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三架馬車除了馬特烏斯和克林斯曼還有誰
德國三架馬車——馬特烏斯、克林斯曼、布雷默
不僅是德國的三架馬車,也是國際米蘭的三架馬車,曾奪得90世界盃和89意甲聯賽冠軍,在與荷蘭三劍客的多次交鋒中都不落下風,只可惜由於內部矛盾而使得組合不能長久。
洛塔爾.馬特烏斯(1961年3月21日出生)——一個令全世界球迷肅然起敬的響亮名字,
一個永載世界足球史冊的傳奇人物!世界足壇的「常青樹」——被馬拉多納等巨星視為最強
對手的怪物。有人認為:馬特烏斯比羅納爾多更有資格被稱為「外星人」,因為即便是羅
納爾多,也未必能在39歲時像老馬一樣在足球場上飛奔。馬特烏斯是德國足球風格的典型 代表,他踢球時出腳迅速、力量充足、狙擊有力、鏟搶兇狠,是德國足球力量型打法的一 個縮影。他以特有的硬朗作風被譽為「德國坦克的中場發動機」。
18歲加入門興格拉德巴赫隊的馬特烏斯,在1980年歐洲杯時第一次入選德國國家隊。他的 處子演出不算成功——對荷蘭一役中,他不慎犯規造成點球。此後便沒有機會上過場。恐 怕連這個稚嫩青澀的小後衛自己也沒有想到:今後的歲月里,他能一步步走上世界足球的 顛峰!
1984年馬特烏斯來到拜仁慕尼黑,逐漸成為拜仁隊繼魯梅尼格離開後的新的精神領袖。起 初他是一名後腰,但是根據戰術需要和場上形勢,馬特烏斯有時有被教練派上場打左前衛 或右前衛;有時還打盯人中衛,專門照顧對方的「危險人物」,乾的是球場上的「雜活」 ,可以說他又是一名足球「雜家」!
1986年的世界盃上出任托後前衛的馬特烏斯,因成功盯防馬拉多納而獲得了圈內人士的認 可。從1987年對以色列隊的比賽開始,馬特烏斯擔任國家隊隊長長達8年之久。1988年在西 德舉行的第八屆歐洲杯上,雖然西德隊半決賽負於鼎盛時期的荷蘭隊,但馬特烏斯的大家風范引起了各大俱樂部的垂青。最終國際米蘭搶先一步,將他和布雷默、克林斯曼組成德 國「三架馬車」來對抗擁有荷蘭「三劍客」的同城兄弟AC米蘭。那時之前馬特烏斯身上已 經有了德甲三連冠的榮譽。果然在接下來的1988—1989賽季中,隊中穿10號的馬特烏斯和 他眾隊友們在名帥克拉帕托尼的指點下,以25勝8平1負的創記錄成績奪得意甲冠軍,也成 為了與馬拉多納和古利特相抗衡的超級中場。
雖然說十八般兵器樣樣都來。但每個人都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領——馬特烏斯在他的職業球 員的顛峰時期踢的是組織性中場:控球能力強,傳球思路清晰,還有一腳硬朗的遠射功夫 。在1990年世界盃德國首場比賽與南斯拉夫隊一役中,馬特烏斯長途奔襲40餘米後,距球 門28米處突施冷箭,球貼著草皮呼嘯著直竄網底——這也成為馬特烏斯的「招牌式」進球 。緊接著又如法炮製,再入一球。後來當時歐洲兩大實力派球隊德國和荷蘭隊在八分之一 決賽中不期而遇,而恰恰這場比賽又被安排在米蘭聖西羅球場。全世界球迷不約而同地視 之為「三架馬車」的國際米蘭和「三劍客」的AC米蘭隊的同城大戰。最終馬特烏斯率領隊 友以2:1戰勝荷蘭隊。在與阿根廷的決賽中,又是他的最後一傳造成卡爾德龍對沃勒爾犯 規,使西德隊以布雷默的點球擊敗對手而高捧大力神杯。此時馬特烏斯已登上了他職業生 涯的顛峰!當年被評為世界盃最佳球員,入選世界最佳陣容,並獲得該年度的德國、歐洲 足球先生。
同年底在接下來的1990—1991賽季中,馬特烏斯在水平最高、競爭最激烈的意甲比賽中, 表現上佳。在與桑普多利亞、AC米蘭的冠軍之爭中仍然保持強勁的勢頭。只因倒數
第五輪 主場對桑普多利亞的比賽中,開場不久罰失一個點球而最終以0:2負於對手,獲聯賽亞軍 。但在當年的歐洲聯盟杯比賽中,國際米蘭一路過關斬將,直指冠軍,這也表明了馬特烏 斯和球隊的強大實力。
1991年是世界足壇的復甦年。沒有國際大賽的國際足聯在舉行首屆世界足球先生評比時,
以1990年世界盃和當年各國聯賽為主要參考依據。當時馬賽隊前鋒帕潘因奪得冠軍杯亞軍 和最佳射手也風頭正勁。但多數國家教練認為帕潘只是個射手而已,而馬特烏斯這一帥才 作為球隊的靈魂和核心人物,場上作用無人替代——馬特烏斯理應是「王者之尊」,最終 馬特烏斯以其傑出的成就、精湛的球技、不屈的戰斗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當選為「國際足聯 首屆世界足球先生」。
馬特烏斯於1992年從義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隊,改打自由人位置。自由人戰術一直是德國 國家隊和拜仁慕尼黑隊戰術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能夠打這個位置的人必須攻守兼備,在 場上掌握球隊的攻防節奏,同時還要具備領袖風范。馬特烏斯以他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大 局觀和敏銳的洞察力占據著國家隊和拜仁隊這一重要位置。在場上,他不僅是個隊長,而 且有半個教練的作用。
看時光飛逝,同時代的球星們:有的坐上了教練席;有的已成了「歷史畫廊」的名人。而
這台「老發動機」還在一如既往地為拜仁轟鳴。拜仁的隊醫宣稱:「他的心臟、肌肉還都
像是年輕人,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有了德甲又一個三連冠後,在1999年5月26日馬特烏斯和隊友們卻痛失即將到手的歐洲冠軍 杯。而三天以後的足協杯決賽,與不萊梅打成2:2平。本應獲得一絲安慰的馬特烏斯又是 最後一個出場主罰點球,結果被撲出——拜仁又獲得了亞軍,我們永遠難忘領獎時老馬那 強忍淚水、堅毅深邃的眼神……
2000年5月26日:一個讓真正球迷翹首期盼、永遠銘記的日子。一代巨星、廿載風流的馬特 烏斯,在他的家鄉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代表德國隊迎戰世界明星聯隊。這是馬特烏 斯告別德國聯賽的一次足球盛會。此時我們深深感觸馬特烏斯是世界足壇的「巨無霸」、 德國足球二十年來的歷史見證人!
