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布線方法叫什麼

德國人布線方法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4 08:44:26

㈠ 請麻煩各位有什麼比較專業的軟體翻譯中英文的(語法不要有問題的),這是要和德國人交流

我們老師推薦靈格斯~挺好的~

靈格斯提供了最直觀的使用方法,幫助你快速查詢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中文、日語、韓語在內的60多種語言的翻譯結果。使用靈格斯創新的屏幕取詞功能,您只需將滑鼠移動到屏幕中的任何有單詞的位置,按下Ctrl鍵,靈格斯就能智能地識別出該單詞的內容及其所屬的語言,即時顯示出相應的翻譯結果。並且這一切都不會干擾你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
靈格斯擁有當前主流商業詞典軟體的全部功能,並創新地引入了跨語言內核設計及開放式的詞典管理方案,同時還提供了大量語言詞典和詞彙表下載。

㈡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弱點

在一次大戰其間,英國的情報機關非常嚴密地監控了德國方面的通訊,丘吉爾的書和英國海軍部的報告中透露的消息只不過是一鱗半爪。事實上,將美國引入一次大戰的齊末曼(Arthur Zimmermann,1916年起任德國外交部長)電報就是由著名的英國40局破譯的。在此電報中德國密謀墨西哥對美國發動攻擊,這使得美國最終決定對德宣戰。但是英國人的障眼法用得如此之好,使得德國人一直以為是墨西哥方面泄漏了秘密。
戰後英國仍舊保持著對德國通訊的監聽,並保持著很高的破譯率。但是從1926年開始,他們開始收到一些不知所雲的信息——ENIGMA開始投入使用。德國方面使用的ENIGMA越多,40局破解不了的電文就越多。美國人和法國人碰到的情況也一樣,他們對ENIGMA一籌莫展。德國從此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可靠的通訊保密系統。
一次大戰的戰勝國很快就放棄了破譯這種新型密碼的努力。也許是出於自信,在他們看來,在凡爾賽條約約束下的德國已經造成不了什麼危害。由於看不到破譯德國密碼的必要性,盟國的密碼分析專家懶散下來,干這一行的頭腦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平庸。在科學的其他領域,我們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在密碼分析領域,我們則應該說恐懼乃成功之母。普法戰爭造就了法國一代優秀的密碼分析專家,而一次大戰中英國能夠破譯德國的通訊密碼,對失敗的極大恐懼產生的動力無疑起了巨大的作用。
歷史又一次重演。因為在歐洲有一個國家對德國抱有這種極大的恐懼——這就是在一戰灰燼中浴火重生的新獨立的波蘭。在她的西面,是對失去舊日領土耿耿於懷的德國,而在東面,則是要輸出革命的蘇維埃聯盟。對於波蘭來說,關於這兩個強鄰的情報是有關生死存亡的大事,波蘭的密碼分析專家不可能象他們的英美法同事那樣愛干不幹——他們必須知道這兩個大國都在想什麼。在此情況下波蘭設立了自己的破譯機構,波軍總參二局密碼處(Biuro Szyfrow)。密碼處的高效率在1919-1920年波蘇戰爭中明顯地體現出來,軍事上屢嘗敗績的波蘭在密碼分析方面卻一枝獨秀。在蘇軍兵臨華沙城下的情況下,1920年一年他們破譯了大約400條蘇軍信息。在對西面德國的通訊的監控方面,波蘭人也保持了同樣的高效率——直到1926年ENIGMA登場。
波蘭人想方設法搞到了一台商用的ENIGMA機器,大致弄清楚了它的工作原理。但是軍用型的轉子內部布線和商用型的完全不同,沒有這個情報,想要破譯德軍的電報可謂難如登天。波蘭人使出了渾身的解數,甚至病急亂投醫,請了個據說有天眼通功能的「大師」來遙感德國人機器里轉子的線路圖——當然和所有的「大師」一樣,一遇上這種硬碰硬的事情,神乎其神的天眼通也不靈了。
這時事情有了轉機。
漢斯-提羅·施密特(Hans-Thilo Schimdt)於1888年出生在柏林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里,一次大戰時當過兵打過仗。根據凡爾賽條約,戰敗後的德國進行了裁軍,施密特就在被裁之列。退了伍後他開了個小肥皂廠,心想下海從商賺點錢。結果戰後的經濟蕭條和通貨膨脹讓他破了產。此時他不名一文,卻還有一個家要養。
和他潦倒的處境相反,他的大哥魯道夫(Rudolph)在戰後春風得意。和漢斯-提羅一樣都是一次大戰的老兵,可魯道夫沒有被裁減,相反卻一路高升。到了二十年代,他當上了德國通訊部門的頭頭,就是他正式命令在軍隊中使用ENIGMA。和大哥的成功比起來,漢斯-提羅自然覺得臉上無光。
可是破產後漢斯-提羅不得不放下自尊心來去見大哥,求他在政府部門替自己謀個職位。魯道夫給他的二弟在密碼處(Chiffrierstelle)找了個位置。這是專門負責德國密碼通訊的機構——ENIGMA的指揮中心,擁有大量絕密情報。漢斯-提羅把一家留在巴伐利亞,因為在那裡生活費用相對較低,勉強可以度日。就這樣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搬到了柏林,拿著可憐的薪水,對大哥又羨又妒,對拋棄他的社會深惡痛絕。
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如果把自己可以輕松搞到的絕密情報出賣給外國情報機構,一方面可以賺取不少自己緊缺的錢,一方面可以以此報復這個拋棄了他的國家。1931年11月8日,施密特化名為艾斯克(Asche)和法國情報人員在比利時接頭,在旅館里他向法國情報人員提供了兩份珍貴的有關ENIGMA操作和轉子內部線路的資料,得到一萬馬克。靠這兩份資料,盟國就完全可以復制出一台軍用的ENIGMA機。
不過事情並不象想像的那麼簡單。要破譯ENIGMA密碼,靠這些情報還遠遠不夠。德軍的一份對ENIGMA的評估寫道:「即使敵人獲取了一台同樣的機器,它仍舊能夠保證其加密系統的保密性。」就算有了一台ENIGMA,如果不知道密鑰(就是轉子自身的初始方向,轉子之間的相互位置,以及連接板連線的狀況)的話,想破譯電文,就要嘗試數以億億計的組合,這是不現實的。
「加密系統的保密性只應建立在對密鑰的保密上,不應該取決於加密演算法的保密。」這是密碼學中的金科玉律。加密演算法可以直接是某個抽象的數學演算法,比如通用的DEA和RSA演算法,也可以是實現某個演算法的象ENIGMA這樣的加密機械或專門用於加密的電子晶元等加密器件,還可以是經過編譯的在計算機上可執行的加密程序,比如在互聯網通信中被廣泛使用的PGP(Pretty Good Privacy)。因為對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是困難的。對手可以用竊取、購買的方法來取得演算法、加密器件或者程序。如果得到的是加密器件或者程序,可以對它們進行反向工程而最終獲得加密演算法。如果只是密鑰失密,那麼失密的只是和此密鑰有關的情報,日後通訊的保密性可以通過更換密鑰來補救;但如果是加密演算法失密,而整個系統的保密性又建立在演算法的秘密性上,那麼所有由此演算法加密的信息就會全部暴露。更糟糕是,為了使以後的通訊保持秘密,必須完全更換加密演算法,這意味著更新加密器械或更換程序。比起簡單地更換密鑰,這要耗費大量財富和管理資源(大規模更換加密器械和程序會使對手更有機會乘虛而入!)。
正如前面所言,ENIGMA的設計使得搞到了它的秘密的法國人也一籌莫展。法國密碼分析人員斷定這種密碼是不可破譯的。他們甚至根本就懶得根據搞到的情報去復制一台ENIGMA。
在法國和波蘭簽訂過一個軍事合作協議。波蘭方面一直堅持要取得所有關於ENIGMA的情報。既然看來自己拿著也沒什麼用,法國人就把從施密特那裡買來的情報交給了波蘭人。和法國人不同,破譯ENIGMA對波蘭來說至關重要,就算死馬也要當作活馬醫。現在他們總算能邁出最初的一步了。
在施密特提供的關於ENIGMA的情報中,不僅有關於ENIGMA構造和轉子內部連線的描述,還有德國人使用ENIGMA進行編碼的具體規定。每個月每台ENIGMA機的操作員都會收到一本當月的新密鑰,上面有此月每天使用的密鑰。比如說,第一天的密鑰可以是這個樣子:1.連接板的連接:A/L-P/R-T/D-B/W-K/F-O/Y。2.轉子的順序:2,3,1;轉子的初始方向:Q-C-W。
當操作員要發送某條消息時,他首先從密鑰本中查到以上信息。然後按照上面的規定,首先用連線把連接板上的A字母和L字母,P字母和R字母……連接起來;然後把2號轉子放在ENIGMA的第一個轉子位置上,把3號轉子放在第二個位置上,把1號轉子放在第三個位置上;最後,他調整轉子的方向(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每個轉子的邊上都刻著一圈字母用來顯示轉子所處的方向),使得三個轉子上的字母Q、C和W分別朝上。在接收信息的另一方,操作員也進行同樣的准備(他也有一本同樣的密鑰本),就可以進行收信解碼的工作了。
