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上幼兒園怎麼帶孩子

德國上幼兒園怎麼帶孩子

發布時間:2022-05-05 19:48:06

❶ 德國幼兒園為何看似什麼都沒教,但孩子自己就學會了

德國幼兒園,就是一所森林游樂場

在德國柏林北部的Pankgrafen森林幼兒園,不管天氣如何,每天都有21個孩子准時來上學。

即便是零下28度的天氣,孩子們也會在戶外度過一天。他們很少感冒,因為父母和老師給他們穿好了合適的衣服。

上學時,考試都是要排名次的,據說現在不讓排名次了,但前段時間聽一個朋友說起自己孩子上小學的情況——班主任會經常在家長群里表揚某些同學表現得好,而這給其他的家長帶來了壓力。

家長的壓力,最後都會轉化到孩子身上去。

學校里的競爭從未消失過,只是換湯不換葯而已。

意思是,你越想贏別人,就越會去注重怎樣贏得競爭本身,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發展。

相反,如果你不去管別人做得怎麼樣,只專注於自己,則能夠最大程度地發展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你自然能夠贏過別人。

一個六歲的孩子,他怎麼好意思去跟三歲的孩子比呢?真實的社會,有接受幫助,有提供幫助,有合作混齡環境最核心的好處,還在於它的真實性。

❷ 德國幼兒園的「傻玩」教育,為何被很多人推崇

德國幼兒園更喜歡從孩子的天性出發。相比力而言,德國幼兒園的理念更喜歡從孩子自己出發,從孩子自身的天性出發,而孩子在小時候的天性就是玩玩耍耍,所以德國幼兒園最常見的就是老師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場景。德國幼兒園偏向於學能力,海內幼兒園偏向於學知識。德國幼兒園不傾向於學字母、算數等課本知識,而是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大自然,讓孩子能夠生長自身的想像力和認知能力,海內幼兒園則更偏向於教誨孩子知識,為孩子的小學教育打下基礎。

❸ 德國媽媽用什麼高效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在讀研的時候就有一位很要好的閨蜜,之後她遠嫁到了德國,而我在當地找了份穩定的工作組建了家庭,在我們各自結婚後,常通過社交軟體討論帶娃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困難,在這期間讓我覺得詫異的一點並不是德國的風景,而是德國媽媽培養孩子的育兒理念。

只有孩子坐得住椅子才能記住老師口中的知識點,

只有孩子專注寫作業才能不熬到深夜

所有“天才少年”在學習的時候,都有一顆清醒的大腦與專注的心。

❹ 德國人性化的幼兒教育,具體是怎樣的

我研究少兒心智教育多年了,我認為孩子在七歲以前智力被過度的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應該給孩子的大腦留下一些想像的空間!過早的灌輸過多的死背硬記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像計算機的硬碟儲存器,強硬灌輸過度後,孩子就不會主動思考了,那樣的後果我想不是母親們想要的吧?後果是可怕的!我曾經還專門請教過德國教育界的朋友,與他們溝通交流!在中國,如果說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我認為,僅僅三個方面的教育引導就足夠了。

❺ 德國人怎樣教育孩子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占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盡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 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❻ 德國幼兒園與中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麼區別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諾貝爾獎可以說是最權威的科學獎項之一了,很難有人想到,這項國際權威獎項,單單是德國人就擁有將近一半。雖然的德國本身的科技產品技術含量非常高,但這么高的獲獎率,著實是驚呆了不少人。

要知道,德國的人口,還不及中國廣東省常住人口多。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彈丸之國」,以微少的人口,成為了世界強國。

❼ 德國幼兒園問題

德國的幼兒園確實是個問題,幼兒園位置有限,好多德國人的孩子也送不進去,而且基本上都只管半天。 費用不確定,但是一般學校里便都有幼兒園,用來照顧學生的孩子,基本上屬於互助形式的,有空就去幫忙。 父母去的話只能辦探親訪友簽證,最長3個月。 要是你老公買了保險,就是家庭保險了,你和孩子都不用買。 父母的簽證會要求買好保險的,在ADAC可以買,根據時間價格不同。 有問題的話,站內簡訊聯系

❽ 德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轉)