雖然在2000年歐洲杯上他把自己為國家隊出場次數記錄提高到150場,但是德國隊的失意使得無人為他這一記錄喝彩。
直到2000年12月20日,39歲的馬特烏斯在德國足球電視台新聞中心宣布:他的運動員生涯 正式結束——我們再也無法遏抑自己的情緒:感嘆這棵綠茵常青樹的離去!球迷的歡呼與 眼淚是最好的送別——洛塔爾,再見了!
馬特烏斯是足壇的一個奇跡——與其說是生理上的青春,倒不如說是心理上青春。馬特烏 斯現象體現了他對專業的一種愛好;對職業的一種追求;對事業的一種奉獻。有人將馬特 烏斯與「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作了一番比較後發現,他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同為世界冠 軍隊長;馬特烏斯比恩師兼朋友的貝肯鮑爾小16歲,而貝肯鮑爾捧杯早於馬特烏斯16年; 同為自由人;同樣有相似的離婚經歷;同樣有赴美國踢球的經歷……可以說馬特烏斯是繼 貝肯鮑爾後德國又一代「足球皇帝」,他像一台高功率的發動機,帶領著日爾曼戰車前行 ,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輝煌;他像一塊鋼鐵豐碑,永遠屹立在日爾曼戰車之顛!
★☆★☆★☆★☆★浪漫騎士——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印象中歸去總應該是黯然神傷、纏綿悱惻的。即使不至於垂淚千行,也不得不「揮手自茲
去,蕭蕭斑馬鳴」。但是詩人徐志摩寥寥數筆,卻能把歸去描寫得如此揮灑自如、波瀾不
驚。始料不及的暗自驚異之餘,倒不由使我想起在事過境遷的那時——德國著名球星尤爾 根.克林斯曼的掛靴歸去。
1964年7月30日,克林斯曼出生於西德的格爾平根。他在德國斯圖加特隊一舉成名天下:為 球隊奪得聯賽冠軍和歐洲聯盟杯亞軍,他本人也成為聯賽最佳射手。1987年他入選了國家 隊,為偉大的日爾曼戰車沖擊。隨後便快馬加鞭地於1989年來到了義大利老牌勁旅國際米 蘭隊。少年意氣、揮斥方遒,年輕的克林斯曼在米蘭城絢麗多彩的火樹銀花的照耀下,愈 發氣勢如虹。在義大利甲級聯賽場上「風塵懷吾劍,天地一怔鞍」,為國際米蘭奪得久違 的意甲冠軍立下赫赫戰功!
對於一名出類拔萃的球星而言,能在一支戰績優異的球隊效力,能得以酣暢淋漓地盡情發 揮,從而體現其自身價值——這應當是快慰平生之事。在我看來,克林斯曼在國際米蘭隊 中體現了個人價值之所在:國際米蘭成全了他,使「金色轟炸機」聲譽頓起;同時他也成 全了國際米蘭如飢似渴的奪冠美夢。在這樣的關系下克林斯曼和國際米蘭可以扶搖直上, 完全可以「舞破中原始下來」。但一切都在不經意中改變了;一切美麗的夢想都隨著克林 斯曼的遠去而化成了泡影。也許他浪漫的氣質註定了他浪漫的旅程;也許他把生命慷慨地 投向了一種精神追求;也許他在告別他舊日的容光不管別人的各執一辭、莫衷一是。這些 都阻擋不了克林斯曼天馬行空的步伐——他走了!在國際米蘭兵強馬壯、「滿座衣冠似雪 時」;在他自己豪情萬丈、「壯士悲歌未徹時」!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在他 偉岸的身影背後,悠悠傳來了米蘭城深沉的嘆息……
克林斯曼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在歐洲各大賽場上風雨兼程:他剛掠過摩納哥地中 海畔柔軟的沙灘;又穩入了倫敦托特納姆熱刺輕紗般的薄霧中;他步出慕尼黑的街閭巷陌 ;又登上了那桑普多利亞的舞榭歌台……他劍氣沖天、馬踏連營,他以一名冷酷殺手的形 象屹立在綠茵場上。但在我眼裡他更像一名浪漫騎士,「一騎絕塵去,一馬當先回」—— 他以獨特的漫遊方式,演繹了富有傳奇色彩的職業足球生涯。更值得一提的是,十多年來 他為德國國家隊帶來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無盡光榮,獲得了夢寐的世界盃和歐洲杯!
克林斯曼是足球和語言的天才——他的腳背外側射門隱蔽難尋,而且力拔千鈞、角度刁, 堪稱一絕;魚躍沖頂和倒掛金鉤動作優美,成為眾多前鋒模仿的對象!他還能清晰地說德 、意、法、英四國語言,讓人拱手佩服!