調整好ENIGMA,操作員可以開始對明文加密了。但是我們看到每天只有一個密鑰,如果這一天的幾百封電報都以這個密鑰加密發送的話,暗中截聽信號的敵方就會取得大量的以同一密鑰加密的信息,這對保密工作來說不是個好兆頭。我們記得在簡單替換密碼的情況下,如果密碼分析專家能得到大量的密文,就可以使用統計方法將其破解。
盡管不知道對ENIGMA是否可以採用類似的統計方法,德國人還是留了個心眼。他們決定在按當日密鑰調整好ENIGMA機後並不直接加密要發送的明文。相反地,首先發送的是一個新的密鑰。連接板的連線順序和轉子的順序並不改變,和當日通用的密鑰相同;想反地,轉子的初始方向將被改變。操作員首先按照上面所說的方法按當日密鑰調整好ENIGMA,然後隨機地選擇三個字母,比如說PGH。他把PGH在鍵盤上連打兩遍,加密為比如說KIVBJE(注意到兩次PGH被加密為不同的形式,第一次KIV,第二次BJE,這正是ENIGMA的特點,它是一種復式替換密碼)。然後他把KIVBJE記在電文的最前面。接著他重新調整三個轉子的初始方向到PGH,然後才正式對明文加密。
用這種方法每一條電文都有屬於自己的三個表示轉子初始方向的密鑰。把密鑰輸入兩遍是為了防止偶然的發報或者接收錯誤,起著糾錯的作用。收報一方在按當日密鑰調整好ENIGMA機後,先輸入密文的頭六個字母KIVBJE,解密得到PGHPGH,於是確認沒有錯誤。然後把三個轉子的初始方向調整到PGH,接著就可以正式解密其餘的密文了。
如果不使用對每條電文都不同的密鑰,那麼每天很可能總共會有幾千條電文也就是幾百萬個字母的消息以同一個密鑰加密。而採用每條電文都有自己的密鑰這個方法後,當日密鑰所加密的就是很少的幾萬個字母,而且這些字母都是隨機選取,和有意義的電文性質不同,不可能用統計方法破譯。
乍一看來這種方法無懈可擊。可是波蘭人鐵了心,必須在這厚厚的護甲上撕出一個口子來。
在此以前,密碼分析人員通常是語言天才,精通對語言方面特徵的分析。但是既然ENIGMA是一種機械加密裝置,波蘭總參二局密碼處就考慮到,是否一個具有科學頭腦的人更適合於它的破譯工作呢?
1929年1月,波茲南大學數學系主任茲德齊斯羅·克里格羅夫斯基(Zdzislaw Krygowski)教授開列了一張系裡最優秀的數學家的名單,在這張名單上,有以後被稱為密碼研究「波蘭三傑」的馬里安·雷傑夫斯基(Marian Rejewski),傑爾茲·羅佐基(Jerzy Rozycki)和亨里克·佐加爾斯基(Henryk Zygalski)。波茲南大學並非當時波蘭最有名的大學,但是它地處波蘭南部,那裡直到1918年還是德國領土,所以所有這些數學家都能講流利的德語。
在三位被密碼局招聘的數學家中,雷傑夫斯基的表現最為出色。當年他是個架著一副近視眼鏡,臉上略帶羞色的二十三歲小夥子。他的在大學里學的專業是統計學,打算以後去干保險業行當,也許在此之前他從未想到會在密碼分析方面大展身手。在經過短期的密碼分析訓練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破解ENIGMA的工作中去。
雷傑夫斯基深知「重復乃密碼大敵」。在ENIGMA密碼中,最明顯的重復莫過於每條電文最開始的那六個字母——它由三個字母的密鑰重復兩次加密而成。德國人沒有想到這里會是看似固若金湯的ENIGMA防線的弱點。
德方每封密文最開始的六個字母,是此信密鑰的三個字母重復兩遍,由當日密鑰加密而成。比如說這封信的密鑰是ULJ(這是開始加密明文時由操作員臨時隨機選取的),那麼操作員首先用當日通用的密鑰加密ULJULJ,得到六個字母的加密後序列,比如說PEFNWZ,然後再用ULJ來作為密鑰加密正文,最後把PEFNWZ放在加密後的正文前,一起用電報發給收信方。
雷傑夫斯基每天都會收到一大堆截獲的德國電報,所以一天中可以得到許多這樣的六個字母串,它們都由同一個當日密鑰加密而成。比如說他收到四個電報,其中每封電報的開頭的六個字母為:第一封電報:L O K R G M;第二封電報:M V T X Z E;第三封電報:J K T M P E;第四封電報:D V Y P Z X。對於每封電報來說,它的第一個字母和第四個字母都是由同一個字母加密而來,同樣地第二和第五個字母以及第三和第六個字母也是分別由同一個字母加密而來。比如說在第一封電報中,字母L和R是由同一字母加密而來。這個字母之所以先被加密成L,然後又被加密成了R,是因為在此期間轉子向前轉動了三個字母的位置。
從L和R是由同一個字母加密而來這點,雷傑夫斯基就有了判斷轉子的初始位置的一條線索。當轉子處於這個初始位置時,字母L和R在某種意義下具有緊密的聯系。每天截獲的大量電文能夠給出許多這樣的緊密聯系,從而使雷傑夫斯基最終能夠判斷出轉子的初始位置。在上面的第二、三、四封電報中,我們看見M和X,J和M,D和P都有這種聯系:
第四個字母:___P_____M_RX_____________
如果雷傑夫斯基每天可以得到充分多的電報,他就可以把上面這個關系表補充完整:
第四個字母:FQHPLWOGBMVRXUYCZITNJEASDK
光憑這個對應表格,雷傑夫斯基還是沒辦法知道當天的通用密鑰。可是他知道,這個表格是由當天的通用密鑰決定的,而且只由它決定。如果密鑰不同,那麼這個表格也應該不同——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從這個對應表來推斷出當日的通用密鑰呢?雷傑夫斯基對這樣的表格進行了仔細觀察。從字母A開始看,它被對應成F;而F在此表中又被對應成W,接下去它被對應成A,我們又回到了最先開始的字母,於是就有了一個循環的字母圈A→F→W→A。如果考慮所有的字母,雷傑夫斯基就能寫出關於此對應表的所有的循環圈:A→F→W→A。
3個字母的循環圈B→Q→Z→K→V→E→L→R→I→B;9個字母的循環圈C→H→G→O→Y→D→P→C;7個字母的循環圈J→M→X→S→T→N→U→J。
7個字母的循環圈這里我們只是考慮了第一和第四個字母形成的對應表。同樣地對第二和第五、第三和第六個字母形成的對應表,我們也可以寫出類似的字母循環圈。由於每天的密鑰都不同,雷傑夫斯基得到的循環圈也各不相同。
雷傑夫斯基觀察到,這些循環圈長短不一。這使他有了一個重要的靈感:雖然這些循環圈是由當日密鑰,也就是轉子的位置,它們的初始方向以及連接板上字母置換造成的,但是每組循環圈的個數和每個循環圈的長度,卻僅僅是由轉子的位置和它們的初始方向決定的,和連接板上字母交換的情況無關!
假定在上面這個例子中,原來在接線板上字母S和G由一根連線相連。轉子的位置和它們的初始方向保持不變,去掉這根連線而將字母T和K連在一起,那麼第一和第四個字母的對應表就會變成:
第一個字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第四個字母:FQHPLWKSBMNRXUYCZIOVJEAGDT(原來的G對應O,S對應T,去掉G和S的連線後,G就對應T,但是T被新的連線接到了K,所以G最終對應著K。其他受影響的字母還有H、K、S、T、X、Z)。而循環圈表就變成了:A→F→W→A。
3個字母的循環圈B→Q→Z→T→V→E→L→R→I→B;9個字母的循環圈C→H→S→O→Y→D→P→C;7個字母的循環圈J→M→X→G→K→N→U→J。
7個字母的循環圈某些循環圈中的字母變了,但是循環圈的數目仍舊是四個,每個循環圈的長度也沒有改變。應用置換變換的理論,雷傑夫斯基可以從數學上嚴格證明這一點對於任何的連線變化都是成立的。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進展。我們知道,如果要強行試遍所有的密鑰來破解密文,那得要試一億億個密鑰之多;但是ENIGMA的數量巨大的密鑰主要是由連接板來提供的,如果只考慮轉子的位置和它們的初始方向,只有105456種可能性。雖然這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試驗一遍,已經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了。
波蘭人按照漢斯-提羅·施密特提供的情報復制出了ENIGMA樣機。到了1934年,他們有了十幾台波蘭造ENIGMA。雷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在ENIGMA前工作,一個接一個地試驗轉子的不同位置和初始方向,然後產生相應的字母對應表並構造相應的字母循環圈,並把它們記錄下來。比如說其中的一個記錄可以是這樣的:第一和第四字母對應表中有4個循環圈,長度分別為3,9,7,7;
第二和第五字母對應表中有4個循環圈,長度分別為2,3,9,12;
第三和第六字母對應表中有5個循環圈,長度分別為5,5,5,3,8;
