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蛋糕做出來很結實
首先,你的蛋白是否完全打發,完全打發的蛋白,即使把盆倒扣也流不出來;其次,是不是混合蛋黃糊和蛋清的時候用攪拌導致消泡了呢,這個步驟應該是翻拌,像炒菜那樣。
原料:低筋麵粉51g,糖粉(蛋清)36g,糖粉(蛋黃)18g,黃油(色拉油、調和油都可以)10g,牛奶(鮮奶或者酸奶)20g,雞蛋3個,鹽少許
工具:6寸活底蛋糕模1個,寬口深的打蛋盆2個,手動打蛋器1個,電動打蛋器1個,電子秤1個(西點將就的精確),攪拌勺1個,烤箱1台
做法:
1.將蛋清和蛋黃分離,蛋清中不能有一點蛋黃,打蛋盆和打蛋器也不能沾有油或者水,不然都不能打發
2.在蛋清中加一點點鹽,提下鮮味,然後用電動打蛋器打發,分3次加糖,第一次是在蛋清出現大的魚泡眼,第二次是在蛋清出現小的魚泡眼,第三次是在蛋清出現紋路的時候,最後一直打到倒扣打蛋盆,蛋清也不會流出來,就算成功了。打蛋清的時候,要順著同一個方向打,不然會消泡。很多初學者都倒在了打發蛋清上,祝你好運。
3.把麵粉、牛奶、油、糖都加入蛋黃中,用手動打蛋器攪和均勻,變成蛋黃糊
4.把打發的蛋清分2-3次加入蛋黃糊中,用攪拌勺翻拌,像炒菜那樣,不是攪拌,攪拌會消泡的
5.混合好後,倒入蛋糕模中,在桌子上震兩下,震出裡面的氣泡
6.170度預熱烤箱,待加熱管變黑之後再放進去,改成160度慢慢烤,約40分鍾後就可以了,用筷子戳進蛋糕,不粘筷子就OK了
7.取出蛋糕模,在桌子上摔兩下,然後立刻倒扣,待冷卻後脫模即可。
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就HI我吧,或者看我網路博客,裡面都是我自己做的
2. 從氣候角度分析德國的美味應該是什麼
他們注重的是營養
德國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國度
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德國人講求營養,而不是烹調藝術,所以有人說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不過今日德國的餐飲業可以說是同際風味大薈萃,在此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美味佳餚,德國菜也己不僅僅是白燉豬肘子加酸菜了。現在的德國廚師善於吸收其他外來飲食特色,在博採亞、歐、美眾家烹調特色的基礎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餚。但是說到能標志德國,就不能不提香腸和啤酒等這類德國飲食了。
香腸
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豬肉喝啤酒。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紅腸、香腸及火腿,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銷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德國香腸的種類多樣舉世皆知,主要的原料從豬肉、牛肉到蔬菜或動物內臟都有,也經常搭配各類香料而製作成風味獨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會發現多數的香腸會以地區來命名,例如: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維也納香腸(Wiener)、紐倫香腸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國香腸也呈現出多樣化,不僅可以水煮、油煎或燒烤,同時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湯、或直接生吃。
德國的肉類料理除了香腸外,火腿和熏肉在口味上也不下百種,而這也是由於製作方式及加入香料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大部分的肉製品,都是吃生冷的切片,直接沾些芥末醬就入口了。
德國啤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規定德國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即成為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今日的德國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境內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廠,生產的啤酒種類高達五千多種,而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了!特別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期間竟可消耗高達六百萬公升的啤酒。多年來經德國人培養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麵包與馬鈴薯
