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女人都做什麼工作

德國女人都做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2022-05-03 10:45:54

1. 德國的女人工作嗎

德國的女性跟中國女性一樣,有許多人都是去工作的。也有少數人結婚後,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2. 普通人可以去德國打工都有什麼工作

兄弟,掃大街的需要你

3. 二戰德國女兵被俘後干什麼

德國女人基本是不當兵,連隨軍護士都很好,因為在當時的德國女人的任務一個是生孩子,另一個是照顧好家裡,男人們在外打仗,家裡的事情都得女人負責,也就是集中營的看守和醫護人員里有些女兵,蘇聯進攻集中營之後這些被俘的女兵要麼被絞死要麼被蘇聯人輪死,真正留到戰後審判的很少。

4. 德國什麼職業最受歡迎

TOP 10
作家(der Schriftsteller)
像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席勒、海涅等等在人們心中都是很受尊敬的。

TOP 9
外交官(der Diplomat)
掌管國家對外事務的外交官,擁有絕佳的口才和靈活的頭腦,在德國人心目中也是位列前十的職業。
TOP 8
葯劑師(der Apothker)
葯劑師是負責提供葯物知識及葯事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會協助病人並指導病人服用葯物時要注意的事項和服用方法,耐心細心的葯劑師在德國人心中好感度也是很高哦!

TOP 7
工程師(der Ingenieur)
許多人並不了解工程師到底是做什麼的,在汽車、電子電氣、IT、機械等不同行業工程師都負責不同類型的工作,工程師的薪資高出普通職業許多,同時也相對比較辛苦。

Top 6
中小學教師(der Lehrer)
教師的地位不論在哪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廣受人們尊敬的,在德國也不例外,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
TOP 5
律師(der Anwalt)
德國法律以其嚴謹、浩繁而著稱於世,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成功的律師必須是一個法律領域里的專家,越是高級的法院,其法庭審判的學術味就越濃厚。讀書做學問於是就成了律師的一個必備的本領。在德國律師也是相當受人們尊敬的職業。

TOP 4
企業家(der Unternehmer)
像馬雲爸爸這樣的企業家在哪都很受歡迎呢!

TOP 3
大學教授(der Professor)
德國評教授的基本程序為:首先選定五名同行專家,因為只有同行才可以對被考察對象的學術成果做出比較准確的評判,防止外行誤判;其次,避免同校評委。因為同校者既有可能營私舞弊照顧,也可能因為積怨和過節故意打壓報復,影響公平公正;其三是不能有師承關系,以防止蔭庇或老師嫉妒學生產生的不正常操作;其四是沒有同學關系,其五是沒有過科研合作經歷,原因也是避免人際以往的情意和怨恨等情緒摻乎其中。如此嚴苛的條件下才能升到教授職位,難怪德國教授的地位如此之高!
TOP 2
神職人員(der Priester)
神職人員就是在各種宗教中為信仰、膜拜對象服務的人員。目前已知的神職人員有:教宗,主教,司鐸,牧師,神父等,他們傳教佈道,為人們帶去心靈的慰藉。因此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也相當高。

TOP 1
最受人尊敬的職業就是——醫生(der Arzt)
德國醫患關系良好,極少有醫鬧事件。在德國,最受尊敬的工作就是醫護人員。德國醫生的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剛畢業的醫學生就有約4100歐元的收入,大約是普通人收入的兩倍呢。

5. 關於德國人的工作問題

德國人工作時間短,是因為他們的勞動供養率高,差不多是6.8,也就是一個人工作可以養活6-7人,但即使這樣,德國的全職太太並不多,很多婦女婚後還是工作,僅僅是因為要照顧孩子,才選擇半日工作或者一周上三天班的工作。
德國人戰後真是過過苦日子,所以養成了節儉和攢錢的習慣,至今德國人的儲蓄率在歐洲都是第一。幾十年都沒變過。
德國是一個以出口導向型為主的製造業大國,加上德國人保守務實的性格,所以他們一直堅守自己的實體經濟不動搖,特別是德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沒有跟風去搞什麼金融創新,說白了,就是搞買空賣空的投機的膽子小。而同樣和德國一起號稱歐盟雙發動機的法國就不行了,在經濟泡沫時代,全去搞虛擬經濟或者房地產什麼的。
所以在金融危機中,英法意西等國遭受了重創。
現在歐盟的錢主要是靠德國,荷蘭和斯堪地納維亞國家的錢,德國已經壓過了法國,成為歐盟的老大,錢袋都在德國人手裡。