當對所有105456種轉子位置和初始方向都編好記錄以後,破譯ENIGMA生成的密文就比較容易了。首先要取得足夠的當日電文來構造字母對應表並且寫出字母循環圈;然後根據循環圈的數目和它們的長度從記錄表中檢索出相對應的轉子位置和初始方向:這就是當日的密鑰(連接板的情況還未知)。循環圈的個數和長度可以看作是這個密鑰的「指紋」——通過建立密鑰「指紋」檔案,雷傑夫斯基就能及時地把當天的密鑰找出來。通過分離轉子的狀態和連接板的狀態,雷傑夫斯基大大簡化了破譯ENIGMA的工作。建立這樣一個檔案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工作相當艱苦,有時工作人員的手指都被磨出血來。
必須指出的是,上面對雷傑夫斯基的工作的介紹是極其簡單化的,只以舉例的形式介紹了其中最重要的思路。雷傑夫斯基對於ENIGMA的分析是在密碼分析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整個工作都是嚴格地數學化了的(求解關於置換矩陣的方程),決非上面所舉例子可以包含。比如說,找到當日密鑰中轉子狀態後,還需要找到連接板狀態,才能真正譯出密文。另外,ENIGMA中轉子中的線路並非總是固定不變,雷傑夫斯基的理論允許從密文和密鑰倒推出轉子內部的連線狀態。即便是施密特提供的情報也未明確指出轉子內部的連線狀態,雷傑夫斯基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成功地判斷出軍用型ENIGMA的轉子上字母以字母表順序排列,而不是如商用型那樣,字母以鍵盤上的順序排列。另外還要指出的是,雷傑夫斯基的同事,尤其是另兩位數學家羅佐基和佐加爾斯基在破譯工作中也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佐加爾斯基還設計了用在紙上鑽孔的方法來迅速查詢對應於某類字母循環圈的轉子狀態的方法。
在雷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波蘭情報部門在後來的幾年裡成功地掌握了大量德國方面的情報。據估計,在1933年1月到1939年9月這六年多的時間里,波蘭方面一共破譯了近十萬條德方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有德國在包括蘇台德地區兵力重新部署的情報,這對波蘭的安全是極大的威脅。對ENIGMA的破解即便在總參二局領導層內部也屬最高機密,軍官們會收到標有「維奇爾」(Wicher,破譯ENIGMA行動的代號)的情報,他們被告知這些情報絕對可靠,但來源絕密。1934年,納粹德國元帥赫爾曼·戈林訪問華沙,他怎麼也沒有懷疑波蘭人已經掌握了他的機密。當他和德國高級官員向位處波蘭密碼處附近的無名戰士墓獻花圈時,雷傑夫斯基正透過辦公室的窗子望著他們,心中為自己能知道他們最機密的通訊而狂喜不已。
當德國人對ENIGMA轉子連線作出一點改動以後,花了一年功夫建立起來的密鑰「指紋」檔案就變得毫無用處了。但是雷傑夫斯基和羅佐基有了一個更好的主意。他們在ENIGMA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台能自動驗證所有26*26*26=17576個轉子方向的機器,為了同時試驗三個轉子的所有可能位置的排列,就需要6台同樣的機器(這樣就可以試遍所有的17576*6=105456種轉子位置和初始方向)。所有這6台ENIGMA和為使它們協作的其他器材組成了一整個大約一米高的機器,能在兩小時內找出當日密鑰。羅佐基把它取名為「炸彈」(La Bomba),可能是因為它運轉起來震耳欲聾的聲響;不過也有人傳說,製造這樣一台機器的主意是雷傑夫斯基一次在飯店裡吃叫做「炸彈」的冰淇淋時想到的。無論如何,「炸彈」實現了密碼分析機械化,它是對ENIGMA機械加密的一種很自然的回應手段。
30年代的大部分日子裡,雷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們不斷地從事著尋找密鑰的工作,時不時地還要修復出了故障的「炸彈」。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密碼處處長格維多·蘭傑(Gwido Langer)少校的抽屜里,已經有了他們正在絞盡腦汁試圖尋找的東西。
事實上,在提供了兩份極其重要的關於ENIGMA的情報後,漢斯-提羅·施密特還在繼續向法國情報機關提供關於德國通訊的情報。在1931年後的七年中,他和法國情報人員接頭二十次,每次都提供若干德國通訊用密碼本,上面記載著一個月中每天使用的當日密鑰。漢斯-提羅·施密特總共提供了三十八個月的密碼。蘭傑少校通過法國密碼處(「第二處」)負責人居斯塔夫·貝特朗(Guistav Bertrand)上尉得到了這些密碼本。如果雷傑夫斯基能夠預先知道這些密碼,無疑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從而進行其他的同樣十分重要的破譯工作。
但是蘭傑少校覺得雷傑夫斯基的小組應該習慣於單獨工作,以便在將來得不到密碼本的時候,也能同樣破譯ENIGMA。我們的確不知道,如果自1931年來沒有這樣的壓力,雷傑夫斯基是否能夠有上面所述的重要工作。
波蘭密碼局的破譯能力在1938年的十二月達到了極限,德國人加強了ENIGMA的加密能力。每台ENIGMA機增加了兩個可供選擇的轉子。原來三個轉子不同的排列方式有6種,從五個轉子中選取三個裝入機器中的方式達到了5*4*3=60種。這就意味著要達到原來的效率,「炸彈」中必須有60台機器同時運轉,而不是原來的6台。建造這樣一台「炸彈」的價格是密碼處總預算的十五倍!在1939年一月,連接板上的連線又由六根增加到十根,這樣就只剩6個字母不會被交換。密鑰的總數達到了一萬五千九百億億個,是原來的一萬五千九百倍。
雖然波蘭數學家們成功地推斷出了第四和第五個轉子中的連線狀態,雷傑夫斯基也證明了ENIGMA並非象德國人或盟國密碼分析專家想像的那樣堅不可破,但是他的方法終於也不適用了。這時蘭傑少校應該從他的抽屜里拿出施密特提供的密碼本來——但是正是德國人增加轉子個數的時候,施密特停止了和法國情報部門的接頭。七年中施密特不斷地提供給波蘭人能靠自己的力量破譯的密鑰,波蘭人急需這些密鑰,他們卻再也搞不到了。
這對波蘭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ENIGMA不僅僅是德國秘密通訊的手段,更是希特勒「閃電戰」(blitzkrieg)的關鍵。所謂的「閃電戰」是一種大規模快速協同作戰,各裝甲部隊之間,它們和步兵、炮兵之間必須能夠快速而保密地進行聯系。不僅如此,地面部隊的進攻還必須由斯圖卡轟炸機群掩護支援,它們之間也必須有可靠的聯絡手段。閃電戰的力量在於:在快速的通訊保證下的快速進攻。
如果波蘭不能知道德軍的通訊,那麼想要抵擋德國的入侵是毫無希望的,現在看來這在幾個月里就會發生。1939年4月27日德國撕毀同波蘭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侵佔了蘇台德地區;在德國國內,反波蘭的聲浪不斷高漲。在此情況下,蘭傑少校決定把直到現在還對盟國保密的關於ENIGMA的破譯方法告訴盟國同行,以便在波蘭遭到入侵後,擁有更大人力物力財力的盟國還可以繼續對雷傑夫斯基的方法進行研究。
蘭傑少校致電他的英國和法國同行,邀請他們來華沙緊急討論有關ENIGMA的事項。英法密碼分析專家到達波蘭密碼處總部,全然不知波蘭人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會面中用來交流使用的語言是……德語——這是唯一的在場三方所有人都懂的語言。蘭傑少校將他們領到一間房間,在那裡有一個被黑布蒙住的東西,當黑布被揭開時,英法的密碼分析專家目瞪口呆。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台雷傑夫斯基的「炸彈」。當聽到雷傑夫斯基破譯ENIGMA的方法時,他們意識到波蘭在密碼分析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國家先進至少十年。法國人尤其吃驚,他們以為他們得到的情報用處不大,所以很慷慨地把它們轉給了波蘭人,他們卻讓波蘭人一直瞞著。英法密碼分析專家對波蘭同行的感激是無以言表的,直到那時,他們在破譯德國密碼的方面毫無進展。
蘭傑少校給英法密碼分析專家的最後驚喜是宣布贈送給他們兩台ENIGMA的復製品,以及「炸彈」的圖紙,它們由法國密碼處的貝特朗(他是個少校了)通過外交郵包寄往巴黎。在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渡船上有兩位看似平常的旅客:英國作家沙夏·居特里(Sacha Guitry)和他的太太女演員依弗娜·普林坦普斯(Yvonne Printemps)。但是在他們的旅行箱里卻藏著當時英國最高的機密:一台波蘭製造的ENIGMA。為了避開無所不在的德國間諜的耳目,ENIGMA就這樣來到了英國,在那裡等待它的將是它的徹底滅亡。
兩星期後的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發動「閃電戰」入侵波蘭。9月17日,蘇聯入侵波蘭。9月28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不復存在。

