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目前經濟最好的是哪個省按經濟排名湖南排名多少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不僅僅土地面積大,省份也很多。不過,因為每一個省的歷史發展不一樣,人口結構不一樣,地理位置不一樣,這也就導致了不同的省份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差異。在我國,所有的省份中,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可以算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很多的內陸省份,經濟發展水平就比較低。那麼關於中國目前經濟最好的是哪個省?按經濟排名湖南排名多少?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經濟落後的省份也可以好好的發展起來
中國有很多省份,有富裕的,也有貧窮的。富裕的希望他們能一直富裕下去,貧窮的,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的發展,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希望經濟落後的省份也可以好好的發展起來。
關於中國目前經濟最好的是哪個省?按經濟排名湖南排名多少?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Ⅱ 全中國那個地方經濟最好還有比較很發達的
全中國數長江三角洲經濟最好而且較發達。
長江三角洲,簡稱長三角,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
經濟中心
、
亞太地區
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
Ⅲ 相對中國的那麼多省市來說那個省市經濟最好
目前來說是江蘇
,江蘇北部發展迅速
,彌補了南部由於金融危機影響帶來的損失
,今年第一季度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一點多。
Ⅳ 中國經濟,交通最發達,最富有工業,技術產業,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是哪一個
中國經濟前三是廣州、江蘇和山東。撇開北京和上海,因為北京上海不算省,北京上海經濟很發達,但是地區面積小,和省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山東,山東這個省是中國傳統經濟強省。山東有廣州的製造,也有江蘇的科技,但是山東製造不如廣州,科技不如江蘇,互聯網基本就是白板,毫無競爭力。山東周邊也沒有強的經濟體,比如上海,香港那樣的支撐。但是就是這樣的山東,其各行各業發揮很均衡。山東有重工業,有輕工業,有原料產地,有設備生產,比如廣州和蘇州製造的產品很多的原料和零件都是采購自山東。全國各地如果各自為戰,山東可以排第一,因為山東啥都不缺,但是山東啥都不強也是山東的問題所在。說到山東就不得不說山東的熊大熊二,濟南和青島。說到這兩個城市,山東人自己都笑了。因為熊大熊二,典型的拖尾車城市,青島人口非常少,濟南靠吞並其他城市發展。兩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非常弱。但是山東的其他城市有很強的經濟,比如濰坊、臨沂、東營、煙台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
就交通來說,前三個省,其實交通都很發達。重點說的是山東的過路費比較高。費用比較貴。這也是山東落後其他兩個省的原因之一。
人口素質方面,其實中國差不多的。沒有說哪裡高哪裡低,相比之下,南方的人比較精明溫柔,北方人比較誠實粗獷。各有各的特色吧。
Ⅳ 俄羅斯和中國比哪個國家經濟好哪個發達
1.經濟實力,雖然俄羅斯GDP遠遠不如中國,但是中國目前的泡沫GDP究竟有多少實力誰也不知道。
2.軍事實力,雖然中國軍力不斷增長,但是俄羅斯的強大軍事力量依然不是好惹的。
3.科技方面,蘇聯解體後毛子丟了大量的人員。科技方面我們發展的挺不錯,但是前蘇聯時期俄羅 斯也非常輝煌,太空梭、深潛器人家都有,但是總體方面我們應該不錯,總體科技應該比俄羅斯強。
Ⅵ 中國哪個省經濟最好
現在有四個省的經濟發展比較好:
廣東、山東、江蘇、浙江。
每個省的發展模式又有不同:
廣東的經濟主要是在改革開放初期起步的,發展比較早,主要轉移港澳台地區的產業結構,加上一批其他外企和私企,支撐起了廣東的經濟;
山東的經濟起步較晚但是後勁很足,是一批大型企業撐起了山東經濟,再加上農業基礎很好,使得山東的經濟更穩固;
江蘇的經濟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上海市周邊地區,不難看出,江蘇的經濟是轉移的上海經濟結構,大量外企、靈活的中小企業是江蘇經濟發展的關鍵;
浙江是造就老闆的地方,這里家家戶戶都可以是工廠,人人都可以是老闆,所以,浙江的經濟是靠小作坊式的企業發展起來的,這種特點是發展快,人們很快就可以富裕,但發展沒有後勁,只能不斷轉移產業來獲取利潤。總體來說,長久的發展還是像山東那樣,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經濟搞起來。
Ⅶ 中國和印尼比起來經濟哪個好些阿
1、中國的經濟好些,中國的經濟門類齊全,製造業發達,勞動力豐富,有較強的吸引外資的能力,日益成為世界工廠。