6. 德國什麼工作

德國有一些專業是可以考慮的,比如:護士、技工等,都是國家項目,會更有保證

7. 誰有關於當代德國女性就業觀念的論文資料.比如當代德國女性的就業現狀啊什麼的.以及這種就業觀念對德國的

德國職業女性的生存現狀 在描述美國職業女性如何才能進入德國商界時說:「盡管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崗位,德國仍然是一個男性統治的國度。因此,你要多花費一些時間才能得到你的德國同事的尊敬。」 作家兼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Edward T. Hall)描繪了同樣的景象:「德國女性在商界的地位比美國女性要低。德國的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德國女性就業的比例遠遠低於美國女性。」 1995年,德國女性僅占據不到5%的經理職位。因此,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的美國和加拿大女性會感受到來自業界男女同僚的不滿,同時她們也缺乏社會聯系和社會支持。 在德國政府中,女性僅占行政管理職位的25%,這一比例在歐洲居於最低之列。盡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德國女性的前景依然黯淡。 盡管如此,越來越多的北美女性還是前往德國,因為德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幸運的是,英語在德國應用很廣泛,尤其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地區,因為美軍在當地已經駐扎了50年。當然,像在其他國家一樣,會講當地語言仍然要方便得多。正如諾斯特博士(Dr. Knorst)所說,即使會犯一些錯誤,說當地的語言仍會為你架起友誼的橋梁。 「我和兩位德國商人一起乘車從杜塞爾多夫去往科隆。司機讓我留意一下路邊城鎮的名字。10分鍾後,我看到路邊的指示牌,稱烏姆萊通鎮到了。但後來我才知道指示牌上的詞的意思是『繞道而行』,這讓我感到很尷尬。不過也讓我們大笑了一番,感到很放鬆。此行之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 商業行為規范 商業行為規范和禮儀在德國非常重要。盡管,他們並不一定像法國人和義大利人那樣要求舉止高雅,相比之下,他們更尊敬和期望人們「遵守規則」。德國公司的高效、可靠使他們引以為榮,因此,他們擁有關於商業行為的正式規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克勞迪婭·A·班克爾博士(Dr. Claudia A. Becker)是德國人,任美國芝加哥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德國語言和商業計劃研究項目負責人。她建議,參加商務會議時,應該積極果斷,而不是僅僅令人感到厭煩地、被動地接受。以會議時就坐情況為例,年長的人需要也得到更多的尊敬,可以坐在桌子末尾的位置,而女性也不應該讓別人看輕。 其他在德國工作過的女性告誡,不要太咄咄逼人,這樣會損害商業夥伴之間的關系。一位女性提供了如下戰術:與會前,問一下你信任且閱歷豐富的德國同事,開會時你坐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進入會議室時,有禮貌地問一下與會的其他人你可否坐在你中意的位置上。幾乎沒有人會拒絕你的要求,因為拒絕這樣的要求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班克爾博士提醒,相比美國和加拿大,在德國建立商業夥伴關系的速度比較慢,切忌操之過急。德國男性通常不會完全接受一位女同僚,即使其他條件都與其相當。 你怎樣建立自己的信用?職業女性應堅強、不妄自菲薄。開始時,明確此次會議的目的,強調你此次行動的重要意義。明確自己的意圖、條件,談判時要清楚自己的底線。發生爭執時,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過,人們並不欣賞過度活躍的商人。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如果有必要隨後加以強調。要注意你說話的音調。在德國,大聲說話的女性比大聲說話的男性更具冒犯性。切忌誇誇其談恭維,德國人認為這樣很膚淺、不可信。開會和討論計劃時不要過於心急,要學會耐心。在德國,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強調「時間就是金錢」。 德國憲法明確規定同工要同酬 。但德國《明星》周刊最近通過組織專家對25萬個工資數據的統計分析表明:男女雇員從事同樣工作,女性雇員的工資收入比男性少30%,而且職位越高,男女工資之間的剪刀差越大。調查結果對於主張性別平等、女權運動十分活躍的德國來說,簡直就是個丑聞。但現實就是這樣嚴峻。 同工不同酬例子多 已做到慕尼黑交易所董事位置的波騰蘭爾,今年37歲,是一個兒子的母親,她通過自身經歷早就體會到德國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實。回憶當年,她與同齡的一個男生高中畢業後同在一個銀行當學徒,同上大學學習經濟,同讀博士學位,同時獲得博士頭銜,更為巧合的是,他們到了同一個就職至今的企業謀求同等職位。她甚至優先於那個男生被指名與人事經理談話,二人均被錄用。但波騰蘭爾沒有想到,現已成為同事的那個男同學從被僱用的第一天起,年薪就高於自己,時至今日她的工資也未能追上這位同事。 32歲的瑪利亞·施密特現供職於著名的柏林經濟研究所,她敘說著與波騰蘭爾差不多的經歷。5年前,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她在一家大公司任董事長助理,當時與她從事同樣工作的一位同事每年的年薪至少高於她8萬馬克,主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位同事是男性。 現年40歲的克呂佛女士更有幾分不服氣地訴說自己的故事。她從小在家就像個男孩子,幫父親劈用於壁爐的木柴,而弟弟則喜歡幫母親在廚房裡做飯。結婚成家以後她對一般家務不感興趣,倒是對汽車的性能了解要比丈夫強得多。她1990年開始在巴符州一家試驗室工作,當時工資每月為3500馬克,而後來她得知,她的男同事每月比她多掙至少1000馬克,她認為很不合理,她不斷為自己應得的利益而斗爭。她為增長工資而爭,為使用公司轎車的權力而爭,以後又為配備手機而爭,她的生活內容似乎離不開「爭」,經過12年不間斷的拼爭,歷經三任僱主,她依然無法達到與男士同工同酬的目的。