㈢ 二戰期間德國究竟設計過多少種型號的坦克

可以說是無數種。包括各種戰場改造的型號和工廠定型的型號,下面只會說主流常見的。並且一號二號的改型不會去說。

三號坦克ABCD這4種型號小批量試產,37年三號E型開始工業化量產,以上均37mm炮,40年改裝三號FG這2種後期換裝50mm炮,同年H型後換裝長身管的50炮,41年三號J。42年末三號M,43年部分三號M改為三號噴火坦克。在三號坦克底盤上生產的突擊炮包括ABCDEG這6種型號。

四號A型37年研發成功,BC型依然在修改,D型於39年正式開始定型量產。至42年以有E型F型,同年換裝長身管的四號F2量產,之後還有直到J型的多種型號。四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非常多,包括犀牛坦克殲擊車,灰熊突擊炮,胡蜂自行榴彈炮,和2種四號坦克殲擊車等,非坦克的也有維修車,架橋車等眾多型號。

虎式六號坦克只有E型和H型,但是由於虎式一直小改不斷,往往會說早期型,中期型,和後期型。在虎式底盤上的改裝數量較少,著名的只有380mm炮的突擊虎。虎式的另一個方案是保時捷設計的保時捷虎,其中一輛被改裝為保時捷虎指揮車,剩下的被改裝為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後多處改進改造,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

黑豹五號坦克有DAG三種型號,主要改進包括提高可靠性,增加炮塔下巴,和後期的換裝炮塔等。黑豹坦克底盤改進主要就是獵豹坦克殲擊車。

虎2型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有兩種型號,虎王H和安裝了保時捷炮塔的虎王P,虎王改裝的坦克有多種樣車,但定型量產的只有獵虎坦克殲擊車。

鼠式坦克只有2量沒有型號劃分,只能算作鼠式坦克樣車。

下面是繳獲後大量生產的坦克,由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LT35和T38,德軍命名為Panzer35t和Panzer38t,這兩種坦克可謂是德軍中最優秀的坦克之一,改裝潛力遠超三號和四號坦克,改裝的坦克火炮數不勝數,大到超大口徑的臼炮,小到幫助德軍度過T34危機的3種黃鼠狼,可以說德軍的每一種火炮都在這兩種車體上改裝過,除了作戰車輛外,還有各種裝甲運輸車的改造。