對待孩子的態度 要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孩子做錯了事,也必須讓他道歉,而大人自己做錯了,也會向孩子道歉。在孩子做對了的時候,家長會很自豪的去表揚他們,有時會給他們一些小小的獎品,比如糖或者冰淇淋之類的。 「我教了很久,才教會他們要拿東西去給父母吃,然後,那個一歲的小孩就會在吃飯的時候用手抓起東西,給一圈。這時一定要謝謝他,然後吃下去,表揚對他們很重要。」傾聽孩子孩子早上去幼兒園,中午或下午是由大人接回家的。在接回家的路中,大人就會問他,今天干什麼了,有沒有什麼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小孩在回答的時候,大人會很認真的去聽,然後會說上幾句。晚餐的時候,就會讓孩子把有意思的事情說給父母聽。 遵守規則田芳憶女士深有感觸的說,「如果在一起玩的時候小孩耍賴,也不會太縱容,而是很認真的對他說,你這樣是不對的,這不符合游戲規則,這次我可以原諒你,如果有下次,我就沒興趣和你一起玩了。 一般晚上7點就應讓孩子做睡覺准備。孩子晚上上床睡覺,都不會太聽話,大人會先說,還有五分鍾就去睡覺了,孩子說,好。五分鍾過後,當然他不會去睡,這時大人又會說,那你還可以玩一小會兒,然後就必須睡了。過了一會兒,大人就再叫一次。如果這時孩子還是不幹,那就告訴他,我已經問過你一次,你的回答是什麼,又問了一次,你的回答又是什麼,現在你必須怎麼做。這時就已經是最後的回答了。」先到原則朱珠舉例說,「如果兩個孩子在一起爭一個玩具,那大人就會問是誰先拿到的,誰先拿到就誰先玩,如果後來的那個不幹,就問先拿到的那個,能不能請你給他也先玩一會兒呢?如果小孩說可以,就可以拿走了,如果小孩不同意,那第二個就不能玩。哭,鬧都是沒用的。如果兩個人都說是自己先拿到的,那麼,在爭執不下的時候這件玩具就會被大人拿走,兩人都沒得玩了。 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吃飯朱珠說,「我剛到德國的時候,家裡的小小孩是一歲,我看到他的第一天,他已經自己做在自己的兒單木椅上,用個塑料的小盤子在自己吃東西。還不停的要這要那,我很驚訝。而那個大一點的孩子,正是三歲,他已經坐在桌邊,和大人一起用正式的餐具用餐了,而在用餐過程中,父母還不斷的告訴他,用餐的注意事項。吃晚餐的時候,必須等所有的人都吃完才能離開座位。」自己走路「一歲的小孩一般都是自己走路,要出門的時候會用兒童車來推著他,我們一起去動物園的時候,他自己會在地上走手扶著兒童車,等走累了,再讓他坐在車上推他。爬山或滑雪的時候也都是一起去的,大人都會和他一起走。 接小孩放學,小孩的小書包,一般都是自己背的,只有他在背不動的時候,他會告訴大人,能不能請你幫我拿,大人才會接過來。」 多些時間陪孩子 「下午的時候,孩子都會到公共的游戲場去玩沙子,水和玩具。或者在家裡的院子里或者玩具室里玩。父母會陪他們一起玩。星期六日一般都是陪孩子去騎自行車或者大人跑步小孩騎車。 父母會一起陪孩子去參加幼兒園的化妝舞會,和小孩們一起跳舞,化很搞笑的妝。」 參加家庭勞動 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小孩過生日,父母會幫他一起准備生日宴會的請貼,一般都是讓孩子自己在紙上按上小手印,由父母去寫地址和日期。請一些小孩想請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當然也會准備好很多小孩愛吃的東西。大人一起聊天,小孩一起玩。 幼兒園----不以教學,而以娛樂為主: 田女士比較說,「德國的幼兒園有教會的,當地政府的,和私人的。大數時間孩子們是,一起玩,一起唱歌,一起做手工,而幼兒園也會把今天孩子做好的小餅干、圖畫之類的成品,寫上孩子的名字,給父母。在幼兒園里,小孩自己玩的玩具是要自己去收拾的,而且有一個自己專用的小櫃子來放自己的東西。德國的小孩下午比較空閑,所以他們會有一些有趣的課程,比如游泳,唱歌,跳舞,學英語,運動之類的,課程很活潑也很有意思。 而中國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和中國的競爭有關。為了孩子,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回家就要做作業。實在太可憐了。三歲之前的教育的確是最重要的,但是這種教育只會禁錮他們的想像力。」 最後,田芳憶女士呼籲到,「請給我們的孩子適當的自由,盡可能多的時間與完全的尊重!」

❾ 德國在幼兒教育方面遠遠出色,那麼這些德國家長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中國,只要孩子進入學校,面對的就是整整齊齊的課桌、成摞的厚重書本,和排得滿滿當當的課程表。可即便如此,大多數家長還會在課余及校外時間為孩子安排大量課程。這擠壓了孩子的放鬆時間,也抑制了孩子的天性。

相較而言,作為全世界產生最多科學家和科創人才,包攬了一半諾貝爾獎的國家,德國在幼兒教育方面遠遠出色。

那麼這些德國家長又是如何做的呢?

自然教育法則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在孩子的探索中給予充分的自由度,找到孩子的敏感之地,讓他自己在舒適區找到感興趣的科學探索的方向與方式,這比大人生硬的將知識灌進孩子大腦中強得多。

閱讀全文

與德國上幼兒園怎麼帶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