德國人認為麵包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食品,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德國的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各種各樣的麵包就有1500多種。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年德國人每人年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盟成員國之首。
德國人麵包的種類大概有三百種以上,常見的包括:黑麵包、酸麵包、全麥麵包、八字型麵包及小圓麵包,有時麵包夾上乳酪、火腿、香腸或塗些肉醬,非常美味。另外,馬鈴薯也自十八世紀起成為德國人的主食之一,在中午唯一一餐熱食中配合著肉類、海鮮及蔬菜扎扎實實地填飽肚子。
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6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葡萄酒類(Wine)
由於採用長期吸收了礦物成份的葡萄來釀酒,德國酒的味道高貴、獨特,85%的白酒入口均甜美而色澤略深。烈性(Trocken)或半烈(Haltrocken)字樣都會在酒瓶標簽上註明,沒有註明的,一般酒性較溫和。高級酒類須於指定的十三個酒區出產。德國統一後,亦加入了舊東德的薩克森(Sachsen)、邁森(Meissen)、Naumbrug等地區。葡萄酒的酒味乃根據葡萄的種類、種植地區及釀制年份而各異,一般酒味的叫Qualitatswein及Kabinett;遲摘葡萄所釀成的酒叫Spatlese,是上等極品。除了以上兩種外,還有餐後甜酒,如Ausless及Beerenauslese等。
具代表性的葡萄酒區:
萊茵河(Rhein Wine):是酒味溫和的白酒,與薏絲琳(Riesling)有點相似。一般儲藏在茶色酒瓶中。
摩澤爾河(Mosel Wine):有濃郁的鮮果酸味,容易入口,儲在長長的綠瓶內。
巴登(Baden Wine):是費賴堡(Freiburg)與巴登-巴登(Baden baden)的土產酒。酒呈紅色,非常美味。
法蘭克尼亞(Franken Wine):裝在一種獨特的酒杯名為Bocksbeutel,或裝在扁圓瓶內,酒區散布在符茲堡(Wurzburg)一帶。
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一日三餐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有家庭主婦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較簡單,如一塊熟肉、肉餅配煮菜和麵包,或燉牛肉配米飯和生菜,再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打鹵面一樣,用肉汁拌義大利面條,飯後喝一杯咖啡或吃一個冰淇淋。德國人簡化午餐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時間。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在此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在這樣的聚會上,客人可以品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這種午後清閑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時才有可能。
餐廳(Restaurant)
Restaurant是餐廳的總稱。德國平民化的餐館可叫做Gasthaus或Gastatatte,至於Weinkeller及Weinstube是以賣酒為主的餐廳,同時也提供簡單的菜式。一些高級酒店、高級餐廳或以特色美食招徠的餐廳,需預訂座位。要一嘗傳統菜式及領略古雅氣氛,便要到古城的市政廳地窖開設的Ratskeler餐廳。還有啤酒花園(Biergarten)也特別受歡迎。
結帳
用膳完畢後,可向侍應說:「Rechnung,bitte/bezahlen, bitte」意思即請結帳。由於服務費已計算在內,不給貼士亦可。如在高級餐廳,最好還是給小費。菜單(Speisekarte)/飲品單(Getrankekarte)德文menu/tageskarte解作套餐,頭盤或湯、主菜,甜品都已包括在內。
特別推薦的德國菜色:
