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德國到底是怎麼輸的
最基本的問題應該是輸在國力上,指揮失誤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希特勒雖然是戰爭天才,也並非不明白戰爭國力之於戰爭勝敗的重要性,但希特勒錯誤地估計了世界形勢和各國國力的基本情況。
當時世界上的戰略形勢和國力強弱當是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特指西方大國),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表現出來了,但人們不明白為什麼希特勒會藐視美國的存在,希特勒錯誤地估計成了德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雖然正確地估計了蘇聯的強大,這是英法沒有想到的,但致命地低估了美國的實力,是不是由於距離遙遠的緣故?希特勒對墨索里尼說:「元首,那個猶太人(指羅斯福)統治的國家不足為慮,我們只要消滅了蘇聯,整個歐洲就在我們腳下。」摘自《第三帝國》。
在以後的戰爭中,整個歐洲得到了美國佬的有力支持,為英國個打氣,致使英國沒有投降,這為後來的諾曼底登陸創造了條件,加上在蘇聯戰場上的天不作美和戰爭中的重大失誤,在後來由於蘇聯的反撲和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第二戰場,導致第三帝國的迅速消亡。第二戰場的開辟,主要是從心理上導致德國的崩潰,戰爭力量卻還是次要原因。
斯大林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後,曾多次要求英美盟軍盡快開辟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的壓力,但當第二戰場開辟後,第三帝國又迅速土崩瓦解,這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戰後斯大林一定後悔該稱英美盟軍沒打過來時多佔一些領地,實際上如果沒有開辟第二戰場導致德軍意志的瓦解,德國不會這樣快就崩潰的,斯大林應當知道這一點。
Ⅱ 二戰不可一世的德國 為什麼會輸
二戰的時候,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演技進入了工業時代。
而工業時代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石油
德軍大規模閃擊戰,短時間內集結大量軍隊,集中優勢突破的戰術稱為閃擊戰。
而閃擊戰大量坦克飛機能動起來的基礎就是石油。
德國是個富煤少油的國家。
而當時全世界產油的地方是 美國 委內瑞拉 墨西哥 羅馬尼亞 蘇聯高加索 亞洲是菲律賓
美國產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內瑞拉 然後是蘇聯高加索。
而德軍准備不足,開始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只有五百萬噸石油的資本。
開始閃擊歐洲的時候,打得比較輕松,英法綏靖政策,德國打下整個歐洲也沒消耗超過100萬噸石油。
所以這時候德國高層就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
但是德國高層錯誤的遺漏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歐洲這邊面積小建設比較好,坦克跑起來不怎麼費油,而蘇聯建設比較落後都是泥地,坦克集團軍石油消耗很大。
德軍控制的羅馬尼亞年產量1000萬噸石油只夠德國和平時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撐不了多條戰線同時開戰。
所以這時候德國就是要集中力量進攻蘇聯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產量2000萬噸,可以解決德軍的問題。
但是因為希特勒錯誤的決定,而導致這個計劃泡湯。這時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樣問題,石油短缺,日本本島的軍艦沒有油,菲律賓有油但是沒有軍艦護航油運不到日本本島,軍艦就開不出來。同時石油無法輸送到日本在前線的戰場,導致日軍攻勢大減,中國戰場的國君和日軍陷入膠著狀態。
同時41年的時候美國參戰,同盟國得到大量補給和支持,美國是當時世界主要產油國,年產量2億噸,因為有石油,所以美國前線一艘軍艦被打沉,後面工廠已經有5艘下水,前線一架飛機被擊落,後面已經有幾十架交付軍隊。
強勁的物資補給保證了同盟國必勝無疑。因為打仗其實就是拼資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國雖然控制了不小的領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沒油的地方。小日本與大慶油田戲劇性的錯過而導致了整個失敗。本來如果得到大慶油田,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優勢還會繼續保持。
德國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羅馬尼亞就有年產3000萬噸石油,再加上德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就能保證前線軍隊的物資補給,從而就能保證德軍的攻勢。
這些就是德軍失敗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國高層錯誤的估計形勢,導致錯誤的戰略戰術制定,消耗了大量資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當時美國在研製核武器德國也在研製,但是可惜的是德國動作太慢了。
這種外掛式的決定性的大殺器,出來的太慢了。
Ⅲ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第一、1940年在佔領法國之後對英國發動進攻,代號海獅計劃。由於英法之間隔著英吉利海峽,德國海軍U型潛艇還沒大規模投入使用,不能為德國裝甲部隊的登陸提供掩護,只能用空軍決戰,戰爭初期德國占優,當時英國全國共六個雷達站,已經被德國摧毀了五個。
在這關鍵時刻,德國一架轟炸機誤把炸彈投到居民區(只能打擊軍事目標),丘吉爾下令英國空軍報復,他們趁德國柏林防空力量薄弱,連夜轟炸了柏林,希特勒下令作戰的德國空軍對英國不分目標進行打擊,失去了全殲英國空軍的機會
第二、攻佔法國過程中英法聯軍三十三萬餘人被追擊到法國敦刻爾克,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全力進發,德國陸軍總部卻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說希特勒不忍心他的裝甲部隊受到損失,認為僅僅憑借空軍轟炸就能消滅英法聯軍。
