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叫什麼鳥
黃雀(學名:Carelis spinu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雄鳥頭頂與頦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分布於南歐至埃及、東至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生活於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帶,秋季和冬季多見於平原地區或山腳林帶避風處。以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兼主食赤楊、樺木、榆樹、松樹、及裸子植物的果實、種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薊草、中葵、茵草等雜草種子以及少量昆蟲。
B. 這是什麼鳥
是黃雀。
別名:黃鳥、金雀、蘆花黃雀。屬雀形目,雀科。這種鳥夏季在我國大小興安嶺地區繁殖,春秋遷徙至江、浙、福建和台灣地區越冬。北方飼養較多,人們訓練它叼物等技巧,是一種有悠久飼養歷史的鳥。
【形態特徵】黃雀體長約12厘米。全身羽毛黃綠色,翅膀有黃色的花斑。區分雌雄主要看頭部,雄鳥頭頂、頰部及喉部黑色;雌鳥頭頂灰綠色,喉部無黑色。
【生活習性】喜吃樹木的種子。群居生活,數量在30隻左右。用枯草、羽毛、和其他纖維物築成杯狀巢,每巢產蛋4~6枚,蛋呈淺藍祝廈嫻闋涸由叩恪4頗癖眩勰窀頗裎故常躉?3天左右。雌雄親鳥共同擔任育雛工作。
【飼養管理】黃雀是初學者養鳥和訓鳥的選擇。容易學會其他鳥的叫聲和做一些叼物技巧。一般選擇嘴尖、腰長、尾長而善鳴的雄鳥飼養。飼養雄黃雀,用專門的黃雀籠;飼養雌黃雀主要訓練叼物,可架桿飼養,栓脖鎖。黃雀最愛吃蘇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食物,為了不至於過肥,在訓練時作為獎勵用。平時喂給穀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蘇子即可,並經常喂一些蔬菜和砂粒。 黃雀應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飼養,但避免曝曬。食物與水要充足。黃雀的鳴叫,在北京地區講究「三口」。即喜鵲、
... 展開
C. 雌性黃雀叫聲怎麼樣和雄性比有什麼區別謝謝!
黃雀(學名:Carelis spinu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雄鳥頭頂與頦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分布於南歐至埃及、東至日本、朝鮮半島、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貴州等地,在山區多在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雜木林和河漫灘的叢林中。以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兼主食赤楊、樺木、榆樹、松樹、及裸子植物的果實、種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薊草、中葵、茵草等雜草種子以及少量的昆蟲。
D. 黃雀鳥是保護動物嗎
黃雀是野生保護動物。但是無等級,列入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黃雀(學名:Spinus spinu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9.5-16克;體長106-122毫米。雄鳥頭頂與頦黑色,上體黃綠色,腰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色;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上體赤綠色具暗色縱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較淡;腿和腳暗褐色。
生活於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帶,秋季和冬季多見於平原地區或山腳林帶避風處。除繁殖期成對生活外,常集結成幾十隻的群,春秋季遷徙時見有集成大群的現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隱蔽。以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兼主食赤楊、樺木、榆樹、松樹、及裸子植物的果實、種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薊草、中葵、茵草等雜草種子以及少量昆蟲。分布於南歐至埃及、東至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
歌聲是更多的金屬聲、顫音相混雜的旋律,同時綴以喘息音調。雄鳥在其領地內,總是站在高的有利之點或緩慢鼓翼像蝙蝠樣炫耀飛翔時進行鳴唱的;在冬末到回遷之前,它經常以短促的爆破音或亞歌形式進行鳴唱。黃雀最典型的叫聲是一種「toolee」和「tsuu-ee」聲,還有一種純的 「tet"或「tet-tet」聲;飛翔時發出一種「twillit」的顫音。