Schnitzel類--Jagerschnitzel:薄肉片煮成的德國式炸肉排配磨菇、香腸。
Zigeunerschnitzel--德國式炸肉排配辣椒腸
Schweinebraten--烤豬肉
Sauerbraten--醋燜牛肉
Schweinehaxen--咸豬手
Sauerkraut--酸白捲心菜
Maultasschen--碎肉菠菜大餛飩(斯圖加特美食)
Knodel--馬鈴薯麥團
Linsensuppe--扁豆湯
Kartoffelsuppe--馬鈴薯湯
Zwiebelkuchen--洋蔥醺肉餅
Apfelstrudel--蘋果餡餅
Rinderroulade--牛肉卷
Forelle Mullerin--炸河鱒
Hering--腌鯡魚
結帳
用膳完畢後,可向侍應說:「Rechnung,bitte/bezahlen, bitte」意思即請結帳。由於服務費已計算在內,不給貼士亦可。如在高級餐廳,最好還是給小費。菜單(Speisekarte)/飲品單(Getrankekarte)德文menu/tageskarte解作套餐,頭盤或湯、主菜,甜品都已包括在內。
不對不對,bezahlen是付錢的意思,應該是zahlen, bitte。這才是結賬。也可以說,ich will bezahlen。
還有,誰說的服務費已經計算在內!小費是無論如何要給一些的。如果到了高級餐廳,是要給10%到20%的小費的。
我就在酒吧工作,來的人除了一些黑人,德國的中學生,都會給小費的。
與"民以食為天"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有人說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不過現在如果你去德國,則大可不必為此苦惱了。由於世界各國的美食家雲集德國,你在此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美味佳餚,不論是法式、俄式、義大利式,還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見到。今日德國的餐飲業可說是國際風味大薈萃,而德國菜也已不再如傳統的做法,僅僅是白燉豬蹄加酸菜了。現在的德國廚師善於吸收其他外來飲食特色,在博採亞、歐、美眾家烹調特色的基礎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餚。德國的餐飲業在近幾十年中達到很高的水平,從五花八門的冷熱飲小吃店、小餐館、小酒館到豪華的星級賓館飯店遍布全國各地,各種風味一應俱全。那誘人的色澤、撲鼻的香味吸引人們一次次掏出錢包,以飽口福。
(一)德國的傳統菜餚如果你周遊德國,便可以有機會品嘗到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地方美味。當你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享受這樣一頓營養豐富、色香味美的晚餐,確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每一位薩克森人在飲食上都知道一條魚須游三次,即在水裡、黃油里、葡萄酒里游過後才能被端上餐桌。葡萄酒漬鯉魚是薩克森人喜愛的周日菜餚。巴伐利亞的正宗烤獵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鱒魚片等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佳餚。
(二)香腸、麵包品種繁多如果你想在德國吃香腸,那算找對了地方。估計德國香腸有1500多種,其中僅水煮小香就有780多種,最受歡迎的要算是潤口的肉腸,原腸類包括耐貯臘腸和調味濃厚的瘦肉香腸。此外,水煮腸中還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如著名的普法爾茨灌腸。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1994年德國人每人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首。德國的有些麵包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如漢堡的黑色的、荷爾斯泰因的黑麥麵包、巴伐利亞的浸油撒鹽粒烘餅等。在德國,麵包認為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型食品,但德國人從不單獨食用麵包,而是要抹上一層厚厚的奶油,配上乾酪和果醬,加上香腸或火腿一起食用。德國人喜食乳酪,其品種多達600多種,乳酪是德國人早餐桌上必備之品。魚、糖果、糕點等也是德國人喜好的食品。無論是罐頭魚、凍魚、鮮魚、熏魚,還是魚色拉、蝦、鮮貝等都很受德國人的歡迎,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15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三)啤酒、葡萄酒的國度德國的啤酒、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國是世界飲酒大國,酒類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啤酒的銷量居世界首位。