以上是德軍重要坦克的基本梗概,只包括正式序列和部分著名樣車,如VK開頭的試驗車和普通3/4型或4/5型這樣的臨時改裝不在其列。

㈣ 什麼是綜合布線呀能簡單告訴一下嗎

綜合布線的英文表達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達為Cabling System,簡稱CSC,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國標採用這一稱法)。
綜合布線起源與發展
綜合布線的發展首先與樓宇自動化(BA)密切相關
50年代初期,一些發達國家就在大型高層建築中採用電子器件組成的控制系統。
60年代末,數字式自動化系統。
70年代,BA系統迅速發展。
1984年,首座智能大廈出現在美國,但仍採用傳統布線,不足日益顯露。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Bell實驗室的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在該公司的辦公樓和工廠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於80年代末期在美國率先推出了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SCS)。
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通過它可使話音設備、數據設備、交換設備及各種控制設備與信息管理系統連接起來,同時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路相連的綜合布線。它還包括建築物外部網路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體(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於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
綜合布線四大主要特徵:
樓宇自動化(BA)包含防火自動化(FA))
通信自動化(CA)
辦公自動化(OA)(包含信息管理自動化(MA))
布線綜合化
綜合布線與智能大廈的關系
綜合布線系統猶如智能大廈內的一條高速公路,我們可在土建階段將連接3A的線纜,綜合布線建築物內,至內樓內安裝或增設什麼系統,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時的和需要, 發展和可能來決定了。綜合布線(PDS)只是智能大廈的一個部份,不能把綜合布線系統看成智能大廈。只要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綜合布線系統",想跑什麼 "車",想上什麼系統,那就變得非常簡單了。綜合布線系統的初始投資僅占速個建築的3-5%。
綜合布線系統是針對計算機與通信的配線系統而設計的,這也就表明它可滿足各種不同的計算機與通信的要求。 它包括:
1) 模擬與數字的話音系統;
2) 高速與低速的數據系統;
3) 傳真機、圖形終端、繪圖儀等需要傳輸的圖象資料
4) 電視會議與安全監視系統的視頻信號;
5) 傳輸28個VHF寬頻視頻信號;
6) 綜合布線對於建築物的安全報警和空調控制系統的感測器信號。
PDS可滿足建築物內部及建築物之間的所有計算機、通信以及建築物自動化綜合布線系統設備的配線需求。由於PDS是一套綜合式的系統,因此綜合布線可以使用相同的電纜與配線端子板,以及相同的插頭與模塊化插孔以供話音與數據的傳遞,可不必顧慮各種設備的兼容性問題。
PDS採用模塊化設計,因而最易於配線上擴充和重新組合。採用星形拓撲結構,並同電信方面以及EIA/TIA-568所遵循的建築物配線方式相同。因為在星形結構中,工作站是由中心節點向外增設,而每條線路都與其它線路無關。因此,在更改和重新布置設備時,只是影響到與此相關的那條路線,而對其它所有線路毫無影響。另外這種結構會使系統中的故障分析工作變得非常容易。一旦系統發生故障,便可迅速地找到故障點,並加以排除。
PDS是由6個獨立的子系統所組成,採用星形結構,可使任何一個子系統獨立地進入PDS系統中。
這6個子系統為:
1) 工作區子系統(Work Location) 它是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之間的設備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連接軟線、適配器等。
2) 水平子系統(Horizontal) 它的功能是將干線子系統線路延伸到用戶工作區。水平系統是布置在同一樓層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層配間的跳線架上。水平子系統主要採用4對非屏蔽雙絞線,它能支持大多數現代通信設備,在某些要求寬頻傳輸時,可採用"光纖到桌面"的方案。當水平區面積相當大時,在這個區間內可能有一個或多個衛星接線間,水平線除了要端接到設備間之外,還要通過衛星接線間,把終端接到信息出口處。
3) 垂直子系統(Backbone) 通常它是由主設備間(如計算機房、程式控制交換機房)至各層管理間。它採用大對數的電纜饋線或光纜,兩端分別接在設備間和管理間的跳線架上。
4) 設備間子系統(Equipment) 它是由設備間的電纜、連續跳線架及相關支撐硬體、防雷電保護裝置等構成。比較理想的設置是把計算機房、交換機房等設備間設計在同一樓層中,這樣既便於管理、又節省投資。當然也可根據建築物的具體情況設計多個設備間。
5) 管理子系統(Administration) 它是干線子系統和水平子系統的橋梁,同時又可為同層組網提供條件。其中包括雙絞線跳線架、跳線(有快接式跳線和簡易跳線之分)。在需要有光纖的布線系統中,還應有光纖跳線架和光纖跳線。當終端設備位置或區域網的結構變化時,只要改變跳線方式即可解決,而不需要重新布線。
6) 建築群子系統(Campus) 它是將多個建築物的數據通信信號連接一體的布線系統。它採用可架空安裝或沿地下電纜管道(或直埋)敷設的銅纜和光纜,以及防止電纜的浪涌電壓進入建築的電氣保護裝置。
綜合布線設計方案
1. 設計結構圖
2. 設計實例
3. 考慮因素
盡量滿足用戶的通信要求、要了解建築物,樓宇間的通信環境、要確定合適的通信網路拓樸結構、 選取將要使用的介質以開放式為基準,盡量與大多數廠家產品和設備兼容。
綜合布線的標准
智能化建築已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如同計算機、建築一樣,也必須有標准規范。
目前,已出台的綜合布線系統及其產品、線纜、測試標准主要有:
EIA/TIA 568商用建築物電信布線標准; ISO/IEC 11801 Internatinonal Standard; EIA/TIA TSB 67 非屏蔽雙絞線系統傳輸性能驗收規范;歐洲標准:EN5016、50168、50169分別為水平配線電纜、跳線和終端連接電纜以及垂直配線電纜。
我國已於1995年3月由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批准了《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規范》,標志著綜合布線系統在我國也開始走向正規化、標准化。
1997.9.9.郵電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准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
綜合布線的建設依據: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
《電子計算機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SJ/T30003—93)
《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 2887-2000)
《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GB9361—88)
《計算機機房活動地板技術條件》(GB6650—86)
《計算機機房用抗靜電活動地板技術條件》(SJ/10796-1996)
《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95)
《室內裝飾工程質量規范》(QB 1838-93)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9954-95)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 50052-95)
線序
T568A: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T568B: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布線標准: ANSI/TIA/EIA-570概要
美國國內標准委員會(ANSI)與TIA/EIATR-41委員會內的TR-41.8分委會的TR-41.8.2工作 組於1991年5月份訂出首個ANSI/TIA/EIA570的家居布線標准,並於1998年9月, TIA/EIA協會正式修定及更新家居布線的標准,並重新定為ANSI TIA/EIA-570A-家居電訊布線標准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
在這個發展要求中,工作組主要作出以下一些技術的更改:
標准不涉及商業大樓
基本規范將跟從TIA手冊中所更新的內容及標准
標准不涉及家居布線中的外線數量
訂出家居布線的等級
認可介麵包括光纜,同軸電纜,三類及五類非屏蔽雙絞電纜(UTP)
鍵路長度由插座到配線箱不可超出90米,信道長度不可超出100米
主幹布線將包括在內
固定裝置布線,如對講機,火警感應器將包括在內
通訊插座只適合T568-A接線方法及使用四對UTP電纜端接八位模塊或插頭
A.標准目的
TIA/EIA 570-A所草議的要求主要是給訂出新一代的家居電訊布線給與現今及將來的電訊服務。標准主要提出有關布線的新等級,並建立一個布線介質的基本規范及標准,主要應用支持話音,數據,影像,視頻,多媒體,家居自動系統,環境管理,保安,音頻,電視,探頭,警報及對講機等服務。標准主要規劃於新建築,更新增加設備,單一住宅及建築群等。
B.標准范圍
TIA570-A標准適用於現今的綜合大樓布線標准及有關的管道,空間的標准於建築群內,並且可支持不同種類的電訊應用於不同的家居環境中。標准中主要包括室內家居布線及室內主於布線。
標準的規范主要跟隨國際電氣規范(NationaI Electric Code),國際電氣安全規范(NationaI Electric Saftey Code),FCC第68項中的規則管理。
C.家居布線等級
等級系統的建立有助於選擇適合每個家居單元不同服務的布線基礎結構。
等級一:
提供可滿足電訊服務最低要求的通用布線系統,該等級可提供電話,CATV和數據服務。 等級一主要採用雙絞線及使用星型拓撲方法連接,等級一布線的最低要求為一根四對非屏蔽雙絞線 (UTP),並必須滿足或超出ANSI/TIA/EIA-568A規定的三類電纜傳輸特性要求:以及一根75歐姆同軸電纜(Coaxial),並必須滿足或超出SCTE IPS-SP-001的要求,建議安裝五類非屏蔽雙絞線(UTP)方便升級至等級二。
等級二:
提供可滿足基礎,高級和多媒體電訊服務的通用布線系統,該等級可支持當前和正在 發展的電訊服務。等級二布線的最低要求為一或二根的四對非屏蔽雙絞線(UTP),並必須滿足或超 出ANSI/TIA/EIA-568-A規定的五類電纜傳輸特性要求,以及一或二根75歐姆同軸電纜(Coaxial),並必須滿足或超出SCTE ZPS-SP-001的要求。可選擇的光纜,並必須滿足或超出ANSI/ICEA S-87-640的傳輸特性要求。
D.一般單一的家居布線系統
一般的家居布線要求都是跟隨二個等級來設定方案,並於每一家庭中設定一個劃定點(demarcation point)或一個輔助分離插座(Auxiliary & discount outlet)來連接到終端的設備。有關接地及引進設備的保規定,必須參照適當的電氣規范或本地的電氣規范。
一般分布裝置(Distributor Device)
每一個家庭里是必須安裝一個分布裝置(DD),分布裝置是一個交叉連接的配線架,主要端接所有的電纜,跳線,插座及設備連線等。分布裝置配線架主要提供用戶增加,改動或更改服務,並提供連接埠給與外間服務供應商提供不同的系統應用。配線架必須安裝於一個適合安裝及維修的地方,並能提供一個保護裝置將配線引進大廈。所有端接如需連接大廈,必須安裝接地及引進大廈設備,並合乎有關的適當標准及規格。 配線架可包括一般的交叉連接設備,並可連接機電設備,如HUB等,兩者都必需符合標准。
以下是配線架配置及單一典型家居的一般要求:
配線架必須安裝於每一家庭內,並能提供一個舒適的安裝及維護環境,盡量減少跳線的長度。配線架應安裝於牆上,並加上一木背板,以固定配線架位置。
配線架所需的面積及位置,主要由插座數量及服務等級決定。
配線架有機會需要電源插座,如需要請安裝15A獨立電源插座,並必須符合當地的電源電壓,如120V/220V。配線架與電源開關應該安裝於一個適當的位置,大約距離1.5米(5尺),並必須跟隨當地的電氣規范及規定。
電纜長度從DD到用戶插座/插頭不可超出90米(295尺),如兩端加上跳線及連線後,長度不可超出100米(328尺),電纜種類可選用等級一或等級二之介質。
布線系統必須使用星型拓撲方法。