來易來,去難去!綠茵英雄們總是很難從真正意義上搓斷對綠茵場的眷戀和懷念,所以才 有馬拉多納的進進出出、反反復復;所以才有維爾喬沃德的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所以才會有卡努的劫後餘生、復出江湖。克林斯曼真的走了,真正離開了他心愛的綠茵場了。他 說得從容,做得更從容!克林斯曼的離去不是逃避,我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猛士,敢於 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人世間的沉浮起落。他的歸去有把浮名看透的沉穩,有身後 是非誰管得的超脫,有大江動去浪淘盡的豪邁!如此的榮辱不驚,如此的意氣風發,他的 歸去恰恰又是重新入世的宣揚,生命總在來和去間組成它不朽的篇章……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話在我耳邊回盪著——去的時候,揮一揮衣袖,坦坦
盪盪、從從容容,沒有風雨交加,也沒有萬里晴空,平平淡淡、安安靜靜,不帶走一片雲 彩……
★☆★☆★☆★☆★☆忠誠衛士——鋼鐵坦克布雷默★☆★☆★☆★☆★☆
在讀懂這位昔日的忠誠衛士與如今響鐺鐺的鐵腕少帥之前,讓我們傾聽他的自白:
「我曾效力的球隊:1965-1980巴姆貝克-烏倫沃斯特(德國,業余性質)、1980-1981薩爾 布呂肯(德國)、1981-1986,1993-1998凱澤斯勞滕、1986-1988拜仁慕尼黑、1988-1992 國際米蘭、1992-1993皇家薩拉格薩。
我踢球的位置——開始是中場,後來是自由人,多虧菲爾德坎普幫我找到自己最理想的位 置——後衛;
我的球衣號碼——我使用過不同的號碼,有4號、3號和8號,最後總是穿6號球衣,實際上 我並沒有看中過某個號碼,6號成為我的標志符號完全是偶然的;
我的教練——我有許多好的教練,貝肯鮑爾、卡里.菲爾德坎普、烏多.拉坦克、特拉帕
托尼、里貝克、雷哈格爾,直到今天,我還與他們所有人保持良好的關系;
對我最有價值的教練——他是卡里.菲爾德坎普,他教我在兩個人的對抗中如何正確地處
理,在我踢中場和自由人之後,他讓我第一次學會如何實施最佳防守;
我最粗野的一次犯規——那是在義大利世界盃上,我們與英格蘭隊進行半決賽,我不幸無
意中狠狠的碰了保羅加斯科因的腿,我真的很抱歉,但加斯科因在被傷害後很快站了起來 ,繼續比賽,好象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我的紅牌——只有一次,是在1996年德國足聯杯決賽上,也是凱澤斯勞滕降級後的一個星 期。在柏林同卡爾斯魯厄的比賽中,我因兩次犯規,過早被罰下場;
我的退役——我對此沒有什麼遺憾,因為我總是要在某個時間退出的,我已經准備好這一 刻的到來,我是幸運的,那麼長的時間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踢球,並取得了成績。 記得自己剛看德甲不久,發現與豪門拜仁爭奪天下的群雄又多一支紅衣軍團凱澤斯勞滕, 而這支隊伍的靈魂就是這位德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鋼鐵衛士布雷默,在我的記憶中,他像 一位紳士,他不惜一切為凱澤斯勞滕的輝煌而歡呼,不管是否在場上飛奔,還是靜靜地在 場邊觀戰,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布雷默對凱澤斯勞滕的無比忠誠,當雷哈格爾帶領凱澤斯勞 滕奇跡般地以升班馬的角色勇奪德甲桂冠的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與布雷默共同分享這 份喜悅與收獲!布雷默布雷默一共代表凱澤斯勞滕出場242次,進球43個,是凱澤斯勞滕永 遠的追隨!
義大利之夏是群星閃耀的舞台!布雷默更是出類拔萃!回想德荷大戰中三架馬車與三劍客 的精彩對決吧!那是歐洲兩支最出色的強隊的瘋狂比賽。 盡管這是1990年世界盃中最精彩 的一場比賽,但美中不足的是開場20分鍾後,兩軍竟大打出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里 傑卡爾德由於把沃勒爾絆了個底朝天而被警告;沃勒爾因謾罵里傑卡爾德,並向他吐唾沫 而被出示黃牌;緊接著,沃勒爾與范.布魯凱利恩發生爭執,繼而又與里傑卡爾德爭吵, 雙雙被罰出場外。被罰出場後的里傑卡爾德又向沃勒爾吐唾沫,這一系列不光彩的插曲, 無疑使這場精彩的比賽大為失色……
聯邦德國隊的巴克沃德橫傳至荷隊禁區,克林斯曼勁射破門,立下頭功。接著後衛出身的 布雷默妙得門柱反彈球大力抽射,球旋轉入網,聯邦德國隊領先兩分。臨近尾聲,荷蘭隊巴斯騰在聯邦德國隊門前演戲般地翻了「筋斗」,由科曼主罰命中。盡管如此,對於要想 奪冠的荷蘭隊來說,「筋斗」翻得太少了,而且「黃瓜菜已經涼了」。
爭奪決賽權的比賽更是場馬拉松失的拉鋸,這是兩個老冤家之間的一場高水平碰撞!奪標 熱門的聯邦德國隊和頑強、驍勇但球技並不十分過硬的英格蘭隊相對抗。上半場,英格蘭 隊占居上風。下半場布雷默又力戰功,他主罰任意球,球擊中英格蘭球員帕克改變方向球 呈弧線飛過不知所措的守門員希爾頓頭頂,直入網窩,聯邦德國領先一分。英格蘭隊繼續 拼搏,萊因克爾鏟射入網,將比分扳平。加時賽中,英格蘭隊的韋德勒和巴克沃德接連擊 中聯邦德國隊的門楣,球運的確不佳。直到加時賽結束,雙方均無建樹。世界盃 歷史上第 一次出現了兩場半決賽需以互罰點球以決勝負的場面。聯邦德國隊的伊爾格納撲出了由罰 點球專家皮爾斯主罰的第四個點球,而聯邦德國隊的托恩主罰命中,最後英格蘭的韋德勒 主罰點球,遺憾的是球飛過大門橫梁。英格蘭隊未能進入決賽。聯邦德國隊第6次邁入了世 界杯決賽。
我想誰也忘不了義大利之夏的點球結局,布雷默他擁有的只有無比的成熟與冷靜,動作還 是那麼輕松自如,像教科書里寫的一樣!他踢出去了那一腳,布雷默回憶說那是他一生中 最重要的進球,他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刻。是的,他成功了,就是已經撲出六粒點球的神 奇門將戈耶切亞也只能望球心嘆了,布雷默飄逸的金發,輕盈的身姿,他開始慶祝了,再 也無法掩飾自己的狂喜!馬拉多納的眼淚也就算不了什麼了!就在隊長馬特烏斯親吻獎杯 的那一瞬間,人們心中只有英雄布雷默,是他的臨危不懼直接實現了日爾曼第三次捧起大 力神杯,也開創了德國足球的輝煌歲月!