黃雀的食物一般隨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在中國東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種子、裸子植物種子和鞘翅目小昆蟲;夏季以多種昆蟲喂雛,尤以蚜蟲為主;而秋季則食漿果、草子、稗、粟等。在中國河北則食大量種子、漿果和昆蟲。春、秋季旅經中國河南時,以各種植物種子為主,兼食少量蚜蟲。在越冬區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在中國貴州12月剖檢5隻鳥胃,其中樹果佔55.6%,草子22.2 %,稻穀22.2%。
E. 黃雀的品種有多少
黃雀有四個品種,分別是黃、青、麻公和紅脖。黃的為中品,看上去十分好看,學叫也比較快,但聲音不太大。
青的聲音要比黃的大,但是不太好馴,而且學口學的慢,也不太像。麻公叫聲明亮,學口很快,而且還可以放養。紅脖在換季的時候有紅毛,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擴展內容:
黃雀(學名:Spinus spinu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9.5-16克;體長106-122毫米。雄鳥頭頂與頦黑色,上體黃綠色,腰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色;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上體赤綠色具暗色縱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較淡;腿和腳暗褐色。
生活於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帶,秋季和冬季多見於平原地區或山腳林帶避風處。除繁殖期成對生活外,常集結成幾十隻的群,春秋季遷徙時見有集成大群的現象。
F. 請問這種黃色的小鳥叫什麼名子
金翅雀(學名:Carelis sinica)又名金翅、綠雀。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穀粒等農作物為食。分布於俄羅斯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和朝鮮等地。
中文學名
金翅雀
拉丁學名
Carelis sinica
別稱
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
G. 這是什麼鳥
金絲雀鳥(學名:Serinus canaria)是雀形目燕雀科的鳥類。原產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由於它生來有一個好喉嚨,羽毛清爽潔凈,修長的身軀配上略高的雙腿,顯得很勻稱。得到了人們的喜愛,並逐步把它培養馴化成高雅的家庭觀賞鳥,目前已有不少品種,比如在中國山東地區培養的叫做「白玉鳥」;廣州的稱「佛山白燕」,揚州的名為「芙蓉鳥」;在德國培養出的命名為「蘿娜」種。金絲雀的品種多,羽色的變化也五花八門,有紅、黃、白、綠、咖啡及灰褐色等,雄鳥的歌聲清脆嘹亮,悠揚動聽,還可以效仿山雀、雨燕、黃雀、畫眉等鳥的鳴叫聲。
H. 金雀是什麼鳥
黃 雀
別名:黃鳥、金雀、蘆花黃雀。屬雀形目,雀科。在東北大小興安嶺繁殖,遷徙時經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在浙江、福建、廣東、台灣等地越冬。黃雀體長約12厘米。大體呈綠黃色,具褐黑色羽干紋,翅有鮮黃色花斑。雄鳥頭頂大部黑色,頦部及喉中央黑色。黃雀在山區、平原均可見到。山區多見於松、杉等針葉樹上,平原則多棲大柳樹、榆樹、白楊等樹冠,常結群活動、覓食。
主食赤楊、樺木、榆樹、松樹、及裸子植物的果實、種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薊草、中葵、茵草等雜草種子以及少量昆蟲。巢呈深杯狀,由蜘蛛網、苔蘚、野蠶繭及一些嫩草莖、草根、各種植物纖維纏繞而成,內襯獸毛、散絮、羽毛等柔軟物質。每巢4—6卵,呈淺藍白色,綴以褐色、紫色斑,多集中在鈍端。雌鳥孵卵,雄鳥喂雄,孵化期I2—14天。雌雄共同育雛。但以雌鳥為主。
1、鳥的選擇黃雀是北方籠鳥,尤其是北京地區,飼養得很多。因為它容易馴熟,省事,除換羽期外,整天鳴叫,每年歌唱可長達8個月。一般認為,嘴尖細、身腰長、尾長的健美且善鳴叫的較好。也有的依下體羽色選擇,有青色、白色、黃色之分。還有人喜歡紅腳(俗稱「紅爪。)或頭、頸、胸染紅的。實際上這些顏色與食物有關,一般自然界的黃雀都是黑腳的,經人工養一段時期就變成肉色的,春季遷過的黃雀羽毛常呈紅色,但一換羽紅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黃雀雌、雄很容易區分。雄鳥身體的黃綠色較濃,羽干紋少,頭頂或頦部有黑斑。但剛離巢不久的雄性幼鳥與雌性成鳥較難辨別。這種幼黃雀俗稱「麻鳥」,是養鳥者最珍愛的。價格要比雄性成鳥高2—3倍。一方面由於幼鳥易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剛離巢不久,還未學會老鳥的鳴叫,即沒有「野口」。
