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總理來華,要我們出線幫他們解決歐債危機,我們為何不趁機提出讓他們解除軍購禁令換取經濟援助
德國是歐債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德國自己是歐債危機的救命草呢,這讓他國際地位得到提升,擺脫二戰後的政治劣勢,這次過來或許是要我們幫忙,好分擔德國的壓力,但是沒有死皮賴臉的地步,所以我們講條件的優勢不大。
❷ 目前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前十國家是哪十個
目前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前十國家一般認為
以下是全球綜合國力排名前十的國家(不僅僅是經濟實力GDP排名),供參考:
NO.1:美國
美國擁有現今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同時其軍費也名列世界第一,約佔全世界總軍費開支的43%;陸地面積915.9萬,整體上相當富饒,另有諸多海外領地,戰略空間龐大;人口3.15億,大學普及率77%,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41人,人口質量相當高;人均GDP49922美元,總量156847.5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世界第一;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戰爭潛力巨大;至於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相對優越性是不用解釋的。
NO.2: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部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大的核武器庫。
俄在普京執政後,俄對聯邦主體的控制力日益加強,憑借世界最大的領土(1707.5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與豐富的資源持續的恢復發展經濟,人均GDP已達14247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GDP總計2.02196萬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部門全,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的武器銷售份額佔了全球軍售的24%(美國佔世界的30%)。但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每千人(15歲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職業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從1993年的1.486億減少到2012年的1.431億人),有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
從一定程度上講俄國的人口問題是相對容易解決的,雄厚的基礎工業、較高素質的人口與再度執政的強勢領導人足以支撐俄羅斯位列第二!
NO.3:中國
中國乃文明古帝國的唯一倖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著有完整的基礎工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實際控制土地面積不如美國)。
但中國在外族征服後,民族性被扭曲,漢文化被閹割,劣幣淘汰良幣,至今未能匡復好華夏道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特定的時期具有一定的辦事能力,主義的僵化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仍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下游,買辦集團阻礙了自主研發與產業升級,人均GDP仍然低於世界平均值,東西部發展失衡。中國整體上人口質量不佳,缺乏優生保護法,計生使得優秀的個體不能很好的為種群的進步作貢獻,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上後繼乏力。軍事水準有待驗證。中國奠定的工業基礎使得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與軍事潛力的。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經濟總量(5.984萬億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進的軍事技術(沒有核武器,但軍事科研水平先進),較高素質的人口(學習並傳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風,大學普及率64%,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50人),科技發達(以前用機器人逐步代替產業工人,最近又研製出了殺人機器人,等到其成熟量產,缺乏創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贅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生存空間不足,國土縱深小,能源與市場嚴重依賴海外。
N0.5:英國
英國有較強的經濟實力(GDP總計:2.674 萬億美元,第5名),先進的科技(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強韌的軍事實力(軍事工業健全而發達,有島國的防禦優勢),遠大的國際影響力(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英格蘭人是近現代最具優勢的民族(源於日耳曼人),英國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之母國,二戰以來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系,協助美國主宰世界並從中獲益!