從此德國的「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威猛大炮」馬特烏斯和「鋼鐵坦克」布雷默更加
聞名於世,一度共同闖盪歐羅巴!三人的配合雖然沒有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也達到心靈相 通不可分割的地步。布雷默在後方就像鐵甲一般堅硬,他搶斷成功迅速發動進攻;而中場「自由人」馬特烏斯跑位接球,輸送炮彈無人能及;前方的老鷹克林斯曼在敵方前沿不停 地游弋,所到之處都令對方驚魂不定,三人連在一起就是整支隊的脊樑。布雷默就是那脊 梁的「髓」!
創下為德國國家隊參加86場國際比賽,打入8球的輝煌戰績後,布雷默功成名就!退役後的 布雷默憑借他在德國國家隊和凱澤斯勞滕隊所取得的輝煌戰績以及他對球隊的忠誠征服了 俱樂部和球迷,使他在剛剛拿到教練證書僅僅1個月、以前從未有任何執教經歷的情況下於 2000年10月9日正式出任凱澤斯勞滕的主帥。
新賽季開賽前,凱隊的內亂依舊沒有平息,布雷默甚至被德國媒體公認是德甲本賽季很可 能第一位下課走人的主教練。在這個關鍵時刻,布雷默終於被迫展示出自己性格中、以及 過去在綠茵場上最強悍的一面:鐵腕治軍。
布雷默首先拿法國著名球星德約卡夫「開涮」。這位幫助法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的老將在
7月初曾因歸隊不及時而被布雷默課以1萬英鎊的罰金,這也是凱澤斯勞滕隊歷史上罰款最 多的一次處罰。通過處罰德約卡夫及另外一位名叫多明格斯的葡萄牙球員,布雷默在隊內 贏得了絕對的權威,使所有球員——無論名氣大小——都在心理上樹立了一切利益以球隊 為重的信念。
除了球員的心理問題,布雷默在戰術安排上也走向成熟。其臨場應變能力已受到了德國足 球權威雜志《踢球者》的首肯和褒獎:「布雷默在比賽中能隨時根據場上局勢的改變,靈 活調整球隊的戰術安排。凱澤斯勞滕隊在352和532兩種陣形之間的機變切換是該隊
賽季 初始階段表現不俗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布雷默一心率領凱澤斯勞滕,他充滿雄心壯志,決心在新賽季帶隊獲得令人矚目的成 績!從來沒有人覺得平時布雷默有狂妄與任性,只有勝利才能看見他的激情飛盪!別人看 來他只有像鋼鐵一般的冷靜、理性、沉穩!無論是球員還是教練,布雷默都讓自己做得最 好,雖然人生路漫漫,我們還是對他充滿無限希望!祝福這位鋼鐵鬥士一路走好! 德國三架馬車是德國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奇跡。堅毅,剛強,韌性,飄逸……那些多姿多彩 的風格迷倒了整個一代為足球狂熱的人們。他們的英姿將永遠在綠茵場上飛舞,在那些球 迷心中,三架馬車永遠是不可替代、刻骨銘心的最亮麗的風景!
『貳』 德國三架馬車現在都在幹啥
馬特烏斯現在和特拉帕多尼一同指教奧地利的薩爾斯堡隊
克林斯曼和布雷默現在都休閑在家。
『叄』 當年德國國家足球隊的三駕馬車是什麼水平
頂級水平!中場發機馬圖斯更是風雲人物、參加5屆世界盃82、86亞軍、90冠軍、94、98八強!近幾十年唯一的為德國爭光成為世界足球先生!除守門員、任何位置都勝任、永不知疲倦的攔截和進攻!助攻型後衛布林美、球風穩健、處球分明、拿手絕技點球!金色轟炸機奇連士文也是一流前鋒、英俊又低調!90、96雙冠軍!當時三人都是德國隊主軸、使德國隊疊瓦式進攻發揮更加完美!當然其他名將也是一流、如門將伊格拿、前鋒名將沃勒爾、矮腳虎哈斯勒、中場大師烈巴斯基、攻擊型前衛安穆勒、助攻型後衛羅伊特、鐵衛畢圖特、橡膠科勒、後衛神塔奧真泰勒、朴實無華的助改及攔截一流的衛將布希華!真是星光熠熠!!!
『肆』 帝國時代3德國馬車等於幾個農民的勞力啊,我如果用了卡片只生產30個馬車分別砍木,種田,種植圓
德國適合打快攻 不好打後期拖不起 馬車占人口多貴 但搜集資源快 且不難弄到 一開始1快速採集肉 快速升3級 到堡壘時代 馬車應快速搶占野外黃金 這樣科技比種植園快 踩得也比種植園快 再舉大軍消滅敵人。 當然我這是玩家對戰的戰術。 LZ只是想造大部隊虐虐電腦的話到後期打得狠的話30個馬車不夠 如果電腦很菜一波就打死了也用不到30個馬車 看你怎麼玩了。 反正後期德國經濟不給力 後期經濟就法國和荷蘭有得拼
『伍』 帝國時代3中德國的馬車很強嗎
你好,我要糾正一個誤區。法國的騎兵不是甲胄騎兵,而是胸甲騎兵。你所說的甲胄騎兵是帝國時代2中拜占庭帝國的特色兵種。而帝國時代3中是沒有甲胄騎兵的。
法國的胸甲騎兵是重騎兵,而德意志的馬戰車是輕騎兵的類型,屬性上來說輕騎兵就是克制重騎兵的!所以法國胸甲騎兵肯定會被德國的馬車虐死!