2、籠的特點黃雀每年春、秋兩次遷徙時途經我國北方,常可捕獲,容易飼養和馴熟。黃雀籠有多種多樣,但比較講究的是漆竹圓籠,宜為封閉底,內鋪薄布墊,因為其主食粉料或乾粉料,糞便少面干,不易污濕籠底。還應有較高底圈,防止粒料殼亂飛以及鳥糟踏食物。為教以技藝,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黃雀用架養,多數為直架。
3、飼料和喂法黃雀在野外主吃針葉樹種子,故在家養情況下喜歡吃蘇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種子。新捕來的黃雀可用蘇子誘食,但不能長期飼喂,否則容易過肥。一般是改喂穀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蘇子的混合物。黃雀吃食時,常揀蘇子吃,其它種子全剔出,造成浪費,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蘇子(3:1:1)研磨成粉狀,再加少量砂粒,並經常給些葉菜(白菜、菠菜、油菜、馬齒莧)。另外,也有喂雞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實。
4、管理和調教籠鳥中,飼養黃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證食水充足、新鮮,每周清理1—2次籠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讓黃雀曬太陽,夏季將籠子掛涼爽地方。換羽期多給葉菜、補充些蘇子。黃雀羽毛換得快,「開叫」早,羽毛閃銀灰色光,顯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區對黃雀的鳴叫要求很嚴格,講究「三大口」,即叫喜鵲、紅、油葫蘆。如雜有其他鳥的叫聲,常被認為是「雜口」,特別忌諱有太平鳥、金翅雀、燕雀、崽黑(幼白臉山雀)的叫聲。因而培養一隻真正「三大口」的黃雀是很困難的,除能得到「麻鳥」並嚴格隔離外,須經常早起竄入小籠到有灰喜鵲棲息的樹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書包里,聽到灰喜鵲叫時再拿出,並打開籠套。如此經過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學會。讓其學油葫蘆叫口,一般是在自家養油葫蘆,晚上油葫蘆喜鳴,就把黃雀置燈下聽。另外,養黃雀的人都喜歡養一隻紅,專為教黃雀學叫。
至於黃雀的技藝,無非是「叫遠」、「撞鍾」、「抽簽」(過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簡單動作,全是用蘇子引誘形成的簡單條件反射。黃雀在人工飼養下的繁殖問題,應引起養鳥愛好者的廣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滿意的「麻鳥」,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於保護自然界的種群。國內已有繁殖成功的,須先在大籠中飼養幾對,細心觀察,發現有親密成對的,放進繁殖籠內,安上草巢,就有可能產卵
I. 玩鳥所說的黃鳥是什麼
對 樓上說得沒錯` 就是黃雀 我這里的價錢 七八塊錢左右吧~~叫的也不咋地 聲音還不大 但是你要是玩的話 倒是挺好的選擇 拴上一隻 沒事在手上逗逗 我這里有一些我以前搜集的關於選黃雀的文章 給你借鑒一下
1 黃雀的種類(極品)
黃雀有很多種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下面我就說說我對各種黃雀的看法.
黃雀分:黃:青:麻公:還有紅脖.大多養鳥愛好者也就是養過這些.普遍都是這樣的.但是我還養過特別的黃雀.是全身黃的就連頭都是黃的還有黑黃雀身上基本是黑綠色的.我就給大家講講大家普遍能看到的一些吧.先來說說黃:黃色的鳥屬於黃雀中的中品,只能說還行.一般鳥的爪子小色發淺,頭上的黑頭不連到背上就是一個蓋,下頦的黑色也不重,羽毛發軟但是羽毛要比別的鳥長羽毛薄軟,非常具有觀賞性.黃色的鳥它普遍都老實,我們叫不毛,但是叫聲就要小一些沒有力量.沒有青的叫聲大.但是它的叫聲委婉旋律多變還有一些怪怪的聲音.而且黃色的鳥學口比別的要快.特別聰明.
2 回復:黃雀的種類(極品)
再說說青:此鳥屬於黃雀中的大哥.它體形大.羽毛發亮.發黑.頭上的黑連到背,下頦的黑也很重.抓子黑亮有力.羽毛結實硬.此鳥叫聲大有力,聲音能傳出很遠.想聽鳴叫的愛好者就養一隻看看此鳥的威力吧.但是此鳥不好馴養,我們叫它毛.但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調教此鳥就是戰場上的將軍,長把一些別的黃雀的叫聲比沒.此鳥站在桿上威風的氣勢也是觀賞的佳品.但此鳥叫聲固定都是固定的口,學口學的也不像而且慢.這是它的缺點.
3 回復:黃雀的種類(極品)
現在說說麻公:麻公嘴的顏色欠毛色發灰頭上的黑不明顯.黑喉也看不出來.一般麻公的黑頦都是黑灰發白.爪子的顏色是肉色.麻公是我喜愛的一種,因為它叫聲明亮願意拉拉拉的叫.而且學口特別的快.樣子有趣.麻公的行為和別的鳥也不一樣它的舉動和玩耍都要比別的鳥逗趣.麻公是上講究的黃雀.有一隻好的麻公是非常幸運的事.麻公好調教只要經常拿手餵食不久此鳥可以放養,它會自動飛到你身上來玩.而且此鳥的鳴叫非常講究.我們這里不講究三口.也就不用那些.就是聽它自然鳴叫.養此鳥樂趣無窮.但是此鳥愛死.麻公在10月份就能買到.在5月里是買不到的.