2、印尼的經濟主要依賴外資,發展金融和旅遊,重工業薄弱。
3、中國的經濟欣欣向榮,比印尼的發展前景廣闊。
4、科技方面,印尼遠沒有中國那樣財大氣粗,科技不如中國。
5、資源方面也不如中國。
Ⅷ 中國與俄羅斯哪個經濟更發達生活水平更高
俄羅斯經濟更發達,生活水平更高,但是中國有南方的水果和嗮太陽優勢。經濟靠的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糧食過剩,全部資源齊全,最後就是軍隊強大,強大的軍隊保證別人只能買你的資源,不能搶劫你的資源。俄羅斯就算是傻子也可以賣資源胡鬧,這點全世界都羨慕。人均生活水準也比中國高一點,但是中國在南方,水果和嗮太陽比俄羅斯多,讓俄羅斯人很羨慕。中國羨慕俄羅斯軍隊強大,尤其是資源豐富,可以和美國持久戰,因為俄羅斯資源多,糧食多,地大物博,軍隊強大,尤其是長久戰能力更強大,所以世界上沒幾個國家比俄羅斯人過的好。除了自己騙自己,想比美國英國和俄國好真的很難呀。聯合國就這三國稱王稱霸,然後才輪到中法德日說了算。德日和俄羅斯都是寒帶,不可能比資源更豐富的俄羅斯好在哪裡。中國現在的生活也是發展中國家數一數二的好,才敢和俄國比生活待遇。但是美俄的實力,生活待遇再差,又能比窮國差哪裡去。賣石油不得罪人,就算得罪人,最後還是市場供求關系說了算,大家最後還不得不買,賣工業品得罪人,大家搶劫市場,又不是中國賣電子產品,大家都賣,都想賣,可再生的本質決定,大家都會去搞這一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你買也要買,不買也要買,今年不買明年買,十年不買一百年還是要買。俄羅斯又沒鬧飢荒,糧食年年過剩想出口。電子產品一旦被俄羅斯自給自足,俄羅斯生活會更好
Ⅸ 中國近百年經濟發展最好是哪
中國近百年經濟發展最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898——1929年)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大發戰爭財,並於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戰後的2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到新的高峰.由於美國通過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政策、美國的進步主義運動,以及20年代美國經濟的自由放任,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統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在這同時,也孕育著潛在的嚴重危機.
2) 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赫伯特·胡佛總統的自願聯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機的蔓延.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執政,實行新政.他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通過強化國家全面干預金融財政、工業、農業、公共工程、社會保障等領域,緩解了經濟危機的嚴重惡果,保護了勞動生產力,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並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准備的物質條件.
1941年底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參加組織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美國在經濟上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在軍事上通過組織參加一系列重大戰役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政治上推動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發展,保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的結果,使美國成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級大國,奠定了美國在戰後稱霸資本主義世界的基礎.
3) 戰後最初25年稱霸資本世界的鼎盛時期(1945——1969年)
美國在這一時期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高峰.由於以原子能技術、宇航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標志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在美國的興起推動美國經濟高度現代化的發展.加上美國現代企業組織的新發展,國家和國際壟斷組織的新發展以及跨國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國成為高度現代化的超級大國,並開始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化.