『陸』 二戰結束後德國戰俘的待遇。
德國戰俘的悲慘遭遇:艾森豪威爾一聲令下 百萬德軍受虐亡
文章提交者:卿雲至上 加貼在 一、二戰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_172.html
1945年,在反法西斯同盟國打擊下,德國和日本先後於5月和8月宣布向同盟國投降。由於艾森豪威爾實行了一套美國「戰俘新思維」,大量德軍戰俘死於人為地飢餓、疾病和無醫無葯。雖然對於受虐致死的德軍戰俘數量,幾十年來都有不同的說法,但有一點勿庸置疑——很多戰俘都遭到非人待遇。
詹姆士·巴克切:一百萬德國戰俘被虐待致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加拿大作家詹姆士·巴克切的1986年去法國訪問二戰時法國抵抗運動英雄RAOUL LAPORTERIE。 在查找了眾多的資料和訪問了眾多的當時人後,他意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卻很少為人所知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美軍的德國戰俘集中營里,有一百萬已經投降的德國戰俘死於人為地飢餓、疾病和無醫無葯。他用了三年時間查訪了當時盟國(美,英,法,蘇等)的政府檔案,與當事人談話。記錄了以下事實。
至1945年五月,德國向美,英,法三國投降人數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馬利的英軍受降50萬德國俘虜,英國-加拿大聯軍受降二百萬人,這些俘虜大多數在德國投降後放回了家,其中有30萬人被送往法國作為「重建法國」的勞動大軍。美國在歐洲和北非受降五百二十五萬人。美國處理德國戰俘的作法不同於英、法、加等國。
當時駐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司令是艾森豪威爾將軍,不願與英軍合作處理德國戰俘。因為英國人按照日內瓦公約處理戰俘,即:戰俘在吃飯,住宿等基本生活條件方面不能亞於俘虜他們的軍隊的士兵待遇,有與家人通信的自由,紅十字會定期訪問戰俘營地。
艾森豪威爾決定自搞一套。在1945年4月,他提出一項建議,建議將德國戰俘分成兩種等級:1、投降的戰俘。2、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第一類人按日內瓦戰俘公約處理,第二類人,按照艾森豪威爾的指示,仍舊按敵對武裝力量處理,即,即使他們投降了,也可以殺死他們。實際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國戰俘都歸入了第二類,即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英國拒絕了這一建議,美國就在他們自己的戰俘營開始執行艾森豪威爾的指示。
從1945年五月國際紅十字會的材料表明,所俘獲的德國戰俘的健康狀況,除受傷者外,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在美軍的戰俘營里,情況迅速地惡化。
詹姆士·巴克切在《其他的損失》一書中宣稱,在二戰結束前後,在所謂「解放」歐洲大陸的美國軍隊的戰俘營里,有接近一百萬德國武裝部隊戰俘由於飢餓和美軍的故意虐待而死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這個數字在西方歷史學界引起巨大震動,對巴克切的數字提出肯定或者質疑的論文大量出籠。但無論這些論文的作者同意或者否定巴切克的具體數據與否,他們最終也不得不承認如下事實:「美國人曾經像納粹分子那樣殘忍地對待德國戰俘」。
德國戰俘的悲慘遭遇
後來一個美軍戰俘營衛兵在他的《艾森豪威爾的死亡戰俘營》一文中,回憶了在萊茵河附近的一座關押德軍的戰俘營中的見聞:五萬多名德國俘虜被帶刺的鐵絲網圈在無遮無掩的野地上,他們被迫在潮濕多雨而且寒冷的天氣里,在泥地上睡覺。吃的飽飽的美國士兵眼看著德國人吃著用野草做成的湯,同時在沒有廁所的情況下,像畜牲一樣在自己的糞便中睡覺,然後開始慢慢地悲慘死去。當有些美國士兵將食物扔過鐵絲網後,美國軍官們甚至威脅要槍斃這些「不守紀律」的戰友和部下。而當德國婦女們向鐵絲網那邊的德軍戰俘們投擲食物時,美國軍官則玩起了真格的:一直把槍里的子彈全部打完才肯罷手,他們把這叫做「打靶訓練」。納粹德軍在東部戰線對付蘇聯戰俘和敢於向他們提供食物的蘇聯平民的手段,美國軍人無師自通的全會了。
這種情況在美國人的眾多德軍戰俘營非但不罕見,而且是及其平常普遍。眾多見證人描繪的不同的美軍的戰俘營,幾乎全都是一個樣子的:德國們戰俘們被趕到露天下用鐵絲網圍起來的黃土坡上,既沒有給他們營建遮蔽風雨和太陽的房屋和帳篷,也沒有提供有樹蔭的場所,甚至連一床毯子都沒有。德軍戰俘在多數情況下,只能自己用手在地上刨洞,然後象地老鼠一般蜷在裡面躲避風雨和烈日的侵襲。而那些身體孱弱,無力刨洞的人,就只能在露天里任憑風吹雨打,為了抵抗徹骨的寒冷,惟一的解決之道就是一堆人擠在一齊以彼此的體溫取暖。但那些有洞住的人有時也不值得羨慕,碰上大雨,土洞的泥土松動而塌方,他們就被活埋在裡面。
這還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戰俘們得不到食物和飲水。當時的情況並不是食物缺乏,由當時盟軍和國際紅十字會披露的材料,美軍在歐洲的食品總部有大量食品囤積,國際紅十字會有十萬噸食品儲存在瑞士,但是飢餓卻在戰俘營里蔓延。
一位當時只有18歲的德國戰俘,戰後成為歷史學家的Charles Von Luttichau回憶道:「我們住在周圍圍著鐵絲網的,非常擁擠的露天土坡上,食物異常缺乏,一天吃一頓,數量只有美國士兵的十分之一,很多人迅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我向一位美國軍官說,他們這樣作違背了日內瓦公約,他回答我:『日內瓦公約與你們無關,你們沒有任何權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有兩位曾經在美軍駐歐洲醫療隊工作的醫生James Mason和 Charles Beasley曾視察過位於 Rhine的戰俘營,在1950年他們寫道:「大約十萬名衣衫襤褸的人擠在齊膝蓋深的泥漿里,骯臟,憔悴,瘦弱,目光無神……」疾病很快在德國戰俘營里蔓延,主要是痢疾、傷寒、壞疽和肺炎。
