速產生的沖擊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根據戰爭力學理論,軍隊戰鬥力取決於兵力、機動力和沖擊力,而機動力和沖擊力的大小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快,沖擊力也就越大。二戰初的閃擊戰依靠裝甲集團高速度、大縱深的突襲,產生的沖擊力在軍事史上堪稱空前的。
將精神之力轉化為戰鬥力
在閃擊戰理論中,精神對作戰的勝利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從西方的克勞塞維茨到東方的毛澤東,許多傑出的軍事家都十分關注作戰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彌補兵力的不足。其二為震懾。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作戰計劃之一名為「震懾」行動,其實在閃擊戰的設計中,「震懾」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戰時德國發起閃擊戰時其坦克數遠不如英法聯軍,甚至被稱為「窮人的戰爭」,然而「窮人」打敗了富人。在西線閃擊戰中,法軍大批部隊被震懾住,喪失了作戰意志,被俘人員竟多達150萬。
對付閃擊戰的鑰匙
為什麼閃擊戰在二戰初期產生了巨大威力?為什麼二戰中的閃擊戰又均以失敗而告終?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頂點理論認為:「勝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一個頂點」。這個「頂點」,主要指的是作戰強度和作戰限度。由於頂點的存在,發起進攻的強者,到達頂點後,便會逐漸由強變弱,防禦的弱者,若注意積聚力量的話,將可能逐漸由弱變強。閃擊戰盡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但畢竟這個沖擊力有個極限,終究有個頂點。戰爭的最終勝負並不是單單取決於沖擊力,還包括許多其他方面的要素。當德軍深入蘇聯腹地,兵臨斯大林格勒時,由於戰爭的非正義性、自然條件的惡劣、後勤補給線的困難,特別是蘇聯軍民高漲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國力、正確的戰略指揮、先進的軍事理論和現代化軍隊,以及美英和中國的支持等,使得閃擊蘇聯的侵略戰爭在斯大林格勒到達了「頂點」,從而開始走向失敗。
二戰後,雖然再沒有像二戰那樣大規模的閃擊戰發生,閃擊戰其實在現代局部戰爭中處處可見其影子。特別是當現代戰爭插上信息技術翅膀後,突如其來的閃擊戰變得更加可怕。在計算機技術的武裝下,空中力量的機動力、火力、防護力,已經遠遠超出二戰時地面的裝甲集團,體現出諸多的新優勢:速度之快、機動能力之強,使地面防禦力量幾無還手之力;遠程精確打擊與火、力、快速機動能力的完美結合,達到了「動如雷震」、「斬首」、「震懾」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揮、控制、偵察等系統作用下,能量發生空前躍升,形成超視距攻、防一體的作戰系統,對戰爭命運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現代戰爭中「戰爭頂點」已在高技術下變得難以利用,戰爭的「非接觸式」、「非線式」、「非對稱」,讓弱小的一方「以劣勝優」的餘地越來越小。那麼防範閃擊戰的出路在哪裡?唯有加速新軍事變革,在軍事思想上斷不可輸給對手,在編制體制、武器裝備、教育訓練等上,也勵精圖治,形成對手不敢輕舉妄動的優勢,使敵無機可乘。
當閃擊戰插上信息的翅膀後,需要我們給軍事思維插上信息的翅膀,不僅僅是貼著「信息」標簽的名詞的變化,必須有全新、敏銳而不保守的哲學頭腦,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昇平的危機意識。
但是閃擊戰靠的是速度,如果不能個一鼓作氣勝利解決,那麼,後果嚴重了!