一些固定裝置,如對講機,保安系統鍵盤,探頭及煙感器是可以使用底座接線方式直接安裝。即使標准建議使用星型拓撲方法,但固定裝置器可以使用迴路(Loop)或鏈路(daisy chain)的方法連接。
足夠數量的通訊插座是必需的,主要是預備將來新增點數。插座必須安裝於所有房間,插座位置於一些固定牆的位置。
所有新建築從插座到配線架的電纜必須埋藏於管道,不可使電纜外露,有關管道或喉管設計及標准,請參考ANSI/TIA/EIA-569-A。
插座必須安裝於固定的位置,如使用非屏蔽雙絞線,必須使用8芯T568A接線方法。如某些網路及服務需要連接一些特別的電子部件,如分頻器,放大器,匹配器等,所有電子部件必須安裝於插座外。
配線架可以使用跳線,設備線及交叉跳線提供一個互連方法或交叉跳線,以信道為標准,跳線,設備線及交叉跳線之長度不可超過10米(33尺)。
一、引言
今天,智能建築的寫字樓、大廈、大學校園、政府部門甚至住宅小區中的絕大多數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在其物理層結構上都是基於結構化布線系統的基礎架構上。我們知道,在ISO/OSI協議中,物理層是網路系統的基礎,所有網路通訊依靠物理層的線纜來將語音、數據傳到目的地。
隨著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普及和布線靈活性的不斷提高,用戶變更網路連接或跳接的頻率也在提高,而布線系統是影響網路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調查60~70%的網路故障是由於跳線的不明確,導致整個網路的不可靠或癱瘓,網管人員已不可能再根據工程竣工圖或網路拓撲圖來進行網路維護工作。那麼,如何能通過有效的辦法實現網路布線的實時管理,使網管人員有一個清晰的網路維護工作界面呢?這就需要有布線管理。物理層布線管理能實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監視布線的連接狀態和設備的物理位置,同時有任何更改的時候,能准確的更新布線文檔數據。這樣做的好處是連續提供可靠、安全的連接,防止任何無計劃的、無授權的更改,降低整個網路系統的事故時間、運行和維護費用,最終能有效的管理整個網路資源,提高布線管理效率。
二、構化布線目前設計的現狀和管理方式
目前,結構化布線設計一般採用國際標準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將語音、數據的配線統一在一套布線系統中。系統設計一般按六個子系統進行設計:
1. 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接線纜(3m左右)所組成。
2. 水平配線子系統:各樓層弱電井兼作樓層設備間,由設備間至工作區信息插座採用6類4對8芯UTP雙絞線,配線電纜長度不超過90米。
3. 垂直干線子系統:傳輸數據的垂直干線採用6芯多模光纖,並採用6類4對8芯UTP雙絞線作為備份;傳輸語音的垂直干線採用5類非屏蔽大對數銅纜。垂直干線沿弱電豎井橋架敷設。
4. 設備間子系統:各樓層弱電間作設備間,設置接入層網路交換機、配線架等連接器件。
5. 管理子系統:計算機網路中心、電話總機房,是整個大樓的網路、電話交接中心。
6. 建築群子系統:將建築物中的線纜延伸到建築物群的另一些建築物中的通信設備和網路設備上。
這樣設計思路簡潔,施工簡單,施工費用降低,充分適應通訊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為今後辦公自動化打下堅實的線路基礎。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不僅僅滿足布線,施工等的方便,對維護、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引言所述,如今公司、辦公人員變化很快,如果還是到設備間去跳線,是非常麻煩的,所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能進行隨時的改變和調整,這對管理人員的要求會很嚴格。管理人員要清楚地知道工作區的點與配線架點之間的對應關系,並能及時的跳接。根據TIA/EIA-606標准即《商業建築物電信基礎結構管理標准》的規定:傳輸機房、設備間、介質終端、雙絞線、光纖、接地線等都有明確的編號標准和方法。通常施工人員為保證線纜兩端的正確端接,會在線纜上貼上標簽。用戶可以通過每條線纜的唯一編碼,在配線架和面板插座上識別線纜。
目前,由於用戶每天都在使用布線系統,而且用戶通常自己負責布線系統的維護,因此一般標識使用簡單的字母和數字進行識別。現在盡管許多製造商在生產面板插座時預印了「電話」、「電腦」、「傳真」等字樣,但大部分業主建議不要在面板插座上使用這些圖標。因為,首先這些標識信息不完全,達不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布線基礎設施將不再具有通用性,隨時可能發生變更。到一段時間後,設備間跳線亂成一團,標簽脫落現象等很嚴重。
三、設計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是採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綜合布線的實時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在計算機市場中,已經有多種網路管理應用軟體來幫助網路管理員來監視網路的連接情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應用絕大多數都工作在網路層,而非物理連接層,它只能告訴網路管理員哪個邏輯鏈路斷了,哪個設備不能連接上了,但是不能告訴管理員物理錯誤的位置和問題發生的原因,到底是電纜斷了還是插頭脫落了。傳統的交換機埠到配線架埠的連接是通過跳線完成的。竣工時候的跳線一旦發生更改必須由人工改變圖紙加以記錄,以備今後查詢。配線架的埠僅代表著客戶端埠,這樣造成的一個問題是,管理難度高,跳線在今後改動中難以查詢所連接的埠;另一個問題是,交換機的埠由於改變需要經常插拔,容易導致昂貴的交換機設備的損壞。一個統一實時的物理層管理系統能夠准確、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實時監視和相應的文檔,是十分必要的。綜合布線智能實時管理能節約時間,使業務中斷達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設備,能精確完善的記錄文檔,能在修復故障時降低中斷時間,對有計劃的 MAC (Move 移動、Add 添加、Change 變更) 能迅速作出反應。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政單位使用了網路系統,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單位中也多了一個部門--電腦部。傳統企業中的電腦部的職責也從文字處理、計算機維護轉入了網路維護為主的新時代。在網路維護中,除了對伺服器系統、網路設備的狀態監控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根據其他部門人員變更,提供網路(包括電話等)連接支持,以及更改後的文檔管理。
隨著時代脈搏的加快,人員變動,乃至部門的變動都越來越頻繁,如何讓網路變動跟上這日益加快的節奏,同時又要保持文檔的正確性?這個問題逐步顯現出來。傳統的由人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難以承擔這項工作。例如,電腦部人員變動造成新的工作人員對網路一無所知的情況也比比皆是。若將整個企業比作一個機器,那麼,這時的網路系統將是最薄弱了。即使是最有經驗的網路技術人員,面對一個混沌的網路也束手無策。伺服器設備、網路通訊設備的飛速發展的今天,網路的物理層的管理有沒有新的突破呢?回答是肯定的。
四、構化布線計算機管理系統組成
傳統的網路連接有這樣幾個部分:交換機埠到配線架埠的連接、配線架埠到客戶端埠連接、客戶端埠到終端設備(電腦、電話機等)。一般情況下,配線架埠到客戶端埠的網路連接已經在最初的安裝中完成,很難在今後改動。所以,交換機埠到配線架埠的跳線是我們機房管理的重點。
結構化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由兩部分組成:硬體和軟體。
系統的硬體部分:
·電子配線架:分超五類性能、六類性能和光纖配線架,在每個配線架埠上方具有內置感測器,是24位實時介面的一部分,在實時布線中,埠感測器和介面電纜連接器用於提供「實時」網路連接信息。
·主掃描儀、副掃描儀:用於實時管理現有的基於RJ45的設備。
· 實時跳線:實時跳線設計一根第九條導線,這條導線的長度與跳線的長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個監視針腳,實時跳線在實時配線架埠感測器和掃描儀相連接並提供電子觸點。
·實時鏈路電纜:在每一個電子配線架的背面都有一個扁平電纜介面,它是用來和掃描儀相連接的。
另可配一保安控制器:能使整個系統連接遠端的裝置,如門鎖、門開關、風扇等。保安控制器有密碼進入系統的安全機制,使整個實時布線系統從實際場所到控制平台變的更安全。
系統的軟體部分:結構化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的軟體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統,由伺服器端和工作站端構成標準的體系。它的伺服器端是構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礎上的資料庫系統,對各項數據進行標准化的管理。客戶端是一般為自行研發的系統,承擔著資料庫系統與管理員之間的互動式地管理職責。
軟體系統對計算機的要求。伺服器端最小要求為:PENTIUM II 400MHZ,128M RAM, 2G FREE SPACE;同時需要安裝WINDOWS WORKSTATION/SERVER 4.0 並安裝了SERVICE PACK 4以上的補丁;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 7.0,和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客戶端的安裝需要配置為:PENTIUM II 300MHZ以上,64M RAM,500M FREE SPACE;並安裝了WINDOWS 95/98/NT WORKSTATION/2000操作系統。
五、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能夠自動檢查和監視通信機房或者設備間內跳線面板和交叉連接的變化。設計時在標准機櫃里設有電子配線架,還有它的硬體設備掃描儀,掃描網路配線架埠狀態設備。安裝在機櫃中的管理系統可以管理許多個埠,配線架上所有埠的移動、增加、改變在機房主機一目瞭然,網路管理人員只需按動一個按鈕就可以得到狀態跟蹤報告記錄,並能輔助技術人員進行跳線管理。它的連接方式為:從交換機埠連接電子配線架(一)的埠,而客戶端的埠連接電子配線架(二)的埠。電子配線架(一)的埠代表著交換機上個各個埠,而電子配線架(二)上的埠則代表著各個客戶的埠。管理員需要做的就是將電子配線架(一)的埠和電子配線架(二)的埠如何實現連接,即實現了網路資源的分配。這樣,當需要改變連接時,所有的改變都發生在配線架和配線架之間,減少了交換機的埠更改次數,同時也便於將各個廠商的交換機集中進行管。
目前,這類實時管理布線主要有:美國AVAYA公司的SYSTIMAX SCS的iPatch系統;Panit泛達公司推出的PANVIEW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以色列RIT推出的PATCHVIEW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ITRACS公司推出的iTRACS系統;美國Molex推出的實時布線系統;南京普天智能布線物理層網路管理系統。
六、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布線系統與管理系統通過智能配線架有機的連接起來,使得網路管理和布線系統管理同步,但目前該系統並未大面積推廣,其功能,技術並不盡人如意,一個大樓採用智能布線系統將比一般的布線貴50%左右。一般的業主、建設方不願在此投資。而目前最先進的布線應是在智能布線管理的基礎上有自動跳線技術,它是智能布線的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美國DynaTrax系統。用戶只需移動滑鼠,就可以進行布線的移動、增加、改變。可在現有的各種網路上運行,並支持現在網路將來的升級。
網路技術是一項日新月異的技術,是一項飛速發展的技術。網路技術中沒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更好的技術。電子配線架技術到現在也只有短短二年時間,在技術上、工藝上一定存在著漏洞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掃描儀就牽涉到掃描速度,系統穩定性等因素。但是,一項技術只有被實踐,才會有改進和再發展的機會。網路技術不是紙上談兵的技術,是實際工作的技術。希望電子配線架能成為網路技術中一項成果,改進網路管理人員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㈤ 什麼叫綜合布線