美國的軍醫還有記載「極度營養不良」和「衰竭」而死亡的。由於營地里沒有廁所,患痢疾和傷寒的病人,能動的還走去鐵絲網內大便,走不動的就只能就地解決,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滿自己的大便。這無疑加速了疾病的傳播。國際紅十字會要求視察戰俘營的要求屢次被美軍拒絕,戰俘在無醫無葯的情況下,生命「自動地消失」了。這是造成戰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戰俘Wolfang Iff回憶道:「在我所在的戰俘營里有一萬人,每天有三十至四十具屍體被抬出營地。我曾經作抬屍體的工作,我們把屍體放在手推車上運出營門外,脫去他們的衣服,一層層地裝進鐵皮車廂碼放起來。」
美國人的生財之道
精明的美國人很快就從這些德國戰俘身上發現了生財之道,他們開始用救命的食物和對某些德國戰俘來說比食物還寶貴的香煙來搜刮戰俘們身上他們認為值錢的東西,或者說「紀念品」。
在戰俘營外也是如此,德國男人一面向美國佔領軍抱怨俄國人是怎樣打死了他的男孩,強奸了德國婦女,一面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獻上以換取在惡劣條件下急需的物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位德國婦女曾在日記中憤怒地指責俄國士兵在強奸了她之後只留下了一個煙盒(按一個蘇聯老兵的說法,一般只給一個肉罐頭)。在美國人身上,他們能得到的更多。
幾十年過去了,大量的戰俘最終消失了,他們的相關檔案材料也被銷毀。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判斷詹姆士·巴克切所謂「百萬戰俘」死亡之說是否准確,但大量德國俘虜由於美國「戰俘新思維」而死去的事實則是確鑿無疑。
『柒』 為什麼有德國三駕馬車這個稱號
克林斯曼、馬特烏斯、布雷默三人組成了曾經讓國際米蘭稱雄於意甲的三架馬車,曾經讓德國隊戰無不勝的三架馬車。三人的配合雖然沒有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也達到心靈相通不可分割的地步。布雷默在後方就像鐵甲一般堅硬,他搶斷成功迅速發動進攻;而中場"自由人"馬特烏斯跑位接球,輸送炮彈無人能及;前方的老鷹克林斯曼在敵方前沿不停地游弋,所到之處都令對方驚魂不定,三人連在一起就是整支隊的脊樑。他們的輝煌時期在1989年的國際米蘭和1990年的世界盃。他們為俱樂部和國家爭了眾多榮譽。特別是1990年的世界盃上,他們並肩作戰,南伐北討,所向無敵,最後以1:0戰勝了以馬拉多納為首的老冤家阿根廷隊,第三次為德國人捧回了世界盃。
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
世界盃上最動人的淚水?不只是加斯科因或馬拉多納,1990年7月8日在羅馬奧林匹克球場,克林斯曼捧著大力神杯號啕大哭,簡直像個孩子,4年後在被保加利亞淘汰後,克林斯曼表情依然堅毅,但卻止不住淚水在臉上流淌……
我倒了,巴雷西也別想站著!
1964年7月30日,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出生在德國的格平根,父母開了一家蛋糕點,不過克林斯曼不想子承父業,「我可不喜歡每天早晨3點就起來做蛋糕」,他更喜歡踢球。1972年,8歲的克林斯曼在當地的基因根TB隊開始踢球,後輾轉蓋斯林根(1974-78)、斯圖加特踢球者(1978-84)等隊效力,1984年加盟德甲的斯圖加特。在這里,他踢了5個賽季,1988年奪取德甲最佳射手,同時被評為年度德國足球先生,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轉會海外,與馬特烏斯、布雷默等組成了國際米蘭的三駕馬車。 克林斯曼的特點極為全面,他擅長搶點,又能夠過人,這和他年少時的苦練分不開。「當我18歲時,哥哥是個短跑選手,他告訴我必須改變跑步的節奏,以節省力氣,後來我開始和一名短跑教練一起訓練,為的是跑得更快,斯圖加特的教練不會同意我這樣做,所以我只是偷偷的加練。」(本篇所引用克林斯曼話語均摘自2004年3月《觀察家報》的專訪) 在意甲聯賽,克林斯曼和世界上最好的後衛們對決。「開始時我總是被阻擋犯規,他們還用肘部打人,並且不會得牌,於是我對自己說,下一次我突破時他們再放倒我,我也要放倒他們,我記得有一次我撞斷了巴雷西的肩胛骨,他以為他可以對聯賽中的任何人犯規,但我要給他反擊,我想如果我倒了,那你也別想站著。」在意甲的3個賽季,克林斯曼打進34個進球,國際米蘭的三駕馬車成為了該隊歷史上的經典組合。 1992到94年,克林斯曼在溫格執教的摩納哥效力2年,後於1994年轉投托特納姆熱刺,在這里,他掀起了英國人一陣陣的驚嘆。在4比3勝謝周三的處子秀中,他就有進球,短短1年時間的表現,就為他贏得了英格蘭年度最佳球員的榮譽。1995到97年,克林斯曼先後在拜仁慕尼黑和桑普多利亞效力,1998年1月重返熱刺,幫助球隊保級成功。1998年世界盃後,克林斯曼宣布退役,留下了俱樂部生涯參賽445場,打進204球的記錄。另外,他還留下了一種獨特的慶祝方式,在高速奔跑中俯身前沖,張開雙臂貼地向前滑行,這被稱為「克林斯曼滑翔」。
金色轟炸機
1990年世界盃決賽,克林斯曼被阿根廷後衛蒙松鏟倒後痛苦翻滾,有人說他是在表演,結果對手吃到了決賽歷史上的第一張紅牌,對此,克林斯曼有話要說。「如果他沒碰到我,我腿上15厘米的口子是哪來的?」 那屆世界盃上,強大的馬特烏斯和西德軍團橫掃千軍,克林斯曼打進3球,其中包括對荷蘭的關鍵進球。同南斯拉夫的比賽中,他接到隊友傳中俯身頭槌沖頂,金發飄舞間皮球入網,這個進球是對「金色轟炸機」綽號的最完美詮釋。搶點敏銳,技術全面,頭槌尤為出色,如果有足夠的中場支援,他便是可怕的禁區殺手,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一次采訪中,克林斯曼曾談到貝克漢姆,他戲稱:「我想在我年輕力盛時,如果有貝克漢姆在邊路傳中,我的進球數能翻倍。」 不過克林斯曼個人狀態的巔峰是在1994年,在美國世界盃上,克林斯曼5場打進5球,對韓國精彩的轉身勾射技驚四座。遺憾的是,馬特烏斯等90年功臣狀態下滑,德國隊被保加利亞淘汰,克林斯曼流下了傷心的淚水。1996年,克林斯曼取代馬特烏斯成為德國隊隊長,兩人甚至為此產生矛盾,但在他的帶領下,德國隊奪得了歐洲杯冠軍,主教練福格茨甚至回憶說,任命克林斯曼為隊長是他執教生涯中最好的決定。1998年,克林斯曼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又有3球進帳,但在1/4決賽中倒在克羅埃西亞腳下,那場比賽後,「金色轟炸機」宣布退役,在德國國家隊,他共參賽108場,進球47個。 目前,克林斯曼是德國國家隊的主教練,2006年世界盃是他再展身手的機會,他能像70年的扎加洛、90年的貝肯鮑爾一樣,成為以球員和教練身份都捧起世界盃的人嗎?