在經濟上,從杜魯門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邊疆」政策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政策,都在新的條件下不同程度地繼續推行羅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爾的折衷路線的「現代共和黨主義」,也沒有改變強化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政策的基本軌道.
4) 繼續超級大國地位的時期(1969年以來)
70年代以來,美國仍然保持全球超級大國地位,90年代起美國更成為唯一的全球超級大國,它的整體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依然保持超強地位.盡管美國經歷經濟滯脹和1979-1982、1990-1992年的三次經濟危機,但是整個說來美國經濟仍然在發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來經濟發展出現少有的好勢頭.不過為了適應滯脹經濟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在國內經濟政策上美國面臨控制政府幹預規模和重點,強化市場經濟機制的重大調整,尼克松的「新聯邦主義」、卡特的「反滯脹政策」、里根經濟學的振興經濟政策、以及柯林頓新民主黨人刺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經濟政策都證明了這一發展趨勢.
二戰以前,日本即為列強之一 日本在歷次大的戰爭中卻大發橫財.二戰之前的日本發展史,實際是日本的侵略掠奪史.如1894年發動的甲午侵華戰爭, 1904年進行的日俄戰爭和1914年參加的一次大戰,日本均是戰勝國.僅「甲午戰爭」 日本從中國索得的賠款即達二億三千萬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財政收入的4.37倍;在這前後日本從中國得到的經濟利益,相當於清政府17年的財政收入.日俄戰爭後,日本奪得了帝俄在中國東北的大部分政治、經濟權利.一戰的爆發,使日本成為戰爭「暴發戶」,戰爭初期,它宣布「中立」、隔岸觀火、大做軍火生意,後期宣戰,從中漁利,輕易奪得了西歐各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以及德國在中國山東青島的特權. 「一戰」使日本從戰前的三億日元的債務國,一躍成為擁有十七億四千萬日元的債權國.至於1931年以後由我國掠奪的財富,更是不計其數.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日本建立起了它的84%以上的大工商業,並成為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的雄厚物質基礎.
戰前日本資本主義的長期發展,奠定了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雄厚經濟基礎.
在二戰後期,日本的國民經濟遭到了巨大損失.一是因為長期的戰爭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財、物力;二是盟軍的原子彈轟炸,破壞了日本一些工廠和生產設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時, 日本國民財富的 45%以上都被耗費和破壞掉了.戰後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產指標均大大低於戰前水平,工業技術水平比美國落後了30年,勞動生產率比英、法等國也低得多
戰後歐洲失去了「世界中心」地位,歐洲列強則紛紛淪為「二流國家」.日本盡管也曾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兩次大戰均遠離日本國土,所以戰後日本的主要基礎設施、重要的工業設備和大量的技術工人隊伍及知識分子等,並沒受到太大損失;基本保全了日本本土,其統治機構建制齊全,重要的生產設施大多完備無損.這是日本戰後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本錢」 .
Ⅹ 中國是經濟大國還是強國
中國目前是經濟大國,尚不屬於經濟強國。
經濟總量並不代表經濟質量,經濟大國並不代表經濟強國,GDP僅僅只是一個經濟統計學概念。我國無論軍事實力、文化軟實力、國際貨幣地位、國際話語權等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國經濟結構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轉型,產業結構必須要升級,加大科研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否則依靠加工貿易和資源輸出為主的「打工經濟體」絕對沒有任何前途。況且,以投資過度驅動GDP增長的經濟結構很難持久。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中大部分貢獻都是由投資貢獻,而消費和出口的拉動相對較小。
另外,中國還應該繼續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計價結算,並要加速放開資本項下,讓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全球流通和交易,這樣既實現了資本定價權,也推動了中國資產向國際市場的證券化,不但會有效地分散目前中國面臨的一系列經濟金融風險,還會把現有的盤子做得更大,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也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