英國本土狹小,持續發展力受限,有待與歐盟或諸兄弟之國整合。
NO.6:法國
法國政治體制上相對集權,經濟發達(GDP總計:2.86萬億美元,人均:46,016美元),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基礎穩健,工業先進,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軍事工業全面,軍事科研水平高,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系統,具有在遠距離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擁有核武器。
法國擁有5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歐領土第一大國,在超級大國——美國的陰影下,有待與歐盟整合並與之爭奪利益。
N0.7:德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計:3.667萬億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基礎好,交通發達,教育極好。奧地利乃德國的純正的兄弟之國,有待合並,縱然近來幾無可能。
德國以建設一支能保證其和平、自由和獨立的軍隊為目標,但其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師失地,僅保留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為中西歐最多。其地緣政治相對復雜,有待在歐盟進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龐大的領土面積(851萬KM2,參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增長速度較快(GDP總計:2.493萬億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較多的人口(1.92億)。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發展迅速,這幾年巴西政府加大了軍購。
巴西沿海與內陸開發失衡,工業層次較低,有色種人的比例超過了白種人(混血兒的質量有待驗證)。
N0.9:印度
印度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298萬平方公里),巨大的發展潛力(人口12.1億,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擁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艦,南亞頭號軍事強國。
印度種姓、宗教矛盾尖銳,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長難以遏制,工業水準有待提高。
N0.10:義大利
義大利在歐洲具有社會、政治及軍事上的重要影響力,人口6074萬(2011年),GDP總額
計2.198萬億美元(2011年),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公里.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歷來是歐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鋼鐵生產國,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
義大利國土面積狹小,北南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待在歐盟中整合。
❸ 中國當今軍事力量 how......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近年來,中國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的國防實力,特別是自2009年1月20號中國公開發布新版國防白皮書以來,世界各國的輿論炒作中國國防實力的文章就不斷見諸報端。盡管各國出於不同的國家戰略目的,對中國國防實力的世界排行名次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但是,其中對中國國防實力迅速提升的擔憂卻不約而同。很多頭腦清醒的國際軍事觀察家盡管也對中國國防實力的發展速度感到驚訝,但是普遍肯定中國的和平目的,並且認定中國軍力的發展幾乎不會對亞洲鄰國構成威脅,從而判定即使中國照此發展速度再過十數年,也趕不上世界一超獨霸的美軍。也正因為如此,很多觀察家反而支持中國軍力持續提升,這樣,同處於世界二流水準的中國和俄羅斯,就會對於在世界上為所欲為的美軍形成某種戰略牽制。那麼,依據中國自己披露的數據和國外的「專家」分析,中國軍事實力到底居於世界什麼位置呢?
首先我們來看,根據國內公開的軍事數據和報道,中國的軍事實力確切來說應該居於世界中上游水平,大概在5-10名之間。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平心而論,美俄兩國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處於全面領先狀態,這個差距特別大,也是綜合性的,並不是十年八年能夠趕上來的。有人說中國很可能很快就能超越俄羅斯,我認為這只是一家之言,即使我們在某種裝備方面在數量或者質量上能夠超越俄羅斯,但是軍事實力還包括全面的軍事作戰理論,雖然中國近年軍事理論建設獲得空前突破,但這個差距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美俄兩國即使國際和他們的國內局勢如何變幻,其所具有的全面軍事優勢仍舊領先中國很多年,中國軍事實力短期內絕對無法和他們相比。
再就是美俄之外的其他世界強國,如法國、英國、日本、印度等。法國和英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但是這兩個國家卻不是世界「大國」,因此其幾乎沒有戰略防禦縱深,故而這兩個國家都極為重視其海空軍力量的建設,這也是這兩個國家極力發展海基和空基戰略核力量的原因。雖說中國近年來各軍種發展很快,特別是海空軍的新技術和新裝備都有很大進步,但是仍然無法和老牌世界強國-英國和法國相比。英國和法國作為世界老牌海軍強國,不但擁有航空母艦編隊及其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幾乎為零的航母遠洋作戰理論,還擁有遠強於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潛艇艦隊。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擁有豐富的海軍遠洋航行能力和作戰理論,這一點中國海軍似乎短期內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英法兩國都要強於中國,但因為這兩個國家和我們相距遙遠,我們僅有的陸軍優勢幾乎可以忽略。