克林斯曼的職業生涯:
效力俱樂部:基因根TB(1972-74)、蓋斯林根(1974-78)、斯圖加特踢球者(1978-84)、斯圖加特(1984-89)、國際米蘭(1989-92)、摩納哥(1992-94)、熱刺(1994-95)、拜仁慕尼黑(1995-97)、桑普多利亞(1997年8月至12月)、熱刺(1998年1月至6月) 進球:221場德甲、進110球;103場意甲、進36球;65場法甲、進29球;56場英超、進29球。 榮譽:世界盃冠軍(1990)、歐洲杯冠軍(1996)、歐洲聯盟杯冠軍(1991國米、96拜仁)、德甲冠軍(1997拜仁);德國足球先生(1988、94)、英格蘭足球先生(1995)、德甲最佳射手(1988)
洛塔爾·馬特烏斯1961年3月21日出生於聯邦德國的小城埃爾蘭根,11歲開始學踢足球。他身材並不高,但他以自己的精妙球技讓比自己高的對手心服口服。他靈活,滿場飛,就像一架上足了發條的戰車。小夥伴們最欣賞的是他的射門--力大無比,角度刁鑽。
馬特烏斯的家境很不寬裕,他13歲就到一家傢具廠當學徒,掙錢接濟家裡,當然也是為了學門手藝。艱苦的童年生活磨練了馬特烏斯的意志,培養了他勤奮守紀踏實肯乾的作風。這對他後來從事足球事業很有幫助。在守規守矩的德國隊,球員絕對服從教練的意圖,不容許隊員有過多的自由發揮。可以說馬特烏斯模範地做到了這一點。
貝肯鮑爾是馬特烏斯從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貝肯鮑爾1970年帶傷參加墨西哥世界盃的事跡感動了馬特烏斯,他立志學習貝肯鮑爾,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為國效力。
黑爾佐根納烏拉赫俱樂部的預備隊是馬特烏斯加入的第一個東家,他在這里開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並在這里訓練和拼搏了8年。他學什麼像什麼,踢哪個位置都有模有樣,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馬特烏斯剛滿18歲就轉會到著名的門興格拉德巴赫隊,開始了正式的職業球員生活。他憑著過人的足球天賦和苦練贏得了自己的尊嚴。
1980年,門興格拉德巴赫隊獲得德國甲級聯賽冠軍,馬特烏斯第一次站在領獎台上,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會進步,付出就會有收獲,他懂得了這個道理。
同年,馬特烏斯被德瓦爾主教練召入國家隊。他代表國家隊參加的第一場比賽是迎戰"橙色大軍"荷蘭隊。在比賽中,全隊以三條線的和諧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對方的進攻,並頻頻向對方大門發動進攻,壓得荷蘭隊喘不過氣來,最後以3∶2獲勝。首場比賽取勝為馬特烏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馬特烏斯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辦的世界盃賽。由於他剛剛出道,還沒有大賽經驗,所以教練基本上沒有安排他上場,但他通過觀看隊友們的比賽學到了許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為後來的比賽積累了經驗。
1984年,馬特烏斯應貝肯鮑爾的邀請加入拜仁慕尼黑隊。能在貝肯鮑爾指導下踢球馬特烏斯非常滿足。他在該隊呆了4年,奪得3次全國甲級聯賽冠軍(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國杯賽冠軍(1986年)。1985年馬特烏斯成為西德身價最高的球員。
1986年馬特烏斯再次隨國家隊征戰世界盃。在墨西哥賽場上,他已經沒有了第一次參加世界盃時的緊張與膽怯,作為國家隊的主力他已經不再需要教練的照顧,他在場上得心應手。雖然這次西德隊沒能奪冠,但馬特烏斯並不遺憾,因為好戲在後頭。
也許是基辛格對西德隊的評點提醒了馬特烏斯,他突然感覺到國內足球有種種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有小世界盃之稱的義大利甲級聯賽對他的誘惑最大。正好國際米蘭隊忙著招兵買馬,他們惺惺相惜,雙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來到了亞平寧。
馬特烏斯轉會到義大利國際米蘭隊後與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組成著名的德國"三駕馬車",與馬拉多納領銜的那不勒斯隊和荷蘭"三劍客"爭雄義大利足壇。三駕馬車同心同德,一舉為國際米蘭隊奪回失去了多年的義大利甲級聯賽冠軍。
1990年的義大利世界盃賽,擔任隊長的馬特烏斯與隊友在貝肯鮑爾主教練的指導下連克諸強,最後在與跌跌撞撞闖進決賽的阿根廷隊爭奪冠軍的決賽中以1∶0戰勝了馬拉多納率領的阿根廷隊,捧走了大力神杯。這屆世界盃賽,馬特烏斯榮獲"金球獎",他多年的宿願終於實現。同年他還被評為"世界足球先生"。福無雙至今朝至,馬特烏斯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義大利世界盃賽後,馬特烏斯開始走下坡路。馬特烏斯不僅從恩師貝肯鮑爾身上學到了寶貴的足球技術,還學會了貝肯鮑爾的個人生活上的放鬆。
1994年,馬特烏斯離開義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隊,司職中後衛,幫助該隊獲得1996~1997賽季的德國甲級聯賽冠軍和歐洲聯盟杯賽冠軍。但這一年,也是他與克林斯曼的矛盾鬧得紛紛揚揚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馬特烏斯結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隊的合同,轉會到美國職業大聯盟球隊紐約地鐵明星隊。