綜合布線系統就是為了順應發展需求而特別設計的一套布線系統。對於現代化的大樓來說,就如體內的神經,它採用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標准材料,以模塊化的組合方式,把語音、數據、圖像和部分控制信號系統用統一的傳輸媒介進行綜合,經過統一的規劃設計,綜合在一套標準的布線系統中,將現代建築的三大子系統有機地連接起來,為現代建築的系統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質。

可以說,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現代化的大樓的成敗,選擇一套高品質的綜合布線系統是至關重要的。


對比傳統布線,綜合布線作為現代建築的信息傳輸系統,其主要優點有:

傳統布線方式由於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用戶必須根據不同應用選擇多種類型的線纜、接插件和布線方式,造成線纜布放的重復浪費,缺乏靈活性並且不能支持用戶應用的發展而需要重新布線;綜合布線系統集成傳輸現代建築所需的話音、數據、視像等信息,採用國際標准化的信息介面和性能規范,支持多廠商設備及協議,滿足現代企業信息應用飛速發展的需要。

㈥ 德國風俗習慣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用餐的時候多注意兩個禮節,分別是以右為上合女士優先。德國人在舉辦宴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在兩個星期之前就要把請帖發出去了,宴請賓客時,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的酒杯盤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吃魚的刀叉是不可以用來吃別的食物的。

5、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待工作非常的嚴謹,思考深刻敏銳,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只要是約定的時間的話就必須要及時到達,不管是遲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話都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

㈦ 德國人發明了什麼

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發電機。
1893年,德國人本茨發明了一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車。標志著現代汽車工業的開始。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因此,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
然而,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也以大量生產的技術的發展為特點。美國在這一方面領先,就像德國在科學領域中領先一樣。
美國擁有的某些明顯的有利條件可說明它在大量生產方面居首位的原因:巨大的原料寶庫;土著和歐洲人的充分的資本供應;廉價的移民勞動力的不斷流入;大陸規模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迅速增長的人口以及不斷提高的生活標准。
(7)德國人布線方法叫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
大量生產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
一種方法是製造標準的、可互換的零件,然後以最少量的手工勞動把這些零件裝配成完整的單位。
美國發明家伊萊·惠特尼就是在19世紀開始時用這種方法為政府大量製造滑膛槍。他的工廠因建立在這一新原理的基礎上,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受到了許多旅行者的訪問。
在惠特尼之後的數十年間,機器被製造得愈來愈精確,因此,有可能生產出不是幾乎相同而是完全一樣的零件。
第二種方法出現於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