還有人說空軍司令戈林為了搶奪戰功,特意建議希特勒下令把追擊英法聯軍的任務交給空軍,可是由於天氣原因德國空軍作戰的效果並不理想.英法聯軍大部分橫渡英吉利海峽,僅僅俘虜了四萬多墊後的法軍。
第三、對蘇聯的地理因素軍事情況估計的過於樂觀,當時德國預計會在冬季來臨前會攻佔莫斯科,於是沒有命令後勤部門准備冬裝,戰爭開始和德國人預料的差不多,空中戰鷹和陸地猛虎橫掃東歐平原,關鍵是蘇聯地盤太大了,到莫斯科已經到晚秋。
這一年的冬天是莫斯科有氣溫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德國燃油全部凝固,最前線的德軍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塔尖,但是汽車坦克摩托車燃油全部凍住,實際上當時莫斯科的工廠企業和外國使館大部分已經遷出莫斯科。
第四、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分南北兩個方向進攻,北部是斯大林格勒具有政治意義,拿下可以迂迴包抄莫斯科。南部是高加索的油田,如果拿下可以進一步為裝甲部隊提供燃油保障,在德軍馬上就要攻佔高加索的時候希特勒看到勝利在望。
下令抽點一半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給了高加索的蘇軍喘息之機,而當時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雖然攻入市區,但是蘇軍抵抗的異常頑強,與德軍在市區陷入激戰,後來在北部戰場占優又抽調部隊到高加索,結果由於兵力不能集中,兩個戰線進攻均告失敗。
第五、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關鍵時刻義大利託了後腿,本來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是4月份,如果4月份發動進攻,肯定能在冬季到來前攻佔莫斯科。但是義大利在北非戰場接連失敗,被英軍趕出北非大陸,墨索里尼開始像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只能命令把原本參加進攻蘇聯的隆美爾調到北非幫義大利作戰,浪費了德國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至於進攻蘇聯推遲了兩個月。
Ⅳ 納粹德國為什麼會輸
德國兩線作戰,後鄞補給線拉得太長,被盟軍攻擊,導致無法得到充足的彈葯和糧食,德國輸掉了二戰。還有就是正義永遠不會輸給邪惡,所謂邪不勝正
Ⅳ 德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差,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它都輸了
德國會輸倒不是其軍事實力的差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德國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定位,也就是同盟太少,敵人太多,這樣一來很容易形成強大的反德同盟。戰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其實這一點德國有少部分人早就已經意識到。
這一種作戰方式對於敵國來說有些措手不及,但德國在根本上是沒有改變的,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於是還是敗了。持久的戰爭,看的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也就是格局,並不取決於鬼斧神工的作戰方式。德國的國際格局太小。對待英美方面,德軍不佔優勢;而蘇聯,德軍又動搖不了根基;只有在打法國的時候佔了優勢,但二戰結束之後還是把吃的都吐了出來。
Ⅵ 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德國總是輸
1,資源缺乏,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少,資源少,戰爭時間一長就支持不下去了。一戰時英法能從殖民地集結幾百萬軍隊,從殖民地調集大量物資,這些都是德國不具備的。
2,德國地處中歐,兩次世界大戰都面臨兩線作戰,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3,就是樓主說的孤立無援和不得人心。一戰和德國同盟的只有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三國,對方卻有20多個國家。二戰是德日意三國對英,美,蘇47國。
Ⅶ 為什麼德國在二戰中失敗了
最初的問題是:為什麼德國人是戰爭的失敗者?他們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嗯,問得好。讓我們把它與爭吵做個比較。
德國是個討厭的傢伙。真的很艱難。都有一段歷史。他強壯有力,令人生畏。他喜歡戰斗。之前他因為又一次打架被禁止去酒吧,但現在他回來了。
他走進來,和一個常客打了一架,波蘭。波蘭是一個好拳手,但還不及德國;波蘭下降。
德國蹣跚。然後蘇聯在他臉上打了最後一拳,德國倒下了。
美國轉身。最後的致命一擊,日本就這么倒下了。
爭吵結束了。
那麼為什麼德國輸了呢?他同時在和蘇聯、美國和英國作戰。就是這么簡單。
Ⅷ 實力強大的德國在一戰的時候為什麼還是輸了
在一戰前,德國的老鄰居法國,被公認為是歐洲境內陸軍第一牛的國家。而英國的海軍,就不用多說了吧。在當時來說,把全世界的海軍力量加起來和英國海軍對比,能打得過英國嗎?再看看此時的德國。僅僅拿陸軍對比法國稍微有點優勢,但海軍實力雖然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實力遠遠不如英國,但是德國是一個敢拚命的傢伙。為了能夠打贏這場戰爭,他們居然瘋狂地動員了五百萬德國人民加入了這場戰爭。還花費了一千六百多億馬克來作為這場戰爭的前期預算。而且他背後還有一個捅刀子的奸商,那就是喜歡躲在戰爭後面發橫財的美國。綜上所述:德國的海軍干不過英國,陸軍能夠和法國打個平手,而經濟上又不是美國的對手。即使這樣,一戰時德國依然能把這場戰爭打得如此驚心動魄。
在一戰結束之後,德國不但接受了令人發指的,各種苛刻的不平等條約,國土也支離破碎。搬起一戰這塊石頭砸的不只是自己的腳,連腦袋都被德國自己給砸傻掉了。而作為一戰的延續,德國如果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那麼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對德國了解更深的讀者會給出問題的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