馬特烏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貝肯鮑爾曾贊揚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之一。他把各個位置的經驗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輕松地踢好任何一個位置,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個讓教練和隊友放心的人。
「三駕馬車」之最全能左邊衛:布雷默
--------------------------------------------------------------------------------
在世界盃上,總有一些球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忽視」,在1990年的西德隊,馬特烏斯和克林斯曼搶去了大部分風頭,但翻看球隊的晉級旅程,一個默默無聞的左後衛卻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從作用和相對應的聲望看,甚至可以說他是世界盃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球員之一,他就是安德亞斯-布雷默。
三架馬車
1960年11月9日,布雷默(Andreas Brehme)出生在德國漢堡,在烏爾倫霍斯特和薩爾布呂肯隊嶄露頭角後,1981年21歲時加盟凱澤斯勞滕,並效力至1986年。1986年至1988年,布雷默曾在拜仁慕尼黑效力,1987年稱雄德甲。1993年,布雷默返回德國又回到凱澤效力,1996年奪取德國足協杯,1998年獲得德甲冠軍。
布雷默職業生涯中最為人稱道的日子是在國際米蘭度過的。1988年夏天,他登陸亞平寧,加盟國米,在這里與同胞馬特烏斯相聚。1988-89賽季,正是這兩個德國人,成為了國際米蘭雄霸意甲大業的關鍵角色(這個賽季克林斯曼尚未加盟),他們統帥國米以11分的優勢奪取意甲冠軍,這也是近17年來藍黑軍團唯一的聯賽獎杯。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披上了國米球衣,德國三架馬車成型,在那個賽季,雖然國米輸給了馬拉多納的那不勒斯,但他們以及米蘭三劍客的存在,也造就了意甲歷史上最輝煌的巨星時代。
最全能的左後衛
可以說,1990年稱雄世界盃的西德隊,就是以當時國際米蘭的三架馬車為班底的。雖然沒有克林斯曼和馬特烏斯那樣風光,但布雷默的作用卻異常關鍵。在352陣型中的左邊路,布雷默需要承擔相當的防守任務,但他同時展示出的進攻能力令人吃驚,他的雙腳技術極為平均,能用左腳踢出美妙的傳中,也能用右腳射門和主罰定位球。有時候,你甚至很難分辨出,他的「主力腳」到底是那隻。
如果說馬特烏斯在小組賽中光芒四射,布雷默則是西德隊進入淘汰賽後的關鍵先生。1/8決賽2比1淘汰荷蘭,他打進一個匪夷所思的後角弧線球,半決賽對英格蘭,他主罰的任意球折射後吊入希爾頓的大門,決賽對阿根廷獲得點球時,馬特烏斯讓出了罰球權,布雷默頂住壓力,面對點球門神戈耶切亞,冷靜的推射死角入網。
從數據貢獻上看,身為左衛的布雷默竟是90年那支西德隊的第一人。在隊內射手榜上,馬特烏斯4球列第一,布雷默(3球)和克林斯曼、沃勒爾並列第二,只差1球,而在助攻方面,布雷默是西德隊的助攻王,共完成3次助攻(馬特烏斯0次),同時也是那屆世界盃助攻最多的人之一,克林斯曼對南斯拉夫精彩的頭槌破門,就是來自布雷默的邊路傳中。而且這些貢獻,還是他在完成防守任務的基礎上實現的。
說起來,布雷默的關鍵先生本色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就有展現,那是他第一次參加世界盃,半決賽西德2比0擊敗法國,他利用任意球首開記錄,決賽對阿根廷從0比2扳成2比2,進球都來自他開出的角球。
1994年,布雷默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但年近34歲的他已不復當年之勇,以主力身份踢了3場小組賽後,在淘汰賽階段淪為替補。隨著保加利亞將德國淘汰,布雷默也結束了自己的世界盃之旅,在三屆世界盃上,他留下了參賽16場,進球4個的成績。
1992年,布雷默離開國際米蘭,在西甲薩拉戈薩踢了1個賽季,後返回凱澤斯勞滕,並於1998年退役。2000年,布雷默成為了凱澤斯勞滕的主教練,曾創造過開局7連勝的德甲奇跡。2002年,布雷默遭到解職。
--------------------------------------------------------------------------------
布雷默的職業生涯:
效力俱樂部:烏爾倫霍斯特(1975-80)、薩爾布呂肯(1980/81)、凱澤斯勞滕(1981-86)、拜仁慕尼黑(1986-88)、國際米蘭(1988-92)、薩拉戈薩(1992/93)、凱澤斯勞滕(1993-98)
個人榮譽:世界盃冠軍(1990)、德甲冠軍(1987、98)、德國足協杯冠軍(1996)、意甲冠軍(1989)
國家隊生涯:處子秀1984年2月15日3比2保加利亞;最後一戰1994年7月10日世界盃1比2負保加利亞;共參賽86場,進球8個。
『捌』 施坦威鋼琴(上海)有限公司福利待遇怎麼樣
喜歡德系琴,建議再看看金斯波格。
金斯波格鋼琴是亞洲製造的德系鋼琴中最好的
現在亞洲市場中,包括東南亞生產的大多數德國鋼琴只有其名沒有其實,真正在材料上,工人上,技術標准上,能達到德國鋼琴標準的,只有金斯波格鋼琴。
80%的工人擁有15年以上工齡
2012年全國鋼琴質量抽檢,金斯波格鋼琴獲得專家點評優秀產品第一名。
採用十年陳木,嚴格按照德國技師整音工時是普通工廠三倍
頂級木質鋼琴的材料標准。
煙台的氣候在中國最為適合生產鋼琴
25年制琴歷史,中國早期五大鋼琴廠之一。
25年在華研發,德式擊弦機,十年陳木,耐久穩定。
德式強震音源核心技術,立式鋼琴擁有三角鋼琴般強悍低音享受,音區過度流暢,歡快,均衡。
德國頂級鋼琴設計宗師,克勞斯芬納設計。
國家經貿委80年代最早引入的德系品牌(同期珠江里特米勒,星海切爾,共稱德系三架馬車)與同時代珠江鋼琴引進的里特米勒,是一個概念。
『玖』 合肥大陸馬牌輪胎工作環境怎麼樣薪資待遇怎麼樣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