啤酒、葡萄酒是德國家家必備的飲料,朋友相聚必有酒來助興。德國的氣候條件很適合葡萄的生長,全國有13個葡萄種植區、60個大型種植場、2600個小型種植地,主要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爾河、萊茵河七峰嶺及摩澤河兩岸。這里山青水秀、氣候怡人。最大的葡萄種植區諾依施塔特擁有2000頃葡萄園,在這里綠油油的葡萄架一眼望不到頭,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誘人的葡萄清香。一串串芳香撲鼻的葡萄,紅艷艷地閃著晶瑩的亮光,令人垂涎,摘一顆放在嘴裡蜜汁浸齒,香溢舌間。上等的葡萄釀造出優質的名酒。在德國兩萬家釀造商的酒窖中有著幾乎無窮盡的葡萄酒種類。德國葡萄酒法規定:只有在品種、特性、成熟度、爽口度和外觀等各方面達到要求的葡萄酒才可獲得優質葡萄酒的標志。葡萄酒行家對酒瓶上的瓶貼看得很重,瓶貼上不僅標明詳細的生產地,還標有官方的檢驗號。特製的上等葡萄酒按其不同的釀造年份可存放許多年。一瓶百年陳酒可賣到幾千甚至上萬馬克的高價。總之,酒瓶外觀典雅、酒味醇厚迷人,可以說是德國葡萄酒的典型特徵。德國博登湖和美因河一帶的居民在飲葡萄酒方面可謂獨占望頭,每人每年的葡萄酒消耗量達40升。葡萄酒對德國人來說不光是飲料,還是治病強身的葯品。古時人們用葡萄酒來治癒霍亂和傷寒,今天適量地飲用葡萄酒可治療低血壓症和心肌梗塞。據說,大詩人歌德每天要飲葡萄酒,正是葡萄酒使其創作一直延續到他去世的最後幾天德國人飲啤酒堪稱"海量"。據稱日爾曼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口渴,啤酒是越喝越渴,由此造就了德國人飲酒量越來越大。在德國喝啤酒最厲害的當數巴伐利亞人,生人每年要喝掉這種"大麥汗飲料"高達235.7升。巴伐利亞洲擁有1052家啤酒廠,這在德國也是最多的,其首府慕尼黑的10月啤酒節可稱得上是一個譽滿全球的節日。每年9月底10月初來自世界各地和德國境內的幾百萬遊客聚集在慕尼黑,人們抱起一升裝的特製的陶瓷大酒杯開懷暢飲,十幾天中,幾百萬升啤酒被一飲而光,幾十萬只香腸隨酒下肚。德國啤酒被分為20多個種類、1500多個品種,由於釀酒配方的多種多樣性,所以產生出如此之多的啤酒種類也就不足為奇了。一般說來,德國北方人喜歡飲熟啤酒,南方人偏愛小麥啤酒、淡啤酒、黑啤酒和無苦味的啤酒,但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啤酒在小酒館、飯店和啤酒花園里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啤酒在德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http://myloveforever.blogchina.com/2344686.html
在給你一個網站
3. 為什麼有些蛋糕做得那麼甜
為什麼有些蛋糕做的那麼甜。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你買的蛋糕都是放了很多糖製作而成的,所以甜度會很大。只有自己做蛋糕才不會那麼甜。蛋糕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蛋糕其實分為很多種,海綿蛋糕,戚風蛋糕都屬於清蛋糕類。馬芬蛋糕,布朗尼蛋糕屬於重油蛋糕類。生日蛋糕,慕斯蛋糕屬於奶油蛋糕類。輕乳酪蛋糕,重乳酪蛋糕屬於乳酪蛋糕類。提拉米蘇蛋糕,歐蓓拉蛋糕則屬於風味蛋糕類,這些蛋糕都是蛋糕。如果是西餅店或者超市購買的蛋糕,無論是上邊哪種蛋糕都是非常甜的。因為蛋糕配方中的糖都非常多,所以造成了吃起來很甜很膩。糖在蛋糕中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為什麼外邊買的蛋糕要放很多糖呢,這個要從糖再蛋糕中的作用說起,首先就是增加甜味,因為蛋糕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其次就是增加蛋糕的松軟度。再有就是延長蛋糕的保質期。
4. 為什麼自己做的蛋糕沒有蛋糕店的好吃,原來是因為
我以前就在麵包房工作,之所以做的不一樣是因為你沒有專用的工具,材料要有比例的,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而且攪拌的機器家裡也沒有,還有攪拌的時間長短都是有規定的,不可以差,有時候多攪拌一分鍾和少一分鍾出來的味道就會不同,還有用的都是專用的烤箱,那種溫度和家裡的烤箱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要添加一些蛋糕油,奶香粉之類的添加劑,味道當然就不同了在家中是很難做出來那種的,即使蛋糕師傅自己在家做的話也作不出那種味道…望LZ採納,打字很辛苦的!