而作為我們的近鄰的日本,不論是海軍還是空軍的綜合作戰能力都遠強於我們。日本海軍的四個「十.九」艦隊群,都是最新型的水面艦艇,如果再加入最新型的「日向」級直升機母艦及其艦載機編隊和改進型具有彈道導彈攔截能力的「宙斯盾」型驅逐艦,以及日本海軍世界最先進平均服役時間最短的的17艘潛艇,則日本海軍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優勢仍很難撼動。日本空軍早就獨霸東北亞的天空,其所擁有的第三代戰機如F-15J/DJ和F-2的時間都早於中韓兩國,訓練和作戰應用水平當然更成熟。雖然近年來中國空軍的第三代戰機數量急劇上升,但是沒有後顧之憂的日本空軍卻可以全力應對突發事態,而中國空軍卻不能夠。同樣,作為戰爭能力的倍增器,日本空軍擁有亞洲最強的空中預警機群,空中電子戰能力,即將擁有空中加油機群,以及龐大的航空反潛機群等等。而中國相對占據優勢的陸軍和第二炮兵部隊,因為和日本遠隔重洋以及投鼠忌器的原因,都很難體現出來。
同樣作為亞洲鄰國的印度,雖然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卻是一個極端信奉軍事實力的國家。盡管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GDP都遠落後於中國,但是印度的軍購規模和數量一點也不比中國差多少,而且由於印度特殊的國際地位,其軍購來源相對多樣化而且技術水平要強於中國。印度除了能毫無阻礙從俄羅斯得到技術水平高於中國的各種武器裝備外,還能夠從歐盟國家、以色列、美國等國家,采購新型武器裝備。雖然絕大多數武器印度自己並不能很好的仿製且來源多樣性未必真有好處,但是這個南亞武器聯合國卻集合了世界各種先進武器之大成,並且還擁有中國夢寐以求的航空母艦。單純從武器技術水準來說,印度海空軍似乎要強於中國,專門針對中國的導彈核武器也「足夠」戰略威懾之用,中國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的陸軍雖然強大,但要面對南亞地區的高寒和熱帶叢林作戰,這也無形中對中國陸軍的作戰能力打了一定的折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除了戰略核武器之外,在其他作戰能力方面,幾乎和印度難分伯仲。
再從國外的分析來看,日本《朝日新聞》22日稱,「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表明中國的軍事費用保持了連續20年呈2位數的增長,這是一項驚人的紀錄」。日本《東京新聞》21日甚至認為,中國軍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其實,日本人之所以這樣說,除了日本欲為自己毫無顧忌發展軍力進行造勢外,日本人所謂的「中國軍力世界第二」也僅僅是從單純的武器數量對比來說的。眾所周知,中國雖然在武器裝備數量上居於世界前列,但是卻大多是一些技術水平完全無法與先進國家相比的老舊武器裝備,即使中國擁有了先進武器,那也根本無法在數量上和日本等國家相比。這就像中國的GDP一樣,雖然增幅名列世界第一,但是因為基數低,每年增加額基本和美國每年約3%的增長率差不多。 而去年也有美國媒體提出中國軍力應該排在美俄之後,位居第三位。但同時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公布的2008年世界最新軍力排名中,中國排第四名。而此後美國蘭德公司向美國防部提交的報告卻稱,中國軍力世界第八。蘭德公司認為軍隊的信息化程度決定信息化戰爭的勝負,而解放軍的信息化程度在全球的排名僅為第24名,遠不如大多數發達國家。「由於中國缺乏遠洋實際作戰能力,考慮到導彈核武器和核潛艇等其他因素,中國的軍力勉強能排到世界第八」。
上面這些所謂排名分析,都認為中國近年軍費開支大幅增加,對外先進武器采購量也很高,以及中國軍方越來越重視的信息化能力建設,都無形中提升了中國國防實力的國際排名名次。但是很多分析都是僅僅停留在數字上或者表面上,並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國防建設實際情況,雖說中國及時發布新的國防建設白皮書對這些情況予以解釋,但仍有很多國外機構或者新聞媒體對此妄加猜測。還是上面提到的《簡氏防務周刊》21日的報道比較中肯:「中國要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發展,至少需要到2020年」。而武器裝備系統的信息化和體系化能對軍隊戰鬥力提升起到倍增器的作用。西方國家軍隊在這一點上優勢尤其明顯。盡管目前解放軍也裝備了部分先進裝備,但是美軍的評估認為,中美兩軍在全球探測網路、通訊網路和交戰網路領域相比,「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和美軍有著近30年的差距,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在10年以上」。我們認為這個分析比較符合當前的實際,但是他們也顯然低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發展決心和潛力,也輕視了中國人提出的「跨越式發展」的豐富內涵。隨著中國這幾年在高性能計算機、全軍情報信息網、軍用數據鏈、微電子技術、各類應用衛星特別是「北斗」導航衛星等等方面的進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正在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大批新型武器裝備的成建制列裝、大批掌握最新科技知識的專門人才的加盟、大批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軍事理論問世、以及能夠使人才盡情發揮的科技環境等等,也為中國國防實力的進步鋪平了道路。我們甚至能夠預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信息化建設不可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盡快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這個發展過程是以和平為前提的!