㈧ 弱電系統中匯流排制布線方式是什麼和星型連接比有什麼好處。。。

1、家庭弱電布線的目的是共享網路、電話、有線電視等資源,最好主要的房間這三種介面都有。網路、電話、有線電視家用的分頻設備一般都是一入四齣(多的也有,比較貴),如果是兩室一廳一般可在客廳、主卧、次卧留網路、電話、電視介面,餐廳留電視介面,衛生間留電話介面。如果房間更多,可以選擇預留;也可以先把線都跑出來,放在弱電配電箱中,需要時可以更換通向各個房間的插頭。音頻、視頻有所不同,雖然也能分頻共享,但在家裡基本上同一時間只能為一個終端提供信號,我覺得就沒有必要每個房間都留介面了。
2、弱電布線要達到共享、互通的要求,必需使用分頻或交換設備。網路的內外網的交換設備是路由器(LAN用)或數據機(ADSL用)也就是貓,價格大約300元左右,內網的交換設備是交換機或集線器,用交換機好一點,價格不到200元,集線器現在80-90就能買到。市場上有自帶交換機的路由器和自帶路由及交換機的貓,價格300-500元,建議使用。電話的交換分頻設備是交換機或分線盒,也是交換機好,價格100-200元,分線盒很便宜,但各個房間不能互通,也帶不了3部以上的電話;電視的分頻設備就是分頻(支)器,大家應該都清楚。
3、弱電線路要採用星型布線,從交換、分頻設備向各個埠放射。從布線施工簡單、維護方便考慮,最好各種設備放在同一個地方。現在的新房門口一般都有弱電配電箱,在配電箱里預留了各種線路的接頭;有的不是預留接頭,只是線路在箱子中轉一圈,然後通向一個房間。無所謂,在箱子中把線截斷,入戶一端接交換分頻設備的IN插口,另一端接OUT插口,繼續使用。我們可以把弱電配電箱自己改造一下,裝上交換、分頻設備,注意大部分設備要用電,應該弱電配電箱裡面留電源插座。在現在市面上賣的弱電配電箱基本功能都不行,主要是網路方面,雖然有一進四齣的介面,但只是一個配線架,無法實現內部互通和多台電腦同時上網,還比較貴,不如自己DIY一個。個別房子沒有弱電配電箱布線就比較麻煩了,要不把各種設備分別放在入戶口旁邊;要不先把入戶線引到的一起。
4、上網的方式有電話直接撥號;ISDN也叫一線通;ADSL也叫超級一線通;LAN就是網線上網;還有用有線電視線和電力線上網的。其中前兩種已經過時,不用考慮;後兩種還不普及只是個別地方有,ADSL和LAN目前是主流,ADSL理論傳輸速度為下傳8M/秒,LAN更可以達到100M/秒,但電信一般只開通512K-2M的帶寬,實際使用時還要受線路情況、使用人數和電信出口寬度的限制一般達不到最大值,ADSL和LAN目前使用時哪個快也不一定,但網線上網應該是發展方向,如果可能應優先選擇。
5、想不同的房間同時上網,有兩種選擇:一是裝一個自帶交換機路由器或貓,二是在其中一台電腦上裝模擬軟體,用台電腦做代理伺服器,代價是如果別的電腦上網,代理伺服器必須開著。建議使用第一種方法。還有用ADSL電信給的貓一般不帶交換機要自己另外購買。
6、弱電布線網路用8芯網線;電話用電話線;有線電視用同軸纜。如果有弱電配電箱,三種線可以走一棵套管,比較方便。網線是八芯的,目前家庭有四棵沒有實際用途,可以借用兩棵當電話線,但效果不如單獨走好。電話線也有2芯、4芯和6芯線,家裡有用也是兩棵線。線纜的質量很重要(尤其是同軸纜),我的經驗是如果發現信號干擾或衰減,問題出在線上的可能佔70%以上,機器有毛病的可能性較小。但現在線纜假貨和劣貨特別多,購買時必須注意。
7、弱電布線要使用專門的插頭和插座,網線用的是RJ45頭(也叫安普頭/水晶頭)和RJ45頭的面板和模塊;電話線用的是RJ11頭和對應的插座;RJ45頭安裝要用專用的線鉗子和線杵子,想自己安裝要就要買了。和許多弱電線路、插座在裝修市場沒有賣的,就是有也太貴,可以去鞍山西道看看,便宜很多。注意市場上的安普產品基本上沒有真的。
8、簡單地談一下音頻、視頻布線。音頻設備包括信號原(CD、VCD、DVD、MP3等)、功放機和音箱,用音頻線連接。從信號原到功放一般用單股音頻線,也稱話筒線;從功放到音箱一般用雙股音頻線,也稱音箱線;裝音箱時注意選用配套的接線柱。從功放到主音箱最好直接接線,不要用接線柱;到環繞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線盡量要短,盡量等長。視頻設備包括信號原(VCD、DVD、錄像機、攝像機、電視盒、衛星接收機、電腦甚至游戲機)和播放終端(電視、電腦、監視器、投影儀等)。視頻輸入輸出的線纜和介面種類很多,主要有D-Sub 15 pin介面(用和電腦一樣的VGA插頭和插座);RCA(復合視頻)介面;S埠(五芯蓮花口);分量視頻埠等。用那種介面都可以,效果上D-Sub最好,以後HDTV(高清晰電視)設備要使用D-Sub埠和線纜;RCA最差,但對我們來講都能接受。如果你家的視頻信號原和播放終端不放在一個地方(如使用投影儀),就要事現布線,音視頻的插頭有買的,但插座很難買,音視頻設備都忌諱用插座連接,如果不是太影響美觀,設備之間直接用線纜連接最好。
9、布線時暗盒中的線纜要留10公分左右的頭,接插頭時如果出錯,還可以挽回。如果你對日後的弱電走線還沒有考慮清楚,可以布置好管道和暗盒,管道里預先放好鐵絲,一頭留在暗盒裡蓋上空白面板;一頭留在配電箱中,方便以後擴展。如果你裝修時弱電沒有布線,又有這方面的要求,也不要緊,各種無線傳輸設備現在都有,但就是相對較貴,標准還有待統一,過幾年也許會很普及的

㈨ 全世界蓋房子的方式都大同小異,但德國人的方式有什麼突出的呢

我感覺德國人蓋房子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蓋房子一般不會使用瓦片這種東西,而是使用不銹鋼流水槽,這種東西在我們這里從來都不用的東西。

三.德國人室內的天花板裝修

德國室內採用天花板內嵌燈隔板照明,幾乎沒有集中照明的天花板燈。第一,燈光更分層,可以通過照明隔斷;第二,照明效率更高,明亮的地方必須足夠明亮。窗戶內、床邊、衣櫃立面,這三個天花板肯定會安裝燈具,這在中國並不是很常見的照明布局規則,這是自己認為的。這就是德國人蓋房子的方式,他們與我們這里最不一樣的我感覺就是那個瓦片和那個不銹鋼水槽。

㈩ Enigma的字母循環圈和轉子布線方式有關還是和反射器有關懇請1001n 同志大力協助!

應該都有關系的,轉子是只其核心部分,德國人對ENIGMA的自信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任何一種密碼只要使用時間一長,總是能被破譯的.這就好比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當地的語言你根本聽不懂,對你來說,這語言就象密碼一樣,但是只要你生活一段時間,聽這種語言聽多了自然也就掌握了。密碼其實也是一種語言,當然是有規律的.至於波蘭人的破譯么,除了其自身的天賦外,機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德國人在密碼中的無謂重復給了波蘭人靈感。至於後來TURING的破譯,那個水平已經是相當高了,TURING機實際上就是一台計算機,只不過速度比現在的計算機慢太多了,所以一定要找對計算的方向。德國人對ENIGMA的任何改動都會是破譯更加困難,但是他們疏忽了人的因素。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布線方法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