『陸』 二戰中,蘇軍是如何奇襲邁科普機場的

1942年7月,德軍開始向高加索進攻,7月25日至1943年1月2日,蘇軍進行了頑強的防禦作戰。在此期間,蘇軍且戰已退,在運動防禦中,曾採用多種方式打擊和削弱德軍,以改變力量對比,為反攻創造條件。其中,用空降小分隊襲擊邁科普機場,就是在防禦過程中削弱德空軍的一個舉措。

1942年10月,蘇軍從海軍航空兵抽調了40人,組成了一個空降兵小分隊,執行這次空降襲擊任務。小分隊分為破壞、掩護和指揮3個小組,各組根據自己的任務配備相應武器裝備,並進行專門訓練。另有兩名當地的游擊隊員,也參加小分隊的訓練和作戰,以便在完成任務後,將小分隊帶入游擊隊所在地。在小分隊組建和訓練過程中,蘇黑海艦隊戰地司令部還組織了對邁科普機場的空中偵察,獲取了機場停放飛機數量、機型、警衛及每天變化等多方面情報。

10月23日深夜,空降行動開始,蘇軍轟炸機編隊穿過雲層向邁科普機場飛去。前面轟炸機的任務是壓制德軍地面火力和摧毀敵探照燈,轟炸邁科普車站,吸引和牽制德軍火力,封鎖德軍向機場的增援。但他們沒有完成這項任務。當後面滿載執行空降作戰任務傘兵的4架轟炸機飛臨機場上空時,遇到德軍地面炮火的兇猛射擊,有兩架飛機相繼偏離編隊,剩下兩架飛機在炮火中傘降了20人。他們著陸後,沒有集合,就各自執行自己的作戰任務,經過40分鍾的激戰,將敵機場上的54架飛機擊毀22架、擊傷20架,並擊傷擊斃了一些德軍。待德軍增援部隊趕到時,小分隊因人員傷亡過半,已經主動撤出戰斗,轉入到游擊隊活動區。

『柒』 二戰中如何抵禦飛機的轟炸

如果你說的是二戰中美國那樣的戰略轟炸,那確實無解。想像一下,美國第8航空隊巔峰時期,一次就能出動1000多架4發轟炸機,外加1000多架戰斗機護航,從英國起飛去轟炸德國,而德國一架4發戰略轟炸機都沒有,整個德國二戰中後期的本土防空戰斗機能起飛的也就是數以百計而已,你說怎麼解美國人的蝗蟲戰術?這就是國力的巨大差距。所以說無解。
當然,一般的戰術轟炸,對付的方法還是很多的,從空戰自己戰斗機的攔截,到防空武器的應用,措施還是很多很有效的。

『捌』 二戰中有哪些大規模轟炸

太多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進行了為期5年的戰略轟炸。這是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


1940年5月至1942年底止,曾對德國魯爾區的埃森、科隆、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等城市進行夜間照明轟炸,並組織了3次「千機轟炸」,轟炸科隆、埃森和不來梅

其中最大的一次使用的1046架飛機空襲科降,投彈1455噸


1943年中,進行了魯爾戰役、漢堡戰役、柏林戰役三次摧毀城市的空中戰役,都是千機大轟炸


1944年2月20日至25日,美空軍集中突擊德國航空工業,共投彈4000噸,德各飛機工廠的廠房被毀面積達75%。3—4月繼續對飛機工廠和機場大規模轟炸。對V—1飛彈發射陣地進行廣泛的突擊。2月至6月對柏林、萊比錫、法蘭克福、紐倫堡等地都進行了大規模空襲。

1944年7月至翌年4月16日止。為最後的戰略轟炸階段。在此期間,集中轟炸了德國的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和兵工廠。同時也對大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這個階段雖然只有9個半月,投彈量卻相當於前幾年的總和,轟炸效果十分明顯。

隨著盟軍在西歐的挺進,1945年1月起減少了對石油工業的轟炸,加強了對交通線的攻擊,不但轟炸鐵路樞紐,行進中的列車及公路上的汽車也受到襲擊。對大城市的轟炸也沒有停止。3月11日,1078架飛機對埃森投彈4000噸。12日,1118架飛機對多特蒙德投彈5000噸。德國已經焦頭爛額,前方後方均遭嚴重打擊,戰爭機器已無法運轉。1945年4月16日,美國駐歐戰略航空兵司令斯帕茨宣告對德國的空中進攻結束。


在遠東戰場,最有名的就是李梅的轟炸東京,東京傷亡人數超過20萬

之後,李梅的轟炸機把日本各大城市都燒成一片白地

閱讀全文

與二戰如何轟炸德國機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