盡管以上對中國軍事實力排名的分析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並不具有嚴格的可比性,但是仍能使得我們從中獲知一些有意思的比較。不管中國國防實力處於何種地位,不管外國人怎樣顛倒黑白或者混淆視聽,我們中國國防實力仍舊要按照適應中國國情的思路發展下去,也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註定要成為一支保衛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這一點,我們毫不懷疑!!
❹ 當今世界哪些國家算得上列強
NO.1:美國
美國擁有現今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同時其軍費也名列世界第一,約佔全世界總軍費開支的43%;陸地面積915.9萬,整體上相當富饒,另有諸多海外領地,戰略空間龐大;人口3.15億,大學普及率77%,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41人,人口質量相當高;人均GDP49922美元,總量156847.5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世界第一;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戰爭潛力巨大;至於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相對優越性是不用解釋的。
NO.2: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部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大的核武器庫。
俄在普京執政後,俄對聯邦主體的控制力日益加強,憑借世界最大的領土(1707.5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與豐富的資源持續的恢復發展經濟,人均GDP已達14247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GDP總計2.02196萬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部門全,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的武器銷售份額佔了全球軍售的24%(美國佔世界的30%)。但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每千人(15歲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職業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從1993年的1.486億減少到2012年的1.431億人),有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
從一定程度上講俄國的人口問題是相對容易解決的,雄厚的基礎工業、較高素質的人口與再度執政的強勢領導人足以支撐俄羅斯位列第二!
NO.3:中國
中國乃文明古帝國的唯一倖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著有完整的基礎工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實際控制土地面積不如美國)。
但中國在外族征服後,民族性被扭曲,漢文化被閹割,劣幣淘汰良幣,至今未能匡復好華夏道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特定的時期具有一定的辦事能力,主義的僵化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仍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下游,買辦集團阻礙了自主研發與產業升級,人均GDP仍然低於世界平均值,東西部發展失衡。中國整體上人口質量不佳,缺乏優生保護法,計生使得優秀的個體不能很好的為種群的進步作貢獻,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上後繼乏力。軍事水準有待驗證。中國奠定的工業基礎使得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與戰爭潛力的。
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經濟總量(5.984萬億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進的軍事技術(沒有核武器,但軍事科研水平先進),較高素質的人口(學習並傳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風,大學普及率64%,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50人),科技發達(以前用機器人逐步代替產業工人,最近又研製出了殺人機器人,等到其成熟量產,缺乏創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贅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生存空間不足,國土縱深小,能源與市場嚴重依賴海外。
N0.5:英國
英國有較強的經濟實力(GDP總計:2.674 萬億美元,第5名),先進的科技(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強韌的軍事實力(軍事工業健全而發達,有島國的防禦優勢),遠大的國際影響力(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英格蘭人是近現代最具優勢的民族(源於日耳曼人),英國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之母國,二戰以來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系,協助美國主宰世界並從中獲益!