5. 為什麼蛋糕店做的蛋糕很細膩,自己做的蛋糕氣孔卻很大呢
那是因為在做好麵糊之後,沒有震幾下把裡面的氣體震出來,就直接放到烤箱裡面開始烤了,所以做出來的蛋糕才會有很大的氣控。製作蛋糕並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但是有許多細節都需要注意,我們從外面購買來的蛋糕口感非常細膩,裡面也沒有大的氣泡,但是自己在家裡做的蛋糕就明顯不如外面,甚至可以說差距很大。其實只要我們注意一些細節問題,自己製作的蛋糕也會非常好吃。
具體時間根據自己烤箱的脾氣來決定,比方說我這邊就是180度烤了40分鍾。蛋糕烤好之後,我們把它從模具當中取出來。好吃的蛋糕就製作完成了,過程非常的簡單,而且這個戚風蛋糕是眾多蛋糕當中非常典型的一個。
6. 德國李子蛋糕的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 1:美式派皮 精麵粉200單位重量 牛油(無鹽)160單位重量 鹽40單位重量 水120毫升2:乳酪 乾酪240單位重量 玉米粉120單位重量 砂糖35單位重量 牛油(無鹽)50單位重量 蛋2個 牛奶100毫升 鹽2單位重量 檸檬汁少量3:其它 蘋果1個 砂糖15單位重量 酸櫻桃16個 有光澤的果醬適量製作方法 1:美式派皮:先把麵粉與鹽混和,然後一面將牛油切成大豆般大小的粒,一面灑上麵粉。接著一次加入冷水,用硬紙片輕輕地攪拌,以使牛油的顆粒狀能保留下來。繼而放於灑上麵粉的台上用手掌壓,但不要弄碎牛油的顆粒而使之展平,再用面棍輕輕地敲打,作成寬度7~8厘米的長方形。隨後以面棍滾壓,使之均勻地展開,用刷子將表面上沾到的多餘麵粉刷去,在面團的1/3處向前翻折,接著再向前翻折,而整齊地重疊成三層。緊接著在面團的左右方向上滾壓,以與上術相同的方法,在左右的方向上重疊成三層。折轉的部分也要使其厚度相同。折成三折的麵皮用大的玻璃紙緊緊地包起來(防止因乾燥而變堅硬),放於冰箱中冷卻20~30分鍾。自冰箱中拿出時,麵皮因冰凍而綳硬,故需用面棍敲打,使麵粉與牛油混合。再做四次三翻折,然後再次放進冰箱中冷凍20~30分鍾,用刀切成2厘米寬的帶狀,再切成二等份,滾壓成圓形,放入21厘米的菊花形派盤中備用。2:蘋果的煮制:把蘋果削去果皮,縱切成四片把心取出,再對切成八片,如梳子形。然後把蘋果片與砂糖放入小鍋內,放於文火上煮,直至蘋果片看上去有點透明且松軟,但不能煮焦。3:乳酪的製法:(1)把玉米粉摻進乾酪中,然後過濾。(2)用熱水使牛油融化。(3)在玉米、乾酪之中加入砂糖、蛋、鹽、檸檬汁和已融的牛油,最後倒進牛奶,攪勻。4:乳酪蛋糕的製作:(1)如同前述,在菊花形的派盤上先攤開小派皮,倒進3/4的乳酪,在烤模上加蓋鋁箔片,烤爐先調節溫度至180℃,再把烤模放進,使用下面火烤約15分鍾。然後把煮制的蘋果擺成放射狀,另置兩片於中心,使其弧部向外成圓形。酸櫻桃先切片,而後平均地散放其上,再把剩下的1/4乳酪倒入。放入180℃的烤爐內,大約烤30分鍾,即好。若上面火太強,中途需加蓋鋁箔片,以免表層燒焦。(2)取20單位重量杏果,放在過濾網上磨濾,加入15單位重量砂糖,然後置於火上,熬至果醬融解沸騰,製成有光澤的果醬。(3)把乳酪蛋糕從模子里倒出,再刷上熱呼呼的有光澤的果醬。一種帶有蘋果和酸櫻桃滋味的乳酪蛋糕便製成了。
7. 德國蛋糕的種類和特點
檸檬酸奶瑪芬
材料:
檸檬 牛油100g 砂糖90-100g 酸奶2杯 雞蛋2個 低筋麵粉200g 泡打粉5g 鹽5g
做法:
1. 檸檬榨汁(大概30-40ml) 皮屑10-20g備用 牛油室溫放軟 低筋麵粉篩好後和泡打粉鹽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2. 牛油和糖混合後用電動打蛋器攪打至羽毛狀,加入雞蛋攪拌均勻後加入酸奶以及檸檬汁和皮屑攪拌均勻(逐一添加)
3. 加入篩好的麵粉攪拌均勻後放入紙杯(大概七八分滿)也可用一般的蛋糕模型
4. 烤箱預熱180度 180度中層烤25-30分鍾(紙杯)如果是普通的蛋糕模型需適當增加時間以及烤至時間過半後把溫度降低至170度左右(大概35-45分鍾)
8. 買來的蛋糕為什麼總是比自己做的好吃
我感覺這有可能是一種心裡狀態吧,就是他們經常說的「別人家的東西總是好的」!自己做的,潛意識里這就是自己的東西,就沒有什麼再吃的慾望了,所以吃的時候可能會感覺沒有在外面買的好吃!
9. 怎樣做出來的蛋糕好吃呢
烘焙就像化學,所有的成分都能給最終的產品帶來一些好處。糖給蛋糕增添了甜味,還有漂亮的焦糖外殼。麵粉為蛋糕提供結構,油為蛋糕提供水分。由於我們討論的是化學,你不能簡單地添加更多的糖和油來製作更甜更濕潤的蛋糕。如果你打亂了平衡,通過改變配方,你可能不會得到你希望的結果。
最後,還有老式的戳餅。炸蛋糕首先要烤蛋糕,讓它冷卻。在蛋糕中間戳個洞,布丁就鋪在上面。
這是一個被戳的蛋糕:
布丁凝固後,通常會加上生奶油和鬆脆的配料。
在我看來很甜很濕潤。對了,那是你的一塊,我正在吃剩下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