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鋼盔
那是德國M35鋼盔,中國國民黨政府在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與德國進行過親密的軍事合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停止合作,於1935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引進了35萬頂,裝備精銳部隊。
B. 抗戰期間,國軍士兵的標准裝備是什麼
在抗戰時期的武器來源非常的雜。這基本上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軍工業實在太落後了,導致軍隊的武器配置也是參差不齊。抗戰初期,國民黨有178個師,總作戰兵力在200萬人以上,數量相當於侵華日軍的3倍。但按照歐洲標准衡量,絕大部分只算是准軍事部隊,連正規陸軍都算不上。其中,大約只有30個師勉強算是輕裝步兵師,只有6個是按德國標准建立的輕步兵師,中國全國當時只有一個機械化炮團。這還是正規軍了,更不要說是軍閥部隊或者是共產黨的軍隊那個裝備就更弱了。
我們就來簡單的盤點一下關於武器裝備的問題。
一、鋼盔。
鋼盔作為幾乎是唯一的保護工具是判斷這只部隊是不是正規軍的重要指標。國軍中的德械師最典型的裝具就是德制M35鋼盔。此鋼盔於1935年定型,所以命名為M35,剛剛定型就接到了來自中國的大訂單,有22萬頂之多。德國軍方決定首先滿足中國的需要,就這樣,中國軍隊成為了M35鋼盔的第一批用戶。
C. 國軍當年怎麼一陣子戴英式頭盔一陣子戴德式頭盔
國軍有很多派系。正規軍是中央軍,他的頭盔是德國m35頭盔和美國m1頭盔為主。而中央軍的嫡系部隊,說難聽點兒就是國軍雜牌軍,有的用法式,有的用英式,有的用蘇式,比如桂軍用的就是英式。西北軍用的蘇式,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有很多。他們的軍服是單一的,頭盔也是單一的,並不統一
D. 為什麼抗日劇里國軍大多戴德國M35頭盔,其次是英國托尼盔,然後是美式M1鋼盔,很少有戴法軍鋼盔的
抗日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很多劇都是粗製濫造,沒有認真考究。抗戰時期國軍部隊使用最多的是英式鋼盔,幾乎八成以上的地方部隊都是托尼鋼盔(也有國產仿造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桂軍,川軍,西北軍,粵軍,湘軍等都是托尼鋼盔,駐印遠征軍也是英式鋼盔。德式鋼盔多是中央軍蔣某人的嫡系,晉綏軍也有裝備。美式鋼盔中國內地戰場是沒有配備的,最早是滇西遠征軍被美軍裝備。抗戰結束後,國軍才統一換裝仿美軍服,不分中央地方統一佩戴美式鋼盔。法式鋼盔是滇軍特有。
E. 二戰中國軍隊帶的鋼盔雜亂無章,請問各個部隊分別帶的什麼鋼盔/
中央軍德械師佩戴德制M35頭盔,數量大概30萬頂,小日本一看到德國鋼盔就知道,難纏的中央軍來了。
遠征軍佩戴英國Mk2(淺鍋底改良版),但照片顯示有少量遠征軍佩戴美製M1頭盔
至於八路軍和新四軍,不會生產,進口更是別想,繳獲日軍的頭盔都當做寶貝
而晉綏軍西北軍什麼的國民黨雜系部隊頭盔也是很少,用的也是英式頭盔
F. 國民黨的標志在頭盔側面的是什麼軍隊
國民黨中央軍,德械師裝備的德國M35頭盔。
在抗戰初期,就是以這些經過整軍的德式師擔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不少軍事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抗戰再晚一年爆發,將會有更多的中國軍隊接受先進的德式裝備和德式戰術思想訓練,抗戰局面至少說可以樂觀很多
G. 抗戰時國軍(包括中央軍和地方部隊)使用過幾種頭盔(請說明原產國及型號越詳細越好謝謝!)
中央軍用的是德國生產的。 晉綏軍用一種。 滇軍用一種。 其他的就不足道道了
H. 為什麼抗日國軍帶德國鋼盔
這是在1930年中國和德國曾經有一段時間緊密合作,德國幫助中國武裝了大批軍隊,德國派出軍事顧問,幫助中國訓練軍隊,並幫助采購了大批德國軍械,完全按照德軍模式組建了德械軍,這些軍隊的都裝備了德國的武器裝備,包括鋼盔。
1937年10月5日至9日,德械師主力參加了淞滬會戰,硬是憑著血肉之軀挫敗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隨後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戰斗之激烈,損失之慘重,至此德械師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此後再無德械師。
到了1939年,中國再次與蘇聯展開軍事合作,蘇械師隨即應運而生;同時也因為日本強烈反對,德國中斷了和中國的合作,德械師則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I. 抗戰時期為什麼中國軍隊有德式頭盔,後來
因為有一個時期中國和德國關系很好,接受了大量的德國援助。
但是隨著德國和日本的結盟。德國援助就沒有啊。
後來中國得到了美國的大量援助。武器體系就開始向美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