英國本土狹小,持續發展力受限,有待與歐盟或諸兄弟之國整合。
NO.6:法國
法國政治體制上相對集權,經濟發達(GDP總計:2.86萬億美元,人均:46,016美元),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基礎穩健,工業先進,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軍事工業全面,軍事科研水平高,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系統,具有在遠距離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擁有核武器。
法國擁有5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歐領土第一大國,在超級大國——美國的陰影下,有待與歐盟整合並與之爭奪利益。
N0.7:德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計:3.667萬億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基礎好,交通發達,教育極好。奧地利乃德國的純正的兄弟之國,有待合並,縱然近來幾無可能。
德國以建設一支能保證其和平、自由和獨立的軍隊為目標,但其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師失地,僅保留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為中西歐最多。其地緣政治相對復雜,有待在歐盟進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龐大的領土面積(851萬KM2,參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增長速度較快(GDP總計:2.493萬億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較多的人口(1.92億)。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發展迅速,這幾年巴西政府加大了軍購。
巴西沿海與內陸開發失衡,工業層次較低,有色種人的比例超過了白種人(混血兒的質量有待驗證)。
N0.9:印度
印度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298萬平方公里),巨大的發展潛力(人口12.1億,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擁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艦,南亞頭號軍事強國。
印度種姓、宗教矛盾尖銳,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長難以遏制,工業水準有待提高。
N0.10:義大利
義大利在歐洲具有社會、政治及軍事上的重要影響力,人口6074萬(2011年),GDP總額
計2.198萬億美元(2011年),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公里.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歷來是歐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鋼鐵生產國,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
義大利國土面積狹小,北南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待在歐盟中整合。
排名 國家或地區名稱 GDP總量(十億美元) 所屬洲
1 美國 17497.9 美洲
2 中國 10385.66 亞洲
3 日本 4817.52 亞洲
4 德國 3868.29 歐洲
5 法國 2565.62 歐洲
6 英國 2532.05 歐洲
7 巴西 2503.87 美洲
8 印度 2117.28 亞洲
9 俄羅斯 2109.02 歐洲
10 義大利 1953.82 歐洲
1.美國軍事實力
美國的國防預算是6120億美元。盡管有各種隱退和開銷削減,美國比接下來的10個國家的國防預算還要多。美國最大的傳統軍事優勢在於其19支航空母艦編隊,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共才12支。這使得美軍可抵達全球任何地方並在全世界部署軍事力量。
美國這個超級強國還擁最多的飛機,以及高端的技術,比如海軍最新的電磁軌道炮,一支大型的訓練有素的軍隊,還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
2.俄羅斯軍事實力
蘇聯解體20年後,俄羅斯軍隊再次得到發展。自2008年以來,俄羅斯軍費開支幾乎增加了三分之一,在未來三年內將繼續增加44%。如今,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是766億美元。
俄羅斯目前擁有766000機動部隊,後備部隊2485000人。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坦克15500輛。俄羅斯士兵所接受的訓練一般,而且其裝備比如坦克部隊正在老化。
3.中國軍事實力
中國軍費一直在增長,過去一年來,增長了12.2%。中國的國防預算為1260億美元,但這只是官方數據,引發了亞洲鄰國的擔憂,中國試圖用武力解決同日本以及菲律賓的領土爭端。
中國軍隊規模驚人,現役部隊人數為2285000人,預備部隊230萬。中國擁有成功竊取敏感軍事技術的歷史,比如最近就成功獲得了新F-35戰機的敏感技術。
4.印度軍事實力
印度要建設現代化軍隊,所以其軍費也將會增加。目前,據估計印度的預算僅僅為460億美元,計劃到2020年成為第四大軍費開銷國。目前已經是最大的軍事產品進口國。
印度的彈道導彈可以覆蓋巴基斯坦全境和部分中國。印度的軍事策略主要根據與巴基斯坦的長期沖突來制定的,盡管中印間也曾發生過小規模戰爭。
5.英國軍事實力