她累了,作為掌握一技之長的工程師,兩年前她不得不下決心單干。 職位越高男女收入差距越大 總體看來,在德國,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所處職位越高,與同級別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越大。一個在企業領導30名員工的部門經理如果是女性,她的年薪大約為77500歐元,而一個男性部門經理的年薪收入為114000歐元。據德國經濟研究所最新調查結果,女性政府官員和專業公職人員的平均收入比同等職位的男子至少要少28%。一位45歲的女性審計師年薪為42500歐元,同是45歲的男性審計師年薪為61800歐元。在企業咨詢行業,一名35歲的女性分析員年收入是48300歐元,而男性分析員的年薪可達68900歐元。 《明星》周刊對人事經理所作的問卷調查顯示,人事經理中36%承認,同種崗位女性比男性收入少,17%被問卷的人事經理甚至認為同等條件下女性收入會越來越少。 在歐洲國家中,德國的男女收入差距比例平均為24%,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國的男女收入差遠比德國要小。 收入差距誰之過 盡管人們都知道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但誰都似乎不願去觸及這一敏感話題,更很難去改變這一狀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德國人忌諱談工資收入,在具體的人與人之間,對於收入多少更是不議論、不攀比。二是僱主方的人事經理一向對勞資情況嚴格保密。三是女性雇員恥於向人事部門提出合理的工資要求,同時往往不了解自己所從事勞動的實際價值。另外,制定工資的人和界定工作性質的人從來就是男性,他們又特別注重諸如機械等生產資料而忽略為人服務的因素,比如大都由女性承擔的秘書一職,所獲收入要比大都由男性擔當的倉庫保管員收入要低,根源就是傳統觀念認為女子乾的無非是打打字聽聽電話,而男子則在看守企業有型的資產。 女性要敢於提增資要求 柏林經濟研究所的瑪利亞·施密特至今還有些後悔,當初她在那家大企業供職時如果提出增長工資的要求,或許她的要求會得到滿足,然而她當時選擇的是沉默,她的頂頭上司其實了解她的工作能力,但只要她不對工資提出異議,上司是不會主動給她漲工資的。 美國經濟學女教授巴博庫克經過研究認為,男子和女子對待職業和工資的態度有根本的不同,57%的男性雇員在領取第一次工資後就會向僱主方提出新的工資要求,而提出這種要求的女性雇員只有7%。按照女性思維,只要你好好乾活,你的工作就會被認可,工資自然會增加。這種典型的女性工作態度使得她們期望值小,滿足率高。男子把與僱主的增資談判看成是競技場的搏鬥,緊張而又刺激。巴博庫克教授敦促女性要拿出看牙醫的勇氣與僱主談增資問題,雖然開始感覺不舒服,但必須去談。 德國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高中畢業生中53%是女性,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中女性佔48%,而且這一比例呈上升趨勢。據一項專門研究表明,女學生自律、勤奮、有韌性。由此可見,女性就職、升遷、增資的機會並不比男性差。如果女性自己認識不到這一點,不去爭取應有的權利,那她不只是在降低自身價值,同時也在壓低其他女性的勞動身價。 「她們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還男人,工作競爭往往使她們變得鐵石心腸,沒有同情心。」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最近,由德國《商報》委託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45%的職員——其中9%是任領導職務的女性——對女上司明顯持保留態度。因為他們認為,在女上司領導下,自己晉升的機會遠遜於在男上司領導下。女性 又一次在職業生涯中得到了負面評價。與之相對,不信任男上司的下屬非常少。 這次有1000多名德國職員參與的調查表明,對女上司的不信任感在新一代人身上也無望改變:在不到25歲的年輕人中,甚至有72%的人對女上司有看法。此外,受訪者也一致認為女性在工作中面臨更多的困難。70%的受訪者認為,女性想事業有成不是那麼容易。這也許正是令人對女上司抱有疑慮的一個原因。 這次調查的負責人米夏埃爾·弗爾斯特說:「女性在工作中總是受歧視,她們會傳播這種不愉快的感受,讓別人在工作中也輕松不起來。」 柏林一家獵頭公司的總裁烏韋·舒里希特則揭示了另一層原因,他說:「女性和男同事的聯系不會超出公事范圍外,她們不加入男性的關系網。」而私交恰恰可以為下屬的晉升鋪平道路。「女人很少能成為摯友」,舒里希特這樣說,但他沒有懷疑女性的工作質量,他說:「為數不多的處在領導崗位上的女性的確都非常優秀。她們清楚自己的前進方向,但必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達到目標。」 男權社會的偏見和壓力讓有些女性做得過火,「她們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還男人,」心理學家梅希蒂爾德·埃彭貝克說,「工作競爭往往使她們變得鐵石心腸,沒有同情心。」而同情恰恰是每個領導應具備的品質。缺乏同情心的上司也不能指望下屬對他忠誠——而沒有下屬的忠誠,任何成就都不能長久。 根據埃彭貝克的經驗,「放棄孩子努力工作而爬上高職位」的女上司最令人難以忍受,「她們對有孩子的女同事的平常言行往往過於敏感。」此外,「當女人首次晉升到高層職務時,她會傾向於把其他女性排除在自己的圈子外。」與男性不同,女性為實現目的會無所顧忌。 為何如此?心理學家埃彭貝克說,這是因為女性待人處事總是非此即彼: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沒有其他可能。值得注意的是,97%的女性始終認為自己是女性間沖突的受害者。 德國漢堡經濟政治大學的教授索尼婭·比朔夫對此也有同樣消極的看法。她說:「女性有濃厚的競爭意識——這源於進化和爭奪男人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共存。」因此,「公司中女性職工的比例越高,同事間的相互傾軋就越多。」因為女性缺乏客觀評價其他女性的能力。 這些德國學者認為,微軟、蘋果電腦、英特爾和惠普這幾家著名美國公司的女經理和員工搞不好關系,於是為了讓員工能忍受她們的領導而把他們送去參加特殊培訓。這看來並非是意外。