J. 小黃雀鳥的資料
黃鳥,麻雀的一種。體全長約12厘米,全身羽毛以黃綠色為主。雄鳥頭部和喉部中央呈黑色,背部暗綠色,下體前半部為黃色,後半部分為米白色,並有褐色條紋;翅和尾的末端為黑褐色。雄性黃鳥頭頂為暗綠色,喉部羽毛無黑色斑,身體下部分的羽毛為淡黃色。黃鳥的嘴嵴為黑色。其餘為紅褐色;腳也是紅褐色。
生活習性 (1) 喜歡結群活動,常可結成數百隻的群體。性格較溫順,巢區佔領性不強,願相聚一起嬉戲,和睦相外。性情活潑,鳴叫時姿態優美。 (2) 黃鳥是一種雜食性鳥類。在野生條件下,主要食各種植物種子及嫩芽。在松樹或楊樹的樹杈上築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狀。巢的外層多由草莖,草根、苔蘚、蛛絲、蠶繭纖維等編織而成,巢內鋪墊羽毛、獸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窩產卵呈淡藍色。 (3) 黃鳥飛翔能力強。飛速快,可長途飛行。在越冬遷徙時,能橫飛半個地球。曾經有人捉到一隻腿上帶有英國某地符號腳環的黃鳥,這表明該鳥飛行過數萬里。真可謂玩常鳥中的空中旅行冠軍。 (4) 黃鳥的歌聲婉轉,悅耳動聽,音調多變,模仿能力強,能學會山雀、喜鵲和蟋蟀的鳴叫聲,並能學會表演各種雜技。 黃鳥是著名的歌唱觀賞鳥 黃鳥的鳴叫聲雖然不及百靈鳥的畫眉那樣動聽悅耳,但也能學會山雀、喜鵲和蟋蟀的鳴叫。它還有其他玩賞鳥類望塵莫及的幾種技藝絕招;它會「戴面具、提吊桶」、叨錢、叨牌、叨卡片、拉抽屜等技藝。自古以來,它是城鄉廣大養鳥愛好者賞養的著名玩賞鳥。 黃鳥的外號叫「三大叫口」 有的地區認為,黃鳥只要會模仿灰喜鵲、沼澤山雀、油葫蘆(大型蟋蟀)的叫聲,就稱它為「三大叫口」,會叫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叫多了,叫少了都不是佳品。若偶而學會了燕雀、朱雀等的叫聲;就一落降為次品。當然這種說法也不盡然。 雌雄鑒別 一般人喜選雄黃鳥飼養,因雄性的羽色和鳴聲較雌性為好。雌雄鑒別如下。 (1) 羽色。雄鳥頭頂中央為黑色、雌性頭頂為暗綠色;雄鳥下體羽毛前黃後白,並帶有褐色帶條紋。雌鳥下體全部羽毛這淡黃色,無條紋。 (2) 頭形。雄鳥頭較小,略為隨圓;雌鳥頭較大,略帶三角形。 (3) 鳴聲。雄鳥叫聲為雙音;而雌鳥叫聲為單聲。雄鳥的叫聲婉轉動聽、音調多變;雌鳥叫聲單調。 (4) 體形。雄鳥體形細長,雌鳥短較胖,雄鳥全身羽毛比雄鳥油亮。 (5) 技藝。雄鳥雜藝技巧比雌鳥高超,動作利落敏捷。 飼養與管理 黃鳥的飼養比較簡單,適合初養者喂養。從飼料來講,主要喂粟谷、粟米和稻稗,添加少量菜子、蘇子即可。在換羽期適量增加點蘇子、芝麻,多喂些青綠飼料如蔬菜、水果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喂點雞蛋黃和其他色素飼料,如番茄、紅蘿卜等。在管理上注意籠具的清潔衛生,水要添足並保持潔凈。 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陽光的照射,多曬太陽可使鳥體健壯。但在夏季溫度不宜過高,不宜直曬,應放在樹蔭下或屋檐下。平時不要讓鳥受到驚嚇,另外籠具要光滑,以免鳥被刮傷致殘。 訓飛 訓飛一般都選用雄鳥,可訓練它學會叼錢、叼牌、戴面具等技藝。訓飛的關鍵是使之先學會回飛,就是放出去再收回來,這一工作可先在室內進行。放飛之前先讓黃鳥學會落架,黃鳥在木棍上落好後,解開脖鎖從近到遠訓練放飛,每放飛一次喂蘇子一粒,鳥為吃食便一次又一次地飛出再飛回。如果訓飛要領掌握得好,一般3周左右,一隻聽話聰明的黃鳥就訓練成了。 訓練黃鳥戴面具,先用硬紙板做成凹形,也可將白果剖成兩半,除去果肉,內部用銅絲串成橫條,作為黃鳥銜叼部位,外部塗成各種臉譜,訓練時可將面具內放幾顆蘇子做誘餌,讓飢餓的黃鳥啄食,使它逐漸熟悉臉譜,形成銜取面具就可吃到蘇子的條件反射。訓練叼錢等技藝也用此方法。 訓練黃鳥時可同時訓練幾只,從中選取聰明能乾的充當「演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