英國計劃2010年到2018年間削減軍隊規模20%,海軍和空軍的規模將得到較小的削減。目前的防衛預算是540億美元。
盡管規模減少,英國還是期望有能力將軍隊投放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皇家海軍正計劃在2020年時服役伊麗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該艦飛行甲板4.5英畝。該航母計劃攜帶40架F-35B聯合攻擊戰斗機。根據一主要智囊團的看法,由於訓練和裝備良好,英國在面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強國時還是具備優勢的。
6.法國軍事實力
2013年法國在軍事開銷上並沒有多大變動,為了省下足夠的錢用來購買高科技設備,法國軍隊裁員了10%。法國每年的軍費開銷是430億美元,佔GDP的1.9%,低於北約對成員國所設立的目標。
盡管其國防預算趨向於平穩,法國依然具備較高的向全球投放力量的能力,在中非共和國,查德,馬里,塞內加爾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重兵部署。
7.韓國軍事實力
為了應對中日不斷增加的軍力以及為了應對朝鮮的威脅,韓國也在不斷增加自己的國防預算。韓國的國防預算為340億美元。
相較於其領土范圍,韓國的軍隊規模還是很大的。韓國擁有64萬機動部隊,外加290萬預備部隊。韓國還擁有2346輛坦克和1393架飛機。韓國軍隊接受良好訓練而且經常與美軍軍演。韓國空軍規模排在世界第六。
8.德國軍事實力
德國的軍事實力與其在全球中的經濟實力不匹配。最近,德國考慮向東歐的北約盟國派遣軍事支持。德國還考慮扮演更加積極的國際軍事角色。德國每年的軍費是45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八。
二戰後德國大眾普遍反對戰爭。起初,德國的軍隊只限於自衛,南斯拉夫解體後,德國越來越習慣於在國際上扮演積極的角色。德國只擁有183000機動部隊,預備部隊為145000。並於2011年廢除了義務兵役制,以此來創建一支職業軍隊。
9.日本軍事實力
為了應對與中國的爭端,日本11年來首次增加國防預算。同時,通過在外部群島上建立一個新的軍事基地,日本40多年來進行了第一次的軍事擴張。日本軍費為491億美元,排世界第六。
日本軍隊裝備相當精良。目前擁有247000機動部隊,57900預備部隊。日本擁有1595架戰機,屬世界第五大空軍,擁有131艘戰艦。日本軍事受到憲法中和平條款的限制,所以擁有侵略性的軍隊是非法的。
10.土耳其軍事實力
土耳其2014年軍費將比去年增加9.4%。軍費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不斷進行的敘利亞戰爭以及可能與爾德分裂組織庫爾德工人黨的沖突。土耳其的國防預算為182億美元。
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也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士兵。土耳其軍隊參與了阿富汗的行動,也參與了巴爾乾的維和行動。土耳其在北塞普勒斯也駐扎著一支軍隊。
❺ 中國躋身世界5大軍購國了嗎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顯示,2013年-2017年,雖然俄羅斯的軍備出口總額減少了7.1%,但仍然保持著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的地位。此外,盡管美國過去五年的軍備出口總額超過俄羅斯一半還多(58%),但是俄羅斯在某些市場的份額仍然大幅領先於美國。
俄羅斯武器的最大出口國分別是印度(35%)、中國(12%)和越南(10%)。美國武器主要出口沙烏地阿拉伯(18%)、阿聯酋(7.4%)和澳大利亞(6.7%)。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是法國,市場份額為6.7%,主要銷售市場有埃及(25%)、中國(8.6%)和印度(8.5%)。2013年到2017年,全球軍售市場比上一個五年增長10%。報告指出,前五大武器出口國是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和中國,共佔全球銷售總額的74%;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分別是印度、沙特、埃及、阿聯酋和中國,佔全球武器銷售的35%。其中,2013年-2017年,印度武器進口中俄羅斯武器佔62%,印度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佔全球12%)。
簡氏2017年7月發表報告稱,2016年,俄羅斯武器的最大進口國跟前幾年一樣是印度(12億美元,佔俄出口總額的19%)。中國居第二位,共購買9.59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緊隨其後的是阿爾及利亞(9.24億美元)、越南(7.88億美元)和伊拉克(4.60億美元)。亞塞拜然共購買了2.17億美元的俄產武器,哈薩克為1.50億美元。簡氏最新調查報告將於今年中發布。
來源:環球網
❻ 世界上最強國家排名是什麼
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絕不可以單從軍事或者經濟某個方面來說而是多面統籌所組成的,而放眼當今全球,世界十大強國,筆者認為有以下國家。
第一、美國
美國綜合國力之強大足以撼動全球,是當今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GDP長期位居世界第一,市場經濟體系完備而發達,工業實力強悍,金融領域以華爾街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美國的霸權體系下美元霸權即是以美國經濟實力為基礎,又為綜合國力服務。美國的軍事實力同樣全球第一,擁有全球最大的軍費規模和世界最大的遠洋航母編隊力量,全球最多的海外軍事基地和最大的海外駐軍,以F22、F35、宙斯盾驅逐艦等代表了美國在全球最為先進的軍事現代化水平,而且美國的軍事思想和實戰經驗一直領先全球,海灣戰爭的信息化作戰就開啟了世界現代化和信息化軍事改革的序幕。美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還是G7、G20等重要國際多邊組織以及北約這個全球最大軍事安全組織的成員國,國際影響力深遠。美國綜合國力全球第一,毋庸置疑。