8. 德國哪個專業適合女生工作

不知道你問的是腦力工作還是體力工作?

如果是腦力工作的話,首先對你有學識和學歷上的要求。你得是大學本科或者以上學歷吧?如果有就好辦了,作為女生,你可選擇的工作就很多了,比如,你可以從事設計類專業的工作。隨著人們在審美方面的提高,不論是服裝設計、產業設計、視覺設計、形象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也變得非常得吃香,所以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錯的。你也可以從事外語類的工作,比如翻譯,成為架起中德之間的一座橋梁。你也可以從事於IT行業。在這個行業,女生找工作也不難。如果你學識淵博,又想在研究領域有所作為的話,你不妨從事哲學、歷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德國的哲學家聞名世界,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都在世界哲學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如果你想從事的是體力勞動,那麼就要選擇餐飲業的服務員之類的工作了。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可能,都得付出辛苦與汗水。那些既輕松又來錢快的行業,相信也不是很多人有幸能遇到的。

9. 在納粹德國的時候,女人的作用是什麼

在納粹德國的時期,希特勒曾在1935年9月13日的一次演講中提到過,他說「成為母親不是女性身份的降低,反而是她最大的功績。對女性來說,沒有什麼比生兒育女更偉大的事了」。當時的納粹宣傳負責人戈培爾非常贊同元首的意見,聲稱「女性的任務就是讓自己美麗,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正如雌鳥為了雄鳥而讓自己美麗,它也為雄鳥孵蛋」。所以在納粹黨人的理念中,生孩子成為了衡量女性是否成功的最高標准。

其實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德國的女性非常時尚,服裝的搭配一直走在西方的最前面。可是在納粹當人眼中,女性應該比較保守,不化妝,穿搭民族傳統服裝,才能符合他們的納價值觀。特別是過分地打扮自己,用口紅、粉餅和其他化妝品都會被認為是一種不自然和頹廢的表現。過度化妝在當時的納粹看來,就是一種虛假矯飾的行為,是一種文明的全面倒退。他們經常將活潑簡單的家庭婦女的照片同西方民主社會任性、放縱、濃妝艷抹的女人相比照,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西方民主社會國家的女性。

閱讀全文

與德國女人都做什麼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