第二、中國
作為一個新興大國,目前還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國的經濟、軍事、國際話語權、地緣政治影響力發展較為均衡。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每年都是國際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經濟總量龐大,開放程度高,在部分產業的技術和實力上領先全球,但是目前人均GDP水平還是處在世界中游水平,收入水平還在增長過程之中;我國軍事力量這些年在迅猛增長,國防工業水平不斷提高,如殲20、國產航母、055驅逐艦、99式主戰坦克的研製入役顯示出我軍現代化水平和體系化作戰水平已經與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國還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G20、金磚國家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很多重要的國際多邊組織的主要成員國,與很多國家有著友好關系和經貿往來,國際影響力深遠。
第三、俄羅斯
俄羅斯雖然擁有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油氣資源儲量,出口量也是足以撼動國際能源市場,但是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濟就沒有什麼太明顯的氣色,目前還在世界十大經濟體之外徘徊,產業結構畸形,設施老化嚴重,且經濟的韌性不夠,極其容易受到能源市場價格和需求變動的影響;但在軍事上俄羅斯還是穩居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地位,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和現實戰力還是很強的,盡管存在一些兵種上的短板,但海陸空三基核打擊力量是其軍事上的一大依仗,為其綜合國力加了很多分。同樣,俄羅斯也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地緣政治上也是很有影響力的,常常在安理會和美國叫板也可以看得出俄羅斯的國際話語權是很有分量的。
第四、日本
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工業和科技實力非常全面和發達,日本科學界連續18年榮獲諾貝爾獎項,國際貿易規模巨大,相對來說弱在軍事和地緣政治影響力,雖然日本的常規軍事力量也是很強的,但是日本受到軍力發展的限制,沒有航母和核力量,這註定了其軍事力量存在短板;日本由於戰敗國的身份在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有地位的,其也常常作為一個「政治侏儒」的形象出場,盡管是G7、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始終在國際話語權上遜色於中俄,這也在日本忙前忙後搞印太戰略、民主安全菱形等戰略上而無所結果上有所體現。
第五、英國
英國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也還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2017年GDP位居世界第五,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金融和工業實力均十分強勁。在軍事上英國同樣在全球較為領先,新型航母入役讓英國皇家海軍找回來顏面,英國是少數幾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皇家海軍和空軍仍是世界少數具備遠程投射的力量。而英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言而喻,同時還維持著英聯邦首腦國的地位,英國仍然是除美國外最強的西方國家之一。
❼ 為什麼抗日劇里國軍大多戴德國M35頭盔,其次是英國托尼盔,然後是美式M1鋼盔,很少有戴法軍鋼盔的
抗日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很多劇都是粗製濫造,沒有認真考究。抗戰時期國軍部隊使用最多的是英式鋼盔,幾乎八成以上的地方部隊都是托尼鋼盔(也有國產仿造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桂軍,川軍,西北軍,粵軍,湘軍等都是托尼鋼盔,駐印遠征軍也是英式鋼盔。德式鋼盔多是中央軍蔣某人的嫡系,晉綏軍也有裝備。美式鋼盔中國內地戰場是沒有配備的,最早是滇西遠征軍被美軍裝備。抗戰結束後,國軍才統一換裝仿美軍服,不分中央地方統一佩戴美式鋼盔。法式鋼盔是滇軍特有。
❽ 拉貝為什麼可以救助中國人而德國政府不幹涉呢
拉貝更多的是代表個人,而不是德國政府。在布爾戰爭後,西方民間社會對人道災難這些事情很關注,所以有了拉貝的行為。
德國政府在日本和中國之間,更加傾向日本,雖然當時也和中國有軍事合作。但隨後,德國政府就召回了德國顧問團,並停止了中國的軍購。
❾ 為啥民國時 國軍有很多德國裝備聽說有很多是援助給咱們的
什麼報恩都是胡扯。不過國民政府確實得到了大批德國裝備,不過大部分是軍購不是援助,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德國援助。德國在晚清時期就經常拉攏中國,主要是因為最早英國的勢力在中國較強,德國希望制衡英國。而到民國時期,蔣本來就喜歡德國的制度,多次派學生去德國學習。但隨著二戰爆發,德國和中國的關系就基本中斷了。畢竟在國民政府內部,老蔣是堅定的親美派。更何況德國和日本做了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